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1|回复: 2

读二本《西周史》有感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发表于 2007-10-22 17: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永生
一、研究西周史的重要和目前发现的缺陷
我有两本《西周史》,一是杨宽著《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一是许悼云著《西周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1月北京第一版)。杨“史”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了全面的总结,尤其在土地制度、社会生产、政权结构、军政大事诸方面作了充分的阐述。许“史”的重点是文化史,迥异于一般以政治事件为主的历史。许悼云治史的着重点为社会史与文化史,注意的是一般人的生活及一般人的想法。出于许先生切身体会所处时代“已有太多自命英雄的人物,为一般小民百姓添了无数痛苦。”他对伟大的人物已不再有敬意与幻想。
其他有关西周史的研究,还有李亚农《西周与东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吕思勉《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詹子庆《先秦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等,他们对西周历史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
西周史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华夏民族的概念始于黄帝时期,这还仅仅在于传说,而形成华夏民族的基础是在西周时期,这是实实在在、有据可查。
根据“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最新成果之一《夏商周年表》,西周时期是指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都于镐到公元前771年、幽王被杀平王迁都洛邑止,共计276年历史。在这二百多年历史里,华夏各个族群的活动得到充分的反映,主要地域的人文生态、氏族气度自然地熔铸为一个共同文化意识的民族,民族之大,延续之久,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罕见的。
西周王朝距今有三千多年时间,具体的历史资料十分欠缺,过去依靠儒家的经典文献如《诗》、《书》、《礼》、《乐》等了解一些情况,这些史料在春秋时期形成,经战国时期编选和修订,虽然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但毕竟是反映了西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面貌,尤其是关于西周开国的文献特别丰富,奠定了上传下承的中国正统历史的主轴线。
儒家从孔子开始,孔子推崇西周的政治文化,特别推崇西周开国君主文王和周公,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接着是孟子推尊文王、周公为“圣人”,上溯汤、禹、舜.尧至黄帝画出一条线来。
荀子再进一步把代表西周文化的《诗》、《书》、《礼》、《乐》作为儒家经典,全面推出儒家演绎的一部中国正统历史开篇。
由儒家奠定、到后人续成的许多“西周史”,最大的缺点或缺陷在哪里呢?在于排斥异己。
西周历史时期是华夏民族融合一体的关键时期,当时所谓的夷、蛮、戎、狄都是华夏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不仅在文字上把他们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且在字眼字义中书以贬意。
例如东夷、淮夷—亡起夏、商,下迄春秋、战国,无论在地域位置、生活风俗,文化思想各个方面都和西周为代表的中原、中或(国)相辅相成、相逆促成,时而融洽、时而竞争,特别是淮夷中的徐国,既与西周相终始,而又战争频繁,叛服无定,对西周王朝有相当影响,不能不是考察西周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应当作为关系西周王朝统治兴衰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但在上述《西周史》中,恰恰一直未获应有重视,他们基本上承继儒家的观点,只是在补充资料、丰富内容上下功夫。
作为新历史资料的补充,历代来、尤其是近代、现代发现的地下遗迹和文物出土引起了人们的充分重视。到目前为止,出土文物器铭中西周金文有五百多篇,儒家阐述西周历史主要在开国前期,而金文着重在中、后期,所以,经典文献和器铭金文结合,就更加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西周276年的整体历史。
五百多篇金文中,格式属册命、分封的有70余例,祭辞、训诰、追孝、约剂、律令的占三分之一,记事、尤其是记载战事的有90多例,其他还有媵辞、乐律、物勒工名等。
其中牵及到东南方战事或赋税有50例之多,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的提到徐国,但具体的提到东尸、淮尸、南淮尸。东尸淮尸南淮尸是泛指东南方位、淮河流域的方国、部族。楚国也在西周南方,但在西周时期楚国并不足以威协西周,而且楚子依靠、附庸着西周王朝,存在隶属关系。从儒家经典文献中看到指名道姓的惩伐对象,没有一个比徐国为多、为最、为久。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7: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西周的宗法制度唯我为尊

《国语·周语上》祭以谋文进谏周穆王时指出:先王之制依据王朝所统属远近的地区性质不同,分成“五服”。邦内甸服,指邦畿之内国君直接统治地区;邦内侯服,邦畿以外分封诸侯地区;侯卫宾服,前代王族后裔遗存的小国之君、以客礼相待地区;夷外要服,服我并加以约束的四边蛮夷地区;戎狄荒服,蛮夷中不服我的、是着重的惩伐对象。
在此同时,祭公谋文还指出:对“五服”处不同的待遇,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邦畿之内臣与贵族是经常跟在王的身边,天天与王一起祭神、求神保佑;邦畿之外的侯,是每月来朝见一次王,参加祭祀;诸侯之外的宾国只有在逢时逢节,享受到和王一起祭祀的机会;夷蛮之族,每年进贡物品时、逢上机会可以允许他偶而观看到祭祀,而“终王”最难解释,终王是荒服者待遇。

“荒”的字义也见于《诗经·鲁颂·■宫》,有“遂荒大东”、”遂荒徐宅”之句,其中“荒”字,一般都隶定为驱遂、占有的意思,荒服者是指不尊王命的方国、部族征(打)服的。,如犬戎首领大毕、伯仕就以荒服者自居,来朝见周王和推尊周王为王,荒服者必须终身尊奉“王命”,强制地、五条件地交赋纳贡。
出土西周器铭金文中,有大量记载这种经济掠夺和强硬手段。
徐国地处淮土,活动在泗淮流域。因为屡屡与西周政权作对,成为西周王朝的重点打击对象,列入“荒服”之列,儒家典籍文献上称其为徐戎,区别于一般的东尸(夷)、淮尸 (夷)、南淮尸(夷),从此,引起后来史家对徐戎与淮夷的关系喋喋不休的争论。

荒服者王,一般都解释为;荒服的部落方国其首领必须尊王、听从王的任何命令,并作为终身的职责,不得丝毫违抗。这种绝对的,奴役的“来王”概念,在殷商年代就已经产生,《商颂·殷武》记载殷商后裔、宋人歌颂成汤说:“昔有成汤,自彼氏、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里的来享、来王指四边蛮夷戌狄部族方国的首领来尊重王,进献贡品,瞻仰享礼。
西周区分要服、荒服,明确重点打击对象,并且分置甸服、侯服、宾服的等级,比起商朝是大大的增加了王的力量,如果说商王是凭王个人发挥的力量征服夷蛮,经常顾此失彼、东伏西起,那未,西周分封诸侯、四方坐镇,扶立宾国、增加声援,把最突出的反对者荒服,采用分离的方法把随从者安抚要服,和现代采取的“首恶必办,胁从不问”政策有同工异曲之处。
荒服者的大小部落首领“来王”,是王朝强盛的象征。“来王”不等于“见王”,只表示来到王的都城或巡幸的居处,带贡品来朝见王。王可以见他,也可以不见他。
西周王国唯我独尊,对朝见到王的礼仪十分看重,见到王是一种无比的荣幸,在王周围的甸服(大臣、贵族)可以天天见到王这是不用说的,分封的诸侯就只有在大的祭祀或大的国事商讨时见著王,宾服者只有王需要见他时,才能见到王,进贡宋的要服、荒服,一般都见不到王。
《国语·周语中》记载:春秋中期,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年),晋国使正卿随会聘于周,周定王举行宴会接待,随会问主持礼仪的原襄公“今此何礼也?”
周定王为此作解释,讲到“夫戎、狄冒昧轻馋,贪而不让。其血气不治,若禽兽焉。其适来班贡,不俟馨香嘉味,故坐诸门(庭)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
这是说戎、狄前来周王朝庭进贡,没有王宴接待,只能在庭外坐待,使“舌人”(翻译)陪同,待王宴结束,王定时间在大庭朝见、当众进献贡品,以示王的威严和要服、荒服者的恭敬。
所以来王也可以称为来庭,或写成来廷。《大雅·常武》讲到周宣王征服徐戎使得归顺,而前来朝见。“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不定期朝见的方国叫做“不庭方”。《大雅·韩奕》记述周宣王召见韩侯,册命时说:“联命不易,■不庭方,以佐戎辟。”
周宣王因徐戎又在淮土猖狂,使他日夜不敢懈怠,册命、封赠在梁山韩侯,吩咐韩侯要慎重其事不可轻易对待,征伐不庭方,要韩侯出大力辅助。
荒服、要服之国在西周政治上是没有实际地位。楚人被周人看作蛮夷,《史记·楚世家》说:“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鬻熊,鬻熊子事文王。”所谓“子事文王”就是以最低下的爵位服事于周,属于要服之列。《楚世家》又说:“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楚子从追随文王开始,经武王,从周公东征立下汗马功劳,成王分封功臣,仍称其楚蛮,只享有子男爵位的名份。故此楚的后人牢骚满腹,《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人的话说:“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王孙牟、燮父、伯禽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唯我独无有。”
出于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楚国到夷王时奋起自立为王,自承蛮夷,与西周分庭抗礼。
严格的西周宗法制度有没有破例的?有,器铭金文中的录伯■。
录在典籍文献中写成六,原是群舒之一,群舒属夷,要服之列。
录伯■簋载:“王若曰,录伯戎,繇自乃且(祖)考有爵于周邦,右辟四方。”同时在录戎卣上载:“王令■曰‘■!淮尸(夷)敢伐内国,女(汝)以成周师氏戎于辞自。”’这时录■不仅是录伯的身份,而且是成周师氏的将领、一方的统帅。
为会么录■会得到如此的破格待遇?因为录国、群舒和徐戎居于同一地区的,周王给予录戎破格的待遇,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淮夷、徐戎的强大,足以威胁西周的安全,西周不得不采用离间手段从内里攻破着手。
《 礼祀·曲礼下》说:“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日子。”但为了对付淮夷、徐戎、录■子由子爵升为伯爵,在西周史中就此一个特例。
西周宗法制度,是以宗族为核心、以我为尊进行奴隶统治的制度,小宗以大宗为主,小宗又是家臣的主,家臣管辖着大批的奴隶。家臣只知有“家”而不知有“国”,是西周王朝亡于诸侯争霸的内因之一。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7: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井田制不是西周的社会制度

杨宽《西周史》对西周农业生产和井田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用了较大的篇幅加以阐述,他认为井田制确是古代村社的土地制度,因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种整齐划分田地而有一定亩积的制度,也确实存在过按家平均分配份地的制度。
这里的问题是谁来划分、谁来分配?是族长、是诸侯、是周王?这里的“古代历史”没有确切的具体时间,只有比较现时、相对过去的概念,杨“史”提到“古代”上溯到原始社会。
杨“史”的根据《国语·鲁语下》记述孔子论古时征军赋说:“其岁收,田一井,出稷禾、秉刍、缶米,不过是也。”以此证明古时以“井”作为田的计算单位。

“井田”一词出自孔子,到战国时期经孟子发挥,才盛行于诸子百家之口。《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为证实“井田制度确是由于田亩划分成方方整整的井字形而得名的,”杨先生引注了《释名·释州国》说:“周制九夫为井,其制井字也。”《周礼·小司徒》郑玄注也说:“其制似井之字,因取名焉。”

《释名》后世又别称《逸雅》,东汉刘熙撰。刘熙是训诂学家,其学问中有不少主观强解之处。《周礼》原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奉为经典,称其为周公所作。后人考证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参考周秦铜器铭文,系杂合周与战国制度,寓以儒家政治思想编辑而成。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说:“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吩之”,这里的圣人显然指孔盂之道,绝非是文王、周公。井田制度和儒家鼓吹的“原始大同”思想是差不多的,是一种空想农业社会化,类似西欧“乌托邦”思潮。

井田制的内容主要是合理地均分土地,耕作者先完成公田后操作私田,是一项安定社会的理想举措,所以,井田制既不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更不是古代的村社的社会制度。

杨“史”曾有说明:这种方整的井田制是由于统一水利灌溉需要而设立的,所以一般只实行在有水利灌溉的平原地区。同时,山林沼泽地带是不可能划分得这样整齐的。

这是有道理的,井田的方法可能在局部地区、某个侯国按儒家理论进行实施,但不是西周的社会制度,文王、武王、周公开创西周王朝之后,百废待举,不可能制订出分配土地到户的井田制度。周成王把殷代的遗民迁移到新都洛邑之后,他自身虽然变成当时的最大的奴隶主,安排这大量的奴隶已经是个极伤脑筋的事。

《诗经’周颂·噫嘻》篇反映西周农业生产的一角现状;“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殳。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释成现代语言是:“啊,伟大的成王,你在治理国事繁忙中,抽身来到田中,亲自带领农夫耕耘播种。大家都十分用心,把你的田地掘松,你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头呵,总有三十里光景,大家都服从你的使唤,十千农夫、两人为一组用心地劳作。”

注意,这里的“农夫”不是后来称呼为农民的农夫,而是“人鬲千又五十夫”、“人鬲自口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的夫,是计算奴隶的单位。这种大规模的场面决不是在井田制里耕耘,而是在成王无边无际的王田里服役,成王不过是来看一看,歌颂者就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的大唱“伟大”、“重视农业”的赞歌,着力奉承起来。

西周时期的国家概念还是初起,《周礼》把周天子直接统治的王畿划分为“或”(国)和野两大区域,整个王畿的经营布置称为“体国经野”。
“国”的本义指王城和国都。在王城的城郭以内,叫做国中;在城郭以外有相当距离的周围地区叫做“郊”或“四郊”,“郊”以内国以外,分设“六乡”。“郊”以外是“野”,“野”分设“六遂”。

综合上述,称为西周的“乡遂制度”。

王城及四郊六乡的人可以称为“国人”。而在“野”的“六遂”人虽称“民”,但一般称为“贮”、“氓”或“野民”、“野人”,这些都是奴隶或奴隶的后备者。西周王朝根本不可能把井田分配给他们,“六遂”的野人是仅维持生存的劳动,是给王室贵族奴役操作。西周时期占大多数人口的奴隶没有、也不可能分给私田。

井田一般指水田种植,西周地处北方,地土旱作为多,根本无须“井”田。王室、贵族占有“井田”实在和所谓“井田制”无关。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述西周王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时国家最重要的大事是军事,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要先在庙堂里向祖宗报告和请示,并且通过庙堂祭祀活动,把各个宗支诸侯、贵族团结在一起,联合征伐四边,以获得经济上、政治上的利益。

西周所处的社会是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转变的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生产。奴隶生产效率很低,支撑周王朝的经济基础主要还是对四边的掠夺。西周器铭中多次提到“孚金”“孚吉金”,而且只有在对东南战争中才有这些字眼,不值得深思吗。儒家学说建立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把当时的、局部的一些改革思维活动,籍口于西周时代,牵强附会、给西周涂脂抹颜,并作为自家儒学的历史依据。

周人初期的农业生产,农具多为木、石、骨、蚌器制作,使用这类木、石为主的农具最适宜于中国北方细软的黄土高原上进行垦荒耕种.那里的土质松软,所以成为中国农业首先的发展区域,故此《禹贡》立雍州(陕西关中地区及其附近)田上上,西周立足于此;祖辈又一向重视农事,经济基础比较厚实。

从殷商开始的青铜器制作不断发展,到殷末周初进入全盛时期,其冶炼规模之巨大,技术之成熟,产量之丰富和品种之众多,已被史学界所公认。在制作大批礼器、兵器的同时,青铜农具的制作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的使用,农具改革最获利的是江南(先秦时期称淮河流域为江南)稻作地区,那里的阳光强烈雨水多,泥土坚韧易结块;青铜农具比木、石农具更容易捣碎耕耘,《禹贡》立扬州(淮河以南)田下下,由于农具的改革,农业生产迅速后来者居上。

过去史学都把“开垦得相当平整的一块块豆腐于式的方田中,筑起一行行高于地面的垄在上面种植农作物;垄的旁边,开挖一条条低于地面的沟以作排水之用。”称为周人以垄为“亩”以沟为“畎”,十分不妥。其实,“垄”是水田操作中框水的塍,南方叫田塍,水田植稻要求在小面积内水平面一致,植稻需要时而进水;时而排水,沟渠十分重要。’虽然我们不排除关中地区早先也曾种植水稻,但常识告诉我们稻作主要在江南。

西周王朝经文、武二代的创建,到成、康时期趋于稳定。相比之下中原受战争影响经济不及东南、江淮发展得快,《禹贡》写;雍州田上上,赋却中下;东方的冀州、青州田中中、中下,赋却在上上、中上,徐州、扬州田比雍州差,而赋比雍州高或差不多。说明西周统治者继承商殷奴隶制体制,对外积极发动战争,是为掠夺更多的财富。

大部分奴隶主、诸侯贵族是醉心于军事掠夺,不注意经营农业,根本没有真正实行过井田制度。周王关心农业生产也只在做做样子而已。到周宣王时,才对农业生产有关的上层建筑制度作了重大的改革,但已无补于西周的灭亡,只留给后人以改革失败的经验。有一部分诸侯贵族注重自身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或商业,做出相当努力的改革,通过自身的强大而取得争霸春秋辉煌成绩。

西周所处的社会是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转变的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制生产。奴隶生产效率很低,支撑周王朝的经济基础主要还是对四边的掠夺。西周器铭中多次提到“孚金”“孚吉金”,而且只有在对东南战争中才有这些字眼,不值得深思吗。儒家学说建立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把当时的、局部的一些改革思维活动,籍口于西周时代,牵强附会、给西周涂脂抹颜,并作为自家儒学的历史依据。
周人初期的农业生产,农具多为木、石、骨、蚌器制作,使用这类木、石为主的农具最适宜于中国北方细软的黄土高原上进行垦荒耕种.那里的土质松软,所以成为中国农业首先的发展区域,故此《禹贡》立雍州(陕西关中地区及其附近)田上上,西周立足于此;祖辈又一向重视农事,经济基础比较厚实。
从殷商开始的青铜器制作不断发展,到殷末周初进入全盛时期,其冶炼规模之巨大,技术之成熟,产量之丰富和品种之众多,已被史学界所公认。在制作大批礼器、兵器的同时,青铜农具的制作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的使用,农具改革最获利的是江南(先秦时期称淮河流域为江南)稻作地区,那里的阳光强烈雨水多,泥土坚韧易结块;青铜农具比木、石农具更容易捣碎耕耘,《禹贡》立扬州(淮河以南)田下下,由于农具的改革,农业生产迅速后来者居上。
过去史学都把“开垦得相当平整的一块块豆腐于式的方田中,筑起一行行高于地面的垄在上面种植农作物;垄的旁边,开挖一条条低于地面的沟以作排水之用。”称为周人以垄为“亩”以沟为“畎”,十分不妥。其实,“垄”是水田操作中框水的塍,南方叫田塍,水田植稻要求在小面积内水平面一致,植稻需要时而进水;时而排水,沟渠十分重要。’虽然我们不排除关中地区早先也曾种植水稻,但常识告诉我们稻作主要在江南。
西周王朝经文、武二代的创建,到成、康时期趋于稳定。相比之下中原受战争影响经济不及东南、江淮发展得快,《禹贡》写;雍州田上上,赋却中下;东方的冀州、青州田中中、中下,赋却在上上、中上,徐州、扬州田比雍州差,而赋比雍州高或差不多。说明西周统治者继承商殷奴隶制体制,对外积极发动战争,是为掠夺更多的财富。
大部分奴隶主、诸侯贵族是醉心于军事掠夺,不注意经营农业,根本没有真正实行过井田制度。周王关心农业生产也只在做做样子而已。到周宣王时,才对农业生产有关的上层建筑制度作了重大的改革,但已无补于西周的灭亡,只留给后人以改革失败的经验。有一部分诸侯贵族注重自身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或商业,做出相当努力的改革,通过自身的强大而取得争霸春秋辉煌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9 10:01 , Processed in 0.0293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