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159|回复: 45

从《史记  陈涉世家》与睡虎地秦律试析陈胜起义的可能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4984

积分

游客

积分
4984
发表于 2007-11-10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书上只要提到秦朝,都和残暴联系在一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当是秦朝时的陈胜吴广起义,而这次起义的最主要负责人,是陈胜,其目的就是要推翻残暴的秦帝国。但是我对这番说法有些不与为然,现试着分析之,供方家一起探讨。

      陈胜的身世,在《史记  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从这里可看出,陈胜小时候当过佣农,但是从小就志向高远,立志将来要过上富贵生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秦二世既位后的第一年七月间,陈胜随九百名士兵的队伍去渔阳戍边,驻扎在大泽乡。注意:这时的陈胜吴广的身份是屯长,就是说,他们是这九百人队伍的领导者。

      马上,《史记 陈涉世家》交待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连续多天下大雨,道不通,估计赶到渔阳要错过期限了,错过期限的话,法律规定是要杀头的。所以,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吴广于是商量:“现在逃跑也是死路一条了,举义造反也是死路一条,同样是死,难道不能为国家大事而死吗?”

      那么,这个国家大事到底是什么呢?陈胜的一番话点拔得非常明白:“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原来是天下苦秦久矣,接下去就要为起事找一个合理的民意基础,其中之一是秦二世是小儿子,不应该立为皇帝,而原来的太子扶苏贤仁,却无罪被二世杀了,但是百姓知其贤,却是”未知其死“——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好了,从《史记  陈涉世家》的第二段“二世元年“起,至”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止,只有半段,却把陈胜要造反的前因后果及策略、以及陈胜当时的身份大致交待清楚了,那么我们可从这半段文字中归纳出几个要点:

      1:陈胜是屯长,屯长在当时也是个小吏,当然这个职务比刘邦担任的亭长要小点。所以,陈胜在当时应该不是农民了,应该是一个政府的基层小公务员。
   
      2:陈胜一伙九百人去渔阳戍边,遇上停不下来的大雨了,所以道路不通畅,无法按时到达了。

      3:按秦时法律,失期当斩,所以陈胜一伙九百人既使老老实实地赶到目的地,也是要死的。

        4:那么如果逃跑呢?抓到也是要被杀头的。

      5:所以陈胜与吴广商量,打算造反了。

      6:重要的是,造反不是为了自己找活路,而是天下苦秦久矣……为天下唱……

      7:还有重要的一点,太子扶苏贤而无罪死,可是百姓未知其死。

      8:所以,陈胜可以假托太子之名起事,使造反合法化,并可以得到天下的倡应。

      由于上述原因,使我们不得不对陈胜起义到底是不是农民起义提出质疑。

      首先,陈胜的身份不是农民,他只是小时候当过佣农。同时,天下百姓知太子扶苏贤仁却不知其已死,而在位者却是二世胡亥,那么在天下百姓的眼中看来,二世的皇帝位是不合法的,那么陈胜是如何知晓扶苏已死?史记中虽然没人交待陈胜去戍边之前的经历,但从他知晓扶苏已死的情况来分析,陈胜要么曾经在蒙恬军营呆过、要么曾随太子北监蒙恬、再要么曾能接近胡亥或赵高,否则无法合理解释陈胜在天下百姓不知太子已死的情况二,他却知道的很清楚。故此这次起义定性为农民起义,我认为其观点值得商榷。

      其次,由于失期当斩,所以走到目的地或逃跑被抓都要死的,但是逃跑的话,虽然是否有活路是侥幸的,总还有一线生机。造反绝对是死罪难逃,但是陈胜却根本没考虑过逃跑的事,直接想到的就是造反,这里就存在疑问了。

      再次,他没说为了自己或为他们一伙人谋活路,而是说为天下唱,试想,如果陈胜是个农民,他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当然,陈胜是个有志向的人,小时候就说过“苟富贵,无相忘。“那么他的鸿鹄之志不是为天下苍生谋幸福,而是欲借天下人之手为自己谋无相忘的富贵吧。

      最后,陈胜起义的原因是遇雨失期,所以法当斩,就是说他在执行国家下派的工作时,路途上遇到了不可抗力而违反法律、该处死刑的过程中。那么,秦朝法律中,对这一类不可抗力造成的失期行为,到底当不当斩?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窥见秦律的全貌,但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竹简中,仍然能够得到不少关于秦朝法律制度的信息。在秦律中是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规定的。比如,秦律中有“不直”、“失刑”二种罪名,具体判案时,如甲告乙盗牛或伤人,乙并未盗牛伤人,那么故意诬告者构成诬告罪,反之为控告不实。故意者构成“不直”罪,过失者仅为“失刑”罪。

      在《睡虎地秦简·兴律》中有这样一条法律条文: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

      上文中的“谇“,按《康熙字典》的解释是“骂也”;“赀”,《说文解字》意为“小罚以财自赎也”;而“除”则很好理解了,既“去除、免除”的意思。那么上文中“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就非常好理解了,失期三到五日,被责骂;失期六日到十天,罚一具盾牌自赎;失期过十天的,罚一具铠甲自赎。最要的是,“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如果生病了或遇上雨天而失期的话,是可以免除刑罚的。

      所以,陈胜这九百人在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是根本不会被罚的,更不会失期当斩了。因此,也从《史记  陈涉世家》中可看到,怎么只有陈胜吴广二人在商量造反的事,而其他人怎么就不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呢?

      再从《史记  陈涉世家》第二段接着看下去,“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觽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从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疑点。

      (一):他们先找人算卦,算卦的知道他们的来意,说:“你们的事都能成功的,是可以建立功业的,不过呢,你们有没有向鬼神问过凶吉呢?”

      1:他们先去算卦,从中可看出,陈胜吴广对起事后成功与否心中没底,那么一个横竖是死的人还会在乎这些吗?他们在担心什么呢?

      2:算卦的居然知道他们的意图,这个世界上真有未卜先知的神灵?算卦的怎么会知道他们的意图的呢?

      3:算卦的就算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已经说了你们是能成功的,还要他们去问鬼神干什么,不是多此一举吗?

      (二)陈胜吴广听了算卦的话非常高兴,琢磨出了问鬼神的真实含义,这是“先生教我(借神灵的旨意)先在众人前竖立威望”。这位算卦的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看他也不像是算卦的,倒是很像出谋画策的军师。

      (三)于是用红字写下“陈胜王”三字的布条,放入他人捕捞的鱼肚中,士兵买鱼煮食时得到了布条感到很奇怪。这事就太窍合了,人家捕获的鱼就这么轻易让你往鱼肚里塞布条?士兵买鱼怎么偏偏买回这条鱼了呢?

      (四)夜上又指使吴广到破庙里点了把火,学看狐狸叫声,喊道“大楚兴,陈胜王。”第二天,士兵中间都开始窃窃私语,偷偷地注视着陈胜了。那么九百名生命既将不保的的士兵,就那么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也不见一名士兵偷偷逃跑,到了这时才开始议论陈胜到底是何方神圣,以情以理都讲不通啊?

      再接下来,陈胜顺理成章地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起义开始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其口号是站在农民立场上的,所以,这些口号不外乎“均田地、均贫富”。陈胜的起义是秦末第一场起义,而他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不太可能是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喊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看以后的起义情况,对反秦大业最积极的人物有刘邦、张良、萧何、项梁、项羽、彭越、英布、符离等等人物,他们不是在秦为吏,就是原六国旧贵族,所以说,推翻秦朝统治的,并不是农民起义军而是秦朝的公务员和既得利益被剥夺者。

      那么从上面对陈胜起义的可能性可以推论,陈胜起义并不是史书上写的农民起义,而是一次军人哗变!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11-11 16: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的道理,或者说是整个秦末起义都是少数失去权势的贵族官僚的起事

而农民只是他们的一个托词

符合客观现实

要知道任何起义这么天大的事不是农民能成功的

从陈吴到刘项再到朱元璋无不是如此

主题

0

回帖

84

积分

游客

积分
84
发表于 2007-11-11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陈涉世家俺们语文课上学过.可没像楼主这样刨根问底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5886
发表于 2007-11-11 17: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陈胜起义似乎评价很高,动辄冠以第一次、伟大的头衔,尽管不能以成败论道,但总觉得它的意义和作用被过于夸大,西周末年的第一次奴隶起义国人暴动的积极作用不会比它逊色多少

0

主题

0

回帖

4984

积分

游客

积分
498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1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荣誉叫做忠诚于2007-11-11 16:19发表的  :
有一定的道理,或者说是整个秦末起义都是少数失去权势的贵族官僚的起事

而农民只是他们的一个托词

符合客观现实
.......
确实,每次起事,农民只是个托词,但历史上真正的农民起义也不下几百次之多吧。但是,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有一个共同点,既他的口号。真正的农民起义,其口号都脱不了“均田地、均贫富”一类,只是这中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其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多少就有点奇怪。而从睡虎地秦简上也根本没有失期当斩的条文,真正的条文还是人性化的,再加之司马迁著史有恶秦的臆病,所以,不得不怀疑陈胜起义的真实性。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8903
发表于 2007-11-11 19: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阁下高见

主题

0

回帖

124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24
发表于 2007-11-11 19: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分析的好啊!!!

0

主题

0

回帖

33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33
发表于 2007-11-18 2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家,是給什麽人作傳的?

0

主题

0

回帖

4984

积分

游客

积分
498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8 2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各诸侯作传。
但陈胜建立过所谓的大楚,称过王,所以也列在世家中。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7-11-23 2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虎地秦简》包括自商鞅变法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359-217年)百多年间的部分秦律,而不管什么时代,法律条文都是不断变化的,楼主列举的《睡虎地秦简·兴律》的条文就很难确定它的具体年代.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是采用严酷的刑法来加强专制统治的;秦二世就更加残暴了,因此《睡虎地秦简·兴律》中原本“其得殹(也)及诣水雨,除。”的人性化措施,未必就不会变为一刀切的“失期,法皆斩。”
  当然,即使法律条文未变,但在人治社会却很容易出现“有法不依,惩罚过当”的现象.例如在当今社会,“刮台风”、“严打”等词语还依旧历历在耳;我刚参加工作那会,我师傅因为打麻将被关在拘留所里跪了一夜,现在政府对这种小赌博却不干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7 17:59 , Processed in 0.0414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