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6|回复: 0

李世民与平定江南战役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发表于 2007-10-25 13: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tanghistory.com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唐开国统一天下最重要的六大战役,平薛举父子、平刘武周、平王世充窦建德、平刘黑闼、平萧铣、平辅公祏,李世民自己指挥了前三战和第四战的前半部份,这应该是不会有疑问的。平萧铣那一役基本上没他的事,查通鉴,武德四年七月小李带着王窦回长安献俘,几乎同时期李渊命李孝恭、李靖去打萧铣,九月份二李就出发了--打洛阳打得那么累,李渊好歹也得让宝贝儿子休息一下啊^^,所以李世民最多也就是在长安帮老爸安排了下打萧铣的战备后勤等问题,当个高参啦……
不过武德六年八月辅公祏叛变后,李渊本来已经顺理成章地命令身在湖北的李孝恭、身在岭南的李靖、身在山东的李世勣(及其他甲乙丙丁)率自己辖区部队去攻击在丹阳(南京)称帝的辅某,但九月十九日,他又突然下诏,任命李世民当江州道(约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行军元帅,负责讨伐辅某。
这个元帅大概是小李一辈子当得最轻松的一次了--他根本连潼关都没出,只在地图上看着堂兄弟带人呼啦啦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查通鉴和新唐书,自武德六年九月当上这个元帅,到武德七年三月底辅某战败江南平定这段时间内,小李年底前一直在陕北革命老区附近防御突厥,后来回家过年,搞搞阴谋诡计,武德七年六月就出了杨文干事件,所以他到江南去打仗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但通鉴和新唐书上也都没有他这个“江州道行军元帅”被免掉的记录,估计就是一路“遥领”到底了。如果小李的死忠粉丝咬定平辅公祏也是他的功劳,还真不能说人家是毫无根据地瞎掰……
扯远了啊……本文要探讨的主题是:小李为什么只“遥领”而不自己跑去江南打仗?是在跟老爸讨价还价吗?他在平定江南辅公祏战役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上文也说了,武德六年九月被任命为打江南的元帅时,小李正在并州(老根据地太原啦)跟突厥开打。再说得详细点,武德五年以后,大概跟气候有关,突厥、吐谷浑等西北游牧民族犯唐进入了一个高潮期。武德六年四月,吐谷浑攻芳州、洮州、岷州;五月,吐谷浑同党项攻河州,东突厥攻林州,“奚(栾河上游乌桓人)”部落攻幽州;六月,东突厥攻匡州、马邑,七月,再攻马邑、原州、朔州……热闹吧?于是李渊终于坐不住了,丁丁当当把儿子女婿都派了出去,有名的平阳公主的老公柴绍去对付吐谷浑(那时候平阳公主刚逝世不到三个月,尸骨未寒哪),七月二十五日,又派李建成到北方边界、李世民到太原驻军。两兄弟刚到没多久,八月份,突厥又打了真州、马邑。这一连串战斗史书上记载都十分简略,有的连谁胜谁败都不言明,这也是一贯作风:有李建成参与的战役能省就省,悄没声地埋没他的军功。唯一一次平刘黑闼那回多写了几句,还是重点突出魏徵的功绩……
总之,那段时间内北方边境动荡不安,估计小李兄弟俩也有够忙的,江南辅某瞅准这个时机起兵,应该也是看到李家父子兄弟把注意力集中在北方,无暇南顾。一个应该注意的事实是:当年杜伏威投降李渊,是在“世民击徐圆朗,下十馀城,声震淮、泗”的情形下,才“惧,请入朝”的,说杜某辅某这帮人相当害怕小李,不能算是溢美之辞吧?*^^*
再算算日子,辅某对杜某是早就有不满了,到杜以两个养子剥夺他兵权后,他干脆就去学道自晦。武德五年七月杜去长安投降,应该说那以后辅已经具备了起兵造反的条件,不过他一直忍忍忍忍……忍了一整年,到武德六年七月末,小李去太原打突厥,一段时间后消息传到南京,老辅虎躯一振,大喜过望,立刻动手扯旗放炮。这种时间上的衔接,完全是巧合吗?
如果推断属实,这种情况下,李渊很莫明其妙地给正在打突厥、根本无暇分身的小李加上那个“江州道行军元帅”头衔,其目的就很清楚了——(老李唱)你就是那个拉来做虎皮的大旗啦啦啦……
个人认为,从一开始李渊就没有认真地打算让李世民下江南平叛,所以也就不存在“讨价还价”的可能性。理由有三:一是刚才说过,西北游牧民族猛烈侵袭关陇北部,那个地方对于定都长安的李唐来说可比远在天边的江南重要多了,李渊不会让最能打仗的小李舍近去求远;第二个理由,也是最重要的,当时李家父子之间的嫌猜已经很严重了,经历了李神通洛阳田地事件、杜如晦被殴事件、小李宴会上哭鼻子扫兴事件……结果是小李去打刘黑闼时都别扭得不得了,打仗过程中还得随时回老爸身边述述职,而且不等到战役最后结束,就自己回朝去了,只留下亲族收拾摊子,从而直接导致刘黑闼卷土重来——这跟他打薛、刘、王窦那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形成了好鲜明的对比-_-|||。然后刘某再起后,李渊派了建成去打。既然他已经不放心让小李自己带大军到遥远的山东去了,怎么会再让他挂帅出征到更遥远的江南?当时南北朝结束时间还不长。。。反之把他留在关陇一带,那是李渊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就有信心控制这个令人头疼的儿子。
最后,江南当时有李孝恭、李靖去打,这二李在平萧铣时干得相当不错,再加上李世勣从山东出兵夹击,当时唐的实力又远远胜过辅某,李渊没理由不信任他们、非要派小李过去不可。
所以江南辅某那档子事的大概情节就是:小李武德五年打刘黑闼、徐元朗时,一路连克城池,就快打到杜、辅的家门口了,顺手灭掉他们不是没可能。老哥几个一合计,觉得打不过这小子,杜伏威于是跑去长安献国活命,留下已经很郁闷的辅某在江南继续郁闷且蠢蠢欲动。到了第二年西北大动乱,辅某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一听到小李去打突厥、短时间内不可能带兵南下的消息,赶紧举旗造反。李渊开始不明就里,很正常地下令让三李(孝恭、靖、世勣)去打,但是过了一个月左右,大概是接到情报,说辅某那一伙很怕很怕自己的宝贝次子(当时天下不怕的估计很少了……),于是就顺手给次子加了个元帅头衔用来吓唬人(小李:老爸你该付我冠名费用……)。至于吓唬的效果怎么样,应该是不怎么样的-_-|||。隋唐之际信息传输再不发达,这么一个名满天下的人物的行动,也不难探知,何况小李应该是辅某一伙的重点监视对象。以史书对小李的溢美程度,假如真的吓唬有效,怎么着也得加一句“诏下,江南大恐”吧?至于以后这个元帅虚衔一直不撤,猜测李渊也有用来向江南施压的目的:就算你们能打败先遣的三李,俺家王牌老二可是一直在后面等着呢,晚死不如早死,云云。这里小李又荣升为高悬在辅某一伙头上的什么什么之剑……^o^总之一句话:出名就是好用啊……不过后来三李打得还算顺手,半年完事,那个虎皮和那个剑就都自动下台鞠躬飘走了。
反观小李那段时间的动向,也没有任何要下江南的意思,应该是对老爸的用意心知肚明吧?至于他留在太原迟迟不归,主要还是军情的缘故。他和李建成七月二十五日同时出征,九月李建成就回来了,但此后一段时间内建成负责的北线没有再发生什么大战,突厥主攻的方向是幽州(北京),北京离太原才有多远?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是,原先太原当地一个叫窦静的官员要求在太原驻军屯田,顶头上司不甩他,他就一直吵到长安李渊跟前去,跟几位大臣争辩,最后还是依了他,结果证明人家是正确的——军队边训练边种地这种“屯田”活动,是打算原地长期抗战的举措,象太原这样多次遭受战火蹂躏、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在军情不太紧急的时候让部队屯田自养,应该是很合适的(想起了南泥湾……)。小李非常支持窦静这个建议,在被老爸勒令班师动身之前,还上表要求增加太原地区的屯田数目(是不是也就等于要求增加太原的驻军兵力呢?),这个李渊倒是同意了。印象里武德一朝小李很少很少直接干涉地方军政事务,这算是不多的一次吧,目的也是为了抵御突厥……人家再怎么争权夺势,保护国家人民的努力也是不容否定滴^^
发现我写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跑题……-_-|||
所以啊,征江南那段时间小李在太原磨蹭,应该不是跟老爸讲价钱,而是真的抽不开身。以这家伙的一贯作风来说,有打仗可打高兴都来不及呢。倒是李渊一再催他班师回朝,后来还自己跑去华阴忠武顿把儿子连同军队一起“接”回长安,感觉动机就很可疑了,估计是不想让他带兵在外太久……另一方面,小李在太原过得大概比在长安舒服,没有父子兄弟那些窝心事,他在当地的群众基础又极好,所以回长安的事能拖就拖也很正常,拿军情紧急来当借口的事也未必没干过,于是又给兄弟留下了“挟洋自重”的口实……
江南平定,论功行赏,大赦天下,没有给小李一点甜头,这也正常,因为他根本什么都没干,除了免费出让冠名权以外。如果是在武德初期,李渊想方设法给儿子塞私房的时候,他还可能拿这个“元帅”头衔当借口对小李封赏一番,看看他授给元吉侍中、司空这些顶级高官,可是连借口都不找的……但这个时候,小李的军功对大家都已经成为纯粹威胁了,绝口不提是最好方法。从小李自己来讲,无功不受禄,一向心高气傲的他也根本看不上这点锦上添的小花边……不过感慨还是应该有的吧?如果这个元帅是实非虚,他真的领兵下了江南,那么整个大唐疆界可以说就全是他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真正的“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03:13 , Processed in 0.0264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