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5|回复: 1

苏联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192
发表于 2009-11-6 0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萨哈罗夫(Sakharov,Andrey Dmitriyevich) 苏联物理学家,被称为苏联氢弹之父,1921年5月21日生于莫斯科。 萨哈罗夫和他的父亲都是物理学家。他于194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从事氢弹的研究工作。他在苏联的地位正相当于美国的特勒。萨哈罗夫对核军备的后果深为不安,这便使他又成了苏联的奥本海默。他反对进行大气核实验,1968年又大声疾呼核裁军,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与苏联当局格格不入。他还呼呈进一步容许不同的政见。由于他对国家作出过重大科学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声名,因此相对比较安全,这样,他便成了苏联国内最有影响和最大为胆的持不见政见者。他被宣布为197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这使苏联的鹰派大为光火,正如十二年前泡令得到这一殊荣使美国的强硬派气恼不已一样。但苏联当局比美国更甚一步,拒不同意让萨哈罗夫去奥斯陆领奖。他在各方面都受到刁难,并被送往外地,过着与世隔绝、形同软禁的生活。一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才让萨哈罗夫回到莫斯科,并持续关心人权状况,1989年3月,萨哈罗夫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员,1989年12月心脏病突发过世。



  萨哈罗夫最受人关注的不是他在苏联核弹研究中的贡献,不是他的性格,而是他在政治态度。作为苏联的核弹元勋,萨哈罗夫获得的诺贝尔奖不是物理学奖,而是和平奖。

  他是“人类的良心”。1975年诺贝尔委员会这样评价萨哈罗夫。

  “不论在俄国还是整个世界,他的一生都是追求自由与和平的人们希望与精神的灯塔。”美国总统布什在这位前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上这样总结。

  萨哈罗夫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他没有在社会底层成长的经验,也并不了解多少普通人的艰辛。作为莫斯科大学物理专业的高材生,他很快就被选拔到共产党的核子研究计划。1948年,27岁的萨哈罗夫被安排到研制核子氢弹的代号为“阿扎玛斯16号”的秘密项目中,这个项目由斯大林的亲信、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主管。在这个远离城市的秘密试验地,这位后来被誉为“俄国氢弹之父”的萨哈罗夫可以享受裆的高级干部的特权生活,他在自传中对那段生活描述说,“我们听音乐,谈论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前途。”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我感到伟大人物丧失的影响,我想到的是他的人道主义。”

  但三件现实中的“经验”使萨哈罗夫开始沉思,第一件是一位同事悄悄告诉他,这个秘密试验场是由蒸制犯修筑的,这些蒸制犯曾暴动,但斯大林的亲信贝利亚领军队来镇压,把他们全部处决了。第二件事是萨哈罗夫亲眼看到一队队的犯人在这个试验地做苦力。第三件事是他的氢弹试验导致很多平民死亡和伤残;其中一次试验之前,他判断会有一万人因此伤亡。他给赫鲁晓夫打了电话说,“这种试验毫无意义,它只是毫无理由地杀人。”这位当时的苏共一把手说他会下令推迟试验,但第二天核试验照样进行了。

  萨哈罗夫为此哭了一场。他在自传中说,“这件事之后,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决定和周围决裂。”萨哈罗夫认识到,作为真正科学家追求的是同情(关爱)、自由、真实(compassion, freedom, truth)。”

  于是萨哈罗夫像奥维尔等所有先驱般的优秀知识份子一样,当发现他们原来所信仰的“理论”和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现实发生冲突时,当意识形态和人本身(价值)发生矛盾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真实和人本身这一边。

  1964年,萨哈罗夫联合了另外24名俄国知名艺术家和知识份子写信给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警告”他不要恢复斯大林的名誉。这封公开信的最显眼之处是“警告”。

  1968年,萨哈罗夫把一篇题为“进步的反射,共存和知识份子的自由”的文章偷送到美国,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篇文章被研究者称为“苏联鸡权制度的判决书”,它呼吁建立一个民猪、多元、人道的社会。据美国的“萨哈罗夫基金会”网页(http://www.wdn.com/asf)介绍,这篇文章在第二年底就在全球复印、流传有一千八百万份。

  索尔仁尼琴当时激动地评价说,“在苏联那成堆成堆的腐败、重私利、毫无原则的知识份子中”,萨哈罗夫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但萨哈罗夫立刻为此付出代价,他被从核子研究机构开除了。裆报开始批判诋毁他,包括一些物理学家在内的俄国知识人,也纷纷指责他是叛徒,是“犹大”,是“西方在苏联试验室中的老鼠”。

  赫鲁晓夫指责他“把鼻子伸向不该去的地方”;秘密警察头子安德罗波夫把他定性为“第一号公开的敌人”。1980年,萨哈罗夫和他妻子被押解到距莫斯科250英里的高尔基城,那个城市不对外国人开放,他们夫妇被要求不得离开这里,被监视居住、与世隔绝了6年。

  萨哈罗夫曾两次绝食抗议,克格勃们把他送进医院,强行灌食。还有报道说,秘密警察给他用了改变脑子(思维)的药物。萨哈罗夫坚持撰写“自传”,要把他的经历和发现告诉世界。但他不得不把1,000多页的自传主要内容重复写了三遍,因为前两次都被克格勃“偷”去了。

  萨哈罗夫就像那个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孩子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皇帝赤身裸体”。虽然他是孤军作战,但正像哈维尔在《无权者的权力》中指出的,这种抗争“产生於这样的层次,即人的良知的层次。

  1986年底,在高尔基城被封闭了六年的萨哈罗夫家里突然来了一批人,给他家安装了电话。第二天,第一个电话铃响后,萨哈罗夫发现对方是戈尔巴乔夫,这位提倡“新思维”的共产裆领袖邀请他们夫妇搬回莫斯科。

  萨哈罗夫回到莫斯科后,投入更积极的人犬和蒸制活动中,当选为国会议员。在国会开幕时,戈尔巴乔夫安排他第一个发言。萨哈罗夫没有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新思维的目的是延长共馋主义的寿命),而是在国会提出,要结束共馋党的赚制制度。连戈尔巴乔夫都不得不回击他的批评。

  萨哈罗夫的原则是,不做奸臣,也不做“忠臣”,就是“不做臣民”,坚持他所认识到的真理。

  1979年,当苏军进入阿富汗时,萨哈罗夫公开出来谴责这是侵略。在当时苏联知识界和民众都对苏军的行动持强烈、近乎狂热的爱国主义立场时,萨哈罗夫在这片“爱国者”的汪洋大海中,像一叶孤舟,独力而倔强地站在“人”的立场为阿富汗讲话。在萨哈罗夫的人生字典中,自由高於民族,个体(价值)大於国家。或者说真理大於爱国。

主题

0

回帖

60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60
发表于 2010-7-1 17: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比之下,中国的那些自然科学者就是一群国奴党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30 08:29 , Processed in 0.0296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