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52|回复: 10

童欣:德意帝国对海权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发表于 2012-7-1 12: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童  欣 

  19世纪末,新崛起的德意志帝国开始争夺海权。由于海权的特殊性质,成为了对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直接挑战。对于这个事关德国国运的战略抉择,德国国内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场争论,纵然是时至今日,仍有审视的价值。所谓,以史为鉴。

  海权的特殊性

  对海权的争夺古已有之,萨拉米斯的海战使波斯大军丧失了决定性的支撑,挽救了希腊的独立;雅典的海上霸权使得她能够用灵活的兵力投送,让斯巴达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疲于奔命。但是,大航海时代之后,现代造船技术的诞生才使得海权成为一个大国国运之锁钥。

  古代的水手只敢贴着海岸线航行,近代的海军则能横行于公海,将战线直逼到敌人的港口。这样一来,地缘政治的版图就被改变了,就像水能导电一样,海洋会将也许相距遥远的强国连在一起:相隔万里,犹在卧榻之侧。

  与侧重于防御的陆权不同,海权的争夺天然的具有外线作战的性质,制海权唯有在外洋争夺中才能取得。由此,当某个国家意欲争夺海权时,其必然面对与现存海上霸主之间的直接冲突。

  18世纪以来的数次海权争夺,特别是英国与荷兰和法国的争斗给新一代的思想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海军教员马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对历史上海权争夺战的总结和对“位置”、“地形”等要素的分析,构建起了自己的海权理论。而他的这些历史论文恰恰在德国找到了最多的拥护者。德国“远洋舰队之父”,海军部长提尔皮茨对马汉的理论推崇备至。

  若按照马汉的海权论进行推理,被英国控制的英吉利海峡完全扼住了德国进入海洋的咽喉,缺乏这一关键位置的控制权,将使得德国海外贸易的兴盛和海外殖民事业永远只能取决于英国的善意。而在英德商业竞争不断加剧的19世纪末,这样的善意还能维持多久?——这样的推导成为德国大海军拥护者的理论基础。不过,马汉的另一番训导:一个国家不能既追求陆上强权又追求海上强权,却被他们悄悄抛诸脑后。

  德国的需要

  1850年以后,德国的工业化进入高速启动阶段。人口的大量增加(在德意志帝国的空间范围内,1816年的人口为2480万,1855年增加到3610万,1910年进一步增至6450万),程度不断加深的城市化进程和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资本主义工厂带来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巨大的贫富差距、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汹涌澎湃的民主运动,都在动摇着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根基。

  在统治合法性的焦虑下,在社会分裂的恐怖前景下,民族主义成为了统治集团“整合社会”的一剂药方。皇朝统治阶级的核心:德国的大地主们(容克)本来并不青睐海军,因为布满贵族子弟的陆军军官团才是他们的天下。但当他们发现,争夺殖民地的呼吁能够联合起资产阶级甚至知识分子的时候,用民族主义来凝聚人心也就成了一项明智的策略。皇帝威廉二世亲自扛起了“世界政策”的大旗,完全支持建造一支足以和英国匹敌的舰队,并积极向海外投送兵力(1897年中国山东、1900年中国北京)。

  德国的资产阶级也是海军最主要的拥护者。不仅建造军舰的订单本身就能为钢铁、军工等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他们更渴望海军这柄利剑能帮他们划开英国殖民地的帷幕,夺得世界范围内的市场。

  此外,资产阶级自由派人士还意识到,他们多年在争夺德国领导权的斗争中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手中缺少像容克军官团那样的一支武装力量,而海军军官大量起用的是自己的子弟,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是扩充自己在国内的实力。其实,提尔皮茨就出生于市民阶级,他后来名字中的“冯”字,还得益于威廉二世的加封。

  德国工人阶级本来应该是这场军事竞赛的天然反对者,他们中的政治精英——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一再反对海军提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海军的建造将激活众多的下游产业,创造无数个工作机会,并使相当一部分工人的实际收入增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时候还真敌不过一个鼓鼓的钱包。

  而民族主义,一个“伟大的德意志”的梦想,将这些不同阶级的人都吸引到了一个共同的旗帜之下。日益陷入破产焦虑的小资产阶级是其中最狂热的民族主义分子,他们幻想着一场民族战争的胜利能让自己摆脱困境,并且在生计日绌之际越来越陶醉于“优等民族”的梦幻之中。

  德国教授:我们能用好强权!

  尽管支持建造大海军已经成为19世纪末的一大社会潮流,但依然有大量社会民主党人和一些和平主义者反对德国对英国的挑战。

  1899年,大海军第二期扩建计划被提交帝国议会讨论,支持和反对大海军双方在舆论界掀起了一场大讨论,报刊上和演讲大厅里争辩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赞成者认为德国必须有一支能保卫自己殖民地的舰队,否则德意志民族的未来将没有希望,而且这完全是防御性的行为。反对者认为这是帝国主义者在滥用人民的血汗,与英国对抗有导致战争的危险。出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信条,德国社会民主党坚决反对建造舰队的提案在议会通过。

  参与到讨论中的人必须选择一个阵营,是否投票支持,而不可能有什么中间的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德国教授都选择了支持皇帝。

  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施穆勒支持大海军的理由是,德国人口在本世纪内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而德国人因这种压力而移民他乡对祖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因为国家已经为这些人的教育付出了巨额投资。他坚信,一个国家的经济进步取决于领土的大小和殖民地的自然资源。施穆勒觉得,说建设大海军仅仅有利于工业界是一个误解,德国海军实力的上升将惠及各个阶层。而德国要勇于拥有权力,对权力的运用,关键在于明智与否。他还坚持认为大海军的建造不会引起国际竞争,因为他坚信德国不会走沙文主义道路,不会进行“过分的殖民地扩张和野蛮的贸易战争”,其理由是德国人有其特殊的民族性:对这种攻击行为来说“我们缺乏所有的民族性格方面和国家机构方面的先决条件”,而且“我们同样缺少那种充满了急不可耐的商业利己主义的人员和传统。”他反复说,德国人看重的是一种温和和理智的强权政治(Machtpolitik)。

  施穆勒的同事,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大教授瓦格纳首要看重的东西是战争力(Kreigsmacht),他坚信战争力“是所有民族的需要中最最重要的,也许我还可以说,是所有经济需要中最最重要的。”同时对于国际政治他也抱着马基雅维利的态度:“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永远存在的。所有的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如果它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它们就会用剑来解决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在近期看来不会有太大变化。决定性的事实是权力的原则,是力量的原则,是力量的正义,是征服的正义,并且会一直如此。”

  这两位学界领袖的态度是能够代表当时德国大多数教授的态度的,他们一方面坚信,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只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另一方面又相信德国人对自利主义有某种天然的免疫力,而恰恰只有德意志民族这样“温和且理智”的民族取得了世界的霸权时,世界秩序才能得到一个理性的安排。

  这两位教授的学生,布列斯劳大学的副教授桑巴特则认为:“英国已经显得不再愿意像从前那样与西欧的其他国家团结在一起,而是愈来愈明显地把自己摆在德国的对立面,但同样也摆在法国的对立面。引发这种对立的原因是越来越帝国化的北美(古巴战争!)在政治和贸易方面发展,以及德国目前在世界市场上和在外国纯粹的经济扩张使他们的领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侵扰。”

  这位经济学家甚至还为这场英德对抗设置了世界观方面的意义。人们一般认为二战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但桑巴特在一战爆发时就声称这是一场两种文化形态之间的斗争。而且“一切伟大的战争都是信仰的战争,过去曾是,现在正是,未来也是。”一方是以英国为代表的物质主义的资本主义,另一方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精神主义。这两种世界观之间的战争给予了1914年战争以深刻的意义,它决定着未来的人是英雄式的还是商人式的。

  对桑巴特而言,使战败国割地赔款等实际利益倒不是很重要,而关键是在这场文化的较量中赢得胜利。他认为,为了战略的需要,可以占领一些地方,但也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英雄的世界观”,因为德国是抵御商业主义洪水的最后一道堤坝。

  帝国海军的结局

  建设大海军的提案在帝国议会中以多数票通过了。但被德国的“爱国者”所寄予厚望的帝国海军,在一战中却乏善可陈。

  尽管德国水兵依靠先进的光学瞄准器和严苛的训练已经形成了世界第一的战斗力,但这仍然无法补偿他们在整体实力上的劣势。作为“大炮巨舰”时代的尾声,当时的海战依然不脱离明朝将领俞大遒的总结:“海战之术无他,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

  就在德国通过海军提案的同时,深知海权为命运之所系的英国也开足马力,不仅在军舰数量上继续保持对德国的绝对优势,而且在质量上率先开启了战列舰的“无畏级”和“超无畏级”时代。

  在英德两国拼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出人意料地爆发了。在唯一的海军大会战——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海军在数量方面的绝对优势,很快弥补了自己在战术和运气方面的些许劣势,用稳扎稳打的方式将德国人赶回了威廉港。在这之后,无法出头的德国海军只好玩起了“游击战术”和“存在战术”——以一种潜在的威胁充当和平谈判中的筹码。

  这种绝望的形势加上陆战方面的僵持,使得德国将军们将希望寄托在了“无限制潜艇战”上,而无限制潜艇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却把美国拉进了战争。

  最终,在1918年被严令出战的威廉港水兵发生了哗变,打响了葬送霍亨索伦王朝的第一枪。随即革命爆发,皇帝退位。威廉二世所钟爱的大海军,竟然成了自己的掘墓人。那些花费了德国人无数心血的巨舰,在德国投降后悄无声息地在船坞中被肢解……

主题

0

回帖

4714

积分

游客

积分
4714
发表于 2012-7-1 15: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海军能否重蹈覆辙?

主题

0

回帖

1488

积分

游客

积分
1488
发表于 2012-7-2 01: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国不要海权,只要和蟹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12-7-2 09: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宪兵司令于2012-07-01 12:26发表的 童欣:德意帝国对海权的追求 :
德国工人阶级本来应该是这场军事竞赛的天然反对者,他们中的政治精英——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一再反对海军提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海军的建造将激活众多的下游产业,创造无数个工作机会,并使相当一部分工人的实际收入增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有时候还真敌不过一个鼓鼓的钱包。
套用法国大选的一句话

“每当我想起祖国,就会用左手扶住前胸,但想起我的钱包就会举起右手。”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12-7-2 09: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海军的唯一战略影响力在于威慑

即让第一海洋霸主知道:如果与第二海洋强权对抗,那么有可能失去对海洋的控制


结果也正式如此


仿佛冷战时期的核威慑——我虽然没有足够以打赢战争的核武器,但是我却又毁灭世界的核武器,你开战,大家一起死。

主题

0

回帖

4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4148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荣誉叫做忠诚) 的帖子

德国是败在窝里反,自己的军民承受不了总体战的压力垮下来了。 [s:21]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0529
发表于 2012-7-2 14: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的国家,不是个海洋国家,他最大的战略是应该维持欧洲各国的平衡,海军应与陆军的实力持衡,大力发展超强海军,只会刺激作为海洋霸权国家的英国,把英国推向俄法一面。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12-7-2 1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不能既追求陆上强权又追求海上强权,好像至今还没有先例。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12-7-8 13: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明代、清代;法国、俄国、德国、苏联都尝试从陆上强权兼作海上霸主,结果都失败了。

主题

0

回帖

2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21
发表于 2012-7-8 15: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我想起祖国,就会用左手扶住前胸,但想起我的钱包就会举起右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13:34 , Processed in 0.0339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