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orange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0529
发表于 2013-2-7 22: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珀尔修斯之弓于2013-02-07 17:00发表的 :

有没有支助回英法的?

应该没有,那是因为二月革命刚刚胜利,俄政府处于无政府和状态,英美法三国是比较稳定。托洛茨基当时在纽约,借助中立国挪威的轮船回国,没想到在加拿大被扣留了。列宁当时想走从英国到瑞典的路线,就被孟什维克的首领马尔托夫劝住了,告诫他说一定会被扣押。当然,当时他们两党还不算闹翻,如果早知将来,马尔托夫一定会默不作声的。德国参谋本部为了使他们平安的回国专门制定了雷神计划。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0529
发表于 2013-2-7 22: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页面设置于2013-02-07 20:37发表的 :
在1915年至1916年间,德俄两国也曾经数度私下接触,俄国亲德派力主沙皇与德国媾和,尽快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但德国那时候还是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加之战争期间占领了大片俄国领土,已经吃到嘴里的食物不愿意吐出来,还在俄属波兰建立了“波兰保护国”,企图迫使俄国接受既成事实,俄国当然无法答应这一条件,于是战争接着打下去。到了1917年,德国也感到撑不下去了,又想对俄国媾和,但那时俄国的亲德派已经失势,不久俄国国内又爆发革命,沙皇政权垮台,接班的克伦斯基政府是英法扶持上来的,当然要听命与英法,硬着头皮也要把战争打下去...  ...,不知是哪个德国政客给德皇威廉二世出的馊主意,亦或是列宁主动投怀送抱,反正德皇开始着力扶持列宁,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至于这个条约,不过是德国事先为支持列宁而开出的价码,列宁掌权后签字画押同意而已,对于列宁来说,夺权是第一位的,国家的利益是第二位的,幸好德国战败,如果德国战胜,那这些土地是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的。不过列宁们对此也早已准备好了说辞,他们一直宣扬自己要“解放全人类”,一国之利益当然是其次的了,实在不行对内可以把责任推到沙皇和克伦斯基身上,对外可以把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对于布尔什维克们来说,只要掌握了舆论工具,什么谎话说不出来?

这种观点在苏联解体一部分历史档案解密后被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当为反共教材,流传了好多年,但新世纪后这种观点又销声匿迹了。因为从几年来大批的档案又表明德国当时所谓扶持回国的人光是有名有姓的就有500人,而不是单单列宁一个人。从政治划分来看,属于布尔什维克的范畴只占五分之一。绝大多数还是孟什维克分子和民粹革命党居多,还混杂着保皇党。所以也不可能有什么秘密条约之事,从德国史料上看这些党派的归国无非是德国想在当时岌岌可危的条件让这些人在脆弱的俄国高点事端,最好是暴动起义,能减轻东线兵力压力的一种手段而已,并没有肩负什么重大使命,甚至批准这一方案的鲁登道夫连列宁的政治主张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而且列宁达成这个条约明显就看出心不甘情不愿的,他让托洛茨基采取拖延战术,以往战局朝得好的方向发展。托到波兰之后最初没有什么谈判的迹象,反而在那里开始写自己头篇的革命回忆录,搞得德国人不耐烦了,就推出了谈判。列宁又来一招,拒绝签任何协议,但又宣布结束战争,达成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德国人则还是朝列宁格勒紧逼。拖了半个月后列宁才在第四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放出狠话,“谁反对签订就是断送国家命运。”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6093
发表于 2013-2-8 1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俄国现在也承认列宁是德奸了。

主题

0

回帖

1398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8
发表于 2013-2-8 2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2楼(小剑仙) 的帖子

引用第9楼荣誉叫做忠诚于2013-02-07 22:06发表的 回 2楼(小剑仙) 的帖子 :
不是说,圣彼得堡的革命,还有日本的情报组织一份功劳吗?



1905年圣彼得堡革命与日本情报组织的金钱资助关系甚大,还有日本花钱向布尔什维克收买关于俄国海军动向的情报之事也是确定无疑的。日本情报工作的主持者是明石元二郎大佐,十几年后晋升陆军大将,当过台湾总督。相关故事曾经拍成电影《日本海大海战》,1971年在中国以批判电影的名义内部放映过,目前在优酷网上应该还能够看到(我在1971年看过,半年前上网又看了一次)。

主题

0

回帖

109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09
发表于 2013-4-22 0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宁不过是德国总参谋部支助回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11:58 , Processed in 0.0286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