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5|回复: 2

道家与无政府主义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851

积分

游客

积分
851
发表于 2010-8-12 13: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彭正生
    无政府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近代西方的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它的根基却深埋在古老的东方文明里。最早明确表现出无政府主义气质和感知力的甚至可以追溯至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古代中国的道家人物。事实上,道家文化的代表著作——《道德经》——即可被视为无政府主义的伟大经典之一。
    道家人物生活在一个律法愈发严苛,统治日趋集权和官僚化的时代。孔子则是当时支持这种趋势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期望的是一个人人清楚并安于自己地位和身份的等级社会。然而,道家人物坚守自己坚决反对人为治国的立场,并相信人人皆可以生活在自然与和谐之中。由此,主张积极干预社会事务的儒家入世思想和坚信逍遥自由即可万物繁盛的道家出世思想的冲突和论争便自此开启并延续。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都植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他们秉持相似的自然观,但是道德和政治观点却大相径庭。他们都对人性持有尊敬的信任态度,基督教文化的原罪学说在他们的思想里是缺席和不存在的;他们都相信人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善的天性,当一个人看到一个小孩落入井里表现出来的怜悯充分地表明了这种天性;他们都宣称捍卫先人之道,并期望建立一个秩序的社会。
    但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对自然的兴趣,并与自然进行等同;而儒家思想则更加的世俗化,他们关心的是社会改革。儒家思想赞美的是诸如责任、纪律和服从的“阳性”品格,道家思想则推崇容忍和被动的“阴性”品德。
    佛教文化尽管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它却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建构和造型过程中扮演了与儒家文化相当的角色,然而道家思想却因为其属性,从来都没有成为官方的主流思想而被崇信。它为中国文化精神保留了一种持久和恒久的张力。道家思想植根于中国文明黎明时期的草根民间文化,以一种明显地融合了哲学、宗教、泛自然论和巫术的方式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意思是“年老的哲学家”。大约公元前604年,老子生于河南的一个贵族家庭,然而,他反感自己的贵族世袭身份。后来,他成为周朝都城洛邑的皇家图书馆馆长。老子一生清静无为,主张“道可道,非常道”的观念。据传说,他垂暮之年骑马西向沙漠,被守门人说服,为后代子孙记录他毕生的学说。
    然而,这本据传由老子创作的《道德经》似乎直到公元前3世纪才出现。它被中国文化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称为“毫无疑问是中国语言最深刻和最完美的作品”。全书由八十一篇诗化段落构成。虽然大部分内容非常晦涩和模糊,但它不仅是最早的,也是最为明晓地阐述无政府主义原则的作品。
    如果我们不能透彻理解道家的自然哲学,我们就不可能认同它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在《道德经》里,老子高度赞美了自然之道,并说明圣人如何法道。道家思想的自然观念来源于古代中国的阴阳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宇宙间万物和现象皆是由两种对立和互补的气(物质的能量)所构成。阴代表至柔的女性气质,诸如黑暗、寒冷和忍耐,它的象征是月亮;阳代表至刚的男性气质,诸如光明、火热和积极,它的象征是太阳。阴阳两气运行在万物(包括男女)体内。
    然而,道是无法定义的,它无名无形。老子也是玄妙地对之进行描述,把它喻为空虚的器皿,流归大海的河流和未经雕琢的岩石。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道化生万物并承载万物,宇宙间一切按照道的方式运行。“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持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道德经·34)而李约瑟则把道理解为不仅仅是一种力,也是一种“时空的自然弯曲”。
如同大部分后来的无政府主义者,道家人物也认为宇宙处于一个持续不断流变的状态。现实不过是进程的环节,万物皆流,没有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他们还因对立和相反力量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而看到变化的辩证关系。气在阴阳两极之间持续循环流动。同时,他们强调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自然是自足、无知和自在的,它不需要一个假定的清醒创造者。这些观点不仅让人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勒斯,并且可以把它和当代物理学对于宇宙的描述联系在一起。而注重多样性统一、有机发展和自然秩序的现代社会生态学则更加深刻地呼应了道家的这种世界观。
    老子和道家人物的这种自然崇拜是他们对自然包容和接受的表现。当儒家期望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时候,道家则尝试去凝视和理解它。道家传统对自然亲近的阴性特征表明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形态对其思考方式的可能性影响。虽然,道家思想乍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宗教态度,而实际上,它表达的却是更为科学和民主的人生观:没有先入为主的强迫偏见,能够发现并懂得自然的奥秘,并从中获益。
    道家思想置重自然,但是它的宇宙观却对其社会哲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因之而产生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伦理学和政治学。道家学说的价值观就是无绝对价值标准:善和恶、阴和阳都是相互关联和转化的,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必要,为了事情的最终实现通常还需要从相互对立开始。尽管如此,在道家学说里,一个完美的圣人应该是谦下的、朴真的、宽厚的和超然的。对于道家人物而言,生活的真理蕴藏在简朴和顺应自然之中。
    道家学说的核心概念是无为。有时它被人简单地解释为无所作为。实际上,无为在词源学层面和无政府主义极其相似。“An-archos”在希腊语中意为“没有统治者”,无为意味着对“为”的摒弃,而“为”则恰恰意指人为、机巧、干预和破坏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政治学观点来看,“为”代表的是权力的压迫,因此,如果依照无为原则治国就必须充分考虑自然,如此,一个国家必然会处于自然和和谐的状态,而任何形式的权力压迫均与此无关。
    《道德经》直白地向我们揭示了强力的特性。只要运用强力,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改善自我还是社会,我们都只是无谓地浪费我们的精力,消耗我们的健康,因此“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道德经·30)发动战争的人同样难逃战争之灾,“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经·42)。相反,退让往往却是攻克的最佳策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异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道德经·78)因此,道家所推崇的谦逊虚静并不是一种失败者的投降和屈从,而是一种对于气力的更具创造性的有效运用。
    老子曰:“为无为,事无事”。(道德经·63)道家的这个无为概念,它并不是鼓励懒惰层面上的不作为,而只是意在否定与自然悖逆的行为;它并非赞扬懈怠,而只是追求不勉强、刻意和夸饰的行为。无为就是顺应而不是违背事物及其规律。如果人能践行无为,就不会有掠夺和强迫。无为的意义不在其实用功用,而是内在价值。无为而为,则人不会避之如瘟疫,它却会归结于与自然的和谐,“悠兮其贵言,功成不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17)
    道家人物暗示说,如果人能够效法他们的道的主张,则可以延年益寿。“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则已”(道德经·55)这句话则表明了他们的最基本信仰。得道之人就如同初生的婴孩一样自然。为了延长他们的生命,道家人物求助于类似瑜伽的修炼方法,甚至于炼丹术。
    道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遵循“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的基本原则,(道德经·48)而这里的无为观可能深深地扎根于古老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文明形态。道家学说中的理想社会是那种可以重新唤回因人类文明发展、人治等级社会而丢失的自然天性与和谐统一的农业集体主义社会。农民在许多方面天生是智慧的,在长期艰苦的社会实践中,他们自觉地从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中退回,他们意识惟有了解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使庄稼成长。正如农作物惟有顺应自身规律才能生长茂盛,人类社会的繁盛也必须依赖最少地被干预。正是依据这种觉察和洞见,道家人物反对任何形式的强制权力、强权统治和国家形态,而这也使之成为现代无政府主义和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先驱。
    也有人争辩说,道家思想并非单纯地反对人为结构的国家,只是更愿意把国家视为自然组织,类似于因天然血缘而纽带起来的家庭。虽然,《道德经》无疑反对专制独裁统治,但我们还是不时地读到它给统治者提供更有效的治国方法: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下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道德经·66)
    也是因为如此,默里·布克钦(Murray Bookchin)断言道家思想只是统治集团及其代表用来愚化农民以增加其奴性,并且使他们彻底放弃选择和希望。
    然而,毫无疑问,老子强调的是治国艺术,并且期待能够心怀百姓而不是居民之上役使百姓的真正圣人。最好的统治者会让百姓自有、自为、自享并自由,他必须信任而非猜忌百姓,因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17)相反,如果统治者不能让百姓安宁和清静,不断地侵扰、干涉和掠夺,那么灾难将必然降临这个国家。老子曰:“国家混乱,有忠臣”。(道德经·18)而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社会。(道德经·25)
    然而,更进一步的研究就会表明《道德经》并不仅仅是关乎给统治者提供治国之术,更不是“权谋术”。真正得道之人如果将之运用于治理国家,则必然会发现最好的管理就是根本不去管理,老子在政府权力统治那里看到的是恶。事实上,他可能是第一个高扬了可被视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宣言:“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欺而民自朴。’”(道德经·57)
    在《道德经》文辞非凡的诗章中,同时包含着一些非常现实的社会批判。它尖锐地批判封建秩序下的官僚专制、尚武精神和利欲品性。老子尤其把私有制看作一种强劫,“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道德经·53)他把战争的根源归结于分配的不均,“言财、利与名,则灾难至”(道德经·9)在鞭挞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私有制之后,老子设想了一个无等级、无专制的理想社会:人人俭朴纯真,社会自然和谐。这样的社会是一个分散的社会,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共享劳动成果。健壮者不夸饰强力,智慧者不炫耀学识,富足者不扩张土地,甚至他们结绳以记事:“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80)
    道家思想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在哲学家庄子的作品里更为强烈和明显。庄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之间,其作品的核心是阐述道的特性。《庄子》由一些轶闻和寓言点缀而成成,它并非写给帝王或统治者。和《道德经》相似,《庄子》也强烈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而推崇逍遥自由的个体存在。《庄子》最核心观点可以在其一篇关于马的寓言里看出: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摩,怒则分背相踢。马知己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誾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庄子·外篇·马蹄》)
    马犹如此,人又何异!逍遥自在之时,他们自然和谐;一旦被强迫和压制,他们则性情乖张邪恶。在此,庄子旨在告诫帝王或统治者勿强制自己的臣民顺从和遵守人为的律法,而应顺从他们本有的天性,企图以人为的律法和制度来对人们进行强制的想法是肮脏和不可行的,“是欺德也!其于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庄子·内篇·应帝王》)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不需要人为的干预,人们逍遥自得地追随虚静,从而与他人和自然和谐共存。
    而在题为《在宥》的文章里,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庄子让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自此回荡在历史的上空:“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有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外篇·在宥》)
    由此可知,道家推崇的是一个自由的社会,没有统治,人人逍遥自在。若此,则尽管有求利己之欲,亦能存他人之心。它绝不主张损人的自私欲望,个人对善的追求关涉人人的幸福:为人愈甚,己亦愈有;予人愈多,己愈丰富。正如另一部道家经典《淮南子》写道:“”(《淮南子·?》)
    人本质上是自由的,但他们却又是社会的存在,是整体的一部分。在对社会生态学的探寻过程中,道家相信人的个性和多样性越丰富,社会也便越和谐自然。当然,社会的和谐并不排除矛盾双方相互作用和相互平衡的动态冲突。因此,社会被庄子形容为“由个人和家庭遵守一定的习俗和规范而达成的约定,各不相同的个人构成了整体的和谐。虽然统一性消失,个人的独立性应依然存在……块石垒而山高,滴水汇而河广。得道之人无所偏私地从各个角度来看待事物。”(《庄子·?》)
    综上所述,道家学说第一次提出了最有说服力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它的道德和政治思想坚定地植根于科学的世界观。尽管,道家哲学(道教)包含了一定成分的宗教和神秘因子,但早期道家人物亲近自然的态度却催生了科学的态度和民主的观念。他们认可自然的多样性统一、变化的普遍性与永恒性。在他们的伦理学思想中,则赞扬了和谐的品性和自我发展,“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道德经·10)在他们的政治哲学中,则不仅主张帝王或统治者让人民逍遥自在,同时反对儒家的等级和专制思想,并期望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没有政府管制的自由互助的理想社会。
    道家思想绝不是一种统治阶级为使百姓变得愈发驯服和顺从的理论,它的社会背景来自于介于封建贵族阶层和广大的底层百姓之间的中等阶层。他们不仅谋求如何于乱世对强权让步以自存,更坚守了人的精神底线。恰恰相反,道家思想是一种对世俗权力、财富和地位有真知灼见和深刻洞见的哲学,而绝不是失败者和隐逸者的哲学。道家思想为那些旨在为人类的和谐而思考的人提供了既洞若观火的智慧。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发表于 2010-8-12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天外于2010-08-12 13:28发表的 道家与无政府主义 :
道家思想绝不是一种统治阶级为使百姓变得愈发驯服和顺从的理论,它的社会背景来自于介于封建贵族阶层和广大的底层百姓之间的中等阶层。他们不仅谋求如何于乱世对强权让步以自存,更坚守了人的精神底线。恰恰相反,道家思想是一种对世俗权力、财富和地位有真知灼见和深刻洞见的哲学,而绝不是失败者和隐逸者的哲学。道家思想为那些旨在为人类的和谐而思考的人提供了既洞若观火的智慧。
.......

这一段说得不错。

主题

0

回帖

287

积分

QQ游客

积分
287
发表于 2010-8-13 07: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s:2]  [s:2] 道家的"无为而治"是减少政府对百姓的监管,让他们自然发展起来.简单来说就是精简法令,顺应民生.但是,因为中国古代是皇位世袭制,当人们富强起来后,就对统治者造成威胁,所以,就要用儒家来牵制人民.
但是,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真正变成"无为而治".在美国最聪明的人都喜欢做商人,享受生活,都不喜欢政治,因为他们觉得政治有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亏本生意.所以,英美法系的权力斗争并没有东方国家那么残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8 20:18 , Processed in 0.0319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