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14|回复: 4

关于伍子胥见援于渔父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发表于 2008-2-16 0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伍子胥见援于渔父事
己所不欲        2008-2-15

最近于论坛看到田间村夫君《读史有疑》一文,里面讲到伍子胥为渔父所援,但渔父随后自沉明志的事情。这让我想到了白寿彝先生所著的《中国通史》,里面卷四,即《上古时代》(下册)中的《丁编传记》(下)中的第二章第三节就是《伍子胥》传(同时附申包胥、专诸)。这里我转引一下先生的文字:
“相传伍子胥行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几为关吏所捕。随后,楚兵又追赶到来。正不得脱身时,见江上有个渔舟溯流而上。子胥呼渡。渔父歌着:“日月昭昭乎寝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一面就把船靠近芦苇湾里。子胥正向渔船走去,渔父又唱着:“日月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力?事寝急兮,当奈何?”子胥上了船,渔父把他送过江。他看见子胥面有饥色,为他去取饭。子胥怀疑有诈,深藏芦苇之中。待到渔父回船,持饭再三寻找,子胥慢慢出来,炮餐一顿,想以“百金之剑”相谢。渔父说:“楚国已出法令,得伍员者,赐粟五万石,爵能执珪。我哪里图你的百金呢!”子胥问其姓名,答以“芦中人”,希望富贵之后莫相忘!子胥走了几步,再回顾时,渔父已把渔船弄翻,自己沉到水中去了!子胥沉默悲哀良久,才又前行。”
先生自己于此篇文章之注明言:“本篇取材,基本上见于《史记•伍子胥传》,又《吴泰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刺客列传》、《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阖庐内传》、《夫差内传》。”《史记》一书且不论之,只说《吴越春秋》。伍子胥见援于渔父,不见于《史记》相关诸篇,而见于《吴越春秋》之《王僚使公子光传》:
“建有子名胜,伍员与胜奔吴。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我已亡矣,将去取之。”关吏因舍之。
与胜行去,追者在后,几不得脱。至江,江中有渔父乘船从下方溯水而上。子胥呼之,谓曰:“渔父渡我!”如是者再。渔父欲渡之,适会旁有人窥之,因而歌曰:“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子胥即止芦之漪。渔父又歌曰:“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事寖急兮,当奈何?”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浔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中有七星,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之法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子胥默然,遂行至吴。”
田间村夫兄说这是杜撰?这就涉及到史料的可信性问题了。《吴越春秋》是后汉赵晔所作,我们无法知道太史公有没有见到过相关记载(当然不是指此书,而是指相关内容),因此也无从知道太史公对相关记载的取舍等。白先生用了《吴越春秋》这段记载,显然是认为它是可信的。至于其子后来劝阻伍子胥伐郑事,于逻辑不合(这点田兄已经明言之),于史料(即吴未曾伐郑)亦不符。这点可以确定是杜撰。
当然总体而言,《吴越春秋》无论从其著作时间,还是从其许多内容来看,其可信性是明显不如《史记》的,但这不足以证明关于渔父的记载是不可信的。比如著名的干将莫邪铸剑之故事,就是首出于《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
“干将作剑,来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不知其由。莫耶曰:“子以善为剑闻于王,使子作剑,三月不成,其有意乎?”干将曰:“吾不知其理也。”莫耶曰:“夫神物之化,须人而成,今夫子作剑,得无得其人而后成乎?”干将曰:“昔吾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然后成物。至今后世,即山作冶,麻绖葌服,然后敢铸金于山。今吾作剑不变化者,其若斯耶?”莫耶曰:“师知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阳作龟文,阴作漫理。”
此段投人于炉以成名剑的故事,也是信之可,不信亦可。许多时候,历史的真相是无从知道的。讨论《吴越春秋》的内容来源,及其可信性,实在不是本文所能够和想做的。这里只讲说白先生《中国通史》的管窥之见。
一般而言,研究先秦史,《吴越春秋》此书一般是不用之的;但先生用之,可见其魄力与勇气。同时他讲到孙武时也引用此书为证。另外有论者谓先生此书多古书之白话版处,于渔父事确实亦可管窥此书之某一风格。近代人著中国通史,很少能够见到人物传记的,先生此书于此亦是一大风格。不过个人觉得与其白话版,还是不如评传版好些。

主题

0

回帖

3331

积分

游客

积分
3331
发表于 2008-2-17 10: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历史不知道过去,不来启蒙不知道自己渺小。
           来这里受益良多!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到正史与野史等的综合体,建议有兴趣者读一读《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以基本史实(正史所出),兼以野史等(《吴越春秋》等许多人认为是野史)。
里面当然少不了说伍子胥事情。它基本上是将后世所有的关于伍已胥的野史与笔记资料都用上了,其72回就是后半部篇名就是《伍子胥微服过韶关》。大家有兴趣不妨一观之。
其实说到明人冯梦龙(大家一般多知其三言二拍之小说;其实此公乃博学大家)此书,个人是大力向喜欢先秦史的人推荐的。因为从演义而入史书,自己的感受是不错的。前者培养兴趣,及基本常识(此书没有冯氏自己任何杜撰,都是前代正史野史笔记之言);后者则是深入之。
说到历史演义,三国是不用说了。近人蔡东藩的历代历史演义非常不错,不让《东周列国志》。至于《封神榜》(即《封神演义》)等大家自可看看即可。

主题

0

回帖

3331

积分

游客

积分
3331
发表于 2008-2-17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的东周写的确实好,文笔好。蔡相比较而言逊色许多。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尊重史实。尤其蔡的演义还有个人评论,对读史大有益处。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1: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言,自己也是完全心有同感,因此自己才推荐二公之书。很佩服二位前贤啊,那么多,那么繁杂的历史事件,都能够给理得那么清楚,真厉害啊。博闻强志,二公有之矣,确实只有二公这样的学人才有资格名留青史矣。
自己碌碌,只有吃吃鸡蛋,而根本下不了一个鸡蛋啊。惭愧之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9 21:29 , Processed in 0.0303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