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苏撒

重生帝国 第一部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6: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亡国和朝代更替浅析

什么是亡国?什么是王朝更替?

在一个民族内部,易姓改号,改朝换代,按照正常的法理,不属于亡国,而属于王朝更替。比如说,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都曾经历过易姓改号,改朝换代,经历多个王朝时代,只不过人家没有更改国号。而华夏帝国,是更改国号,所以给人以某种错觉,更改国号即亡国。这种解读或理解是错误的,只要国家在本民族内部之间转手,就不叫亡国,而应该叫王朝更替,只有异族入侵推翻本民族的国家,才叫亡国。

本文中的亡国,实际上等同于古代的“亡天下”。国家分两种,整体的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国”。整体的国家,相当于古代的“天下”,古人云“平天下”或“一统天下”,按现在的理解即是统一整个国家的意思。

国家内部的“国”,换言之,国家统一之前分立的“国”,实际上是诸侯国。比如说我国春秋时代的诸侯国、战国时代的七雄、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诸侯国,等等。诸侯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倒不如说是一个个分立的内部政权,只不过这种内部政权长期独立所以被冠名为“国”。

我国后秦时代出现的割据政权,也被看作国,只不过因为割据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我们称的为地方割据政权,而实际上,其本质特点,和前面说的,没有任何差别。

聚人成家,聚家成族,聚族成国,这是上古意义上的“国”概念,这样的“国”,是一个民族内部的分立国或诸侯国(早期称部落),而这里需要做补充,那就是聚国成天下。

这里的天下,是一个民族的天下,一个民族的整体国家。所以,真正的国,是天下,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国。而上面所说的国,则是狭义上的国,是一个民族内部的分立国(没有共主)或诸侯国(有共主)。

所以说,亡国,亡的是整个民族的国,也就是天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分立国或诸侯国。

满、蒙建立的王朝,是华夏的亡国时代,但是满蒙建立的王朝,虽然不拥有华夏正统的地位,却继承了华夏的法统,这叫夷窃夏统。

华夏帝国的王朝正统和法统,首先从夏朝说起,夏王朝正统和法统的依据有三:一、黄帝后裔;二、占据中央中原之地;三、拥有正统和法统的物质载体:九鼎。

夏商周三代,都是按这三个正统和法统的依据来传承的。到了秦朝,第三个正统和法统依据发生改变,九鼎变为传国玉玺,直到传承到唐末(确切地说后唐),传国玉玺失踪,正统和法统的物质载体缺失。

夷狄入主中原,窃据华夏神器,篡夺华夏法统,对华夏人来说,是亡国。虽然东晋南宋衣冠南渡、拥坐半壁江山拥有正统地位,但法统为夷狄所据,而最终两者没有收复故土收回法统,最终反而被灭国。所以,东晋南宋时代,还是应该以亡国时代来看待。

夷狄为了给自己正名,一般都会自称黄帝子孙,但由于后秦的夷狄在蛮荒地带经过血统的混合或稀释,血统发生改变,已经和先秦夷狄拥有的华夏血统不可同日而语也。

所以说,血统的鉴别,是非常非常的关键。

比如说,汉藏语系中的藏族,虽然和汉族语言文字不同,但两者的关系相当于日耳曼人和英格兰人的区别,血统相近是不争的事实。但是W族与两个M族,是不是和汉族血统相近,那就需要科学上的鉴定了。

正统和法统的涵义,举例来说明。

关于法统,比如说英格兰王位,只有具有伊丽莎白女王家族血统的人才有资格来继承,血统继承法,就是法统。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有选帝侯选出,这选帝侯选帝制度,遵循的也是血统继承法,因为法兰西国王,不可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

关于正统,比如中世纪欧洲的贵族传承,实行长子继承制,长子,即是正统。我国的西周时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统。

华夏各王朝的法统,同样遵循血统继承法,而法统的源泉,无一例外都来自于黄帝。刘邦称帝之后,自称是黄帝之后,鲜卑、契丹、满清这些夷狄入主中原之后也都自称是黄帝后裔,这是为什么呢?谋求法统的地位。

古代中国,由于改朝换代经常发生,所以,为了证明改朝换代的合理合法性,除了血统继承法的法统之外,还需要所谓道德继承法的法统(实际上是武力继承法的遮羞布),这里,儒家学说,就派上用场了。

《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人、一家、一姓之天下,有道者居之,无道者失之。”

所以说,改朝换代,需要推崇儒家学说,才能长久稳固,儒家学说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里。蒙元不尊儒家之术,纯用暴力,百年即亡,满清用儒家之术,享寿将近三百年,差别就在于这里。

这其中儒家借用阴阳家的"五德轮回"说创立的“王朝五德轮回”说,为改朝换代,提供了法统上的依据,这方面的历史资料,多不胜数。

《史记 封禅书第六》:“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道德继承法的法统,实际上即是"王朝五德轮回"上的法统,这在改朝换代之际,被不厌其繁的应用。就是现在的天朝取代国府(民国),也应用这种学说来证明自己的法统地位。

血统继承法的法统源泉在哪里呢?

西方是“君权神授”,受命于神,替神行使地上的权力;中国是”真命天子“,受命于天,替天行使地上的权力。

法统的源泉来自于上帝、神或天,总之,是创造自然和人类、并掌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超自然神灵。

以上仅仅是对于古代法统的简单阐述,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国家的建立,出现了现代法统概念。现代法统,有内外两层含义,内层含义为“政权民授”,即只有得到人民认可的政权,才拥有国内法统地位;外层涵义为“国际认可”,即得到全部或大多数重要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的认可,才拥有国际法统地位。

问:“倒要请教李存勖和他建立的王朝是异族王朝还是华夏一脉?”

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在精神和文化上已经被同化,自从改姓为李,之后一直没有改回原姓朱邪氏,即是最好的说明。

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也是沙陀族人,其情况和李克用父子,是相似的。

被同化的异族执掌华夏神器,是历史发展中的小插曲,在夏朝就发生过这种事情,少康复国的故事,早已远近皆知。同样,罗马的帝系传承,也并非仅仅限于罗马血统。不过,小插曲终归是小插曲,最终还是要回到正轨上来的。

罗马帝国,之所以如此称呼,乃在于国家或帝国的罗马属性,换言之,罗马帝国,是属于罗马人的帝国,虽然在罗马帝国里,还有其他的民族,比如说犹太人。

随着罗马公民权的扩延,公民权越来越多的被赋予外族人,这些外族人通过拥有公民权从而变成了罗马公民,换言之,在文化上被同化变成了罗马人。

被罗马人文化同化的外族人执掌罗马帝国,往往不是代表其出身的民族、而是代表罗马人的利益。所以说,罗马帝国内部被同化的异族人登上帝位,属于改朝换代而不属于亡国。

而满清取代明朝,本质是民族对民族的统治和压迫,因为整个满洲民族都变成了寄生阶层,这是在任何华夏王朝时代,都没有并且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所以说,满清取代明朝,属于亡国,而不是改朝换代。

满清入主中原灭亡华夏中国,其性质,和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主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是一样的。

这里中原一词,指的是天下,也就是整体的国家,而不仅仅指中原那一小片地方。

为什么中原意指天下呢?因为中原是中央之地,而中央之地,为天子之地,所以,可以简单的用中原代指天下,逐鹿中原,实际意思是指逐鹿天下。

满清入主中原灭亡华夏中国,可以如下看待:

一个富豪家族,拥有巨额财富,家庭成员之间,对家庭这笔财富,有争端。家族成员之间的争夺,最终是一人得手,拿到全部的家族财富,内部人员的争斗的结果,最终还是家族自己人拥有这笔家族财富。换言之,家族财富没有换手或转到异性人手中,这我们可以比作华夏中国内部的内战。

而这个富豪家族,拥有很多的仆人,同时在某些时期也会雇佣外人来帮助看管自己的财富。可是,某一天,这个仆人或外人,利用家族成员之间的内讧,趁机而起,浑水摸鱼,将这个家族成员全部碾灭,自己夺取或窃取了这笔家族财富,家族财富易手换姓属于了别人,这就是五胡乱华、满清入主中原的本质。

将满清入主中原看作王朝更替,是儒家的成功史学在作怪。成功史学推崇成王败寇,而不辨民族大义,是为胜利者辩护的史学观。

儒家,开始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而被经过篡改的儒教,则“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而为夷狄,则夷狄之",从而变成了维持异族统治的精神武器,愚忠于君父,而不辨民族大义,因此出现了曾国藩这样的从民族角度来说悲剧性的人物。

所以说,成功史学,需要被重新评价;中国的历史,需要改写和评判;尤其是儒家所著的二十四史,更需要重新评估。

应用新的史观,来审视过去,可以这样重新归类中国历史:

一、先秦时代——华夏早期帝国时代(封建时代)

夏——华夏早期帝国第一王朝,商——华夏早期帝国第二王朝,周——华夏早期帝国第三王朝

二、后秦时代——华夏后期帝国时代 (大一统时代)

秦——华夏后期帝国第一王朝,汉——华夏后期帝国第二王朝,晋——华夏后期帝国第三王朝,隋——华夏后期帝国第四王朝,唐——华夏后期帝国第五王朝,宋——华夏后期帝国第六王朝,明——华夏后期帝国第七王朝

匈奴灭西晋——但东晋犹存,华夏后期帝国第三王朝仍留有半壁江山
金灭北宋——但南宋犹存,华夏后期帝国第六王朝仍留有半壁江山
蒙元灭南宋——华夏后期帝国第六王朝亡
满清灭大明——华夏后期帝国第七王朝亡

三、华夏后期帝国王朝之间的传承中间被异族隔断过,所以,华夏后期帝国也可以如下归类:

华夏第一帝国时代——秦、西汉、东汉、魏、西晋、东晋

华夏第二帝国时代——隋、唐、梁、唐、晋、汉、周、北宋、南宋

华夏第三帝国时代——明

四、华夏亡国时代(丧失中原)

匈奴灭西晋——五胡十六国时代
金灭北宋——宋金对峙时代
蒙元灭南宋——元朝时代
满清灭大明——满清时代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6: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随笔四则

第一节 大师、学者、专家辨析

近年来,大师、学家、学者、专家的称呼满天飞,只要一个人在学术界稍有名气,就会被人们冠之以经济学家、国际问题专家、时事评论专家等等头衔,从而在大众中造成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或混乱,到底什么是大师、学家、学者、专家呢?

所谓学家,意指在某一学术或知识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即创造了新的知识或理论,创立一派学说,从而自成一家,成一家之言,令别人向他学习的人,即被学习的人。如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创始人,均是在某一智慧领域独树一帜,自成一体系的学说,且都招揽门徒弟子,形成一派知识群体。近现代的诺贝尔奖 (和平奖除外),奖励的亦是在相关知识技术领域获得突破与创新、从而对人类的智慧财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所谓学者,是在某一学术和知识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和研究,精通某一知识领域的人。他能对某一学说进行自己的阐释,换言之,就是钻研透了前人发明的理论和知识并有所发挥,从而远远超过一般人的理解水平。但是学者没有自己的独创之见,也不能脱离开学家所创立的理论框架,所以无论从字面还是本质上说,学者都是学习的人。例如,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大学里的许多教授博士、某一理论的研究信奉者,都是学者而不是学家。现在中国经济学界提倡新自由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经济学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只能算作经济学者的范畴。

所谓专家,是在某一专项知识尤其是技术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解决此类专项领域的独特思维方法或模式,即在此专项领域具有特殊的技能,从而能解决专业问题的人。专家的要点在“专”与“家”上,“专”意指具备专项知识或技术技能,“家”则指有自己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和方法,如经济专家、工程专家、技术专家、金融专家、学术专家等等。

在某一知识或实践领域开辟新的阵地,扩大人类智慧领域的人,我们称之为理论大师或是实践大师,也可称为宗师。如中国创立墨家学派的墨子,不仅在理论上建树颇丰,在科学技术实践上也很高的成就;英国的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而且还在工程技术上造诣非凡,他们均属于理论和实践大师,此等例子,不胜枚举。大师或宗师的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是所有人中最高的。

学者侧重学问和知识,专家侧重技术和方法;前者重理论,后者重实践;前者主要面对抽象领域,后者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两方面都擅长的我们称为专家学者或学者专家,即在抽象理论知识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亦能在实际操作层面解决现实问题的人。确切地说专家学者或学者专家是一种复合性人才,也更具价值,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级人才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不象中国这样有明显的学者和专家的分别。现在中国许多所谓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是学者)到企业中担任独立董事或顾问,就是学者去做专家的事情,其动机和结果大家是有目共睹。

学者和专家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前者重在知识的保存和传承,后者重在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二者都不可或缺,当然,将二者的优点复合在一起的专家学者或学者专家,则更是社会之所需。但是,一个社会要实现领先并在智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 展,非拥有学家、大师、或宗师不可,因为他们能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和智力空间,创造新的智慧成果。因此,一个发达、领先的国家或社会,都是不缺乏大师、学家、学者、专家或专家学者与学者专家的,拥有他们,也是知识时代的宣言。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3: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关于创造和学习

惊奇是创造之母,怀疑是创造之父;重复是学习之母,兴趣是学习之父。

学习和创造都始于提问题,面对未知或已知的事物给出的疑问。学习,是面对问题向他人寻求答案/解决方法,这种答案/解决方法是现成的;创造则是面对问题向自己寻求答案/解决方法,这种答案/解决方法不是现成但可能是重复的。

学习一般只用接受现成的知识,并重复知识创造者的思维过程,用以掌握前人成功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来解决类似的问题。课堂上的教学、演示、实验均遵从这一过程。

人类的知识首先来源于学习,大自然是人类学习的天然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也是在文明诞生之前唯一的老师。文明诞生后,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知识得到了积累,学习对象发生了转移,从大自然转向了人,转向了创造知识的智者身上。

创造则是以现成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自己的思维,自己解答未知的别人未解答的问题,或别人已经解答,但自己并不知道或无法通过有效途径知晓的问题,创造需要产生新东西。内省、反省、顿悟属于创造的过程。

惊奇是对于未知的新事物提出问题,怀疑是对已知的旧事物提出问题,这二者都是创造的源泉。之后就是解答了,由于没有现成的解答程式,又要求自己来解决,因此就要求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式,创造性思维即应运而生。

是否拥有创造性思维是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标志。创造性思维要求不能迷信权威,不要给自己的思维空间设限,要有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也需要训练,最基本的演绎、归纳等推理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创造产生新的知识和发明,拓展人类的智力空间,而学习则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当然很多时候需要体力劳动来辅助。创造相比于学习,所付出的劳动代价要高得多。创造属于少于精英的专利,因为人类中大部分人或者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或者厌恶繁重的脑力劳动而仅仅满足于已知的知识。

重复的目的是加深记忆力,而记忆是学习成功的标志之一。兴趣可以使我们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所学的东西上,这体现了一种主动性,而主动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之一。与主动相反的是被动,也就是强迫性学习,这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反应,为了应付而学习、不求甚解,从而导致学习的失败。因此,在学生学习任何东西之前,先培养他对这种东西的兴趣非常关键。

学习,其中要义之一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成功者之所以能成为成功者,必有其过人之处,这过人之处,乃其长,为学习的对象。

学习,其中要义之二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学习,不是东施效颦和拙劣的模仿,而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发挥,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所处的地位,所进行的改进和适用。

学习,其中要义之三是试错反思、增己不能。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增进自己能力的目的。

学习的历程,按照我的理解,可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出于求知欲和好奇心,面对认知的外部世界和知识,提出了许多问题,自己尝试去分析解答,尝试给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阶段:自己解答不了或解答的不对,学习并接受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或解答结论。

第三阶段:按照别人的思维方式、或观点,尝试去分析、解答问题。

第四阶段:重新认知,尝试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用其去分析解答以前和未知的问题,这是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的最重要的一步。

第五阶段:对照事实和别人的思维方式及观点,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加以验证、修改、和完善。

要想养成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跨越第三阶段,迈入第四第五阶段,这跨越第三阶段是关键,可称之为“学习之障”。

关于学习,并不是学的知识越多越好,知识越多,创造能力可能会越低。

因为这太多的知识,可能会变成束缚你创造力的东西,可将其称之为“知识牢笼”。

只有当你将知识“全部忘记”,当然不是像硬盘格式化那样彻底删除,而是暂时忘记,你才能出脱知识的牢笼,你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发挥。

“知识越多,创造力越低”,可称之为“知识陷阱”。之所以会陷入“知识陷阱”中,乃在于接受(别人创造)的知识越多,越会受到知识里面所蕴含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和羁绊,说白了,受限于别人的思维模式。只有超越了别人思维模式框架的束缚,你才能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学习成功的标志是掌握了现有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能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类似问题。但是面对全新的问题,已有的思维模式和知识已经不能解答,而外人又不能求助或求助不上,创造就派上用场了。

学习知识的过程,首先是一种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其次也是一种培养自我创造能力的过程。

创造又分原发创造和后发创造两种类型,或者说,全新创造和重复创造。

原发创造或全新创造,指创造以前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知识创造过程。

后发创造或重复创造,指创造别人已经创造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知识重复过程。

说到创造,首先必须提到创造欲望,说白了你得首先有创造的想法和冲动,之后是有所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习,所以说,创造过程中伴随着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常常出现在后发创造或重复创造中。

而在原发创造或全新创造过程中,由于前面没有现成知识可供参考,那只得运用自己智慧去攻克知识堡垒,说白了,就得创造知识,比如说在飞机发展史上的超音速飞行,需要克服音障问题。什么是音障?音障如可突破?第一个回答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人,就是创造知识的人。

而学习过程中,同样也可以伴随创造的过程,不过,这种创造往往是一种重复创造的过程。

比方说,从1加到100,在老师没有告诉高斯方法之前,有的学生就能按高斯的方法算出答案来。

学习现成的知识,作为老师,一上来应该首先给学生提问题(引出所传授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去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再传授知识——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换言之,要尽量让学生去完成重复创造过程,也就是说,重复原创者的创造过程,当然大部分学生一般会做不来,但这没关系,这是锻炼和培养。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的新思维新思路,虽然这些新思维新思路看似荒谬或不切实际,但是也不应该打压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路去做客观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从中找出荒谬或不切实际的地方,经过不断反复的训练,学生就会学会优选方案的方法。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要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对于学生的任何思路,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分析,而不是否定与嘲讽。

要培养创造力,需要培养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和连接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思维无限制无障碍,思维触角可以向任意方面扩展。

连接性思维,是指能在事物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比如说找到某种共性),尤其是在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之间,建立某种联系。

发散性思维和连接性思维,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基础,而这两种思维又是创造力的基础,所以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发散性思维和连接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想象力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可以推知,创造力也是可以培养的。

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创造力,想象力是创造力之母。所以说,要想培养创造力,先要培养想象力。

但是,这里不能不提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原动力,因为如果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坐汽车,汽车开动需要引擎,那主动意志和独立精神,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引擎。

学习和创造的原动力,均来自于自立精神和自主意志,或者说,独立精神和主动意志。自自立精神和自主意志表现在,遇到问题首先靠自己积极主动去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而不是求助于别人,或消极等待。

所以说,向别人提问题很重要,向自我提问题更重要。获取真知、解决问题要依靠自己去,而不是别人,别人只不过是给自己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已。

对我们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是自我学习,而不是向别人学习,最有价值的创造是自我创造,而不是别人创造。

学习和创造,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学习分两种:为学习而学习——可名之为学习性学习,和为创造而学习——可名之为创造性学习。

学习性学习是为学习而学习,纯粹是为了接受知识,对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很低,这种填鸭式教育模式,目前我国通行;而创造性学习是为创造而学习,目的是为了创造知识,对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求很搞,这种启发式教育模式,目前在欧美通行。

学习态度问题了,是自主选择性学习,还是崇拜接受性学习,决定了一个人学习效果的好坏。

自主选择性学习,是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要学的东西,对于所学的东西,并不一定全盘接受,而是在批判性接受。

崇拜接受性学习,是不加选择顶礼膜拜要学的东西,对于所学的东西,全盘接受,完全照搬。

要想有所创造,首先要有创造的意志和想法,之后需要学习,这里的学习是指有针对性的学习、有选择性的学习、是有目的性的学习。

所以说,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学习模式,更需要塑造自己的创造模式,这两者是建立在独立精神和主动意志之上的。

向敌人学习是我们的责任,向朋友学习是我们的义务,自我学习是我们的性格,自我创造是我们的本质。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3: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论运动和养生

人体尤其是男人有两个最耗费精力和能量的器官,一上一下,下边的负责后代的创造,上边的负责知识的创造。任何创造都是十分消耗心力和能量的过程,精力用在此,则不能用在彼,四肢的劳累往往造成大脑的迟钝;忙于生计和为生存而奔忙,则常常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适当的体力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紧张的神经,使大脑可以得到换位休息。而且,通过体力锻炼导致的皮肤出汗,可以将体内新陈代谢的代谢废物排除体外,这样又从另一方面减轻了肾脏的负担。肾脏是生命的中枢,肾脏是人体精力的源泉,保持肾脏的健康,对人体来说,是意义极其重大的。

听说过用脑过度死亡的例子,比如《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但是,很少听说过做体力劳动累死的现象,即使在黑砖窑里,也好像没有见到累死的报道。

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纾解神经的紧张。所以说,治疗所谓的精神病人,最好的办法,不是进精神病院,进行所谓的强制治疗,而是让其做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累得要死,只知道吃饭睡觉,过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成为正常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绝对不需要集中精神,不要眼睛、耳朵、嘴和鼻子的集中使用自己的功能。说白了,即是不需要任何感官和思维器官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只需要让肌肉处于紧张状态。

人具有感性的成分,或者说审美观,所以说,从自身的外在特征或外貌来加以衡量个人优秀与否,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肌体是灵魂和智力的载体,肌体的强壮高大与否、肌体美观度和协调度,也直接影响到灵魂与智力发挥的程度和高度。

人是身体和灵魂二合一的高等动物,身体是灵魂的寄居物,灵魂虽然重要,但身体同样重要,因为高贵的灵魂不可能也不愿意寄居在卑微柔弱的身体中。

拥有高贵强壮的身体和拥有高贵优秀的精神同样重要,二者完美的结合才使我们更接近上帝的形象。

因此,爱好体育吧,至少精通一门体育运动项目,这样不仅能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和活力,也能在最大限度上减轻因身体而给精神和灵魂所造成的痛苦,君不见残疾者和病患者那种发自内心的痛苦吗?

所以,让我们去运动吧,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活的更好,才能办更多的事情,才能完成更多的心愿。

要想提高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需要主动去承受艰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体验。当身体和精神处于忍受极限的时候,也就是考验意志和毅力的时候,挺过来了,你就能超越自我,成为好汉;挺不过来,你不能超越自我,你还是以前的自我,没有得到任何的提升,事情就这么简单。

提高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需要去运动(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去实践(社会实践)。

无论对女人还是对男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都是身体机能得到休养的最基本保证。劳累和熬夜,是衰老的父母。暴晒是女人皮肤的天敌,化妆品是女人皮肤的保护神。纵欲是男人身体的天敌,运动是男人身体的保护神。

人体的生命节律或生物钟,是和自然周期尤其是地球的自转公转周期相吻合匹配的,《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学问,是非常有价值的。

女人的大脑,和男人大脑的功能,是一样的。不过,由于女人下面承担了更多的后代创造功能,所以,大脑相对来说有些弱化,换言之,女人的大脑功能,不及男人的大脑。

这里可没有任何轻视女性同胞的意思,只是通过论证来做出的结论。实际上,创造后代才是最伟大最神圣的功能,如果没有女人的这项功能,人类不会生存到现在,更不用谈什么文明。

所以说,当我们说某个人尤其是某个男人伟大的时候,其实我们常常忽略了另一个更伟大的人物:生下这个伟大男人的母亲。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人生命理探讨

人,是肉体和灵魂有机结合体,换言之,身体和精神的有机结合体。在正常情况下,是灵魂控制肉体,精神指挥身体;如果反过来,肉体控制灵魂,身体指挥精神,那么,肉体即成为灵魂的牢笼,身体则成为精神的枷锁,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肉体/身体严重受创或备受疾病的煎熬,灵魂与精神无法解脱的时候。

对于肉体和身体的研究,有解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科学上的探索,但是,对于灵魂和精神的研究,相对来说,则滞后的多。本文试着从灵魂和精神的角度,来探讨人的命、生命、命柱、和命运。

人,作为群居性高等社会生物,在自己的一生中,在社会中扮演了多种角色,同时也就具备“多种生命”。从事经济活动,具备“经济生命”;建立家庭,具备“家庭生命”;从事政治活动,具备“政治生命”;从事体育活动,具备“体育生命”,等等。这里的“生命”,基本上和社会角色划等号,人的灵魂或精神活动,即在这些“生命”之间进行往复奔波。

人,确实像猫,有“好几条命”,但是这些“命”,对个人来说,是有机结合、互相融合、不能分割、同等重要的,理性而中庸的个人,会把自己的这“几条命”,理顺的很好。

说人的“几条命”同等重要,也不全对,因为在个人心目中或眼里,总有最重要的“一条命”,我们称之为“主命”。一个人精神寄托的重心,即在“主命”上。比如说,运动员的“主命”是“体育生命”,企业家的“主命”是“经济生命”,政治家的“主命”是“政治生命”,等等。

这些“生命”构成了人的灵魂或精神的全部,可称之为“精神生命”。如果把人的“精神生命”比作一座建筑的话,那么,这些这些“生命”就构成了“精神生命”这座建筑的支柱,可称之为“精神支柱”或“命柱”,其中,“主命”,即是起关键支撑作用的“精神支柱”或“命柱”。如果“精神生命”大厦主要靠“主命柱”来支撑,“主命”一倒,“精神生命”大厦则会坍塌。

通过以上原理,可以解释很多自杀现象,自杀为什么会发生?往往是因为一个人把某一“主命”看得过重,甚至可以说把“主命”看成自己“全部的生命”,当自己的“主命”终结或结束时,他或她就认为自己的“全部的生命”已经终结坍塌,“主命柱”倒下,精神大厦崩溃,因此选择自杀来终结自己真实的生命。

实际上,以上“命”或命柱”,都是“外在的”的“命”或命柱”。人,还有一根最主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在的”“命”或“命柱”——内心精神或内在的自我,可称之为“本命”或“本命柱”。

大部分人,作为社会人,忙碌于外在人生,在各个“生命”或“命柱”之间进行往复奔波。忙于构建维持各个“生命或命柱”,尤其是“主命”或“主命柱”,很容易迷失或淡忘自己的“本命”或“本命柱”,以致许多人都不由自主会问到自己:我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别人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这就需要归位到“本命”或“本命柱”上来,才会得到有效地解答。

人,都有两个“我”,现实中的“自我”(对应功利心,“外在的命柱”),和内心深处的“本我”(对应良心,“内在的命柱”)。“自我”和“本我”有机融合(“外在的命柱”与“内在的命柱”重合),那么这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人,活的光明磊落、襟怀坦荡、阴阳调和,活的最自然。

而如果“自我”和“本我”没有重合,那么,这个人将展现一个分裂的人格,体现在内心,是矛盾冲突,体现在外在,是犹豫寡断,我们为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或命柱错位。虽然,“自我”和“本我”能互相战胜,从而令这个人展现一种单独的人格,但是由于二者不能真正的重合,这个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人,而是一个分裂的个人,活的很累,或者很放纵,或者很紧张。

其实,人的主要精神支柱或主命柱并不一定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转换的。当遇到严重的精神或信仰危机,主命柱即将坍塌、精神大厦即将崩溃之时,这时候,对个人而言,最需要做的,是回归本我,找回被忽视的“本命柱”,通过精修或闭关修炼,重塑主命柱,重新整固精神大厦,这是摆脱精神或信仰危机的最佳途径。

人,如果想要达到至高的精神境界,需要超越“自我”,回归“本我”,换言之,将精神大厦的主要支柱从外在“主命”或“主命柱”转移到内在“本命”或“本命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进取的人,选择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探索内在的自我,维持并强自己的“本命”或“本命柱”。

积极人生,是探索内在的精神,是向智慧的自我请教,是加固自己“本命柱”。衍生为多种说法,思考、反思、自省、内省,道家叫参、儒家叫格,佛家叫悟,用词,本质涵义一样。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远离尘埃,专心于内心世界,不为外务打扰,闭关修炼,战胜自我,超越自我,道家的修行、佛家的打坐,都是同理。

所以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做“自我”和“本我”重合并最终回归“本我”的自然的个人,而不是二者分裂的个人。要想做到自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内心的反省、向智慧的自我请教,如此,方能认识到自己心中的人生真谛。

主题

0

回帖

29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29
发表于 2012-4-16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历史!

主题

0

回帖

50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50
发表于 2012-4-18 14: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玄幻小说一样的名字啊

主题

0

回帖

79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79
发表于 2012-4-24 10: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拜楼主了!!!!!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8: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生哪门子帝国?许多人对帝国这个词不感冒或者说反感,这个问题很多人人提出过,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大部分人一听到帝国,就会和皇帝、世袭、专制等字眼联系起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过却与本文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文中的帝国不是等同于皇帝、世袭和专制这种政治体制,而是从强国富民角度来说建立霸权成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强国。

这在重生帝国第二部中的论强权和霸权 一节中有详细的阐述,帝国是否专制或民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强大到建立霸权并具有支配性地位,换言之,在国家的丛林世界里,如果把单个国家看做一个成员,帝国就是成员中的老大。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74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8: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国是老大,这与帝国是不是专制或民主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民主国家照样可以成为帝国。比如说,伯利克里斯的雅典时代,雅典强盛一时,成立提洛同盟建立了自己海洋帝国;十九世纪,通过组织多次反法联盟击败拿破仑一世的法国后,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建立了自己的海洋霸权,称大英帝国,号“日不落帝国”;同样,第二次世界大战,民主制的美国通过组织同盟国击败德国日本,建立自己海洋全球帝国,被命名为“新罗马帝国”。

霸权对应的是霸权国,而首先变成强国是霸权国的必由之路,先强国后霸国,先强权或霸权,这是强国之必由之路。因为现在是类似于春秋时期的列国纷争时代,我们希望我国成为齐国晋国那样的霸权国,而不是追随其后的弱国,这样才能在国家间的生存竞争中为我国争取最有的生存地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4-27 09:54 , Processed in 0.0365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