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99|回复: 2

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发表于 2007-11-17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介绍了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它成为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的特点之一,但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且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微弱的力量不足以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地位为基本出发点,开展多种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得出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中华五千年》影视资料或组织学生参观文物陈列、实地考察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感性了解。

本课引言以张翰的《松窗梦语》叙述其先祖发家致富的经历为引子,以文献资料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建议教师:(1)简介明神宗及相关的大事,以明确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大致时间。(2)简介《松窗梦语》,了解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历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并让学生认识到文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3)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本课学习。问题一:张翰的先祖张毅庵由酤酒业转为经营丝织业,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亦或偶然与必然的统一?问题二:明代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萌芽是否仅局限于手工业的丝织部门?

第一目“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材主要阐述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这是本课教学重点。围绕这一重点,教材从三个层面予以阐述。①分析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性质和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表现。②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对本目教学,建议教师以阅读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影视资料为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1)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本段教材从三个层次分析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历史现象。首先分析明代中后期萌芽的原因,接着指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即萌芽的实质,再就是简述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①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是本课的重要概念,教师可设计如下图形,以突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而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② 分析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物质基础。由于本单元第一、二、三课已叙述了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此,建议教师可设计如下两套方案,方案一: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有何表现?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有着什么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商品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方案二:结合教材第27页学思之窗,具体指出手工业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内在联系。

b.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在明代已经具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一方面有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另一方面有人身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这样才有可能把劳动力作为商品,才会出现与封建生产关系不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③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具体情况

明代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一些大的作坊主即“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设立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生产(机工是指拥有自由劳动力的城市平民),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即商品货币关系。机工出力,把自己劳动力变成商品,机户出资,付给机工的工资。二是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明代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的尤墩布(以乌泥泾被为基础而进行改良的细密、柔软的三纱布)分给当地居民编制暑袜,计件付给工资,这样商人与居民之间便形成了雇佣关系。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三是广东的冶铁和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雇佣关系。

由于学生对本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建议教师先播放相关影视资料,然后采用阅读法,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设置问题,问题一: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是什么?明代哪些地区出现了雇佣关系,具体情况如何?在学生阅读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问题二: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最早出现在手工业的纺织部门?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如下要点:丝织、棉纺业是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技术和资金力量雄厚;丝织、棉纺业市场广阔,产品种类多、质量高,获利丰厚。

(2)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

本段教材主要介绍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建议教师采用阅读法,由学生概括提炼,教师总结。要点如下: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有条件的地区可播放景德镇瓷器生产影视资料,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教师必须明确指出: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是缓慢的。

本段教材还有一个隐藏的知识点,就是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原因。建议教师利用第30页历史纵横设置如下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原因。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出: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本段教材已形成了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正确认识,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建议教师采用阅读法,由学生阅读概述,教师点评总结要点。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说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是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说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是指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发展资本主义成为进步的历史潮流。②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③由于受封建制度的束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④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性,稀疏而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还不足以动摇封建自然经济的根基,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在本段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历史事物的方法和多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还可以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这一角度去思考。特点之一是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 ,是稀疏而又微弱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特点之二是受封建制度阻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特点之三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

第二目“重农抑商”政策。教材首先指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和目的,接着介绍了明清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最后分析了明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之后果,其宗旨是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对本目教学,建议教师以阅读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

(1)“重农抑商”政策及目的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其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建议教师采用阅读法,由学生概述,教师点评即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分析,建议教师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归纳起来可概括为:a、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为说明这一问题,教材提供了三段材料,建议教师采用阅读法,由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提炼观点,教师点评。具体表现如下:

① 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教材引用了明太祖和雍正帝的告谕,说明明清两代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关键是学生能否提炼出这种观点,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② 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③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对此教材引用了详尽的史料,教师无须再补充资料。

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两代在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都设有官营手工场所,如“官窑”“官坊”,这些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宫廷消费、赏赐和政府间的贸易活动。它的存在大大限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但也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产品市场,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3)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本段教材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角度强调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因此,建议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即可。关键是“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阻碍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商”政策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从而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作用,建议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并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要点如下: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第三目“海禁”与“闭关锁国”。

教材介绍了明清两代的对外贸易政策及情况,首先,教材介绍了明清两代对外贸易的情况,其次,教材分析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对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政策及情况的介绍,其目的还是在于分析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由于明清对外贸易的情况不属于本课教学重点,教师不宜过多展开,只须讲清明清对外贸易的具体表现即可。因此,建议教师采用阅读法,以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明代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情况

本段教材介绍了明代对外贸易政策及情况,明代的外贸分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郑和下西洋,而民间贸易则经历了从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到明朝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的变化。因此,建议教师以阅读法作为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两方面获取材料信息,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①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朝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沿海地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他们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日趋活跃。16世纪中叶,倭寇与东南沿海当地土豪、奸商、流氓、海盗勾结,倭患日趋严重,倭患危及到明朝统治。因此,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海禁”的实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建议教师讲清“倭寇”与“海禁”两个概念和明代民间贸易的具体状况。

②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建议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得出结论即可。

(2)清代的外贸政策及情况

① 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限制对外贸易、交往的政策。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海,迁界,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无许片帆入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而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此外,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建议教师讲清闭关锁国的原因,并强调清代一直实行这一政策。

② 外贸情况:建议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为: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正常的海外贸易,陷入停顿;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时只开广州一处通商,并设立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3)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教材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两个角度分析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建议教师在学生阅读回答的基础上讲清两个问题:一是闭关锁国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是闭关锁国政策如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由于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为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闭关锁国是否具有积极作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为“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17: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难点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第一目“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教师可设计形象图(如前),指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教师可边设计,边提出如下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明代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明代手工业部门出现怎样的雇佣关系?请学生粗略阅读教材回答,让学生自然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关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教师可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让学生自然得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为学生理解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结论作好铺垫。随后,教师可结合学思之窗设问:明代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何表现?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有何内在联系?

关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教师可从以下角度指导学生阅读: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哪些地区和哪些部门?这些部门出现了怎样的雇佣关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以“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最早出现在纺织部门?”为题,开展课堂讨论。

关于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播放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影视资料,让学生阅读后回答。

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教师可采用阅读与讲解法,让学生得出正确的认识即可。

第二目“重农抑商”政策,第三目“海禁”与“闭关锁国”可放到本课的难点“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中去开展教学。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教师可利用一节课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第一目的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设计问题:“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以此过渡到第二目、第三目的教学。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由于它是本课的重要历史概念,教师可从原因、目的、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后果等几个方面开展教学,难点在于“重农抑商”原因的分析,对此教师可结合学思之窗,并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结论。其他方面教学详见教材分析部分。本目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农业和商业的关系?

关于“海禁”和“闭关锁国”,由于“闭关锁国”是本课的重要历史概念,教师可从原因、表现和后果方面开展教学,难点是“闭关锁国”的表现,其实清代外贸的具体情况就是“闭关锁国”的表现,因为“闭关锁国”政策是清代一直推行的政策,其他方面详见前面教材分析部分。通过该目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本课小结可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和原因两个方面构筑知识网络。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和原因时,用计算机设计“资本主义萌芽动画图”

步骤和效果图如下:

第一步:用绿色绘制“豆芽”团

第二步:在芽的茎部打出资本主义产生的两个条件:

──条件{
充足资金的作坊主、商人

自由劳动力



第三步:在芽的顶部打出“雇佣关系” :

──雇佣{
商人雇佣居民

机户雇佣机工



第四步:在芽的根部打出“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案例二  在介绍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时,用计算机播放图片,设置问题。

图片1:明代苏州的机房。 机房面积狭小,织机五张,雇工十几人。

图片2:清代南京的手工工场。工场面积大,织机逾几百,雇工多达几百。

图片3:清代车坯图。

问题:观察以上图片,指出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想一想,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解题关键:明清手工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的影响。

思路引领: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的手工业发展导致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资本主义萌芽对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反作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答案提示:①明清时期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的改进,丰富了产品种类,分工细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手工业品的产量。这些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要条件;②明清手工业发展导致手工业生产者的分化,一部分富裕的作坊主成为早期的资本家,一部分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拥有自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又反过来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晁错的观点是西汉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依据。你认为,晁错对商人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吗?封建社会农民破产流亡是商人造成的吗?为什么?

解题关键:晁错评价商人历史作用的实质和封建社会农民破产流亡的真实原因

思路引领:晁错对商人历史作用的评价有哪些及错误所在,封建社会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

答案提示:①晁错认为商人囤积居奇、不劳而获造成了大量农民弃农经商,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忽视了农业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他认为商人勾结官吏造成政治腐败而没有认识到政治腐败的根源是专制制度,缺乏对封建专制制度弊端的正确认识;他认为商人生活奢縻导致贫富差距悬殊,从而掩盖了封建剥削的实质。总之,晁错对商人历史作用的评价是以封建统治为出发点,没有认识到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因而是不正确的;②封建社会农民的破产流亡不是商人造成的,因为农民破产流亡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加之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流行,农民大批破产流亡。

3.你认为:明清政府的这些举措,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明清政府对民营手工业发展采取哪些措施?

思路引领: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及影响。

答案提示:①明清时期,官府对民营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限制了民营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②官营手工业垄断生产,对民营手工业以低价强迫生产和强制压价收买,打乱了手工业生产市场秩序,严重阻碍了民营手工业的生产和发展;③限制民营工匠的人身自由,束缚了手工业的生产力;④限制民营手工业的出口,从而限制了民营手工业开拓海外市场。

【探究性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在清代的缓慢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关键: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中的雇佣关系

思路引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案提示:①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雇佣机工,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在棉织业中心的松江,商人雇佣居民生产暑袜,计件付资,商人控制生产,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②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增多;部门和地区增广。

2.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

解题关键:海禁的后果;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

思路引领:后果是指消极影响

答案提示: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如何阻碍,可参阅学思之窗)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潭伟生 湖北省襄樊市五中)

0

主题

0

回帖

1189

积分

游客

积分
118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17: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采矿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钦命宜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伊为印发窑户执照事,案蒙前任总督部堂袁批,前司议详:宛平、房山二县已未开采煤窑,为数较多,且产煤山场但系西山一带,地方僻远,前设循环印薄,又经议停,则窑户之有无私开停闭及各窑有无藏奸等情,均难随时查考;应请照依提督衙门规定章程给照之例,每座印发司照一张,给与认采各商收执,自赴所认窑口,加工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详情给贴、输税。如各商内有年老事故顶替者,即行查明,缴换新照,以杜争执私开之弊。等因,详蒙批允行知遵照在案。今据宛平县将认开窑座详情给照前来,合行颁发。为此,给照本商收执,照依后开山场窑口界址,自备工本,赴窑开采,一俟煤旺窑成,即照例报明,领贴、输税。该窑户仍照前议,自行互相稽查。如有窑夫聚集滋事,即赴县呈明究处;倘有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若彼此容隐不报,别经发觉,即照知情不报例,加倍议罪。并即设立底簿,将每日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查核,造册过报查考。其报开窑座,如开采之后,有闭歇停止者,亦即随时禀报本县,查验确实,详明停闭。倘该商有藐玩不遵者,一经察出,定行照例详革究治不贷,须至照者。

窑商徐友松,年四十九岁,身材中,面紫,微须,系顺天府宛平县人,认开门头沟村德意窑煤窑一座。

右照给窑商徐友松准此

──邓拓 《从万历到乾隆》《历史研究》1956年10期

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人,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下万金。

──范端昂:《粤中见闻》卷二一

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2.课文注释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它的增长、成熟的过程,便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是各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程并不是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的,因为国情不同,封建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两个条件,必须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财富,以及要有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且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般是经由两个途径实现的。其一是小生产者变为资本家,其二是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闭关锁国

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要注意这里的“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首先,“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十三行

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相传其名起于明代,清“沿明之习”,但意义不详。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家。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为了垄断对外贸易,广州16家洋行于1720年12月(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成立“公行”,但遭到外国商人反对。次年被两广总督废止。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洋商潘振成等九家向粤海关请求成立公行,该行具有亦官亦商的职能。1770年公行裁撤,众商皆分行各办。直到1782年公行制度才最后确立下来。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自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伶丁洋面鸦片及各项商货走私贸易兴起之后,多数行家营业亏损,资金欠缺,负债很多,常有倒歇。《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废止十三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从此十三行逐步趋于没落。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是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发生的社会现象,同样造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

首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明清社会生产力的确达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水平,但不能估计过高。因为:第一,明清与宋元相比,生产力的提高只是量的扩大,很少质的变化。第二,明清与西欧各国相比明显落伍。总之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

其次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结构。从经济结构方面来说,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一直到清末也没有什么改变,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极为沉重。从政治结构来说,明清专制主义的封建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而地主制经济下的个体小农则是其统治的基础。当西欧的封建政权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掠夺农民,并以炮舰为海外殖民掠夺撑腰时,明清统治者无一例外地实行重本抑末政策,摧毁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以维护其统治的稳定。

除上述原因外,还应看到明清社会是个有机整体。社会上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影响。首先地主制经济的特有活力。中国地主制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土地买卖频繁。明清时代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日益发展,地权转移日益加剧。二是与前者相联系的封建等级关系比较松散。在地主阶级中虽然有身份性贵族、官绅地主和非身份性庶民地主的区别,但由封建贵族、各级官绅到庶民之间,缺乏严格的土地占有等级制度。地主制经济的活力表现为封建地权及封建等级的运动状态,又表现为把资本主义萌芽引向中断、逆转和夭折的机能。后者主要是通过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封建经济来实现的。因为土地可以买卖,地产又是最稳妥的生息形式,商人、高利贷者自然会成为土地的买主。他们“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转化为地主,倒向了封建营垒。

其次,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明清之际,我国形成了类似西方行会的工商业组织,或称会馆,或称公所,或称行,或称帮。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封建行会垄断本地区、本行业的业务,排斥外来人的竞争,也限制本行业内部的竞争,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三,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滞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明后期与清代银两和制钱都是合法货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但白银条块作为货币,可以自行铸造,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名称各异,成色有高下,使用时必须秤算重量,鉴定成色,而秤量银两的衡器复杂,计量标准又不一致,很不方便。银、钱比值未按官方规定保持稳定,长期处于大幅度波动之中。随着对外贸易中大批外国银元的流入,它们在流通中显然优于银两,成为受欢迎的通货。但外国银元更加剧了中国币制的混乱,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货币的落后与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扰乱了国内市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一方面,作为内驱因素,传统文化中的“变易”思想和“经世致用”等观念,推动着明清士大夫去思考,适应商品经济所带来的变化,接受并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另一方面,作为制约因素,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重文轻利、重本抑末、重儒轻贾的价值系统,自我封闭、自我陶醉的文化自大主义,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非难和排斥西学等等。凡此种种,都证明制约因素远远压倒其内驱因素,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上述种种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结构所派生的,它们的交叉作用,使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至鸦片战争前夜,仍处于萌芽状态。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作用?

自从西汉统治者接受了重农抑商思想并付诸实施以后,此后两千多年,重农抑商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既定国策。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增加。它不仅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的转化,也使微弱的手工业资本难以迅速地大量积累起来,因而严重地桎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封建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明清的海禁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和场所、活动范围、中外交往等做出限制,设立公行制度,独揽一切进出口贸易的权利,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在简单再生产的磨盘上转圈,在自给自足的庄园里昏睡,既不了解世界大势的发展,也不依赖商品的进出口,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连林则徐这样有远见的大臣在鸦片战争前都认为:“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籍资夷货”,如果封关绝市,那就“各国生计,从此休矣。”“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早在17世纪,清政府为对付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曾厉行“海禁”。台湾收复后,“海禁”解除。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政府又宣布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不仅对汉族人民非常疑忌,就是对充当臣仆的汉族地主官僚也深具戒心。它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闭关政策”的影响和评价: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3.学术观点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

有的学者主张以雇佣劳动的出现为标志;有的学者主张,以小商品生产和手工工场的个别出现为标志。吴承明先生认为,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一种生产关系,而不是一厂一店,它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这种生产关系,是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条件时产生的。考察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把考察的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不能相信孤证。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总是具有多发性。资本主义萌芽作为封建社会内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要导向新的生产方式。因此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延续性和导向性。十六世纪以前,尽管有个别事例,但不能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起点。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亦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战国资本主义萌芽说,以傅筑夫先生为代表;唐代资本主义萌芽说,以孔经纬先生为代表;宋代资本主义萌芽说,以柯昌基先生为代表;明代资本主义萌芽说,多数学者认为明代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至于萌芽的具体时间,吴晗先生依据徐一夔所著《始丰稿·织工对》的记载,认为明朝初年就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郑天挺和彭泽益先生对《始丰稿·织工对》这条材料进行了考证,认为这是元朝末年的作品,它记述的是元末丝织业织工的情况。另一些学者认为在15-16世纪这段时间内,在某些城市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在一些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业部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明中叶以后出现的流民问题,具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性质,应被视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正式开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逐渐形成了一些手工业专业城市和市镇。通过商品生产,小商品生产者逐渐发生了分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与此相应,在商业贸易方面,国内市场已经形成。另外,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但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还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其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

黎澍先生对于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不少文章把非商品生产和商品生产混淆起来,把农奴式劳动当作雇佣劳动,把农村副业和行会手工业当作工场手工业,他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谓“雇佣”与资本主义的自由雇佣劳动,往往有很大甚至本质的不同。另有学者认为明代的流民问题的出现是封建统治者的危机的征兆,而不是资本主义来临的曙光。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

有的学者认为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已进入了手工工场阶段。尚钺先生认为中国社会在清朝康乾时期已进入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吴大琨先生认为原始积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之前并没有发生。翦伯赞先生认为这种资本主义因素虽然在一定过程中和一定范围内对封建经济起一定的分解作用,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没有达到足以摇撼封建经济基础的程度。黎澍先生认为当时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还是个别和轻微的现象,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仍然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统一。

关于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代农业中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研究较薄弱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认为,明朝中叶以后出现了含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地主,但还残留着严重的封建性。另一些学者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农业中的雇工,是一种对主人有严格依附关系的封建雇佣。李文治先生认为明清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进一步商品化,土地买卖关系相当发展,土地制度的封建宗法关系逐渐趋向松懈,使中国以地主经济为主体的土地关系具有孕育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可能。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问题是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性密切相关的。因此近年来史学界讨论的较多。洪焕春先生认为封建专制政权保持住自然经济结构,从而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很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李洵先生认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封建社会本身的特征、生产力发展水平、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压力、专制主义制度对经济的干预和西方殖民势力的影响。方行先生认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内部结构及其坚固性是发展缓慢的原因。

4.插图说明

四川的井盐生产

明末我国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一书第五卷《作咸·井盐》一节中对天然气煮盐进行了详细描述:“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未见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间大奇事也。”宋应星还绘制了“蜀省井盐图”,十分具体形象。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全国对外通商唯一口岸。十三洋行形成于清初,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各国每次到中国朝贡,除带来给皇帝的贡品外,还带来大量货物。朝贡的船只到了广州后,贡使捧表进京朝贡,而其他货物则就地贩卖,然后“其船置办国需随汛回国”。这就形成了清初十三行对外贸易的起源。十三行的称谓是在康熙年间开始的,当时中国的行商在城外西南处建起了十三间“夷馆”专租给外国商人居住,故称十三洋行。十三行曾起过多次大火,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56年被烧毁,经历了17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广州“十三行”,只剩下位于西关的孤零零的地名。

5.参考资料目录

郑天挺主编:《明清史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李洵、薛虹:《明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

田居俭、宋元强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巴蜀书社1987年版。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与现代中国史学》,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相关诸问题研究的反思》,载《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陈立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9 12:58 , Processed in 0.0351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