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9|回复: 1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发表于 2007-11-18 1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


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难点

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6世纪后期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开始,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本课所涉及内容文字与图片材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增加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感性了解,提高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本课的引言部分是由图画与文字两部分内容组成。图画展现了17世纪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据点巴达维亚港口的繁荣景象。文字内容指出,荷兰和英国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加入了殖民扩张的行列。两部分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列强纷纷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市场也正是在这种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拓展的。建议教师以图画与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通过观察图画《巴达维亚》和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海上马车夫”是什么意思?荷兰为什么会获得这个称号?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教材以荷兰和英国为例,讲述殖民扩张的过程。第一目“海上马车夫”,介绍了荷兰殖民扩张的概况。荷兰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是与它的对外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材先简要介绍荷兰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商业革命的受益者。接着阐述荷兰获得独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在17世纪掌握了世界商业霸权。最后强调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亚洲、美洲、非洲都建立了自己的殖民据点,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地区,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增加对“荷兰”的说明:在1581年独立以前,这一地区统称为尼德兰。“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地”,泛指西欧中部的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16世纪时,它由17个省构成,属于西班牙国王的属地。当时,尼德兰已进入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发达的商业和运输业是尼德兰经济的一大特征。因为尼德兰具有发展国际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西朝大西洋和英国,背靠辽阔的德国,处在欧洲商道十字路口的位置。这些使尼德兰成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建议教师补充西北欧地图,帮助学生对荷兰的地理位置形成感性认识。

随着葡萄牙和西班牙海外殖民帝国的建立,尼德兰还经营起与殖民地的转运贸易。开辟新航路的经济根源在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但作为开辟新航路的实践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尽管他们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从殖民地抢夺了大量金银,但这笔巨大的财富却没有转化为他们国内的资本,反而由于封建贵族的挥霍而大量流入尼德兰、英国、法国等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刺激了这些国家和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建议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活动的地域和特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开辟新航路”对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6世纪中期,尼德兰与西班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正在形成中的尼德兰民族走上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的道路。1566年,反对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的尼德兰革命爆发。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尼德兰南北方发生了分裂。1581年,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尼德兰北方各省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地位最重要,因此也称荷兰共和国(1815年起改为王国)。

(2)“海上马车夫”

尼德兰革命为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独立后的荷兰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17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商业霸主。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得力于其独有的三桅商船。以往欧洲的商船一向用笨重的木材建造,船尾架设火炮,商船同时也是军舰。荷兰人首先冒险建造一种不可架设火炮,仅能货运的运输船。这种船,船身宽、船底平、货舱大、居住舱小,造价低廉,经济实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了世界航运业。当时的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和北方各国之间的贸易都集中到了自己手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他们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及殖民地的产品也由他们运往北欧销售。其海运、渔业、工场手工业超过其他国家,首府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建议教师以插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为素材,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加强对荷兰“海上马车夫”的感性认识。

(3)荷兰的殖民活动

荷兰资产阶级并不以高额的利润为满足,他们力图从海外殖民活动中占领更多的领土。商业垄断公司是荷兰向外扩张的有力的组织形式。建议教师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据此对商业垄断公司的概念作出解释。荷兰在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和在1617年成立的西印度公司就是这样的商业组织。荷兰利用商业垄断公司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建立起自己的殖民航运霸权。

在亚洲,荷兰先后侵入爪哇岛、雅加达等地,在巴达维亚(即雅加达)建立东方总部;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锡兰,并在当地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7世纪中期荷兰夺取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东亚,荷兰殖民者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还在日本长崎建立了贸易据点。非洲东岸、印度洋北岸和马来半岛沿线的亚洲地区是荷兰殖民扩张的重点。在北美,荷兰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建议以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列表归纳荷兰殖民扩张的概况。荷兰入侵台湾的概况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建议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历史纵横】,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

就在荷兰人在17世纪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时,英、法两国起来向其挑战。17世纪后半期,英荷进行了三次战争。结果,英国取得荷兰的北美殖民地。此后,荷兰在欧洲丧失了大国地位。

第二目“‘日不落帝国’”英国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以及其海外殖民活动对其国内资本主义,特别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最为典型的。教材通过英西海战、英国的殖民概况、英荷战争和英法战争等几个方面,展示了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世界最强殖民帝国的历史过程。

(1)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国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岛上,东、南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积极参与了海外贸易的竞争。但是,当时拥有欧洲最大海军和舰队的西班牙控制着欧美之间的大西洋水域,号称“殖民先锋”的葡萄牙人控制着绕过好望角的东方航道。英国冒险家们想要避开强敌,另寻从英国东北、西北经北大西洋前往东方的航道,屡次未能成功。于是,英国人主要通过贩卖黑人奴隶、截击西班牙船队和袭击西班牙殖民港口等形式展开他们的海外活动。英国的海盗式劫掠,使西班牙遭受惨重损失,两国矛盾因而激化。西班牙国王决定远征英国。但是,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的战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

(2)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活动

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殖民地,到1733年已经建立了13个殖民地。同时,英国也侵入印度,到1688年为止,英国在印度已经建立了3个重要据点。同荷兰一样,英国的殖民活动也是通过商业垄断公司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成立于1600年的东印度公司是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这些商业垄断公司从殖民地掠夺来的财富的数量极为庞大惊人。

这部分内容以基本史实为主,建议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自行整理归纳,再提出尚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完成教学。

(3)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英国殖民者从殖民地掠夺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府,一方面积极维护国内的统一与安定,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继续执行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建立起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对海外殖民扩张的力度不断加大。

(4)“日不落帝国”的确立

英国不断地向海外扩张,首先与当时拥有世界殖民航运霸权的荷兰发生冲突。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国首先进行大规模的海军建设。军事准备有头绪之后,英国国会从1651年起颁布了好几项《航海条例》。建议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思考:《航海条例》的规定对谁最不利?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为了强迫荷兰接受《航海条例》的规定,英国在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发动了三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的打击。结果,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英国得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

打败了荷兰之后,在海上与英国争霸的只剩法国这个劲敌了。为了打败法国,英国在欧洲大陆上与反对法国的国家建立同盟,用金钱和武器资助他们,自己则集中海军力量,在海外打击法国。英法争霸一共通过四次重要战争:圣·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1689~1697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七年战争(1756~1763年)。战争波及世界各地:北美、非洲、印度。通过这几次战争,特别是七年战争,法国损失巨大。它在印度的势力几乎全部被英国排挤出去,虽然被允许保留沿海的几个贸易站,却不能在印度维持军队,不再有征服印度的可能。在北美,法国只剩下纽芬兰沿岸两个小岛及西印度几个岛屿;在南美只保留了圭亚那这一据点。英国夺取了法国整个圣劳伦斯流域及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土地以及格林纳达岛。这样一来,在七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教学建议:组织讨论“为什么英国能够击败荷兰、法国?”可从自然资源、工业基础、海军建设、扩张重心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荷兰败于英国的基本原因在于,荷兰缺少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且只重视发展航运业,忽视了海军的建设。英法争霸英国获胜的原因在于:法国的工业倾向于奢侈品生产,英国工业则以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为主,更有利于作战;英国素来重视海军建设,18世纪英国海军实力在欧洲首屈一指,在英法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法国发展重心在于争夺欧洲霸权,英国则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第三目“市场的拓展”教材强调了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1)世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形成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到18世纪后期,大陆之间的贸易的发展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议以“探究学习总结”中的“探究活动”为素材,引导学生结合《黑奴贸易图》来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美洲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所以种植场需要进口一切日常必需品,包括粮食、鱼、布匹及金属用具,也要求进口劳动力,三角贸易因此繁荣。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西欧对亚洲贸易要比西欧对美洲的贸易要小得多。原因在于:同样是手工生产,亚洲的纺织品质轻、鲜艳、价廉,在西欧市场上颇受欢迎,对西欧纺织业冲击太大,西欧的纺织工业家反对进口亚洲的棉织品;而亚洲人对于欧洲的商品则不感兴趣。因此,这一时期的大陆贸易以大西洋贸易为主。随着世界规模的经济联系的加强,国际的劳动大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地实现了: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

教学建议: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回答其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比这一时期东西方经济、思想和对外政策上的差异,探究近代以来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

(2)殖民扩张的影响

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无限的好处。西欧是世界贸易的指挥者和受益者。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及烟草种植业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取最大的利润。最重要的是,新的全球贸易对于西欧经济的刺激,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这两个重要条件。

这些都是以殖民地人民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建议教师补充英国从黑奴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的资料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殖民活动的揭露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接触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




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海上马车夫”一目的教学,首先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过的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商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贸易中心、贸易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观察引言部分的图画《巴达维亚》,补充西北欧地图,请学生思考后作答:继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之后,欧洲哪一个国家掌握了殖民霸权?它为什么会掌握殖民霸权?与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有关系吗?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荷兰兴起的各项因素,培养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荷兰在世界范围内的概况,引导学生以绘制表格的方式将其归纳,帮助学生掌握绘制表格的学习方法。

“日不落帝国”。英国通过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的战争确立了自己世界最强殖民帝国的地位。为什么英国能够战胜这些强国?与英国相比,同时期的中国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之中?可以从资源、国家体制、贸易政策、工业基础、海军建设等几个方面思考。最后明确英国称霸的原因。这样设计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习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第一,寻找比较点;第二,分析比较点的相同与不同;第三,分析概括比较结果,得出历史结论。

最后一目“市场的拓展”,可利用“探究活动”的《黑奴贸易图》,引导学生认识在殖民扩张活动过程中世界市场体系是怎样逐渐确立的?所谓“世界市场”,并不单纯是指人类商业活动的范围是世界范围的,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对“全球一体化”形成初步概念。对于殖民的影响,可以补充英国从黑奴贸易中获取巨额利润的资料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殖民活动的揭露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后思考:殖民活动的受益者是谁?他们得到了哪些好处?殖民活动的牺牲者是谁?他们承担了哪些灾难性的后果?殖民除了带给他们灾难以外,还带给他们什么?殖民活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这样设计的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唯物史观。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荷兰的殖民概况时,引导学生绘制表格。

地区
基本情况
备注

亚洲
侵入爪哇岛、雅加达等地,在巴达维亚(即雅加达)建立东方总部;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锡兰,并在当地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东亚,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还在日本长崎建立了贸易据点。
非洲东岸、印度洋北岸和马来半岛沿线的亚洲地区是荷兰殖民扩张的重点

非洲
建立好望角殖民地,作为对亚洲侵略的中继站

北美
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案例二  引导学生认识殖民活动的影响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形式补充以下材料:

大家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的垄断权。而印度的沿海航运和各岛之间的航运以及印度内地的贸易,却为公司的高级职员所垄断。对盐、鸦片、槟榔和其他商品的垄断权成了财富的取之不尽的矿藏。这些职员自定价格,任意勒索不幸的印度人。总督也参与这种私人买卖。巨额财产像雨后春笋般地增长起来,原始积累在不预付一个先令的情况下进行。华伦·哈斯廷斯的审判记录中有很多这样的实例。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名叫沙利文的人,当他因公出差到印度一个离鸦片产地很远的地区时,接受了一项鸦片契约。沙利文以4万镑把契约卖给一个名叫宾恩的人,宾恩又在当天以6万镑转卖给别人,而这张契约的最后购买者和履行者声称,他从中还赚了一大笔钱。根据一个呈报议会的报表,从1757年到1766年,东印度公司和它的职员让印度人赠送了600万镑!1769年到1770年间,英国人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饥荒。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你知道当时中国和日本等国有关海外贸易的政策是怎样的吗?

解题关键:17世纪的中国和日本等国都属于封建专制国家。

思路引领:17世纪中国处于明清交替时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提示:中国自明太祖时起,就厉行海禁政策,“片板不许下海”;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海关。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17世纪30年代陆续发布锁国令,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禁止日本人与海外交往,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进行严密监视,对他们的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制,只同中国、朝鲜、荷兰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

2.“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减少关税等,遭到乾隆皇帝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回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解题关键: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积极参与海外竞争;中国“重农抑商”,禁止海外贸易。

思路引领:“重商主义”与“重农抑商”两种政策的影响。

答案提示:18世纪末,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持和保护的政策,执行重商主义,积极参与海外竞争。这样的政策导致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也让英国掌握了海外贸易的主动权。当时的中国,处于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皇权至上,实行“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禁止海外贸易。这样的政策导致了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延续,也使中国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前进的发展上慢于英国。最后,资本主义的英国必然再次扣关,封建的中国将难以阻挡殖民者的脚步。

【探究性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英国为什么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解题关键: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思路引领:英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工业基础、强大的海军和国家的政策

答案提示:英国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岛上,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英国发达的手工业,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重视海军建设,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了首要地位。

2.荷兰和英国等国的殖民侵略带来了哪些后果?

解题关键:殖民扩张的影响

思路引领: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得到了促进,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灾难深重

答案提示:荷兰、英国等国进行殖民侵略,掠夺当地财富,贩卖奴隶,获得巨额利润,这些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广阔市场的需求,促使技术革命的到来。300年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殖民地千百万人民的死亡。在美洲,殖民者对土著印第安人实行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罪恶的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1亿左右的精壮劳动力。在殖民强盗的掠夺之下,殖民地的社会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顿甚至倒退。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被大幅度地拉大了。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谈谈为什么黑奴贸易会出现在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

解题关键: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思路引领:15~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黑奴贸易的暴利刺激

答案提示:15~19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海外殖民方式还比较简单、粗暴。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在美洲发展种植业,另一方面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实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同时,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无法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因此他们对于获取巨额利润的贸易,无论是正常的还是非正常的,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兴趣。黑奴贸易能获取巨额利润,对于西欧商人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当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逐渐向自由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殖民政策也就相应地发生变化,资产阶级热衷于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他们的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黑奴贸易也就逐渐衰落。

2.阅读与思考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关键:殖民侵略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思路引领:财富的积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提示: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西欧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获取了巨额利润,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刘剑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实验中学)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13: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以及骑士法里罗订立的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

因为你,葡萄牙王国的生人斐尔南多·麦哲伦,你,骑士路易司·法里罗(也是该国的生人)希望朕规定你们服务的范围,特责成你们在属于朕(朕是统治者,在朕的分界线境内)的海洋里发现丰富的香料以及朕最需要而且使我国获利的其他东西,所以为这件事命令和你们订立协定如下:

第一、你们应当在充分时间内,在朕的境界和分界线内的海洋去寻找;为了在执行上述任务中不至有和你们抱同样目的的其他人通过你们的路线,对你们赐予并愿保证,在此后十年内,不颁发特许状于任何想沿你们选定的路线和方向去探险的人。如果有人根据本特许状向朕请求,则发特许状以前,先通知你们,以便你们如果愿意,也能象那些打算到海上从事新发现的人们一样,用同样多的船只从事同样的航行。

但你们须承认,如果朕把特许状赐给想循向西航的路线到朕所指定的地方(即印度各岛和大陆以及其他所有已经发现的地方)以便探寻这些海中间的海峡的人,则朕有权颁赐这种特许状于要求它的人。

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朕的最亲密的从父和友邦君主)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沿着我们的分界线,丝毫不得使他受到损害。

重视你们行动所依据的计划,着手上述的探险,也考虑到由于你们的效力,使朕获得很多福利以及扩大我们卡斯提王室的版图,为补偿你们的劳绩和面临着的危险,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1/20。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你们的子孙与合法继承人,今后永久附带最高权利属于在朕之后的我国国王的条件。在你们之后你们的后代继承者,只有在它们是我国的臣民并在我国境内结婚的情形下,才传给他们上述的管辖权和总督权。关于这一切,朕命令授予你们以按法律和规定写就的执照和特许状。也赐给你们每年用朕的船运出以及运到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总值为1000杜卡特的商品。

为了给你们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们发现的岛屿已超过六个的情形下,你们六中取二,而且此后获得当地应交给朕的全部收入、租税的1/15。

为了补偿你们在这次航行中的劳绩和负担的费用,朕愿赐给你们恩惠,因此许可你们从第一批舰队运到的一切东西中,自己留下1/5。

为了能更好地执行上述的一切以及航行能成功,朕命令装备5只船:每只130吨的2只,每只90吨的2只和60吨的1只,保障供应人员、必需的储备和炮。被指定的船出去以两年为限,而且船上应有234人,其中有舵手、水手、骑兵和其他,根据交给朕的记录,命令朕的驻塞维尔印度贸易处的官员执行上述一切,望即知悉。

如果执行责成你们的条件中你们当中某一人死去的话,活着的人要完全遵守并履行所有的义务。为了正当地履行上述一切以及朕的财库获得按照本协定的收入,朕委派经纪人、出纳员、检查员和文书员到上述船上,船只出海以前应向朕提供载有开支总数的帐目,在他们回来时提供同样的、朕从舰队运载的一切当中应该获得的帐目。朕以本国国王的诺言对你们吩咐上述的一切,并命令对你们颁发由朕签字作证的这一协定。

──郭守田译,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2.课文注释

荷兰的海船及造船业

以往的典型商船多用笨重的木材建造,船尾设炮座平台,可架置火炮,在必要时作军舰用。荷兰人崛起后不久,首先冒险建造一种为仅能运送货物、不可装置火炮的目的而专门设计的商船。三桅商船船身宽、船底平、居住舱室有限,因此,具有最大的货舱空间,而且极其节省建船材料。这种缓慢、丑陋但便宜、宽敞的大轮船是开始控制世界海洋的荷兰商船队的主要依靠。荷兰的商船队早在1600年时就拥有10 000艘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队。荷兰的造船厂高度机械化,几乎一天能生产一条船。此外,船的制造和操作颇经济合算;荷兰船主可以削价与竞争者抢生意。因而,他们充当了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运输业者。英国人直到18世纪才能在商船运输方面与荷兰人竞争。

18世纪荷兰衰落的原因

18世纪时,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其衰落的一个原因在于,英、法两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建立起自己的商船队。从1651年起批准通过的若干《航海条例》可作为上述立法方面的例子;立法之后,英国商船队获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航海条例》以及与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并不能完全说明荷兰衰落的原因。事实上,荷兰的贸易量在1698至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而且,在那些年月里,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可能等于法国的九倍。但当时,荷兰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正在下降。因此,所出现的是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衰落。荷兰人并没有渐渐不行,而是法国人和英国人正在迎头赶上。其根本原因在于荷兰人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法国人拥有众多的人口、繁荣的农业和一个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裕的祖国。英国人也拥有较荷兰人丰富得多的自然资源,并享有海岛位置带来的巨大禆益;地处海岛,使他们无须付出时常遭受入侵的代价。此外,英国人还有其海外殖民地的迅速增长的财富和力量作后盾,而荷兰人仅在南非南端有一小块孤立的殖民地。因而,我们发现,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 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116年的12 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 000万里弗尔。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

东印度公司

印度尼西亚的统治者和商人利用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之间的竞争,提高物价和港务费。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荷兰人采取措施,于1602年将他们的各种私营贸易公司合并成一家国营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公司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早两年即1600年时,英国人建立自己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成为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纺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例如在印度购买1磅胡椒仅花2便士,运回欧洲后可卖到20便士,为此他们大发横财。法国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不但获得了垄断好望角到印度之间的全部贸易特权,还从政府手中得到大量的补助金。

殖民扩张前后的英国

英国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大西洋海域,当15世纪新航路开辟之际,这里还是英吉利与苏格兰两个独立的小王国,总面积不过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0来万,可谓蕞尔岛国,但是,随着新航路的繁兴,促使它进行了划时代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一系列社会政策、法律制度上的改革,建立了统一的不列颠大英国,为其海外殖民扩张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方面,英国比西班牙和葡萄牙晚大约半个世纪。最早完成产业革命的英国充分利用其经济上的优势,向西班牙、荷兰等老牌殖民者发起了挑战。在打败西班牙、荷兰后,英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便是打败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法国。法国力图称雄欧陆,并积极向北美、亚洲和非洲扩张,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洋控制权。英国则在欧洲拉拢和利用反法的国家与法国抗衡,而集中自己的海军力量全力夺取法国的海外殖民地。通过奥格斯堡战争(1688~1697)、西班牙继承战争(1701~1713)、奥地利继承战争(1740~1748)和七年战争(1756~1763),英国摧毁了法国的海上力量,夺取了大片的殖民地,登上了“海上霸王”的宝座,成为一个拥有“最大殖民地威力”的国家。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1876年美国和德国还没有海外殖民地,法国也很少,只有90万平方公里,600万人口。英国却占有2 250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5 190万。(此数据来自潘润涵林承节等著:《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奴隶贸易

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中,罪恶的奴隶贸易是最令人发指的活动。这个时期的奴隶贸易主要指欧洲奴隶贩子贩卖非洲黑人。当然,殖民者在其他地方也曾从事奴隶贩卖活动,只是规模和影响没有那么大。

西方殖民者侵入非洲以后,除了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大肆掠夺黄金、象牙、香料等贵重物品外,主要是从事奴隶贩卖活动。奴隶贸易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非洲西海岸。从冈比亚河到尼日尔河口三角洲一带是著名的奴隶市场。后来,欧洲殖民者又不断扩大范围,形成了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长达6 000多公里的奴隶贸易区。最初,殖民者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在西非沿海地区直接捕捉黑人,然后用船运到美洲或欧洲卖掉;接着又利用收买和引诱当时一些部落酋长,挑起非洲人之间的部落战争,用枪支、弹药、烈性酒、纺织品、小型饰物等从非洲人手中换到战俘装船运走,由此开始了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这种所谓“三角奴隶贸易”是指,欧洲奴隶贩子乘船装载各种物品从伦敦、利物浦、马塞、南特等一些港口出发,来到非洲,此为“出程”;接着把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装船运往美洲西印度群岛、南美洲沿海地区等地出售,此为“中程”;最后,他们把从美洲购买或交换来的棉花、蔗糖、矿产品等运回欧洲,此为“归程”。北美的奴隶贩子则从新英格兰出发,载运大豆、木材、乳制品、面粉等物品,运到西印度群岛换取酒类产品,再前往非洲换取奴隶。

贪婪的贩奴商总想把自己的船尽可能多装一些“活的货物”,所以奴隶运输的情形是骇人听闻的。甲板间的距离,通常是3.3英尺(即1公尺略多一点)。奴隶被用鞭子赶到那里,而且被强迫紧紧地一个靠一个睡下。他们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渡过了从非洲到美洲的长途行程。在遇暴风雨时,舱口关闭,情形尤为可怕。他们因晕船、缺乏运动、瘟疫而受到的痛苦和折磨,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奴隶在途中就死亡了,有的奴隶因患瘟疫而被抛进大海喂了鲨鱼。奴隶运到美洲时,死亡率达到装运数的1/3,有时甚至达到一半。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这种贩奴活动达到高潮。荷兰、英国和法国成为这一罪恶活动的主凶。18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垄断了奴隶贸易的1/2,英国殖民者垄断了奴隶贸易的1/3。仅在黄金海岸,荷兰就有13处堡垒或商栈从事奴隶贸易活动。在奴隶贸易的高潮时期,仅英国每年就从非洲贩运5万多黑人,卖往欧美各地。到19世纪初,西非奴隶来源枯竭,东非沿岸、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等地又成为新奴隶贸易区。

奴隶贸易从16世纪到19世纪长达3个世纪,给非洲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由于奴隶贸易,非洲损失了近1亿人口,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黑人在这场罪恶活动中所蒙受的苦难更是难以尽书。据统计,大约有1 400万到1 500万黑人被运到美洲;由于运奴隶的船过度拥挤、饮食条件恶劣、传染病流行等原因,一船奴隶往往在途中死亡过半,大约有4 000万黑人死于途中;此外,还有无数非洲黑人在捕捉过程中被打死。

“猎奴战争”破坏了非洲原有的社会结构,中断了那里独立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奴隶贸易使西方获取大量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英国等国家从奴隶贩卖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1783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贩卖黑奴30余万,净赚1 200万英镑。罪恶的奴隶贸易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可耻的一页。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曾指出:“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是向人性本身进行的残酷战争,它侵犯了黑人最神圣的生命和自由的权利”。

殖民地及其类型

最初指一国在国外所侵占并将其大批居民移往的地区。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指遭受外来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丧失主权和独立,在政治和经济上完全受资本主义强国统治和支配的地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包括在政治、经济上有不同程度上的独立但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国,附属国等。占有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殖民地作为垄断的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和军事基地等。

从各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上,可以把近代各殖民地为两种类型:一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殖民地特征都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的典型殖民地。如英属印度殖民地、独立战争前的北美和南美殖民地。第二种类型是殖民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发展程度较低的殖民地,一般称为半殖民地。如19世纪以后的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半封建半殖民地。

3.学术观点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原因新探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四百多年来,历史学家们给予这一事件以特别的关注,对于英国取胜的原因,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英国先进的海军装备和作战方式打败了落后的西班牙舰队。1988年,为纪念这一事件400周年,西方史学界有一批成果问世。学者们根据英吉利海峡的海底考古资料,通过深入研究,否定了上述观点,认为:英西舰队从总体上说无所谓优劣。战争的进程也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尽管英国舰队占有上风的优势,无敌舰队在加莱海域抛锚前只损失两艘船,人员伤亡也很少,舰队阵形仍然完好。由于被迫在加莱抛锚,使英国舰队的火攻有机可乘,导致无敌舰队阵形破坏,船只受损,在随后的格拉夫林战役中陷入被动。由此,国外学者(科林·马丁)认为,无敌舰队失败的最终原因在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战争计划。腓力二世的计划是这样的:在尼德兰镇压反叛的西班牙陆军统帅帕马在弗拉辛海岸集合一远征部队,无敌舰队从西班牙出发,任务是对付英国海军并运载帕马军队到靠近泰晤士河的登陆地点,军队登陆后,无敌舰队保证海上交通线的畅通。这一计划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西班牙海军和陆军各自的特长,但也有致命弱点,其中最根本的是两军的会合地点问题,腓力二世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就派出了舰队,致使舰队不得不在加莱盲目抛锚,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另一外国学者(费尔南德斯·阿米斯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即使在格拉夫林战役后,无敌舰队的军火大多还没派上用场,但由于没有地方可供修整,舰队不得不选择从北面绕过不列颠的艰难归途,因此,所缺乏的是在北方水域为无敌舰队准备一个安全港,如果计划中有这样一个港口,即使没有帕马的合作,无敌舰队的战略也有可能实现,后来由风暴引起的灾难也可能避免。我国学者夏继果认为,传统观点夸大英国海军的优势,不符合历史史实,而后两种观点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注意到问题的本质。事实上,英国的同盟者荷兰和苏格兰不可能为无敌舰队提供这样一个港口,“风”导致的结果是“人”引发的,伊丽莎白外交上的成功逼迫无敌舰队走上风险之途。英国击败无敌舰队的根本原因应当是伊丽莎白外交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

关于近代殖民扩张与掠夺

古今中外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殖民主义是一部被殖民的血泪史──它带有浓烈的血腥性,是人类社会罪恶的开端,从此人类社会步入黑暗,把原始和谐的生活打乱,到处都是厮杀、掠夺、鲜血与旗帜。从16世纪开始,西欧国家对外的侵略,给落后的地区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像土著印地安人几乎遭到了种族灭绝。罪恶的黑奴贸易,又剥夺了无数黑人的性命。赤裸裸的掠夺,更使得殖民主义的破坏力达到鼎盛。人的最残忍的一面也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被殖民的国家插上别国的国旗,人民丧失了民族尊严、人格尊严,成为“奴隶”,一切都成为附庸,可见,殖民主义对某些国家带来了危害,它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能否认殖民主义给世界造成的罪恶。马克思在其光辉的巨著《资本论》中,引用一位专门从事基督教殖民制度研究者的话,写到:“所谓的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

殖民扩张先后经历了为积累原始资本而以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为主要目标的早期、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的中期,及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的帝国主义的后期三个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即19世纪末叶,列强已把世界瓜分完毕,建立了一个个庞大的殖民帝国。最大的殖民扩张者──英国侵占了3 35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沙俄其次,攫取了1 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第三,达1 060万平方公里;其余的德国为290万平方公里,美国为30万平方公里,日本30万平方公里,就连比利时与荷兰这两个西欧小国的领土也达近1 00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上述各国的本土面积(平方公里)分别为30万、540万、50万、50万、940万、40万和3万、4万平方公里。(此数据来自:[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00》,东方出版社1986版。另据潘润涵林承节等著:《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0页写道:到1914年,英国占领的殖民地面积达3 35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1/4,占各帝国主义围家掠夺的殖民地总数的一半,相当于英田本土的100多倍;其殖民地人口共3亿9 350万,相当于英国人口的9倍。)

4.插图说明



5.参考资料目录

朱寰:《世界中古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潘润涵林承节等著:《简明世界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助民:《近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版。

[美]约翰·霍普·富兰克林著:《美国黑人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杜1997年版。

郑家馨何芳川:《世界历史──近代亚非拉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马克思:《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谌焕义:《论东印度公司与近代早期的英国社会》,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陈其:《美国史学界黑奴制研究的主要流派与观点》,载《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2期。

夏继果:《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原因新探》,载《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张晓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23:40 , Processed in 0.0312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