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28|回复: 24

昔有张哈夫瞎掰海湾战事,今有大嘴罗援胡编琉球历史。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发表于 2012-8-8 18: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援少将最近在钓鱼岛问题上很活跃,只是他光顾着迎合愤青愚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根本没有核对史实就信口开河,直接照搬网上误传的愤青言论,闹出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琉球群岛不属于日本,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群岛公元1372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受明朝册封,官民与明朝往来十分频繁。琉球的确是明清的藩属国,但1609年以后也是日本的藩属国,而且萨摩藩实际控制其内政外交长达两三百年,通过琉球与中国开展秘密走私贸易,而琉球跟明清的藩属朝贡纯粹是形式上的。日本实际统治琉球比清朝将西藏新疆蒙古真正并入版图还早一百多年,比越南吞并占城都早,更早于阿尔萨斯、洛林、科西嘉之并入法国。假如日本吞并琉球是非法侵略,那西贡人也该复兴占城国了?
在1879年日本出兵占领琉球之前琉球王国一直是中国朝廷直属的独立王国,它的国民大部分是闽、浙、台沿海的居民,与祖国大陆不仅血脉相连,语言、文字皆为汉语,典章、制度与大陆朝廷完全一致。这段话最胡扯,琉球语与日语是姊妹语言,文字也是伊吕波假名,血统文化跟日本密切相连。琉球的确也有少量大陆汉族移民如“三十六姓”,但改变不了民族主体的属性。日韩历史上都吸收了不少渡来人,难道能说全体都是华夏子孙?1945年日本战败,琉球也已脱离日本回归自主。战后琉球是在美国军管下自治,属于主权未定地区。1971年中美建交在望,美国担心中国要回琉球主权后其军事基地无处立足,将琉球的行政管理权(注意,并非主权)交给日本。因无力推翻美国的决定,琉球数万人齐聚在中心广场号哭,发誓要赶走日本侵略者。几十年来,他们从未停止过驱逐日本争取独立的斗争。2006年3月,琉球全民公决,75%的民众投票要求独立,恢复与中国的自主往来。剩下的25%因属日本血统,虽不要求独立,却也赞成自治。日本还真别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中国较真,连琉球是不是你的都成问题。(恰恰相反,琉球人在50年代就掀起“回归祖国日本”运动,而且红朝当时也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岛和冲绳。正是在琉球人自己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呼吁下,美国才把琉球交还日本,改为冲绳县。从头到尾就是琉球人自愿自决,哪有什么“日美私相授受”“琉球人广场号哭发誓赶走日本侵略者”的神话?现在琉球的确有人主张独立,日本政府也没像红朝镇压维藏独立那样铁腕打压,但民调结果是大多数冲绳县民自认为是日本人,同意独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罗援恰好说反了。按罗少将和爱国愤青的意思,咱是该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暗地支持琉球独立运动,给日本制造麻烦。可惜第一连官媒自己都承认当今世界信息话语霸权在西方手里,只有西方能撺掇别国少数民族闹独立,没见哪个“受害国”能插手魁北克、巴斯克、科西嘉、北爱尔兰的独立运动。红朝也早不是毛时代的世界革命中心,究竟有何道德感召力、媒体宣传力、组织渗透力让琉球人被你牵着鼻子走?红朝敢像对待印度“阿鲁恰纳尔邦”那样,不认冲绳县人的日本护照吗?就算琉球真的独立了,那钓鱼岛争端也只是变成了红朝、湾湾和琉球之间的问题,难道能指望琉球人出于对红朝助其独立的感激,主动奉送钓鱼岛为谢礼?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9: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球故事〈一〉:何谓“祖国”?

琉球故事〈一〉:何谓“祖国”?
     凤凰网  凤凰博报  林泉忠的博客  发表于 2008-07-21 10:59:49 类别:琉球研究
于最近钓鱼台问题们对琉球的史、中琉关系、以及今天冲绳(琉球)民衆\和民族同等问题注,的邀,特文分六篇登于此以者共享。原文刊登于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中研究》第五十卷第一期,原是:「祖」的吊诡──冲击」下冲绳身份的「中入日」象。作者林泉忠。 如需引用本文,请注明上述源。〉


摘要
自从现代国家建立以后,「祖国」对许多国民而言,已经成爲毫不含糊的概念,然而对某些人而言则非理所当然。这还不只限于离乡背井的移民,还包括一部分一直住在老家的「边陲人」。作爲一个夹在中日之间的半独立王国,琉球所经历的源于「现代」的巨大冲击,使其民衆\在形成自我认同的道路上几经波折,而「祖国」的概念在冲绳也变得「异常」的吊诡。这里所指的「现代冲击」包括两个层面。其一,琉球在进入现代之前,「及时」地为日本所吞并并易名为冲绳,使「琉球意识」失去成长为琉球民族主义的机会;其二,「脱中入日」后的冲绳被彻底地实施面向日本的同化政策,导致其文化结构发生变化,认同也随之发生本质上的变异。在过去近一百三十年间,冲绳社会在摸索认同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最具独特性的现象,是时而强调自己的冲绳人意识、为过去那辉煌的琉球国历史与文化而自豪,时而视日本为祖国、热切向往成爲日本人,并重复了三次如此的跌宕起伏。「祖国」在冲绳的吊诡现象,暴露了现代国家在追求国民整合过程中,「中心」对「边陲」所实施的国家暴力,同时也揭示了同化政策的局限。
  关键词:「现代冲击」、「祖国」、归属变更、冲绳人、日本人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5242.png
原琉球国之大致位置 Ryukyu Kingdom, Wikipedia

「祖国」也称「母国」,基本上是近代以来产生的概念。
「祖国」这一词语在明清的史书中已多次出现,多谈及回人的原居地。譬如《大明一统志》(1461年)以及《明史》(1739年),均提到「默德那国,即囘囘祖国也」[1]。晚清魏源的《圣武记》(1842年)也有「巴社者,回回祖国」的记载[2]。另外,清末秋瑾的诗〈柬某君〉里有「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的诗句[3]。严格而言,以上提到的「祖国」,所指的均非如今人们所熟悉的「国家」[4]。不过,各自所指涉的也不尽相同。
《大明一统志》、《明史》与《圣武记》中「祖国」所指的应是「祖先所居之地」,与「家乡」、「老家」相近。这可从《海国四说》(1846) 中同样描述回人原居地的「巴社者,囘囘之祖家」[5]里得到佐证。
另一方面,英文里也有Motherland一词,常被译为「故土」或「母国」,原意也同样没有「国家」的含义,与Hometown意思接近。然而,到了近代,随着主权国家概念的出现与实践,无论是汉文里的「祖国」还是英文的Motherland,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所指涉的也就不再祗是「故乡」,而扩大到根据国界而划分的「国家」,因此「祖国」就脱胎换骨,变成了「祖籍所在的国家」。秋瑾的〈柬某君〉写于留学东瀛之后,既有了异国经验,也接触了其时被日本积极引进的西方思想。尽管当时秋瑾理想中的共和中国还未出现,不过「祖国宁甘劫后灰」中的「祖国」应超越了「故土」或「家乡」的概念,带有了具现代意义的「祖籍之国家」的含义。
随着现代民族主义(国族主义)的涌现与民族(国民)国家的一一建立,对许多人而言,「祖国」的概念愈来愈清晰,来得理所当然,也从来无需犹豫、烦恼何处是「祖国」;然而,对有些人而言,「祖国」其实并不来得那麽的必然,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甚至可以更换,也有可能增减。而后者其实并不局限于跨越国界,拥有双重文化的移民或多国生活者,还包括了许多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
从未离乡背井的人,爲何也会围绕着「祖国」而烦恼呢?其实,祗要了解到现代国家是如何建立的,那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主张每个民族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然而,巡视存在于今天的将近两百个主权国家,可以发现几乎清一色是多民族国家。而这些国家大部分都主要由当中最大的民族而建立,同时在划定国界时,「自然地」把一些「少数民族」的区域纳为自己国土的一部分。主导建立自己新国家的大民族,随着新国家的成型,在形成或转换自己的身份成爲该国国民的过程中,往往比较顺利。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新国家由自己或祖辈参与建立;其二,自己原有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成爲新国家的国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不存在被「同化」的问题。因此,在产生对新国家的归属意识问题上,通常来得迅速与自然,「祖国」也就基本上成爲没有非议的共识。
然而,在过渡到现代的历史过程中,没能建立自己国家的民族,大多成了某个主权国家里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对由大民族主导的新国家,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问题[6]。换言之,对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而言,新的国家不必然是自己的「祖国」,自从被纳进去成爲一个现代国家中的一部分的那一刻起,思索「祖国」的漫长历程也就开始了。
然而,对「祖国」产生模糊的,也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笔者在研究「边陲东亚」[7]地区认同问题的普遍性时,发现台湾、香港、澳门与冲绳(琉球)这四个地区都不约而同地对「祖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认知问题。
台湾、香港与澳门地区,就其族群结构而言,都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社会,与中国大陆无异。然而,由于特别是近代以来有别与母国的历史经验,造就了与母国的隔阂,产生对「祖国」的模糊意识。这里所谓相异的「历史经验」,指的是在接受外族殖民统治的同时,没有全程参与「故土」在蜕变成现代「祖国」的建设过程(nation building)。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地区对「祖国」产生不同程度的距离,从认同结构而言,并非是对殖民宗主国的归心,而是因爲产生了新的本土认同。以香港为例,直至一九七年代,香港的民衆\多以各自的故乡祖籍,如「台山人」「番禺人」「潮州人」「客家人」「福建人」「上海人」等来区分彼此。而在这时,作爲具普遍性本土归属意识的「香港人」的概念还没有明显浮现。这意味着「祖国」的概念在当时的香港社会还不至于非常的模糊,而对各自家乡的强调,实际上扮演着香港社会与「祖国」之间的桥梁作用[8]。而后出现的「香港人」意识及其呈现的局部政治化,促使「祖国」的概念在香港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吊诡了。其中导致「祖国」概念模糊化的一个环节,是「家乡」的概念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九六年代前把香港视爲「逃难寄居地」到一九七年代后称「香港是我家」,就是一个具标志意义的重要转折。
与台湾、香港及澳门相比,「祖国」于冲绳而言,便显得更吊诡,更匪夷所思了。
冲绳,旧称「琉球」,曾经拥有过长达近五个世纪的王国历史,也曾视中国为「父母之国」,在进入现代的过程中,为日本所吞并。其后,尽管受到各种歧视,也经历了起因于日本对外侵略的毁灭性冲绳战,然而在战后脱离了日本统治后,冲绳民衆\却在一九五年代起自发地推动了波澜壮阔的要求「复归祖国」——日本的运动。究竟「祖国」对冲绳而言,意味着什麽?如何解释这种「倒错」现象?
本文尝试以「中心——边陲」关系于现代的变迁是如何冲击夹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琉球为切入点,探讨近代以来冲绳民衆\对「祖国」的认知以及自身认同的变迁。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4412.png
复原后之琉球王宫首里城主殿(Shuri Castle, Wikipedia







琉球故事〈二〉:冲绳历史上的「国家」

台湾自一九九年代涌现出「台湾民族主义」以来,社会上长期存在着看不到出口的认同危机,其严重程度为东亚地区之冠。诚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与台湾自身经历的殖民地经验有关,也与战后中国的分裂,国民党的治台政策,乃至国际关系的变化分不开。值得强调的是,一九四九年后「中华民国」单独存在于台湾这一历史事实与经验,也是不应被忽视的因素。无论这个「国」是否为主权国,其存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如何,是否为国际社会所承认,作爲一个自主的政治共同体(或称「政治实体」),其存在对共同体内形成区隔其它「国家」的归属意识,起着框架式的硬体作用[1]
     即使该「国家」已不复存在,然而「曾经存在过」这一历史事实,对该地区住民日后在建构自我认同上所扮演的角色依然重要。这除了是因爲「故国」提供了其后裔凝聚认同意识的纽带以及想像空间外,也因爲拥有过「国家」的历史,强化了对该地区要求政治自主,乃至建国或「复国」主张的民族主义正当性。从以色列到巴勒斯坦,从波罗地海三国到新独立的蒙特尼哥罗(或译「黑山」),人们对故国的情怀化成了投入民族运动的动力,而「复国」的论述,则成了实现政治自主不可或缺的武器。从这点而言,冲绳也不例外。
检视所有冲绳民族主义的论述,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论述没有不提及那存在了五百年的王国历史。不止于此,冲绳过去那拥有「独立国家」的历史记忆与因日本的吞并而亡国后的近现代史经验,还成爲如今冲绳争取权益或与中央政府抗争的筹码。譬如,一九九六年围绕着美军基地问题而引发的冲绳与中央的一连串激烈冲突中,冲绳县知事大田昌秀在拒绝签署延长美军基地使用权诉讼的陈述书里,就在前部分花了近五十页的篇幅,详细陈述了曾经是「独立国家」的冲绳在日本统治下的苦难历史[2]。这段历史基本上与战后才出现的美军基地毫无相干,大田知事的「善用」历史,支持了围绕着族群认同何以被凝聚与激活的衆\多理论研究中的「工具论」观点。
即使没有明确的目的或抗争对象,一般冲绳民衆\对那一段有别于日本本土的五百年王国历史与文化仍是津津乐道的。这一点从一般触及冲绳历史的简单陈述,譬如许多观光介绍资料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值得去留意的,是这些介绍资料中所言及的有关琉球王国的定位。近年流行着一种说法,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定说,即「琉球本来是一个独立国家,但是自一六九年萨摩入侵后,琉球就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分析该说法的语境,笔者以爲重点在于通过强调过去的琉球,与今天的冲绳不同,并非日本的一部分,而是拥有过自己的国家和独特的文化,来表达对冲绳的认同感。不过,如此的琉球「国家观」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笔者以爲值得商榷。那麽究竟应如何定位「琉球国」?琉球与中国以及日本又是何种关系呢?
巡视琉球国的历史,虽然其间经历了跌宕起伏,然而整个历史脉络却是比较清晰的。琉球于一四二九年建国,直至一八七九年为明治日本所吞并爲止,王国一共维系了四百五十年之久。琉球王国由始至终一直被纳进「中华世界体系」[3](或称「华夷秩序」)里面,几乎不曾中断,即使在明清交替时期,与「天朝上国」皇帝之间的「朝贡――册封」关系也很快得到恢复。其实,琉球向中国朝贡始于其前身的「三山」[4]时期。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年),「三山」里的「中山」率先遣使向明朝朝贡,「山北」与「山南」也随后跟进[5]。与「琉球」以及国王的姓氏「尚」一样,「三山」的称谓亦为中国皇帝所赐,其中「山」有岛或国的含义[6]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1973.png
琉球前身之三山时代势力分布图
中国与琉球的宗属关系长达五百年之久,其间中国极少直接介入琉球的内政。不过,琉球的建国以及王国初期的运作却与明朝有密切的关系。譬如,「三山」时期,就有程复、王茂、叶希尹、怀机等来自明朝的人才得到重用,他们多位居国相乃至摄政,其中最爲人乐道的是辅助中山王的怀机。怀机除了妙用兵法,直接促使尚巴士统一琉球外,还主导了王宫首里城与那霸港的建造,并开啓了与南洋的贸易关系。然而,究竟怀机如何前来琉球,至今未有定说,其中较有力的说法,是接受明朝皇帝的派遣,前来辅助琉球的建国。明朝与琉球的密切关系,还包括关系伊始就开始接受琉球定期派遣官生[7]前往国子监就学,并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8],以协助王国之营运。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834.png
                     前往中国的琉球朝贡船(冲绳县立博物馆藏)。
琉球国运的一大转折是位于日本鹿儿岛地区的萨摩藩于一六九年派兵入侵,琉球并从此被迫暗地里向日本称臣,定期交纳沉重的赋税。此后二百七十年间,琉球遭受到萨摩的经济压榨与政治控制[9],然而萨摩与琉球的关系并没有公开,使得琉球的国体得以续存,而中琉的宗属关系也得到维系。如此一方面奉中国为正朔,安于「中华世界体系」内,而另一方面,又屈服于日本,接受某种程度控制的「双重附属国」身份,战后琉球的史学家们称之爲「两属时代」。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6029.png
「上江户」(向日本称臣后自琉球往江户「谢恩」与「庆贺」的使节一行)。
                                      (引自『新琉球史()』琉球新报社刊)
如上所述,如今冲绳的不少历史记述,趋向认为独立的琉球王国在萨摩入侵后丧失了独立性。其实,客观而言,在此之前琉球已为中国之藩属,并非完全独立的王国,祗是萨摩的介入,进一步削弱了琉球的独立性。尽管如此,琉球作为有一定自主性的一国地位在步入近代时期也相继得到了一些欧美国家的承认。这种可能蜕变成近代主权国的地位,从一八五四年琉球与美国签署「琉美和亲条约」、一八五五年与法国签署「琉法和亲条约」以及于一八五九年与荷兰签署「琉兰和亲条约」都可以得到佐证。整体而言,琉球一方面为中国与日本的「附属国」,另一方面又能维持自己的国体。因此,其王国时代的地位,着实应视为「半独立王国」。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5339.png
                        琉兰友好条约(1859年)
面对如此的王国地位,王国末期的琉球人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抱有如何的国家意识?同时如何理解琉球与中日之间的关系呢?







琉球故事〈三〉:琉末菁英的「国家」意识
             发表于 2008-07-21 11:21:21 类别:琉球研究
要了解前近代时期某社会的国家与民族认同,这对任何一个认同研究者而言,恐怕是最难驾驭的课题。不过,认同意识产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与他者接触与交流的经验。从该观点而言,由于琉球在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由始至终一直处在较高频率的对外接触与交流状态中,因此在琉球王朝部分菁英中存在某种程度的「我他意识」乃至「国家」归属意识是有可能的。
具体而言,琉球除了与中日之间有着包括多方面交流的长久宗属关系外,过去与朝鲜以及南洋诸国频密的贸易往来,加上如前所述的十九世纪中叶琉球与西方列强接触与踫撞的经验,都有助在部分琉球菁英之间萌芽一定程度的归属意识。以下尝试从几份文献资料中,窥探出其中端倪。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862.png
                    万国津梁之钟(冲绳县立博物馆藏)
冲绳县立博物馆中,至今仍保存着一四五八年受其时的国王尚泰久之命而铸造的一口钟,称爲「万国津梁之钟」,该梵钟曾长期悬挂在王宫首里城的正殿前。其铭文写道「琉球国者南海胜地而,锺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中间涌出之蓬莱嶋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内容除了凸显对因贸易而繁荣一时的琉球充满自豪感外,也较清楚地描绘了琉球与周边的关系,其中与中国的关系用了「辅车」,而与日本的关系则用了「唇齿」来形容,显示了与两国不可分割的亲近关系。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501.png
        全盛时期琉球对外贸易路线图(日文)
不过,除了「密切」外,琉球的中国(大明)观与日本(大和)观在该梵钟的铭文中并没有清楚表述出来。另一方面,琉球民间长久流传着一种传统的说法:「唐乃伞,大和乃马蹄,冲绳乃针头」。意为中国如伞,冲绳受其庇护,日本如马蹄,冲绳受其践踏,而冲绳自己则如针头般弱小。其中流露了对中日的好恶观感,当可理解为琉球对与中国的宗属关系赋予了正面的评价,而对日关系的评价则是较负面的。
另外,从琉球末期的两份资料中也可印证如此的中国观与日本观。
先看与中国的关系。日本在进入明治时期后不久就开始部署吞并琉球的计划。一八七五年日本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前往琉球,要求首里断绝与中国的封贡关系,却遭到主持国务的三司官[1]等以中琉关系乃「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为由而拒绝[2]
至于与中国「父子」「君臣」的客观关系,另一份资料中则作出了更爲具体的陈述。当时琉球虽然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却也深感王国危机的来临,遂派三司官等前往东京展开请愿活动,除了向日本明治政府陈情外,当时也向各国驻东京使节求助,请求帮忙劝说。一八七八年十月十一日以「琉球国法司官」为署名(毛凤来、马兼才[3])呈交荷兰驻东京公使书简的开头,直接了当地道出了琉球与中国「父子」「君臣」的具体关系:「向列外藩……惟,国内政令,许其自治」[4]
陈情书全文七百七十二字,在陈述理由,请求日本撤回断绝中琉关系要求的同时,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力陈十四世纪后半叶以降琉球之所以得以立国,全靠中国之庇护与辅助。其内容可分爲两部分,其一涉及王国的建立与维系,其二涉及琉球的社会与文化的营运方面。前者强调琉球之立国依赖与中国的封贡关系,而后者除了称琉球「遵用中国年号、历朔、文字」外,中国也「时召陪臣子弟入北京国子监读书,遇有漂船遭风的难人,大清国各省督抚皆优加抚恤给粮修船,妥遣回国」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3799.pn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376.png
     象征中国与琉球之宗藩关系的琉球国王印玺与王冠为中国皇帝所赐(那霸市博物馆藏)
另一方面,递交给清政府的琉球请愿书中更无一不表达对中国的忠诚,譬如一八八三年十二月三日由前进贡正使向文光呈至礼部的请愿书中,就明确表述了永远效忠中国的决心:以圣朝之声威亟赐天讨,复国复君,永远为中朝之藩属,仍修贡职,以守封疆奉宗社。即至国主,下及臣民,忆万千年,均既戴皇恩宪徳[5]
在强调中国「天恩高厚」的同时,该书信非但没有言及对日本的好感,还流露了不满。譬如指日本于一八七二年「逼令敝国改隷东京」,「又强以琉球事务、改附内务省」,表达了日本对「国小力弱」琉球的不当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如此描述与日本的关系,实际上表明了至少在一八七二年以前,琉球并不隶属于东京。而之前的琉球与萨摩藩的关系,则形容为「旧与萨摩藩往来」,其中用了「往来」一词,间接显示了琉球不愿承认臣服于萨摩之下以及两者间的不平等关系。
由于琉球文化深受中国与日本影响,因此在琉球士族菁英之间除了存在衆\多对中国文化的孺慕者外,日本文化的推崇者也不乏其人。琉球王国末期位至三司官的向有恒(宜野湾亲方朝保1823-1876年)便是当时琉球着名的和歌诗人,并编写了《冲耦集》、《松凰集》等和歌集。
不过,即便是被视爲亲日派的向有恒,其认同也并非归向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后,琉球于一八七二年派遣庆贺团前往东京。该团由正使尚健(伊江王子)与副使向有恒率领[6],由于其时未能察觉日本已经在部署吞并琉球,因此在与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会见时,琉球一行居然还向日方提出要求归还一六九年萨摩入侵琉球后所窃据的大岛诸岛(奄美诸岛)[7],谓该列岛「固隷属我琉球,昔庆长年间为萨人押领」[8]。该资料显示了虽然时隔二百六十七年,琉球菁英对昔日被萨摩所夺走的国土依然耿耿于怀。在认同意识上则透露了两则讯息,其一,明显区分了「我他关系」,即「我」为琉球,「他」为日本(包括萨摩);其二,对琉球国土的执着[9]。领土意识向来被认同研究者视爲民族或国族认同感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可解读为这些琉球菁英已经存在着相当强烈的「琉球意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8442.png
                 位于琉球本岛与鹿儿岛之间的奄美诸岛
而该「琉球意识」也在上述书简中的「敝国虽小,自为一国」[10]得到清楚呈现。综合王国末期琉球菁英的认同观,当可归纳爲:一方面视中国为天朝父母国,自认列其外藩;另一方面则同时视琉球为自己的国家,并对其抱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值得指出的是,琉球日后在正式进入现代的过程中,如有机会与其它中国外藩即朝鲜、安南(今之越南)等,蜕变成一个现代主权国家,那麽「琉球意识」当会转化为较爲清晰的现代国家认同。因此,琉球也就自然地成爲现代意义上琉球人的「祖国」了。
然而,琉球的国运并非朝着如此的方向演进。在步入近代的过程中,东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迁,「中华世界体系」分崩离析,与此同时大日本帝国崛起。处于中日夹缝中间的琉球,最终于一八七九年为日本所吞并,易为日本的「冲绳县」。而其后的冲绳民衆\则开始了摸索「祖国」,寻觅自我认同的漫长历程。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球故事〈四〉「边陲」琉球的双重「现代冲击」
具社会普遍性的认同意识如何产生?在这问题上,从战后包括族群意识与民族主义在内的衆\多先驱理论中,当可粗略地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泛历史学派」,另一则是「泛现代学派」。
「泛历史学派」主张历史的连续性,认爲认同意识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不应当是到了现代才突然出现的。属于该派别的论者所强调的正是共同的族源、文化纽带与历史记忆等因素,同时积极地在历史中寻找民族主义的起源[1]。而「泛现代派」则力陈现代以前的社会并不具备条件以形成社会共同的归属意识,民族主义祇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笔者基本上站在「泛现代派」的立场上,认爲在缺乏像现代社会中所享有的统一法律、市场、国民教育、大衆\传媒的情况下,国家认同乃至广域的民族或者族群认同这类具社会普遍性的归属意识都不太可能得以凝聚。不过,笔者也以爲,即使是前现代社会,在一小部分有机会参与朝政并与「异邦」或「异族」有接触的政治与社会文化菁英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民族乃至国家意识是有可能的。如前有关王国时期「琉球意识」的论述,可视爲这种观点的个案。同时,笔者还支持史密斯对「泛现代派」的质疑[2],认爲国家认同以及具社会普遍性的族群认同不可能「凭空」地被「发明」[3]或「想像」出来[4],而经常会以共同的族源、传统文化、宗教、语言、王朝历史、民族英雄等历史符号作爲媒介的。
从「泛现代派」的观点来看,琉球要在全社会形成以国家或民族为忠诚对象的认同意识,在前现代的王国时期显然并不可能。换言之,上述在部分政治菁英之间存在的「琉球意识」欲将其效忠的对象从「忠君」进一步过渡或扩展到「爱国」,并将该认同感普及到全琉球,都需要「现代」的洗礼。
问题在于琉球社会的认同发展并非朝着如此的方向迈进,琉球在步入现代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巨大冲击,导致了至今仍有不少冲绳民衆\在质疑:「到底我们是谁?」「何处是祖国?」
诚然,包括东亚地区在内的所有民族在建立或过渡到现代国家的过程中,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琉球民衆\在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上所处的困境,显然不能与中国或日本、甚至朝鲜与越南同日而语。这种差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各国在前近代东亚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进入现代前后所遭遇到的环境变迁。
东亚传统的「世界」格局以「中华世界体系」为主轴。从「中心——边陲」的视角来看,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是唯一的「中心」,而受其册封的朝鲜与越南(安南)等属国则为其「边陲」。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9363.png
      "天朝上国"之皇宫及模仿皇宫的各属国王宫
               (林泉忠《东亚国际关系史》讲义资料)。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6109.png
中华世界体系之外延结构图
日本在明朝中叶以降脱离了「中华世界体系」,其后又暗中控制琉球,实际上成爲一个「疑似中心」或「准中心」(其后取代中国,在近代成爲唯一的「中心」)[5]。这两个东亚「中心」虽然在朝近代过渡时受到来自西方不同程度的外压,然而由于基本保留了原先的国界,以致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以及凝聚现代国民意识上相对来得顺利[6]
而「边陲」的朝鲜与越南,虽然当其长期依附的「中心」走向衰弱时,一度沦爲他国的殖民地,不过在殖民主义时代结束后,仍然获得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机会[7]。由于在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中,新的国家与过去王国时期的历史得以接轨,因此新的国民在建构民族与国家认同上,所受到的冲击也也相对比较小[8]
然而,曾与朝鲜、越南同列中国之属国、位于东亚「边陲」另一隅的琉球,近代以后在建构民族与国家认同上所走的路则大相迳庭。
琉球所经历的「现代冲击」可归纳为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是属政治层面的「归属变更」。如前所述,琉球本为一半独立的王国,一方面与中国维持以「封贡」为形式的宗属关系,另一方面后来也臣服于萨摩。明治维新后,日本爲了「建立现代国家,划定国界」,于一八七九年对「归属模糊」的琉球采取「处分」措施,将之并入「大日本帝国」的领土。是为琉球于近代以来经历的首次归属变更。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1151.png
                    亡国后被迫迁居东京的末代国王 尚泰(1843-1901
这次变更在对琉球民衆\在认同意识的形成上造成两大影响。其一,由于琉球「及时」地被「处分」,以致琉末时期已在琉球菁英间萌芽的「琉球意识」,失去了受现代洗礼的机会,不能在其后的冲绳社会普遍地发展成具现代意义的「琉球民族主义」。其二,与其后新获得的领土——台湾与朝鲜不同的,是日本当时还未模仿套用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形式,没有在琉球(改称「冲绳」)设置总督府以统治之,而是采用「内地延伸」(改土归流)的做法,设「冲绳县」。由于该做法符合「建立现代国家,划定国界」的说辞,在某种程度上「正当化」了日本吞并琉球的「合理性」;同时,在统治模式上与其他县看齐[9],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批判日本对冲绳所采用的歧视性政策,以及因此主张民族解放或独立建国的正当性。
冲绳所遭遇的「现代冲击」的另一个层面是文化上的「同化政策」[10]。由于受现代国家的特性所致,与前现代的国家相比,「中心」不但在政治上,还在文化上要求「边陲」的忠诚,以求在领土范围内政治单位与文化单位的一致性,并酿成统一的国家认同。由此一来,「同化政策」在许多现代国家的建设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被强制性地推行。日本在「同化政策」的推行上更是彻底,这从它在其后的殖民地推行同样力度的「同化政策」可见一斑[11],这点与西方在对殖民地的经营上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日本在冲绳所强制实行的同化政策,除了日本语教育以及灌输「忠君爱国」(忠「日本天皇」,爱「大日本帝国」)外,同时也压制包括语言等冲绳的传统文化。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6213.png
流传至今的龙舟竞渡等琉球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图为琉球大学龙舟队)
「及时」的吞并与彻底的「同化」,这双管齐下的「现代冲击」对冲绳社会所带来的震撼,不言而喻。其结果使冲绳社会迅速日本化,冲绳的民衆\也摇身一变成了「日本人」,甚至参与了其后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不过,值得指出的是,「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利便了日本对琉球的「改土归流」;同时,「现代性」含有的对人权与自由价值的肯定,也常成爲反殖斗争或抵抗国家暴力的有效武器。冲绳在摸索自我认同的漫长岁月中,这种「现代武器」当然也曾出现过。
琉球故事〈五〉「三起三落」的「祖国:寻觅与犹豫
对许多了解琉球历史的人而言,他们所感受到最「吊诡」的现象,莫过于一九五至六年代在冲绳出现的轰轰烈烈地要求「复归(日本)祖国」的民衆\运动。因爲一来冲绳曾经拥有异于日本的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及文化;二来自一六九年后琉球被迫接受日本萨摩长达近二百七十年沉重的经济压榨,一八七九年为日本以武力所吞并后有又受到日本人的歧视,而且还经历过二战时期的毁灭性冲绳战。这些对许多冲绳民衆\而言至今仍记忆犹新,爲何战后的冲绳民衆\仍视日本为「祖国」,并迫不及待地热切期盼回到「祖国」的怀抱呢?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4738.png
                     1945年冲绳战时美军登陆读谷町。(Okinawa War, Wikipedia
关于这一「吊诡」现象,从冲绳学者之间衆\多的解释中可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源自对时局变化与战争的忧虑。二战后迅速成型的东西冷战格局于一九四年代末扩大到东亚地区,面对中国的「共产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开始着手建设美军基地,以致冲绳民衆\担忧会再卷入战事,也担心美国会对冲绳实施永久的统治;其二,基于对美国统治的不满。冲绳的民衆\至今仍对美国统治冲绳二十七年的成绩大多抱持否定的态度,批判其间「压制人权与民主」[1],又建树不多。其三,出于对新和平日本的向往与期待。经过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工程,日本重获独立并拥有一部和平宪法,民主主义也在日本本土得到落实。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5434.pn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6100.png
     战后初期的冲绳岛嘉手纳军用机场(1945年) 麦克亚瑟视察嘉手纳(1950.8.1
                                                      (冲绳县公文书馆提供)
然而,笔者以爲这些论述充其量只能解释琉球民衆\不愿继续接受美国的统治,但无法解释爲何非不考虑独立或其它选项,而非要选择回到日本。笔者以爲解读该现象不能忽略从认同与战后琉球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观察。
首先是经过战前六十六年接受日本同化的经验,尤其是末期的「皇民化教育」,冲绳民衆\的认同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本人意识(包括部分「皇民」意识)在冲绳社会已经根深蒂固。尽管受到冲绳战与战后美军统治的激烈动荡,战后初期的冲绳社会也确实存在过与日本保持距离的思潮,部分人士多少对日本存有怨恨乃至萌离心之念,然而大多数民衆\内心的日本人意识终究战胜了「离家出走」的想法,因爲「再坏也是父母」。既然是从日本人的身份出发,即使在检讨战争的责任上,也祗是「为父之过」,如同长崎与广岛的民衆\,不会因爲饱受源于日本拒绝投降的原爆之灾而要求脱离日本寻求独立一样。
其二,战后的冲绳出现强大的左派(日本称「革新」)势力,其意识形态与抗争方向影响了对冲绳未来的选择。随着冲绳人民党于一九四七年成立,冲绳的左派势力迅速壮大,并成爲与美国统治者抗争的主要力量。人民党在建党初期一度「感谢美军解放被日本军阀剥夺了言论、结社、集会和出版自由的冲绳人」[2]。不过,随着美国对韩战以及台海危机的介入,东亚冷战格局迅速成型,人民党遂与包括日本本土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阵营看齐,改变对美国的态度,视其为头号敌人,并展开对直接统治者「美帝」的长期斗争。以人民党与随后成立的冲绳社会大衆\党以及冲绳社会党为主力的左派势力更以要求「复归日本」作爲反对和终止美国统治的武器。除了与日本共产党有密切关系外,上述的「日本人意识」仍是左右冲绳左派势力选择「复归」为反美武器的主要因素。这点也反映在「复归运动」中高频率地使用「复归祖国」的口号上。
视日本为「祖国」,认同自己为日本人,基本上可视爲过去近一百三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冲绳民衆\认同的主要方向。然而,即便如此,并非意味着期间没有出现过犹豫、徘徊、反复的景象。冲绳的整段近现代史,其实恰恰正是冲绳社会的认同葛藤史。根据笔者的观察,围绕着对自我认同的寻觅与摸索,几代冲绳人民经历了一个三起三落的反复历程,这在认同的研究史上应是颇爲罕见的个案。所谓「三起三落」,指的是时而强调自己的「冲绳人」意识,为过去那辉煌的琉球国历史与文化而自豪,是为「冲绳民族主义」的浮现;时而又声嘶力竭地追求自己的「日本人」身份,还爲此掀起一波波「同化」或「复归」日本的社会运动,是为「日本民族主义」的表露。
第一波「冲绳民族主义」浪潮因一八七九年日本吞并琉球而出现。这波反对日本吞并与统治的运动自从一八七五年日本政府要求琉球脱离与中国的关系起,大约至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结束爲止。从该运动的本质而言,可称爲一场「琉球抗日复国运动」[3]。该运动在为期近半个世纪期间,出现了包括向中国求援、向驻东京各国使节求助、原琉球高官拒绝就任新职、原高级官员间反对吞并的联署、罢工罢市、渗透到各地的「血判书」联署[4]、暴动[5]、流亡中国、殉国[6]等多种形态,其中以前高官为首的社会菁英到中国求援的活动为期最久。运动最终因中国未能派兵前往琉球,而琉球本身无力单独抵抗日本而以失败告终。此一时期处前近代与近代交接时期,运动参与者多仍一方面视清朝为「天朝上国」,同时也在这一场复国运动中确认了对琉球强烈的认同感。从四十多封琉球复国陈请书以及运动参与者所留下的诗文中,有关「敝国」的表述均指琉球,其中所流露出的爱国情怀,随处可见。尽管运动没有获得成功,然而运动本身成爲「琉球认同」得以确认和普遍化的重要契机。因此,这场运动可视爲近现代「冲绳民族主义」的起点[7]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0.png
     琉球复国运动菁英慑于1896年(那霸市政府提供)
然而,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历史性地败给日本,使得琉球复国无望,也导致冲绳社会的内在变化。在其后冲绳年轻知识菁英的鼓动下,配合日本新政以来所极力推行的「由上而下」的同化政策,冲绳社会掀起了一股「当日本人」的社会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两位知识菁英扮演了影响深远的重要角色。其中一人是其时舆论界着名的文化人太田朝敷(1865-1938)。太田「连打喷嚏的样子也要学日本人」的名句成爲该时期同化运动的象征。而被称爲「冲绳学之父」的大学者伊波普猷(1876-1947)除了着文力陈「琉球处分为奴隶解放之擧」,为日本吞并琉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解套外,说其花毕生的精力所钻研的学问是在证明琉球与日本本为同一祖先,以支持其主张的「日琉同祖论」也不为过。这一场「由下而上」的自发性民间同化运动,可定位为冲绳的第一波「日本民族主义」运动。
一九四五年,冲绳社会经历了另一次「现代冲击」。一场惨烈的冲绳战,加速了日本的战败,其后美国占领了冲绳并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之久的统治。如此的巨变,引发了冲绳社会呈现出一股脱离日本,倾向独立的思潮[8]。除了部分当时冲绳出身的政府要员时而发出具冲绳主体性色彩的言论外,一九四七年前后成立的三个本土政党不约而同地抱有明显的独立倾向。
率先成立的冲绳民主同盟在建党宣言中,就将「确立冲绳人的冲绳」列爲第一项行动口号[9]。该党于翌年五月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上,通过了党的纲领与宣言,其中「政策表」内的第一项「恒久政策」便清楚记载了「建立独立共和国」。如前所述,随后成立的冲绳人民党在建党初期也倾向独立。事实上在其党纲里,就不乏「重建自主的冲绳」与「成立人民自治政府」等有关冲绳主体性的表述。而同年成立的社会党,其独立倾向更爲明显。该党纲的第一项就确定了「吾等期许在美国的支援下,建设民主主义的新琉球」的基本方针,同时也将「迅速整合南北琉球,整建国家体制」设为「基本政策」中的第一项「政治行政政策」。尽管当时沦爲焦土的冲绳刚刚结束战争,百废待兴,一般民衆\为了基本的生活而频于奔命,无暇思考冲绳未来的国家定位,不过三党的政策方向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波独立思潮爲近代以来第二波「冲绳民族主义」浪潮的涌现,其「祖国」的座标指向冲绳。
吊诡的是,该座标基本上祗维持了五年,随后「祖国」指向了日本。如前所述,随着冷战格局的成型、冲绳左派势力的壮大,以及大部分民衆\内心已经根深蒂固的日本人意识,踏入一九五年后,由「反美」的左派势力所发起的「复归祖国运动」正式啓动。除了左派政党外,各个工会也纷纷加入。运动初期采用联署方式,后来则发展成以群衆\运动为主轴的模式。到了一九六年代,运动随着「冲绳县祖国复归协议会」的成立而如火如荼,充当运动先锋的冲绳社会大衆\党更在其党纲中将「复归祖国」列爲首要目标,凌驾于其它所有政策之上[10]。根据该阶段的特征,笔者将之定位为「全方位反体制大衆\运动」[11]。在轰轰烈烈的「复归祖国」自身演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氛围下,包括要求独立或支持美国信托管治的主张均没有其发展的空间。是为冲绳的第二波「日本民族主义」运动。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2647.png
        左派人士筹集署名要求回归日本(1950年代初。Wikipedia)
然而,当「复归祖国」的运动所高举的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候,运动突然出现了紧急刹车。一九六八年日本政府发表了与美国的谈判结果,宣布冲绳将于一九七二年「复归」日本。根据谈判的内容,美军在移交行政权予日本政府后,将会继续驻守冲绳。由于「复归运动」在后期将斗争的具体目标锁定为「非核、向日本看齐」[12],日本政府的宣布让参与运动者感到「被出卖」,因此「复归运动」将抗争对象从美国扩大到日本政府。如此一来,要求「复归」日本的热度骤然下降。与此同时,「反复归」的声音也随之浮现。其时的「反复归」势力可分爲三派,一是原来支持「复归」,然而在较早时期就察觉运动「走歪」的知识菁英,是为「复归反省派」[13],代表人物是新川明、川満信一、冈本惠德、仲宗根勇等。其中,新川明所着的《反国家的凶区》[14]至今仍被奉为冲绳自立思想的经典。该书一方面颂扬自立精神,另一方面批判「复归运动」自我矮化以及绝对化的国家主义「病理」。「反复归」的另一派来自财经界,该势力在早期就提出「复归尚早」的观点,在「复归」之前,组成「琉球议会」(真荣田义见为委员长)[15]与「冲绳人创建冲绳之会」(原琉球政府行政主席当间重刚受邀主持)[16]。第三派为「传统独立派」,一九六九年琉球独立党成立,直接主张建立独立的国家[17]。三个派别虽然未能发展至大规模的社会运动[18],不过仍可视爲第三波的「冲绳民族主义」浪潮。



琉球故事〈六〉不必然的「祖国」
一九七二年,冲绳正式「复归」日本,是为冲绳近代以来的第三次「归属变更」。「复归」日本后的冲绳一方面享受着许多冲绳人所期待的与日本的一体化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在经济上长期依赖日本的巨额补助,自尊受损,同时承受美军基地的压力,冲绳民衆\也开始思变,逐渐走向寻求「自立」的方向。
一九八年代在工会与知识界之间就出现过「自立论」的讨论,提出了冲绳「自治县」或「自治州」等构想,还制定了各种版本的「宪法」。这一时期的「自立论」思潮,是在「复归」十周年的时候,作爲对「复归祖国」的一次反思。到了一九九年代,冲绳社会摸索「自立」的举动再次出现,更首度出现了官(县政府)民共同推动的「自立」运动。自此以后,谋求「冲绳自立」成爲冲绳社会的主流意识。在这一波「自立」主流化的过程中,视日本为「祖国」的意识也相对地趋于淡薄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877.png
              推动「自立县政」的县知事大田昌秀
近年来,冲绳社会的「自立」倾向并没有明显减弱的趋势。不过,积极主张的团体仍然不多,主要包括来自文化思想界的「二十一世纪同人会」[1]、学术界的「冲绳自治研究会」[2],以及单枪匹马,于二○○五恢复运作的「琉球独立党」。「琉球独立党」是唯一以「独立」为诉求,展开政治活动的团体,而其它团体不但低调,甚至倾向使用「自立」以取代相对敏感的「独立」。
「自立」的内涵模糊,容许存在多种版本的阐释,未必等同于追求政治上的完整独立,尽管冲绳的「自立」基本上是以提高冲绳的自主能力,减少中央干预为前提的[3]。换言之,冲绳一方便倾向建立自己具主体性意义的社会,另一方面,却依然对脱离日本而「独立」有相当程度的保留。这一吊诡现象反映了冲绳民衆\复杂的认同结构,笔者于二○○五年及二○○六年所主持的有关冲绳民衆\认同的民调结果,也显示了此一特征。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122.png
表一的比较结果,显示冲绳民衆\明确倾向冲绳独立的仅占约四分之一,而反对的则占了六成左右。其中,反对的理由中,以「冲绳没有自立的能力」为最多,占了百分之三十二点六。而表二则显示了大部分冲绳民衆\的认同结构是在「冲绳人」与「日本人」之间徘徊,印证了冲绳是一个拥有高度复合性认同特征的族群社会。
如果进一步分析冲绳社会的认同结构,可以发现其复合性包括两个层面。其一,冲绳社会并存两种身份认同,即「冲绳人」与「日本人」,从民调的结果可以察觉出三至四成民衆\倾向区隔这两种认同[4]。其中「冲绳人」意识带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性,其假想敌为「日本人」[5];其二,另外四成的民衆\同时拥有这两种认同,对这些人而言,两者虽属不同层次的认同,并不互相排斥。这一特征与台湾、香港和澳门也有相似之处[6]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6521.png
表二所显示的「日本人」认同者在冲绳社会里并非是少数,从历史的推移而言,这是一八七九年琉球「脱中入日」后持续六十六年的日本化,以及一九七二年「复归祖国」后与日本三十多年的一体化所致。值得指出的是,冲绳的日本化过程,不仅仅是对冲绳社会单向式地移植日本文化,同时还包括通过行政手段来压抑乃至去除充满中国文化内涵的琉球文化。换言之,近代以来冲绳社会的日本化之所以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爲是建立在「去中国化」的基础上的。同时,近代以来中国在冲绳社会的「退出」,还不单单祗是在中国对冲绳的政治与文化的影响上,也呈现在冲绳民衆\对中国的离心力上。这也反映在战后冲绳的反美左派势力,爲何选择与日本本土的左派阵营结合,而不投向社会主义中国的缘故。
另一方面,如今冲绳民衆\的「冲绳人」认同意识并不比「日本人」意识来的薄弱,揭示了通过「国家暴力」而推行到极致的「同化政策」也有其局限性[7]。而这局限性也反映在不能彻底阻止在部分冲绳民衆\之间存在对「祖国」概念的模糊性与流动性上。
本文所呈现的近一百三十年来冲绳社会在建构自我认同的道路上跌宕起伏、「三起三落」的特异历程,正是「祖国」这一本应是「理所当然」的概念在冲绳社会所遭遇到的吊诡现象所折射的结果。造就此一认同特征的,除了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各个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外,还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即从形成问题的构造来分析。本文指出,由「归属变更」与「同化政策」为两个面向的「现代冲击」是导致「祖国」在冲绳的吊诡现象以及民衆\高度复合性认同结构的元凶。从另一角度而言,这也是传统的「中心——边陲」关系于现代的变迁所带来的结果。同时,这还是冲绳与台湾、香港和澳门之间不可忽视的主要共同特征[8]
尽管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处境与冲绳不尽相同,却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不一致的「祖国」观念。与香港及澳门在「回归祖国」前不以殖民宗主国为认同对象,而徘徊于「两个中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比,「祖国」的概念在台湾显得更爲诡异。在战前台湾菁英的论述与创作里,「祖国」的概念已不时出现,其指称是在「中国」、「日本」与「台湾」间挪移。经过战后内战与冷战的双重夹击以及随着威权政体的民主化、台湾主体性意识的高扬,台湾社会的认同分裂进一步加剧,也再度出现对「祖国」概念的模糊化趋势。
围绕着「祖国」的吊诡现象,冲绳所经历的比台湾、香港和澳门都来得早、来得长。其历史脉络通过本文的剖析,当可发现与台湾、香港和澳门有不少符节之处,对台、港、澳认同问题的爬梳应具有启示的作用。
笔者在近年的研究中,根据冲绳、台湾、香港乃至澳门的三个共通特征,即历史的「边陲性」、近代以降所经历过的「归属变更」与殖民统治、以及「回归」后与「祖国」的认同摩擦,而将该四个地区统称为「边陲东亚」[9]。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地区中带有政治化本土主体性意识的持续存在与发酵,意味着这些社会正在出现某种程度的「去边陲化」现象。而在此过程中,围绕着「祖国」的吊诡现象也将难以避免地继续呈现。

主题

0

回帖

6702

积分

游客

积分
6702
发表于 2012-8-8 21: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球当年被日本吞并时,琉球国王也只是派人向清政府求援维护自己的独立地位,而不是请求内附,根据中国的传统,琉球一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被日本有限度的殖民过),从来都不是中国领土。基于现实,中国应该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至于钓鱼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中日双方都不主张钓鱼岛主权,而是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共同维护,为一个没有国家传统的无人海岛的归属而引发大国之间的紧张与冲突,是既不明智也不道德的。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天海军节度使) 的帖子

钓鱼岛本身没啥经济价值,关键是作为东海划界的界桩。不确定主权归属,东海专属经济区就没法划,涉及到石油资源和渔业利益。 [s:2]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0529
发表于 2012-8-9 15: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恰恰相反,琉球人在50年代就掀起“回归祖国日本”运动,而且红朝当时也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岛和冲绳。正是在琉球人自己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呼吁下,美国才把琉球交还日本,改为冲绳县。从头到尾就是琉球人自愿自决,哪有什么“日美私相授受”“琉球人广场号哭发誓赶走日本侵略者”的神话?现在琉球的确有人主张独立,日本政府也没像红朝镇压维ZD立那样铁腕打压,但民调结果是大多数冲绳县民自认为是日本人,同意独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几,罗援恰好说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多读点历史吧。琉球人什么时候自决过?冲绳会战共战死94000人,其中死亡的国民义勇队就有28000多人,日军在临时的间隙,还就地强奸躲在山洞的琉球妇女,逼死母亲掐死自己因哭声太大招来日军的婴儿。久米岛的日军以叛国罪斩杀个美军送信的琉球平民,却安然无恙的向美军缴械。这都给琉球人带来巨大心理伤害。所以在美军尚未完全占领琉球群岛之际,在无政府状态下的石桓岛竟然出现了“八重山共和国”。后来被美军撤销了。在1947年宫古岛记者团与美军对话时,曾表示“我们不是日本人,而是琉球民族,希望美国人给予保护。”而美军也相当狡猾地答应不移交琉球主权归属给东京政府,以换取琉球各岛知事把行政权转移到美军手中上来。但美国人另一方面也把琉球主权当成催促日本快速签订1952年旧金山条约的一个筹码。以潜在主权的名义换取日本对美军在琉球群岛设立军事基地的让步。美国人是两头买。

在琉球美占期间,日元不准发行,通用的是美元和军票。琉球人想去日本必须办理特别护照。这俨然有独立的地位。

琉球独立运动一向美国当成解放军来看,这里是B52部署在冷战和越南战争的前哨基地,所以运输,餐饮,娼妓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70年琉球GDP达到了9亿8000美元。发展迅速可以与亚洲四小龙媲美。但美军大兴土木,也导致了琉球人的土地和房屋被不合法的征收和拆迁,加大了二者之间的对立。独立分子与美军迅速翻脸。美军支持下,扶持一批回归本土派,在1960年成立冲绳县复归祖国协会,简称复归会。1970年,琉球人因美军肇事撞死人,发生了暴动。美国政府觉得琉球越来越烫手,遂打算一个生意经。把主权归还日本,但以密约的形势保留美军基地,以及本来打算在朝战中军方计划扔下中国本土的几枚原子弹。为此日本还被美国讹诈了一笔基建费3亿2000万美元用来补偿美军在琉球的基础建造费用。于是琉球回归就这么被商定了。哪有什么人民的声音?当然琉球人是最怕美国在其地盘部署原子弹的,即使是亲日的复归会也把撤核当成琉球回归日本的基本条件。但美日政府并不理会琉球人民的主张,日本政府首脑佐藤荣佐甚至因为弃核而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直到《朝日新闻》记者西山太吉把佐藤内阁外务省一个女官给勾引到床上,教唆她去偷此机密文件,公布于众。舆论哗然。但为了平息美国人的愤怒,日本政府果断把这个记者推向法庭,得到四个月监禁缓刑一年的惩罚。

而琉球民众从所谓托管到回归,至始至终没有决定自己命运权利。没有人受得了在几座一丁点大的小岛,19%的土地被美军基地所占据,没有人受得了,在日本的65%的美军居然被部署到了冲绳。

罗援的话有些瑕疵,但所谓“日美私相授受”还是说的准确的。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5: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小剑仙) 的帖子

你从头到尾也只是说琉球人不喜欢美军驻扎,并没有举证说明琉球人国家认同的主流不是日本而是“琉球独立”。日本内地的居民也时常抗议美军进驻,难道说他们都不想当日本人了?日本好多明星都是冲绳籍,如安室奈美惠、仲间由纪惠、新垣结衣,都完全日本化了,普通冲绳人想来也差不多。而且这回石原买岛,冲绳政治家们也是率先附和的。 [s:2]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5: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复归会是美国扶持的,亲日的, 可人家原文明明说复归运动是反美左翼领导的,跟日共遥相呼应。两种说法打架,你能提供什么有力证据么? [s:19]  [s:19]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5: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如今赴日旅游也开放了,我建议小剑仙、罗援以及其他所有关心琉球独立的爱国愤青,如果腰包有钱的话,不妨去冲绳实地观光一趟,走一走看一看,跟当地人多沟通多交流,了解冲绳县民的真实想法,再回坛子里向大家报告,如何? [s:19]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12-8-9 15: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建议可行,问题是罗援可以报销,小剑仙要自带干粮了 [s: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4-27 01:32 , Processed in 0.0426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