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转帖)1973美苏舰队地中海对峙:苏联在海上展示“肌肉”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

    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于1973年夏季作出了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的决策,但直到10月4日才向苏联通报了计划发起进攻的日期,此时距冲突爆发仅有2天时间。当天,苏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向萨达特转达的信息中表明,虽然埃及可以依靠苏联援助,但战争决定将由阿拉伯人自行做出。勃氏的唯一要求是埃及允许苏联公民从该国撤出。


   此时,苏地中海分舰队由52艘战舰组成,包括11艘潜艇(至少有2艘装备核巡航导弹)、3艘巡洋舰(其中2艘装备导弹)、6艘装备导弹的常规动力驱逐舰、5艘护卫舰、2艘扫雷舰和2艘登陆舰。舰队司令沃洛布耶夫得知战争即将爆发的消息后,于10月4日凌晨1时左右,下令分舰队进行大规模重新部署,机动至埃叙海岸,将苏联公民从战区疏散运输至克里特岛以南。

    其他苏军战舰也奉命向战区集结。一位前潜艇军官在回忆当时接到的命令时指出:“1973年10月,我们正准备离开爱奥尼亚海的任务区域,突然收到无线电指令。指令称,在中东形势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潜艇必须把地中海巡航时间延长10天。此后,我所在的潜艇又奉命向东沿埃及海岸航行。我们当然非常失望,没有人掩饰这种心情。对于我们而言,'计划外的'10天将比所有其他值勤时间加在一起还要漫长。”

   10月5日,苏联海军1艘导弹驱逐舰、4艘潜艇和1艘辅助舰船进入地中海,它们从表面看似乎要接替此前部署于该海域的苏军舰艇。然而苏军并没有进行轮换,上述6艘舰艇的加入,使地中海分舰队的舰艇总数增至58艘。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战争第一阶段

    “赎罪日”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0月6日爆发冲突至美国从10月13日起向以色列实施空运,在此阶段地中海分舰队与第六舰队的紧张关系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虽然苏军舰艇数量有所增加,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在继续实施和平时期的正常活动。第六舰队取消了官兵自由上岸权利,但美国海军宣布没有命令任何舰艇驶往冲突地区。

    10月6日,美军在地中海部署有48艘战舰,包括旗舰“惠特尼山”号(LCC 20)、4艘在地中海巡航的潜艇以及第60和61特混舰队。60.1特混编队由“独立”号航母战斗群组成,当时停泊于希腊雅典;60.2特混编队由“富兰克林·D·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组成,当时分别部署于西班牙的不同港口。第61特混舰队是两栖作战力量,包括“瓜达尔卡纳尔”号直升机航母(LPH 7)和9艘其他两栖舰船,载有1个海军陆战队营(约3000人)。
    苏联地中海分舰队当时拥有11艘潜艇、1艘装备反舰导弹的巡洋舰(“肯达”级/58型)、1艘舰炮型巡洋舰(“斯维尔德洛夫”级)、5艘装备舰空导弹的驱逐舰(3艘“卡辛”级和2艘改进型“科特林”级)、2艘舰炮型驱逐舰(“科特林”级)、9艘护卫舰(“佩特拉”级/159型和“米尔卡”级/771型)、2艘扫雷舰及数艘辅助舰船。从总体上看,该分舰队当时能够在首次打击中发射20枚反舰导弹。

    苏军旗舰“伏尔加”号的参谋人员已开始忙碌,许多军官都在船舷上观察,其中甚至包括分舰队参谋长亚历山大·乌沙科夫,他在当天夜间被谢苗诺夫接替。谢苗诺夫的日记表明,分舰队参谋长的生活此时已变为一项“疯狂、刺激的工作,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乌沙科夫变成了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分舰队司令员沃洛布耶夫也一样。他们两人都变得越来越暴躁。这种脾气对调动整个舰队的情绪可能会有好处,但对参谋人员却没有益处……参谋人员只有在平静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工作。”

    虽然“赎罪日”战争通常被描述为一场由埃及和叙利亚首先发动突袭的战争,但谢苗诺夫认为这场战争实际上缺乏突袭要素。他指出,位于苏伊士运河区的以军早在10月1日就已进入戒备状态,以军从10月4日开始实施部分动员,全面动员则从10月6日上午10时开始进行(以方此时已预计敌方即将发动进攻)。谢苗诺夫认为,以方显然已提前进行作战准备的事态迫使阿方提前发动进攻。10月6日下午2时30分,埃叙军队在对以色列机场和通信设施进行轰炸后,分头穿越苏伊士运河并进入戈兰高地。次日,美军“独立”号航母战斗群离开雅典驶向克里特岛以南海域,1艘苏军驱逐舰对其实施了跟踪。

    10月8日,埃军已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占领了纵深8~10千米的前沿阵地,叙军在向戈兰高地推进7~10千米后停止了进攻。此后,以军在两条战线上实施反击。与此同时,美军“独立”号航母战斗群与部署在克里特以南的“惠特尼山”号汇合,第61特混舰队受命驶向克里特岛北岸的苏达湾。

    10月9日,由于部署时间延长,苏地中海分舰队拥有的潜艇数量达到16艘,其中包括至少4艘核动力攻击潜艇。此时,疏散该地区苏联公民的任务已全部完成。至10月10日,苏联海军在该地区拥有21艘水面舰艇,包括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其中许多都装备导弹),此外还有2艘两栖舰艇。这些战舰部署于东地中海靠近第六舰队的海域,苏联海军在该海域已对美国海军形成了有效拦截之势。

    从10月9日起,苏联开始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武器装备和补给。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商船队以及苏联的两栖舰艇担负了海运任务,土耳其因抗议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而同意运载补给品的苏联飞机飞越其领空,因此苏联军用和民用运输机得以实施空运。这些运输机在苏联黑海港口附近装载了90辆坦克以及装甲车和其他重型武器装备。苏联海军又动用地中海分舰队的大批舰艇为这些运输机提供护航,为此组建了一支由10艘驱逐舰组成的特种编队,由亚沙科夫上校(黑海舰队第70战舰旅旅长)指挥。当时刚刚对叙利亚港口实施过攻击行动的以军飞机和导弹快艇都报告了该苏联海军护航舰队的规模。

    苏联向埃叙两国提供补给的行动开始后,地中海分舰队的“伏尔加”号旗舰、“格罗兹尼”号巡洋舰及3艘“卡辛”级驱逐舰开始跟踪部署于克里特岛以南的美军航母战斗群。作为回应,美军增派3艘护航舰艇加入“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几乎与此同时,苏联情报搜集船(AGI)开始监视部署于苏达湾的美军两栖特混舰队。苏联向美国发出的信号是,如果美国干预苏联运输补给的行动,将会遭到苏方的武力回击。

    当时,由于美国不允许其特混舰队自行部署,因此它们极易遭受苏军巡航导弹的攻击。美军航母战斗群受命集结于克里特岛以南的固定海域,主要目的在于显示美国对这场战争的关注,并对苏联可能向埃及空运部队的行动实施拦截。然而,该战略却使地中海分舰队大大降低了瞄准攻击目标的难度,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

    苏美舰队越来越紧密地纠缠在一起,沃洛布耶夫非常想让第六舰队感到紧张。他采取的办法之一是故意夸张地显示苏军潜艇对美军航母构成的威胁。谢苗诺夫在回忆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小计谋:“美军飞机和直升机不停地在空中飞行并搜索我方潜艇时,我们便向海中投下1枚手榴弹,好象是在与我方潜艇进行联络,这时美军飞机的起降强度便随之不断升高。”沃洛布耶夫说:“让他们神经紧张吧。”
    实际上,苏军部分潜艇已按下述方式实施了部署:1艘“回声”Ⅱ级(657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和1艘“朱利叶”级巡航导弹潜艇在靠近克里特岛的第六舰队特混战斗群的西方和南方机动;另1艘“11月”级则部署于该舰队东部;更多的苏联潜艇正奉命由大西洋和地中海西部驶向该海域。一位苏军潜艇军官回忆说:“在1973年的这次事件中,我们的潜艇奉命到靠近利比亚海岸的锡德拉湾附近巡航一段时间。该海域部署有一支美国海军反潜编队,它显然是在执行搜集情报的任务。然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军发现了我们的潜艇,即使在我们完全能够听到美军的水声传输装置及其舰艇螺旋桨发出的声音时,情况也是如此。”

    10月10日,地中海分舰队的水面舰艇获得了黑海舰队的增援,10月11日,地中海分舰队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参与了阿以战争。以色列于当天夜间对叙利亚塔图斯港发动的攻击中,无意间击沉了苏联“伊里亚·梅奇尼科夫”号商船。以色列官方对此表示遗憾,并向苏联解释说该商船并非既定攻击目标,被攻击目标实际上是两艘叙海军舰只,它们也在这次攻击中被击沉。10月10日在叙利亚拉塔基亚港已发生过一起类似事件,以色列对在民用船舶之中巡航的叙军导弹艇实施攻击时,发射的反舰导弹击沉了日本和希腊的货轮各1艘。即便如此,苏联仍不愿接受以方道歉。苏联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向美国表示了苏联对这次攻击以及美国舰艇近期部署于东地中海的抗议,其中舰艇部署可能是指“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基辛格10月12日向以色列驻美大使暗示,该航母战斗群很快将抵达地中海。

    在苏联方面,莫斯科于10月11日命令3个空降师处于警戒状态。两天后,1艘苏军驱逐舰沿叙利亚海岸为补给品运输船队护航。当时,以色列已停止对叙军前沿阵地的反攻。10月14日,苏联海军授权地中海各战舰舰长,可在以色列或其他国家的飞机和舰艇对苏联运输船队和飞机构成威胁时向其开火。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争第二阶段

    阿以战争的第二阶段始于10月13日,美国军事空运司令部当天启动了优先向以色列提供弹药的计划。美国对以色列的补给运输难度很大,除葡萄牙同意美国飞机使用亚速尔机场外,几乎所有北约盟国都拒绝美国飞机在其基地加油。第六舰队受命为飞往以色列的C-5和C-141运输机提供导航、监视、防空和搜救支援,位于克里特岛以南的美军航母战斗群不得不抽调大量护航舰艇担负上述任务,从而使它们面临苏军反舰导弹的更大威胁。“肯尼迪”号航母被派往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担负空运支援任务,因而进入地中海的时间也被推迟。与此同时,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直升机航母“伊沃·吉马”号(LPH 2)装载由2000人组成的营级登陆部队向地中海进发,旨在防范苏军可能在地中海实施的登陆行动。实力日益增强的地中海分舰队(10月14日舰艇总数已达69艘)越来越有能力为苏军登陆提供支援。苏军部署于大西洋的潜艇受命驶向直布罗陀海峡,等待美军的增援力量。

    10月15日,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发动全面反攻,彻底粉碎了埃及军队旨在减轻以军对叙利亚的军队压力而发动的进攻。与此同时,苏联对这次战争的介入进一步升级,第二艘苏军驱逐舰部署于叙利亚近岸海域,苏军潜艇也开始监视以色列港口附近的军事活动。
    相关记载表明,苏军水面舰艇在有限的作战行动中曾与以军发生对抗。其中,黑海舰队的1艘“娜佳”级扫雷舰和SDK-137型中型登陆舰在拉塔基亚港为苏联民用船只提供护航时,曾在10月16日向靠近的以军飞机开火。

    虽然苏军舰艇是出于自卫目的向以军飞机开火,但各舰舰长无疑也深知这种做法的风险性。此前,苏联一直严格奉行在苏美关系缓和时代避免直接介入地区性冲突的原则,但该原则在这次阿以战争中被暂时搁置。危险的根源在于,当时陆上和海上的战术形势远远超过了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范围。谢苗诺夫10月19日的日记清楚表明,战争的步伐正不断加快,“过去几天来,形势已变得异常复杂,我们看来已处于直接介入这场战争的边缘。”

    10月16日,苏军装备舰炮的“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和1艘“科特林”级驱逐舰替换了装备导弹的“格罗兹尼”号巡洋舰和1艘“卡辛”级驱逐舰,继续跟踪部署于克里特岛以南的美军“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虽然这次轮换旨在对抗美军航母构成的现实威胁,但与其说是为了发挥军事外交作用,不如说是出于后勤保障方面的考虑。由于无法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实施补给,“格罗兹尼”号巡洋舰及其护航舰艇不得不驶往克里特岛以东代号为“15点”的锚地,该地有5艘补给船为其补充燃料。谢苗诺夫在日记中对此抱怨道,“美军舰艇都能由巨大的'萨克拉门托'号补给舰(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斗后勤支援舰)提供补给。由于我方运输船是那种满载补给品从一个港口驶向另一个港口的型号,因此我方舰艇不适于实施海上补给!当我看到(美国人)巨大的海上浮动仓库时,心中充满了嫉妒之情!”

    10月17日,以军装甲部队穿过苏伊士运河,苏军为此制定了由海军陆战队在苏伊士运河西岸登陆并有限度“显示”力量的初步方案。这种作战部署并非缺乏先例,据波波夫上校回忆,苏军曾在1968年1月实施过这种登陆行动,目的在于对以色列夺占苏伊士运河的企图做出回应。
    苏军此时的登陆行动与1968年“消耗战”期间的登陆行动一样属于显示力量的性质,但苏联在“赎罪日”战争发展至这种敏感时刻,可能会认真考虑不采取直接干预行动。苏军扎博斯基上校在1999年撰文指出,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苏军在实施两栖登陆行动时遇到了后勤保障方面的难题。苏军大批海军陆战队当时仍在塞瓦斯托波尔等待部署至地中海,并已有7艘大型和中型登陆舰部署于该海域,但它们都在用于运输武器装备。因此,时任苏联海军司令的谢尔盖·戈尔什科夫上将命令用已部署的登陆舰作为运兵船,并在地中海海域所有苏军战舰和辅助舰船上的舰员中选取“志愿者”组成登陆部队。据谢苗诺夫称,数千名苏军官兵签名参加将与以军作战的登陆部队。然而,这种措施表明地中海分舰队在某种程度上已陷入困境。

    10月19日,美第六舰队司令丹尼尔·墨菲上将通过旗语告知苏地中海分舰队司令沃洛布耶夫上将,要求苏联海军遵守1972年《海事协定》,不要将舰炮和导弹瞄准美军舰船,但地中海分舰队参谋人员确认美军飞机同样违反了上述协定。苏联外交部接到了来自美国国务院的抗议,地中海分舰队由此接到了苏联海军参谋长要求更加严格执行协定的命令。

    当时,阿拉伯国家的失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10月19日和21日,萨达特两次呼吁苏联迅速采取措施,使阿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联合国安理会于10月22日通过第338号决议,要求参战各方在12小时内停止所有军事行动。参战各方都对停火协议表示欢迎,叙利亚执行了该协议。然而,苏伊士运河东岸的战火仍未停息,埃及陆军第三军已在该地被以军完全包围,并且不顾开罗方面的命令不断试图突围。以色列迅速利用停火协议失效的有利时机,继续进攻被围困的埃及军队并向苏伊士市挺进。

    就在勃列日涅夫向尼克松发出上述信息的当天,地中海事态又有了令人震惊的新发展,一支苏联水面舰艇编队被派往赛义德港。该编队由“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2艘“基尔丁”级导弹驱逐舰、1艘“科特林”级驱逐舰、1艘“里加”级/50型护卫舰、1艘“鳄鱼”级/1171型坦克登陆舰以及2艘“波尔诺尼”B级中型登陆舰组成,其中后3艘登陆舰可能装载有根据戈尔什科夫上将的命令由“志愿者”组建的海军陆战队。谢苗诺夫在日记中评论:“看来我们将要从以色列手中拯救赛义德港。”

    更明显的是,苏联空降兵部队也处于了警戒状态,该部队包括由5万人组成的7个空降师以及由10万人组成的支援部队,数量超过美军在地中海部署的海军陆战队。苏军飞行员驾驶米格-25“狐蝠”从埃及机场起飞,在战场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

    沃洛布耶夫预计第六舰队可能考虑对苏联舰队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阻止苏联实施干预行动,因此他命令为部署于克里特岛以南的苏军航母战斗群提供装备反舰导弹的增援舰艇。“格罗兹尼”号巡洋舰在1艘“卡辛” 级导弹驱逐舰和1艘“科特林”级舰炮驱逐舰的掩护下,加入了一直跟踪美军“独立”号航母战斗群的只装备有舰炮的苏军舰队。该行动也暗示苏军可能实施空运行动,而“独立”号航母战斗群正好部署于苏联至埃及的航线上。
    此时,集结于克里特岛附近海域的苏军力量包括:2艘舰炮巡洋舰、8艘“卡辛”级导弹驱逐舰和改进型“科特林”级驱逐舰、2艘“科特林”级舰炮驱逐舰。在赛义德港以北机动的两栖登陆力量包括满载海军陆战队员的4艘“鳄鱼”级大型登陆舰和5艘中型登陆舰,此外还有1艘导弹驱逐舰以及几艘舰炮驱逐舰。担负护航任务的几艘“里加”级护卫舰以及2艘扫雷舰也部署于该海域。

    此时,更多苏军舰艇正驶向该海域。据称1艘大型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已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苏联向中东地区的空运已停止,表明苏联军用运输机(尤其是当时最大型的安-22运输机)已转而用于输送空降部队。另2艘两栖舰船(共可装载1000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预计将从黑海驶向地中海,还有5艘潜艇也将驶入地中海,地中海分舰队的潜艇总数达到28艘。

    10月25日早些时候,白宫经过一夜紧急磋商后,向勃列日涅夫做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回应,即启动第三国防状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当时仍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肯尼迪”号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驶向东地中海,与部署在该海域的“独立”号航母战斗群汇合。美军随后又要求美国海军停止执行向以色列空运提供的支援任务,即除两个护航编队外,其他所有舰艇都回到“独立”号和“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
    以色列在美国转告苏联意图并强烈要求它停止军事行动后终于停火。据报道,苏军在苏伊士运河地区登陆的计划在最后一刻被取消。10月25日下午,苏联同意在停火线部署一支不包括两个超级大国军队在内的维和部队。

    10月26日,美国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宣布,美军已开始解除第三国防状态,但第六舰队仍处于最高警戒状态。当日,苏联地中海分舰队开始实施高强度反航母演习,目的是演练攻击部署于东地中海的美军航母和两栖特混舰队,并将美军战舰作为模拟攻击目标。苏军一支舰艇编队跟踪“独立”号航母,另两艘舰艇加入了反航母演习并开始跟踪“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跟踪“独立”号航母的反航母编队包括“格罗兹尼”号巡洋舰、1艘导弹驱逐舰和1艘舰炮驱逐舰。跟踪“罗斯福”号航母的编队包括“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和1艘舰炮驱逐舰。美军“瓜达尔卡纳尔”号直升机航母被第三反航母编队跟踪,该编队包括“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及2艘导弹驱逐舰。装载反舰巡航导弹的苏军潜艇也参与了这次演习,此外还有更多的舰艇从北方舰队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往地中海。

   此外,以“肯达”级导弹巡洋舰为首的第四反航母编队于10月29日驶入地中海,并从10月31日开始跟踪“肯尼迪”号航母。第五反航母编队则开始跟踪“伊沃·吉马”直升机航母。2艘导弹护卫舰(“纳努契卡”级/1234型)由驱逐舰护航,也于10月31日加入反航母编队,这是该级水面舰艇的首次部署。
    10月31日,地中海分舰队的舰艇总数达到最高值,共计96艘,其中包括34艘水面舰艇(5艘装备反舰导弹)、23艘潜艇(至少7艘装备反舰导弹),由此组成了一支能在首次攻击中发射88枚反舰导弹的庞大海上力量。与此同时,美军共部署60艘舰艇,包括3艘攻击型航母、2艘两栖攻击型直升机航母和9艘攻击型潜艇。美军发现,它们与苏军作战力量相比,处于形势日益恶化的不利局面之中。在此情况下,如果双方冲突无法避免,那么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将是最佳作战选择。

    虽然当时陆上形势已趋于平静,但海上危机不仅仍在持续,而且还进入最危险阶段。4支美国特混舰队始终被苏军作为攻击目标,3支跟踪美军航母战斗群的苏军反航母编队在针对各自目标发动首次攻击时,各可发射13枚反舰导弹,4艘装备巡航导弹的苏军潜艇在附近海域巡航。位于克里特岛以南的美军两栖特混舰队同样也遭到苏军5艘战舰组成的作战编队的跟踪。
    谢苗诺夫在10月30日的日记中描述苏美对峙状态时写道,“我军拥有威力非常强大的巡航导弹,它们所瞄准的美军目标仅有5个:3艘攻击型航母和2艘直升机航母,美军其他舰艇都是次要目标。每个人都在等待一声令下即发起攻击。形势造成的压力已升至突破点。”如果当时美军评估战争即将爆发,那么第六舰队将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即在苏军舰艇发射导弹之前摧毁其火控雷达、导弹发射架、舰炮和处于射程范围内的任何装备反舰导弹的苏军战舰。

    苏联地中海分舰队将在战争爆发前采取措施,使第六舰队的航母和护航舰艇在作出反应之前失去作战能力。此后,苏军舰艇的使命将是在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的前提下对美军实施毁灭性打击。苏军在这次对峙中所表现的战术层次和作战情绪,与其“首次打击”的作战原则以及谢苗诺夫表述的“神风攻击”作战思想相呼应。除潜艇(它们可在水面舰艇被消灭后继续作战数日或数周)外,第六舰队和地中海分舰队都没有其他替代性作战力量用于发动首次攻击。一位苏军前潜艇军官对此描述道,“我认为,(苏军潜艇力量)将能够经受住(美军发动的首次攻击)……没有任何理由会让人相信我们的潜艇会在1973年10月被潜在的敌人发现。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首先发动第一波攻击……在'战斗精神'方面,我方艇员已完全准备好执行任何作战命令。”

    美国第六舰队司令墨菲上将同样写道,两支舰队当时“在同一海域近距离对峙,双方都进入了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海战'方案实施阶段……虽然双方都无从确切了解即将发生的一切,但显然都为可能发生的事态而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由于苏联海军陆战队显然已不会进入交战地区,且这种态势与墨菲上将几天前向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递交的有关报告相一致,华盛顿遂授权第六舰队的航母战斗群离开克里特岛以南海域向西航行。由于天气条件恶劣,该行动直到10月30日下午4点才开始实施,使苏美对峙的紧张态势迅速缓解。从战术角度看,该决定使美军航母战斗群具备了机动空间,并使地中海分舰队失去了瞄准目标。从战略角度看,美国此举无疑向苏联发出了促使事态缓和的信号。地中海分舰队也从11月3日开始撤离。

    即便如此,两支舰队在随后两周内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地中海分舰队仍然确信战争可能随时爆发,超级大国之间的对峙仍将在有限范围内持续。11月6日,苏军仍然在实施针对部署于克里特岛以西海域的“肯尼迪”号、“罗斯福”号航母和“伊沃·吉马”号直升机航母的反航母演习。11月9日,跟踪“肯尼迪”号航母的装有反舰导弹的反航母编队被炮舰取代,导弹舰艇驶向亚历山大港休整。当日晚些时候,两支反航母编队被解散,余下三支反航母编队。“格罗兹尼”号巡洋舰随后驶向塞瓦斯托波尔,“摩尔曼斯克”号经直布罗陀海峡回到其位于谢维尔摩尔斯克的北方舰队基地。虽然地中海分舰队的其他同样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的舰艇也一再请求返回基地,但戈尔什科夫在“肯尼迪”号、“独立”号和“罗斯福”号于11月15日返回基地之前,一直不允许苏军舰艇进行大规模削减。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崛起”的海军大国

    从这场冷战时期最为严重的海上对峙行动中可汲取几条教训。首先,海上威胁可迅速形成。苏联与以前的沙俄帝国一样属于陆上强国,且传统上将其海军力量用于近岸防御。它与其他国家海军缺乏可比性的舰队通常严重受制于不利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波罗的海舰队所在海域在冬季几乎全部结冰;黑海舰队受到通行土耳其海峡的限制;北方舰队距离遥远且气候条件严酷;太平洋舰队的部署位置也极为偏远并缺乏有效补给线路。即便如此,在赫鲁晓夫蒙羞于“古巴导弹危机”(当时苏联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充其量只处于萌芽状态)10年之后,苏联海军已在被称为北约“内湖”的海域建立了可持续部署的海上力量,并对美国海军构成了极强的实质性威胁。而且,苏联海军是在该地区未部署永久性基地、以及未通过由北约控制的咽喉要道部署所有兵力的条件下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的。

    其次,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美国政治决策机制的其他缺陷,能被敌对方有效利用并服务于其战略目标。由于土耳其反对美国在阿以战争中支持以色列,因而放松了蒙特勒公约中关于苏联使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相关限制,并对苏联开放了领空。这种让步极大地便利了苏联向埃及和叙利亚实施海运和空运,并能在危机期间迅速为地中海分舰队提供增援力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美国认为它有必要在东地中海部署作战力量,以此作为美国准备对抗苏联在这次战争中及战后采取单边行动的信号,第六舰队由此不得不部署于相对固定的海域。这种情况极有利于苏联解决其反航母作战的难题,并使美军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冒着向对手发出错误信号的风险将舰队向西部署,要么使舰队部署于原地并处于不利的战术环境之中。

    再次,在与“突然崛起”的海军大国打交道时,战略重点由夺取“制海权”向“打击岸上目标”的转变将导致作战原则和战术处于缺乏准备的状态。曾在这次危机期间服役于第六舰队的一名美国海军飞行员解释说,在地中海危机之前的七年中,美国海军的战略重点一直是为越战的轰炸提供支援。在这段时间内,反航母作战战术和舰对舰导弹可能更适于海上近战而不是海上空战,因此没有受到美军的足够重视。因此,美军在越战中执行的“由海”投送作战力量的任务,对其完成夺取制海权的基本使命的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最后,与目前美国在军事技术方面处于无与伦比的优势相对应的教训是,苏联在地中海危机时对技术差距方面的感觉看来并未使其丧失作战信心。这次行动的一位苏方参与者指出:“我们的舰艇在建造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这已不是秘密。此外,我们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面也落在美国人后面,在无线电定位和电子战方面的落后程度更加严重。我方核潜艇航行时发出巨大噪声也不是秘密。我们了解这些缺陷,并尽力解决这些问题……(然而),根据我方评估,地中海分舰队的所有舰艇在这次阿以战争中都表现出充分的作战效能。概言之,我们在跟踪和打击敌方航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虽然苏美舰队作战能力的不对称性无疑非常巨大(在整个冷战期间都呈现这种状况),但苏联采取的海军战略扭转了这种不利,该战略的特定目的就在于缩小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作战能力的不对称差距。

    这次地中海对峙与更为著名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有着鲜明对比。虽然苏联在1962年缺乏使用其海军力量作为外交工具的能力,但情况在1973年却发生了变化。在加勒比海,美国在各个层次都拥有巨大优势,美国肆无忌惮地展示其威慑力量的做法充分显示了这些优势。由于美国具备实施海上封锁的能力,因此它有能力控制危机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局。苏联虽然一直想在加勒比海建立新的力量存在,但最终却不得不在公开蒙受耻辱的状态下退出对抗。然而,在这次危机中,苏美对抗已具备了更大程度的平衡性,美国所能采取的有效措施少,而且无法掌握作战先机。这使得苏联能够大胆使用海军外交手段,在其代理国显然处于不利局面的形势下影响了地中海危机的进程和结局。

   本文的相关研究可能最适用于美国考虑中国在当代的崛起。美军舰队与苏联地中海分舰队在1973年的对峙有助于美国以更加谨慎的态度,理性思考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前景。与俄罗斯一样,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陆上大国。近代中国海军也曾遭受过类似于俄罗斯在俄日对马海战中的灾难性失败。与苏联海军一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陆军的巨大阴影之下。虽然该军种曾接收了大量苏联海军舰艇(它们目前放置于中国各地的博物馆里),但其发展舰载航空兵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外界通常一致认为,解放军海军仍要等待它自己的“戈尔什科夫”的出现。
    因此,令人毫不吃惊的是,美国仅仅将中国视为一个“突然崛起”的海军大国,却很少将其视为一个海军强国。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越战使美国海军从其夺取制海权的核心作战使命中分散了注意力,美国当前实施的全球反恐战争也可为解放军海军提供同样的机遇。

    在某种程度上,与苏联曾经具备的海军实力相比,中国是一个更具备成为海军强国潜质的国家。中国除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大量隐蔽性较好的锚地外,它还没有像苏联那样严寒结冰的海域、相距遥远的舰队、相互孤立的前沿部署海域以及束缚俄罗斯海军行动的由它国控制的狭窄海峡等不利条件。也许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台湾问题作为促进其海军发展的海洋战略问题的焦点。俄罗斯从未确立过这种战略焦点,它始终缺乏一种能持续激励其称霸海洋的焦点问题。此外,台湾距中国大陆海岸仅有100多海里,较之苏联地中海分舰队而言,这是一种条件要好得多的作战环境。

    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海军力量时,考察苏联海军在恶劣得多的环境下取得的成功将是非常有益的事情。1973年的美苏地中海对抗,可能是冷战期间所有海上危机中最为危险的军事行动,它为当今世界超级海军强国的美国提供了一个谨慎从事的教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13:34 , Processed in 0.0287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