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陆军少校

李自成在湖北抗清牺牲经过及其墓葬问题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与敌,杀贼将五人、兵数十人,次日贼兵悉来,聂亦战殁。"这说明瑞昌一带地主团练的凶焰。正是由于这些地主武装与清军配合,使大顺军在这一带无异腹背受敌,加以地理环境不熟,山势陡峻,不利骑兵,因而遭受重大损失。同一府志又载,“顺治二年,王师南讨,李自成望风而奔,至瑞昌罗城山,辎重委弃如山,妇女遗落数千,迷路过堰山,栈道如绳,险同剑阁,下临深潭,人马惊坠,淹溺千余骑。"?大顺军下九江克兴国州的先锋大将是白旺,他在李自成牺牲后、大顺军内部受到极大震撼时,被叛徒王体中杀害。《绥寇纪略》:”自成死,旺军乱,体中乘便杀旺,挟其众以降。"《寇难志》王体中“杀贼将白旺于兴国州”??41?。白旺一死,使进至鄂赣边境的大顺军顿然失去向心力,有的就跟随意志不坚定的将领投降清朝。据《永历实录》:?

王得仁……为李自成骁将,所部兵皆精锐,自成渡江死于宁州,得仁已先驰至南(昌)瑞(昌)间,金声桓降虏守南昌,得仁孤窘,遂举兵附声桓,……与声桓益收诸溃军,凡左营降兵差发归农者皆投声桓,自成余兵溃入江西境者则投得仁,合兵逾十万。

?而其中,王得仁之众达五六万,马数万匹,“甲仗精好",这反映了李自成所遣东下的前锋部队力量之强。

七李自成是永昌二年(1645)五月上旬在通山境内牺牲的

由于吴伟业不明湖北地理,只知有通城,不知有通山,因而竟把九宫山“搬家"到通城,硬说通城的小山锡山一名罗公山,即九宫山的异名,所以特把《绥寇纪略》第九卷标题为“通城击",又凭空画了一条由金牛、保安走延(咸)宁、蒲圻而至通城的路线,后人沿袭此误的不少。有人还说,这条路线“以今入湘之路证之,皆合。若通山之九宫山,东接江西境,入湘决不由此也”。殊不知所谓李自成企图追踪何腾蛟进据湖南云云,本属臆揣之词。

?按《寰宇通志》明记:“九宫山在通山县南八十里";嘉庆《湖北通志》:“通山九宫山,在县南八十里",并引《舆地纪胜》云:“其山高峰九层,故名。”可证九宫山自古以来在通山而不在通城。而同治《通城县志》却说,九宫山:“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又云,“银山,一名锡山……旧传唐罗公远修炼于此,故又名罗公山,明季李闯逃窜山下,土人纠义勇击毙之,见《廿二史》"。既然李自成在此“为义勇击毙",那就是一件大事,何以当地志书竟无任何考证?又不载杀李自成的任一“义勇"的姓名及官府给他们以奖赏的经过?再证以嘉庆《湖北通志》:“通城锡山,在县南五里,旧产银,曰银山。又产锡,今俱无。"根本没有提到这个锡山除“银山”外还有其他名称,这就可见它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九宫山或罗公山都毫不相干了。而且,何?NFDB1?《澧州志林》已据《湖北通志》“罗公山在黔阳县东南一百六十里,周围五百里,四面险绝"的记载辨明:“罗公山实在黔阳,俗名罗孔八面山。称‘在通城者’误。”又《明史·地理志》也注明通山有九宫山,黔阳有罗公山,通城有锡山,三者各不相干。而《甲申朝事小纪》说:“考唐仙罗公远虽为武昌通城人,而通城实无罗公山……楚志载有罗公山在辰州黔阳县……山顶有庙祀真武非虚。俗传贼为帝阴殛,……闯贼实殛死,瘗于黔阳无疑。"此《纪》肯定罗公山不在通城而在黔阳,是对的。但硬要说是罗公山真武庙的神灵“显圣",“阴殛”李自成,从而证实李自成乃埋骨于黔阳,则就愚而诬了。?李自成牺牲的地点,本在今湖北通山境内,而非通城。这个问题1956年《历史研究》编辑部所发表的答读者问和有关的几篇文章已有论证。我们这里需要辨明的是李自成的殉难地点并非在九宫山上,而是在九宫山数十里外的牛迹岭(这个问题下文将有详细说明)。另外还要补充的是:李自成死于通山而非通城的问题,早已为清代学者考证清楚。如《烈皇小识》就说:自成“趋通山,登九宫山";《大清一统志》卷258说:“九宫山在通山县南八十里",并注明李自成“过此为人击死"。魏源《圣武记》也说:“自成入祷九宫山,为乡民所锄";并注:“山在武昌府通山县东九十里。”《小腆纪年附考》:“自成自以二十骑趋通山之九宫山,遇乡兵,乱刃交加死。"夏燮《明通鉴》更大书:“顺治二年夏,李自成兵败,走死通山";并附《考异》云:“盖九宫山实隶通山,故《东华录》亦注云:‘山在武昌府通山县南九十里’是也。”

另据驻军于九江的阿济格的奏报,他曾派兵入九宫山“遍寻李自成不得";《清史稿·世祖纪》也说:“阿济格败李自成于邓州,穷追至九江,凡十三战,皆大败之。自成窜九宫山自缢死。"这十三战的后五次,显然是指清兵在瑞昌、兴国直至通山九宫山一带与大顺军的交锋。《满洲名臣传》:“瑚里布败贼……追剿至九宫山,五战皆捷";又瑚沙“东至九江口……破贼营,又追败之于九宫山。"又《清史稿·尚可喜传》亦云:“复与英亲王合军下九江,闻自成窜死九宫山,乃班师。"可见这个九宫山只能是在距九江较近的通山境内,而不会是在较远的通城。

?据此,我们分析,李自成是由保安到金牛,经过武宁境而进入通山的。他本人并未到过蒲圻,更谈不上去通城了。康熙《武昌府志》:“顺治二年,李自成残寇焚杀蒲圻诸县"。所谓“残寇",显然是指李自成死后的余部。

?据民国刊《湖北通志》大冶“北陆路九十里至本县道士氵伏,……又西陆路一百五十里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通山县界"。如果说李自成亲自率领的一支部队五月初由九江上游登岸经瑞昌而西至保安、金牛,再由保安、金牛经二百余里山路而至通山县境,为时必在五月初。同治《通山县志》记,“顺治二年五月初四日,闯贼数万入县”,时间正好吻合。因此我们推断,李自成牺牲于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上旬,即在大顺军入通山境后几天,姑定为五月八日己丑,即公历六月一日。童书业先生认为“自成之死,最早不得过五月中下旬,最迟亦不得过六月上旬。"这是因为他过于坚持所谓李自成曾在武昌住五十余日的说法。所以说:“自成于左良玉东下后至武昌居五十日后始走通山而死。则自成死于五月中旬以后,似可推定。"(《李自成死事考异》)但李自成之进驻武昌既在三月底以前,而《浔阳纪事》又明载清兵在四月二十七日已“追闯至浔",即可证李自成之驻留武昌实际不满一月,从而可以推定其牺牲时间,也不可能更晚于五月上旬。也正因为当时随李自成入通山县境的还有数万之众,如果李自成健在并能占据像九宫山这样形势险要之区以为临时驻营之地,未必不能使局部地区已经显然恶化的战局有所好转。正因为他入通山境不数日即牺牲,其部属突然失去领导,陷入群龙无首、丧失斗争勇气的状态,因而数万之众非被屠杀,即被迫投降,其余的只能由蒲圻、通城向湘北转移。据何腾蛟《逆闯伏诛疏》分析:?自逆闯死,而闯二十余万之众,初为逆闯悲号,继而自悔自艾亦自失,遂就戎索于臣。逆闯若不死,此二十余万之众,伪侯、伪伯不相上下,臣亦安能以空拳徒手操纵自如乎??

说什么大顺军“自悔自艾”,故尔甘愿受南明控制,这显然是诬蔑,所谓大顺军二十余万众均可由他“操纵自如",也是自抬身价之辞。但他认为只有在李自成意外牺牲之后,他这个“空拳徒手"的总督才能坐收节制(这只是名义的)这二十余万众之利,这倒不失为自知之明。?

《思文大纪》说:李自成“走居鄂地……又遁入九宫山,余党十万,悉为伏兵所诛。”“十万"云云,虽不免过甚其辞,然也可见大顺军在九宫山地区牺牲之惨重。按乾隆《长沙府志》说,“乙酉二月,闯贼自江西来寇,陷浏阳。"又说:“周二南以新秩迁长沙,李自成自兴国间道入境,二南督黄镇兵御于浏阳……。”这都说明大顺军在李自成牺牲后进占浏阳的部队是由江西和鄂南转移而来。《永历实录》说:何腾蛟是“从宁州,过浏阳,走长沙";又说他是“从九江斜走瑞州,由万载入湖南"的。实则据《三湘从事录》:何腾蛟并未去江西,乃是从崇阳转道湖南。但王夫之的说法,却帮助我们了解了大顺军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攻浏阳的部队的来龙去脉。至于他说的大顺军“南渐浏阳,北迄通山,东抵宁州,鸟惊兽逸,掠食千里"云云,也可使我们看到李自成牺牲后,遍布在鄂、赣、湘三角地带的数十万大顺军艰苦斗争的若干情况。?文献资料对李自成殉难的时间,纪述不一。《明史·流贼传》说他死于顺治二年九月,显然过迟。《圣武记》记闰六月,则是根据清世祖实录所记的阿济格奏报的月份。但阿济格的奏报,是他在此前早已得知李自成死讯,而后又经过反复调查才上奏的。他说:“贼入九宫山,遂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搜缉。有降卒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为村民所困不能自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识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云云。须知阿济格当时驻于九江,并未亲至九宫山,他是在“遍索"和“四出搜缉"均未获李自成后才得知其死讯的,而后又派人往认李自成遗体,这中间的过程,决非十天半月所能竣事。而且,《实录》记阿济格这一奏报于闰六月甲申,当是指清廷看到奏报之日,而非指阿济格自九江发出奏报之时。据《东华录》顺治二年闰六月庚寅,清廷即遣人赍书往谕阿济格:“寇氛既靖,宜即班师!”而《清史稿·世祖纪》也据此写道:“闰六月庚寅,诏阿济格班师。”按是月辛已朔,甲申为初四日,庚寅为初十日,相距仅六日,当时没有电报,阿济格自九江送北京的奏报,又何能于三、五日内到达?更无论下诏班师是大事,必经清廷筹商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了。?

因此我们推断,阿济格发出奏报当在六月中,清兵初次入九宫山“遍索”李自成必在五月间,而至迟在五月上旬李自成已牺牲了。显然,《国榷》记李自成之死于四月庚辰(二十八日)是嫌早了。《小腆纪年附考》根据《绥寇纪略》所记叛徒王体中在李自成死后,刺杀白旺降清,复“定江西”,因不肯剃头遂于七月二十九日被杀这件事,推论李自成之死在四五月间;又徐世溥《江变纪略》谓王体中六月四日和金声桓同驻九江,是他降清当在五月底。而《永历实录》还载有南明隆武朝都御史郭维经奏:李自成或闻死于九宫山,在江西宁州界内,传以“五月死,而七月所部降,腾蛟乃知”。因此,王夫之也大书:“五月,自成至九宫山,食绝,自率轻骑野掠,为野人所杀"云云,均可助证我们的推断。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自成入通山后到过哪些地方,曾否上九宫山?他于何处、牺牲于何人之手?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高湖访问时,听到几位老农讲,当地有这样一些传说:李自成在清兵追赶下,带了少数兵马,到了通山的黄沙,渡过富水河,经横石,南到李家铺(位于九宫山主峰之北),打算饭后上九宫山,不料清兵从阳新(兴国)过富水赶来了,李自成和随从被冲散,他单人独骑向西行,上黄洞山,躲进黄土洞(后人因称此洞为“皇躲洞”)。次早他翻山过中里(现在的建中大队),误走葫芦,上了牛迹岭,碰上大屋场人程九伯的娘给程九伯送饭(粑),李自成用银子换了这个粑。而在远处望见李自成的程九伯,却以为李自成白夺了,就手持冲担追来。李自成赶快翻岭到岭下的黄株包,程九伯追到了,两人扭打起来。李自成抽出宝剑半截,杀死了程九伯这个莽汉,夺路而走。附近是地主朱万年的寨子,朱万年指挥乡勇,放弩开铳打死李自成。其时大约是四五月间挖薯地的日子。几天后遗体腐了,有几个姓朱的贫苦农民,用两口破水缸(当地用大石板拼作“水缸”,两个“水缸"正好成长方形)盛了李自成遗体,就葬在他牺牲的黄株包上。

?这一传说,明确了李自成牺牲的时间地点,特别是纠正了一些文献资料所谓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上之说,弄清楚了李自成是来不及上九宫山,即被清兵冲击,最后单人独骑奔至高湖一带被杀害的。但它也有不可信之处,如说程九伯先被李自成杀死,程本是一个蛮汉,因误会和李自成冲突等等。兹结合文献资料,对李自成牺牲的地点、原因和杀害他的凶手等问题考辨如下:?

1、辨所谓李自成上九宫山谒玄帝庙致被人打死的传说之谬?

吴伟业既把九宫山所在县误为通城,又不知九宫山最高峰距山麓四十里,其祖爷庙(即玄帝庙)所在之一天门距山麓也有三十里,而又路险难通车马,一上一下非竟日不办,却说什么李自成在山下屏去从骑,叫他们等他,而“自以单骑登山,入庙见帝像,伏谒若有物击之者,不能起,村人疑以为劫盗,取所荷锸碎其首”云云。这一谬说,为《国榷》、《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等书所承袭。光绪续修《九宫山志》也说这是“真人显灵,助天除逆"。但只要弄清李自成根本没有上过九宫山,这类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何腾蛟说:“自成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不意伏兵四起,截杀于乱刃之下"。所谓“窥伺"应理解为李自成拟暂时占领九宫山作为据点,聚集军队,以便翻山到江西。这和民间传说李自成“走横石到李家铺望着九宫山想心思"是一致的。据费密《荒书》:“清追李自成到湖广,自成有贼兵三万人,令他贼统之,由兴国州游屯至江西,自成亲随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这和《通山县志》说九宫山“一天门,左行为入江西武宁必由之路",正相吻合。证以顺治二年七月己巳多尔衮复述阿济格的又一奏报:“闻自成逃遁,见在江西”??43?和隆武朝郭维经所说“自成传闻死于九宫山,在江西宁州界内"以及《东明闻见录》所说李自成“至江西屯兵九功(宫)山中"等语,都可见当时传说李自成业已越九宫山进入江西境内了。?2、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程九伯是乡绅子弟、乡勇头目?

程九伯是一个地主绅士的子弟,有一定文化,是乡勇的一个头目,这是有《程氏家谱》和其他文献资料为据的。据民国丙子年修的《世忠堂程氏宗谱》记载:“程谦异第五子程恭达由吏员省祭至壬寅年出仕。生于嘉靖四十四年,殁于崇祯六年。其妻戴氏,万历四十五年殁,生子四:安应、安钟、安思、安慧。”“安思字九伯,号南枝,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三月初九午时生"。又说:“公于康熙十二年癸丑五月二十三子时殁,葬于黄土坎,丙山壬向,妻谢氏……康熙十五年丙辰殁,葬与夫同茔,生子一:祥斗。”程九伯之母早已亡故,可见所谓其母送粑与他而出门遇李自成之说无据。其次“由吏员省祭”当系“由吏部省察"之误。《明通鉴·附编》顺治元年,八月乙亥:“明命吏部察举废员及举贡监生才品堪用,愿赴危疆效力者,咨发督抚军前,酌补守令以下缺官。”所谓出仕,大概是通过吏部察举,得以在壬寅年即万历三十年(1602)入仕。这在山乡可说是个绅士。程九伯生于万历十三年乙卯(1615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其父殁时已成人,自必有一定文化。他杀害李自成,正是三十岁时,年青力壮,也适合当个乡勇小头目。家谱中记有通山任知县称赞程九伯云:“仗义勤王,竭毕生之壮胆;挥戈殄逆,建一时之功勋!正拟麟图,何期豹隐?才全德备,式用赞扬!"说他“仗义勤王",可见程蓄意与大顺军为敌,也是他充当团练之证。“挥戈殄逆",更证明程九伯所持的是武器而不是农具。程死于康熙十三年(1673年),距他杀害李自成时已二十年,死的月日时辰都记于家谱上,又是与其妻同茔而葬,岂能说他早已死在李自成之手??

又传说程九伯死了,后来由另一人冒名去朝廷领赏,也不可信。家谱明记:“程九伯于顺治元年甲申剿贼李延于牛迹岭下,献贼首、珠盔、龙袍于本省督宪。军门佟札委德安府经历。后选陕西西安府守备,未赴任而卒。"这里的“顺治元年",显然是事后追记时搞错了,应作“二年乙酉"。称李自成为李延,可能是误字(这个家谱中的错字是不少的),也可能是民间把李自成误为李公子,而李岩之“岩”与“延”音近,通山人遂以为李自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名延??44?。又按李自成一人有几个小名,或说名黄来、黄娃子、又一名枣儿,其本名除周知的鸿基、自成而外,还有单名一“炎"字之说。顾炎武《明季实录》附录的《酉阳杂笔》就说:“闯贼名自成,一名炎,米脂人。"“炎"和大源《程氏宗谱》记载的“延"字同音,这也许可为李自成一名炎或延之证。?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未赴任",是指未赴守备之任,但程九伯确是有这种经历的。查光绪《德安府志》在“国朝”经历衔下,首列陈九伯,注云:“通山人,顺治二年任。”虽不免误“程”为“陈",但既注明他是通山人,又说他顺治二年已到任,说明杀害李自成的凶手,确已得到升赏。《明史·职官志》:府设经历、照磨、检校,主管“上下文移"。“又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也设有经历,正六品,同样“典文移”。同治《九江府志》:“九江卫经历彭永春在左良玉兵破九江时,大书屏曰:九江卫参军彭永春死节处",是经历即参军,没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是不能任此职的。

?此外,嘉庆《湖北通志》也说:“程九伯,通山人,顺治二年李自成败走通山,九伯率众杀之。”又《九宫山志》云:“闯贼败窜通山,

六都人程九伯聚众杀之于小源口。”都说程九伯是“率众"或“聚众"杀害李自成的头目。

?

70年代末,通山文化馆的同志还在高湖公社小源大队查到《大源程氏宗谱》,其中有云:“程可选字华楚,有勇力,识武略。剿李贼有功,殁葬王家湾,有碑"(此碑今已发现)。又“可开字相楚,生于万历戊申(三十六年,即1608年)……公勇力过人,武艺超群。与兄华

楚同三卿共擒李闯,未得报功。"所谓“有勇力"、“识武略",所谓“武艺超群",正好说明他们是地主武装。“三卿"或是指程九伯而言,因他是老三,故呼为三卿。?

我们从程可选、可开兄弟与程九伯共同杀害李自成,而报“功”受赏的仅程九伯一人来看,程九伯也像是一个有权势的乡勇头目。又按何腾蛟奏报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团练之手”,瞿共美《粤游纪闻》:李自成“为乡兵所杀",逸史氏《东明闻见录》:自成“为乡兵王姓兄弟所杀",《烈皇小识》所谓李自成“登九宫山,乡兵遇之,乱刃交加"等等,也都反映了李自成确为地主乡勇所杀害。

?3、通山牛迹岭下的李自成墓,确系这位农民英雄的埋骨之所?

从家谱可知二程兄弟是大源口人,而程九伯住大屋场,都距李墓甚近。程九伯是通山六都人,“都"相当于今天的区。同治《通山县志》:“国朝于县城外分六都,并号六里。其第六里为庆和里,在县治东南,东界兴国,南界武宁”。整个九宫山区,都包括在六都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内。所谓杀之于小源口,实是杀之于小源口所属牛迹岭之省文。据《县志》:“李闯墓在县南七十里,上六里小源口牛迹岭下,相传李闯败至此为程九伯所杀,遂葬于此。”又云:“牛迹岭在县东南七十里九宫山北(按:应云“西"),相传老子骑牛过此,故名,上有庙。昔闯贼李自成窜入此岭,为邑人程九伯所杀,葬此山下,见《通志》",这些记载都可以和民间传说印证。费密的《荒书》还说:“自成亲随十八骑,由通山县过九宫山岭即江西界。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散,自成独自行至小月山牛脊岭……”这是说李自成的随从只十八骑,非二十八骑,当时乡兵从山上用石头打散他们,并非用武器把他们都杀光了。这个小月山的附近,还有座太阳山。县志:“太阳山在县南九十里,高千仞,绝顶可视日之出没”,它就在牛迹岭背后。费密既知李自成之死不在九宫山而在小地名牛迹(误为“脊”)岭,可见必有所据而非臆说。?

结合《满洲名臣传》:察尔布“偕护军参领噶达深追贼九宫山,败其马兵”的记载,何腾蛟奏疏所说自成被“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仅得驰马先逸,刘伴当飞骑追呼曰:‘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二十八骑,无一存者”等语来看,当是李自成所率骑兵在九宫山附近(或即今之李家铺)遭清兵突袭被击败后,李自成带领伤残的十八骑和张参将、刘伴当等西走,又被乡兵堵击,张、刘都逃逸,十八骑也被打死或打跑,李自成因潜身于今所谓的皇躲洞一带才得以暂时脱险,但他孑身西去,终于不免被程九伯等杀害。?

文化部和湖北省文化厅对通山牛迹岭的李自成墓非常重视,先后拨款给通山组织力量积极修缮,已为李自成立一大理石墓碑,还将建一“李自成纪念室”。当地同志在清理原来的墓基,挖出浮土时,曾看到露出了石板,证实了关于用石板拼的两个水缸盛了李自成遗体的传说。?

用石制水缸盛殓李自成的遗体,把他就地安葬,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起义英雄的感情。但是李墓只是个土堆,牛猪践踏,大雨冲刷,都可能毁坏它,而反动派也有随时刨毁它的可能。于是,这一带流行了这样的传说:谁家猪牛践踏李墓,就不吉利;而能为李墓培土的人就会有吉祥降临,如求子得子等。据说这里有几户农民,世代都曾为李墓培土。又有一条禁约:谁家的猪牛跑上李墓就罚谁培土。光绪续修《九宫山志》的纂修者,就因为听到当地传说,李坟“不可近”而悻悻地写道:?

史载张献忠埋尸处,从草如棘,触之辄成大痈。今土人传李贼墓亦不可近。噫嘻!渡断乌江(指项羽之败),路穷狼谷(黄巢死于泰山虎狼谷);台城赍恨,未悬侯景头颅;钜野包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羞,竞覆蚩尤肩髀;秽净土而毒流泉,亦兹山之大不幸也!?此人由张献忠墓不容人触犯的记载??45?,结合通山农民关于李墓“不可近”的传说,发了一通谬论,甚至咒骂李墓弄脏了净土,流毒于山泉,照这样说何不干脆刨平了事?但是事物是复杂的,地主阶级固然仇视李自成,认为他的坟墓污染了山水,可是他们也要利用李墓作为“京观”,以夸耀其镇压起义军之“功”,警告劳动人民要以此为“鉴戒”。这当是为人民爱护的李墓,得以免遭反动派刨毁而保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荒书》记载了程九伯报“功”的经过,也值得参考:?

自成独自行至小月山牛迹岭,会大雨,自成拉马登岭,山民程九伯者下与自成手搏,遂辗转泥滓中,自成坐九伯臀下……九伯……甥金姓以铲杀自成,不知其为闯贼也。武昌已隶大清总督,自成之亲随十八骑有至武昌出首者,行查到县,九伯不敢出认,县官亲入山,谕以所杀者:流贼李自成。奖其有功,九伯始往见总督,委九伯以德安府经历。?

关于清朝知县得知李自成之死讯,是否是所谓逃散的李自成的从骑后来去省城首告的结果,姑置勿论。但是,说程九伯报“功”必在清朝正式在通山有效地行使政令之后,则是可信的??46?。?

李自成正是发动和长期领导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英雄。只是由于反动王朝对于农民起义和与有关起义以及历史文献的禁毁,和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学者、文人对农民革命的歪曲和攻击,致使我们今天对李自成一生中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不可能充分了解。因此关于李自成离陕南下后,坚持抗清斗争直到最后在通山境内牺牲的经过,至今真相未明,而有些错误的记载和传说,且曾广泛流传,以伪乱真,更有待于澄清。

本文就是通过调查和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搜辑、整理并比较研究,对这一较为复杂的问题作出考证和分析,提供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1977年冬

注释:?

1、2、29、吴伟业《绥寇纪略》?

3、7、《东华录》顺治元年七月所载多尔衮、史可法互致两书。?

4、5、《东华录》顺治元年四月。?

6、13、16、《国榷》卷101。?

8、《清史稿·世祖纪》。?

9、《东华录》顺治元年十月。?

10、11、12、《东华录》顺治二年二月。?

14、17、26、《平寇志》?

15、《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二月辛酉。?

18、《国榷》卷102。?

19、计六奇《明季南略》。?

20、徐鼐《小腆纪年附考》。?

2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0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1: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1、《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闰六月甲申。?22、40、《绥寇纪略》并见《小腆纪年附考》。?

23、张岱《石匮书后集》。?

24、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

2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未》。?

27、《清世祖实录》顺治二年二月乙卯。?

28、见所撰《我所理解的李自成》,1964年3月12日《羊城晚报》。?

30、民初刊《湖北通志》引《郧阳府志》。?

31、《清史稿·尚可喜传》。?

32、《怀陵流寇始终录》。夏燮《明通鉴·附编》同。又《小腆纪年附考》作:三月己丑(初六日),“闯贼逼明承天府。”?

33、同治《广济县志》引《居业斋集》。?

34、同上书,引《鸿芦洲记》。?

35、《永历实录》。?

36、此记很短,附于《痛史》本《金陵纪略》之后,当系顺治二年冬随清贝勒克德浑攻湖广的汉人所作。?

37、题南沙三余氏(乾隆时人)撰。?

38、《吴、耿、尚、孔四王合传》。?

39、40、《东华录》顺治元年九月甲辰。?

41、民初刊《湖北通志》引。?

42、蒙正发《三湘从事录》附金永森文。?

43、《东华录》顺治二年。?

44、《绥寇纪略》:“以所掠散饥民,民多归之,号为李公子仁义兵,传闻者以为自成,不知有李岩也,”说明民间往往以李岩与自成为一人。?

45、本顾山贞《客滇述》,并见《小腆纪年附考》等书。?

46、县志记大顺军入境后,“三月遂告荡平”,是通山之隶清湖广总督,当在七八月间。此时自成遗体已腐,但根据其左颅曾在开封中箭事即可以验其真伪。《石匮书后集》:“截其首献何腾蛟,验之,左颅伤于镞,始知为自成。”必须从左颅受箭伤来验证它是否真是李自成首级,这也说明县官验明所杀者是否是李自成的正身是几个月以后的事;因为如果当时就报验,那是可以从面型判断真伪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7 16:46 , Processed in 0.0372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