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调查:你关心和喜欢先秦史的哪些内容?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09-2-17 1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贤兄所说决战何意?当时可没有什么平台,来让他们进行学术、哲学及思想的直接辩论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2] 是我标点用错,应该是分号,与诸子无关啦,指的战争史方面


最后一句:“您觉得目前的历史论坛哪个讨论气氛最好?”。还望回答为盼 [s:7]

主题

0

回帖

8965

积分

游客

积分
8965
发表于 2009-2-17 1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贸易与科技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3980
发表于 2009-2-17 11: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郡县制的最初产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答:至迟是魏国的李悝改革,魏国在公元前四四五年魏文侯即位后,已建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设置了可以任免的相、将等官职来统领百官,在郡县也已设置了可以任免的守、令等官职来统治人民。那么魏的郡县制从何而来呢?显然是更早的晋(当然只是小范围实行)

商鞅作为因政治原因流亡到秦国的魏国贵族,只是把郡县制从魏国照搬到了秦国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0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觉得目前的历史论坛哪个讨论气氛最好?”

说实话,目前自己很少上其它历史论坛,因此于贤兄的问题一时很难作答。

不过我倒想说一说,自己以前上过的一个论坛。其它方面倒没有什么事儿,无非还是那个左右问题。

最后出现,删贴封贴等等,乃至其他更为严重的情况。实在非在下所愿看到。

于网络,或许最为重要的不是水平之高下,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原则。

比如我的一向观点就是,除非出现纯粹灌水、色情、广告、人身攻击,特别政治敏感贴等等,那么其它任何贴子、任何观点都是受到欢迎的——即使是鼓励种族主义等等。

关键就是言之有物,而不是喊口号等等。

另外讨论历史时,尽量引用史料原文等。

另外就是大家少犯常识性错误。

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于网络历史派,最低要求是达到了。

而就讨论的气氛来看,则是可以达到八十分了。

至于尊重他人的贴子,自己尽量言之有物,等等。则是稍高的期望。

至于大家多读书,以不负“混历史论坛的”之名,是更高要求。

我心中完美的论坛讨论气氛:

贴子贵精,不贵多。

每个主题贴能够达到至少二十个回贴。平均每个回贴,至少百字以上。

多引用史料。以证己说。

贴子主题广泛,能够尽量吸收不同兴趣者。

如此等等。

主题

0

回帖

847

积分

游客

积分
847
发表于 2009-4-1 20: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关心
《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谁有解说

主题

0

回帖

673

积分

游客

积分
673
发表于 2009-4-2 18: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想知道老子到底活了多少岁?是160吗?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说《山海经》

此书起初主要作为地理书来看待,如史迁《史记·大宛列传》始有其名:“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数术”之“形法类”之首,实际上就是视为地理书。以后历代正史之经籍志,皆以此书为地理书之冠。然至《四库全书》,则列为子部之小说类。总的来看,主要还是视为地理书的,至清末为止。

到现代,由于在该书地理方面之研究一直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其神话方面的研究,反而多了起来。关于此书的研究,近来甚至出现外星人文明之说的。

袁珂、马昌仪等大家之作,可以作为基本参考著作。图书馆,及网络常见其书,请大眼巴乔贤兄自己动手找找看看。自己努力之后,读之更有心得。书非借不能读也。

个人认为,其主体当为地理书,然其考证,恐怕难于上青天。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8903
发表于 2009-4-2 2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大眼巴喬于2009-04-01 20:43发表的  :
最关心
《山海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谁有解说

集上古传说、地理、风俗为一身的书。
当兵的时候买过一本。
现在大点的书店应该都有卖,最好买带插图和注释的。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其人已难考

太史公作其传,已是难以确定其详细事迹。近人之大家,如胡适之、钱穆、冯友兰、顾颉刚等,多有对此研究考证者。至今未有定论。

至于160岁说,同样如此。未成定论。老子之学历代为显学,但主要是其书,而非研究其人。学者们非不想为之,实在不能罢了。

主题

0

回帖

506

积分

游客

积分
506
发表于 2009-4-16 1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诸侯争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08:08 , Processed in 0.0285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