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5|回复: 3

《中国著名帝王论赞辑评》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发表于 2007-11-7 1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拉多纳刀锋    2007年11月6日

中国自古多帝王,网上亦多见中国古代帝王之评定活动。虽为好事,人之常情矣;亦为非学术专业论坛之乐趣之所在。其它不论矣,今见论坛近日亦推出此活动,作为此活动之参考资料,余愿辑各帝王之论赞如下,以为诸公阅之。此论赞皆出二十五史,名正言顺,堂堂正正;虽不敢说是定论,亦不失一家之言之存矣。我于各论赞之后,亦出己评。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不见太史公之论始皇,可见贾生之论。吾取《史记?六国年表序》之句:“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此论于诸侯之秦,于帝国之秦,于始皇之秦,向为千古定论矣。十三字,说透千古始皇功过。予小子何敢置喙矣。

汉高祖
《史记?高祖本纪》: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汉书?高帝纪》:
“赞曰:《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马拉多纳刀锋注:汉高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白手起家的大一统帝王,因此他的继位法统就成为很大的理论与政治问题。我们看太史公和班固在论赞里主要讨论和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个人于汉高祖实乃高山仰止,其智深不可测矣。赵王如意不可得为太子,高祖对戚夫人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其词低回悱恻,余不忍于此述之。“歌数阙,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竟罢酒。”(《史记?留侯世家》)西楚霸王之四面楚歌,国人几无不知者矣;千载而降,又几人知高祖之楚歌之悲之郁积哉!

汉文帝
《史记?孝文本纪》: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汉书?文帝纪》:
“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马拉多纳刀锋注:汉书之赞,基本是抄《史记?孝文本纪》正文里面(不是论)的内容。这个版权费,太史公后人应该索之。

汉武帝
《史记?孝武本纪》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於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後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马拉多纳刀锋注:一般认为,此纪非太史公所作;谓其文风殊异他篇。多言封禅、长生、郊祀、方术、求仙,罕见武帝文治武功之记载。个人以为,此亦可能为太史公所作。“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此纪详言之,实乃暗贬今上。由此而得谤书之名,不亦宜乎。”
《汉书?武帝纪》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礻亶,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马拉多纳刀锋注:《汉书》说得肉麻,亦不符史实。请参读《史记?平准书》,其中详载汉武帝屡举工程兵事,令国力大空,民众不堪之事实。“武帝之雄材大略”确实是实,“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竟何见哉?
我转载其主要者如下: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後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自是之後,严助、硃买臣等招来东瓯,事两越,江淮之间萧然烦费矣。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馀里,以广巴蜀,巴蜀之民罢焉。彭吴贾灭朝鲜,置沧海之郡,则燕齐之间靡然发动。及王恢设谋马邑,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
  其後汉将岁以数万骑出击胡,及车骑将军卫青取匈奴河南地,筑朔方。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馀锺致一石,散币於邛僰以集之。数岁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於都内。东至沧海之郡,人徒之费拟於南夷。又兴十万馀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於此。
  其後四年,而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馀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於是大农陈藏钱经秏,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有司言:“天子曰‘朕闻五帝之教不相复而治,禹汤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北边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将军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 。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其有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军功多用越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吏。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秏废。
  ……
其明年,骠骑仍再出击胡,获首四万。其秋,浑邪王率数万之众来降,於是汉发车二万乘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馀巨万。
  初,先是往十馀岁河决观,梁楚之地固已数困,而缘河之郡隄塞河,辄决坏,费不可胜计。其後番系欲省底柱之漕,穿汾、河渠以为溉田,作者数万人;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朔方亦穿渠,作者数万人:各历二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
  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给,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驷,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其明年,山东被水菑,民多饥乏,於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於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於是县官大空。
  ……
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於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故吏皆適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馀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一二千里。天子怜之,诏曰:“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遣使冠盖相属於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
其明年,南越反,西羌侵边为桀。於是天子为山东不赡,赦天下,因南方楼船卒二十馀万人击南越,数万人发三河以西骑击西羌,又数万人度河筑令居。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餽粮,远者三千,近者千馀里,皆仰给大农。边兵不足,乃发武库工官兵器以赡之。车骑马乏绝,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马天下亭,亭有畜牸马,岁课息。”
省略号为无关内容之略去。其它史料(见诸《史记》及《汉书》)不再转引,个人认为上述史实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汉光武帝
《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下》
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沈几先物,深略纬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坛梁、赵。三河未澄,四关重扰。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马拉多纳刀锋注:虽然光武帝也能够排出其世系乃“高祖九世之孙”,但其九岁而孤,“勤于稼穑”,卖谷以足,实乃一民夫。因此将之列为布衣而取天下者,应该是恰当的。景帝生长沙定王,而后舂陵节侯、郁林太守、巨鹿都尉、南顿令——至刘秀刚才是第九代。看看上面官职,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世之常情,虽帝王贵胄之后不能免矣。此赞太过泛泛,只讲开国未讲文治。与《史记》、《汉书》论高祖一样。不过前面二个有其自己原因,《后汉书》则还可以大大发挥。可惜范晔之文采,未试于此矣。

唐太宗
《旧唐书?本纪第三?太宗下》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硃,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若文皇自定储于哲嗣,不骋志于高丽;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徵之日。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
“赞曰: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唐有天下,传世二十,其可称者三君,玄宗、宪宗皆不克其终,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
马拉多纳刀锋注:许多人都说《旧唐书》、《新唐书》多篡改处,于太宗亦过誉。议其篡改者,吾不见其铁证。谓誉太宗过甚者,则其于二赞,竟何言哉?
“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贞观之风,到今歌咏。”“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此赞,可谓据实而言否?何来过誉之论?
至《新唐书》赞之最后乃曰:“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坦言其过,岂非直笔之论,何来讳过之说?
周公谓于鲁公曰:“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吾于桀纣,亦如汉文唐宗,论其大节而已。前二王既无可逃暴君之恶名,后二帝亦不必惧圣君贤主之千古所誉。

唐玄宗
《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
赞曰: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
马拉多纳刀锋注:此赞有意思,明褒亦有暗贬。 “靡不有初”后面还有四字“鲜克有终”。一般都是连用,而且主要是取后面四字之意。此赞从行文看,最后一句后面还应该有下文,可是就是没有!个中妙处,实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矣。大有春秋笔法之意,学习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无疑的一朝而有二个盛世的独例,就凭这一点。它的历史地位既不必自谦,后人更不可妄加菲薄之。贞观之治自不待言,开元盛世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排历史前三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纵雄主圣君亦不能免矣!

《新唐书?睿宗玄宗本纪》
赞曰: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平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马拉多纳刀锋注:比之《旧唐书》,《新唐书》批评比称誉多得多,乃《春秋》君子常责贤人之义。这里的批评很厉害,就是代唐建大周的则天皇后,在其本纪里也没有被如此批评过,可见安史之乱对鼎盛时期大唐危害之深;亦深责玄宗之“败以女子”矣。

魏武帝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马拉多纳刀锋注:由于三国热,魏武帝是识字的几乎都知道一二。可是他不是“祖”,因为他没有完成中原一统。这个与其它开国之君相比,是最大的硬伤;而且他毕竟没有称帝,只是魏王,汉之诸侯而已。因此个人于他的评选前景不看好。
至于此赞,未免溢美饰恶。“该韩、白之奇策”:毕竟没有韩信、白起百战百胜之功;“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荀彧、崔琰重臣名士怎么死的?“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三国志?魏书?传十二》“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之评确实精到,我们亦不可苛求武帝;毕竟对手刘备、孙权很强大,不是想统一就能够统一的。

宋太祖:
《宋史?本纪第一?太祖三》
赞曰:昔者尧、舜以禅代,汤、武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四圣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当斯民涂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责其济斯世而已。使其必得四圣人之才,而后以其行事畀之,则生民平治之期,殆无日也。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原其得国,视晋、汉、周亦岂甚相绝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来,释藩镇兵权,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慎罚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礼作乐。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乌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
马拉多纳刀锋注:赞曰:“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确实可以成立。太祖文治武功,确是不让他人。杯酒释兵权,虽远不及唐太宗之凌烟阁二十四名臣盛事,然亦大优于汉高之诛异姓诸侯,后世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之举。宋之典则,崇文固善,抑武实短。后之子孙,相沿成例,不足为训矣。

宋仁宗
《宋史?本纪第十二?仁宗四》
赞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请以玉清旧地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缯絁。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大辟疑者,皆令上谳,岁常活千余。吏部选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终身不迁。每谕辅臣曰:“朕未尝詈人以死,况敢滥用辟乎!”至于夏人犯边,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马拉多纳刀锋注:于宋仁宗自己知道的太少。这次还专门补了补课。确实守成文治,宋自推仁宗为第一。赞说得好:“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 写得有水平!高,实在是高。又学习了。
自俭爱民之帝王,汉文帝、唐太宗都是其中佼佼者,而仁宗与之相比,亦是丝毫不逊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明太祖
《明史?本纪第三?太祖三》
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马拉多纳刀锋:我与网友曾经说过中原大一统帝王,白手起家者,唯四人耳。中国古代史就只有三位,汉高祖、汉光武帝及明高祖。赞曰:“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这里是将汉光武帝刘秀也排除在外,与汉高祖相提并论。
自己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对贪官污吏之酷法严刑(参见论坛《文献资料》版块拙作《中国古代酷刑》一文)。开国帝王多对民众仁慈,休养生息国策一般亦都做得不错;但对吏治抓得如此严的就只有明太祖。赞曰:“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就包括这个。可惜政亡人息,制度最终决定贪腐盛行无忌。当然太祖是无愧于民于史。

明成祖
赞曰: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马拉多纳刀锋注:这个评价自是公允之论,比《汉书》武帝赞自是天壤之别。同是功过分明,你可以如《史记》、《汉书》那样对汉高祖存而不论;要评就要公正,否则何以为史书?这四个字“倒行逆施”实在大快我心!此典出于伍子胥入郢“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史记?伍子胥传》)比之伍员之为,明成祖的所作所为才真正称得上“人神共愤”。

清康熙
《清史稿?本纪八?圣祖本纪三》
论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马拉多纳刀锋注:纵观中国历史,非开国之君而庙号称“祖”很少很难。唐太宗也算半个开国之君,文治无功,史所仅见,也没有当上“祖”,可见斯之不易。明成祖篡位而立,亦可以称祖。康熙擒权臣复帝权、平三藩异姓诸侯,收台湾东南一隅,“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这句话确实可以当之。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2674
发表于 2007-11-7 11: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0: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就不必再提了吧

亡国之君,无论个人才能与抱负如何,都是难以置评了。忘记还有一个隋文帝了,等会补上。
希望诸位多多推荐中国历代著名帝王,并予以投票。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成吉思汗、忽必烈亦可以考虑

另外还有见过推荐刘备的。诸位以为如何?只是不知道一代天骄算不算中国帝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9 00:27 , Processed in 0.0303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