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9|回复: 6

中国人为何和面包错过了两千年(转)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0562
发表于 2014-7-4 1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有家餐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行字:“粥粉面饭:四大发明。”颇有几分岭南式市井幽默。不过想想也是,食物为何不能算是伟大发明?

近来看韩国纪录片《面条之路》,便将面条这一“伟大发明”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宏大背景中论述,让人不无感慨地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食物,对人类生活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面条自问世之后,在中国得到了最大发展,而在西方,除了意大利之外,传统上的主食都是面粉制成的另一种食物——面包。

然而为何如此?这恐怕未必是口味偏好,而是因为:食物的发展也总是受限于特定的社会条件,其演变遵循极强的路径依赖。

众所周知,面条和面包的原料都是面粉(无论是小麦、大麦、荞麦还是黑麦磨成),而要制成面粉,自然首先得有麦子和石磨——这两样一般认为都源于中东。甲骨文中表示麦子的“来”字,本是外来语,这也是农史上的常识;而石磨在中国的推广一般认为迟至秦汉之际(这里不妨插一句:一般认为豆腐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所发明,这个时间点恐非偶然,豆子原很难吃,但既然麦粒可磨成面粉,豆子自然也可以,于是豆腐遂随石磨的推广而诞生)。

不难想见,在不能将麦子磨成粉的时代,“粒食”是相当难吃的,因为只能放在陶器中蒸熟——米饭也是蒸熟,比麦粒可口太多了,但稻谷在先秦更罕见,属稀有的美食。

或许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中东种植小麦、发明石磨都较早,人们选择的是在土灶中将面食烤熟(其成品为面包、烧饼或馕);但中国在种植小麦时,陶器、青铜器都已相当成熟,而石磨却未推广,以至于先秦的华夏民族可能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只能将麦粒蒸熟或煮熟了吃。

开始的差异决定了此后的一系列差异。陶器对中国人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的影响极为深远,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大量地使用蒸、煮这两种方式,而这推想起来应该都源于在陶器中加水使食物变熟的做法,这与中东、欧洲那种食物直接在火上烘烤的方式大为不同。通常而言,狩猎游牧民族较多用烧烤,而农耕生活者多用蒸煮。

此外,中国人的食物中植物蛋白较多,而叶、茎、浆果为主的蔬菜,显然不宜用烧烤方式烹制。进一步说,中国菜很注重汤(在保留传统文化较多的岭南尤然),恐怕也可追溯至此。

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兼用四种烹调方式的国家:水烹(煮)、汽烹(蒸)火烹(烤)、油烹(炒),当然此外另有烩、煎、炸、煲、熬、煨等做法,但毫无疑问,中国最古老的烹饪法是蒸煮,因此先秦主导性的饮食是煮成糊状的羹,烤从未成为主流,而炒菜一般认为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特殊烹饪法(炒必须快速加热食物,这与铁锅的普及与煤炭的使用也有关系),因此炒面原也是中国所独有。

这样,面粉这种食料,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便顺理成章地发展成种类繁多的面条了:中国人既然惯用蒸煮而非烧烤,那么很自然地就把和好的面放水里煮熟了。最初的面被称作“汤饼”,常是片状的,唐代出现刀切面,宋代则发展出细长的挂面——无疑也是因为人们发现这样更易熟,而中国人惯用的筷子又特别适宜于捞面条吃。在欧洲,唯一经常吃面的是意大利人,或许并非巧合的是:在16世纪以前,欧洲各国中只有意大利人使用叉子,而没有筷子或叉子,要吃面条显然是不大舒服的。

概言之,面条在中国,一如火药、印刷术发明出来后在西方的传播一样,都遇到了最适合其蓬勃发展的社会条件。

不仅如此,中国的烹饪方式将面食全面整合了进来。除面条之外,又出现了包子、馒头、饺子、馄饨、汤圆、粽子,不论其有馅无馅、馅料是甜是咸,总之它们都是或蒸或煮,而非烤制使熟。后世出现的火锅、麻辣烫,说到底也还是煮。

以上种种,无不表明食物的演化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因此面条这种世界上最早的快餐以煮食为主,而现代西方快餐的典型代表汉堡,其实仍是面包烘焙的变种,并且食客们仍是手持着吃。西方最常见的干粮——饼干,同样是烤制而成,由于它最初是供长期海上航行食用,为防止其迅速变质,故而初烤后还要回炉再烤,英语中“饼干”一词biscuit原本就是“烘烤两次”的意思。

饮食习惯一旦养成,常常极为保守,因为人们都觉得自己从小吃惯了的菜式最美味。中国汉唐时虽也有胡人传入烤制的胡饼,但始终只是小吃而非主食,包括其后世变种月饼,也只是节令时所食。

俞为洁《中国食料史》对此颇为惋惜,因为她从营养科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最适合小麦粉的食物是面包,因为小麦中的麸质含量远远高于其他谷物”,“但中国农耕社会的过早发达(农耕民族较少使用烤法)和蒸煮法的绝对优势,使中国人与面包这一美食白白错过了二千多年的光阴(从出现石磨的战国算起)”。

怎么说呢,既然中国人曾接触过面包(胡饼不过是扁状的面包)但并不喜爱,那大概只能表明对他们而言这并不算是“美食”,或更确切地说,中国并无接纳其大发展的社会环境。

煮食确实是较晚起的烹饪方式,在中国这个早熟的文明中长久占据主流(宋代以后则炒菜成了主流),像日本那样的生食或欧洲那样的烤食,在中国大抵都只能作为点缀。虽然现在日式烤肉、韩国烤肉在国内一些都市也颇风靡,但它们其实也都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这与东亚国家传统上较少吃肉食、而其主食无论米饭或面条都以蒸煮烹饪大有关系。

看似最寻常的食物,其实都深嵌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中国人自古以来选择了面条而非面包,又岂是偶然?

也不必遗憾我们和面包错过了两千年,因为这个反历史假设不但原本就不可能实现,而且不同的选择也是丰富多彩之本——可以想见,如果当初中国人选的是面包,那么这世上或许会多几百种面包,但肯定不会有1200种面条,甚至也不会有包子、饺子、馄饨和汤圆了。

主题

0

回帖

3063

积分

游客

积分
3063
发表于 2014-7-4 13: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方式的早熟可否也从侧面旁证政治制度的早熟?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8903
发表于 2014-7-4 13: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为什么玻璃在天朝得不到发展。
几千年前,天朝跟西亚几乎是同时产生了玻璃,为咩在天朝基本上没人用?以至于到了近代,玻璃作为重要的实验工具,使欧洲科技发展,而天朝一点都没有。

结论是:天朝人好喝茶,他们爱喝红酒。但是当时的玻璃经不起烫,于是不用。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14-7-18 09: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麦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口粮,要到唐朝。之前北方都是以黍粟为主要口粮。

而饼的发明应该早的多。面条早期叫做汤饼。可见先有饼后有面条。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14-7-18 09: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朝面食中。
烙饼和面包的做法类似,都属于烤制。
烙饼有死面无酵的,又有发酵的发面饼。

发面饼不就是中国面包吗?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14-7-18 0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在河北农村生活过,当地烙饼是比汤面更加普及的主食。
山东和东北河南也是类似。

另外,如果不加牛奶黄油之类的添加物,我不知道面包比起馒头营养更丰富多少?
中世纪农奴食用的黑面包,大概比馒头更难下咽。也许麸质更多?

主题

0

回帖

306

积分

游客

积分
306
发表于 2014-7-18 1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包有什么好吃的啊,论有馅不如上海小笼包流沙包核桃包好吃,论无馅还不如馒头就碗白粥好吃。。。

英国人历史上倒是把面包当作主食了,所以英国菜现在也是世界有名的烂了。。。

不是错过了面包,而是压根没有选择它作为主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9 12:58 , Processed in 0.0276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