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47|回复: 54

我的阅读历程Ⅰ少年篇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发表于 2010-8-8 00: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阅读历程Ⅰ少年篇

  《倚天屠龙记》
    第一次正式读的小说是七周岁小学三年级时看的《倚天屠龙记》,但如果连环画也要算入内的话,还要更早一些。小时候,家里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岳》、《杨家将》、《飞龙传》、《西游记》、《水浒传》、《大明英烈传》、《隋唐演义》等等的连环画,一直如痴如醉的看着。但是这些毕竟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
    《倚天屠龙记》是我第一本正式看的小说,对于这本书我感情很深、感触很多。当时也没有关心过作者,谁会在意那些呢?三年级,有不少汉字都认不全。书中开头部分印象最深的是张翠山夫妇先后自尽,当时我想,小张无忌怎么办呢?太可怜了,要变成一个没爹没妈的孩子了,于是当时伤心的哭了。
    但这并不是书中最感动我的桥段。
    当谢逊用一十三拳七伤拳打死空见神僧的时候,我伤心难过了好久,泪水半天没有止住。空见神僧为什么要死?空见神僧又为了谁而死?当时小小年纪的我怎么想也不明白,只是觉得被打死的空见神僧很可怜,明明他的武功比谢逊要高,也比大坏蛋成昆要高。尽管想不明白,但是这个片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后来深刻的影响到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后来我十八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了佛经的时候,我开始了解这就是所谓的慈悲精神。太伟大了,无论是童年的我,还是少年的我一直这么想。为一个陌生人的谢逊、成昆而死,在我看来比为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牺牲更让我感动。成人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空见神僧的问题。空见神僧之死,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就是内外如一的一行三昧,要用大慈悲的佛法来感化杀人狂谢逊。虽然空见神僧牺牲了,但是他最终成功了,谢逊最终还是放下了屠刀、放下了嗔恨,归依了佛门。我觉得,空见神僧功德无量,他所感化的不只是谢逊,还有我。在我二十六岁决定归依佛门的时候,就是受了空见神僧的影响。虽然空见神僧这个人物是小说家金庸先生虚构的,但是这种大慈悲精神自从释迦牟尼以来就一直存在。我相信,金庸先生也是被大慈悲精神深深感动过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么深刻的人物。
    最后说说张翠山,也是一个极经典的人物。张翠山虽然武功不算高,但他的豪迈并不下于胡一刀,尽管他的豪迈是隐藏在他温文尔雅的外表之下。
    ·
    《三国演义》
    第二本阅读的长篇小说是《三国演义》,五年级的时候。这是受到游戏的影响,当时买了一个FC上的游戏带《三国志之霸王的大陆》,完全沉迷其中了。当时除了早已知道的关羽、张飞、赵云、吕布之外,还有很多人物并不熟悉。我在想太史慈是何许人?武力值有94之高?徐庶又是谁?智力值能有96?还有田丰、张松、诸葛恪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想明白的事情太多了,于是就开始在《三国演义》中寻找真相。于是通过这么一本小说,对三国时代的简单历史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关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篇,这里就不赘述了。
    ·
    《东周列国志》
    第三本看的长篇小说是《东周列国志》,当时是初中的时候,上课的时候看。那时好像班主任是数学老师,在她的课上,看书的我被大训了一顿,书也被她扔到教室的角落里了。不过,下课后,我又捡回来继续看。当时,我还暗自庆幸,好在没有被没收。书中的世界太让我陶醉了!张仪、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魏文侯、齐威王、秦孝公、赵武灵王、秦昭襄王等等霸主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传奇让我沉迷。一笑倾国的褒姒、一夜白头的伍子胥、用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割肉饲主最终被主上烧死的介子推、管鲍之交、矮小的巨人晏婴、被乱箭射死的吴起、提出远交近攻的范雎、战必胜攻必克的白起、纸上谈兵的赵括、养士三千的战国四公子、被同学陷害的孙膑等等无一例外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这些历史小说的阅读是我后来对正史感兴趣的基奠。
    ·
    《西游记》
    初中时候看的小说还有《西游记》、《水浒传》,之所以看这些书,是因为这些书名气够大,中国文学界一直有四大名著之说,青少年的时候,也不懂,只是觉得这些四大名著是中国最好的书。只有《红楼梦》看了几页,没有兴趣就没看了。
    看《西游记》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感触,只是觉得情节很吸引人,尤其是大闹天宫的片断,挺像时下网上大行其世的“爽文”。只是在被如来佛收了之后,就不爽了。《西游记》让人的代入感很强,没有不深刻同情孙悟空的。
    还是有一段情节让我深受感动并流泪的。那就是孙悟空第三次打死了白骨精的时候,被师父赶走的片断。当时觉得孙悟空好可怜,他应该很舍不得师父吧?其实,我想孙悟空最难过不是师父总念紧箍咒,而是师父对他的不信任。这种不对称的信任关系是让人最心痛的一件事。
    真正开始思考《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思想内涵,还是在隔了好几年陆续看了刘镇伟的电影《大话西游》和今何在的同人小说《悟空传》之后。
    《大话西游》是我重看次数最多的电影,也是一部让我每看一次都笑着流泪的电影。在刘镇伟的剧本里,最感动的我的是罗家英扮演的唐僧。
    “唐僧:观音姐姐手下留情啊!试问人谁无过,他总算是我的徒弟,徒弟有错作师傅的也有责任,求姐姐放他一条生路吧!观音:我不消灭他无法向玉皇大帝交代!唐僧:我不会使你为难的。请观音姐姐跟玉皇大帝说一声,贫僧愿意一命赔一命!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求姐姐你体谅,我这样做,无非是想感化劣徒,以配合我佛慈悲的大无畏精神啊!(唐僧合十坐地,将月光宝盒放在一旁。) 观音:善哉善哉!悟空,希望你有一天能够领悟到你师傅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就是这一段情节,流下了我太多的泪水。唐僧为了感化悟空,最终牺牲了。这是继空见神僧之后,第二个使我归依佛门的推动力量。唐僧的大慈悲也深深的感化了我,我有时想也许我什么时候也能够像空见、唐僧一样用我佛的慈悲精神感化他人吧?
    于是,我终于明白了,《西游记》中弘扬的,不仅是自由、也包括了责任,劝人向善、普渡众生是《西游记》的神髓。在看了《西游记》这部小说七八年后,我终于看懂了《西游记》。
    “菩提: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至尊宝:不需要吗?菩提:需要吗?至尊宝:不需要吗?”这一段经典台词对我影响也很深,很多年后,我也这样问过自己,最终没有找到答案。
    “至尊宝:观音大士,我开始明白你说的话了,以前我看事物是用肉眼去看。但是在我死去的那一刹那,我开始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真的可以看得前所未有的那么清楚·原来那个女孩子在我的心里面流下了一滴眼泪,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她是多么地伤心·观音:尘世间的事你不再留恋了吗?至尊宝:没关系啦,生亦何哀,死亦何苦。”至尊宝到此为止终于觉悟了。刘镇伟剧本中的心眼、肉眼之说完全契合禅宗中即心即佛的核心观点。至尊宝终于看到了这颗眼泪,虽然有点晚,但也许并不算真正的晚。因为“朝闻道,夕死可矣。”知道了就好,并不在乎早晚。
    “(紫霞追上来,一把抱住孙悟空。) 紫霞:混球!悟空:你又想怎么样?贱人!紫霞:混蛋!悟空:你才混蛋!紫霞:你不是人!悟空:你才不是人呢!你不要再发疯了,我刚才跟你说的话你明不明白?紫霞:你又明不明白我已经不再是神仙了!我只明白一件事:爱一个人是那么痛苦!悟空:不要跟我说这种废话,我说过了你认错人啦!紫霞:那这串金铃是在哪里买的?(孙悟空望着金铃,无言以对。突然牛魔王从身后一叉刺来。)紫霞:小心!(用身体在悟空前面一挡,钢叉正中紫霞。紫霞向远处飘去,悟空脚下几个起落飞过去抱住她。)悟空:紫霞!紫霞: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悟空悲痛万分,头上的金箍果然越收越紧。悟空苦不堪言,双手一松,眼睁睁看着紫霞美丽的身躯向远方飘去·)”这是一段飞蛾扑火般的动人爱情故事,紫霞在至尊宝心中留下的眼泪淹没了悟空。虽然是杯具,但是我觉得紫霞仍然是胜利者,因为她永恒的在悟空的心中留下了那一滴眼泪。爱情,并不在于天长地久,即使只有一瞬,它的魔力也是永恒的。紫霞已经得到了悟空的爱情,虽然她并没能够占有这份爱情。爱情的真谛并不是占有,而是一种牺牲。
    “唐僧: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喃呒阿弥陀佛!”“至尊宝:不过我真的不明白,恨一个人可以十年、五十年甚至五百年这样恨下去,为什么仇恨可以大到这种地步呢?观音:所以唐三藏去取西经他就是想指望这本经书去化解人世间的仇恨。”这就是悟空的觉悟。觉悟是一种责任,佛教所提倡的责任不仅仅是对自己个人负责,更是一种对众生的大爱。悟空觉悟了,为了化解人世间的仇恨,他戴上的紧箍咒。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那样为众生不顾一切的戴上属于我的紧箍咒。不过,我知道,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的。
    ·
    《水浒传》
    现在说说《水浒传》,这是一部从情节构造、人物刻画来说,非常出色的小说,也充满对下层人士的某种人文关怀,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水浒传》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和《古惑仔》之类的黑社会题材的电影是一致的。鼓吹反社会的暴力行为,鼓吹用“义气”来组织团体犯罪。其中充斥着赤 裸裸的暴力,严重程度至少相当于三级片电影的级别,绝对少儿不宜。青少年读了之后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仅举一例来证明我的观点:李逵为了赚朱仝加入黑社会组织,用板斧把由朱仝照顾的县令的幼童砍成了肉酱,朱仝担负了看护完败的责任而被迫加入梁山泊这个穷凶极恶的全国最大的黑社会组织之一。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多举例,不多做解释。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实,严格来说,我并没有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只是学习了初中语文课本中节选的那一个片断,但就是那一段对我的影响至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就是这一段文字,成为了一个导火索,点燃了掩埋在我内心深处的炸弹。当时还只有十三周岁的我想,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又要干些什么?人类的生存究竟有什么意义?白天想这些问题,想不明白,晚上继续想,结果睡不着觉。如果不找到为什么活着的原因,那么存在于世界上的我不是浪费我的生命吗?我究竟是要做什么才有意义,才不算虚度生命?如果过着没有意义的人生,将来的我一定会后悔莫及吧?
    因为自己搞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问父母。我问他们:“人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又要做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结果,他们认为我精神状态有问题,一定是玩电子游戏太多,看漫画、动画太多了,以至于精神恍惚。于是,奶奶和妈妈带着我跨省去全国知名的大医院看病。我的这一段人生经历挺荒诞的。
    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多年,我想我终于可以给自己找出一些答案。人活着的原因也许就是存在本身。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答案的话,也许为了“爱和被爱”,人活着就是为了找一个或一些能爱自己的人或自己能爱的人。人谈恋爱是为了找一个施爱或被爱的对象。人结婚生子是为了能有个小宝宝作为施爱的对象,并在不断的施爱的过程中感受到被爱。因为小宝宝要被爱的同时也将完全无保留的依赖和信任给了父母,这也是一种爱的形式。在抚育小宝宝的同时,父母也一定能感受到祖父母当时抚养他们的心情,于是找到了更多的爱。有人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无回报的爱,这种观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父母在爱子女的同时所感受到的爱并不比付出的少。爱这种精神层次的东西,不能用金钱、时间这些外在因素来衡量。
   
    《飘》
    高中时代看了《飘》、《百年孤独》、《哈姆雷特》、《唐吉柯德》、《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嘉莉妹妹》、《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基督山伯爵》、《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变形记》、《红楼梦》,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古龙的绝大部分武侠小说,黄易的《破碎虚空》、《寻秦记》、《凌渡宇系列》,倪匡的《六指琴魔》、《十三太保》,卧龙生的《金剑雕翎》、《绛雪玄霜》、《天龙甲》,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七剑下天山》等等。大部分都是上课时在课堂上看的,当时除了喜欢的语文、历史、生物等课之外,上其他课的时候都在看课外书。
    第一遍看完《飘》的时候,感觉不是太喜欢斯佳丽这个人物,觉得她有时很无情的,如抢姐妹的男朋友,又如非法雇佣犯人进行不人道的生产作业。我更喜欢的是梅勒妮,喜欢她纯洁的心和博爱精神。在尹蒂告诉梅勒妮斯佳丽和阿希礼的特殊感情之后,梅勒妮仍然选择信任朋友斯佳丽,虽然这种无保留的信任有点傻傻的,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圣母般的精神。智慧并不等于神圣。
    书中最喜欢的人物是瑞特,这是个影响我最大的文学形象之一。他年青时放浪不羁,他谋取财富的种种手段,他时而爆发出来的任侠精神,他中年后对女儿宝妮深深的爱,所有这些都像磁铁吸引铁钉一样吸引着我,并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知不觉的开始模仿他。当宝妮不幸坠马身亡后,这个汉子无限的伤心感染着我,我仿佛身临其境般为宝妮、也为瑞特留下了很多的泪水。瑞特这个大男人比孩子的母亲斯佳丽更爱女儿,这种爱更加的纯粹,让人感动甚至心痛。
    又过了些年,重看《飘》的时候,又对斯佳丽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解。斯佳丽也是个伟大的女性,只是其伟大的地方和梅勒妮不太一样。斯佳丽其实比梅勒妮肩负了更多的责任。在那种战乱的年代,斯佳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家庭的支柱,其言其行更胜男子,这是多么的不容易?!高中生时代并不能理解这些,明白这些是在踏入社会以后了。阿希礼徒有其表,梅勒妮虽然圣洁美丽,但是他们的生活一直受到斯佳丽的资助,在梅勒妮圣洁的光环中有斯佳丽的一份功劳。梅勒妮的圣洁显而易见,而斯佳丽的责任感更像是细水长流,不知不觉的滋润着身边的人。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戏剧类的文学形式。不过,当时也不明白戏剧和小说的区别,只以为看的也是一本小说。
    装疯卖傻的哈姆雷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充满仇恨的可怜人,好多莎翁之后文学作品中,不断的重复着这个经典的文学形象,《碧血剑》中的夏雪宜、《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佐助等等。其中最肖似是佐助,一样忧郁的性格,一样失去了最爱的人,一样要对曾经的亲人进行复仇。哈姆雷特复仇的对象是叔叔和母亲,而佐助复仇的对象是哥哥和木叶村。哈姆雷特深深的伤害了奥菲莉亚,佐助也伤害了小樱。
    王后这个角色,我觉得是描写得极为成功的角色。大概人世间的女人多是像她这般脆弱吧,在幽暗莫名的真相和现实中的荣华富贵、爱情比起来,不会太犹豫的选择后者。其实我倒是认为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杀死国王的并不是王后。但是,哈姆雷特的复仇对象无疑包括了自己的母亲,也许哈姆雷特的仇也来源于叔叔分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母亲的爱。让王后感受到无时无刻的悔恨、羞辱,这比杀了她更残忍,一杯毒酒可能反而能在精神层面给她以解脱。
    奥菲莉亚是我在剧中唯一同情的人。我的同情没有给王后,也没有给哈姆雷特。王后是一个庸俗的女人,而哈姆雷特是一只充满仇恨的怪兽。哈姆雷特的罪不在于他不够爱奥菲莉亚,而在于他不能够更加忍耐而以一种粗暴的方式向奥菲莉亚表白。如果现阶段的哈姆雷特不能够承受爱情,那就不应该挑动起奥菲莉亚的心,不应该写什么所谓“你可以怀疑星星是火焰;怀疑太阳会移动;怀疑真理是谎言;但绝对不要怀疑我爱你!”的情书。这和至尊宝说出“你应该这么做,我也应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那一段一样的可恶。花花公子哈姆雷特、至尊宝在玩弄感情,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当时被欺骗的女人已经永远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一滴眼泪。一滴眼泪要用更多泪水来偿还,一时的欺骗换来的是永久的自责,也许,这正是杯具的魅力所在。
    “生存还是毁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在某一时间段里成为了我的口头禅。哈姆雷特的复仇并不是单纯的复仇,而是对克劳狄斯弑兄占嫂行为的审判。这一点是哈姆雷特对复仇一事一直踌躇的原因,也使得《哈姆雷特》一剧摆脱了简单俗套的仇杀剧情。
    ·
    《唐吉柯德》
    《唐吉柯德》又是一部我当时看的时候未能充分理解,直到很多年后明白其内涵的作品。其实对比我自己的好多荒诞的人生经历,我又何尝不是一个现世中的唐吉柯德呢?
    唐吉柯德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一个可以为自己的理想不顾一切的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唐吉柯德。在我看来,唐吉柯德是和一休宗纯大师一样的特立独行的修行者,是始终在用他们的方法来追寻心中之道的人。
    桑丘这个无知者是幸福的,因为懂得更多道理的人并不一定幸福。知道的越多,才知道不知道的更多,才会明白更多原来所不知道的人生的苦痛。
    《唐吉柯德》是这样的一部杰作:唐吉柯德骑士的博学与他的白痴的行为的完美统一;严肃的哲理内涵和幽默的故事情节的完美统一。桑丘这个傻瓜,被唐吉柯德利用甚至欺骗(尽管这种欺骗不是唐吉柯德的本意),但是从来不真正吃亏。唐吉柯德骑士最打动我的是隐藏在他一系列荒唐行为中的那心中最本初的善。
    也许,所谓的疯子只是因为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当一种价值观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同的时候,就会被帖上疯颠的标签。
    ·
    《红与黑》
    作为现实主义的作品,《红与黑》给我的震撼仅次于《红楼梦》。司汤达先生在用小说的文学形式写着法国的历史。
    于连尽管有将拉丁文圣经随便背的天才,但是在当时法国社会仍然始终在痛苦挣扎。也许是因为他的出身不够高贵,又可能是他那高傲而又敏感的性格造成的。于连和哈姆雷特一样,是我非常喜欢,但是又很难原谅的人物。如果说哈姆雷特还是算可怜的话,于连就是可恨了。我觉得,于连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不应该伤害瑞那夫人。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莎的爱,我挺同情爱丽莎的,这是一个杯具。如果爱丽莎有玛特尔那样的身份地位的话,结果不会是那样,于连也从来没有真正爱过玛特尔。当然,我也不喜欢爱丽莎那种因为嫉妒心而告密的行为。
    于连的内心充满了虚荣心、占有欲。其自傲敏感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这是由于他出身下层而又一心想挤入上层社会造成的。于连这个人物,其人性的亮点并不多,更多是缺点、过失,但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他,我对他可谓是又爱又恨。因为于连毕竟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过了,对他自己的理想,他也从未放弃过。
    玛特尔让人同情的同时,也让我觉得她的爱情来得有些莫名其妙,也许是我不懂得法国式的浪漫吧。当时看书的时候,我一心一意的祈祷她和于连要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惜最终是一个大大的杯具。
    关于红与黑的喻义问题,文学评论界一直有很多争论,我觉得应该是象征着于连内心深处善与恶的挣扎。
    ·
    《巴黎圣母院》
    金庸先生笔下的岳不群一定是受到了道貌岸然的克罗德的影响。两个人物有太多的共同点,一样是道德楷模,一样有崇高的社会威望,一样的心如蛇蝎,一样因为所追求的东西没有到手而恼羞成怒而现出丑露的原形。
    在卡西莫多被捕后想喝水时,艾斯美拉达送水的时候,她的美、善尽情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个桥段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善并没有所谓的小善和大善之分,善就是善,救一人救万人是一样的功德。
    同样是追求爱而不可得,克罗德被心中的占有欲所支配,而卡西莫多为了这份爱情而做出了崇高的牺牲,并找到了爱的真谛。我觉得,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友情,其最高的形式都是牺牲,这是爱的真谛。需要指出一点,这种牺牲是一种自觉性的主动牺牲,而不是被洗脑、教唆后的被动牺牲,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占有欲从来不是爱。真正的男女间的爱,不在于肉体的结合,而在于心灵的结合。所以,我觉得其实卡西莫多和艾斯美拉达已经在对方那里得到了爱情,就像悟空和紫霞一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杯具的爱情,比洗具的爱情更能打动人心。
    关于美与丑,善与恶的话题,我觉得美即是丑、善即是恶。我的这些思想来源于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卡西莫多的外在丑也好,内在美也好,尽皆是空。
    ·
    《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
    《警察与赞美诗》是我高中语文课文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我所认为最好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有些像十六世纪在西班牙兴起的流浪汉小说,但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由清变浊,而苏比却是由浊变清,这是不同点。
    这小说给我的第一个震撼是竟然还有想找机会进监狱混温饱的人,当时高中生的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自甘堕落的文学人物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一个烙印。
    更大的一个震撼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血无肉的人竟然会被宗教力量所感化。当时心灵一直在挣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我,从这部小说里找到了一条灵魂救赎的新的出路。这对我后来归依佛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佛教里没有赞美诗。
    《麦琪的礼物》和《最后的常春藤叶》在我读高中那时并没有入选语文课本,是作为课外书来读的。
    吉姆和德拉为了对方,即使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也在所不惜,这就是爱的真谛。《麦琪的礼物》是最好的爱情小说,尽管篇幅不长,但是短小精悍,文学的魅力不在于字数的多少,长篇小说并不一定比短篇小说更有价值。据说是欧亨利先生思念亡妻之作,在创作的时候欧亨利先生投入了真挚的感情。
    爱情与金钱、地位无关,只与两个人心灵之间的距离有关。
    如果说《麦琪的礼物》展现的两性之爱的伟大,那么《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是一部歌颂博爱精神的杰作。贝尔曼和琼珊并没有血缘关系,充其量只能算是陌生人以上的泛泛之交,但是贝尔曼对琼珊的关爱超脱了一切现实中的利益纠葛,是最纯净的精神力量。《警察与赞美诗》中救赎苏比的是宗教的赞美诗,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救赎琼珊的是贝尔曼。贝尔曼是基督教博爱精神的人格化代表。
    欧亨利先生是个天才,他用最风趣的文字写出一个个或让人笑着流泪、或是明明让人心酸到要痛哭但是心内仍然无比温馨的故事。在结局的把握上,欧亨利先生有着无与伦比的功力,《警察与赞美诗》中姗姗来迟的警察,《最后的常春藤叶》中那片山寨的常春藤叶,完全超出读者的想像,这神来之笔给读者以惊才绝艳的感觉。
    ·
    《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茶花女》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使我的代入感很强的作品。这是部通俗小说中的王道之作。恩怨分明的基督山伯爵征服了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并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我的人生观,让我对施恩与我或结怨于我的人一直放在心里。这也不全是好的方面的影响,后来日益研修《坛经》、《金刚经》后,才得以改变,其实仇恨、怨愤只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这与被帮助和帮助人并不相同。被帮助和帮助人的时候,心里是暖洋洋的,因为知道自己被人所需要。而仇恨不同,即使报了仇,也不会让自己更开心哪怕是一点点,只不过是仇恨的形式变化了而已。
    对于《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二十年后》,我觉得在剧情建构和人物刻画方面是无隙可击的,但是并没有给我带来深刻的思想触动。反倒是小仲马先生的《茶花女》在我灵魂深处震动了我的心。虽然小仲马先生不像其父大仲马先生那么有名,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反而更喜欢小仲马先生多一点。喜欢《茶花女》可能和它是一部杯具小说有关,我更喜欢杯具,杯具更能撼人内心。可怜的得不到爱情的玛格丽特,更可怜的是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曾一直认为做小姐的人都是坏女人。《茶花女》这部文学作品改变了对这个社会边缘群体的印象。也许有九十九个被世俗所污染的小姐,但也必有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灵魂。任何人都有追求爱情、幸福的权利。
    风流放荡的大种马先生其实给小仲马先生带来很多心灵上的创伤,从小仲马先生的作品《私生子》、《放荡的父亲》就可以看得出来。大仲马先生是天才的小说家,但是其理财能力挺蹩脚的,让我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都是各自领域中的天才人物,但都因为过分、没必要的慷慨让自己在破产的边缘上下浮动。(也有粉丝说杰克逊财务状况其实很好的传言,我其实也不是太清楚,也就是无责任的说说而已。粉丝们对其猥亵儿童案、皮肤漂白事件等一律持否定态度。)
    据说金庸先生也非常喜欢《三个火枪手》。我觉得《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一定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奠基石之一。
    ·
    《变形记》、《万里长城建造时》
    《变形记》又是一本对我世界观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书,是我认为最好的中篇小说。卡夫卡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觉得我和他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无法在家人身上找到安全感、都喜欢斯宾若莎、都喜欢老庄哲学等等。
    格里高尔家的亲情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和很多烂俗的小说、影视剧不一样,《变形记》中所记载的亲情也许更接近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直指人心;因为真实也让人害怕,害怕去揭穿人世间最美丽但同样脆弱的谎言。大多数的亲情是有条件的,就是你的存在要对家人有价值,否则就是累赘,就像格里高尔一样。同样和卡夫卡先生一样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我,一样经常被父亲视为累赘的我对于卡夫卡先生、对于格里高尔的心情可谓是感同身受。《红楼梦》、《变形记》、《警察与赞美诗》分别是长、中、短篇小说中最震撼我的文学作品。《变形记》中那种荒凉、忧郁的气氛一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尽管如此,我还是每隔上段时间就重新阅读一下这本书,这是一本描写人类阴暗面的书。看完《变形记》后一年多,又看了另一部描写人类阴暗面的电影《天浴》,那一段好长的时间里,我一直使劲把人性往坏处想。
    文中,卡夫卡先生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很大影响。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即使在亲人之间也是深刻存在的。这些自私的欲望形成的隔膜是人类孤独感的主要来源。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这段描写让人触目惊心!妹妹这个角色非常经典,她对格里高尔的厌恶也无法让我讨厌她,因为这实在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无处不在的虚情假意,哪能显出真情的可贵?可怜的格里高尔,还一直想着要送妹妹去音乐学院读书。
    《变形记》的情节是荒诞的,但是其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却无比的真实。格里高尔的死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的意志,这是一种慢性的自杀。因为无法被家人所爱,也因为家人的绝情无法像以前一样继续的深受着家人,心于是死了。食物为人类的生理功能提供动力,而爱为人类的心理提供氧份,没有了食物人会饿死,而没有爱与被爱,人就会产生自杀的心理。
    关于《城堡》、《审判》两部书,说来惭愧,我看了,但是一直没能看懂,智慧不够啊。《万里长城建造时》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但是因为有带一些政治意涵,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
    《红楼梦》
    《红楼梦》是小说里面,我重读次数最多的一本。弥漫着庄禅精神的贾宝玉和我心灵的契合度相当的高,使我一看到这个人物就深深的爱上了他。这种喜欢,也可能是自恋的一种形式。
    贾宝玉是块顽石,“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他追求的根本不是现实社会中大多人所追逐的财富、权势、地位、荣誉,甚至也根本没有上进心,他的上进心都是被家人逼出来的。其实什么是“上进心”,难道不就是一直向上爬,不断追求财富、权势、地位、荣誉的欲望吗?这些在贾宝玉看来,都是浮云。但是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一般必须和家人相互依存。所以在追求财富、地位等世俗欲望的家人里看来,贾宝玉是大逆不道的。其实贾宝玉并没有错,错的是他的价值观并不是社会中的主流的价值观,错在贾宝玉不能给家族带来荣华富贵。
    “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人之下”我就是爱死了贾宝玉这种性格。明代袁宏道先生提倡性灵论,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就是此道代表,是天生的,从不会为了适应社会的礼教、规范而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人人评说贾宝玉是败家子,可贾宝玉反而觉得错的是众人,“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往哪里去了”“最厌这些道学话”。中国有从老子以来的崇尚童心、纯真的传统,在明代李贽先生的时候理论体系发展成熟,贾宝玉和李贽先生显然是一路人。曹雪芹先生本人正是老子、庄子、李贽先生、袁宏道先生在精神上的继承人。
    关于《红楼梦》,还会另写相当长篇的读后感之类的,这里就不赘述了。想讲一下的是受到贾宝玉出家的影响,在第一遍看完《红楼梦》的几年后的千禧年,我跨省也跑到了一个小寺庙想出家,那时是十八周岁。因为感觉在现实的俗世中找不到精神世界所需的氧份。
    结果住持不同意,只是留我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在庙里的那一段时间,是我接触佛经的开始。本来想一直赖在庙里住着,直到住持同意收我为徒为止。但是有一天看了本叫《佛说父母恩深难报经》的经书,只看了几页,之后就痛哭流涕,觉得自己离家出走太对不住父母,于是就想回去了。
    走之前,一位老师父特别善良,怕我没路费回家,要塞钱给我。我还有一些钱,足够当路费,就没收他的。老师父于是就送了我好多经书,有台湾圣严法师写的《禅七开示录》、《佛教入门》等基础入门书籍,也有《金刚经》、《心经》、《坛经》、《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地藏王菩萨本愿经》等正式的经典。《禅七开示录》、《佛教入门》是最早认真钻研的佛法相关资料,现在还一直当作宝贝一样的珍藏着,心灵迷惘困惑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其实,虽然我是个佛教徒,但真正认真看过的佛经只有三部:《金刚经》、《心经》、《坛经》,说来挺惭愧的,其他经书总是很难看进心里去。
    其实,我现在在电脑面前流着泪要打出一行字:老师父,我已经忘了你的法号了。呜~~呜~~这是我的人生中所遇到的最惭愧的事之一。
    ·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我是先在小学时候看了91年台视孟飞版的《雪山飞狐》的电视剧再在高中的时候看《飞》、《雪》两本书的。我还记得那首罗大佑的《飞梦人》,多经典的一个老歌啊,一首曾感动过我的歌。还有99年TVB佘诗曼版的《雪山飞狐》,佘诗曼诠释的苗若兰的天真无邪最到位了,也是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起佘诗曼来。
    不过,《飞》、《雪》系列中,最感动我的人物不是苗若兰,而是陈灵素。对一见钟情却又求不得的胡斐,陈灵素近似暗恋的一直陪伴着胡斐,这太可怜了。尤其最后帮胡斐啜毒而死,我看书、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这桥段时都眼泪不停的流。胡斐在陈灵素死后,那种悲伤的情节,让我感到,陈灵素最终实际上已经获得了胡斐的爱情。
    关于袁紫衣,很多人说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前后不一,是个败笔,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金庸先生这个人物也写得极好。金庸先生有很多至为经典的佛门人物,空见神僧是一个,《天》中的无名神僧是一个,《鹿》中的澄观是一个,袁紫衣也是一个。袁紫衣自幼出家,与佛有夙缘,之前只是母仇的嗔恨填塞于心中,一旦觉悟,便豁然得道。袁决不是一个为了一个交待也生造出的人物。
    而胡一刀和金面佛苗人凤的惺惺相惜也让我感动。苗人凤的“打败天下无敌手”是很狂,但是他有狂妄的资格,就像独孤求败自号“求败”一样。
    万丈豪情的胡一刀才是《雪》一书的真正主角,《雪》的罗生门式的构造也非常成功。很多金庸迷认为《飞》比《雪》要成功,我的看法刚好相反。这里顺便提一下同样是隐藏性主角的《碧血剑》中的夏雪宜,因为《碧》我不会说太多的感言。漂泊的金蛇郎君夏雪宜是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奇情男子。夏雪宜是不幸的,因为背负的深仇大恨,但夏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邂逅了温仪。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少游的这两句词是夏温经典爱情的传神写照。人,如果在人世间找到了一个自己能爱和同时能被爱的异性,这便够了。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说只要有真爱,哪怕只有一瞬的时间,则不枉此生。
    ·
    《连城诀》
    即使在金庸迷当中,《连城诀》也是一部不太受关注的作品,这个不太受关注,是相对于其它金庸作品而言的。读者们大多会更喜欢《射雕》三部曲或是《天》、《鹿》、《笑》之类的。其实,我觉得《连城诀》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其价值至少比《射雕英雄传》要高,尽管《射》要算起来是金庸先生真正的成名作。
    《连城诀》是金庸作品中现实感最强的一部,人类之间的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信任是源于爱,不信任是源于利益。就像凌退思那样的人,耍尽了阴谋诡计,却完全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真爱。像那种在世俗中追名逐利的人,完全不相信世上有无保留的信任这一物。“只须说一句:‘你那部神照经和连城诀给了我吧!’她甚至不用明说,只须暗示一下,或是表示了这么一点点意思,我立刻就给了她。她拿去给她父亲也好,施舍给街边的乞丐也好,或是撕烂了来玩也好,烧着瞧也好,我都眉头也不皱一下。狄兄弟,虽然这是武林中的奇书至宝,可是与霜华相比,在我心中,这奇书至宝也不过是粪土而已。凌退思枉自文武双全,实在是个大大的蠢才。他若叫女儿向我索取,我焉有相拒之理?”这一段是书中最经典的描写。丁典和凌霜华尽管双双殉情而死,但是他们是幸福的,尽管这种幸福带着苦涩。
    有的朋友说,戚芳背叛了狄云的感情,我不认同。尽管她在关键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相信狄云,这并不能说明她不够善良,只能说明她的智慧还不够,还有一点,就是爱情的魔力。戚芳从始至终就是只把狄云当成是哥哥,她喜欢的人一直是万圭。爱情是盲目的,但是爱情本身并没有罪过。戚芳始终对狄云念念不忘,从她将女儿叫成“空心菜”就可以完全体会得到。当看到戚芳在生活的最后一段中,仍要以德报怨去救万氏父子,并最终被杀死的时候,我哭了。
    也许水笙这个角色不够丰满,但是有一种朦胧美。最后的那句“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将全书从一个大大的人性杯具一洗而空,成为了洗具。
    戚长发这个人物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让我在阅读《连城诀》时像看《变形记》一样,感到万分的压抑。在那些无良的父亲心里,只有他们心中的利益,亲情只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对象,在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无情的抛弃或是背叛。花铁杆这个人物也很精彩,其经典程度不下于岳不群。
    ·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也是小学的时候先看了82年汤镇业、梁家仁、黄日华版的TVB电视剧。好怀念关正杰的《两忘烟水里》和《万水千山纵横》啊,一个时代的回忆。
    所有的小说、影视剧里,《天龙八部》让我流眼泪是最多的。就是萧峰打死阿朱那一段。我是不管看小说还是看任何一个版本的电视剧,都是看一次哭一次。阿朱不仅是怕父亲被武功盖世的情郎杀害,更是怕情郎被父亲背后所代表的一国之势力所复仇。阿朱,这个圣女,选择了自我牺牲。想起黄易先生作品中那些所谓的慈航静斋中的师妃暄等也有圣女属性的人物,觉得她们给阿朱提鞋也不配。可能我是要发一些狂言吧,黄易先生笔下从来过像金庸作品中阿朱、程灵素等那样成功的人物。
    任性的阿紫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其实,阿紫走上了邪路,要负责任的不是丁春秋,而是段正淳。其实,我看书时一直满心希望萧峰和阿紫走到一起的,萧峰太可怜了,需要有个女人来温暖一下他枯涩的内心。
    关于游坦之,要说一下,我觉得他对阿紫的感情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太畸形了,这可怜的孩子。
    段誉这个角色我看来是完美的,我不太喜欢萧峰、郭靖这样的高大全人物。六脉神剑、凌波微步、北冥神功这三门武功是完美的。如果光从武功上来说,段誉要超过无名神僧不敢说,后来居上超过萧峰、虚竹是肯定的。
    关于无名神僧,被一些朋友封为金庸作品中的第一高手。我觉得第一高手应该是独孤求败,因为他想求一败而不可得。第二应该是达摩祖师,这个未出场的人物精通所有的少林七十二绝技。无名神僧应该算是可以算第三吧。前三名算是第一阶梯。其后的传说中的高手还有觉远、张三丰、黄裳、张无忌、东方不败、段誉等,是第二阶梯。这些我觉得比前后两代五绝、光明左右使、四法王、令狐冲、任我行、萧远山父子、慕容博、虚竹、无涯子师兄弟、胡一刀父子、苗人凤、丁典、陈近南、袁承志、玄冥二老、成昆、空见四神僧、殷野王等我称为第三阶梯的武功要高一些。
    不过,我觉得无名神僧和独孤求败都只是象征性人物。独孤求败象征的是高处不胜寒的高手寂寞,而无名神僧则是象征佛法无边。关于好多人说无名神僧是李沧海,我觉得挺滑稽。
    ·
    《鹿鼎记》
    《鹿鼎记》作为封笔之作,是金庸先生最成熟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反武侠的武侠经典。很多朋友说是金庸先生的最高峰,这说法并不为过。当然每个读者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最好。金庸先生的民族观,从其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的《鹿鼎记》,升华了。《书》、《碧》中金庸先生执着于胡汉之分,执着于儒家礼教。到后来的《神》、《笑》、《鹿》的一步又一步超脱。陈家洛、袁承志、郭靖都是假人,是儒化的武人,也许可敬,但并不可爱。杨过、令狐冲是象征自由个性的庄禅精神的代表,我最喜欢的。而韦小宝则是儒、道、释三教圆融的象征。
    韦小宝很了不起,因为他的自信,按一般逻辑,妓 女的儿女,少有心态不自卑到扭曲的。说韦小宝脸皮厚也好,粗神经也好,总之他不会因自己的出身而有看轻自己的念头,即使有时心头会出现一些自卑的情绪,也能很快的自我开解,始终以最乐观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女人因自信而可爱,男人也是如此。
    韦小宝了不起,还因为他在贪财好色的同时,始终不放弃心中的情义。韦小宝给过我太多的感动。当陈近南被冯锡范暗算而死的时候,那韦小宝伤心的心情让我为他们俩流泪不止。陈近南这个不是父亲,但对韦小宝胜似父亲的人物,是韦小宝感情世界中最重要的四个人之一。一个是韦春花,这个代表母爱不解释;一个是陈近南,代表韦小宝本来所不曾拥有过的父爱;一个是康熙,代表朋友;最后是七个女人,加起来算作是一个。“平生不见陈近南,再称英雄也枉然。”代表着一段江湖的传奇,也代表着一种壮志未酬的惆怅。
    而看到康熙最后不追究韦小宝的谋反罪名,并下江南寻找韦小宝,心中挺温馨的。我觉得,《鹿》中有阴谋、有诡计、有艳情,但总体的基调像是一部温情剧。
    七个女人中,我不是太喜欢阿珂,觉得是个不可爱的花瓶,美则美矣;双儿太完美了,完美到像个假人;我最喜欢的是沐剑屏,单纯,天然呆;建宁的角色像个小丑;方怡太阴了,苏荃、曾柔给我的印象不够深刻。
    一定要说一下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澄观。这个天真烂漫的老人,带给了我太多的欢乐,我觉得是一位得道高僧。很多人以为禅、道有多高深,其实极简单,越是接近赤诚的童心的就越接近道。
    ·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没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是其的政治寓意确比金庸先生其它任何一部还要来得深。江湖是一个暴力至上的所在,是一个极权社会的缩影,在这种环境下,侠义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主流,真正在江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武功或是阴谋。
    其实有个迷题我一直没有弄清,嵩山十三太保是哪十三个人?金庸先生没有交代清楚。我所记得的只有嵩阳神掌左冷禅、托塔手丁勉、仙鹤手陆柏、大嵩阳手费彬、大阴阳手乐厚、九曲剑钟镇等。还有几个可疑分子:汤英鹗、赵四海、张敬超、司马德、孙大中、神鞭邓八公、锦毛狮高克新。这个问题一直纠结了我好久。
    我认为,就小说剧情的逻辑性而言,《笑傲江湖》是最完美的金庸小说。令狐冲是我最喜欢的两个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之一。令狐冲和狄云、胡斐、虚竹、杨过、张无忌一样,是个孤儿,看来金庸先生是很喜欢写这类人物,孤儿本来就很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再加上令狐冲在的豪迈、漂泊的外表下是一颗自怜自伤的略有些脆弱的心灵,又和我本人有些相似。所以令狐冲给我的代入感实在是太强了。虽然也喜欢看法国大仲马先生的武侠小说《三个火枪手》、《铁面人》等,但始终代入感不如看本国的武侠。可能和文化差异有关,也可能和肤色差异有关。我在脑海中重新构造达达尼昂形象的时候,自然出现的是一位白皮肤法国剑客形象。
    在第十二章,华山派被围攻,令狐冲用独孤九剑拯救了华山派后,反而受到了除宁中则之外的所有人的怀疑,其中包括令狐冲心仪的岳灵珊,那一阵令狐冲的自怜自伤,我仿佛身临其境的流了好多的眼泪。
    关于桃谷六仙,不喜欢,挺烦的,而且他们一点也不搞笑。田伯光,这个人物虎头蛇尾。
    曲洋和刘正风、胡一刀和苗人凤,是金庸先生描写最成功的两对知己,伯牙叔齐在武侠小说的幻想世界里,可谓是后继有人。
    如果说林平之,我还多少有一星半点的同情的话,那岳不群就纯粹是苍蝇、蟑螂之流。
    ·
    《侠客行》
    《侠客行》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谢烟客、最后的解谜人物梅芳姑、自恋狂白自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到梅芳姑,我想到了一个日剧《第八日的蝉》,一个被抛弃的情人檀丽为报复拐走了还是婴儿的负心人的孩子。不过不同的是,檀丽深爱着那个被拐来的孩子,而梅芳姑明显已经接近神经错乱的边缘。
    狗杂仲石中坚在金庸小说的人物里,我的喜欢度也是前五的,仅次于杨过和令狐冲之后,和韦小宝、狄云的喜爱程度差不多。张无忌耳根子太软了,不然也是极喜欢的。喜欢韦小宝是因为他是个纯粹的流氓无赖,石中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已经很贴近禅宗中开悟的境界了。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一直以来,金庸先生都是属于有争议的作家,即使是今天也是如此。有不少人对于武侠这一小说形式有偏见,反对金庸先生成为作协的副主席,反对金庸先生成为浙大人文学院院长,总之是对金庸先生的巨大成功有失落、有不甘,如果我说得更不礼貌一点,就是“红眼病”。其实就像金庸先生本人所说的,武侠、言情、侦探什么的,只是形式而已。我觉得各种的小说也好,戏剧也好,散文也好,都是在探寻人类的内心世界。天才的小说家,像金庸、琼瑶、塞万提斯、马尔克斯等,都是把人性给吃透了,所以金庸小说中难免有些凶杀暴戾,琼瑶小说中时不时冒出的些烂俗桥段,塞万提斯、马尔克斯的小说极尽荒诞,但他们的作品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天才的小说家们把握住了人类心灵的特点,知道读者需要些什么。就像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后记》中所说的:“父母子女兄弟间的亲情、纯真的友谊、正义感、仁善、乐于助人,为社会献身等等感情与品德,相信今后还是长期为人们所赞美,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论、经济制度、社会改革、宗教信仰所能代替的。”金庸先生还说过:“以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文学主要是表达人的感情。文学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如果能够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人的感情,那就是好的文学。”
    现在的网络文学面临的境遇和十年、二十年前的武侠小说是一样的,现在金庸先生的作品已不只一次的入选了语文课本,相信以后的网络文学也会取得这样的成功。
    金庸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比卡夫卡、欧亨利、曹雪芹、塞万提斯、歌德、莎士比亚还要喜欢,不仅因为我人生看的第一部小说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也因为是金庸先生笔下的空见神僧把佛门的大慈悲精神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喜欢金庸先生,不仅因为他的笔,更因为他的人。金庸先生近年常公开声称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这让我也很欣慰。虽然有李骜先生说金庸先生是选择性的信佛,有利的就信,不利的就不信。但我觉得,即使如此,又何妨?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敢讲大妄语,但是好多佛经中的好多教条至少明显不适宜于当今的时代了。李骜先生说,真要是佛教虔诚信徒,就该捐财产。我觉得,为什么佛教不能像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一样尊重商人?尊重合法守信的积累财富行为?
    ·
    《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是我代入感最强的一部金庸作品,第一次看《神》的时候是高中,那时正值青少年的叛逆期,所以对杨过这个角色喜欢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也喜欢令狐冲,但令狐冲想求一小师妹而不可得,杨过则泡妞无往而不胜,杨过更胜一筹。令狐冲有独孤九剑而无内力,杨过除了独孤九剑之外,还博学桃花岛、全真教、古墓派、九阴真经等各派武功,杨过武功更胜令狐冲。
    关于独孤九剑,我认为是专为杨过、令狐冲等思想自由超脱的人所准备的,要郭靖、虚竹等人来学,一定放不开手脚,怎么也学不会。喜欢他们,也因为杨、令狐二人有自己的坚持,视地位、名誉、财富、权势如粪土,最终归隐山林。金庸先生的人物有归隐情结,陈家洛、袁承志、狄云、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令狐冲莫不如是,看来金庸先生也对古代陶潜、孟浩然、张良、范蠡之类的隐士情有独钟。
    看《神雕侠侣》小说和电视剧的时候,也好多场景感动到流泪的。一幕是杨过处心积虑要杀郭靖,但郭靖始终对其无保留的信任,示之以诚。最终郭靖侠之大者的精神感化了性格乖戾的杨过,这一幕撒了不少泪。我觉得,这是郭靖最完美的一刻,而不是在《射》一书中。还有一幕是郭芙刚砍了杨过的手的时候,那时的杨过太可怜了,不仅失去了小龙女而精神上无比的寂寞,而且由于永久的失去手臂,而加重了肉体和心灵两方面的痛苦,于是我自然的流泪了。
    各个影视剧版本,杨过由古天乐诠释得最到位了,郭襄演得最好的是李绮红,欧阳峰演得最好的是张国荣,黄药师演得最好的还是张国荣,周伯通演得最好的是刘嘉玲,段智兴演得最好的是梁家辉,王重阳演得最好的是钟镇涛,洪七公演得最好的张学友,萧峰演得最好的是黄日华,虚竹演得最好的还是黄日华,段誉演得最好的是陈浩民,韦小宝是陈小春演得最好,康熙是马浚伟演得最好,陈近南演得最好的是刘松仁,何铁手是袁咏仪演得最好,阿九是张敏演得最好,苗若兰是佘诗曼演得最好,东方不败是林青霞演得最好,独孤求败演得最好的还是林青霞,石中玉演得最好的梁朝伟。金庸剧,还是香港的拍得最好,对于台湾和内地拍的那些,我就不多嘴了,不然要口出恶言。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等最早期的三部作品及其他中篇金庸小说不是太喜欢,就不多抒发感想了。《十三太保》、《六指琴魔》、《白发魔女》、《七剑下天山》、《天龙甲》、《金剑雕翎》也是非常喜欢的武侠小说,但是说了好多金庸小说的感想,对于这些作品没有什么新鲜话说出来了,也就不多说了。下面还是要说一说古龙小说和黄易小说,因为他们是真正对武侠小说有所创新的。
    ·
    《多情剑客无情剑》、《欢乐英雄》、《七种武器》
    古龙小说,我高中看了大部分,后来又在网上补看完了,这里只说我最喜欢的三本。
    古龙先生的一大创新就是不拘泥于武功招式,我看武侠的时候就不喜欢太花哨、太复杂的招式,像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白驼山蛤蟆功、无招胜有招的独孤九剑、各代表一种精神意义的七种武器,这些个有明显特点,与众不同的我就喜欢。我觉得即使是武侠小说,重要的也应该是人,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武打起到一个穿针引线、引导剧情的作用就可以了。
    如果说金庸小说有隐士情结的话,那古龙小说就无疑是有浪子情结。而李寻欢无疑是最经典的一个浪子。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有几年,经济上无压力,多余的情欲无处发泄,又不想、不愿或是不敢正常的谈恋爱,过上了一段浪子般的日子。这些也不得不说受到了李寻欢、瑞特巴特勒这些浪子文学形象的影响。我喜欢李寻欢,喜欢他的孤独和寂寞,这种人物在金庸小说中是找不到的。浪子之所以是浪子的原因,是因为寂寞。
    对于世态炎凉的描写,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很多片断,让我感觉像是在读散文诗。优美,也忧郁。
    关于李寻欢将林诗音拱手让人那一段,很多朋友认为是至少是李寻欢的软弱,我倒是觉得是李寻欢的一个闪光点,虽然我也为陷入困苦中的李寻欢而难过了好久。古龙小说中的好多人物是把友情视作为最高价值的,颇有些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之感,李寻欢无疑也是这样一个代表。不过,李寻欢是不幸的,龙啸云配不上李寻欢的友情;但李寻欢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对友情的付出在阿飞、郭嵩阳身上得到了回报。
    李寻欢是最经典的武侠人物,我对他的喜爱,还在杨过之上。
    焦恩俊人是够帅了,外表够漂泊,像李寻欢,但是神不似,焦恩俊没有把浪子味诠释出来。关礼杰的表现还不如焦恩俊。
    《欢乐英雄》中的友情始终是个洗具,不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那么曲折。其实本来想讲些什么的,但是一到嘴边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能说,王动、燕七、郭大路、林太平之间的友情带给我很多的温暖、愉悦。
    古龙小说中的女性绝大多数是花瓶,很少有一个能够震撼我内心的形象。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两个的话,一个是燕七,另一个就是王大小姐了。不过,我觉得,其实还是个男人,其男性表征是骨,隐藏在女性的外表下。
    微笑长生剑、信心孔雀翎、诚实碧玉刀、仇恨多情环、勇气霸王枪等等的七种武器,武侠史上空前绝后的兵器描写。有的人说,拳头是七种武器中凑数的,我倒是觉得拳头是境界最高的。就像独孤九剑是金庸小说中境界最高的武功一样。
    古龙先生的作品很多,在武侠小说家中算是高产的了,但是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书逻辑混乱,我仅举一例,陆小凤在前几部中武功那么高,后面就突然变菜了。还有的书后半部注水的。要是没有这些缺点的话,那成就就不在金庸先生之下了。
    ·
    《破碎虚空》《寻秦记》《凌渡宇系列》
    黄易先生是网络小说中穿越流、玄幻流鼻祖级的先辈。
    《破碎虚空》的磅礴大气的大场面,是武侠小说中独一无二的。即使黄易先生后来的《大唐双龙传》也没有能够超越。《破》气势是天下无双了,但是我感觉还没有足够份量的感情戏,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方面。
    《寻秦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黄易小说,当时高中的时候在校园里就特流行,我同桌问我有没有看过《寻秦记》时,我一答没有马上就被鄙视了。《破》倒是看了《寻秦记》之后的事了。很少有哪部书像《寻秦记》那样给我热血澎湃的感觉,《寻》和《大唐》都有很多现在网文中的争霸元素,又是黄易先生开创的一个先河。我看《寻》那时还是97年左右,网络还没有在国内普及,网络文学还不知道从何说起。穿越、争霸题材是很少的,当时看得相当新鲜,对项少龙的代入感极强。
    黄易小说喜欢给女性角色定性,比如赵雅就是淫 娃荡 妇,师妃暄之流就是不知所谓的圣女形象,挺没有真实感的,感觉像是帖标签一样。我倒是喜欢相对简单一点的乌廷芳和赵倩。不过,《寻》中的女性角色太多了,现在看种马流、后宫流也是黄易先生开创的。高中的时候年少,看《寻》中的情 色擦边球看得津津有味,现在回过头来一看,倒是觉得拖累了《寻秦记》整体的文学价值。所以后面《大唐》和《边荒》的时候,就抛弃了走情 色擦边球的路线。《大剑师传奇》、《星际浪子》、《大剑师》、《覆雨翻云》中那些种马、后宫的情节还是看很挺爽的,相当于三级片吧,更有想象的空间,av太工口,反而没意思了。
    《凌渡宇系列》可能还是会专门写一篇读后感,这里就不多说了。
    ……
    (201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06: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s:2] 这篇文章在大型网络文学网站纵横中文网的社区里被加了精华。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10-8-9 08: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不出这么多感想,简单摆一摆阅读历程:

第一本字书是二年级看的《格林童话》。
第一本小说是三年级看的《精忠岳传》,稍后是《杨家将》。都是评书体。
四年级父亲从图书馆给我借了《水浒》,起因是看电视剧《武松》对水浒产生浓厚兴趣。
当时能背下108将的外号和名字。但后半段征辽和征方腊看的很郁闷。
武侠小说,四年级下学期看《射雕》,五年级看《书剑恩仇录》。
六年级看了《西游记》和一本三言二拍等明清短篇小说的编辑选。看了一半三国。
初一,把三国看完,暑假去姥姥家,搜罗了记事本老爷的线装书。包括一套两本《聊斋志异》,
竖版的,花了三个月才看完。
还看了《福尔摩斯探案集全集》。
初二,《官场现形记》,一半《儒林外史》。然后直到初三上学期,几乎每天一部武侠小说,零花钱都去租书。结果没考上市重点。上的区重点高中入学成绩也比较靠后。

高中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用父亲的借书证,从图书馆借外国名著看,巴尔扎克的最多,雨果,梅里美,司汤达,高尔斯华累,狄更斯,马克吐温等人的作品,平均两周一本。

大学小说就看的少了,也就记得《红楼》。其他都是随便翻翻。
黄易的作品主要是在工作后看的。当时没结婚,晚上去单位上网。336K的网络慢如蜗牛。
所以就从黄金书屋打开寻秦记,等着网页打开。一般是看完十来页,网页才打开。浏览一下,点击,接着去看书。
后来买了PPC,就没有再买过纸质的小说看了。

[s:2]  [s:2]  [s:2]  [s: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09: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林童话》我没看全过,经典的几幕记得。
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小红帽、灰姑娘、大姆指。

《精忠岳传》、《杨家将》一直很喜欢看。
岳武穆、杨家将都是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侦探类的小说,我不是太喜欢看。这类小说,胜在情节,人物是次要的。
我喜欢看丰满的各种不同人物角色的命运沉浮、情感斗争。
《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讲官场的书,我也不是太喜欢看。因为没有代入感。

珀弓兄是三好学生。我高中的时候上课主要是看课外书,下课调皮捣蛋不看书。

说到拨号上网,说到黄金书屋,我又好多回忆了。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0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下篇。我正在写。
下篇是我98年开始上网后通过网络看的一些书。
也和珀弓兄一样,很少看纸质书了。

主题

0

回帖

8965

积分

游客

积分
8965
发表于 2010-8-9 1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看起来肤浅的人,却有深刻的内心世界!!!
[s:2]  [s:2]  [s:2]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突厥血于2010-08-09 10:52发表的  :
有时候看起来肤浅的人,却有深刻的内心世界!!!

[s:2]我这个人草根性比较强。
喜欢凑热闹。

虽然没在启蒙灌水了。
现在有时还是去别的论坛和百度帖吧灌水。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有深刻的内心世界。

主题

0

回帖

8965

积分

游客

积分
8965
发表于 2010-8-9 1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释三昧) 的帖子

深刻和极端是两个概念,有些人把极端当成了深刻,其实有时候肤浅的让人哀叹!!!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7734
发表于 2010-8-9 1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赫然发现自在天的书目与我看过的书多有重合。

不过小的时候还是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有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6626
 楼主| 发表于 2010-8-9 11: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万个为什么。我家里有全套,还是我爸买的,年纪和我差不多。
老版的。

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在中学的时候看了。
那时,老师在讲台上讲他的,我看我的。
好多老师还是不错,只要不讲话,影响其他人,就不管我。
有的老师就爱装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7 23:08 , Processed in 0.0540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