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0|回复: 16

老头回忆之 张成达你在哪里--------童年篇(3)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5646

积分

游客

积分
5646
发表于 2013-6-17 00: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3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位新生,名字叫张成达,座位就在我的后边。这位新同学在老师眼里不是个好学生,上课不听讲,爱做小动作,与同桌的女生不睦,家庭作业常常完不成。听老师讲,张成达的父亲是个搞“投机倒把”的人,-------这个词在那个年代,是没有正当职业,做个小生意,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名词,用现在的话俗称“个体户”,被视作是非法的,颇受社会鄙视。张成达的父亲文化不高,对张成达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张成达因而对学业不甚感兴趣,就是爱玩。张成达不同女生讲话,就爱和男生交往,于是我就成了他的好友。

        和张成达接触长了,很是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他动手能力很强,会做陀螺、弹弓、小手枪等玩具,颇具工艺水平。原来他的父亲做小生意,卖些针头线脑、糖果画片玩具之类的小玩意,许多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张成达课余协助父亲打理生意,耳染目濡,工艺做的有模有样。他的胆子很大,平时老师批评,学校点名,我们都怕的要死,他却毫不在意。这也许还是与他的父亲有关,走街串巷做小买卖,东躲西藏,善于打游击,被抓住了警告教育,抓了放,放了抓,百折不挠,锻炼出心理比一般人强大。

        转眼到了四年级,有一天张成达邀我下午逃课,我当然不敢贸然答应。张成达朝我神秘地一笑,从袖筒里露出二角钱在我眼前一晃,立马又收了回去。
       “二角钱!哪来的?”我问。
       “你就甭管了,去不去吧”。
       “这。。。。。。”我沉吟着,“去就去吧”。

        我自幼家贫,从来没有花过零钱,这贰角钱可以看作一笔巨款,在那个年代,像天文数字一般。在我家里,过年给压岁钱,最多给五分,攒够贰角至少要四年时间。这张成达的钱究竟是哪来的,不会是偷的吧。。。。。或许是捡的?我脑子里很乱,心想且不管它,欲望最终战胜理智,下午背了书包谎称上学,出了门径去赴约。

        约会地点是在文化宫院子里,我俩是翻墙进去的,那里是个热闹的去处,里边有花草,有篮球架子,还有许多电影海报。张成达对这里的地形很熟,领着我绕过两排房子,来到一个僻静之处,一看这里居然有摆小画书的地摊子,他与那摆摊子的老婆子很熟,先是招呼一声,就开始谈价。按着规矩,看一本小人书薄的一分钱,厚的二分钱。张成达算是熟人,自然要按优惠价,无论厚薄都按一分钱,消费满一角钱的话,还可以饶两本。这样子,我们掏一角钱就可以看够十二本小人书,张成达对我说,你喜欢什么书只管挑,我去去就来。我满心欢喜,蹲下身来挑书。放眼望去,花花绿绿全是我爱看的,有《七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也有《上甘岭》《敌后武工队》等战斗故事,本本爱不释手,自己激动的手在哆嗦,就像进了龙宫不知道挑什么宝贝,就在这时候张成达手里拿着两个冰棍跑回来,笑嘻嘻地递给我一根,自己剥开纸,用嘴舔着说:“先吃冰棍,再看书”。

        我接过来一看,天哪!是“火车牌”的冰棍,晶莹剔透,是用牛奶和白糖做成,淡淡地散发着香味,盈盈地冒着轻烟,十分的诱人,不由得口水就流出来了。这“火车牌”的冰棍五分钱一只,我只见别人吃过,自己从来没有吃过,今天居然吃上了,像做梦一般。天气炎热,拿着这冰棍小口品尝,在嘴里凉凉的,甜甜的,流过喉咙进入胃里,像一股清泉在体内蠕动,浑身清爽,简直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了。

        吃罢了冰棍,就开始看书。张成达自己只挑了三本《七侠五义》,剩下的九本由我来选。记得自己选的有《大闹天宫》《秦琼卖马》《烈火金刚》和《岳飞传》等。按着规矩,我们俩得一起看,才能按每本一分钱计价,要是分头看一遍要按双倍计价的。于是,我们两个脑袋就凑在一起,一本一本的欣赏。我的心完全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只觉得那故事情节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我佩服那故事里的主人公和英雄人物,幻想着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物。时间就这样过得飞快,转眼就夕阳西下,我们手里的小画书也看完了。我们站起身来,心满意足地伸伸懒腰,转动一下发酸的脖子,起身回家。我觉得这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个下午,不但饱了口福,而且满足了我人生的最大的艺术享受。

        时间过得飞快,我和张成达之间也越来越好。不过,世事难料,有一天,我见张成达耷拉着脑袋,气色非常不好,就问他咋啦。张成达叹口气,说他爸发现了,他那两角钱是偷他爸的,挨了打,他爸非要把钱追回来。事情终于败露了!我的头也嗡的一声像爆炸了一样,只见他的嘴一张一张的不知在说些啥。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让我拿出一角钱来赔他爸。

        对于我来说,拿出一角钱比登天还难。父亲的工资经常被扣,母亲的工资除了吃饭外全部邮寄给我的姥姥姥爷,别人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们家一分钱要捏成碎沫沫花。我只有向张成达哀求,自己真的没有这种偿还能力,希望他能体谅我的苦衷。哪知张成达竟然不允,骤然翻脸,不断地向我讨要。我们之间迅速出现距离、隔阂直至分裂。张成达向我讨债的形式也不断升级,由讨要发展到强索,由强索发展到强逼,由强逼发展到要动强暴。。。。我也只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采取拖的办法。唉,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想起看过小画书里的“秦琼买马”的故事,体会过那种英雄末路,小人催逼,世态炎凉的故事,竟发生在我这个小学生身上。我冤枉,我委屈,我原先是不愿意去的,我是受了他的邀请,他自己甘愿请客,他自己偷钱与我何干?反过来又想,不还钱他爸要来学校告老师,到家里告家长,还想动手打人,心里就胆怯。于是,我每天都做噩梦,不愿意去上学,害怕见到张成达,学习成绩也在下滑。

        我也曾打算效法张成达,从我父母那里偷钱还给他,无奈家中的钱都是有数的,吃穿用度都记账,余款精确到角和分,使我无从下手。我也试图鼓足勇气向父母承认,看到母亲每每叹息,家中也在闹经济危机,始终未敢开口。我就尝试各种的办法,那时候中国早已和苏联闹翻,广播里天天叫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对我很有触动。我就把自己比做“自力更生”的中国,把张成达比做“逼债的苏修”,暗暗咬牙,老子要自己动手,还请“苏修”的阎王债。

        家里的废报纸和牙膏皮可以卖钱,但早已被母亲列入计划,我只能在外边寻求机会。我考查了收购废品的地方,只要是旧报纸、废纸张、铁丝头、牙膏皮都可以卖钱。看看那些卖主,有的是家庭妇女,卖的是自己家里的废品;还有一类是拾荒的,卖的有铁丝头子、破水泥袋子之类的,肯定来源于建筑工地。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正在盖房子,我就循迹到了那里。东西当然不是现成的,要看机会,工地有人看守,工地的工人要收集,拾荒者之间也有竞争。我每次路过那里,眼睛都四处搜寻,试图有些收获。零零碎碎的我也要,积少成多嘛,经过好一段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出手不凡,一次就卖了八分钱,还差二分钱就还清张成达的债务了!

        我告诉张成达,再过不久就还钱给他,他听了叹口气,默不作声。又过了一段,我攒够了一角钱,预备还他,却不见了他的踪影,一连数日不见他来上课。后来听老师讲,张成达的父亲出事了,搞投机倒把被劳动改造了,刑满后肯定撵回老家,张成达也因此失学,怪不得前段精神状态失落,现在不定流落到了哪里?我欠他的一角钱,他临走也没问我要,尽管他也知道我快把钱凑齐了,尽管他目前是最需要钱的时候,他定是想起了我和他之间的友谊,良心发现,不忍再要,竟一走了之。

        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张成达,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搁在我心里边。我想起张成达对我的好,张成达的父亲也实在不容易,走街串巷,做贼似的,挣两角钱要冒多大的风险?张成达向我讨债,必有他的难处,他的父亲因做点小生意被说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搞“投机倒把”而遭难,他也渺无音讯,他肯定失学、流落街头、屡屡被收容。。。。。。每每在夜间遇见他,想和他重归于好,尽释前嫌,继续我们的友谊,醒来却发现是南柯一梦。回想起来当年的事情,怨不得张成达,怨只怨那个可咒诅的年代,中国人都穷,穷的叮当响,以至于为了区区一角钱而使童年的友谊不得善终。我不知道张成达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我想念这位发小。我只有向天大声发问--------张成达,你在哪里?!

主题

0

回帖

5646

积分

游客

积分
564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09: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成达的父亲是做小生意的,这种现象在六十年代是一种回潮。五十年代经过工商业改造,城市基本已经消灭了私有工商经济,城市里已经不存在个人做小生意谋生的现象。

    同时在农村成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所谓“一大二公”指人民公社第一规模大,第二公有化程度高。实际上是“一平二调”。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一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无偿调拔(二调)。盛刮共产风,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私人经济几乎灭绝。
   
     因此,城市里做小买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农村里老百姓喂个鸡下蛋也叫“走资本主义道路”,天天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后来经过“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灾难,经济严重受挫,毛无奈,六十年代开始有了经济政策调整,当然这是刘卫黄提出来的。他提出了“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但毛也开始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三自”即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一包”即“包产到户”。四大自由 是指农村中允许农民有“借贷、租佃、雇工、贸易”的自由。

     受农村“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影响,六十年代初城市里就开始有做小买卖的出现,当然还得躲躲藏藏,像张成达的父亲和摆小人书摊子的老太婆,他们经常受到打击和教育。这种打击时严时松,张成达的父亲就是碰到浪头上栽了。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二代个体户,第一代应当在建国初期还有。城市里出现私人做小生意的较多的应当在文 革前的1965年,我觉得大街上就半公开了,至少我们这里是这样。

     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首先打倒,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与毛的“一大二公”相抵触。被打倒的还有总设计师,这件事应该他也有份。

     难怪总设计师大权独揽后,推出的政策首先是“土地承包”和“包产到户”。
     现在的个体户多如牛毛,司空见惯,私人做生意天经地义,但是不能忘记个体户躲躲闪闪,如同做贼的那个年代。

主题

0

回帖

1346

积分

游客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13-6-17 11: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头比我长了一轮多,见识和学识令人敬仰.

主题

0

回帖

3063

积分

游客

积分
3063
发表于 2013-6-17 13: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那时同学从家里偷出家人积攒的几套邮票卖给了街边出售古玩的人,然后我们确实拿着这笔钱潇洒了一把。
    现在看来,邓的改革开放,确实使西方的科技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但那只是丰富,并不是富裕,现在的贫富差距比起那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8029
发表于 2013-6-17 14: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印象的就是小时候 有些买 块糖的, 让人拿些废铁,换糖,
有些孩子,就拿家里的东西 乱换
家里人就糊弄我说:那些人 都是拐卖孩子的。。。。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8029
发表于 2013-6-17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 听别人说 上幼儿园 会 分包子吃,,羡慕啊。。

一直到上初中,能吃个包子都很奢侈,一般和同学分享。。

主题

0

回帖

894

积分

游客

积分
894
发表于 2013-6-17 20: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童年的伙伴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很难忘记的。

主题

0

回帖

894

积分

游客

积分
894
发表于 2013-6-18 04: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小买卖都算犯法,悲催的年代。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30904
发表于 2013-6-18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两毛钱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大概是多少?

主题

0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30904
发表于 2013-6-18 09: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成达和他的父亲如果放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 一定能够赚到第一桶金,只要保持这样的头脑估计错不了。

但是逼你还钱,这个事情做得确实不仗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7 21:48 , Processed in 0.0359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