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9|回复: 5

唐宋五才女生平及作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发表于 2007-10-3 13: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宋五才女生平及作品




     说起才女,除了我们熟知的李清照,你还能说出几位?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长期的男权统治迫使女性丧失独立的人格,她们压抑自己的生命欲求去顺从男性本位的伦理道德规范,无数女性被吞噬在无边的黑暗中。也许她们太渺小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势的群体中,也有不甘成为附庸的女子,被禁锢的只是她们的肉体,而心灵却生长着一双自由的翅膀,以天性敏感和细腻,委婉地书写着温润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发掘个体生命的体验,用哀怨的泪水愤然勇敢地控诉时代的不公。
     唐宋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唐宋的五位才女是历代才女中的代表,她们的文学成就相行之下也是最高的。在我查找翻阅她们的生平和作品的过程中,我的内心跌宕起伏,沉浸在他们悲剧的人生和悲情的文子里不能自已。这五位才女中,就有三位——李冶、薛涛、鱼玄机,是被世人视为娼妓的女冠(女道士),另外的两位,李清照和朱淑真,一个虽拥有过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偏遭国破家亡的变故,人近中年历经磨难饱经忧患;一个更为不幸,下嫁给一个庸碌无才的俗吏,枉有一腔诗情无人能解。人生的不幸、身世的沧桑,使她们声声哽咽、字字血泪、哀鸣遍地、悲愤满腔。文字抒发出了她们心中的愁苦和悲怨。
     然而在当时人们是不屑于欣赏这类“闺阁文字”的,她们的文字除有限的几首得以流传,大多都在岁月的风中飘逝贻尽了。前几日购得一套《唐诗宋词元曲大全》,其中女性的作品仅收录了李清照之词。细细品位众才女之作,的确有着必然的局限性。清代的才女梁孟昭在《寄弟》中曾感慨道:“我辈闺阁诗,较文人墨客为难,诗人肆意山水,阅历既多,指斥事情,涌言无忌,故其发之声歌,多奇杰浩博之气;至闺阁则不然,足不逾阃阁,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言辞放达,则伤大雅……”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卑微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女子视野的局限和思想的收敛,言辞放达则被视为“出格”、“无德”甚至“淫荡”。她们只能用细腻的笔致含蓄婉约委曲达意地凄楚哀鸣,一波三折地释放内心的压抑。
        就是这样的哀怨段肠之音,却是古代女性最直接的思想和最真实的情感,它是一部血泪凝结的妇女灵魂史,深刻悲婉地展现了历史重压下的女子艰难挣扎、悲呛呼喊!她们隽秀的才华,横溢的诗情,如一颗不太显眼却依旧明澈的星子,装点着广袤的艺术星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不可磨灭、凄艳绝美的一页!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13: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李冶  (中唐)

        李冶,字季兰,生活在统治者力倡道教的中唐初期,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一生主要活动在吴越一带。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渐渐昌盛。到了唐代,统治者出于政治目的大都尊崇道教。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下诏 确定男女道士的地位在僧尼之上。唐玄宗时,为阻偈佛教势力的发展,更大规模地提倡道教,一时盛行。一些佛教徒弃佛为道。上层社会里皇室公主、达官贵人的妻女亦有遁如道门者。这种风气流传到民间,有些妇女受环境的影响也出家入了道观。古时候女子本无冠,而女道士例外,所以人们又称她们为女冠。远离了礼教、家庭的羁绊,她们躲在一清幽之地过着不太受拘束的生活。女性本体的自由在她们身上苏醒。有些聪颖的女子还吟诗作赋、摇琴习画,与名士交往唱酬,深得士大夫的青睐。随之也有许多风流韵事发生,以至人们往往把女冠看似娼妓。只不过略带神秘色彩和隐蔽性而已。蒲松龄在《聊斋》中也曾有类似描写。李冶就是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女道士。
        李冶天生聪慧,美貌异常。五岁时父亲抱着她在庭院玩耍,李冶看见蔷薇枝曼柔软,该架起的时节却没架起,所以枝条倒伏在地上四处伸张,便作诗吟咏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听年幼的女儿作出这样的诗句,非但没欣喜,却惊忧不已:“这孩子聪慧异常,恐怕将来会成为品行不端之人。”
        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杜撰,但从此也可看出人们对李冶的评价。
或许李冶天生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注定要走一条不平常的路。她的才情渴望被人赏识,她的风姿渴望被人倾慕。于是她入道做了一个女冠,过着浪漫不羁的生活。她与许多文人墨客交往,很快凭籍翩然的风度,潇洒的个性,和一支颇善传情的诗笔,被许多文人倾慕,李冶因此也名声大噪。陆羽、皎然、韩揆、刘长卿、阎伯钧、萧叔子等都和她有过密切交往。李冶与他们吟诗作赋互诉衷肠,《相思怨》就是她感情真挚热烈的一首诗: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李冶的相思不同与一般的闺中怨妇,她从不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寄托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她深知自己的身份,注定一个个情人只能是生命中的过客。或许彼此都是真诚地付出,但现实又是何其无奈。她看着情人远离,内心有怎样的不舍和惆怅啊——
      《送韩揆之江西》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
       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
       离情遍芳草,无处不凄凄。
       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阢郎迷。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潮又阔。
       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
       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如何?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以上几篇作品,写出了李冶真挚的感情,也折射出她过人的才华。其中《寄校书七兄》受到很高的赞誉。 后人评论说“孟浩然莫能过”。
       李冶的美貌和才气使她成为女冠中的风云人物,在暮年曾一度被召如宫中。如果此值年轻貌美时节,相信李冶定会欣喜不已。但经历了太多悲欢离合后,习惯了纵情山水的自由的她反而隐隐有丝惆怅。
       在宫中,李冶以她不凡的才气赢得了赞许,一些公侯相将也和她笺诗相赠。但正是因此给李冶引来杀身之祸。兴元年间(784),将领朱渍因叛乱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李冶因曾经上诗给朱渍,也被德宗以罪处死。可叹这位才女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陨不得善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李冶虽行为浪漫不羁,和众多男子有着亲密交往,但在她内心深处也是渴望有一个人能和她相守白头的。但她用了一生的时间也没有等到。她在那个时代的“不凡”生活,其实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的女子最基本的要求——拥有朋友知音,用真诚换取真情。但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不公的男权统治,使她这个并不过分的希求成为不能实现的奢望。她在对别人强颜欢笑的同时,又默默偷拭了多少泪水?——
      《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她应该是哀怨的,哀怨自己的身世,哀怨难得专情人,哀怨社会的不公,哀怨自己空有满腔才情只能“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时隔千年,我仿佛还能听到这个在南国水乡的女子那一声声悲怨的叹息。
       李冶的一生是笑中含泪的,只是她的泪水不能在凄艳的晚霞里,靠在一个宽厚的肩膀上痛痛快快地流淌;李冶的一生又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她存诗不多,但直至今日她的才华依然没有被历史的尘土掩埋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13: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薛涛(中唐)



薛涛,字洪度,生于长安,幼年随父亲宦游入川。是继李冶之后又一才貌绝艳的女子。

薛涛在88+1岁时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一日,父亲指着庭院里一棵梧桐作了两句诗:“庭院一古桐,耸杆入云中”,然后让薛涛续作。薛涛出口便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父亲听后不禁大惊,惊叹女儿才华的同时,又忌讳这两句诗的意思,认为这近乎不祥之兆。 当然这和李冶的蔷薇诗一样很可能是后人的杜撰,但“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的确成了薛涛的生平写照。

   薛涛在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小薛涛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薛涛年方十五六岁的候,她因超人的文采和绝艳的容貌而声名远扬。剑南西川的节度使韦皋垂青薛涛的才华,召她前来侍酒赋诗。薛涛从此沦为“乐妓”——作为娼妓,其生活方式虽大概历代相同,但是唐朝相当一部分官妓主要是出卖才艺,与后代专卖色相的娼妓是有很大区别的。薛涛就是这样一位艺妓。

薛涛进入韦府之后,经常与各幕宾僚属把酒对诗,由于她娴于翰墨,又饶词善辩、酬对机警敏捷,常常博得满座喝彩。一次,黎洲刺史到成都来述职,在宴席上行《千字文令》,要求出须带“禽”、“鱼”、“鸟”、“兽”字。刺史先说:“有虞(与鱼谐音)陶唐”,众人忍笑不罚。轮到薛涛行令,她说:“佐时阿衡”。刺史说:“语中无兽、鸟,当罚!”薛涛则笑答:“衡字内有一小鱼在啊,可是你得有虞陶唐里却是一鱼也没有啊!”引得满堂大笑。

《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僚同赋早菊》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草芳。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这首诗就是薛涛与幕府人物吟诗唱酬中的一首。除幕府的人物外,与薛涛以文诗相交

还有白居易、元稹、王建、刘禹锡、杜牧等名流文士。薛涛周旋在各色人物中间,以其诗才赢得很高的声誉。得幸流传下来的薛涛和文人幕僚相互对吟唱酬的这些诗作,让我们看到千年前的这个风尘女子横溢的才情——

《赠韦校书》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淡沲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酬辛员外折花见遗》


青鸟东飞正落梅,衔花满口下瑶台。
一枝为授殷勤意,把向风前旋旋开。
    《酬郭简州寄柑子》
霜规不让黄金色,圆质仍含御史香。
何处同声情最异,临川太守谢家郎。
    《和郭员外题万里桥》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送郑资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
    《江亭饯别》
绿沼红泥物象幽,范汪兼淬李并州。
离亭急管四更后,不见车公心独愁。
    《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
低头久立向蔷薇,爱似零陵香惹衣。
何事碧鸡孙处士,伯劳东去燕西飞。
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
满袖满头兼手把,教人识是看花归。
     《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落日重城夕雾收,玳筵雕俎荐诸侯。
因令朗月当庭燎,不使珠帘下玉钩。
东阁移尊绮席陈,貂簪龙节更宜春。
军城画角三声歇,云幕初垂红烛新。

   《酬祝十三秀才》
浩思蓝山玉彩寒,冰囊敲碎楚金盘。
诗家利器驰声久,何用春闱榜下看。

    《 贼平后上高相公》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
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赠段校书》
玄成莫便骄名誉,文采风流定不知。
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
曦轮初转照仙扃,旋擘烟岚上窅冥。
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
   《寄词》
菌阁芝楼杳霭中,霞开深见玉皇宫。
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
   《乡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送卢员外》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摩诃池赠萧中丞》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
凄凉逝水颓波远,惟有碑泉咽不流。
   《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寄张元夫》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上王尚书》
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
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
消瘦翻堪见令公,落花无那恨东风。
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和李书记席上见赠》
翩翩射策东堂秀,岂复相逢豁寸心。
借问风光为谁丽,万条丝柳翠烟深。
   《送扶炼师》
锦浦归舟巫峡云,绿波迢递雨纷纷。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酬文使君》
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酬李校书》
才游象外身虽远,学茂区中事易闻。
自顾漳滨多病后,空瞻逸翮舞青云。
  《酬雍秀才贻巴峡图》
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
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
   《和刘宾客玉舜》
琼枝玓砾露珊珊,欲折如披云彩寒。
闲拂朱房何所似,缘山偏映日轮残。
    《赠苏十三中丞》
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
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
    《酬杨供奉法师见招》
远水长流洁复清,雪窗高卧与云平。
不嫌袁室无烟火,惟笑商山有姓名。
    《酬杜舍人》
双鱼底事到侬家,扑手新诗片片霞。
唱到白苹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
    《酬吴使君》
支公别墅接花扃,买得前山总未经。
入户剡溪云水满,高斋咫尺蹑青冥。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棠梨花和李太尉》
吴钧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从这些言辞婉转、意境优美的诗歌中,我们在惊叹薛涛的过人才华的同时,也看出她虽然处身卑微,然自求高洁,写给高崇文、李德裕等历镇节度使德诗作均不涉艳情、不带媚俗,在和一些文人德感情交流中,她也是怀一颗诚挚的心灵,唱和中几乎见不到轻佻之语。因此有人评价薛涛说:“虽是身下卑,而有林风致。”

但是在我刚刚接触薛涛、探究她的内心世界、读到的《十离诗》时,我曾以为薛涛是个善于逢迎拍马的人——〈十离诗〉写自薛涛刚入韦府不久之后。那时的薛涛年少单纯,虽因才貌双绝颇得韦皐赏识,但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她,不久就得到一个人生的教训——原来,韦皐镇蜀后,因治乱有方、政纪卓越而声名赫赫,一些当地豪门贵族争相前来结交。这些人知道薛涛在韦皐面前很受宠幸,于是常以金银贿赂薛涛,以求与韦皐结交顺利。未谙世事的她不懂其中利害,她收下礼品,然后上交,自认为没有中饱私囊便不算什么。但是她没有想到,韦皐认为薛涛的行为有损他“廉正”的形象,一怒之下,把薛涛流放到四川边陲松州。那里荒寒索漠、偏远冷僻,途中,悲凉幽怨的薛涛曾写了两首诗给韦皐,渴望这位蜀地最高统治者能念及旧情,开恩赦罪——

《罚赴边上韦相公二首》
萤在荒芜月在天,萤飞岂到月轮边。
重光万里应相照,目断云霄信不传。
按辔岭头寒复寒,微风细雨彻心肝。
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

韦皐接到诗作,虽心有隐恻,然余怒未消,他长叹一口气,折起薛涛满怀期盼的上诗,未作理会。可叹身处边漠的薛涛,凄凉苦楚,整日以泪洗面。此时的薛涛才深深体会到身为一个弱小女子,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是样的无助和弱小!无奈的她只有继续把希望寄托在韦皐身上,她先后上诗十首给韦高,在诗中自轻自贱、贬损人格,以求得到宽赦——

《犬离主》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珠离掌》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
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鱼离池》
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
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鹰离鞲》
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
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竹离亭》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镜离台》
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
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另外两首《鹦鹉离笼》和《马离厮》未曾查到。这样的诗境和薛涛那些体现志趣高洁、自负心清的作品很难协调。但当我真正了解了薛涛此时的创作背景时,不禁深深为之痛惜!这正是一个心高才富却地位低下的女子真实命运写照。生活何其残酷,在强大的当权者面前,她的清高、她的才情,无人真正赏识和怜惜。当她不得不屈辱地把自己比作犬马牲畜,向着强大低头,才貌绝艳、柔弱楚楚的她,内心又是怎样的难堪痛苦!

后来韦皐终于动了隐恻之心,把薛涛释放回成都。松州之行让薛涛认识到自己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处境,所以回成都不久,她就脱去乐籍,退居涣花溪畔。许多故友墨客慕名登门,和薛涛诗书相往。薛涛喜作小诗,而当时的纸张幅面偏大,薛涛别出心裁用涣花溪水制成精巧美丽桃红色小笺,人称“薛涛笺”。这种小巧、精致实用的小笺颇受文人欢迎,遂风行经久,后来竟成了精枚笺纸的代称。

和薛涛深交的文人很多,但是,元稹是和薛涛交情最为深厚的一个。宪宗元和年间,元稹奉旨来西蜀,久仰薛涛才名,很想一见。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他们初逢,酒宴上,诸人指笔墨纸砚要薛涛现场作诗,但见薛涛略一思索即笔走龙蛇,写下《四友赞》:

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元稹目睹后被薛涛过人文才大大折服,而薛涛也很快对这位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产生了情意,于是薛涛不断寄诗给元稹。此时的薛涛年近四十,而元稹三十岁左右,由于门第年龄均不相当、和元稹素来对感情不专等等原因,两人的这段感情最终没能有任何结果。薛涛的四首《春望词》就是抒发的对这段感情希望的破灭后的悲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薛涛晚年移居成都西北的碧鸡坊,在坊内建起一座吟诗楼,从此遁入空门,做了一名女冠。孤鸾一世终身未嫁。大和六年(832年)薛涛去世,葬在锦江之滨。这位才女的一生,虽坎坷曲折,却又开阔丰富,我无法来衡量评断此乃幸与不幸。她失去了贞妇资格,却博得永世的才名,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存诗最多的,她共作诗五百余首,但流传下来的只有88+1十首,就这也是首屈一指的。也许用薛涛自己的这首《咏柳絮》来概括她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的: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13: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鱼玄机(晚唐)


鱼玄机,字幼微,生于会昌元年(公元844年),长安人,她是晚唐女诗人中声明最为显露的一位,也是命运最为坎坷的一位。

玄机自幼喜爱读书,貌美多才,十五六岁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她因才貌双全被在朝中任补阙之职的李亿(字子安)看中。当时李亿已有妻室,便纳玄机为妾。最初玄机颇受李亿宠爱,两人过了一段和谐美满的生活。后来由于夫人妒不相容,李亿惧怕妻室家族的力量,被逼无奈写下休书,忍痛将玄机逐出,最后,这个风采绝艳的女子,婚姻维持了还不到一年,就遭到无情的抛弃。

心灰意冷的玄机走投无路,只好到长安咸宜观做了一名女冠。当时京师诸观的女冠都喜欢作诗,或吟咏自遣或与人相互唱酬.才貌双全的鱼玄机立刻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相传玄机幼时曾受教于大诗人温庭筠,温曾以“江边柳”为题,让玄机赋诗,年仅十一二岁的玄机不慌不忙地念道:“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惊异玄机的才华,遂悉心教授诗词歌赋。但是关于二人的关系,历史上众说纷纭,一说温庭筠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再则俩人年龄地位相差悬殊,故温只与玄机师生相称,并无非分之想。但是自古郎才女貌的故事似乎总有些暗隐的浪漫,玄机当时情窦初开,对才华横溢的老师,掩不住芳心暗动。所以在温庭筠离开长安时,玄机写下一首浪漫缠绵《遥寄飞卿》暗示思念:“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然而这段少女时代的暗恋最终没有结果,红颜薄命的玄机后来遇到李亿,以为找到自己今生的真爱了,但是这段爱情带给她的却是更深的伤痛和灾难。


李亿表面忍痛休了玄机,暗地里却在曲江一带找到一处避静的道观——咸宜观,又捐出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油钱,把玄机安顿在那里,“玄机”的法号就是观主给起的。两人日思夜想,无奈李亿受夫人制约,没法时常前来,短暂的欢聚过后是更伤痛的别离,更多的时候,玄机独对青灯古佛,默默吞咽着相思的泪水。这位才女,只有用笔墨抒写自己对爱人的思恋 “《寄子安》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寄李子安》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 ”这是怎样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断肠之音?晚唐的这个悲情女子,一袭素衣痴痴等待、望眼欲穿,可是她的爱人却再不肯露面。


三年时光就这样在玄机的刻骨的思念和绝望的等待一点点熬过去了,痴情的玄机在一次和长安的客人偶然的谈话中得知,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李亿早已携带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蓦地,玄机如遭五雷轰顶,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因思念而失眠,她沉浸在往日温情的回忆里安慰自己,但她思念的那个人却早已不再在乎自己!原来一腔情意都付之东流,痴情换不回薄情的心啊!


这次打击对玄机几乎是致命的,她大病一场,以为自己再也活不过来了。咸宜观此时也没有几个人了,冷清如玄机的心境。春日的黄昏中,玄机病恹恹地倚在门口,看到邻家几个年轻女孩在一起追逐嬉戏,玄机恍若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如此鲜活美丽、神采飞扬的。可是现在呢?自己也还年轻,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寻花问柳、朝三暮四,为什么女人就非守着一段伤心的往事束缚自己呢?深夜 ,玄机感慨万千,秉烛写下了一首后来传诵千古的“《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自这首诗之后,玄机经历了人生的蜕变,她看破红尘,对爱情不再幻想,,忠贞不如及时行乐,玄机从一个痴情万缕的贤淑才女,变成了一个放荡冶艳的女人。

玄机在咸宜观中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弟子,实际上是她的侍女,自此开始了一种悠游闲荡的生活。她在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当时京师诸观的女冠都喜欢作诗与文人雅士相互唱酬,你来我往免不了生些风流韵事,这在当时已是公开的秘密。所以玄机的告示无疑是一旗艳帜,长安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文,聊天调笑,,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


鱼玄机在《全唐诗》中共存诗49首,大部分是她在这个时期的作品。


《寄刘尚书》
八座镇雄军,歌谣满路新。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
囹圄长空锁,干戈久覆尘。儒僧观子夜,羁客醉红茵。
笔砚行随手,诗书坐绕身。小材多顾盼,得作食鱼人。

《酬李学士寄簟》
珍簟新铺翡翠楼,泓澄玉水记方流。
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
《打球作》
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
有遮栏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
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

《暮春有感寄友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酬李郢夏日钓鱼回见示〉
住处虽同巷,经年不一过。清词劝旧女,香桂折新柯。
道性欺冰雪,禅心笑绮罗。迹登霄汉上,无路接烟波。
〈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
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西看已有登垣意,
远望能无化石心。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
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题任处士创资福寺〉
幽人创奇境,游客驻行程。粉壁空留字,莲宫未有名。
凿池泉自出,开径草重生。百尺金轮阁,当川豁眼明。
〈重阳阻雨〉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诗咏东西千嶂乱,
马随南北一泉流。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
忽喜扣门传语至,为怜邻巷小房幽。相如琴罢朱弦断,
双燕巢分白露秋。莫倦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

上述作品皆是玄机陪客人品茶论道,煮酒谈心、纵情山水的唱酬,从她的这些诗作中不难看出她当时放荡不羁的生活景况。昔日那个望穿秋水的痴怨女子已经脱胎换骨,她放浪自己的才情,和诸风流才子纵情尽欢。诗作大多语言轻佻,但也满富灵性“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 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遣怀》),玄机就是在这种怡然自得的环境中妙笔生花,在古代文学史上留下最特别的一页。

关于玄机的死,据说是因杀婢女被人告发而以命抵罪。这件事情的始末,详载于唐人皇甫枚所著〈三水小牍〉。玄机有个贴身侍婢名叫绿翘,受鱼玄机的影响,也颇为善弄风情,双眼含媚。因绿翘做事机灵,又十分乖巧听话,所以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和重用。


有一天,咸宜观中来了三位公子,同时还携有歌姬和乐师。那位身材魁梧,相貌清秀的乐师叫陈韪,也是久仰玄机才貌,终得一见。两人暗自眉目传情,彼此心仪不已。“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士人钦。 月色庭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这就是玄机在见过陈韪后,给其题赠的〈感怀寄人〉。陈韪见诗,心领神会,从此二人如胶似漆。
     春日的一天,玄机受邻院所邀去参加一个春游聚会,临出门前嘱咐绿翘说:“不要出去,如有客人来,可告诉我的去向。” 晚上玄机归来,绿翘迎出来禀报:“陈乐师午后来访,因炼师不在,便策马回去了。”
   鱼玄机心生疑惑:经常自己外出,陈韪总是耐心地等她归来,今天怎么会急急地走了呢?于是怀疑绿翘与陈韪私通。入夜,玄机掌灯闭户,把绿翘唤到房中审讯,绿翘答复一如从前,玄机逼近绿翘,强令她脱光衣服,仔细检视全身,发现绿翘胸前乳上有指甲划痕,玄机暴跳如雷,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鞭打。等她力疲松手时,才发觉绿翘已经断气身亡。玄机慌乱中当夜在房后院中的紫藤花下挖了个坑,把绿翘的尸体埋了进去。

到了蝉鸣蛙叫的夏天,有两位新客来访,酒酣耳热之际,一客人下腹胀极,忙到紫藤花下小解,见有一大群苍蝇聚集在花下浮土上﹔驱赶开后又复聚过来。土上无一脏物,为何引来蝇聚,客人心中生疑,回家后告诉了作衙役的哥哥,于是官衙中派了人来咸宜观勘查,挖开紫藤花下的浮土,见到了一具女尸,竟然肌肤未腐,宛如生时,观中其它女冠始认出了是失踪多日的绿翘。玄机被解至京兆府,在酷吏温璋的审讯下,供认了杀婢之罪。咸通九年(868年)秋,玄机被处以斩首。结束了她年仅25(虚岁)岁的生命。


不知何故,对玄机的死因,总感觉是个迷。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才情绝艳的女子,会因妒杀人。绿翘也非幼童,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不知道反抗吗?并且凶器仅仅是一支握在一个文弱女子手中的鞭子!有史书中记载说,审讯玄机的酷吏曾敲诈玄机未遂,故怀恨在心。那心存陷害或屈打成招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岂不易如反掌?我们不妨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大胆假设:玄机发现绿翘与陈私通,愤怒地鞭打了绿翘,并扬言第二天把她卖到妓院或者许配给个小厮,绿翘羞愤交加悬梁自尽,玄机怕人发现自己无法解释绿翘身上的鞭痕,于是埋尸灭迹。或者是绿翘连夜逃走,撞到敲诈玄机未遂酷吏温璋手里,被其杀害埋到玄机的观中,故意嫁祸。这只能是假设,关于事实的真相,恐怕是个难解之迷了。

可叹玄机这位薄命的才女,满腔才情,却只得在世上活了25年,就以一种悲惨的结局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她也曾发出“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的感慨,但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即使有如此难得的志向,也无法改变在那个社会中不公平的命运。


她虽然因放浪的艳名被许多正人君子所不齿,但是玄机的作品中相当数量的凄婉之作,则向世人展示了挚情、纯良和孤独的一面。“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折杨柳》)”“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秋怨》)”“落叶纷纷暮雨和,朱丝独抚自清歌。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长者车音门外有,道家书卷枕前多。 布衣终作云霄客,绿水青山时一过。(《愁思》)”…… 逢场作戏的男欢女爱,只能解一时寂寞,但是玄机内心深处的哀怨又有谁真正能懂?她见了太多的风流多情的男人,对他们的感情渐渐不再信任。自己才情只能满足他们善于弃旧就新的一时之需罢了。“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这首《卖残牡丹》,正是玄机对自己身世的写照。

鱼玄机的一生,就象一颗璀璨的流星,以灼人的光芒在夜空一闪而过。短暂,却成为永恒。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1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朱淑真(南宋)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辞海》1989年版)

朱淑真是我国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被认为是可以与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她不仅善于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银勾精楷”的好字,是一位才貌出众的女子。

朱淑真不同于前三位才女的是她生于仕宦家庭,在后人眼里似乎比鱼玄机等人要体面一些,但是这位才女的命运并比前几位幸运。
淑真出身官宦名门,这个在钱塘的湖光山色氤氲中成长起来的女子,果真集了天地之灵秀,她自幼聪慧好读书,才貌俱佳,风流蕴藉,诗词书画琴无一不擅。待字闺中时的淑真,年少不识愁滋味,怀春含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这首《秋日偶成》,活脱脱显现出一个怀春少女的浪漫心态。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淑真在19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俗吏,丈夫平庸而无情趣,这对于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朱淑真来说,实在是灾难。于是,她不得不把满腹情怀,付诸丹青,寄予诗词,淡淡笔墨间,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嫣然极致的女子,幽居深阁,独自泪垂,忧伤着,叹息着,岂盼着,又无奈着。

“鸥鸬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愁怀》)”
“黄昏院落雨萧萧,独对孤灯恨气高。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闷         怀》)” “妇人虽眼软,泪不等闲流。我因无好况,挥断五湖秋。(《秋日述 怀》)”
“上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也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黄花》)”

“鸥鸬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从这四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淑真对于她的丈夫的态度,是极其鄙薄厌恶的,同时她也为自己命运的不幸,感叹和不甘。她陷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 她只能用笔书写着内心的悲情,这种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情调,是她《断肠集》的主旋律。


《菩萨蛮》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深深地沾染了伤感的情调,对花落泪、对月伤怀。这种低沉消极的情绪,确实是朱淑真深受精神压抑,孤立无援于人世的沉痛心情的真实流露。

但是,朱淑真的作品中也曾有和情人相恋的诗句。所以以至后人猜测说,淑真不满意自己的婚姻,但是象她这样一个多情的女子,是不会象中国古代大多传统女性那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她的生命中应该有一段短暂的爱情。

《清平乐》
恼烟撩雾,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如此大胆的词句,似乎也只有沉浸在热恋中的女子才会有这么火热的情吧。

前人对于朱淑真的行为,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派说她不贞,而另一派则替他辩护。这两派争论的焦点,都是来自朱淑真的一首《元夕·生查子》的词(这首词原有争议,曾糙、况周颐认为是欧阳修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月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明代的杨升庵在《升庵诗品》中说:这首词固然佳也,但是这哪里是良家妇女所适宜说得的话?又说她的《元夕》诗中的意思与这首词相同,则她的行为可以了解——

《元夕》
火树银花触目红,极天歌声暖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时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谴眷,不妨常任月腺陇。
赏灯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但是这段短暂的爱情,没有拯救这个多情的才女,不久,她终于和恋人分离了。评论者认为或许是“春光漏泄”,被她丈夫限制了人生自由。这可以从她的一首《寄情》诗中看到: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沓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朱淑真只有将自己满腔的愤恨和隐痛,一一寄语于吟咏之中:

    《暮春有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睡起》
起来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
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

《恨春》
一瞬芳菲尔许诗,苦无佳句寄相思。
春光正好须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它花放抱,愁怀惟赖酒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相知。

    《寄别》
如毛细雨蔼遥空,偏与花枝着意红。
人自多愁春自好,天应不语闷应同。
吟笺谩有千篇苦,心事全无一点通。
窗外数声新百舌,唤回杨柳正眠中。

《秋夜牵情》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戕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话占断烧烧事,罗袖长供把泪痕。
益梅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恨。


  朱淑真的词作中也有写离愁的。如她的《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樽前,忆旧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别泪,看青山。
昨夜结得梦因缘,
水云闲,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辗转翠衾空懊恼,
天易见,见伊难。


  此外,还有一说:朱淑真的失恋,不是她的丈夫所压迫,乃是为对方所抛弃。但是,评论者举出朱淑真和她的恋人最后一次会见的记录,即她写的一首《清平乐》,可以证明他们的分离完全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其词作曰:

风光紧急,
三月俄三十。
拟欲计无及,
绿野烟愁雾泣。
请谁寄语春宵,
城头画角轻敲。
缱眷临歧嘱咐,
来年早到梅梢。

  朱淑真极度不满意自己的处境,又无法摆脱这个现实的处境。她的作品如《伤别》、《诉愁》、《愁怀》、《旧仇》、《恨别》、《供仇》、《无寐》、《闷书》等等,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对不幸婚姻和恋爱造成的精神上的痛苦。像“益梅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恨。”

(《秋夜牵情》)她写自己怎样过“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乃(《减字木兰花》)的生活。作为多愁善感的女性,她“览镜惊容”,怕听檐前黄鹏宛转的啼声,怕听杜鹃啼叫的声音!当她听到“双燕呢喃语画梁”的时候,看到“楼头新月曲如钩”的时候,就引起满腔愁怀;当春天花开花落,当夏天“柔桑欲椹吴蚕老”,她的感觉是“不但伤春夏亦愁”;当秋天雨打芭蕉,冬天“霜月照阑干”,又是“滴泪罗衣不忍看”了。她陷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不管山河多么娇美,而她的感受确实是“对景无时不断肠”。朱淑真真是以白描的手法,平浅的字句,在自己的诗词里,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忧伤,写出了自己境遇的困厄和“所适非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情调,给她的诗词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朱淑真后来不知所终,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断肠集》魏仲恭在《序》中说的这一段话暗示了她是投水身亡:“……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予于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滨,未为不遇也。”淑真死时她的父母还都健在,可见她年纪还轻。

到了南宋淳熙年间,文人魏仲恭来到浙江一带,在杭州客店,他听到旅人纷纷传诵一位已故女子的诗词,那些含冤吐悲的篇章给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得知这个女子叫朱淑真,同时从王唐佐所做的传记中了解了这位才女不幸的身世,出于同情和爱才之心,魏仲恭苦心搜集她的作品,得诗十卷,名为《断肠集》,从此朱淑真的名字及她的作品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开来。

朱淑真是古代闺阁诗人的典型代表,她的际遇也是古代女性人生悲剧的一个缩影,朱淑真的诗或幽咽或清婉,体现着女诗人独有的才华和细密敏感情思,与她的词一样,读来让人香留齿颊。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 1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李清照(北宋)

(生于宋神宗七年【一零八四】,约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号易安居士,是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绣江人。李清照在诗、词、文、赋皆有成就,以词最膳擅长、著名,词作风格婉约为主;虽然流传下来的仅有五十首,可其格律、内容、修辞和当代大词人柳永、苏轼、秦观,不分轩轾。她善长白描,用语精炼格调清新,写景抒情切感人,在用事、构思、炼字琢句上有不少的独特性,言语明白如话而情味深长,特重音律,富声调美,是婉约派代表作家,后期兼有苏辛豪放派之长,独树一帜于两宋词坛,影响后世极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她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曾任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担宋史本传说,李格非工于词章,文字活泼,叙述传情生动清洵,生平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倾向。可惜他的作品失传,我们已无缘见到。清照的母亲九氏,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据说也很渊博,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

清照“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宋·王灼《碧鸡漫志》)。早期的作品,绰约轻倩,妩媚风流。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刬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寥寥41个字塑造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敏、顽皮、勇敢、多情而又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明朗的早晨,园中的纤花俏蕊盈着清亮的露珠,活泼的少女刚刚荡完了秋千。她稍感倦怠,慵懒而惬意地揉摩着自己细嫩的纤纤玉手,整理着身上被薄汗浸湿的薄薄的罗衣。突然,有客人来到了花园,少女窘迫含羞,急忙回避,连鞋子也来不及穿。金钗滑坠,松散的头发也顾不得挽起。然而来的客人是一位英俊的少年,抑或正是自己的心上人。她跑回绣房,却忍不住要倚门回头张望。哎呀,不好,客人也正朝她这里引颈翘望呢!她急忙用一枝青梅遮住自己羞赧的颜面,两只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却一直盯在客人的身上。——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工笔春光少女图啊!少女的轻灵秀姿、情态神韵,都跃然纸上。这首小令文笔清新细腻,生动有致,细微传神,情调健康明快,可以说是李清照待字闺中时轻松愉快生活的写照。
    清照十八岁(哲宗元符二年【一零九九】)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明诚,字德父,密州诸城人,这年是二十一岁。他父亲乃当时有名的政治家赵挺之,正官拜吏部侍郎。而明诚的母亲是提点夔州刑狱、东平郭概之女。
  明诚博学多才,与李清照意趣相投,感情甚好;在此有一段故事:据说赵明诚幼小时,梦见一本奇书,醒来时只记得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不解何意,以告伊父赵挺之。挺之是位圆梦专家,笑着说:「孩子!『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你将来可能是『词女之夫』啊!」后来格非以清照妻明诚,而清照正是一位优秀的女词家,这离奇的梦,不期而然的应验了。

新婚蜜月期间,小夫妻俩感情恩爱融洽,况两家正值显赫时,是以生活之丰腴自是不必说了。初为人妇的滋味竟是如此甘甜,清照整个身心都陶醉于初婚之欢愉中,其情致和意绪皆表现于词中: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用花自比,活生生写出一幅新婚少妇向丈夫撒娇的柔媚形象。又如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种风流潇洒的韵度,洋溢在笔墨之间;飞扬的文采,写出旖旎的年华,炽热之情感;全阕词极力描摹了夫妻爱情生活之缠绵。
  因夫妇二人感情很好、爱好相同,是故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醉心于诗词和金石书画;当时明诚对于考古学极下功夫研究,在十多年的乡居生活中,明诚在莱州、青州、淄州做官时,图书曾搜集多达数数万册,也罗致不少金石彝器,这些珍贵的资料,使他们研究考证的工作,细密有条理、眼界更扩大、见解更趋于客观。他们俩合作着了《金石录》,其书着录着三代及汉唐以来石刻凡二千种,共有三十卷,是欧阳修《集古录》后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然他们收藏金石文物,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的遗迹及君臣行事,明诚的金录序有述:「因次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
  明诚与清照,每晚的工作以点完一枝蜡烛为度,有时整理书籍,加以题签;有时相互评论前代的书画彝鼎。而据《易安居士事辑》记载:「易安性强记,每饭罢,与明诚同坐,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页,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引而起。」这是他们俩别有风味的闺房之乐;由此可见,他们夫妻俩皆是聪敏、记忆力强、阅书量特多,且学识相访的人。
  婚后不久,明诚因事远游,相亲相爱的小俩口眼看就要暂时别离了,清照情绪怏怏,依依不舍送走了明诚,这是她新婚以来,首次品味到这离别孤独难奈的滋味。于是她在锦帕上写了〈一剪梅〉寄给明诚: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有一年重九,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寄给丈夫明诚,词情缱绻。明诚接到这阕词后,叹绝,一心想胜过清照,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标明作者,送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三句正为清照所作,自此以后,明诚便对妻子甘拜下风了。

这首〈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词作的代表,她前期的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这二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活泼秀丽,语新意隽。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首词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在清照年轻时,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宋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兵攻下汴京,时势十分危急,这时清照仍跟随明诚在淄州内,夫妇俩得知此讯,好不忧心忡忡。金兵来势汹汹,京师不保,而淄州眼看不久也将沦陷。两人开始整理行囊,将经史书卷、金石鼎彝一一打点装入箱内。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有描写当时的心情云:「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靖康二年丁未春三月,金人册立张邦昌于汴京,僭号楚,清照听到此讯,大为憎恶,写下一首诗云: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徽、钦二帝被俘之后,高宗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建康二年【一一二七】)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明诚藏书甚多,书画金石古器物亦不少,此次流亡,自不方便携带,但随行带出来的古物书籍,计有十五车之多,其数可观)。
  建炎元年,他们由山东入苏北,渡江至金陵,夫妻俩南逃到建康(南京)。
这时,高宗已在南京登基。明诚一至金陵,便向朝廷报到,高宗委他湖州太守。可是,从山东流亡至南京,沿途风霜劳顿,明诚的健受损很大,湖州太守尚未到任,先行病倒;而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明诚为了哭母奔丧,旧病复发,是年八月,清照连夜赶至,病已不起,卒年四十九岁于南京(清照四十七岁);是以清照写了一篇沉痛的祭文,文中有:「白日正中,叹庞公之机敏;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等句,令人怵惕恻隐。
  镇日的哀思愁苦,教她瘦骨嶙峋的身子如何受得了,终于大病一场。病中唯有玩诗书自娱,苦笑的写道: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明诚的病故带给清照精神上受到残酷无比的打击;何况在传统的社会中,丈夫几近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失去了丈夫,便可说是完全孤弱无依了。从此,清照只身飘泊于江浙间,抱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就在这一年(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江南局面亦起了大变化,金兀术引兵南下侵宋,于建炎三年九月攻打南京,是故清照又仓皇走上流离之途。她由南京至杭州,年底杭州又陷,清照只好渡钱塘江入浙东避难。
  在兵荒马乱中的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到为敕局删定官弟弟,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
  当时的南宋,已有土崩瓦解之局,金兵势如破竹,金兀术从海路追宋帝,直闯浙东,高宗匆促逃至温州,兀术之大兵海上遇难,损失惨重,且岳飞等在湖北带兵擒王,袭金兵之后路,于此,金兵退兵,始成南宋偏安之局。
  清照在浙东走过不少地方,绍兴、今华、宁波和温州等,其后临安(杭州)光复,她才回至临安居住。
  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古器书物依次失去,加上山河色变,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  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前期)与流离困苦(后期)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生活的巨变也正是清照作品风格的一个分水岭。清照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她的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作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想象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人南渡之后,颠沛流离,涉江渡海,历尽风涛,既亲身体会到了落难流浪之苦,又亲眼看到了南宋小朝廷昏庸无道、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她憧憬着失土尽收、鹏举万里的理想境界,向往着盛世清平、民富国安的海上仙境。

李清照完全不抒个人悲欢、尽由春秋大义落笔、有巍然将军气概的诗作当推她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对南宋政权的政治现状,充满了极度的不满和失望。她企盼着有忠烈之士横刀立马,抵御强虏,收复失地,重整山河。甚至她自己以一“闾阎嫠妇”也“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因此,她更加推重那种以死报国、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她临乌江,思项羽,追先贤,发感慨,展抱负,抒寄托,向世人大声宣示:人,活要活得有气节,活得出类拔萃,昂扬有为,有声有色;死要死得有价值,死得英武豪壮,壮怀激烈,慷慨悲歌。因此,纵然项羽时乖命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其慷慨赴死,宁死不肯屈辱偷生的英雄气节,是值得人们景仰的,也是当时的南宋统治者所不具有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

此时清照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尽写孤寂无依的处境。为此,郑振铎甚至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照曾为「玉壶事件」,几乎将下狱;又因对时政的不平,才锋过露,以及批评文学作品之水准太高,自然得罪不少人,因此有人捏造一些谣言来毁谤她,说她在投老之年,改嫁一位品德不好的人――张汝舟,辱骂她失节。嫠妇再嫁,对于道德并无损:如范文正公(仲淹)小时,曾随她母亲到朱家去(意谓母亲改嫁);王安石在王 (王安石之子)死后,硬把守寡的儿媳妇改嫁她人。
  是以,若清照改嫁,并无过错,何况她实际并未改嫁;其造谣者之目的是要损害已病逝的赵明诚和活着的才女李清照,并要给予世人以为清照淫荡之印象,这些造谣者还假托清照之口吻说这次再嫁曰:「猥以桑榆之暮景,偶兹但僧之下材。」这谣言虽再历史上曾起了小小的作用,但吴衡照的《莲子居词话》(烦见附录),俞正燮的《易安居士事辑》以及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皆证实她再嫁此事全为小人捏造的,而胡适也说:「改嫁并非不道德之事,但她根本不曾改嫁,那是小人行为。」
  清照晚年之生活孤苦伶仃,居无定所,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清照晚年之生活孤苦伶仃,居无定所,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家翁皆是名人,而她自己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是孤独的,南渡之君臣,在绍兴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秀的临安享乐,清照行吟双溪,不与当时权贵同调,且还受这批人的污。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时有悲吟,如:「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等句,皆感慨深沉。
  她是被南渡的权贵们遗忘的了,在满口酸楚中,她也尝出生命永恒的欣愉滋味了。就这样,她悄然自人群中退隐,晚节流落江湖,从茫茫人海中消失了她孤弱的身影,连卒年都不可考,据一般推断约活了六十岁。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一伟大的作家,他之获致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越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无异丧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理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险是模仿前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感、理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成一体系的,只有苏轼和秦观;其次应该数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08:38 , Processed in 0.0339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