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0|回复: 4

《矛盾论》批判 2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5-2-5 14: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8029680&boardid=24

老徐01 于  2012-1-6 11:54:3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中间地带


这是三十多年前旧文。当时笔者还错误地相信马克思主义。但对矛盾论的批判,迄今仍然适用。

        关于同一性和斗争性等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每个点、每个“细胞”中包含的最普遍规律。搞清了运动的每个点、每个细胞,才能更好地搞清运动的各个环节(量变质变规律等等),各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等),以及整体(如列宁说的认识过程由无数“圆圈”组成……等等)。

而就对立统一本身来说,从根本上就是要搞清相对、绝对、斗争、同一、普遍、特殊等等问题。“对立统一”,顾名思义,就是讲的“对立”(斗争)和“统一”(同一)问题。因此,搞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实质上就是搞清对立统一规律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本来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最近几十年内,由于关于某些矛盾学说的权威著作,这个问题被搞得混乱不堪,从此,使对辩证法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并且搞乱了整个辩证法,许多已经被搞清了的问题,又重新被神秘化了。本来,要重新搞清同一和斗争这个问题,也并非难事,但由于许多年内流行的现代迷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使权威著作的错误成了人们和哲学家们的习惯,要搞清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并非易事。我本人,从六七年到七五年,花了七、八年时间,才摆脱现代迷信的束缚,终于搞清了这个问题。最近,报上有些文章已开始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这是好事,但讨论各方,仍然束缚于错误的框框,或者更确切地说,错误的习惯之中,并且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错误,因此,本文简要地谈谈这个问题。

一、概念

思想是概念的矛盾运动,概念是思想的基础,是组成思想的原子或细胞。概念的混乱,必然造成思想的混乱。初级的概念,是在初级的形象及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初级形象的概括。概念是实际事物通过人的感觉、印象、表象、记忆、知觉等一系列过程,在人脑中抽象出来的。不过,我们这里不来详细说明这个过程,这里只是说明,概念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至于许多更高一级的概念,如许多科学和哲学的概念,则是初级概念通过思维过程的进一步抽象的概括。科学上,许多概念和用语,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借用来的,尤其是在它们产生的最初级阶段更是这样。哲学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哲学概念更加抽象,它往往删去了日常概念的一些具体含义,而仅仅留下它的最抽象的含义。但无论如何,这种概念的抽象,及从日常生活中借用的用语,必须与它的日常含义保持某种一致性,至少是倾向上的一致性,而不是完全相反,否则,就会造**们思维的极大混乱。例如,物质、精神等等概念,正是用这种方法抽象出来的,它们既保持了日常含义,又扬弃了日常含义。这就是科学的抽象方法。否则,与日常含义,从而与客观实际完全脱离,甚至完全相反,那就不是科学的抽象,而是唯心主义的任性和随心所欲。当然,如果某些特殊人物一定要使自己使用的用语及其所反映的概念与日常含义相反,那么,他们至少必须加以说明,才不致使周围的人感到迷糊。否则,人们一定会把这种特殊人物当作神经病人。如果一个人使用的概念与日常含义一致,同时又要使它与之完全相反,那么,他的思维必然会陷入不可摆脱的矛盾之中。

但是,遗憾的是,在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上,情况恰恰正是这样。这就使问题具有特别严重的性质,导致了整个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的混乱。

二、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概念

很自然,同一、对立、统一、差异、矛盾、斗争、绝对、相对、普遍、特殊等等概念,同样是从日常生活中借用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它们都具有确切的含义。因此,说“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名词都是一个意思”,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它们的含义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只能说,如果略去这些概念的特殊含义,仅仅留下它们最抽象的哲学倾向,那么,它们说的都是矛盾的同一性,而这些概念本身,反映的是同一性的各个不同的侧面。但是,我们决不能用一个侧面来代替它的另一个侧面。例如,我们不能用互相渗透来代替互相依赖或互相合作。因此,它们本身,决不是“一个意思”。

过去在批判德波林的时候,说德波林认为在事物开始的时候只有差异而并无矛盾,这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为“差异就是矛盾”。这样,就算彻底把德波林驳倒了。我不了解德波林,因此没有发言权。但是,德波林这里搬的是黑格尔的思想,用这样简单一句话,就驳倒了黑格尔经过长期研究提出的思想,这确实太简单、太容易了。习惯于简单抽象地思考问题,而不能具体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的大师,总是抓住简单的抽象而否定复杂的具体的。但可惜,这里未免有牛头不对马嘴之嫌。黑格尔在这里并没有在最抽象的哲学含义上使用“矛盾”这个词(以“矛盾”这个中文词代表对立统一规律,这种抽象是后来才有的)。黑格尔在这里是在日常或比较具体的哲学含义上使用这个词的。而在具体含义上,这两个词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差异”表示差别、不同,而“矛盾”表示相反、对立,它们反映的恰恰是矛盾(这里指的是对立统一)运动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事实上,既然汉语“矛盾”这个词的意思是“对立”、“相反”等等,因此,用“矛盾”来代替“对立统一”,并不完全确切。但因为它们并不是相反的概念,并且现在又成为人人懂得的概念,人们已经把“矛盾”理解为“对立统一”,因此我们仍然沿用这个词。

总之,我们决不能因为使用了某些概念的抽象的哲学含义,而完全否定它的具体的日常含义。许多年来,一些形而上学的现代迷信的崇拜者们,总是死记某些词的哲学含义而反对它的日常含义。例如,死记“矛盾”这个词通过上面提到的改造,而具有的“对立统一”这种哲学含义,从而极力反对“没有矛盾”等日常用语。但不管他们怎样努力,也不能把“没有矛盾”的说法从汉语中抹去,老百姓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个说法。对此,这些教义崇拜者们也许应该哀叹“德波林流毒”的深远吧!只知抽象地思考问题,而不能具体地思考问题,不可救药的教义崇拜者,是永远不能理解上述这一切道理的。

上面顺便谈了必须说明的一些次要问题。现在我们来讲本题,来讲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

某些权威著作说,同一、统一是特殊性、相对性,而对立、斗争则是普遍性、绝对性。而以后的人们,则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个荒谬的说法,这就使辩证法的基本概念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对立统一规律重新被神化而变得不可理解。至于那些接受这些概念,而又自以为理解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家们,实际上只是满足于自己的似是而非,其实是根本不懂得对立统一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统一、一致、同一、相同、相等、共性、到处一样、普遍、绝对等一类概念,虽然其中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各不一样,但就其倾向性来说,都是一样的,是某种范围的同义词,都是事物中包含的共同性的不同表现。事实上,几乎每个头脑健全的人,都已经习惯地按这种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概念,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实践的结果,是人类语言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举例说吧,世界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有各种各样不同阶级的人,但他们都是人,这就是一种共性,才使他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处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内,或者换成哲学语言说,就是共处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中。相反的是另一类概念,如不同、差别、差异、斗争、对立、相反、相对、特殊等等,这些概念表达的正是差异、斗争性的不同表现。我相信,理智正常的普通人,是不会向这些人类语言的正确常识挑战的,但遗憾的是,当哲学家们在他们自己抽象的思想太空遨游的时候,却往往忘掉人类最起码的基本常识。

因此,把同一性说成是相对性、特殊性,把斗争性说成是绝对性、普遍性,这不仅是哲学上的错误,而且是违反人类日常语言常识的荒谬谬误。

在汉语中,相对和对立是同义词或近义词,就空间上说来,差异、对立、斗争等等,不仅不是普遍性,而且随着相对立、或相比较的各方的不同,而完全不同,表现为无数的特殊或个别;从时间上说,这种差别、对立、斗争又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表现为完全的暂时性;只有它们的共性、共同性、同一性、才在一定范围内不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不同,在事物本身范围内(或在事物的某一阶段,在旧的统一瓦解之前),始终或到处一样,始终或到处一致,始终或到处统一,表现为绝对性、普遍性。因此,把同一性说成相对性、特殊性,把斗争性说成普遍性、绝对性,只是把上述简单明了的东西变得混乱不堪,复杂而不可理解。

在马克思那里,同一和差异,统一和斗争,这些概念是非常明确的。他们的大量著作完全可以为我们上述这一切作证,完全可以证明同一性是绝对性、普遍性,斗争性是相对性、特殊性,但因为篇幅所限,我们这里不作例证了。请读者看一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二卷86114页)及《资本论》第二卷。

三、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当前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对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展开讨论。但他们又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上面提到的错误概念,它们搞不清错误究竟在哪里。因此,它们在力图弄清问题的时候,又往往使对立统一规律的某些基本内容“代人受过”,代替错误概念去接受批判,因此,我们这里谈一谈对立统一规律的某些基本内容。

为什么某些权威著作甚至会产生概念常识错误呢?这是由于它们理论水平低,完全误解了列宁的思想。

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写道:“对立的统一(一致、合一、同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的这句话有没有讲错呢?显然,仅就列宁的这句话本身,当然可以作以下两种理解:一、统一是相对性,斗争是绝对性;二、绝对的东西(统一、同一、普遍等等)也是相对的,只有相对的东西(斗争、差异、运动、特殊等等)的总和,才是绝对的。头脑简单的形而上学者及教义崇拜者,总是简单地作前一种理解,而当前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又因为模糊地感觉到了前者的错误,就又简单地否定了列宁统一是相对、斗争是绝对的说法。因为他们根本想不到,这句话还可以有第二种理解。(作者按:这里以及下面,作者为列宁的错误辩护,显然是不对的,不过当时是出于策略,避免“反革命”色彩太强。-2001523。)

那么,列宁的本意究竟是哪种思想呢?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列宁的各种著作,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列宁是清楚的。并且,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其它地方,也明确说过,绝对也是相对的,相对也是绝对的。虽然《哲学笔记》只是探索性的学习性笔记(并且也确实有一些错误),但列宁决不至于有第一种理解这样,产生概念完全混乱的谬误。因此,对这段话,只能作第二种理解。(虽然这段话表述得比较粗糙、含糊,而不像第一种理解那样表述得精确。但既然只是探索性笔记,那么错误还是粗糙,都不能责备作者。)

“绝对的东西(统一、同一、普遍等等)也是相对的,相对的东西(斗争、差异、特殊、个别等等)的总和,才是绝对的。”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说明吧:一棵树,在它生长期间,每天都在变化着,这就是差异和运动;但是,它始终是同一棵树;始终是有“树”的特性。这就是树在生长期间有同一性、共性、普遍性、绝对性,这是它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持的不变性。但这种不变性、这种绝对的东西,也是相对的,它只是在这棵树生长及存在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才是绝对的。一旦离开这个范围,这种绝对性立刻就变成相对性。在这棵树产生以前和消失以后,在它周围的事物――泥土、杂草、空气、大地等等中间,上述绝对性、普遍性,立刻就成了相对性、特殊性。

上面已经说到过,从各种互不相同的人中抽象出来的“人”的性质,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同一的。这是人类的共同性、共性、同一性、普遍性、绝对性。但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人的性质并不存在,在人类社会之外,在自然界中,人的性质也同样并不存在。当然,人与自然之间同样存在同一性、共性。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人”的共性,与人类内部相比,它们之间的共性是更少,更一般。

对矛盾双方说来,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似乎不变的矛盾双方的统一性,终究是要瓦解的。只有矛盾双方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斗争性和总和,才构成矛盾运动的总体。

“但是,矛盾双方及世界上一切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并且永远存在同一性的呀!因此,同一性与斗争性的总和一样,都是绝对的!”某些同志大约会这样大叫起来。他们虽然反对那些把同一性说成相对性的人,但他们同样又只会抽象地思考问题,而不会具体地思考问题。是的,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存在同一性(在这里,我们要顺便说一下,请杨献珍同志原谅。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思维是不存在同一性的问题,完全提得不正确。我们至多只能说,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具体的同一性。)但是,我们且不要忘记,当我们讲着同一性的时候,我们总是指某种具体的同一性。如果我们彻底坚持抽象的同一性,那么,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同一性,即“物质”(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或者“统一”(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并且抽掉了它的一切内容,就成为空无所有的同一性。当某些同志讲着“物质”这个词的时候,不是把它看成世界上无穷多样的事物及其总和,而是以为“物质”这个词本身就是世界,因而,把“物质”当作标签到处张贴。这些同志的“唯物主义”,不过是挂着“物质”招牌的唯心主义。任何具体的同一性也是相对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斗争性的总和才是绝对的。这种无穷多样的东西是世界的本源呢?还是其中包含的共性(包括从中抽象出来的“物质”“精神”等概念共性)是本源呢?这也正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实质分歧(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指出上述挂着“物质”招牌的唯心主义)。总的说来,不是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而恰恰是斗争性、差异性中包含着同一性。具体来说,它们又往往是互相包含。

绝对的东西也是相对的。绝对的东西只有在自身范围内才是绝对的,离开自身范围,绝对的东西也就变成相对的。而只有相对的东西的总和,才是绝对的,才构成事物和世界的总体。这些观点,也正是辩证法的宇宙观和运动观。

四、同一性的两种含义

有一种说法是:同一性有两种含义。第一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第二是互相转化。

把互相转化作为同一性,完全是神秘而不可理解。我相信,所有认真思考过这个说法而又不敢否定的人,一定都会感到模糊费解。这是又一个完全的谬误。

转化、变化等等概念,在汉语中是同义词(或者,转化是变化的一种)。诚然,在转化、变化过程中,在转化前后的新旧事物中,包含着同一性、不变性,鸡蛋能转化为鸡,因为它们都是由蛋白等物质组成的同一种高级生物的不同存在形态。石头不能转化为鸡,因为它们之间没有这种同一性。但无论如何,转化本身决不是同一性,而恰恰是非同一性,是变动性、不同性。

同一性当然是时间空间中的同一性,因此,我们当然可以说同一性有两种意义。但这两种含义只能是:第一,是事物及矛盾各方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统一,以及差别中包含的互相等同等情况;第二,是在新旧事物中,包含着同一性、不变性。

五、运动的动力

某些哲学权威一方面宣称:矛盾斗争是事物前进的动力,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同一性也是事物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他们又大搞“左”的“斗争哲学”。相反,一些同志在批判极“左”的“斗争哲学”时,也同样否定矛盾斗争是事物前进的动力这种说法,极力主张同一性也是事物前进的动力。所有这些,同样都是出于对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的无知。

事实上,矛盾斗争是事物前进的动力,这个说法完全正确,而说同一性也是事物前进的动力,则是一种胡说八道。

运动,正是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正是差异、对立、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而同一性,则是规定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以及规定事物在变动中保持的不变性,也即规定事物前进的一定方向。在自然界中,难道不正是水位差异促使水的流动,而相反是水位相同或同一促使水流动吗?在社会中,难道不正是阶级利益的差异造成了阶级斗争发展吗?从总体上说来,就是这样。

但是,具体说来,同一性在事物前进中不是没有作用的,它可以对某些斗争起一定的限X制作用,从而对另一些斗争起保证作用,使事物沿着一定方向前进。这里是说的只是,同一性本身,并不是运动的动力或原因。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一致性、共同性,使他们能够共同反对封建阶级、保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阶级的团结,可以限X制阶级内部的斗争,不使斗争力量在内部斗争中消耗,从而保证与敌对阶级的斗争向胜利方向发展。但它们都不是前进的根本原因。消极的东西只是在积极的东西的作用下才成为积极的。非原因只是在原因作用下才成为从生的第二级原因,正像正数只是与负数相乘才成为负数一样。

顺便说一下,与这个问题相似,说世界的多样是由于同一性,这简直是信口胡言。多样性是不同性,世界多样性在于世界千差万别的差异。(作者按:这一节批判的观点不在《矛盾论》中,而在毛X泽X东哲学讲稿中。――2001523

六、对抗性矛盾问题

对抗性矛盾的问题,是过去的哲学研究中感到难以搞清的一个问题。汉语中,“对立”与“对抗”是同义词,两者是相近的概念。虽然两者程度略有不同,就对立程度说来,我们上面说到过的“差异”次于“矛盾”、次于“对立”,“对立”进于“对抗”,但它们都次于“斗争”。

因此,说对抗与对立不同云云,是又一种神秘主义。

上面这样说,有的同志也许会认为,这样,问题就很简单了。对抗矛盾和非对抗矛盾是人为的差别,根本不存在。这就完全错了。其实,我们上面只是反对概念使用上的神秘主义,而不是指客观现实中是否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状态。第一类,矛盾在自身范围内解决;第二类,矛盾采取外部冲突的形式,在自身范围以外解决。在自然界中,炸弹爆炸这一类突发性强烈矛盾,在人类社会中,敌对阶级的暴力冲突等等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它们都属于后一类矛盾。之所以把敌对阶级的暴力冲突当作这一类矛盾,乃是因为这种冲突,但作为社会关系的阶级矛盾,采取社会关系之外的解决形式,即不把人作为社会的人、作为社会关系,而是采取暴力,把人作为肉体、作为物体消灭。这类矛盾的特点之一,是破裂代替统一。人们可以把这类矛盾称为对抗性矛盾,爆炸性矛盾,破裂性矛盾,或采用其它更确切的名称。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反对上面提到的概念使用上的神秘主义。(作者按:根据词典翻译,后来我把“对抗”这个词改为“敌对”。――2001523)顺便说,这两类矛盾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也是对一定范围而说的。

结束语

以上简单地谈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几个问题,还有其它许多问题(如学会具体地思考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的具体应用等等),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谈了。

搞清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非常重要,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许多重大错误,以及许多重大争论,都是由于在哲学上不懂得同一和斗争,不懂得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只会抽象地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只有搞清了这个问题,才能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较大的进步。这几乎是全部理论问题及思想方法问题中的关键点。

一九八0年十月中修改定稿

原载韶关《庶声》一九八0年十一月

本文转自香港出版的文集《民主中华》86年第三版

主题

0

回帖

36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608
发表于 2015-2-5 16: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方千计 于 2015-2-5 16:59 编辑

     呵呵。。  裂狞已经够脑残毛魔比牠还脑残,而且还严重疯狂*变*态——一天不斗就“浑身发痒”…。。…  

主题

0

回帖

36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608
发表于 2015-2-5 17: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毛魔天生一个不乱折腾死不休”的穷折腾性格(按《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莽性躁扰、不能无为”),难怪牠会认为“斗争是绝对性的”呢…。。…   

主题

0

回帖

36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608
发表于 2015-2-6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方千计 于 2015-2-6 12:30 编辑

     呵呵。。。    “一天不斗就浑身发痒”的前前前前任教主大白痴毛魔教导我们,“斗争是绝对性”滴并要求不停地“阶级斗争”;而前任教主“胡恭帝”却说,要“和谐”地“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如此,前前前前任的“教主宝训”直接违背前任胡恭帝“要和谐”的“教主宝训”,而前前前前任教主大白痴毛魔却并未“被否定”!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人微言轻的“底层屁民”,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   

主题

0

回帖

3608

积分

游客

积分
3608
发表于 2015-2-6 14: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方千计 于 2015-2-10 16:50 编辑

       呵呵。。     

     教主宝训,
     党国所宗;
     号令天下,
     莫敢不从!

     这是一幅看上去不错的画面而现实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众所周知:谎话国是政教高度合一(马教教主同时兼任国家元首)且“原教旨色彩”浓烈的变×国家,作为“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最高指示”,前后两任的“教主圣训”最好保持“口径一致”——否则如果出现像胡恭帝“要和谐”和毛魔“要斗争”的前后“教主宝训”自相矛盾甚至绝对对立、严重冲突的局面,作为“蚁族教众”的底层屁民,可就真的要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9 05:21 , Processed in 0.0317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