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4|回复: 5

唐宋五才女生平及作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6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628
发表于 2007-10-5 2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才女,除了我们熟知的李清照,你还能说出几位?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长期的男权统治迫使女性丧失独立的人格,她们压抑自己的生命欲求去顺从男性本位的伦理道德规范,无数女性被吞噬在无边的黑暗中。也许她们太渺小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势的群体中,也有不甘成为附庸的女子,被禁锢的只是她们的肉体,而心灵却生长着一双自由的翅膀,以天性敏感和细腻,委婉地书写着温润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发掘个体生命的体验,用哀怨的泪水愤然勇敢地控诉时代的不公。

唐宋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唐宋的五位才女是历代才女中的代表,她们的文学成就相行之下也是最高的。在我查找翻阅她们的生平和作品的过程中,我的内心跌宕起伏,沉浸在他们悲剧的人生和悲情的文子里不能自已。这五位才女中,就有三位——李冶、薛涛、鱼玄机,是被世人视为娼妓的女冠(女道士),另外的两位,李清照和朱淑真,一个虽拥有过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偏遭国破家亡的变故,人近中年历经磨难饱经忧患;一个更为不幸,下嫁给一个庸碌无才的俗吏,枉有一腔诗情无人能解。人生的不幸、身世的沧桑,使她们声声哽咽、字字血泪、哀鸣遍地、悲愤满腔。文字抒发出了她们心中的愁苦和悲怨。

然而在当时人们是不屑于欣赏这类“闺阁文字”的,她们的文字除有限的几首得以流传,大多都在岁月的风中飘逝贻尽了。前几日购得一套《唐诗宋词元曲大全》,其中女性的作品仅收录了李清照之词。细细品位众才女之作,的确有着必然的局限性。清代的才女梁孟昭在《寄弟》中曾感慨道:“我辈闺阁诗,较文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涌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阃阁,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言辞放达,则伤大雅……”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卑微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女子视野的局限和思想的收敛,言辞放达则被视为“出格”、“无德”甚至“淫荡”。她们只能用细腻的笔致含蓄婉约委曲达意地凄楚哀鸣,一波三折地释放内心的压抑。

就是这样的哀怨段肠之音,却是古代女性最直接的思想和最真实的情感,它是一部血泪凝结的妇女灵魂史,深刻悲婉地展现了历史重压下的女子艰难挣扎、悲呛呼喊!她们隽秀的才华,横溢的诗情,如一颗不太显眼却依旧明澈的星子,装点着广袤的艺术星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不可磨灭、凄艳绝美的一页!

0

主题

0

回帖

26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李冶 (中唐)
李冶,字季兰,生活在统治者力倡道教的中唐初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一生主要活动在吴越一带。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渐渐昌盛。到了唐代,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大都尊崇道教。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下诏 确定男女道士的地位在僧尼之上。唐玄宗时,为阻偈佛教势力的发展,更大规模地提倡道教,一时盛行。一些佛教徒弃佛为道。上层社会里皇室公主、达官贵人的妻女亦有遁如道门者。这种风气流传到民间,有些妇女受环境的影响也出家入了道观。古时候女子本无冠,而女道士例外,所以人们又称她们为女冠。远离了礼教、家庭的羁绊,她们躲在一清幽之地过着不太受拘束的生活。女性本体的自由在她们身上苏醒。有些聪颖的女子还吟诗作赋、摇琴习画,与名士交往唱酬,深得士大夫的青睐。随之也有许多风流韵事发生,以至人们往往把女冠看似娼妓。只不过略带神秘色彩和隐蔽性而已。蒲松龄在《聊斋》中也曾有类似描写。李冶就是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女道士。

李冶天生聪慧,美貌异常。五岁时父亲抱着她在庭院玩耍,李冶看见蔷薇枝曼柔软,该架起的时节却没架起,所以枝条倒伏在地上四处伸张,便作诗吟咏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听年幼的女儿作出这样的诗句,非但没欣喜,却惊忧不已:“这孩子聪慧异常,恐怕将来会成为品行不端之人。”

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但从此也可看出人们对李冶的评价。

或许李冶天生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常的路。她的才情渴望被人赏识,她的风姿渴望被人倾慕。于是她入道做了一个女冠,过着浪漫不羁的生活。她与许多文人墨客交往,很快凭籍翩然的风度,潇洒的个性,和一支颇善传情的诗笔,被许多文人倾慕,李冶因此也名声大噪。陆羽、皎然、韩揆、刘长卿、阎伯钧、萧叔子等都和她有过密切交往。李冶与他们吟诗作赋互诉衷肠,《相思怨》就是她感情真挚热烈的一首诗: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李冶的相思不同与一般的闺中怨妇,她从不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寄托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她深知自己的身份,注定一个个情人只能是生命中的过客。或许彼此都是真诚地付出,但现实又是何其无奈。她看着情人远离,内心有怎样的不舍和惆怅啊——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潮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如何?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以上几篇作品,写出了李冶真挚的感情,也折射出她过人的才华。其中《寄校书七兄》受到很高的赞誉。 后人评论说“孟浩然莫能过”。

李冶的美貌和才气使她成为女冠中的风云人物,在暮年曾一度被召如宫中。如果此值年轻貌美时节,相信李冶定会欣喜不已。但经历了太多悲欢离合后,习惯了纵情山水的自由的她反而隐隐有丝惆怅。

在宫中,李冶以她不凡的才气赢得了赞许,一些公侯相将也和她笺诗相赠。但正是因此给李冶引来杀身之祸。兴元年间(784),将领朱渍因叛乱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李冶因曾经上诗给朱渍,也被德宗以罪处死。可叹这位才女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陨不得善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李冶虽行为浪漫不羁,和众多男子有着亲密交往,但在她内心深处也是渴望有一个人能和她相守白头的。但她用了一生的时间也没有等到。她在那个时代的“不凡”生活,其实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的女子最基本的要求——拥有朋友知音,用真诚换取真情。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公的男权统治,使她这个并不过分的希求成为不能实现的奢望。她在对别人强颜欢笑的同时,又默默偷拭了多少泪水?——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她应该是哀怨的,哀怨自己的身世,哀怨难得专情人,哀怨社会的不公,哀怨自己空有满腔才情只能“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时隔千年,我仿佛还能听到这个在南国水乡的女子那一声声悲怨的叹息。 李冶的一生是笑中含泪的,只是她的泪水不能在凄艳的晚霞里,靠在一个宽厚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流淌;李冶的一生又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她存诗不多,但直至今日她的才华依然没有被历史的尘土掩埋。

0

主题

0

回帖

26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1: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薛涛(中唐)
薛涛,字洪度,生于长安,幼年随父亲宦游入川。是继李冶之后又一才貌绝艳的女子。 薛涛在八九岁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一日,父亲指着庭院里一棵梧桐作了两句诗:“庭院一古桐,耸杆入云中”,然后让薛涛续作。薛涛出口便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听后不禁大惊,惊叹女儿才华的同时,又忌讳这两句诗的意思,认为这近乎不祥之兆。 当然这和李冶的蔷薇诗一样很可能是后人的杜撰,但“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确成了薛涛的生平写照。

薛涛在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小薛涛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薛涛年方十五六岁的候,她因超人的文采和绝艳的容貌而声名远扬。剑南西川的节度使韦皋垂青薛涛的才华,召她前来侍酒赋诗。薛涛从此沦为“乐妓”——作为娼妓,其生活方式虽大概历代相同,但是唐朝相当一部分官妓主要是出卖才艺,与后代专卖色相的娼妓是有很大区别的。薛涛就是这样一位艺妓。 薛涛进入韦府之后,经常与各幕宾僚属把酒对诗,由于她娴于翰墨,又饶词善辩、酬对机警敏捷,常常博得满座喝彩。一次,黎洲刺史到成都来述职,在宴席上行《千字文令》,要求出须带“禽”、“鱼”、“鸟”、“兽”字。刺史先说:“有虞(与鱼谐音)陶唐”,众人忍笑不罚。轮到薛涛行令,她说:“佐时阿衡”。刺史说:“语中无兽、鸟,当罚!”薛涛则笑答:“衡字内有一小鱼在啊,可是你得有虞陶唐里却是一鱼也没有啊!”引得满堂大笑。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僚同赋早菊》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这首诗就是薛涛与幕府人物吟诗唱酬中的一首。除幕府的人物外,与薛涛以文诗相交还有白居易、元稹、王建、刘禹锡、杜牧等名流文士。薛涛周旋在各色人物中间,以其诗才赢得很高的声誉。得幸流传下来的薛涛和文人幕僚相互对吟唱酬的这些诗作,让我们看到千年前的这个风尘女子横溢的才情.

《赠韦校书》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淡沲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 贼平后上高相公》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
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酬李校书》
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
自顾漳滨多病后,空瞻逸翮舞青云。

从这些言辞婉转、意境优美的诗歌中,我们在惊叹薛涛的过人才华的同时,也看出她虽然处身卑微,然自求高洁,写给高崇文、李德裕等历镇节度使德诗作均不涉艳情、不带媚俗,在和一些文人德感情交流中,她也是怀一颗诚挚的心灵,唱和中几乎见不到轻佻之语。因此有人评价薛涛说:“虽是身下卑,而有林风致。” 但是在刚刚接触薛涛、探究她的内心世界、读到的《十离诗》时,曾以为薛涛是个善于逢迎拍马的人——〈十离诗〉写自薛涛刚入韦府不久之后。那时的薛涛年少单纯,虽因才貌双绝颇得韦皐赏识,但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她,不久就得到一个人生的教训——原来,韦皐镇蜀后,因治乱有方、政纪卓越而声名赫赫,一些当地豪门贵族争相前来结交。这些人知道薛涛在韦皐面前很受宠幸,于是常以金银贿赂薛涛,以求与韦皐结交顺利。未谙世事的她不懂其中利害,她收下礼品,然后上交,自认为没有中饱私囊便不算什么。但是她没有想到,韦皐认为薛涛的行为有损他“廉正”的形象,一怒之下,把薛涛流放到四川边陲松州。那里荒寒索漠、偏远冷僻,途中,悲凉幽怨的薛涛曾写了两首诗给韦皐,渴望这位蜀地最高统治者能念及旧情,开恩赦罪——

《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
萤在荒芜月在天,萤飞岂到月轮边。
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
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韦皐接到诗作,虽心有隐恻,然余怒未消,他长叹一口气,折起薛涛满怀期盼的上诗,未作理会。可叹身处边漠的薛涛,凄凉苦楚,整日以泪洗面。此时的薛涛才深深体会到身为一个弱小女子,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是样的无助和弱小!无奈的她只有继续把希望寄托在韦皐身上,她先后上诗十首给韦高,在诗中自轻自贱、贬损人格,以求得到宽赦——

《犬离主》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鹰离鞲》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另外两首《鹦鹉离笼》和《马离厮》未曾查到。这样的诗境和薛涛那些体现志趣高洁、自负心清的作品很难协调。但当我真正了解了薛涛此时的创作背景时,不禁深深为之痛惜!这正是一个心高才富却地位低下的女子真实命运写照。生活何其残酷,在强大的当权者面前,她的清高、她的才情,无人真正赏识和怜惜。当她不得不屈辱地把自己比作犬马牲畜,向着强大低头,才貌绝艳、柔弱楚楚的她,内心又是怎样的难堪痛苦!

后来韦皐终于动了隐恻之心,把薛涛释放回成都。松州之行让薛涛认识到自己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处境,所以回成都不久,她就脱去乐籍,退居涣花溪畔。许多故友墨客慕名登门,和薛涛诗书相往。薛涛喜作小诗,而当时的纸张幅面偏大,薛涛别出心裁用涣花溪水制成精巧美丽桃红色小笺,人称“薛涛笺”。这种小巧、精致实用的小笺颇受文人欢迎,遂风行经久,后来竟成了精枚笺纸的代称。和薛涛深交的文人很多,但是,元稹是和薛涛交情最为深厚的一个。宪宗元和年间,元稹奉旨来西蜀,久仰薛涛才名,很想一见。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他们初逢,酒宴上,诸人指笔墨纸砚要薛涛现场作诗,但见薛涛略一思索即笔走龙蛇,写下《四友赞》:

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元稹目睹后被薛涛过人文才大大折服,而薛涛也很快对这位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产生了情意,于是薛涛不断寄诗给元稹。此时的薛涛年近四十,而元稹三十岁左右,由于门第年龄均不相当、和元稹素来对感情不专等等原因,两人的这段感情最终没能有任何结果。薛涛的四首《春望词》就是抒发的对这段感情希望的破灭后的悲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晚年移居成都西北的碧鸡坊,在坊内建起一座吟诗楼,从此遁入空门,做了一名女冠。孤鸾一世终身未嫁。大和六年(832年)薛涛去世,葬在锦江之滨。这位才女的一生,虽坎坷曲折,却又开阔丰富,我无法来衡量评断此乃幸与不幸。她失去了贞妇资格,却博得永世的才名,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存诗最多的,她共作诗五百余首,但流传下来的只有八九十首,就这也是首屈一指的。也许用薛涛自己的这首《咏柳絮》来概括她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的: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0

主题

0

回帖

26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鱼玄机(晚唐)
鱼玄机,字幼微,生于会昌元年(公元844年),长安人,她是晚唐女诗人中声明最为显露的一位,也是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位。玄机自幼喜爱读书,貌美多才,十五六岁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她因才貌双全被在朝中任补阙之职的李亿(字子安)看中。当时李亿已有妻室,便纳玄机为妾。最初玄机颇受李亿宠爱,两人过了一段和谐美满的生活。后来由于夫人妒不相容,李亿惧怕妻室家族的力量,被逼无奈写下休书,忍痛将玄机逐出,最后,这个风采绝艳的女子,婚姻维持了还不到一年,就遭到无情的抛弃。心灰意冷的玄机走投无路,只好到长安咸宜观做了一名女冠。当时京师诸观的女冠都喜欢作诗,或吟咏自遣或与人相互唱酬.才貌双全的鱼玄机立刻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相传玄机幼时曾受教于大诗人温庭筠,温曾以“江边柳”为题,让玄机赋诗,年仅十一二岁的玄机不慌不忙地念道:“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惊异玄机的才华,遂悉心教授诗词歌赋。但是关于二人的关系,历史上众说纷纭,一说温庭筠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再则俩人年龄地位相差悬殊,故温只与玄机师生相称,并无非分之想。但是自古郎才女貌的故事似乎总有些暗隐的浪漫,玄机当时情窦初开,对才华横溢的老师,掩不住芳心暗动。所以在温庭筠离开长安时,玄机写下一首浪漫缠绵《遥寄飞卿》暗示思念:“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然而这段少女时代的暗恋最终没有结果,红颜薄命的玄机后来遇到李亿,以为找到自己今生的真爱了,但是这段爱情带给她的却是更深的伤痛和灾难。

李亿表面忍痛休了玄机,暗地里却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又捐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油钱,把玄机安顿在那里,“玄机”的法号就是观主给起的。两人日思夜想,无奈李亿受夫人制约,没法时常前来,短暂的欢聚过后是更伤痛的别离,更多的时候,玄机独对青灯古佛,默默吞咽着相思的泪水。这位才女,只有用笔墨抒写自己对爱人的思恋 “《寄子安》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寄李子安》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 ”这是怎样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断肠之音?晚唐的这个悲情女子,一袭素衣痴痴等待、望眼欲穿,可是她的爱人却再不肯露面。三年时光就这样在玄机的刻骨的思念和绝望的等待一点点熬过去了,痴情的玄机在一次和长安的客人偶然的谈话中得知,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李亿早已携带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蓦地,玄机如遭五雷轰顶,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因思念而失眠,她沉浸在往日温情的回忆里安慰自己,但她思念的那个人却早已不再在乎自己!原来一腔情意都付之东流,痴情换不回薄情的心啊!

这次打击对玄机几乎是致命的,她大病一场,以为自己再也活不过来了。咸宜观此时也没有几个人了,冷清如玄机的心境。春日的黄昏中,玄机病恹恹地倚在门口,看到邻家几个年轻女孩在一起追逐嬉戏,玄机恍若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如此鲜活美丽、神采飞扬的。可是现在呢?自己也还年轻,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寻花问柳、朝三暮四,为什么女人就非守着一段伤心的往事束缚自己呢?深夜 ,玄机感慨万千,秉烛写下了一首后来传诵千古的“《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自这首诗之后,玄机经历了人生的蜕变,她看破红尘,对爱情不再幻想,,忠贞不如及时行乐,玄机从一个痴情万缕的贤淑才女,变成了一个放荡冶艳的女人。

玄机在咸宜观中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弟子,实际上是她的侍女,自此开始了一种悠游闲荡的生活。她在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当时京师诸观的女冠都喜欢作诗与文人雅士相互唱酬,你来我往免不了生些风流韵事,这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所以玄机的告示无疑是一旗艳帜,长安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文,聊天调笑,,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

鱼玄机在《全唐诗》中共存诗49首,大部分是她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其中经典之作颇多——

《寄刘尚书》
八座镇雄军,歌谣满路新。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
囹圄长空锁,干戈久覆尘。儒僧观子夜,羁客醉红茵。
笔砚行随手,诗书坐绕身。小材多顾盼,得作食鱼人。

《暮春有感寄友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重阳阻雨》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诗咏东西千嶂乱,
马随南北一泉流。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
忽喜扣门传语至,为怜邻巷小房幽。相如琴罢朱弦断,
双燕巢分白露秋。莫倦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

上述作品皆是玄机陪客人品茶论道,煮酒谈心、纵情山水的唱酬,从她的这些诗作中不难看出她当时放荡不羁的生活景况。昔日那个望穿秋水的痴怨女子已经脱胎换骨,她放浪自己的才情,和诸风流才子纵情尽欢。诗作大多语言轻佻,但也满富灵性“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 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 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遣怀》),玄机就是在这种怡然自得的环境中妙笔生花,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最特别的一页。

关于玄机的死,据说是因杀婢女被人告发而以命抵罪。这件事情的始末,详载于唐人皇甫枚所著《三水小牍》。玄机有个贴身侍婢名叫绿翘,受鱼玄机的影响,也颇为善弄风情,双眼含媚。因绿翘做事机灵,又十分乖巧听话,所以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和重用。有一天,咸宜观中来了三位公子,同时还携有歌姬和乐师。那位身材魁梧,相貌清秀的乐师叫陈韪,也是久仰玄机才貌,终得一见。两人暗自眉目传情,彼此心仪不已。“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苍苍松与桂,仍羡士人钦。 月色庭阶净,歌声竹院深;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这就是玄机在见过陈韪后,给其题赠的《感怀寄人》。陈韪见诗,心领神会,从此二人如胶似漆。春日的一天,玄机受邻院所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临出门前嘱咐绿翘说:“不要出去,如有客人来,可告诉我的去向。” 晚上玄机归来,绿翘迎出来禀报:“陈乐师午后来访,因炼师不在,便策马回去了。” 鱼玄机心生疑惑:经常自己外出,陈韪总是耐心地等她归来,今天怎么会急急地走了呢?于是怀疑绿翘与陈韪私通。入夜,玄机掌灯闭户,把绿翘唤到房中审讯,绿翘答复一如从前,玄机逼近绿翘,强令她脱光衣服,仔细检视全身,发现绿翘胸前乳上有指甲划痕,玄机暴跳如雷,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鞭打。等她力疲松手时,才发觉绿翘已经断气身亡。玄机慌乱中当夜在房后院中的紫藤花下挖了个坑,把绿翘的尸体埋了进去。到了蝉鸣蛙叫的夏天,有两位新客来访,酒酣耳热之际,一客人下腹胀极,忙到紫藤花下小解,见有一大群苍蝇聚集在花下浮土上﹔驱赶开后又复聚过来。土上无一脏物,为何引来蝇聚,客人心中生疑,回家后告诉了作衙役的哥哥,于是官衙中派了人来咸宜观勘查,挖开紫藤花下的浮土,见到了一具女尸,竟然肌肤未腐,宛如生时,观中其它女冠始认出了是失踪多日的绿翘。玄机被解至京兆府,在酷吏温璋的审讯下,供认了杀婢之罪。咸通九年(868年)秋,玄机被处以斩首。结束了她年仅25(虚岁)岁的生命。

不知何故,对玄机的死因,总感觉是个迷。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才情绝艳的女子,会因妒杀人。绿翘也非幼童,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不知道反抗吗?并且凶器仅仅是一支握在一个文弱女子手中的鞭子!有史书中记载说,审讯玄机的酷吏曾敲诈玄机未遂,故怀恨在心。那心存陷害或屈打成招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岂不易如反掌?我们不妨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大胆假设:玄机发现绿翘与陈私通,愤怒地鞭打了绿翘,并扬言第二天把她卖到妓院或者许配给个小厮,绿翘羞愤交加悬梁自尽,玄机怕人发现自己无法解释绿翘身上的鞭痕,于是埋尸灭迹。或者是绿翘连夜逃走,撞到敲诈玄机未遂酷吏温璋手里,被其杀害埋到玄机的观中,故意嫁祸。这只能是假设,关于事实的真相,恐怕是个难解之迷了。可叹玄机这位薄命的才女,满腔才情,却只得在世上活了25年,就以一种悲惨的结局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她也曾发出“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的感慨,但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即使有如此难得的志向,也无法改变在那个社会中不公平的命运。她虽然因放浪的艳名被许多正人君子所不齿,但是玄机的作品中相当数量的凄婉之作,则向世人展示了挚情、纯良和孤独的一面。“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折杨柳》)”“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秋怨》)”“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长者车音门外有,道家书卷枕前多。 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愁思》)”…… 逢场作戏的男欢女爱,只能解一时寂寞,但是玄机内心深处的哀怨又有谁真正能懂?她见了太多的风流多情的男人,对他们的感情渐渐不再信任。自己才情只能满足他们善于弃旧就新的一时之需罢了。“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这首《卖残牡丹》,正是玄机对自己身世的写照。
鱼玄机的一生,就象一颗璀璨的流星,以灼人的光芒在夜空一闪而过。短暂,却成为永恒。

0

主题

0

回帖

26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1: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朱淑真(南宋)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辞海》1989年版)

朱淑真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被认为是可以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她不仅善于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银勾精楷”的好字,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朱淑真不同于前三位才女的是她生于仕宦家庭,在后人眼里似乎比鱼玄机等人要体面一些,但是这位才女的命运并比前几位幸运。淑真出身官宦名门,这个在钱塘的湖光山色氤氲中成长起来的女子,果真集了天地之灵秀,她自幼聪慧好读书,才貌俱佳,风流蕴藉,诗词书画琴无一不擅。待字闺中时的淑真,年少不识愁滋味,怀春含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这首《秋日偶成》,活脱脱显现出一个怀春少女的浪漫心态。但是事与愿违的是淑真在19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俗吏,丈夫平庸而无情趣,这对于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朱淑真来说,实在是灾难。于是,她不得不把满腹情怀,付诸丹青,寄予诗词,淡淡笔墨间,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嫣然极致的女子,幽居深阁,独自泪垂,忧伤着,叹息着,岂盼着,又无奈着。

“鸥鸬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愁怀》)”

“黄昏院落雨萧萧,独对孤灯恨气高。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闷怀》)” “妇人虽眼软,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秋日述 怀》)”

“上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也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

“鸥鸬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从这四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淑真对于她的丈夫的态度,是极其鄙薄厌恶的,同时她也为自己命运的不幸,感叹和不甘。她陷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 她只能用笔书写着内心的悲情,这种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情调,是她《断肠集》的主旋律。

《菩萨蛮》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深深地沾染了伤感的情调,对花落泪、对月伤怀。这种低沉消极的情绪,确实是朱淑真深受精神压抑,孤立无援于人世的沉痛心情的真实流露。

但是,朱淑真的作品中也曾有和情人相恋的诗句。所以以至后人猜测说,淑真不满意自己的婚姻,但是象她这样一个多情的女子,是不会象中国古代大多传统女性那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她的生命中应该有一段短暂的爱情。

《清平乐》
恼烟撩雾,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如此大胆的词句,似乎也只有沉浸在热恋中的女子才会有这么火热的情吧。

前人对于朱淑真的行为,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派说她不贞,而另一派则替他辩护。这两派争论的焦点,都是来自朱淑真的一首《元夕·生查子》的词(这首词原有争议,曾糙、况周颐认为是欧阳修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月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明代的杨升庵在《升庵诗品》中说:这首词固然佳也,但是这哪里是良家妇女所适宜说得的话?又说她的《元夕》诗中的意思与这首词相同,则她的行为可以了解——

《元夕》
火树银花触目红,极天歌声暖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时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谴眷,不妨常任月腺陇。
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但是这段短暂的爱情,没有拯救这个多情的才女,不久,她终于和恋人分离了。评论者认为或许是“春光漏泄”,被她丈夫限制了人生自由。这可以从她的一首《寄情》诗中看到: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沓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朱淑真只有将自己满腔的愤恨和隐痛,一一寄语于吟咏之中:
《暮春有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恨春》
一瞬芳菲尔许诗,苦无佳句寄相思。
春光正好须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它花放抱,愁怀惟赖酒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相知。

《秋夜牵情》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戕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话占断烧烧事,罗袖长供把泪痕。
益梅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恨。

  此外,还有一说:朱淑真的失恋,不是她的丈夫所压迫,乃是为对方所抛弃。但是,评论者举出朱淑真和她的恋人最后一次会见的记录,即她写的一首《清平乐》,可以证明他们的分离完全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其词作曰:
风光紧急,
三月俄三十。
拟欲计无及,
绿野烟愁雾泣。
请谁寄语春宵,
城头画角轻敲。
缱眷临歧嘱咐,
来年早到梅梢。

  朱淑真极度不满意自己的处境,又无法摆脱这个现实的处境。她的作品如《伤别》、《诉愁》、《愁怀》、《旧仇》、《恨别》、《供仇》、《无寐》、《闷书》等等,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对不幸婚姻和恋爱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像“益梅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恨。”

(《秋夜牵情》)她写自己怎样过“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乃(《减字木兰花》)的生活。作为多愁善感的女性,她“览镜惊容”,怕听檐前黄鹏宛转的啼声,怕听杜鹃啼叫的声音!当她听到“双燕呢喃语画梁”的时候,看到“楼头新月曲如钩”的时候,就引起满腔愁怀;当春天花开花落,当夏天“柔桑欲椹吴蚕老”,她的感觉是“不但伤春夏亦愁”;当秋天雨打芭蕉,冬天“霜月照阑干”,又是“滴泪罗衣不忍看”了。她陷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不管山河多么娇美,而她的感受确实是“对景无时不断肠”。朱淑真真是以白描的手法,平浅的字句,在自己的诗词里,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忧伤,写出了自己境遇的困厄和“所适非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情调,给她的诗词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朱淑真后来不知所终,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断肠集》魏仲恭在《序》中说的这一段话暗示了她是投水身亡:“……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予于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滨,未为不遇也。”淑真死时她的父母还都健在,可见她年纪还轻。到了南宋淳熙年间,文人魏仲恭来到浙江一带,在杭州客店,他听到旅人纷纷传诵一位已故女子的诗词,那些含冤吐悲的篇章给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得知这个女子叫朱淑真,同时从王唐佐所做的传记中了解了这位才女不幸的身世,出于同情和爱才之心,魏仲恭苦心搜集她的作品,得诗十卷,名为《断肠集》,从此朱淑真的名字及她的作品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开来。

朱淑真是古代闺阁诗人的典型代表,她的际遇也是古代女性人生悲剧的一个缩影,朱淑真的诗或幽咽或清婉,体现着女诗人独有的才华和细密敏感情思,与她的词一样,读来让人香留齿颊。

0

主题

0

回帖

2628

积分

游客

积分
26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李清照(北宋)

生于宋神宗七年(1084),约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号易安居士,是济南章丘绣江人。李清照在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膳擅长、著名,词作风格婉约为主。虽然流传下来的仅有五十首,可其格律、内容、修辞和当代大词人柳永、苏轼、秦观,不分轩轾。她善长白描,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切感人,在用事、构思、炼字琢句上有不少的独特性,言语明白如话而情味深长,特重音律,富声调美,是婉约派代表作家,后期兼有苏辛豪放派之长,独树一帜于两宋词坛,影响后世极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她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担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文字活泼,叙述传情生动清洵,生平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传,我们已无缘见到。清照的母亲九氏,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据说也很渊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

清照“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宋·王灼《碧鸡漫志》)。早期的作品,绰约轻倩,妩媚风流。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刬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寥寥41个字塑造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敏、顽皮、勇敢、多情而又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明朗的早晨,园中的纤花俏蕊盈着清亮的露珠,活泼的少女刚刚荡完了秋千。她稍感倦怠,慵懒而惬意地揉摩着自己细嫩的纤纤玉手,整理着身上被薄汗浸湿的薄薄的罗衣。突然,有客人来到了花园,少女窘迫含羞,急忙回避,连鞋子也来不及穿。金钗滑坠,松散的头发也顾不得挽起。然而来的客人是一位英俊的少年,抑或正是自己的心上人。她跑回绣房,却忍不住要倚门回头张望。哎呀,不好,客人也正朝她这里引颈翘望呢!她急忙用一枝青梅遮住自己羞赧的颜面,两只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却一直盯在客人的身上。——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工笔春光少女图啊!少女的轻灵秀姿、情态神韵,都跃然纸上。这首小令文笔清新细腻,生动有致,细微传神,情调健康明快,可以说是李清照待字闺中时轻松愉快生活的写照。

清照十八岁时(1099年)嫁给太学生赵明诚。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人,这年是二十一岁。他父亲乃当时有名的政治家赵挺之,正官拜吏部侍郎。而明诚的母亲是提点夔州刑狱、东平郭概之女。明诚博学多才,与李清照意趣相投,感情甚好;在此有一段故事:据说赵明诚幼小时,梦见一本奇书,醒来时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不解何意,以告伊父赵挺之。挺之是位圆梦专家,笑着说:“孩子!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你将来可能是词女之夫啊!”后来这离奇的梦,竟不期而然的应验了。新婚蜜月期间,小夫妻俩感情恩爱融洽,况两家正值显赫时,是以生活之丰腴自是不必说了。初为人妇的滋味竟是如此甘甜,清照整个身心都陶醉于初婚之欢愉中,其情致和意绪皆表现于词中: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用花自比,活生生写出一幅新婚少妇向丈夫撒娇的柔媚形象。又如: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炽热之情感;全阕词极力描摹了夫妻爱情生活之缠绵。

  因夫妇二人感情很好、爱好相同,是故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醉心于诗词和金石书画;当时明诚对于考古学极下功夫研究,在十多年的乡居生活中,明诚在莱州、青州、淄州做官时,图书曾搜集多达数数万册,也罗致不少金石彝器,这些珍贵的资料,使他们研究考证的工作,细密有条理、眼界更扩大、见解更趋于客观。他们俩合作着了《金石录》,其书着录着三代及汉唐以来石刻凡二千种,共有三十卷,是欧阳修《集古录》后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然他们收藏金石文物,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的遗迹及君臣行事,明诚的金录序有述:“因次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明诚与清照,每晚的工作以点完一枝蜡烛为度,有时整理书籍,加以题签;有时相互评论前代的书画彝鼎。而据《易安居士事辑》记载:「易安性强记,每饭罢,与明诚同坐,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俩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由此可见,他们夫妻俩皆是聪敏、记忆力强、阅书量特多,且学识相访的人。婚后不久,明诚因事远游,相亲相爱的小俩口眼看就要暂时别离了,清照情绪怏怏,依依不舍送走了明诚,这是她新婚以来,首次品味到这离别孤独难奈的滋味。于是她在锦帕上写了《一剪梅》寄给明诚: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有一年重九,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寄给丈夫明诚,词情缱绻。明诚接到这阕词后,叹绝,一心想胜过清照,闭门数日,填了五十阕,把清照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标明作者,让好友陆德夫品评。德夫玩诵再三,对明诚说:“有三句最佳。”明诚忙问是哪三句?德夫回答说:“莫道不消魂,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清照所作,自此以后,明诚便对妻子甘拜下风了。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词作的代表,她前期的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这二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几首词活泼秀丽,语新意隽,感情也极其真挚。从中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在清照年轻时,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下汴京,时势十分危急,这时清照仍跟随明诚在淄州内,夫妇俩得知此讯,忧心忡忡。金兵来势汹汹,京师不保,而淄州眼看不久也将沦陷。两人开始整理行囊,将经史书卷、金石鼎彝一一打点装入箱内。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有描写当时的心情:“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靖康二年丁未春三月,金人册立张邦昌于汴京,僭号楚,清照听到此讯,大为憎恶,写下一首诗云: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徽、钦二帝被俘之后,高宗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1127)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明诚藏书甚多,书画金石古器物亦不少,此次流亡,自不方便携带,但随行带出来的古物书籍,计有十五车之多,其数可观)。

  建炎元年,他们从山东流亡至南京,沿途风霜劳顿,明诚的健受损很大,一度病倒不起;三年后明诚母亲去世,明诚哭母奔丧,旧病复发,不治而终。卒年四十九岁。清照写了一篇沉痛的祭文,文中有:“白日正中,叹庞公之机敏;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等句,不由令人恻隐垂泪。

  国破家亡的打击,整日的哀思愁苦,清照承受着的是怎样的悲痛?从此,清照只身飘泊于江浙间,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古器书物依次失去,加上山河色变,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

  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前期)与流离困苦(后期)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生活的巨变也正是清照作品风格的一个分水岭。清照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作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想象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名篇。清照南渡之后,颠沛流离,涉江渡海,历尽风涛,既亲身体会到了落难流浪之苦,又亲眼看到了南宋小朝廷昏庸无道、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她憧憬着失土尽收、鹏举万里的理想境界,向往着盛世清平、民富国安的海上仙境。

李清照完全不抒个人悲欢、尽由春秋大义落笔、有巍然将军气概的诗作当推她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对南宋政权的政治现状,充满了极度的不满和失望。她企盼着有忠烈之士横刀立马,抵御强虏,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甚至她自己以一“闾阎嫠妇”也“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因此,她更加推重那种以死报国、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她临乌江,思项羽,追先贤,发感慨,展抱负,抒寄托,向世人大声宣示:人,活要活得有气节,活得出类拔萃,昂扬有为,有声有色;死要死得有价值,死得英武豪壮,壮怀激烈,慷慨悲歌。因此,纵然项羽时乖命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其慷慨赴死,宁死不肯屈辱偷生的英雄气节,是值得人们景仰的,也是当时的南宋统治者所不具有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

此时清照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尽写孤寂无依的处境。为此,郑振铎甚至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照晚年之生活孤苦伶仃,居无定所,就这样悄然自人群中退隐,流落江湖,从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连卒年都不可考,据一般推断约活了六十岁。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一、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二、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一伟大的作家,之所以获得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越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无异丧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理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险是模仿前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感、理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成一体系的,只有苏轼和秦观;其次应该数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我想再过百年千年,清照的词也会在不经意间就会被记起和吟诵:“……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06:07 , Processed in 0.0372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