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山巅之城

【ZT】"少爷兵"传说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7: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者》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7: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国者剧照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鐘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 Paul Jones: "I have not yet begun to fig










战舰渐渐在下沉, 所有的舰炮都已哑火, 围攻他的英军炮舰接近向他喊话: "先生, 你已尽了一个军人的英勇天职, 光荣地投降吧"

"I have not yet begun to fight!"-"我还未开始作战哩." John Paul Jones回答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TrojanView

更重要的是,在他回去北美后,他还成功的化解了合众国最初的政治危机,让年幼的美国第一口奶没有去喝那种当权者会觉得芳香鲜美、群盲们会觉得无比兴奋、而其后往往会后患无穷的独裁专制之奶。

==========================================

今年夏天去了费城,在参观独立宫时感慨良多,也唏嘘不已。也许真的是上帝保佑美国吧,当时的开国元勋们虽然在能力上不见得是一时之选,可是他们在道德和信念,信仰和权力,国家和政府这些根本问题上的认识才是真正奠定了美国两百多年顺利发展的基石。可是,直到今天,两百多年后,这些原则在我的祖国居然还受到怀疑。我们只看到了美国在物质,科技,制度层面的先进,可是为什么一直不愿意或是不能够看到其真正的根本呢?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7: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在家

我不是说怪中国。官员作为既得利益团体也理解他们的想法。

我感到伤心的是,这样的观念在国民中都没有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好多人还在相信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那一套。程度深一点的最多到民主制 度的层面,很少有深入到信仰,文化这个层面。


====================================

慢慢来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尽我们的努力就好。

有时候,我经常会在睡梦后绝望的想:可能这次已经来不及了,整个这个我们骨子里所深爱的人群,这次滑向深渊的过程已经不可避免了。

但这种事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了,所以,过好自己的日子,力所能及的为避免那灾难的发生多出点力,有个心理上的自我催眠,也就可以了。

至少,当灾难开始真的走到那步时,我们自己可以对自己说:能做的、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

足矣?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8: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在家

北美的这场革命,其实是在说,革命是人群用暴力取得相互妥协目的的一种途径,而法国的那场,则是人群分裂后一些人将另外一些人彻底消灭的过程。

==============================================

顶这句。成功的民主革命,往往是武力达成的妥协,如英美;而一方完全压倒另外一方,最后却导致专制,如法国俄国。。。完全的胜利者,就是为所欲为者。


======================

是啊,英国在经过一番厮杀和独裁时期的冷酷后,最终是各路精英放下宿怨,将代议制的合理性与王室的影响力相结合,进行了所谓的“光荣革命”,最终走上一条发展的坦途。

美国自不必说,在南北战争之后,人群妥协的传统与制度逐步确立,为其在1890年代在产业能力上跃居首位创造了条件。

妥协,通常只能由强势的那方主动来做,才能够真正形成妥协,但看似弱势的一方,通过暴力行为,也就是所谓的革命将强弱之势转换,或者让强势的一方被迫承认己方的力量,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但法国大革命以及其后在欧亚大陆岛的诸多革命,却在皇权专制文化的影响下,在人群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最终暴力蔓延而不可收拾,由追寻妥协的基础堕落成为单纯的破坏力量。

强势一方在拥有机会时对妥协的蔑视,弱势一方在强弱转换后再次面对清除宿敌的癫狂,凡此种种,无不是在选择历史走向时,在上述环境的人群历史上令人困惑的两难选择。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在家

爱国者有句台词很经典:

一个人说,我们为什么要害怕3000英里外的一个暴君?

梅尔吉布森回答,我不怕3000英里外的1个暴君,但我怕1英里外的3000多个暴君(指热衷战争暴动的暴民)

============

确实令人最头疼。

但可以肯定的说,真这么思考问题的军人,他一定不是视群众为炮灰、为草芥、为群盲、为改朝换代或建功立业工具的野心家!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8: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在家

呵呵,一番说笑之后,咱们回到“少爷兵”的话题。

前面已经说过了,1775年的北美独立战争,开始了军事历史上这么一个时代:

1、从战争的组织形式上说,欧洲与美洲殖民地区域的国家战争从此逐步替代王朝战争,金融和工业的发展,以及新的战争规模和形式对资金更大的需求以及对技术需求的提升,使得战争成为一种全面的暴力对抗,而不再是过去相对独立于生产生活之外的军事活动。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了两次大战,就成为全面的世界大战。

2、从技术角度上看,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围攻逐步让位于野战,超过半数的决定性的战役往往是通过野外会战而不是对城市的围攻来进行的。其实,这个趋势开始出现在18世纪,但是人类的战争行为和其它人群行为一样,在技术和实践已经证明某种新的活动形式出现后,因为习惯和观念的问题,旧的活动形式还会在人群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法兰西军队就将围攻战术发展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在列强林立的欧洲,这种军事技术的普及速度之快,经常是超出人们基于通讯和交通的发展水平,对那个时代的预计。原因很简单:除却国家行为的情报机构外,大量的商业机构,特别是一些军火商和雇佣军代理,为了将生意不断的做大,在推广新技术和新装备方面的效率是极高的。

新的铸炮方法,特别是我们前面提过的,法国人首创的实心浇铸,然后镗出炮膛的铸炮发,极大的改善了火炮的射程和重量。转向传动装置、避震系统、轴承技术……这些车辆技术的巨大进步,又使得已经大大减轻了重量的青铜火炮被安置在跑车上,由马匹拉动着跟随军队运动成为一种可能。

此种情况下,城市,哪怕是过去200多年曾经在欧洲出尽风头的大炮要塞保护的城市,在大量携带火炮,并且移动迅速的野战步兵面前,也支撑不了太久。所以,在战争的性价比出现新的变换后,城市防守便不再是各国军事建设的重点,更多的钱被花费在军队的装备改善、机动能力的提高、供给体系的建设、以及那些越来越多的替代古老运河的道路体系上。

在1775年美国人于遥远的北美洲打响独立战争那一枪后,一直到1815年拿破仑被再次流放,以及美国人惹痛暂时将缅因州给了加拿大,这30年间,在欧洲和北美,以及他们之间的北大西洋上,战争的规模和战争的形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是一个25年到30年的战争时代,此后,人类下一次的大规模厮杀,就将进入更加血腥,更加富有杀戮效率的机械化战争时代。

克里米亚战争、南北战争、普鲁士统一战争,这三场大的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开始的标识。蒸汽机轮船、火车、电报,这些事务的出现,以及人群组织形式的变化,都将大大改变战争的面貌。

而有趣的便是:那几个在机械化战争初期便表现积极的国家,他们在1875年到1815年的战争期间,几乎也都是主要的交战国之一。

是战争将此后200多年的列强名单逐一的列举出来。

主题

0

回帖

4481

积分

游客

积分
4481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8: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在家

猎人大哥什么时候讲美墨战争啊。。。万分期待中。。。

============================

不着急。

咱们先得把当时的战争,还有当时的美国是什么样的情形给大伙说清楚了,才好进入具体内容。

1800年到2000年,这200年国际政治的环境,以及游戏规则和国际政治领域文明的变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依旧是个很朦胧的状况,由此导致的对许多国际事件的误读和误判,即便是在海峡两岸的职业外交人群中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还是得从战争的一般环境变化开始讲起会好一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17:22 , Processed in 0.0339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