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1|回复: 0

郑与虢关系简述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发表于 2007-10-30 13: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转自sonicbbs.的郑昭公

一、郑与虢,王畿诸国的东迁。
郑国封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为周厉王姬胡的小儿子姬友,周宣王静的庶弟(一说同母弟),封地为今陕西省华县东的棫林,是周室的王畿诸侯。是为郑桓公。
郑厉国三十三年,得到民的拥护。周幽王八年,被任命为周的司徒。担任司徒一年以后,王室已经危机四伏,迫于诸戎的压力,一些诸侯已经开始准备东迁。为此,姬友询问了周的太史伯,太史伯认为只有雒邑之东,黄河和济水的南面最合适。地方靠近虢国和郐国,虢在今成皋,郐在今密县。虢有三,此为东虢,姬姓。郐为妘姓。这时姬友执掌王室大权,于是二国国君将土地封给郑人。东虢和郐都是济、洛、河、颖之间最大的国家,也是子男之国中最大的国家,并且地势险要。“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国语·郑语》

东虢和郐割让给郑人容身的土地有十个邑,分别是虢、郐、鄢、蔽、补、丹、依、弢、历、莘。
于是郑国开始东迁,和郑人一起动迁的还有商人。东迁之初,还相当荒凉,郑桓公与商人订立盟约,约定郑国不得强卖商人的财物。得到商人的帮助,共同开放郑地。因此,在郑国,商人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频繁加入政治当中,经常主动帮助国家。有人因此认为郑国以商立国。

一年以后,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继续当然王室司徒的姬友被杀,王室东迁,王畿由是被放弃。郑也就彻底从陕西迁移到了河南新郑。时间是公元前770年。世子武公掘突继位。

武公继位第二年,出兵灭亡了郐国(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并建都于此。因与陕西的旧郑地区分,故称新郑。也是今河南郑州得名的由来。第四年,公元前767 年,灭亡了东虢国(河南荥阳东北),第八年,公元前763年,袭灭胡国( 姬姓,今河南漯河)。郑国由此在河南站稳了脚跟。
PS:胡国有二,一为姬姓,为郑所灭。一为归姓,为楚所灭。此二者之后皆以国为姓,是今胡姓的来源之一。

武公十年,郑武公娶申侯的女儿,是为武姜。武公十四年,生大子寤生。三年后武公十七年,生小儿子太叔段。武公时期,郑国灭亡了郐、虢、胡三国,使郑国由东迁的难民,成为中原主要的大国之一。与晋国一起,成为周室东迁之初的主要依靠。为以后郑国的兴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武公在位二十七年,死于公元前743年。大子寤生。史称郑庄公,郑国开始进入中原争霸时代。

也有说法认为,郑桓公并没有死于镐京之变,死的是周幽王,《史记·郑世家》对此的记载,是太史公对于《国语·郑语》“幽王十一年而毙”的误读。死的是幽王而非桓公,这种说法可以与《竹书纪年》和《汉书·地理志》相关内容对上,也可以和《左传》桓公与商人盟誓相对应。结合《韩非子》中武公灭胡,桓公的去世大约在前676年到前674年之间。

盘点,对此时郑国大小的估计:
鲁隐公十一年,王室以苏忿生的温、原、纟希、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换走郑国的邬、刘、功蒍、邗四个邑,由于交换的地是苏国的,等于白白骗走了郑国的四个邑。此时引起郑国的怨恨,却没有对郑国的实力产生什么值得注意影响。
苏只是一个不大的王畿诸侯,拥有至少十二个邑。我们可以粗略估计一下一个普通诸侯大致所有用邑的数量。
虢郐两国能在东迁之初提供十个邑给郑国,如果留下的邑大大少于十个,显然不合常理。因此,虢郐两国至少也应该各拥有十个以上的邑。郑武公灭亡胡国采用的是讨好、麻痹然后突然袭击的办法,能够采用讨好的办法麻痹胡国,说明胡不会比已经灭亡虢、郐二国之后的郑国小很多。否则,大国讨好小国,黄鼠狼给鸡拜年,欲盖弥彰,这个计策是难以实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郐和虢加起来大概二十个邑到三十个邑之间。胡应该在十个邑以上。灭亡三国以后,加上东迁之初的十个邑,此时的郑国,应该拥有四十个邑到五十个邑之间。
反过来说,如果郑国拥有的邑数目过低,那么,被骗子四个邑,就不可能不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关于人口估计部分,论据不够充分,已经删除。)


与郑国不同,虢封建很早,地位也很显赫,是周初非常重要的封国。
虢的源头有两个,虢仲、虢叔,都是周文王的弟弟,虢叔是文王的同母弟,虢仲文王的异母弟。周武王封建诸侯,将虢仲封于(今雍县)、虢叔于东虢,及被郑武公所灭的东虢。自文王时起,虢仲、虢叔就是王卿士,此后世系为卿士,长期执掌王室大权。其后以元子就封,次子留相王室。仍旧称为虢仲、虢叔,而在封地之君也因此被称为虢公。实际上东西二虢都是子男之国。但因为在王室的特殊地位,得以和宋一样被书为公。
虢地险要,国都被称为岩邑。东虢“持险”,对郑国的东迁缺乏戒备,结果被郑国灭亡。东虢被郑国灭亡以后,国都成为郑国的制邑,也就是后世虎牢,成皋。历来为兵家必争的要害之地。
东虢的灭亡比较惨烈,末代虢叔被杀死在国都。
虢叔一系还有一个小虢,在今宝鸡,可能是东虢的小宗,公元前687,为秦武公所灭。至此虢叔一系的虢国完全灭亡。

东虢灭亡之后,虢仲一系却逐渐强大起来。
西虢与郑国一样,都是王畿诸侯,犬戎残破镐京,西虢也无法立足,随平王一起东迁,时间平王东迁相接近。都在前770年左右,
东迁后的西虢在今三门峡一带。在黄河以北的上阳。虢人灭亡黄河对岸的焦国,夺取了焦国的首都下阳,并作为虢国的下都。是为南虢。上阳又是被称为北虢。上下二阳隔黄河相望。虢国也渐渐安定下来。
史载可考的虢邑,有玤(渑池县境)、桑田(阌乡县东三十里)、莘、虢略(灵宝虢略镇)。从疆域看,此时的虢国,大致拥有今阌乡、灵宝、陕县、平陆至渑池等县之地。在洛阳以西、潼关以东。主要土地在黄河以南。

虢仲长期执掌王政,与王室关系密切,为王室领兵作战由来以求。夷王时,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厉王时,曾命虢仲征淮夷。幽王被犬戎所杀,虢公翰在携这个地方立了王子姬余臣,是为周携王,与周平王对立。自此周室分裂为二,史称二王并立。
携王主要依靠虢的力量,而平王依靠郑和晋的支持。二王互相对立长达十年。最后平王和郑晋占了上风,攻杀伪携王,重新统一了周室。随着携王被攻杀,虢应该也受到了相当的打击,在王室的势力也应该受到很大的损失。



上面说带平王与携王并立,郑晋支持平王。有说法认为,周并无携地,因此所谓的携王,其实是在镐京即位的。得到虢仲和周遗民的支持。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所谓的二王并立,其实可以理解为东西周并立。而携王被晋文侯攻杀,实际上标志着西周的最后灭亡。郑晋与虢的百年恩怨,也由斯拉开帷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9 11:56 , Processed in 0.0273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