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6|回复: 1

与死神较量---福岛VS切尔诺贝利(转)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4-7-20 16: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renren.com/share/252097600/5857127110


作者: 南航国防协会  PS:NDA原创,转载请注明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本州岛东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此次地震及其所引发的海啸让整个日本东部沿海地区遭受到巨大损失。而此次地震也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受重创。
从3月12号开始,福岛第一核电站的4台核反应堆先后发生爆炸,引发了核危机,牵动了日本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神经。据新闻报道,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和挑战,日本自卫队抢险救灾的力度和决心显得不足,让日本国民感到非常愤怒。
此外,很多媒体和机构纷纷将福岛和1986年发生在原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相提并论,特别是用当年苏联军队在切尔诺贝利事故抢险救灾中的表现与日本自卫队此次在福岛核事故中的表现相比较,更加加剧了广大民众对于日本自卫队的不信赖感。
切尔诺贝利真的等于福岛吗?苏联红军和日本自卫队在抢险救灾中孰优孰劣?一切的答案,都要从25年开始寻找。
死神的坟墓---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北部普里皮亚季镇,距基辅140公里。是全苏联最大的核电站,曾经是全苏联人民的骄傲。




爆炸后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正在进行自主供电系统的运行试验,由于4号反应堆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加之操作员违反操作流程,导致反应堆核心发生爆炸,上千吨重的反应炉顶盖被爆炸冲击波掀起,反应堆炉芯暴露。事故当场导致31人死亡。与此同时,大量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泄漏,形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沾染区。
事发后,苏军在第一时间即出动了包括BRDM-2两栖核生化侦察车在内的特种车辆对事发现场和普里皮亚季镇的辐射情况进行调查,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也于27日起紧急疏散了普里皮亚季镇的4万多名居民,并调遣空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前往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参加抢险救灾。当天,一架米-6直升机就载着苏联核能源部的专家飞往核电站上空进行现场实地勘察。


现在的普里皮亚季,高耸的摩天轮是不是很熟悉?在旁边躲好,等待CH-47来吧~
根据现场专家组的建议,必须立即对4号机组实施封堆,而喷撒硼砂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由于反应堆仍然在燃烧,地面温度极高,且4号机组的废墟高达十几米,因此地面救援无法进行,只能依靠直升机进行空中投放硼砂封堆。
4月28日,苏军驻托祖克的一个前线航空兵团抵达普里皮亚季参与救灾,主要机种为米-6、米-8、米-24和少量当时最先进的米-26重型直升机。由于4号机组仍然在燃烧,所以核电站上空200米左右的温度高达120-180摄氏度,上升的热空气使得直升机的悬停很不稳定。更为致命的是,核反应堆正上方的辐射高达3500伦琴/小时(1伦琴=10毫西弗),而人类的致死剂量为400伦琴/小时,换句话说,这些直升机飞行员如果飞抵反应堆上空作业,那么只需要10分钟,他们就必死无疑!






抢险救灾结束后被废弃的各种装备,其中不乏米-26等先进武器
由于需要在困难条件下飞行,因此苏军紧急从阿富汗战场调集大批精锐直升机飞行员回国参与抢险救灾。据指挥抢险救灾的苏联空军少将尼古拉·安东琴科回忆,苏军机组人员从约200米的高度打开机舱门,将几十公斤重的硼砂袋扔下去,一般飞行几个架次以后飞行员将会得到轮替休息,实际上几个架次以后机组成员所受辐射量已经达到绝对致死剂量(累计吸收1000伦琴以上辐射量被称为绝对致死剂量),替换他们是为了不让直升机在空中坠毁。而这些参与救灾的直升机也都因为遭受巨量核辐射而报废。(这些飞机包括大批遭受严重辐射的装甲车和特种车辆现集中安置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
在这样的死亡接力下,苏联军队迅速的投下了近2000吨碳化硼和沙子,使得反应堆内的链式反应停止了,而到了5月4日,苏军已经用5000多吨硼砂堵上了暴露的堆芯,遏制了放射性尘埃的进一步扩散。



如今的普里皮亚季,荒凉中透露着一种死亡之美
封堆以后,灾难仍然在继续,由于反应堆中的核装料过多,堆芯仍然在燃烧,并且由于空投的硼砂阻绝了空气,加上26日凌晨消防员的注水,导致整个反应堆随时可能发生第二次爆炸,而这次爆炸的威力将达到数百万吨TNT当量。
为此,苏联一方面派出大批消防员想方设法将渗透到反应堆下面的水抽干,另一方面仍然调动苏联空军空投大批铅块。苏联空军迅速反应,出动大批运输机和直升机,在48小时之内将超过2400吨铅块空投进反应堆,有效地降低了反应堆温度,同时也阻碍了辐射的进一步扩散。而苏军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一架米-8型直升机在抢险过程中撞上起重机吊臂坠毁。此外,参加抢险的600多名飞行员都遭受了巨量核辐射,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还没有看到堆芯被堵上就牺牲了。
在随后的一年多中,苏军出动了十多万部队与四十多万工人一起,在灾区昼夜不停地进行清理工作。苏联空军和陆军航空兵也马不停蹄的在灾区上空反复喷洒中和放射性尘埃的物质进行洗消清理工作。此外,苏军还成立了巡逻分队,专门负责猎杀放射性沾染区的一切动物,以防止这些动物跑到封锁区外面造成新的污染。
在最后为4号反应堆建造“石棺”的过程中,一批卡-25直升机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他们将各种传感器准确地穿过管子,吊放到反应堆内部,以测量温度和辐射数据。“石棺”建造的最后,需要把一个重达35吨的盖子吊放到顶部。承担这项任务的是米里设计局首席试飞员戈尔根·卡拉佩特扬和格罗莫夫试飞院的试飞员安纳托利·格里先科。苏联首先对米-26进行了彻底改装,拆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设备和附件,终于让最大载重20吨的米26吊起了这个35吨重的庞然大物。
切尔诺贝利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核事故,但对苏联红军来说,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和顽强的作风让这场灾难的损害降到了最小,因此在这次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很多人都非常赞赏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参加抢险的苏军官兵。我们再把目光转回2011年的福岛,面对同样的事故,日本政府和自卫队又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福岛核电站抢险情况
本次发生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拥有6台发电机组,均为石墨沸水堆。其中1、2、6号反应堆为美国GE公司产品,3、5号反应堆为东芝公司生产,4号反应堆为日立公司生产。

福岛第一核电站全貌
在3月11日地震发生后,全部机组在安全系统的控制下迅速关闭,冷却系统也自动启动对核反应堆进行制冷。但随后而来的海啸让为冷却系统提供动力的柴油机组报废,导致冷却系统失效,进而使核反应堆无法降温。
3月12日下午,1号机组率先爆炸;随后,14日,3号机组也发生氢气爆炸,此次爆炸的威力远比1号机组爆炸的威力大,从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巨大的灰色烟尘连同房顶腾空而起;随后,2号机组和4号机组在15日也分别发生了爆炸和火灾。经过详细调查后,日本方面对外宣布以上诸次爆炸均为氢气爆炸而非核爆炸。

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和4号机组
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命令东京电力公司紧急抢险,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日本方面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对反应堆进行封堆,而是采取了注入冷却水的方式进行降温,发生爆炸后被迫采用注入海水的方式进行降温。而自卫队也在事发后派遣“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部队”和“到现场实施救援,然而14日发生的氢气爆炸事故使4名自卫队员受伤,其中一名自卫队员受到辐射伤害,据称此次事件使得日卫队对于核电站救灾产生了抵触情绪。据日本《读卖新闻》引述防卫省一位官员的话称,东京电力公司和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告知这项工作很安全,而事实证明奉命参加抢险的队员在从事可能会送命的危险任务。
1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向防卫大臣提出要求派遣自卫队使用直升飞机进行空中洒水对反应堆进行冷却。而防卫省在研究之后以“空中洒水准确性不高、水蒸气会爆炸、机组人员会遭受辐射伤害”等为理由对此持否定态度。
直到17日,迫于各方巨大压力,日本自卫队才出动三架CH-47J从空中实行洒水作业,但仅进行了几个架次的飞行就由于“效果不好”而停止。


参加抢险的CH-47J
18日,日本方面提出的新救援方案为利用泵车为反应堆进行注水降温,但由于日本只有德国制造的58米泵车,无法为四号反应堆进行注水(四号反应堆高达46米,泵车需要在14米外进行作业,作业臂至少要达到60米长),因此紧急向国际社会求助,我国三一重工立即表示愿意无偿援助日本方面一辆62米泵车用于抢险救灾,目前该泵车已经运抵日本。
20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出动经过改装后的74式坦克为核电站抢险队伍进行障碍清除工作,以保障消防车等救援车辆的前进。



74式坦克
21日,三号和二号反应堆先后冒出白烟,正在现场架设供电线路的抢险人员被迫紧急撤离,造成反应堆降温工作再度暂时终止。
22日,日本方面再度开始实施抢修,到中午,已经恢复了1、2、3、4号机组反应堆的供电。
切尔诺贝利VS福岛/苏联红军VS日本自卫队
很多人都关心福岛的真实情况,更担心福岛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据我国核物理专家陈达院士透露,日本政府每天上报给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跟新闻媒体报道的数据有一定出入,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福岛核电站还是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跟切尔诺贝利“没有可比性”。
举个例子,17日上午9时40分在距离3号机组100米的地方监测到的辐射强度是每小时3782微西弗,约等于0.378伦琴/时,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放射值高达3500伦琴/时,二者相差将近一万倍!
此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是反应堆内部爆炸,直接炸开了反应堆外壳,造成了大量核物质的泄露,而福岛核电站的几次氢气爆炸从目前来看并没有造成反应堆壳体的破坏。日本方面给这次事故的定级先是4级,后来提高到跟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一样的5级,而法国等国家给的定级是6级,但即便如此,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7级(最高等级)还差的很远。
所以单纯从本次事故上来说,福岛核电站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绝对到不了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级别。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即两国军人抢险救灾的行动和精神上来看,我们又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苏联军队在第一时间展开了抢险救灾,大批的年轻的飞行员以必死的心态参与封堵核反应堆的行动,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避免了灾难的进一步扩大,试想: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那么现在的切尔诺贝利无人区半径可能就不会是30公里,也许是50公里、100公里......甚至连基辅都会变成无人区。
而反观日本政府和自卫队,反应迟缓,畏首畏尾,一直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来解决问题。要知道他们面对的核辐射和危险性可是远小于25年前的苏联军队!
此外,双方军事力量的差距在这次抢险救灾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苏联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第一时间调集了大批直升机赶赴灾区,其中不乏米-26这样的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而日本自卫队却只能动用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架CH-47参与抢险救灾,特种车辆(包括军用三防侦测车辆)双方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苏联军队能够快速出动军用履带式工程车参与抢险救灾,而日本由于其军用工程车不具备三防能力,因此只能临时改装74式主战坦克进行清障任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综合国力的差距也因此而体现!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记忆,但同时也是苏联军队伟大精神和力量的体现,而相比较而言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却让日本军人在二战中饱受争议的“武士道精神”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一个民族的精神到底应该怎么样传承?这或许是我们在回顾切尔诺贝利和关注福岛之余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主题

0

回帖

3063

积分

游客

积分
3063
发表于 2014-7-23 13: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拿天朝唐宋时期跟米国的印第安时期也是没得比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30 20:02 , Processed in 0.0298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