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3|回复: 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发表于 2007-11-18 14: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两极格局结束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解体过程和新的国际格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发展趋势。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适当补充文字材料、图片等,尽量还原和创设历史情境,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展开研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使之多角度深刻理解两极格局解体的本质原因和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各方力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应该做出的努力。

本课引言用文字叙述及照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对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苏联解体产生感性认识,也可使学生产生探究其深刻原因的兴趣。

引言中包括本课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需要解决的三个概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两极对峙,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持续。它一方面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另一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它已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各种其他力量的挑战。美苏力量的相对衰落,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均衡化趋势,美国主要盟国(西欧、日本等)向美国的“领导”地位提出的挑战,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及其进行的反对两霸的斗争,都日益动摇着两极格局。到8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已经远不像战后初期那样完整了。1991年12月下旬苏联的骤然消失,标志着两极中的一极自行坍塌,终于导致支配战后世界国际关系40多年的两极格局的最后崩溃。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两极格局的解体所造成的冲击波不仅震撼着欧洲,更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本课在第2、3课的基础上,讲述两极格局解体的过程以及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东欧剧变的发生和实质。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六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伴随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二,以波兰、民主德国为典型,介绍东欧剧变的过程。波兰由调整经济措施而引发政治动荡,形成以瓦文萨为首的、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政治势力集团──团结工会,并最终通过政治改革造成社会制度的剧变。民主德国则因两极对峙造成的民族分裂引发政局动荡,并在政党政治的改革中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多党制,随之而来的是两德的统一。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是德国人民的愿望和幸事,但这是以放弃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而完成的,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挫折。

此处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并尽可能搜集其他相关历史图片、重要人物的代表性观点等资料,扩充学生的了解范围,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波兰、民主德国局势的动荡和剧变的状况。

第三,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教材首先指出,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的总爆发。其次教材将剧变的原因作了三方面的归纳:其一,各国内部原因。二战后,苏联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效仿的准则和法度。东欧各国虽进行过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大多未能突破这种经济模式,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在政治上,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这些都使东欧各国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致使国内的反对派日益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其二,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其三,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战略。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技术和贸易援助,诱使和弹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通过这些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

此处建议教师收集上述三个方面的典型史实材料(图片、文字、数据等),并由学生进行分析和提炼,训练其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同时提高教材结论的说服力。

“苏联解体”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因此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原因归结为政治阻力太大,于是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新思维”,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结果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党派林立、纷争不休的局面,国内潜伏的民族矛盾也开始爆发出来。

此问题有如下教学建议:第一,教师充分分析教材“历史纵横”栏目提供的苏共二十八大纲领性声明,可设探究性问题,如“你能从纲领性声明中看出什么?”,“你认为这可能给共产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你认为这个纲领性声明与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有关系吗?”等等。第二,特别收集有关美国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资料和提供经济援助的相关数据等,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的思想、经济的影响、瓦解作用。第三,收集有关苏联国内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历史材料,丰富学生对此原因的认识。

第二,“八一九”事件。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的混乱,其导火线是1991年8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由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对苏联开始瓦解的认可。事件结局所反映了其发起者无力应付事件发生后的国内外局势,最终使扭转事态发展趋势的努力归于失败。

第三,“八一九”事件的影响: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完全解体。

此处建议教师: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提供的资料和图片解释好这一阶段发生的大事,同时可以重新回顾本课引言中对莫斯科红场换旗仪式的描写,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供反映当年苏联解体过程大事记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充分感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情况及对整个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带来的巨大打击。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他们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国布什总统的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但是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发展中国家深受旧国际格局之害,认为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是旧格局的翻版;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世界格局;即使是美国的盟国,也不赞同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格局。而美国自身正面临西欧、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优势正在丧失,外贸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加之当代国际事务日益复杂,人类面临诸多公共问题,如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艾滋病、恐怖主义威胁等,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是解决不了的,而有待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因此,美国尽管实力强大,但借此建立单极格局,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其他国际力量正在对美国形成制约。如欧盟由于其经济实力强大(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而成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一个因素,正力图以整体形象出现于国际舞台,与美国竞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提出了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目前仍处于经济困难中的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军工企业实力雄厚,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近20年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外交上取得巨大成就;等等。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多极化的形势下,各极相互制约会产生均衡,而均衡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在当前多极化的趋势下,一两个大国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各国相互制约,谈判和协商已成为大国解决问题和争端的主要手段。

第二,世界多极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欧盟的建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此处建议教师重视教材“学思之窗”栏目提供的关于欧盟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与美国的分歧、日本所谓“有事关联三法案”的通过以及所提出的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多极化的表现,另一方面更要分析欧盟、日本的对外政策给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一些策略可能给世界和地区和平带来的潜在威胁。为此,教师可进一步补充日本在军事、外交方面的采取的政策、措施,发挥历史学科的警示作用。

第三,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所谓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两极格局解体后,前苏联国家的政治经济还存在治乱兴衰的不少未定因素;美国的经济实力处于变化之中;德国、日本两国的外交战略还需要较长的调整;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变化。上述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发展、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由此决定了新世界格局的形成必然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①播放有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音像资料,配合教材内容,创设历史情境导入。②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旧知识,在归纳、总结雅尔塔体系形成、演变的基础上,开始本课学习。

“东欧剧变”一目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及其原因。教师必须点明东欧剧变的实质,使学生明确东欧剧变的“变”是指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讲述波兰剧变和德国统一时,教师可补充必要的音像资料,如“柏林墙”的拆毁等,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进而引导学生从世界两极格局的大背景出发,遵照全面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要求来认识问题,全面地总结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

“苏联解体”一目的重点在于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建议教师在探究该问题时可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请参阅教学案例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一目的重点在于多极化趋势的影响。该问题教材内容涉及不多,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顾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此为基础进行总结: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既可侧重分析两极格局解体情况下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增强学生振兴国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通过分析欧盟、日本、俄罗斯地位的提高及对世界和平可能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当今世界形势的眼光和敏锐性。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

鉴于新教材体例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对于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发展历程有可能缺乏系统的了解,很难全面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因此建议教师在探究该问题时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步骤如下:

第一,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并指导学生将资料进行分类,从而能够从苏联历史上和现实中采取的政治、经济、民族政策、对外政策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归纳和分析,材料应包括:苏联民族问题;斯大林时期破坏民主与法制;赫鲁晓夫及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受挫;西方势力的外部压力(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第二,学生以分组方式在课上展示研究结论。资料应尽量广泛、全面地反映苏联解体的原因。第三,学生较为全面地总结苏联解体原因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苏联解体留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哪些具有警示作用的教训?”;“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等问题,讨论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苏联解体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的暂时挫折。

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这个结论应该是师生共同合作形成的共识,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认识和结论。

案例二  开设专题讨论课: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单极格局还是多极世界?

目的:“多极化”是我国对“冷战”解体后世界发展趋势的总体估计。但同时,国际关系中也表现出某种美国所期望的单级格局的特点。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既可以训练学生通过占有史料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程序和方式:可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形式,也可以采用辩论会模式,事先均须准备全面而充分的材料,应包括: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对“冷战”后国际关系走向的分析;“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美国战后霸权的兴衰过程;国际关系变化的规律及制约因素等等。

结果:无论是讨论或辩论,均可不强求得到某一标准答案,学生的准备及讨论过程须符合以上要求,教师可以参与者身份发言或作最后总结。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 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解题关键:欧盟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的变化。

思路引领:二战前后西欧的世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战后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战后西欧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提示:欧盟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力图恢复自己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脱依附于美国的关系。

2. 这个法案为什么会引起日本如此多党派团体的反对?日本武装力量的动向,将会给东亚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有事法案”对日本的影响。

思路引领:回顾二战中日本在亚洲犯下的累累罪行。

思考二战后日本的认罪态度与德国有何不同。

结合日本的经济状况回答问题。

答案提示:这是日本在获得经济大国地位后进一步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的表现。然而,鉴于二战中日本在亚洲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二战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猖獗,日本国内的进步势力以及东亚各国有理由对日本政治地位地提高以及军事实力的加强感到担忧。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试

1.你如何认识苏联解体?

解题关键:苏联解体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

思路引领: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苏联解体前后,社会主义运动还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答案提示:苏联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加之西方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也为国际共运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必须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僵化模式划清界线。但是苏联模式的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反而促使当今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你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有哪些变化?

解题关键:冷战结束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思路引领:冷战前后世界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

冷战分别对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但这些动荡和冲突尚属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世界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今世界经济也出现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学习延伸

1. 阅读与思考:

查找相关资料,你认为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解题关键:东欧剧变的原因。

思路引领:东欧剧变的内因和外因。

东欧剧变的历史因素及现实因素?

答案提示:历史原因:由于苏联控制,东欧各国没有取得独立发展地位;内部原因:东欧各国的改革,收效不大,经济发展缓慢。官僚主义滋生,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其“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因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基本战略。

2. 百家争鸣

(略)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王耘)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14: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亲爱的同胞们:

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我作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原则性的考虑的。

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主,主张各共和国拥有主权。但同时又坚决主张维护联盟国家和国家的完整性。

事情已沿着另外一条道路发展下去。主张国家肢解、国家分离的路线占了上风,这是我无法同意的。

即使在阿拉木图会晤和会晤通过决定之后,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也始终未变。

此外,我确信如此重要的决定本应在人民表达意志的基础上作出。

尽管如此,我将竭尽所能,以使所签署的协议导致社会的实际和谐、减轻摆脱危机和改革过程的困难。

我这是最后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说,我认为有必要说出自己对1985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的评价。更何况这方面有不少无法自圆其说的、肤浅的、不客观的见解。

命运作了这样的安排,就是我当上了国家元首之时就已经很清楚: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愈来愈落在他们的后面。

原因已经清晰可见:社会在官僚命令体制的束缚下几近窒息。它注定要为意识形态服务,注定要承受军备竞赛的重负,已经精疲力尽。

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国家没有前途可言。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应当从根本上改变一切。

正因如此,我从不后悔自己没有仅仅为了利用总书记的职务在数年的时间里“称王称霸”。我认为那是不负责任的和不道德的。

我明白,开始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而且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里,那是极其困难、甚至是冒着风险的事情。然而我却至今对1985年春天开始的民主改革的历史正确性确信不疑。

国家复兴和国家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其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了原先的一切预料。不过业已完成的事情应当得到应有的评价:

──社会获得了自由,政治上和精神上得到解放。这是最主要的成就,我们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因此也尚未学会利用自由。尽管如此,已经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消灭了那个早已使我国无法成为富足安康、繁荣昌盛国家的极权主义体制。

──在民主变革的道路上实现了突破。自由选举、出版自由、代表制政权机构、多党制均已成为现实。

──开始走向多种成分经济,确立了一切所有制形式的平等地位。在土地改革的范围内农民阶级得到复兴,出现了私人农场,数百万公顷的土地交给农村居民、市民使用。生产者的自由已经合法化,企业家活动、股份制、私有化方兴未艾。

──在将经济转向市场时,必须记住这是为了人。当此困难时期一切均应从人的社会保障出发,这特别与老人和儿童有关。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

──已经结束“冷战”,曾对我国经济、社会意识和道德起破坏作用的军备竞赛和国家极度军国主义化已经停止。世界大战的威胁已经解除。

我想在此再次强调,我在过渡时期将竭尽全力,继续对核武器进行可靠的监督。

──我们已经对世界开放,不再干涉别国事务,并放弃在国外使用武力。我们得到的回报是信任、团结一致和尊重。

──我们已成为按照和平、民主原则重建现代文明的主要支柱之一。

──各国各族人民均已获得选择其自决道路的实际自由。对多民族国家进行民主改革的探索使我们已接近于签署一项新的联盟条约。

所有这些变化都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都是在尖锐的斗争中进行的,都曾遇到旧的、过时的、反动的势力日益严重的反抗,这里既有过去的党和国家机构和经济结构,也有我们的习惯、思想偏见、平均主义和坐享其成的心理。这些变化遇到了我们的偏执、政治文化水平低下、对变革的恐惧心理。因此我们才损失了许多时间。旧体制瓦解之时,新体制尚未开始运作。于是社会的危机更加深重。

我知道对目前严重局势的不满情绪,知道对各级行政当局和对我本人活动的尖锐批评。不过我想再次强调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大又拥有如此遗产的国家里,根本性变革不可能在毫无痛苦、毫无困难和动荡的情况下进行。

八月政变(指1991年八·一九事件,编者注)使总危机达到顶点。这次危机中最致命的是国家的解体。今天我所担心的是我国的人们失去伟大国家的国籍──对每个人说来后果都将十分严重。

我认为保住近年来的民主成果至关重要。那都是通过我们的整个历史、我们的痛苦经验获得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抛弃。否则一切美好的希望都将化为泡影。这一切我都是直抒胸臆,如实道来。这是我的道义责任。

今天,我想向所有支持革新政策、参与实施民主改革的公民表示谢意。

我要感谢国外那些懂得我们的意图并予以支持、协助我们并与我们真诚合作的国务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以及数以千百万计的人们。

我离开自己的岗位时忧心忡忡。不过同时也抱有希望,我相信你们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我们是伟大文明的继承人,如今伟大文明能否振兴,我们能否过上现代化的名副其实的新生活,完全取决于大家,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

我想衷心感谢那些近年来与我一起坚持正义而美好的事业的人们。也许某些错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许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迟早会结出果实,我国各族人民迟早会生活在一个繁荣而民主的社会里。

……

──戈尔巴乔夫《告苏联公民书》

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白俄罗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乌兹别克共和国和乌克兰,努力建设民主的法制国家,将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不可分割的自决权、平等和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不施加经济或其他方式的压力,和平解决争端,尊重人权与人的自由(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认真履行国际法义务及其他公认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

互相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及现有边界的不可侵犯;

认为加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友好、睦邻和互利合作关系,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和平与安全事业;

意识到自己对保持公民和睦和民族和谐的责任;

忠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的宗旨与原则,

兹声明:

联合体参加国将通过以均等原则建立的,按联合体(它不是任何国家组成)成员国协定规定的程序行使职能的协调机构实行平等协作。

为保障国际战略稳定与安全,将保留对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对核武器的统一监督;各方将互相尊重争取成为无核或中立国家地位的愿望。

独立国家联合体在其所有成员国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供前联盟成员国或同意联合体宗旨与原则的其他国家加入。

重申愿在形成并发展共同经济区域、全欧和欧亚市场方面进行合作。

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停止存在。

联合体成员国保证按自己的宪法程序履行前联盟条约与协定中规定的国际义务。

联合体成员国必须恪守本宣言原则。

──《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1日)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

2.课文注释

东欧剧变

指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党名(不称共产党)、改国名(取消国家的社会主义或人民共和国字样),在外交上向西方倾斜;政权先后落入“自由派”或“民主派”之手。这一变化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这一变化。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解体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推行了一条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特别是其在1990年主张多党制,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结果整个国家陷入了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危机,苏联的解体逐渐成为现实。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衰亡。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

欧洲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欧盟区共同货币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惟一法定货币。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欧盟与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这10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3.学术观点

①美国麻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的解释:

关于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写在我的一本书《自上而下的革命──苏联的解体》。西方关于苏联解体的主流观点有两种:一是,苏联经济体制在长时期的运行中被证明是不可行的。80年代经济内在的矛盾导致经济崩溃,别无选择,只有建立资本主义;二是,在政治上,一旦戈尔巴乔夫实行言论自由、自由选举,苏联人民就利用新获得的权利,废除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这种主流观点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在一个大国作了长时间的尝试后,失败了。我花了1991~1996年6年的时间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这期间,我与前苏联的高级官员、政治家、企业家会过面。对20年代以来,直到解体的苏联作了研究。我的研究证明,西方的这些主流观点与事实不符。

关于苏联经济崩溃的原因说。1928~1975年,苏联经历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据西方估计,1928~1940年,苏联年均增长5.8%,这在当时是非常快的速度。1950年,苏联实现了工业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国的发展速度快,这期间苏联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8%,而美国只有3.3%,这可是西方的数据。同期,东欧也比西欧快。1975年后,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术进步放慢了,这时的增长率比美国低,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增长,不能叫做经济崩溃。这时的消费水平比生产增长还快。这时叶利钦就使计划经济解体。因此,从1990年开始就出现了经济绝对下降。1991年计划经济不再起作用。叶利钦不向中央纳税。苏联的计划经济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崩溃,而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苏联解体后,经济才崩溃。

再看西方的第二个主流观点,即政治上的原因。苏联曾搞过许多民意测验。民意测验表明,赞成搞资本主义的只占5~20%,1991年5月进行的、由美国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意测验,在苏联的欧洲部分进行。抽样人口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这恰恰是叶利钦在1992年以后建立的。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苏联人民的意愿。在是否保留苏联的投票中,大多数也是赞成保留的。

我对苏联解体的解释是,苏共上层精英,分别进行了讨论,以决定其意识形态。他们当中,9.6%赞成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12.3%赞成民主社会主义;76.7%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取其他态度的占1.4%。这就与人民群众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层的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他们与其他集团结盟,与黑社会、富翁、城市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结盟。他们结成联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

……

这种亲资本主义的力量主要在俄罗斯共和国。他们意识到,必须使苏联解体,才能获得巨大的权力。苏联精英相信,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会使他们成为富人。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我研究了苏联的高级官员,比如切尔诺梅尔金,当了多年的总理,他80年代当天然气部长,1992年就成为天然气垄断公司的拥有者,掌握了40%的天然气储备,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尔科夫斯基,我1993年采访他时,他描写了他在80年代曾是共青团领导人时,怎样利用国家的资金,建设他自己的私人银行。他们不顾人民的反对,建立资本主义。

劳动人民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但并未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没有行动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的经验。当精英们把苏联解体时,他们不能组织抵抗。

……

苏联解体的教训。按照西方的说法,苏联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巨大错误,计划经济不可行,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结论不同。苏联的解体,既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它只是证明,这个制度在把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时比资本主义优越,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发展、更多的公正。这是被苏联的早期历史所证明了的。

苏联解体证明:由一些精英掌权是不持久、不稳定的。这些掌权者最终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同时,他们又握有实现转向资本主义的权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解释苏联解体,也适用于解释东欧的剧变。这并不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行。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要长久,必须使从社会主义得到好处的人同时得到权力。人民必须有真正的主权。我这里并不是指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社会主义必须掌握自下而上产生的原则,而不应该掌握在上层。这样,社会主义才能维持下去。

②史学界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看法: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样的世界格局?目前存在几种看法:第一,单极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开始构筑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断言:“今天,美国是惟一真正的全球大国……美国的力量是真实的;事实上,在可预见的将来,它大概不会受到任何潜在敌人的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无极世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认为,“因为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所以认为不是多极就是单极。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法”,现在“不是单极结构也不是多极结构”,而是“每个国民国家都同时在双边、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局部的协议或全局的协调”。日本人求田实则认为,“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堪称‘无极时代’的‘大空白时期’即将到来”。

第三,多极化世界。现今国内大多数学者支持世界在结束两极格局后向多极化分向发展的观点。但这一观点内部也有差异。

③有关日本的学术观点

关于冷战后,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在提升,作用在增大。随着美国战略对日本的倚重,美日军事合作体系出现三个特点:其一,美日军事合作内容由以“防卫日本”为主转变为以支援美军对外干预为主;其二,合作属性由日本防御性“单向依附”转变为美日实施进攻性的先发制人的“联合行动”;其三,合作方式由日本仅仅提供军事后勤支援转变为逐步参与美军作战。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美日关系既合作又竞争,合作大于竞争。美日同盟有利用日本的一面也有牵制日本的一面,在地区上美国让日本发挥些作用,只限于后勤,但并不希望日本直接派兵参与战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在下降,而且今后还将下降,而中国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在提升。

●关于冷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也有不同看法:

一部分学者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消费不足、投资萎缩和股市低迷等因素都将阻碍日本经济回升。

●有的学者则对日本经济持乐观态度,认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三要素(资金、人才、生产)仍处于优势,在研发的投资上仅次于美国,将来的发展态势仍不容忽视。

4.参考资料目录

①刘祖熙主编:《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②丁建弘等编著:《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③许新等著:《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张振海  范多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22:25 , Processed in 0.0283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