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1:12

台湾省

  面积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地处东经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至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千米。

  台湾是中国一个由岛屿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35989.7573平方千米。其中,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宽处144千米,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千米,面积35788.0908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1:31

  历史沿革

  公元230年,吴国大将渡海到达“夷洲”(台湾)。隋唐称台湾未“流求”。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民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明朝末期,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荷兰先后于1602年和1622年两次侵占澎湖。1642年,荷兰人占领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二年,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从1760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除山地族原住民以外,人口已超过了200万。1885年,建台湾为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明清时期台湾省行政区划

    1624年,荷兰占台。1625年,荷兰购买赤嵌一区。建筑热兰遮城(即赤嵌城,台湾城)。1626年,西班登陆鸡笼,修建圣萨尔瓦多城。1629年,西班牙在淡水建筑圣多明哥城(淡水城,当地居民称红毛城)。1634年,荷兰热兰遮城完工。1642年,荷兰逐出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部。1644年,改圣多明哥城为安东尼堡(仍称红毛城)。1652年,建普罗民遮城。1661年,荷兰普罗文查城投降。

  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延平郡王郑成功收复台湾。五月改未收复的赤嵌城为东都明京,并设承天府(即今台南市),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另设天兴县(今嘉义市)、万年县(今高雄市左营)共一府两县;天兴县治佳里兴,今台南县佳里镇。并设有澎湖安抚司。1662年2月,攻占热兰遮城,荷兰总督揆一投降。1664年,郑经改东都(即明京)为东宁省。改天兴县、万年县为天兴州、万年州。增设南路安抚司和北路安抚司,处理原住民事务。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清政府决定保留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以原承天府设台湾府和附郭台湾县,以天兴州设诸罗县,以万年州设凤山县;诸罗县暂治台湾府城;凤山县治兴隆庄(今左营)。1704年,诛罗县移治诸罗山(今嘉义)。1723年(雍正元年),析诸罗县置彰化县、淡水厅(今新竹市);彰化县治半线(今彰化);淡水厅暂治沙辘社(今台中县沙鹿镇)。1727年,析台湾县设澎湖厅,治妈宫(今马公)。1756年,淡水厅移治竹堑(今新竹)。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增设南路理番同知和北路理番同知,处理汉、原住民交涉事务。1787年,诛罗县改名嘉义县。1788年,凤山县移治埤头庄(今凤山)。1806年,凤山县移治兴隆庄(今左营)。1812年设噶玛兰厅,治五围(今宜兰)。1826年,凤山县移治埤头庄(今凤山)。1875年,增设台北府,附郭淡水县(原淡水厅析出);另辖基隆厅(原淡水厅析出),治基隆;新竹县(原淡水厅),治新竹;宜兰县(原噶玛兰厅)。原台湾府辖台湾县;嘉义县;彰化县;埔里社厅,治埔里社(今南投县埔里镇);凤山县;恒春县(原凤山县析出),治琅峤(今恒春);澎湖厅;卑南厅,治卑南(今台东)。

  1887年,台湾建省;原台湾府改名台南府,新设台湾府于桥仔图(今台中市);原卑南厅升格为台东直隶州。台北府附郭淡水县;另辖基隆厅;新竹县;宜兰县。台湾府附郭台湾县;另辖苗栗县(原新竹县析出),治苗栗;彰化县;埔里社厅;云林县(原嘉义县析出),治林杞埔(今南投县竹山镇)。台南府附郭安平县(原台湾县);另辖嘉义县;凤山县;恒春县;澎湖厅。台东直隶州计划治水尾(今花莲县瑞穗乡),暂治卑南(今台东)。1894年,析淡水县设南雅厅,属台北府,治大科崁(今桃园县大溪镇)。云林县移治斗六门(今斗六)。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占时期台湾省行政区划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

  1895年3月,日占澎湖。5月入台湾本岛,在台北城设“台湾总督府”。6月废除原有行政建制:改台北府为台北县;台湾府为台湾县;台南府大部及台东州为台南县;台南府澎湖厅为澎湖岛厅。但被军民抵制,除台北局部地区外,其余徒具虚名。

  1895年8月,日本重新勉强设治:原台北府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基隆、南雅二厅合并为台北县,原台湾府台湾、苗栗、彰化、云林县和埔里社厅以及台南府嘉义县合并为台湾民政支部,将原台南府安平、凤山、恒春县及台东直隶州(含卑南县、花莲港厅)合并设立台南民政支部,改原台南府澎湖厅为澎湖岛厅。11月,将原台南府嘉义县划归台南民政支部。1896年4月,改台湾民政支部为台中县。改台南民政支部为台南县。

  1897年5月,析原宜兰县地设立宜兰厅;析原台东州设立台东厅;改澎湖岛厅为澎湖厅;以原台东州地设台东厅,驻卑南(原台东州驻地);合清末新竹县与苗栗县设立新竹县;析原嘉义县和原云林县大部设立嘉义县;析原凤山县和恒春县设立凤山县。1898年5月:析新设的新竹县分别划归台北县、台中县。裁嘉义县、凤山县,所辖区域划回台南县、台中县。1901年5月:析台南县设立恒春厅。

  1901年11月,实行厅制:废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保留宜兰厅、恒春厅、澎湖厅;以原淡水县地设立台北厅和深坑厅;以原基隆厅地设立基隆厅;以原新竹县地(分隶台北、台中二县)设立新竹厅;以原南雅厅地设立桃仔园厅(桃仔园厅地属清末淡水县与新竹县),寻改名桃园厅,设治桃园街;以原台湾县地设立台中厅;以原苗栗县地设立苗栗厅;以原彰化县地设立彰化厅;以原云林县地设立斗六厅;以原埔里社厅地设立南投厅,治南投;以原嘉义县地设立嘉义厅和盐水港厅(今台南县盐水);以原安平县地设立台南厅;以原凤山县地设立凤山厅、蕃薯寮厅(今高雄县旗山)和阿猴厅(今屏东县)。

  1909年10月,裁深坑、基隆二厅入台北厅,裁苗栗厅入新竹、台中二厅,裁彰化厅入台中厅,裁斗六厅入嘉义厅,裁盐水港厅入嘉义厅和台南厅,裁凤山厅入台南厅,裁蕃薯寮厅、恒春厅入阿猴厅,析台东厅设立花莲港厅,驻花莲港。

  1920年9月:实行州厅制(厅和州平级)。在实行州厅制之后,各州及个别厅之下设市,其余区域为州厅辖下的郡或支厅。并台北、宜兰二厅为台北州;并新竹、桃园二厅为新竹州。原苗栗厅划归新竹厅的部分属新竹州;合并台中、南投二厅设台中州。原苗栗厅划归台中厅的部分属台中州;以台南厅西部(原安平县)和嘉义厅(含原云林县)合并设立台南州;以台南厅东部(原凤山县)、阿猴厅以及澎湖厅合并设立高雄州,治打狗港。1926年7月:析高雄州原澎湖厅地仍设立澎湖厅。

  1920年9月:划台北城郊设立台北市,为台北州治;划台中城郊设立台中市,为台中州治;划台南城郊设立台南市,为台南州治。1924年12月:于打狗港附近设立高雄市,仍为高雄州治;划基隆城区设立基隆市。1930年,划嘉义城区设立嘉义市,隶台南州;划新竹城区设立新竹市,为新竹州治。1933年,划彰化城区设立彰化市,隶台中州;以阿猴街设立屏东市,隶高雄州。1940年,划宜兰城区设立宜兰市;划花莲港厅城区设立花莲港市,为花莲港厅治所。

  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1945年以后台湾省行政区划沿革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九市:台北市、高雄市、屏东市、嘉义市、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彰化市、新竹市。八县:台北县、高雄县、澎湖县、台中县、台南县、新竹县、台东县、花莲县。

  194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湾,于1950年9月将原“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析台中县设彰化县、南投县;析台南县设嘉义县、云林县;析高雄县设立屏东县;析新竹县设立苗栗县,析新竹县设立桃园县,析台北县设立宜兰县;裁新竹市入新竹县;裁嘉义市入嘉义县;裁屏东市入屏东县;彰化市裁入彰化县。当时台湾划为5个省辖市、16个县、1个管理局,6个县辖市、234个乡、78个镇。

  1969、1979年先后升台北、高雄为院辖市。台湾“行政”区域有2个“院辖市”,3个省辖市、16个县,15个县辖市。

  1982年析新竹、嘉义两县设立新竹、嘉义两省辖市。

  台湾现行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省、县(市)称为省、县(市)政府;乡镇县辖市,称为乡镇县辖市公所。目前,除台湾省外,设“院辖市”(或叫“直辖市”)2个:台北市、高雄市。省下设16个县:桃园、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花莲、台东、台北、新竹、台南、高雄、澎湖、宜兰、苗栗;5个省辖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基隆市、嘉义市。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1:50

  行政区划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下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台北市:中正区 大同区 中山区 松山区 大安区 万华区    信义区 士林区 北投区 

  内湖区 南港区 文山区

  高雄市:新兴区 前金区 芩雅区 盐埕区 鼓山区 旗津区    前镇区 三民区 左营区                              楠梓区 小港区

  基隆市:仁爱区 信义区 中正区 中山区 安乐区 暖暖区    七堵区

  台中市:中 区 东 区 南 区 西 区 北 区 北屯区    西屯区 南屯区

  台南市:中西区 东 区 南 区 北 区 安平区 安南区

  新竹市:东 区 北 区 香山区

  嘉义市:东 区 西 区

  县:

  台北县(板桥市)  宜兰县(宜兰市)  新竹县(竹北市)  桃园县(桃园市)  苗栗县(苗栗市)        台中县(丰原市)      彰化县(彰化市)  南投县(南投市)  嘉义县(太保市)  云林县(斗六市)        台南县(新营市)  高雄县(凤山市)      屏东县(屏东市)  台东县(台东市)  花莲县(花莲市)        澎湖县(马公市) 

  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2:33

政治体制
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后,不承认已降为地方政权的事实,仍然使用“中央政府”的名义,建立所谓“中央政府机构”,维系“中华民国”的“法统”。



(一)“总统府”
  “总统府”是辅助“总统”的幕僚机构。“总统府”置秘书长、副秘书长各一人。 秘书长承“总统”之命, 综理“总统府”一切事务并指挥、监督总统府内所有职员。副秘书长辅助秘书长处理事务。
  “总统府”置资政若干人,其职责是,对于“国家”大计,得向“总统”提供意见,并备咨询。资政由“总统”就其所谓“勋高望众”者中选聘。
“总统府”置“国策顾问”,其中有给职“国策顾问”不得逾三十人,无给职“国策顾问”不得逾六十人;由“总统”遴聘,聘期不得逾越“总统”任期,对于“国家大计”,得向“总统”提供意见,并备谘询 。
“总统府”置“战略顾问”十五人,上将,由“总统”任命,对于战略及有关“国防”事项 ,得向“总统”提供意见,并备谘询 。
  “总统府”原置参军长一人。其职责是承“总统”之命,办理有关军务事项,1996年1月撤销。
  “总统府”设下列机构:第一局至第三局的三个局、机要室、侍卫室、公共事务室等、人事处、会计处、政风处。
  “总统府”还先后设下列咨询机构和直属机构:
  1.“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光复大陆”的方案。 该委员会的委员由“总统” 在“国代”中聘任,也可于其他的,特别是“有助于光复大陆工作”的人士中选聘。 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均由“总统”选聘。 该委员会下设内政组、国际关系组、军事组、财政组、经济组、教育文化组、交通组、司法组、边疆组及侨务组等机构。
  2.“国史馆”。 该馆任务是掌理纂修“国史”事宜。同时该馆还兼负“台湾政府”档案总库工作。该馆下设史料馆、 征核处、总务处及秘书室、 主计室、人事室的三处三室。
  3.“中央研究院”。 为台湾方面学术最高机关,任务是:人文及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及奖励学术研究。该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1至2人,还设院士若干。 该院在90年代初设14个研究所和4个研究所(室)和筹备处等。
  (二)“国家安全会议”
  1.“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
  蒋介石当政时设“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简称“国安会”,是辅助“总统”决定大政方针的机关。该会议的任务是: 关于所谓“动员戡乱”大政方针的决定; “国防” 重大政策的决定;“国家” 建设及科学发展的研究指导;总体作战方针的测定及指导;“国家”总动员的决策;战地任务的处理;其他有关“动员戡乱”的重要决策事项,及奉“总统”核交研议或审核事项。
  “国安会”由下列人员组成:“总统”、“副总统”、“总统府秘书长”、“参军长”、“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财政部部长”、“经济部部长”、“参谋部长”、“国安会”秘书长和各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总统”指定的人员组成。“总统”为会议主席,主持会议。“总统”必要时,得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的特别会议。出席会议的除上述会议组成人员外,还有“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 “监察院院长”、 “考试院院长”、“国民大会”的“宪改研讨会的副主任委员”、“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行政院”有关部会首长及其他有关人员。
  “国安会”设秘书长1人, 副秘书长1至3人。还设秘书处,其职责是承秘书长之命,处理有关事务,及不属于其他机构职责的事项。
  此外,“国安会”还设“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及“国家安全局”等机构。“国家安全局” 是台湾最高情报机构, 负责指挥岛内外的各种情报活动。
  2.“国家安全会议”
  台结束“动员戡乱时期”之后,在李登辉主导下,1993 年12月30日,台“立法院”三读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会议组织法”,对原“国安会”的性质、地位、组成、职权等重新作了规定。具体情况是:
  “国安会”为“总统”决定国家安全有关之大政方针之咨询机关。“国安会”之决议,作为“总统”决策之参考。“国安会”及其所属“国安局”应受“立法院”之监督。
  “国安会”以“总统”为主席,“总统”因事不能出席时,由“副总统”代理。
  出席“国安会”的人员是:“副总统”、“总统府”、“秘书长”、“参军长”; “行政院长”、 “行政院副院长”、“内政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国防部部长”、“财政部部长”、 “经济部部长”、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参谋总长”;“国安会秘书长”、“国安局局长”; “总统”指定的其他列席人员。 “国安会”置秘书长1人, 特任; 承“总统”之命, 依据“国安会”之决议,处理会务,并指挥监督所属职员。“国安会”置副秘书长1人至3人,襄助秘书长处理事务。
  “国安会”置咨询委员5至7人,由“总统”特聘。
  “国安会”设秘书长,掌理以下事项:关于议程编撰,会议之记录, 及决议案处理之联系等事项; 关于文书、档案、出纳、事务、资讯及印信典守等事项。
  “国安会”下属“国家安全局”。“国安局”综理“国家” 安全情报工作及特种勤务之策划与执行, 并对“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电讯发展室、“海岸巡防司令部”、“宪兵司令部”、“内政部警政署”、“法务部调查局”等机关所主管之有关“国家”安全情报事项,钢负统合指导、协调、支援之责。
  “国安局”置局长1人,综理局务,副局长3人,襄助处理局务。
  “国安局”主要职能部门为“6处3室”。第一处,掌理国际情报工作;第二处,掌理大陆地区情报工作;第三处,掌理台湾地区安全情报工作;第四处,掌理“国家战略情报”研析;第五处,掌理科技情报与电讯安全工作;第六处,掌理密码及其装备之管制、研制有关事项。资讯室,掌理资讯作业之规划、执行与资料库之建立、管理等有关事项;秘书室,掌理施政计划及施政工作之管制,考核与工作报告汇编、一般性综合业、公共关系、印信典守、文书处理、档案管理、资料编译及印制等有关事项;总务室,掌理庶务、出纳、警卫、医疗保健及不属于各处室之有关事项。
  “国安局”的其他机构还有:人事处、 会计处、 政风处、电讯科技中心、训练中心、特种勤务指挥中心等。
  “国安局”为处理特定业务,还可设各种委员会,由局长指定人员组成。基于情报工作特殊需要,可委托国内外学者、专家、学术研究机构等,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三)“国家统一委员会”
简称“国统会”,1990年10月7日成立。 是为推动大陆政策理念而成立的临时性任务编组机构,主要职责是向“总统”提供有关大陆方面的政策咨询,委员由岛内各党派、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组成,委员会数25至31人,另聘“研究委员”若干人,委员会两个月召开一次, 任期一年。 2000年5月陈水扁上台后,“国统会”被“冻结”,至今未召开一次会议。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2:58

历任领导
“总统”
蒋介石(国民48.04-49.01)
李宗仁(国民49.01-50.03代)
蒋介石(国民50.03-75.04)
严家淦(国民75.04-78.05)
蒋经国(国民78.05-88.01)
李登辉(国民88.01-00.05)
陈水扁(民进00.05-)



“总理”
阎锡山(国民49.06-50.03)
陈 诚(国民50.03-54.05)
俞鸿均(国民54.05-58.07)
陈 诚(国民58.07-63.12)
严家淦(国民63.12-72.05)
蒋经国(国民72.05-78.05)
孙运睿(国民78.06-84.05)
俞国华(国民84.06-89.06)
李 焕(国民89.06-90.05)
郝伯村(国民90.05-93.02)
连 战(国民93.02-97.08)
萧万长(国民97.08-00.05)
唐 飞(国民00.05-00.10)
张俊雄(民进00.10-02.01)
游锡坤(民进02.01-05.01)
谢长廷(民进05.01-)



“立法院院长”
童冠贤(48.12-50.12)
刘健群(50.12-51.10)
黄国书(51.10-52.03代)
张道藩(52.03-61.02)
黄国书(61.02-72.02)
倪文亚(72.02-72.04代)
倪文亚(72.05-88.10)
刘阔才(88.10-89.02代)
刘阔才(89.02-90.02)
梁肃戎(90.02-92.01)
刘松藩(92.01-99.01)
王金平(国民99.02-)



“副总统”
李宗仁(国民48.04-49.01)
李宗仁(国民50.03-54.03)
陈 诚(国民54.05-66.05)
严家淦(国民66.05-75.04)
谢东闵(国民78.05-84.05)
李登辉(国民84.05-88.01)
李元簇(国民90.05-96.05)
连 战(国民96.05-00.05)
吕秀莲(民进00.05-)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3:43

台北市简介 :

台北市位于台北盆地中央、淡水河右岸,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为台湾第一大城市。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沉葆桢在此建立了台北府,统管台湾行政,从此有“台北”之名。现今全市共划分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万华、信义、士林、北投、内湖、南港及文山等12个行政区。

  早在四五百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沼泽密林。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派兵到这一带开荒。公元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从福建来的移民在此建立了村庄,15年后出现了市街。台北市初名大加蚋,原为平埔族凯达格兰人活动区域,又称艋舺、莽甲、莽葛、文甲等。

  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本省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本省规模最大的木栅运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幽美,适宜游览的地方。

  台北市有许多吸引游人欣赏、购买和品尝的特色风物,如胜大庄毛笔、士林名刀、面塑、艺术陶瓷、台北圆球夜市的“圆环蚵仔煎”和汤圆等等。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4:11

高雄市简介 :

高雄旧名打狗,或称打鼓,昔日为平埔族西拉雅人世居地,而"打狗"便是原住民社名之译音。高雄县面积2832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地景、人文、生态依地形气候而有很大变化:东北部山高谷深,荖浓溪和楠梓仙溪的主、支流像脉络般蜿蜒,孕育出大片原始森林、高山、溪谷与瀑布风光,邹族、布农族便居住在此;中部由旗山、美浓至凤山一带有丘陵起伏,荖浓溪与旗山溪提供水源,客家人、平埔族人、福佬人在此世代务农;西部靠海平原则是大片鱼场泻湖,终年日照炽烈、海阔天高,呈现渔村海港的粗犷风光。

  地理、历史与人文的错综,为高雄县境交织出多重风貌的旅游名胜。东北部高海拔的原始山林之美属玉山公园,发源于塔塔加的楠梓仙溪已纳入溪流鱼类保护区,并在永续经营理念下仅定期开放垂钓。中央山脉西侧,藤枝森林游乐区、扇平林区、茂林风景区保留了丰富的动植物生态,最珍贵的大自然教室。县境中段,荖浓溪主支流在美浓、六龟孕育出丰富的森林、蝴蝶生态,而美浓更保存了传统的客家农业聚落风貌,特色别具;荖浓溪西岸的燕巢、旗山、内门一带,拥有台湾最广大的泥岩层,形成"月世界"地质景象,蔚为奇观。西部靠海的永安、茄定则是名闻遐迩的乌鱼之乡,这里的湿地泻湖生态孕育了大片红树林及野鸟,兴达港则是南台湾重要的渔业基地。 高雄县幅员广大,自然资源丰富,除了平原上的乡镇正快速工业化外,大片乡土仍是农业为主的景象。纯朴民风传统产业,构成高雄县的人文基调,正是本地未来发展观光的重要潜力。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4:39

台北市详细相关资料 :

      行政区类别: “院辖市”

      市政府所在地:信义区

      市花:杜鹃花      市树:榕树      市鸟:台湾蓝鹊

  电话区号:02

  总面积:271.7997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16位)

  总人口:2,621,441人 (台湾的第2位) ,人口密度:9622人/平方公里

  台北市在台湾的位置:位于台湾北部的台北盆地,东起南港区大丰里,西至北投区关渡里,南为文山区指南里,北为北投区湖田里,四周均与台北县交界。东经121.6度,北纬24.9度 。

  海拔高程:最高:1120m(七星山)

  气候类型:副热带季风气候。

  台北市位于北纬25度线附近,又因为是在海岛上,地处东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深受干冷的蒙古高气压与暖湿的太平洋高气压交互影响,形成了副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通常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而有时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气候变化影响,也会出现较暖的冬天,或是较冷的春天(如2005年2~3月蒙古高气压带来的强烈冷气团,使得台北的温度少见地降至摄氏5.6度,邻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现摄氏3.9度的低温)。由于位在东亚季风带内,因此气候也受东北季风(冬季由东北方吹来含有许多水汽的季风,此风也是在冬季带给台湾北部降水的主要来源)影响。也因为有东北季风的影响,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断流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气候特征:因为市区主要位于台北盆地中,气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响。夏季由于盆地周围的高山而不易使热气排出,使得市内的气温通常较周围的地区高出摄氏1~2度。进入冬季后,市区周围的山地与丘陵地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后,由于蒙古高气压与太平洋高气压交会形成锋面,使得台湾进入梅雨季节,此时的台北的降雨天数也会增加,应注意随身携带防雨用品。夏季也经常会因为上升气流旺盛,而形成午后雷阵雨。

  年平均温:22.7℃ 。最高月均温 29.3℃ ,最低月均温 15.8℃ 。

  历史:

  一般而言,台北这个称呼依照世代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包含范围。台北旧城区只包含1990年台北市行政区重划前,城中区的范围。早期称呼的台北则是狭义的意指包括大安区,松山区,大同区,信义区,中正区,中山区与万华区在内的台北市旧市区。然而,由于旧城区趋于没落,商业重心与市政核心东移,以及大量来自于台湾中南部的外来人口聚居于周围卫星市镇,今日称台北时的意义,有时是指台北市12区,也有时泛指包含台北市与台北县、基隆市在内的整个大台北地区。

  台北设府,始于1875年,当时台北盆地属于台北府淡水县,但并未明文设置台北市。1920年行政区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内三市街为基础,设立台北市,隶属于台北州。1938年,进一步将松山并入台北市。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台北市成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1967年7月1日升格为“直辖市”,次年并将郊区分属台北县与阳明山管理局的六个乡镇(景美、木栅、南港、内湖、士林、北投)划归本市管辖。1990年,台北市行政区重划,将原来16区调整为12区,合并龙山区、双园区及古亭区西侧为万华区,合并城中区、古亭区为中正区,合并景美区、木栅区为文山区,将建成区、延平区并入大同区,将松山区南半分割为新设置的信义区。

  根据记载,台北最早为原住民中凯达格兰人(属于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汉人迁至此地。从17世纪初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海岸开始,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芜而未有大规模开拓,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地。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陈逢春、赖永和、陈天章合股立“陈赖章”垦号,向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加腊地方,成为台北盆地开垦活动的开端。

  19世纪中叶,淡水河流域的物产贸易(特别是茶叶)兴起,先是艋舺(今万华)成为重要贸易据点,然后是大稻埕后来居上,台湾经济重心逐渐北移。此后官方决定在艋舺与大稻埕间的田野地,兴建台北府城作为行政中心。1884年,台北府城城墙及五个城门正式落成。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省首任巡抚,开始建设大稻埕至基隆与新竹的铁路,加强邮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并将台湾巡抚衙门及布政使司衙门设置于城内(现址为中山堂),台北市的雏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继任巡抚邵友濂正式将省会由桥孜图(今台中市)移至台北,从此逐渐成为台湾的政治中心。

  1895年以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据初期,仍以原有的两座衙门作为总督府,成为日本统治台湾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总督府新厅舍(今“总统府”)落成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台北府城城墙及西门,以原台北城范围内的区域(日本人称为“城内”)作为官方厅舍集中地,以及来台日本人的商业活动地带。并利用拆除后的城墙原址兴筑四条三线道路,兴建自来水及下水道系统,并分阶段进行“市区改正”计划,街道的建筑风貌略为西化;另外也新辟公园绿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筑,台北市逐渐具有现代都市的型态。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国民政府于当时的公会堂举行受降仪式,后来并将“公会堂”称改名为“中山堂”,正式为日本殖民史划上句点。

  战后,由于1949年大批军民撤退来台,以及1960年代众多中南部民众北上求学、工作的风潮,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在美国的资助下,道路、住宅、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新建工程也开始逐步进行;城市的已开发区域原先集中于旧市区西侧,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开始向东边的大片田野地拓展。1970年代与1980年代可说是台北市的高度发展期,城市的商业重心也从这时候开始逐渐东移,西区相对显现出发展衰退的态势;伴随高度发展而来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终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1990年代之后,市区铁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运、公共汽车专用道等交通建设陆续完成,相当程度地纾解了交通上的压力;信义计划区开始快速发展,市政府与市议会亦迁至该地;原本渐趋没落的西区,于西门町等地带也开始进行局部改造、更新计划。不过,如何兼顾传统社区或商圈的整建,与原有特色的保留,仍是一大课题。

  地理地形

  台北市中心区域位于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火山)位于市区北边与台北县接壤处,整个山系于市区内大致向南延伸并趋缓,直抵圆山、大直与内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内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为1120米,次高的大屯山为1092米,山系中心地带与北投侧的外缘地带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区东边的内湖、南港与南边的木栅多为丘陵地形;标高约300多米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则横亘于信义、南港两区之间。

  水文

  台北市境内的河流属于淡水河流域。自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经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大稻埕)、万华、公馆、景美等地的市区边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续接大汉溪)。基隆河于关渡一带自淡水河分出,流经社子、士林、大直、内湖、松山、南港后出台北市境续流经台北县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过去因河道极为弯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内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进行过截弯取直工程。景美溪于景美一带自新店溪分出,流经景美、木栅至台北县深坑。双溪于士林、北投交界一带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双溪分出,双溪流经芝山岩、外双溪(故宫附近)等地,磺溪则流经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纱帽山、大屯山。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5:03

历任台北市长列表 :

历任台北市长列表

上级派任
(1945年11月1日至1951年1月31日)



第1任,黄朝琴:1945年11月1日~1946年2月28日

第2任,游弥坚:1946年3月1日~1950年2月5日

第3任,吴三连:1950年2月6日~1950年11月

第4任,项昌权:1950年11月~1951年1月31日(代理市长)



(市民直选)
(1951年2月1日至1967年6月30日)



第1届,吴三连:1951年2月1日~1954年6月1日,为首任民选市长

第2届,高玉树:1954年6月2日~1957年6月1日

第3届,黄启瑞:1957年6月2日~1957年6月

第4届,黄启瑞:1960年6月~1961年8月

代理,周百链:1961年8月~1963年12月14日

第4届,黄启瑞:1963年12月15日~1964年6月1日

第5届,高玉树:1964年6月2日~1967年6月30日

(黄启瑞曾因官商勾结被停职,由周百链代理,被法院判决无罪后续任)


“直辖市”时期,“中央政府”派任

(1967年7月1日至1994年12月24日)



第1任,高玉树:1967年7月1日~1972年6月10日,为改制后的首任市长。

第2任,张丰绪:1972年6月10日~1976年6月11日

第3任,林洋港:1976年6月11日~1978年6月9日

第4任,李登辉:1978年6月9日~1981年12月4日

第5任,邵恩新:1981年12月4日~1982年4月19日

第6任,杨金欉:1982年4月19日~1985年5月30日

第7任,许水德:1985年5月30日~1988年7月25日

第8任,吴伯雄:1988年7月25日~1990年6月2日

第9任,黄大洲:1990年6月2日~10月14日间为代理市长,10月15日真除~1994年12月25日


市民直选

(1994年12月25日至今)



第1届,陈水扁:1994年12月25日~1998年12月25日,为改制后首任民选市长。

第2届,马英九:1998年12月25日~2002年12月25日

第3届,马英九:2002年12月25日~2006年12月25日

第3届,郝龙斌:2006年12月25日~

基督山伯爵 发表于 2008-2-16 18:05:24

高雄市详细简介 :

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为台湾第二大城, 高雄市
(高雄市旗) (高雄LOGO)

简称 高市
别称/昵称 港都
行政区类别 “直辖市”
区划 11个区
政府所在地 苓雅区
市长 叶菊兰(代理)
政府网站 高雄市政府
市花 木棉花


电话区号 07
总面积 153.6平方公里
(台湾的第19位)
-
总人口 1,510,444人(2006年1月)
(台湾的第5位)
-
人口密度 9834人/平方公里
-
毗邻 高雄县

高雄市在台湾的位置
地理
经度 东经120度15分 - 120度24分
纬度 北纬22度31分 - 22度46分
东西宽度
南北长度
总面积 153.6029平方公里
- 陆地面积
- 水域面积
海拔高程 最高:
最低:
中位值:
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 24.7℃
- 最高月均温 28.7℃
- 最低月均温 18.6℃
年降水量 1,134.1公厘
无霜期
年日照时数 2,139小时
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都市,位于高雄县西南隅,是台湾南部重工业最发达的大都会。地理位置于东经120度14'30"至120度23'30",北纬22度30'30"至22度45'30"。南海中的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行政管理也划归高雄市旗津区中兴里管辖。


  与台北不同,高雄的街道较宽而且交通也较顺畅,呈棋盘状。然而,因为此地区的重工业,所以高雄的空气污染和水质有名的糟糕,但现在已有改善。高雄市设有加工出口区,生产铝、木、纸制品、肥料、水泥、金属、机械和造船等。其大众运输系统—高雄捷运,预计在2006年底红线南段先行通车,2007年10月底红橘线完工通车;而位于高雄市小港区的高雄国际机场为仅次于中正国际机场的国际货运与客运机场。


历史


  本市早期原为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其语称竹林为“takau”,后经汉人音译为“打狗”(鹤佬语音)。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而将地名改为“高雄”(因日语之“高雄”发音为“taka-o”,近“打狗”之音)。


  1624年,荷兰人曾在此建立要塞,1661年汉人移民。清朝初期,曾经于兴隆庄(今 左营)兴筑“凤山县城”,作为凤山县治所在地;随着渔业逐渐发达,近海区域也逐渐出现零散的小型聚落。港口最初于1680年代左右开港,到了清朝末期亦对外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虽然有部份外国贸易商进驻,但港口规模依旧一直无法扩大。


日本殖民统治初期,开始有计划地将高雄建设成小具规模的港口都市,特别是自1908年起,大力整建高雄港成为现代化港口,为殖民势力向东南亚扩张作准备;另外,自1900年起,高雄即为纵贯线铁路端点站的所在地。接近港口的哈玛星与盐埕埔(今 盐埕)一带成为当时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之后随着高雄驿(高雄车站)东移新设,市区逐渐向东往大港埔一带扩展。1940年代,基于南进政策需要,日本人开始以高雄作为工业发展基地,不过,二战末期,在美军战机的密集空袭下,高雄港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战后,随着高雄港逐渐恢复正常运作,1966年在楠梓成立加工出口区,以及1970年代,大型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的设立,高雄作为工业重镇的形象逐渐确立;高雄港的货运量也逐年上升,并开始进行扩建;都市的发展区域亦以高雄车站为中心,持续向南、东、北三个方向扩张。发生于1979年12月10日的美丽岛事件(高雄事件),事件现场即为该市中心区域,使得高雄成为往后民间人士所认定的“民主圣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爱河的成功整治,以及各项文化、休闲设施的修建转趋积极,高雄市逐渐摆脱多年来“工业重镇,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都市发展上,除了范围较大的商圈(三多商圈、新崛江商圈...等)陆续兴起外,位于爱河凹子底段北侧的农十六重划区,未来的开发动向亦颇受关注;陆续推动的交通建设(捷运、铁路地下化)亦将带来交通纾解上的助益。如何透过在地发展,创造价值认同,共同勾勒出城市愿景,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



地理


  高雄市位于我国台湾


  该市位于台湾的南端,位置在东经120度14'30"至120度23'30",北纬22度30'30"至22度45'30"。


  海岸线方面,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市区大多为冲积平原地形,地势较高处只有位于西子湾北侧,西侧紧临海岸,标高355米的高雄山(寿山);位于左营东侧,莲池潭东北侧,标高233米的半屏山;以及位于该市与高雄县东南边交界处,大坪顶一带的丘陵(凤山水库建于其上)。位于市区西南侧,隔着高雄港狭长水道与前镇相对的旗津,原本是一座沙洲半岛,后来南端因兴建第二港口,而以水道与红毛港分割。此外,高雄港大致是基于该区域过去原始的潟湖地形整建而来。



  空运方面,该市目前与东京、札幌、琉球、首尔、香港、澳门、曼谷、普吉岛、槟城、吉隆坡、河内、胡志明市、新加坡、佬沃、马尼拉、苏比克湾、宿雾、吴哥窟、关岛等19个城市有国际航线,交通便利。



  气候方面气温以二月平均摄氏18.6度最低,六月平均摄氏28.7度最高;相对湿度以三月平均60%最低,八月平均81%最高。



  日照时数全年2,139小时,以二月日照138.1小时最少,其中以六月日照227.4小时最高。降雨量全年1,134.1公厘,其中以十二月降雨0公厘最少,七月降雨569.1公厘最高。



行政区划:

  1664年,明朝统治下,高雄曾经被划入两个州之一的万年州。进入清朝后,于1684年被划入凤山县,并且曾经将县治设在兴隆庄(今 左营)。1920年9月,行政区域改革开始,日本殖民统治者除了将地名从“打狗”改为“高雄”外,还将该市划为“高雄郡高雄街”,隶属于高雄州;四年后废除高雄郡,直接将高雄街改设为“高雄市”,仍隶属于高雄州。


  台湾光复以后,自1945年起,高雄市长期作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辖下共有10区。1979年7月1日,“行政院”将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与前镇区相邻,原本隶属于高雄县的小港乡也划归该市管辖。此外,1983年,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行政管理上也开始划归该市旗津区中兴里管辖。


  目前高雄市的辖区范围,极东为小港区坪顶里,极西为鼓山区寿山里,极南为小港区凤鸣里,极北为楠梓区清丰里。全市共有11区。

教育:

学校
高雄市中等学校列表
“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高雄大学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高雄医学大学
“国立”高雄餐旅学院
文藻外语学院
育英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海军军官学校
和春技术学院城区部


图书馆
目前共有14个分馆,数个阅读区。

旅游:

自然景观
爱河
高雄山(寿山)
高雄港
西子湾
莲池潭
半屏山自然公园
金狮湖

名胜古迹
凤山县城(旧城)
旗后炮台
前清英国领事馆
前金天主堂(玫瑰圣母堂)
陈中和墓

公共设施
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台铁旧高雄站(高雄愿景馆)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
高雄市立寿山动物园
高雄市立美术馆
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
旗津海岸公园
爱河河滨公园
高字塔文化艺术园区

休闲景点
高雄85大楼
新崛江商圈
三多商圈
六合夜市
三凤中街
城市光廊
新光码头(海洋之星)
旗津渡轮
临港线观光列车(嘟嘟火车)
汉神百货
大统百货、大立伊势丹
布鲁乐谷主题亲水乐园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