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19|回复: 0

伊斯兰在印度

[复制链接]

1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4753
发表于 2010-2-26 20: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巴克提教派运动的兴起伊斯兰教从8世纪开始传入印度,印度西北边陲和西部沿海是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10世纪以后,随着加兹尼王朝和古尔王朝的征服,伊斯兰教逐渐扩展到印度内陆。德里苏丹国时期,伊斯兰教作为国教在整个印度的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伊斯兰教国家没收了大批印度教徒的财产,向印度教徒征收人丁税,禁止非穆斯林担任高级官职,同时提倡印度教徒改宗伊斯兰教。因此,在德里苏丹国时期,伊斯兰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穆斯林人数剧增,印度的伊斯兰化程度明显加深。
  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的穆斯林大体分为三个来源:首先是8到10世纪进入印度西北边陲和西部沿海地区的阿拉伯人后裔;其次是11世纪起侵入印度的突厥穆斯林后裔;为数更多的穆斯林是来自改宗伊斯兰教的印度土著人。伊斯兰教不仅在印度北部广泛传播,而且深入德干高原。在伊斯兰教最为盛行的旁遮普、信德、克什米尔和孟加拉,穆斯林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印度教徒。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古老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早期入侵印度的希腊人、塞种人和白匈奴人等尽管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在文化上却不得不屈服于土著文明。但是,进入印度的穆斯林征服者并没有如此。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无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神崇拜和一神信仰的尖锐对立尤为突出。然而,土著的文化未能将外来的伊斯兰文明同化,伊斯兰教国家也无力消灭印度教的传统信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在印度的土地上同时存在下来。
  德里苏丹国时期伊斯兰教的广泛发展,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伊斯兰教的传播加深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对立,导致了尖锐的宗教矛盾;另一方面,占人口大多数的土著居民信奉的印度教与统治集团大力提倡的伊斯兰教频繁接触,相互之间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巴克提教派运动就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既彼此对立又相互影响的产物。
  巴克提教派运动又称虔信运动,12世纪兴起于印度南部,初期的代表人物是罗摩奴阇(死于1137年)。罗摩奴阇强调“梵天”在印度教诸神中的至高地位,认为“梵天”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保护者和毁灭者,一切存在皆由“梵天”而来。13世纪以后,巴克提教派运动由印度南部传入北方各地,主要流行于城市下层群众中,罗摩难陀和克比尔成为主要的代表人物。罗摩难陀(1360—1450年)不仅认为“梵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而且强调众生平等的原则,所有虔信“梵天”的人不论身世高低贵贱,皆可获得解脱。克比尔(1440—1518年)的生母是属于婆罗门种姓的印度教徒,养父是穆斯林。克比尔吸取了印度教吠檀多派哲学和伊斯兰教苏非派教义,强调一神信仰,反对偶像崇拜和种姓制度,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克比尔认为,印度人和突厥人是用同一种粘土塑成的,罗摩(即梵天)与安拉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克比尔宣称:
  “能升入天堂,
  不是靠斋戒和反复诵读祷词与教义;
  如若真理已被领悟,
  麦加寺庙的内室就在人的心里。
  把精神当作圣堂,
  把身体当作它周围的庙宇,
  把良心当作它启蒙的教师;
  抛却愤怒、疑惑与恶毒之心,
  让忍耐来表达‘五祷’(指伊斯兰教的拜功)的真意,
  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有共同的上帝。”①
  克比尔的折衷主义观点旨在消除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对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9 06:22 , Processed in 0.0281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