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0|回复: 0

晚唐五代十国北宋的瞬间碰撞之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111

积分

游客

积分
7111
发表于 2007-10-25 11: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tanghistory.com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十五年来无一治,虚名天子老奔波   ----童昏皇帝李儇的穷途末路

  公元1994年正月, 一个月黑风高, 万籁俱寂的夜晚。  一伙黑衣人肩挑背扛着大批物件悄悄摸进了陕西乾县乾陵乡鸡子堆村。  忙碌了片刻之后, 他们身旁传出了几声巨响。  不少在家休息的村民听到了响声。时值春节, 村民们还以为是邻居在放燃鞭炮以示庆贺, 并不以为意。  第二天, 早起的村民来到屋外, 这才大吃一惊--村头靖陵的陵台一夜之间让炸药炸了一个竖井下去, 看来昨夜村里遇到盗墓贼了。  村民们发现盗洞颇具规模, 赶紧向有关部门报告。特事特办, 不久上级就决定对靖陵进行抢救性发掘。  通过盗墓贼, 有意无意间考古部门发掘了建国以来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唐代皇帝陵墓。     陕西关中的6个县内, 自西而东绵延100余公里。分布着大唐19帝18陵( 唐代共21帝, 昭宗李晔和陵和哀帝李祝温陵分别在河南渑池和山东菏泽 ), 几乎与渭水大汉九陵成平行一线。  这些气势恢宏的帝陵依此是: 乾县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唐僖宗的靖陵, 礼泉县唐太宗的昭陵、唐肃宗的建陵, 泾阳县唐德宗的崇陵、唐宣宗的贞陵, 三原县唐高祖的献陵、唐敬宗的庄陵、唐武宗的端陵, 富平县唐中宗的定陵、唐代宗的元陵、唐顺宗的丰陵、唐文宗的章陵、唐懿宗的简陵, 蒲城县唐睿宗的桥陵、唐玄宗的泰陵、唐宪宗的景陵、唐文宗的光陵。  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 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对18陵进行整修, 并树立题碑。      令人遗憾的是, “关中十八陵”除乾陵幸免于难外, 据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专家的考证, 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盗掘。谁盗掘了“关中十八陵”呢?      据历史记载, 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朱砒盗陵说。  唐德宗曾在一份诏书中说过:“朱砒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 若朱砒不曾盗陵,德宗断不会如此愤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和专门记录朱砒之乱的《奉天录》在叙述朱砒进攻奉天城时,也说:“斩乾陵松柏,以夜继昼”,“据乾陵作乐,下瞰城中,词多侮慢。” 朱砒本为唐臣,径原兵变、德宗出走奉天后,即自称为帝,走上了反唐的道路。不过亦有学者提出了异议:如果说朱砒曾盗过唐陵,只能在他称帝以后才有可能。但分析朱砒称帝以后的情况,他不可能挖掘唐陵。因为朱砒缺乏盗陵的动机。大多数盗陵者皆为财宝而来,而朱砒既踞京师,府库之宝亦可取之不尽,何必有求于皇陵呢? 朱砒称帝不久,即督师西进,与唐军交战于奉天,不久兵败而逃归长安,根本无盗陵的时机。所以德宗“盗窃名器”之言是朱砒自称皇帝而言的;至于“暴犯陵寝”仅仅是指朱砒砍伐乾陵的树木、移帐陵寝的不敬行为而已。所以,朱砒盗陵不可信。      二是黄巢盗陵说。  理由是黄巢义军在退出长安城后,高骈在写给唐僖宗的奏章中,曾说到“伞则园陵开毁”。反对者认为高骈的奏章是他在丢兵权的情况下命门客顾云代笔所写的,其实他们都在淮南,对关中之事并不十分了解。僖宗曾指责他“指陈过当”。故高骈之言,恐有失言之处。新旧《唐书》僖宗记、黄巢传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黄巢盗陵之说。如果黄巢当时真的盗了唐陵,那唐僖宗在镇压了起义军后,必定要下令予以修复。可事实上僖宗只下了一道《处长奉太庙制》,并没有颁发修复陵寝的诏书。可见,说黄巢盗了唐陵,亦无真凭实据。      三是温韬盗陵说。  《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新五代史·温韬传》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史载,温韬年轻时聚众为盗,占据华原后改名李彦韬,被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统耀、鼎二州。曾降于后梁,又降于后唐;后唐大臣郭崇韬说他是劫陵贼,要求将他处死,有的学者从分析温韬的辖地入手,认为如果说温韬盗了唐陵,只是部分而已,并不是全部。据《宋会要》记载,北宋建立后,太祖赵匡胤决定修复前代帝王陵寝。为此,诏令州县检查历代帝王陵寝的存废情况,结果得知有28座帝王陵墓在动乱中被盗,其中有“关中十八陵”中的12座。即献陵、端陵、昭陵、定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章陵、贞陵、简陵、靖陵。这个结果应该说是较可靠的。又据考证,自从太祖大规模修复诸帝陵寝后,保护帝王陵墓的诏书屡著于令典,而盗掘唐陵的却只字不见于史书记载。    到日前为止,“关中十八陵”中献、端、昭、定、建、元、崇、未、章、贞、简、靖12座皇陵已被盗,而乾、庄、桥、泰、景、光6座唐陵基本完好。    根据考古文物部门的资金和技术状况, 现阶段对于古代陵寝的基本方针是就地保护, 在各个方面条件成熟以前, 能不挖的坚决不挖。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机遇, 大家的内心还是充满着兴奋。  通过相关资料, 技术人员知道僖宗的靖陵早已被盗, 随葬物品不会太多。但考古不是盗墓, 并不以出土文物的多寡来衡量工作的价值。而是通过系统详细的整理归纳相关资料信息为第一要点。  同估计的相仿, 靖陵打开后发现被盗多次破坏严重, 器物所剩无几。因国力虚弱不仅形制上不符唐代帝王最少应该是三室的陵墓建制, 仅是单室; 就连墓内壁画都漫糙剥落辨识不清。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堂堂大唐皇帝竟寒酸到连石棺座都置办不起, 而是用乾陵陪葬的豆卢钦望和杨再思两人的墓碑来代替。    乾陵位处乾县城北的梁山上, 与其东边十数里外的靖陵是连谷相接。  乾陵有陪葬墓十七座。  计有太子墓二( 章怀、懿德 ),王墓三( 泽王上金、许王素节、彬王守礼 ),公主墓四( 义阳、新都、安兴、永泰 ),大臣墓八( 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 )。    豆卢钦望、杨再思《旧唐书》皆有传。    豆卢氏原为鲜卑族慕容氏的一支,后燕慕容苌降北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 鲜卑语为“归顺”之意 ),魏太和初皇帝下诏,令豆卢氏改为卢氏。钦望祖父豆卢宽为隋文帝外孙,封芮国公。唐高祖平定关中时豆卢宽从龙有功,诏命用魏太和诏,去“豆”姓“卢”,太宗时迁礼部尚书、左卫大将军、芮国公, 死后陪葬昭陵,并“复其旧姓”。贵为两朝公爵,连自己姓什么都做不了主,是为一叹。钦望本人曾在武后和中宗两朝为相,官拜左仆射。前后绵延十余年, 活了八十多岁。死后陪葬乾陵,盖棺论定的评语是“独谨其身,不能有所匡正,以此获讥于代”。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他一个“二杆子”的馊主意。“则天朝,豆卢钦望为丞相,请辍京官九品以上两月俸以赡军,转帖百司,令拜表。群臣俱赴拜表,而不知事由。拾遗王求礼谓钦望曰:“群官见帖即赴,竟不知拜何所由。既以辍俸供军,而明公禄厚俸优,辍之可也。卑官贫迫,奈何不使其知而欺夺之,岂国之柄耶!” 钦望形色而拒之。”   无论动机是公忠体国还是献媚邀宠,豆卢钦望也忒不厚道了,武则天大概也觉得有些不靠谱而且事情闹大了不好看而没有采纳。豆卢先生失望而归, 不久便赍志而没。    物以类聚, 再说说杨再思。  几年时间就从小小的县官爬到了户部尚书、中书令的位置,杨再思做官的学问就是讨好上司,他说:“只要能讨好上司,多下贱的事情都会干。”   在他已经是宰相之后,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哥哥张同休在宴会上嘲笑他,他反而故做倡优状,讨对方的欢心。他的下人都看不下去了,他却对下人说:“出一点丑就可以荣华富贵,我何乐而不为呢?” 他还谄媚地对张昌宗说:“不是昌宗像莲花,而是莲花像昌宗。”     溜须拍马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都如此。  精诚所致, 金石为开。  两百年后, 两人在乾陵前的墓碑因为质地坚固, 做工精细竟然被工部官员看中, 拖去为大唐皇帝垫了背,总算天道好还,阿谀奉承的结果最终是为后辈天子做了一件实事。    言归正传, 文章就从帝国风雨飘摇, 长安辉煌不再, 皇气黯然的唐僖宗开始说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9 19:40 , Processed in 0.0232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