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3|回复: 0

曲沃并晋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发表于 2007-10-31 18: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周末年,晋献侯苏有两个儿子,长子是晋穆侯(次子是殇叔,见后),穆侯生有二子,伐条战役时太子出生,取名为“仇”,千亩之战那年生了少子,取名叫“成师”。大臣师服评价这个取名方案说,“成师”这个名字太好了!这么好的名字应该给老大,而老二叫“仇”才好。因为“仇”这个字的,是辅佐、配合的意思。师服因此预言说:晋国一定会因为这两个名字取错了而大乱。乌鸦嘴这么一叫,后来果然发生了不幸。
穆侯作了27年晋君。他一死,献侯苏的另一子殇叔就想篡夺君位,太子仇当年才20岁,势力单薄,怎么能跟自己的叔叔作对呢?打不起,就只好选择逃亡。殇叔没享受几年,太子仇率领自己的一群支持者回来手刃亲叔,夺回了君位。
西周末年,天下的老宗主、周王朝已经是江河日下,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晋文侯在位时候,周平王被迫东迁,来请求晋文侯帮忙搬呒业住⒓孀鲎o卫。晋文侯只好给了周平王个面子。事后,平王千恩万谢,说:“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们都很厉害,手下的人也都不赖。唉!怎么到了我这一代就这么倒霉,朝中也没有能够出力的老臣,老天爷怎么就这么不赏脸呢?要不是朝外还有像大爷你这样的大好人帮忙,我就彻底完蛋了!真是谢谢您、谢谢乐!”“这么着吧:我也没什么好谢您的,给您记个特等功,赏您亖匹马、一把黑弓和一把红弓, 100根黑色的箭和100根红色的箭,这儿还有一壶好黑米酒,你拿回家祭祖宗去吧!”这番话记在《尚书》里,就是《文侯之命》。文侯也确实好打发,抱着弓箭和酒,就乐得屁颠屁颠地驾车回去了。文侯死了以后,他的夫人晋姜还念念不忘这个来自周王室的荣誉,把自己跟晋文侯一同受赏的事情记录在鼎铭上。
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昭侯即位,昭侯即位犯了个大错误:把自己的叔叔成师封在了曲沃,曲沃城比当时的晋都翼城要大。前面对“仇”和“成师”两个名字做过乌鸦嘴预言的那个大臣师服此时仍然还活着,他说:“树根大,树枝小,这是常理。封建诸侯是天子的事情,晋国只不过是个诸侯,又去封建了一个国都比自己国都还要大的国,这肯定不能长久。非得出事不可”。今天我们再看这件事,当时可能是惩于殇叔曾经夺文侯仇之位的教训,怕成师也把昭侯给赶走,是叔侄两派势力协商妥协的结果。
成师受封时已经58岁了,号称“桓叔”,这老头经营多年,很会收买人心。不久,侄子的阵营里出现了个肯帮助叔叔的叛徒叫潘父,他找机会杀了昭侯,要请叔叔成师回来篡位。但是有些大臣不答应,出兵攻成师,叔叔败退曲沃,叛徒被杀。晋人立了侄子的儿子平为君,即孝侯。此后形成了曲沃爷爷辈跟翼城孙子辈两方隔代人对峙8年的局面。时机不成熟,只能如此。
成师73岁去世,儿子代立,为曲沃庄伯。没几年,庄伯攻杀孝侯,结果跟上次一样,又被晋人击退,立孝侯弟郄为侯。(史记谓郄为孝侯子,误)郄立6年,曲沃庄伯联合郑、邢两国伐晋都翼,周王也因为不耐烦晋国的两派争来斗去,想就遂了曲沃一方的愿,派兵帮助去沃攻打翼。这次本来成功的希望很大,孝侯弟郄也出逃到了南方的随国,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曲沃庄公没有给周王什么好处,周王突然不高兴,在当年秋天,就又派虢公伐曲沃,曲沃庄公无奈,只好从翼退出来,周王又立了出奔的晋侯郄的儿子哀侯光为晋侯。但是晋人觉得我们原来的国君郄只不过是暂时逃亡避难,还没死呐,凭什么又立新侯?不愿意听从周王的这个安排的翼城贵族在第二年把晋侯郄从随国接回来,让他在晋国内的另一个城市鄂继续做侯,晋人称之为“鄂侯”。
这个时候形成了三方势力对抗的局面。周天子支持翼城的儿子哀侯光(称“翼侯”),晋国部分贵族支持爸爸鄂侯(鄂侯的一支后来不知所终,估计是一世而亡了),这种父子对立的局面,真是乱套,对于曲沃一方更加有利。
曲沃庄伯死后,其子嗣立,是为曲沃武公。武公借助陉庭的帮助,俘虏并杀死了翼城的哀侯,翼城不屈不挠,又立哀侯之子为侯,称为“小子侯”;不几年,武公又诱杀了小子侯,顺势踏平了翼。可恨周王还是要帮助正统一支的晋侯,派虢仲立哀侯之弟缗为晋君,又派虢仲跟芮、梁、荀、贾四国军队去讨伐曲沃。曲沃武公只好又暂时退保曲沃。
但是曲沃势力的强大日甚一日,在鲁桓公十六年又起兵伐翼,杀了晋侯缗。这一次曲沃武公汲取曲沃庄公跟周天子闹僵的教训,把俘获的宗庙宝器都送给了周王,周王既贪恋财物,又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就在当年正式册命曲沃武公为晋侯。
以上就是曲沃并晋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有76年,曲沃一方历桓叔、庄伯、武公三代三君,翼一方历昭、孝(弟鄂)、哀(弟缗)、小子四代六君。纵观历史,周王不遗余力的去帮助晋文侯的子孙,几次三番说什么也要立他的血脉为晋侯,大概是因为文侯对王室曾有功劳;而周王东迁之后势力衰微,也想竭力维持王命晋侯的正统地位,以提高周室影响力,也可算是原因之一。
曲沃并晋是旁支坐大,这也是春秋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产生内乱的原因,可引用桓公十八年辛伯谏周桓公的话来概括:“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此语又见闵公二年传:“太子将战,狐突谏曰:“不可。昔辛伯谂周桓公云:‘内宠并后,外宠二政,嬖子配嫡,大都耦国,乱之本也。’” 辛伯的话,是理解整个春秋各国的国内政治史关键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20:29 , Processed in 0.0245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