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3|回复: 16

耕者失其田不是古代农民起义的主因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11-6-6 08: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耕者失其田不是古代农民起义的主因





近代以来,无论是孙文革命,还是共产革命,都把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作为一个重要纲领,以此来争取农民拥护革命。国共两党也在20世纪中期,分别在海峡两岸实行了或温和,或激进的土地改革,实现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大陆更是通过建立人民公社土地集体所有制,理论上彻底消除了土地兼并的可能。似乎禁绝了土地兼并,就可以避免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大概是由于深受清代中期以后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的土地矛盾突出的影响,2000多年的中国帝制时代历史,经常被理解为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周期性循环的历史:新朝代建立之初,因为战乱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富裕,政治清明,经济恢复,经济社会蒸蒸日上。随着时代演进,人口增加,吏治变坏,官僚富绅兼并土地,农民失地沦为佃农,自耕农减少,赋税承担数越来越多,而大土地所有者官绅不承担赋税,朝廷财政收入减少,无力赈灾强兵。这样恶性循环到朝代末期,因为大灾荒或者外敌入侵,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原来被兼并的土地变为无主之地,新的朝代建立,开始下一次循环。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土地兼并、地权转移和农民起义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其实在朝代更迭中,超过编户齐民承担极限的繁重赋役,可能起着比地权转移更加重要的作用。


回顾中国2000年帝制时代,在清代中前期南美高产耐旱作物---玉米和番薯普及导致人口大量增长之前,中国的人口的峰值也就是一亿多人。从秦汉到唐代,一直维持在不超过6000万人口。所以在帝制时代的绝大多数时候,耕地相对于人口是处于富裕状态的,即使存在普遍的土地兼并,但由于小农精耕农业生产方式不变,不会出现向英国圈地运动那样的羊吃人的情况,所以人均土地并不会变少,佃农虽然承担着较高的地租,但因为不用承担赋役,其实生活水平并不比小自耕农低很多。只有到了清代中期,中国人口大幅增长到超过两亿,因为人均土地减少,导致人民均贫化,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才尖锐起来。


帝制中国自秦朝大一统以来,沿袭先秦封建时代的赋役传统,编户齐民不但要缴纳田赋,还要缴纳丁口之税和每年为政府承担一定劳役。


以汉代为例,民户要承担的赋役包括田赋,算赋和更赋。
田赋就是农业税。先秦田赋大约为十一之税,汉代汉代十五税一,很多时候是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到景帝元年的十一年,政府根本就不征收田赋。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大多在十一之税以下。加上田赋和土地相关,所以并不是古代民户的最大负担。


算赋也就是丁口之税,本来封建时代的算赋是为君主提供牛车役夫的意思。但是到了战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连年不息。本来非经常性的赋就变成了按年征收经常性负担。而且也不必再真的提供牛车劳役,改为按照丁口收钱。汉代每丁(十五到五十六岁)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未满年龄的孩子(七到十四岁)也要出口赋钱二十文。当然,这个人口税并不一定确定,汉文帝时为民减负,算赋只有四十文,而汉武帝时征讨四夷,长击塞外。为了维持军费支出,对人民实行重赋。成丁的算赋高达数百,三岁的孩子就开始征收口赋钱二十一文,其中一文用于补充车马。丁口之税从先秦一直收取到清代,直到雍正朝摊丁入亩,才由税人彻底并入税地。丁口之税对于民户,很多时候比田赋更加沉重。


更赋就是劳役兵役。在汉代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中央政府防卫的正卒,选二十三岁的成丁,为期一年,戍守京城和宫门。郡国的步骑兵也属于服役一年的正卒。
第二类是戍守边疆的屯戍。天下所有人每年都要轮值戍边三日,即使是丞相的子孙也不例外。不去出行戍边的人,缴纳300文钱入官府,官府把这笔钱分发给戍边的人。这称为“过更”。
第三类是地方劳役,名为更卒,一月一更,就是每年服役一个月。如果自己不去,可以出钱雇佣贫穷者代为服役,月钱2000文。亲自去的称为“践更”。文帝时,丁男三年服一次更卒。
汉代以前,是没有出钱免役的制度的,民户必须去践更赋役。汉代以后的历朝历代,兵役不再是民户必须承担的,但劳役却是必须承担的,这些劳役包括承担治安收税,营建城池宫室,开挖维护运河江河水利,运输税物军粮,修建国防工事等等,在缺乏现代机械的古代,这些劳役非常繁重。


从秦代到明代,民户承担的沉重的丁税和劳役,生活普遍艰辛,比起土地兼并矛盾,对历次改朝换代和农民起义起了更大的影响和作用。下面就按照朝代线索,做一简单分析:


秦代没有汉代的出钱免役制度,民户必须亲自践更服役。而秦代政府又不恤民力,屡次大兴土木和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五十万人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五十万人戍守五岭,三十万人戍修长城,天下百姓苦秦久已。而陈涉吴广揭竿而起,就是从江淮远赴渔阳长城前线的戍边服兵役失期而爆发的,结果是关东景从,秦朝也因此二世而亡。可以说秦朝就亡于民户沉重的劳役。


到了汉代,政府吸取秦代的教训,黄老无为,与民生息,尽量减少动用民力建设。并且制定了出钱免役制度,减少了长途戍边和一个月劳役对民户生活的影响。但免役的2300文免役钱加上一家五口的丁税至少200文合计2500文,在当时可以买粮食50石,这已经是中等产量的田地50亩的产量了。而当时一个丁壮养活的五口之家,更重土地不过100亩。丁口税和免役钱达到了家庭收入的一半,这也是为什么汉代很多自耕农因为难以承担税役而出卖田产后卖身为奴。这样可以由主人替他承担两倍的丁口之税。沉重的赋役,使得民户被迫卖身为奴,投入商贾任侠和世族的庄园,纳税编户逐渐减少,政府财政日渐枯竭,走向衰落。东汉末年,关东大饥,黄巾大起义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


北魏实行均田制,建立起相对健康的自耕农纳税的轻徭薄赋财政体系,而南朝则逐渐衰败,到了隋朝一统天下,物阜民丰。由于炀帝好大喜功,开运河,征高丽,过分役使民户,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天下大乱,隋朝二世而亡。
唐代依靠实行租庸调制为基础的健康的自耕农纳税的财政体系。并且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而藏富于民,才能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后平乱复国。后来由于人口增加,租庸调制度解体,藩镇割据,民户税役非常沉重,赶上乾符元年关东大旱,民户被赋役压得苦不堪言,次年王仙芝、黄巢兴兵起义。


晚唐五代由于藩镇割据,为养兵实行沉重赋役,中原民户只有当兵或者做和尚来逃避赋役。


宋代由于冗兵冗官产生的巨额财政需要,加上北方辽国西夏的危险,民户要承担沉重的赋税折变支移和按户等承担劳役,结果民户富户降等,贫户破产。很多乡村民户为了减少赋役负担,或者隐瞒户口,或者出卖田产,或者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坊郭,北宋的城市化可以说是沉重赋役推动的。北宋由于有遇到灾荒,招募灾区青壮入厢军的做法,缓解了因灾社会矛盾爆发,所以北宋一直没有什么大起义,直到徽宗时,才因为沉重的赋役压榨,方腊在浙江起义。


南宋以江浙两省之地维持近亿人口和连年征战,赋役之沉重可想而知。民户们为了反抗税役盘剥和盐税矿冶,发生了李金起义、赖文正起义、陈峒起义、李接起义。姜大老起义、张福起义、晏梦彪起义、陈三枪起义等规模性起义和数不清的小规模抗租抗税。


元末黄河劳役沉重,韩山童、刘福通用“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童谣口号,鼓动了元末大起义,最终元朝因此灭亡。


明代修建南北两京,开挖运河,北筑长城,赋役之重不下于秦朝,当然强度要低许多。民户为了逃避赋役,纷纷带产投献,依附官绅寺庙,宁可做佃户奴仆,也要逃避劳役。结果是土地兼并,编户减少,赋税不足,劳役乏人,明代后期财政日渐恶化。有明一代,从洪武朝到崇祯朝,几乎没有一个皇帝在位时没有农民起义。最终是李自成张献忠的流寇起义灭亡了内忧外患的明朝。


清代由于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制度,平衡了官绅民户赋税劳役,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所以直到清代中期,发生的起义,大多是反清复明,邪教造反和少数民族暴动。到了清代中后期,人口剧增,土地矛盾加剧,洪秀全科举不第,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历代纳税赋役人口土地减少,政府财政匮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过重的赋役推动民户逃亡和土地兼并而引起的。很多时候,民户宁可不要土地所有权,宁可做佃户奴隶,也要逃避沉重的赋税劳役。不能逃避赋税劳役的民户,不堪重负,再遇到灾荒,忍无可忍之下,农民起义成了唯一出路。所以明代以前,沉重赋役比起土地兼并,是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更主要原因。

主题

0

回帖

63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63
发表于 2011-6-6 15: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朝的成功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土地改革,所以更多的要在此方面上大说特说
楼主列举的例子,我想会不会是当做一个爆发点而言的呢
大规模劳役必然会聚集几十万或更多的劳工,同时这么多人也是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而土地的丢失则是为了各朝各代农民起义提供了足够多的种子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6093
发表于 2011-6-6 17: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天朝的税收仍然是世界上最重的国家之一。

主题

0

回帖

97

积分

游客

积分
97
发表于 2011-6-6 2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为何朝代初的赋役要比朝代末的赋役轻很多?还不是土地兼并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
引用第1楼五色水彩笔于2011-06-06 15:58发表的 :
我朝的成功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土地改革,所以更多的要在此方面上大说特说
楼主列举的例子,我想会不会是当做一个爆发点而言的呢
大规模劳役必然会聚集几十万或更多的劳工,同时这么多人也是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而土地的丢失则是为了各朝各代农民起义提供了足够多的种子

明成祖时期 大规模劳役多得很呢,大运河、长城、南京造船、紫禁城建设。。。同时进行,动则几十万人,有趣的是根本没有任何造反的迹象。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21: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今天地) 的帖子

大多数朝代,在初期会与民生息,减轻赋役。很多时候,赋役是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
农民承担不起赋役,卖田给官绅寺院做奴仆佃农,就可以逃避赋役了,而剩下的自耕农要承担更重的赋役,
更容易破产和倾向于卖田逃避赋役。赋役是土地兼并的推动因素。

永乐时谁说没有造反,永乐十八年唐赛儿在山东起义不算吗?
不就是因为赋役过重,又遇到灾荒,才爆发的。

中国农民是最坚忍的族群,不到被赋役压得活不下去,或者遇到灾荒,如果在没有有心人的领导鼓动,是不会造反的。

永乐朝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四年战乱后人心思安,人民见识过战争的恐怖,加上清楚军队战斗力强大,不是被压迫的活不下去,是不会造反的。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11-6-6 22: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税赋和徭役是导致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但各朝各代的情况并不相同。比如说汉代,究竟是土地兼并导致国家不得不提高赋税,还是由于赋税过高而导致投献?我觉得很难说得清楚,貌似一种相互作用的螺旋式上升。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貌似楼主没有考虑,比如明代,土地兼并大多依靠权力,官僚地主由于拥有权力,可以逃避赋税,而有条件大肆兼并。张居正的改革之所以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并用,原因正在于此。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6 2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五色水彩笔于2011-06-06 15:58发表的 :
我朝的成功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土地改革,所以更多的要在此方面上大说特说
楼主列举的例子,我想会不会是当做一个爆发点而言的呢
大规模劳役必然会聚集几十万或更多的劳工,同时这么多人也是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
而土地的丢失则是为了各朝各代农民起义提供了足够多的种子

很多时候,沉重赋役是土地兼并的起因。
最明显的就是汉代的卖身为奴和明代的带产投献。
如果没有沉重的赋役,清朝以前农民大可土地被侵占再去开荒。

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爆炸,人均土地缩小,自耕农只要自有土地低于中农水平,就几乎无法养家,更不要说致富。
所以从洪秀全才开始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到后来孙中山耕者有其田,CCP打土豪分田地。
而在清代以前的农民起义,则大多没有明确的平均地权主张,更多的是减轻税赋。譬如李自成,他们的口号是“闯王来了不纳粮。”也就是不交税。

绝大多数的起义并不是大规模劳役时爆发的。而是长期劳役压迫,遇到灾荒,才爆发。
秦末起义并没有爆发于长城,五岭和骊山阿房宫工地。而是在大泽乡,一群戍边路上大雨失期的戍卒揭竿而起。

隋末农民起义也和聚集几十万人的的大规模劳役无关。

也就是元末起义,是在黄河工地鼓动,但刘福通举事,还是在家乡颍州。

所以这个定时炸弹说,并不存在。

都在说土地兼并,但土地兼并是怎么进行的?古代大多数土地兼并,不是官绅豪强强买强占。
而是自耕农由于不堪赋役压榨,接近破产,而不得不出卖土地,或者干脆投献土地做佃农奴仆躲避赋役。

主题

0

回帖

97

积分

游客

积分
97
发表于 2011-6-6 2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3楼(今天地) 的帖子

引用第4楼珀尔修斯之弓于2011-06-06 21:49发表的 回 3楼(今天地) 的帖子 :
大多数朝代,在初期会与民生息,减轻赋役。很多时候,赋役是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
农民承担不起赋役,卖田给官绅寺院做奴仆佃农,就可以逃避赋役了,而剩下的自耕农要承担更重的赋役,
更容易破产和倾向于卖田逃避赋役。赋役是土地兼并的推动因素。

永乐时谁说没有造反,永乐十八年唐赛儿在山东起义不算吗?
.......

原来是你的帖子,没看,早知道不回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照样坚持自己,这样辩论下去毫无意义,呵呵。

隋炀帝动用的民力和明成祖相比如何?一个是遍地桃花开,一个是只有唐赛儿,还是白莲教的,发生地还是一直阴谋不轨的朱高煦的老巢。一个唐赛儿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他造成多大影响?明史:二月己酉,薄台妖妇唐赛儿作乱,安远侯柳升帅师讨之。三月辛巳,败贼于御石栅寨,都指挥刘忠战没,赛儿逸去。前后一个月时间就搞定的。这样规模还拿出来说,不言语了。。。。朱棣之所以派了京营过去,原因还是他的邪教背景,以及后面更大的阴谋家-----朱高煦。更何况他的作乱和朱棣大规模征调徭役民夫有什么关系?

和你主贴里:北宋没有大起义。。。比比看,是北宋初期的起义规模大呢,还是唐赛尔的规模大。。。。。。原来是双重标准。你不认的话,我马上可以把北宋的大规模起义贴过来。北宋为何大规模起义从初期就开始呢?--------不抑兼并。北宋为何不抑兼并?赵匡胤没实力抑制兼并。

隋朝的起义也和劳役无关,原因是隋炀帝107万征高丽大军的压粮官当即率领压粮的劳役们造反了,此劳役非彼劳役也,一个是压粮的,一个是搞工程建设的,不一样啊不一样,惯用双重标准,呵呵。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8: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今天地) 的帖子

我的主贴中明明说的是赋役,即赋税丁税和劳役,而没有说是大规模劳役
在六楼又一次分别说明。
希望在看帖时能稍微认真一些,赋役不仅仅是劳役。准备金也不等于准备金率。

北宋初期的起义,写文章时确实忽略了,主要是习惯性的以真宗后的社会形态作为北宋的历史主要形态,确实疏漏了。
宋初起义,同样符合我文章的论点。以蜀地王小波李顺起义为例,土地兼并是在后蜀时代就已经严重了。他们起义,更多的是因为北宋在原有高额税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日进纲和博买务这样的沉重赋役,前者强征蜀地民力运输战争掠夺财物达十几年,后者则是低价征购蜀地丝织品。加上蜀地百姓对新灭蜀的北宋缺乏归属感。

永乐时起义程度低,我在4楼也有说明,朋友还是没认真看,大概只看到了唐赛儿。
而忽略了我提到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沉重的赋役压榨是充分条件,灾荒在大多时候是必要条件

中国农民是最坚忍的族群,不到被赋役压得活不下去,或者遇到灾荒,如果再缺乏有心人的领导鼓动,是不会造反的。

永乐朝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四年战乱后人心思安,人民见识过战争的恐怖,加上清楚军队战斗力强大,不是被压迫的活不下去,是不会造反的。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7 08: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今天地) 的帖子

辩论的目的从来就不应该以说服对方放弃观点为目的。

柏拉图对辩证法曾经进行过如下阐述:
辩证过程是一个发言者提出立场,另一个发言者进行修正或反对,修正或反对有两种:
1:对方陈述的立场有欠清晰,或者有自相矛盾之处。
2:原来立场并不充分,或有所遗漏。
当原发言者新的陈述采纳对方的修正和反对,解决了这些漏洞,就趋近于真理了。

所以说服不了对方的辩论,有其趋近真理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8 08:10 , Processed in 0.0400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