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1|回复: 5

【心远观史】辨析古代单位石与斤的关系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13-2-18 12: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远观史】辨析古代单位石与斤的关系

研读中国历史,涉及到经济财政物价课题时,有一个问题是无法规避的,就是古代的粮食计量单位石。

现代国人习惯于用斤两这样的重量单位来计量粮食米麦,而古人却从使用角度一直使用升斗石这样的容量单位来计量粮食,毕竟无论是交税还是交租,又或者交易还是借贷,用量具升斗在完成从口袋和粮囤之间的转移的同时,就完成了计量过程。这比用称枰分次称量实在是简便太多。但对于现代考究经济史财政史的朋友们,把古代的斗石换算成现代人直观的斤两,就是一个很麻烦混乱的问题了。没有经验的人会觉得无从下手,只能道听途说换算比例。

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因为从西周到现代,升斗石的单位容量从来不是固定的,从西周到三国两晋,一石的容量约为20公升。这个容量在南北朝开始逐渐增大,到隋唐时,大石已经增加到约60公升,到了两宋一石容量达到67公升,元明清三代更是逐渐达到了100公升。秦汉一石只有隋唐一石的1/3,两宋一石的30%,明清石的1/5。缺乏经济史经验的朋友,自然容易造成混乱。譬如战国李悝说亩收一石半,人月食一石半,合30公升,约合45市斤,而明清亩收一石半,却高达150升,225斤了。

第二个混乱原因,就是把重量单位石(担)和容量单位混淆了。因为《汉书·律历志》里记载了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很多人没有辨析重量单位石合容量单位石的关系,简单的按照字型读音将其等同,得到了一石(容量)120斤的错误概念。并将其作为换算标准带入到古籍数字之中,这样就无可避免的带来谬误和混乱。

古代容量单位升斗石随着历史演进容量逐渐变大,应该和生产力的发展和财政税收增加有关,只要能够明细各个朝代的升斗石的容量,再用粮食的比重近似值0.75,就可以计算出各个朝代升斗石的米粮重量。

而关于容量单位石和重量单位石的混淆,其实只要认真研读《汉书·律历志》的相关记载,其实就可以弄清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其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跃于龠,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衡。《论语》云: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又曰:齐之以礼。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小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千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也。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
--------《汉书·律历志》
从上面引文中的黑体段落,可以看出,中国先秦度量衡单位的确定,都是以黍米为基准的。容量单位合为两2400粒黍米的堆积总体积。而重量单位两,也是
2400粒黍米的重量,为24铢。这样就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先秦到西汉,容量为1合的黍米的重量为1两。

1=10=100=1000合,那么先秦一石黍米的重量,为1000=62.5斤。
按照秦汉一斤约为254克,一石黍米重约15.875公斤,合31.75市斤。
比重系数约为0.794公斤/公升。

而重量单位1=4=120=1920两。是容量单位1石的1.92倍。

下表是历代1石粮米的容量和按照秦汉黍米比重推算的重量,以及历代斤和石的相当于现代重量:



注:此表格数字来源部分来自维基百科,部分来自其他网络数字。中国虽然自秦始皇就统一度量衡,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度量衡数字从来就是近似值,连官方基准量具都做不到精确统一。所以对于上表计算数字差异在五市斤以内,尽可无视。毕竟仅具参考意义。

主题

0

回帖

29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29
发表于 2013-5-21 21: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单位和今天的不一样,甚至每个朝代之间也有差距。

主题

0

回帖

495

积分

游客

积分
495
发表于 2013-5-28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方法不一样,有差异

主题

0

回帖

2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7
发表于 2017-1-7 18: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2
发表于 2017-3-10 00: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把重量单位石(担)和容量单位混淆

主题

0

回帖

2

积分

网站编辑

积分
2
发表于 2017-3-10 00: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把重量单位石(担)和容量单位混淆185185183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4-27 05:58 , Processed in 0.0307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