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4|回复: 6

[原创]所谓启蒙与复古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4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74
发表于 2007-10-30 09: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入近代,中国国势衰微,大凡爱国志士就在想着怎样救亡图存,统治阶层也尝试着新的方式来维持其地位,即使到了建国之后,虽然中断了几十年,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再次激起了对于中国怎样发展、民族怎样振兴的讨论,这充分说明了一点,中国至今也没有找到前进的方向。

    怎样强国、复兴?就其总体思路上,可以分为两种,即“启蒙”与“复古”,二者是并存的,只不过有时一个占有优势地位罢了。近代以来可以称得上是“启蒙”运动的思潮有两次,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是80年代所谓“思想解放运动”,中间相隔近60年,人们的思想被新造神运动带来的政治狂热统治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昙花一现,而且“启蒙”之后紧接着就是“复古”,但是无论是“启蒙”还是“复古”最终都要随政治形势变化而被抛弃,甚至清算。这一切都戏剧性的重演,表现在我们眼前,毫无疑问,当今所谓“国学热”也没逃出这个圈。

    那我们先从“启蒙”讲起。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追赶先进,引进西方的东西无可厚非。据说,中国学西方是按照器物——制度——思想的顺序来的。这个顺序似乎在第二次循环中被改变了,器物——思想文化——制度,先有80年代的“文化热”,后有“国学热”,而近年来中国的一批主流思考者转而认为“制度”是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三者缺一不可,有了“器物”才能真正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进而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而无疑思想文化是指导变革的武器,而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和需要公民意识的觉醒来配合的。而“启蒙”就是指的思想文化上的引进。

    无疑,中国人需要“启蒙”,但是为什么两次“启蒙”都不成功呢?为什么每次都昙花一现呢?很多人有不同的分析。我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中国连其运动的主导人——即所谓知识精英都没有把“启蒙”是什么搞清楚。两次所谓“启蒙”,都有着响亮的口号,追求表面上的轰动效应,而且还摆脱不了对政治的依赖。就像邓晓芒所说,中国“启蒙”运动的主导者把民众当作儿童来引导教育,其实是一种“反启蒙”的心态,自认为掌握了绝对真理,只要民众跟着他们走就实现了“启蒙”,这样的“启蒙”当然缺乏深刻的基础,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进行。他们只是引进了一些现成的思想符号、工具,而没有对其理论深入的理解,并且急功近利,期望轰轰烈烈的运动带来中国的剧变,而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欧洲的启蒙运动进行了几百年。真正的启蒙是发自人性的,而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关于人们对启蒙等的误读这里不再详述,下面有更重要的

    如果说,对外来思想文化的理解要逐渐深入的话,那么一百年的时间还不够吗?可见上面的原因不是根本,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缺乏可以说是丧失了独立的思考力。关于“启蒙”,中国现在也有不同的思路,有人是停留在欧洲的启蒙运动的阶段,有人支持康德的“批判理性”,也有人“先进”一些,开始“反思”起“启蒙”了,福柯、哈贝马斯、后现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特别是没有对现实中国的思考,认为引进一种他们认为对的“真理”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处处为西方人思考,也就是为西方学说“做注脚”,而思考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而他们关注过现实中国吗?

    再说复古,这个我以前说的很多了,这里不想过多重复了。既然有人主张学习西方,就会有民族主义者站出来为“传统文化”鸣不平,当然,作为对那些对“传统文化”有偏见的人的回应,是必要的。所以我说二者是配合的。“复古”也有新特点,那就是套用西方理论,“中国哲学”就是这一思路的产物。再次重复我的那句话:我们对于西方文化还没有认识就开始了“反思”,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还没有认知就开始了“认同”。

    我之所以把“启蒙”和“复古”放在一起讲,就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思路,可以说是相互配合的,虽然他们表面上似乎势不两立。可见,不论是“启蒙”,还是“复古”,不论是靠西方,还是靠祖先,都没有靠自己,都没有确立当代、中国的主体性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都“来势汹汹,去时匆匆”了。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不参与第一个辩题的原因,他就是这种反映,注定没有结果。

    中国真正需要的,不是所谓“国学大师”,也不是什么“启蒙圣人”,而是独立冷静的思考者,中国需要理性,但不是从西方照搬过来的,更不是回到几千年前的思想原点就能得到的,必须立足中国,立足现实。

原文首发在SOHU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07-10-30 15: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意义的启蒙,就是解放人的自身。而我们这一百多年的启蒙,有着太多的功利色彩。同样,复古的目的也同样有着太多的政治色彩。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启蒙,是人性和思想的真正解放。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10-30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启蒙的作用

但其是分完善的,所以也不可能产生进步的后果

0

主题

0

回帖

2941

积分

游客

积分
2941
发表于 2007-10-30 2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20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成功的,人们不但学习西方文化而且不断反思西方文化,也反思中国文化。不管是学习外来文化还是挖掘本国文化,在这个时代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功,只是这次启蒙运动被迫中断了。这证明思想文化永远左右不了社会进程,幸运的话思想文化能幸存下来,或者进一步发展,不幸运的话就会被扼杀。

0

主题

0

回帖

6862

积分

游客

积分
6862
发表于 2007-10-30 2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古考证是手段,启蒙明智是目的.

可惜有人误解为,启蒙是手段,复古是目的了(20年代的崇孔尤其)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发表于 2007-10-31 1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中国至今也没有找到前进的方向”。不是中国没有找到,而是这个方向很明确,而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拒绝了。没有世界先进制度的建立与良好实施,何来强国与复兴之说。
许多人说现在总体上中国还少启蒙,确实如此。但比之百年前,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确实是大大进步了,但关键是远远不够。这不够不是来自知识阶层,不是来自民间觉悟——而是来自执政阶层,这才是真正的阻力。至于复古说云云,如果仅仅限于狭义的文化,个人兴趣不大,让历史洗尽国学之尘埃吧。
我们谈启蒙,是为了让今日和明日之中国更好更强,无愧于祖宗留下的伟大基业。
百年前那次启蒙之未能功德圆满,实在是由于外敌之故。若非《二十一条》、日本侵华等,“救亡图存”也难以压倒“德先生与赛先生”,成为历史的主角。时兮时兮,不可求。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做好现在的事情。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12-2-7 15: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的国学热,更多的是因为前三十年的那个主义,连执政者都不相信了。
为了抵抗自由启蒙思想的觉醒和冲击,不得不从故纸堆里找出国学来作为文化纲领。
在施政方面,则鼓吹以德治国,和谐社会。

其实早在100年前,所谓国学有一个明确的中性名字:国故学。
国故,既有国粹,又有国渣。和现代的把国学和国粹等同是不同的。

胡适之先生更有:“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中华文艺复兴主张。
这比单纯的西化和复古,都要高明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8 02:33 , Processed in 0.0350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