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2|回复: 1

漳州中山公园与闽南护X法运动的渊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2567
发表于 2015-8-12 16: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齐天大圣 于 2015-8-12 16:42 编辑


前言
  据说我国共有中山公园35个,在这35个公园里,漳州市区的中山公园肯定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
  漳州市区的中山公园位于旧府衙处,熟悉漳州的人习惯称为府埕。1918年,时任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率军进驻漳州,建立“闽南护X法区”。陈炯明按照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提出“提倡新文化,建设新社会”的口号,进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中山公园就是当时利用漳州的旧府衙所在地兴建了漳州第一公园,后来改称中山公园。修建时在中山公园内挖土堆山,建造亭台,种植花木,园中有纪念亭,镌《总理遗训》,东门入口处还保存着当时修建一座碑,碑身四面分别镌刻“博爱”、“自由”、“互助”、“平等”,为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的手迹。
一、“闽南护X法区”的由来
  辛亥革命后,军阀间矛盾日益尖锐,北洋军阀各派力量的混战不断加深。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X法军政府,举起护X法大旗,护X法运动开始。
  福建毗邻广东,成为护X法运动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此,孙中山克服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革命党人为骨干的援闽粤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经过周密准备,1918年5月进军福建,大败盘踞福建的皖系军阀李厚基,到年底援闽粤军基本上控制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西南25县,取得了一块立足之地,史称“闽南护X法区”。
  建立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护X法区”后,粤军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暂时避开了桂系的锋芒,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在孙中山“建立新社会”、“提倡新文化”的口号下,整军治武,刷新政治,宣传社会主义,建立享誉中外“漳州政绩”——发展教育、推广新学、进行市政建设、繁荣市场、选派学生赴法留学、革除旧风俗。
  陈炯明聘请广州文化名人梁冰弦到漳州,担任教育局长,提出“一乡一校”口号,极力推行普及教育。又设立了闽南师范学校,创办女子简易师范,培养师资。还开办了商业学校、外国语学校、工读学校、平民夜校、航空学校、妇女政治讲习所、公路讲习所等,并挑选一批优秀学生赴法、美、日、英等国留学。
  陈炯明推广新文化,开办“新闽学书局”,采办国内出版物数十种之多,《新青年》、《新潮》、《建设》、《星期评论》等刊物,通过新闽学书局在闽南传播,还设立了自明书社、儿童图书馆等,提供传播新文化的场所,又先后创办了《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闽锋周刊》、《闽南新报》等报刊,致力于新文化的传播,宣传社会主义。
  陈炯明还主办演讲会,促进学术交流,许多名流学者纷纷慕名而至,如林森、胡汉民、汪精卫、居正、吴稚晖、李石曾、邹鲁、陈嘉庚等,都先后访问过漳州,发表演说。
  孙中山给陈炯明极大的支持和赞助,先后派朱执信、廖仲恺、许崇清、戴季陶等亲随前往漳州,协助陈炯明工作,还从经济上给予大力援助,不仅筹拨盐款,以充粤军之需,甚至连在上海的房子,也先后两次由廖仲恺经手抵押,所得款限全部支援驻闽粤军。广大华侨从人力、物力上给漳州建设以无私的援助。
  经过一番苦心经营,陈炯明的“新政”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僻居一偶的漳州,名声大震,俨然成为国民党政治、军事的中心,而陈炯明本人也由此获得“社会主义将军”的桂冠,跃居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
二、历史上的陈炯明
  陈炯明,名捷,字竞存,1878年1月13日生于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一个绅商家庭,是我国南方近代史上一位重要政坛人物。
  1906年6月,陈炯明考进广东法政甲班,经老师朱执信介绍引荐孙中山,开始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1908年7月,陈炯明毕业回乡倡办地方自治会,即开展反清活动,策划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陈炯明在惠阳淡水发动起义,光复惠州,建立新政。同年11月17日,经粤军都督胡汉民提议,广州各界代表补推陈炯明为副都督。陈炯明遂率部“循军”1万多人抵达广州,开始进入广东军政统治。在全权代督广东20余天和以后接受胡汉民委任广东警卫军总司令、广东靖绥处经略期间,陈炯明振兴实业,兴办文化教育,提高军队素质,加强社会治安,参加拒蒙运动。
  1916年8月25日,刚被国会非常会议举为军政府大元帅的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军政府第一军总司令。翌年7月,陈炯明以“护X法”为旗帜率领被孙中山称为“今日南方为护X法而战之真正爱国陆军”的“援闽”粤军奉命援闽,于漳州建立闽南护X法区。
  1920年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委任陈炯明为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1年陈炯明率军平桂,主持桂人治桂,时称“两广都督”。
  后来,因主张“联省自治”,反对孙中山北伐,最终与孙中山的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的部将叶举率部轰击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于8月抵达上海。1923年初,孙中山通电讨陈,命许崇智组军进攻广州。在滇军、桂军支持下,将陈炯明逐出广州。陈炯明退往惠州。1925年3月,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组成东征军讨陈。经过两次东征,陈炯明兵败蛰居香港。后组建中国致公党。
  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因肠炎病死于香港,结束曲折、复杂的一生。第二年4月棺柩归葬广东惠州西湖紫薇山。
三、结语:“闽南护X法区”与近现代漳州建设密不可分
  1920年8月,粤军回师广东,漳州复由军阀李厚基统治。尽管“闽南护X法区”只在漳州只存在不到二年的时间,但以后的漳州城市建设仍在其奠定的基础和规划下运行,其所采取相对开放的措施,使得近现代的漳州取得了根本上的改变。
当时北京大学学生考察漳州新政后声称:“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漳州是闽南的俄罗斯。”英国驻香港陆军参谋高罗氏,参观漳州后,称陈“真不愧为中国革新人物”。
  1920年4月29日,俄国波达夫波夫将军在上海会晤孙中山之后,带着列宁的亲笔信抵达漳州。列宁给陈炯明鼓励,希望他发动群众,开展农民革命运动。朱执信代陈炯明给列宁写了回信,赞扬列宁为了全人类的解放,用坚强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来消灭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据位于公园内的漳州博物馆文史研究员陈林茂老师介绍,自1919年4月起一年半的市政建设,使漳州城迈入现代城市的门槛,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一批具有新社会标志的街道名称也从此出现,如共和路、博爱道等。在道路改造的同时,沿街两侧还在延安南路、青年路、香港路、新华东路等地建成了骑楼式竹篙厝。
  市区的中山公园兴建也正是当时新变化的一个剪影,公园内亭台楼阁,绿树林阴,自此园林不再为私家所有,成为普通民众游览休息的场所,东门入口处由孙中山、章太炎等人手书并镌刻碑身的“博爱”、“自由”、“互助”、“平等”正是见证着这一时代变化的历史遗物。
  1926年冬天,何应钦率国民革命军东征入漳后,将“漳州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去除原陈炯明叙述其公园经营缔造的事迹碑,重建纪念亭,镌《总理遗训》。
  而此,纪念碑与纪念亭便成了中山公园的标志性的建筑,作为1918年闽南护X法运动的历史见证,与中山公园一起成了漳州一段不可抹灭的往事的象征永载史册。














主题

0

回帖

4714

积分

游客

积分
4714
发表于 2015-8-12 1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圣回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30 06:23 , Processed in 0.0244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