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释三昧

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夏朝的问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发表于 2009-2-16 16: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学勤先生有篇文章叫《走出疑古时代》

其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当然这与疑古辨派本身具有的一些硬伤也有关系。

无论是方法论,还是所据材料,都是大可商榷的。

当然政治方面的因素本没有必要提及。疑古怎么成了民族虚无主义了——这顶帽子扣不得。

至于夏墟云云,它存在吗?

主题

0

回帖

125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09-11-1 17: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历史姒雾年表(最新版)
 
姒雾 版权所有
 
第9纪 禅通纪 丁卯年 前 3354年 共传70代帝王
 
  共有14氏,14个王朝。1共是70代帝王,实际上是72代人,神农氏10代人,第8、9连续2代夭,只有8代炎帝,史称神农8世。末代炎帝榆罔和黄帝是同一代人。
 
朱襄氏 传 3世   约 66年 前约2422±30年
 
  (中期最后1波气温、海平面上升。平均温度比现在高约10度,海平面上升到高7-8米。台风多、雨水多。《吕氏春秋》等古籍中的历史记载,与科学家的相关研究,C14测年,前2400年-前2160年,完全一致。)
 
阴康氏 传 3世   约 65年 前约2356±30年
 
  (海平面上升到比现在高9-10米,导致江河下游横流,人们居住在木排上。黄河中、下游,成为热带雨林,生活着大象等热带动物。)
 
无怀氏 传 6世   约131年 前约2291±30年
 
  (后期约40年,第1波气温、海平面下降。引发干旱、饥荒,导致王朝灭亡。海平面下降到比现在高4-5米。)
 
轩辕氏 传 3世   约 51年 前约2160±30年
 
  (在古代车辆的基础上,发明了战车,被称为轩辕氏。)
 
帝王 元年 年数  居丧 在位 元年公元前 史册中的甲历时间、天象等纪录
 
连山氏祝融 次州荆沅人    约2109年 约47岁 建都于郐
祝融氏二世          约2079年 荆沅:湖南会同连山
 
  (开始大规模使用,比铸造更先进的百炼钢技术。)
 
伏羲 乙巳 14 前2047年 2056年 14年 55-68岁仲秋 历元
女娲 己未 15 只在位十五载 2042年 15年 69-83岁小伏羲三月
 
  (伏羲在位期间,开始使用大臣昊英负责制定的《甲历》,历元是甲寅年,子月初一甲子日,寅月初一立春。查高精度《万年历》,前后几十万年内,只有前2047年吻合。大臣史官仓颉发明了墨水,用木枝把统一规范的蝌蚪文写在竹片上,从此有了详细的历史、家谱记载。以前是把云篆刻在竹片上。
  女娲都城遗址,已经找到。许多古籍中,都有详细正确的历史记载。)
 
仓帝史皇氏 10年 甲戌    2027年 一十载 一世 伏羲大臣史官仓颉
 
  炎帝神农8世 共10代人10位王 2代不在位 共184年
 
石年 甲申  9        2017年  9 62-70岁 甲申-壬辰
 
  (开始使用《太初历》,节气由4个增加到8个。)
 
临魁 癸巳 11        2008年 11 50-60岁 癸巳-癸卯
承  甲辰  9        1997年  9 37-45岁 甲辰
直  癸丑 11        1988年 25-35岁 癸丑(丁酉)宜真
庆甲 甲子 石年孙 明帝少辅佐 1977年 40岁- 甲子 癸未前1958年
明  甲子 34        1977年 16-49岁 甲子(丁酉)名
来  戊戌 48        1943年 48 戊戌-乙酉 耒
里  丙戌 43        1895年 43 丙戌-戊辰
节茎(夭)                 里:鰲釐裏裹衰哀
克 (夭)                 节茎子,榆罔父
戏 (夭)                 节茎子,器父
器  戊辰   4月      1853年 位4月
榆罔 己巳 19        1852年 37-55岁 己巳-癸亥
   丁亥           1834年 己巳-丁亥年 55岁退位
 
  (一世炎帝神农石年,是祝融的玄孙。末代炎帝榆罔,迁都空桑都城(河南开封东南),又因为蚩尤进攻,逊居涿鹿土城(河北逐鹿县)。当时,争夺帝位的还有:太昊伏羲之后号青帝,共工之族号白帝,葛天之后号黑帝,中皇之后号黄帝。最后,一世炎帝石年的,弟弟公孙勖其的十世孙,黄帝公孙荼统一天下,邑于涿鹿之阿,都于涿鹿之北。
 
  4个遗址都已经找到,空桑都城中的王城以及周围,现在还是1个集镇,护城河还保存的比较完整。涿鹿土城遗址,距今约400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测年数据),长宽约1400米。前1833年冬,邑于涿鹿之阿遗址,就在旁边,长宽约2000米(中国科学院考古)。前1831年清明后,都于涿鹿之北遗址,就在它们的北边,长宽约5、6公里。)
 
第 4元 
第10纪 疏仡纪元年 丁亥年 前1834年
 
  从黄帝开始,到周朝结束,共传69代帝王,其中68代(不包括蚩尤、左彻、益、大彭、后羿、寒浞,实际相当于70代),在第10纪。
 
蚩尤 戊子  1        1833年 夏初活捉榆罔,夏打败黄帝
 
  5帝 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计 受禅居丧 在位 公元前
黄帝 庚寅  7      7 1831年 清明 65-71岁天子
   丙申 21     21 1825年 32 51-71岁
 
  (大臣史佐,炎帝的后代,伊耆沮涌发明了毛笔,大臣史官史仓,负责统一规范了大篆。辛卯年前1830年,开始使用《黄历》,对闰年闰月进行了规范。开始大规模炼钢,制造兵器。打败了主要使用青铜兵器的蚩尤。前1831年清明后,都于涿鹿之北遗址,就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的,涿鹿土城、邑于涿鹿之阿遗址的北边,长宽约5、6公里。)
 
左彻 丙申  1      1 1825年 长子昌意不立 政事皆委左彻
休  丁酉  2      2 1824年  2 黄帝3子帝鸿氏
魁  己亥   数月      1822年 数月 休子
玄嚣 庚子 21     21 1821年 24 黄帝6子
颛顼 甲子 20   3+17 1797年 20 59-78岁 春
   丁卯 4年4月初一前后  1794年 公历4月14-5月5日五星正聚
 
  (4年4月朔旦,五星正聚于营室(28宿之1)。查《古今五星聚一览表》,前后几百万年内,只有前1794年。开始使用《颛顼历(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仍然以伏羲《甲历》的历元为历元。)
 
喾  甲申 24   3+21 1777年 19+2 玄嚣孙 戊午夏生尧
挚  戊申  7   3+ 4 1753年 4 7 喾子
尧  壬子 18     18 1749年 28 55-82岁
舜  庚午 3210+3+19 1731年 39 48-86岁
禹  壬寅 18 7+3+ 8 1699年 7 8 56-73岁 壬子
   甲辰 8月初一 日妖霄出 1697年 3年 日落前晚霞中的日全食
  查《日食路线图》,前后几十万年内,只有前1697年。
   丁未 五星聚       1694年 公历11月4-11月13日
   戊申           1693年 戊申春初失舜 居丧第1年
   庚戌           1691年 居丧第3年
   辛亥 三年之(舜)丧毕  1690年 禹乃避入中岳阳城
  舜受禅让8年,大禹治水功成,封禹於豫州河南。
   壬子           1689年 壬子春正月为元岁
  (建都山西省安邑,夏虚都城遗址已经找到,长、宽约5公里。1990-2003年都城遗址内外几个地点,已经被考古学家考古,最多距今3700年,比少康长子的潧水城早约100年左右,约前1680年。北大考古系邹衡、故宫博物院、山西考古研究所等多位专家都曾到大禹都城遗址进行考察。原运城地区文物工作站、县博物馆对该遗址铜器出土地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开探方6个,发掘面积达100余平方米。)
益          3        在安邑一如摄政,三年丧毕,备法驾迎啟
                    癸亥秋七月朔,众推啟即位
 
  夏朝 共14世17传 共310年
 
      计 执政居丧 在位 公元前
啟  癸亥 16     16 1678年 16 55-70岁 癸亥七月朔
大彭 壬午 11 7+3+月余 1659年 月余啟传彭钱(铿)子颛顼7代孙
太康 癸未  9      9 1658年 9 4 癸未
   辛卯           1650年 辛卯5丙戌春 偃羿遂谋乱
   壬辰           1649年 10 19 十年冬十月崩
   癸巳 羿即使迎请     1648年 癸巳5戊戌 仲康惕然入都
 
仲康 甲午  7      7 1647年 7 9 春为元岁
   戊戌 秋九月朔      1643年 仲康五年 辰弗集房 日蚀径强
 
  (仲康3年(前1645年),封3弟鬲能(叔成、柯太)于河洛间的鬲邑(郾师商城)、4弟季升(珠风)于祭邑(郑州祭城)遗址。C14测年为前1630年,最大误差小于15年,0.4%左右(使用北京大学的仪器,标称精度是0.4%)。鬲邑、祭邑,古籍、家谱上均有清楚、详细的记载。)
 
  查《日食路线图》,前后200多万年,只有唯一的前1643年,是戊戌年9月初1,有一半多一点的日偏食(日蚀径强)。太康癸未年即位,在位9年春失政,又(太康)十年冬十月崩。太康11年,仲康入都,第2年为元岁。仲康五年,秋九月朔,辰弗集房,日蚀径强。全部在正确的历史记载。
  《竹书纪年》仲康在位7年、《竹笺纪年》仲康的年号有9年,包括相居丧的后2年,都是正确的历史记载。相居丧的第1年就是,仲康在位的第7年。
  己丑年-5年=甲午年 癸巳年-5年=戊戌年
  9年-5年=4年 《竹笺纪年》太康4年。仲康的时间,向前移动了5年,太康在位9年春失政,错成4年。)
 
相  癸卯 28   2+28 1638年 28 戊戌5癸卯-乙丑秋崩
   辛未           1610年 丙寅年夏四月五日生少康
 
偃羿 戊申  2      2 1633年 6 戊申5癸卯 六岁春篡弑
   庚戌           1631年 8 庚戌5乙巳秋羿诛于逢蒙、浞
  
寒浞 辛亥 20        1630年 8 乙巳秋杀偃(后)羿5辛亥
   甲子           1617年 甲子5己未春 寒浞宴饮杀逢蒙
寒浞 辛未 40        1610年 40 28乙丑秋杀相 乙巳亡
 
   壬辰 少康22岁     1589年 丁亥春,少康奉母奔於有虞
 
少康 辛亥 21  40+21 1570年 21 41-61岁 丙午5辛亥
 
  (少康6年丙辰年(前1565年),封长子伯传(曲烈)于荥河,荥阳圣水峪潧水(今贾鲁河)流域之潧水城(今郑州商城遗址),C14测年为前1580年-前1350年,最大误差小于15年,0.4%左右(使用北京大学的仪器,标称精度是0.4%)。太乙(成汤)2年(前1365年),由南亳迁新建的西亳都城,后鄫国迁南亳南部層丘。伯传(鄫曲烈)的潧水城,古籍、家谱上都有清楚、详细的记载。
  《竹笺纪年》、《竹书纪年》、《通鉴外纪》21年,是正确的历史记载。)
 
杼  甲戌 19   2+17 1547年 17 19 己巳春5甲戌
槐  癸巳 26   2+23 1528年 26 44-66岁 戊子正朔
 
  (灭山东的东夷(岳石文化,距今4000-3500年)1972年的几年后。)
 
芒  己未 18   3+15 1502年 18 58-72岁
泄  丙子 15   2+13 1485年 16 21 25 辛未正5丙子
不降 壬辰 14   3+11 1469年 59-69岁壬辰4乙未丙申
扃  癸卯 18 10+2+6 1458年 18 21 22戊戌5癸卯
厪  甲子 10   3+ 8 1437年  8 胤甲 己未5甲子
孔甲 甲戌 11   2+ 9 1427年  9 11 己巳5甲戌-丁丑
 
  (胤甲、孔甲的时间,也向前移动了5年。)
 
皋  乙酉  5   2+ 3 1416年  3 11 庚辰5乙酉
发  庚寅 12   2+10 1411年  7 13 19乙酉5庚寅
 
  (《通鉴外纪》13年,是正确的历史记载。错误的时间,是起、止时间,向前移动11年、5年,被后人误解造成的。)
 
履癸 癸卯 33   3+30 1398年 31 前1384 1377年壬辰春
   壬申           1369年 51岁退位53岁病殂于南巢
 
  (起、止时间向前移动了11、10年。成汤(太乙)13年,前1368年-前1356年,是正确的历史记载,包括履癸退位第2、3年,太乙在天子位9年,自己病殂后居丧第2、3年。周武王元年比,周朝元年,早12年。)
 
 
  (戊辰 十月初二乙丑    1433年 戊辰岁冬十月乙日生
   丁巳 履癸15年     1384年 星陨如雨 九月十七日商侯薨
  十年,夏,夜中,星陨如雨。正确的是15年,时间向前移动了5年。
太乙 戊午 17     17 1383年 履癸16年 汤51岁元年
   甲子           1377年 11月20-12月12五星错纬
  22年,冬,五星错行。1415年、1335年的2次五星聚,都不可能是履癸在位期间。
   壬申 建寅正月三十乙卯日 1369年 与51岁的履癸战于鸣条岗
  壬戌年,时间向前移动10年,前1379年,履癸时五星错纬,就成了太乙时五星错纬,乙卯日是正月三十一,夏历只有29、30。)
 
 
  商朝 共17世30传 共390年
 

主题

0

回帖

125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09-11-1 17: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   连山氏祝融的祖父 CF-F F-M89 前约2209年前后出生
2   连山氏祝融的父亲            前约2187年前后出生
3   连山氏祝融           前约2109年约47岁建都于郐
4   祝融氏二世           郐: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5   烈山氏典(太典)        湖北随州曾都区北九龙山南部烈山
6   少典       F-IJK
7   勖其    前2075年  哥哥炎帝神农石年 前2078年出生
8   巨駓              炎帝前2017年62岁都于陈仓
9   芒昧
10  夷栗
11  次子节      IJK-K K-M9
12  赫胡
13  封胥
14  依卢
15  啟昆       K-NOP  北迁于有熊 今郑州市南部熊耳山以南
16  黄帝       NOP    前1831年65岁都于涿鹿之北
17  长子昌意     NOP    6子玄嚣 NOP-NO
18  次子颛顼     NOP-NO   蟜极 NO-O
19  骆明       NO-O      喾 O-O3
20  崇白马      O-O1
21  鲧          白马字熙,封于崇,今四川崇州市崇阳镇北白马乡
22  文命(大禹)  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甘肃、陕西的白马羌、藏、氐
23  啟
24  仲康       O1-O1a
25  相
26  少康
27  鄫曲烈(伯传)-陕窦龙(仲原)-越无余(叔榆)-季杼
28  鄫炫忠     陕、窦氏    丕诚      槐
29  鄫坤仁       毒氏    宗元      芒-槐氏
30  鄫録              绍圣      泄
31  鄫浩源             毅正     不降--扃
32  鄫富材             子诚     孔甲  厪
33  鄫焜              娄 (桀亡) 皋
34伯基-锐 (商汤灭夏桀)     姒氏      发
35  鄫汪                    履癸(夏桀)
36 鄫志梁                淳维-隗(夔、归、胡)氏
37 鄫煌         匈奴人北国人西国人  夏、夏侯、曹、侯、杞、楼
  潧、鄫、曾   刘、金、淳、屠、丛、位、弗  娄、鲍、包、计、抱等氏
  丘、邱     铁弗、赫连、奥、兰等氏    刘
 
                    百越    匈奴王室
                          部分突厥
                          成吉思汗家族
156 姒雾              姒姓    金氏
                       34%的布里亚特人
 
                    O1a2(O1b)   O1a*
 
  曾、窦氏,还没有看到检测结果,只能是O1a1*(P203)、O1a1a(M101)。
 
  越王无余的子孙有:顾(南顾)、余、邹、驺、欧、欧阳、骆、闽、诸、杭、稽、嵇、乌、植、多等氏。浙江绍兴会稽禹陵村,姒姓也是少康3子,越王无余(叔榆)的后代。已经有了166代。
 
  DNA-Y检测,已经证实,越无余(叔榆)的后代,浙江绍兴会稽禹陵村,姒姓是O1a-M119。越无余(叔榆)的后代,百越是O1a-M119。贝加尔湖畔34-35%的布里亚特人,是O1a-M119。匈奴王子金日磾的后代金氏,是O1a-M119。
  突厥(匈奴的一部)、室韦、契丹,都传承了一部分匈奴人的血统。部分蒙古族,特别是成吉思汗家族,可以由突厥追溯到匈奴。匈奴王室是夏朝皇帝季杼、履癸儿子淳维的后代,蒙古王室是匈奴王室的后代。布里亚特人一直把自己,当作成吉思汗的后人(但DNA-Y检测,只有34-35%)。这些真实的历史记载,也已经被检测结果证实。
 
  而且以上DNA-Y检测结果,不是1个检测机构检测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历史、家谱记载。
 

主题

0

回帖

125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09-11-1 17: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元 元年 丁亥年
第7纪 循蜚纪 丁亥年 前 6394年 60余世帝王
 
共有13氏,13个王朝,1共是60余代帝王,误差±110年。
 
鬼隗氏  前6384+10-110年
弇兹氏  前6267+110年
泰逢氏  前6150±110年
冉相氏  前6033±110年
盖盈氏  前5916±110年
大敦氏  前5799±110年
云阳氏  前5682±110年
 
第七波大洪水 距今7500年前 少了约几代帝王
 
泰壹氏  前5448±110年 天中山 (4世)
空桑氏  前5331±110年 都于陈留县南十五里,名空桑城,后伊尹生于此城。
 
  (第4次沧海桑田(副冰川期)结束后,7波冰坝湖,崩溃大洪水之后,第一座都城。现在,还是一个集镇,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空桑都城遗址已经找到。)
 
神民氏  前5214±110年
倚帝氏  前5097±110年
次民氏  前4980+110-105年 共有22氏。
 
第8纪 因提纪 丁未年 前 4874年 共为七十二世帝王
 
辰放氏 传 4世   约 85年 前约4870±30年
蜀山氏 传 6世(4)约127年 前约4785±30年
豗傀氏 传 6世   约127年 前约4658±30年
浑沌氏 传 2世(7)约 42年 前约4531±30年
东户氏 传17世   约361年 前约4489±30年
皇覃氏 传 7世   约150年 前约4128±30年
启统氏 传 3世(2)约 64年 前约3978±30年
吉夷氏 传 4世   约 85年 前约3914±30年
几蘧氏 传 1世   约 22年 前约3829±30年
狶韦氏 传 4世   约 85年 前约3807±30年
有巢氏 传 2世(8)约 43年 前约3722±30年
燧人氏 传 8世(4)约160年 前约3679±30年
庸成氏 传 8世   约170年 前约3519±30年
 
第9纪 禅通纪 丁卯年 前 3354年 共传70代帝王
 

主题

0

回帖

125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09-11-1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NA-Y谱系
 
姒雾
 
ABT
A――――BT
  B―――――CT(M168 华人)
     CF――――――――――――DE
   C―――F(M89炎黄子孙) D――E
       连山氏祝融
     G-H-IJK
         炎帝神农石年
         IJ-K    
        I-J L-M―NOP-S-T
                黄帝公孙荼
                NO-P
              N-O  Q-R
             O1-O2-O3
             大禹
             O1a
  O1a*――O1a1*――O1a1a――O1a2(O1b)
M119 P203 M101 M50、M103、M110
 

主题

0

回帖

224

积分

游客

积分
224
发表于 2009-12-1 20: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中为何没有夏朝的描述?

主题

0

回帖

119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19
发表于 2009-12-2 0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始终觉得像这种上古文明,再多的文献也顶不过实打实的考古发现。
我怀疑这位作者应该好好回炉一下方法论,摘要上所谓“实际上,从史学方法论讲,记载夏朝历史的晚出文献仍有其真实成分,不可一笔抹杀其学术价值;而夏朝有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亦不成为否定夏朝存在的充分理由。”,怎么就成了结论里的“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不以国别论是非,都采取科学的客观的态度,中国夏朝的存在就不应该再成为问题了。”
我始终觉得,究竟是没有否定的充分理由则某结论即成立还是必须有肯定某结论的充分理由某结论才成立,是判断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一个非常好用的判断方法,自然科学如此,历史学亦然。
作者一方面也承认古文献有真伪掺杂的问题,一方面当考古证据不足或无法确定结论的时候,又要求把古文献先验的当做真理来证明、补充、完善想要的考古结论,很奇怪。

作为比较发达完善的商文明的前时代,夏时期有一定的文明萌芽时肯定的,但我好像还没看到那个有什么公认的考古发掘证明夏朝已经是一个有相当影响范围和相当文明程度的原始国家。

ps:夏商周断代工程,嘿嘿嘿嘿嘿嘿。
心中有鬼的人,看谁都有鬼。明明自己又是“民族虚无主义”又是这派那派、文明伟大源远流长的,一边又标榜自己“不以国别论是非,采取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像如作者所举特洛伊发掘为例,在特洛伊未发掘前,尽管早有作者所谓“包含部分事实”的神话史诗,但并西方史学界没有为了证明希腊文明源远流长就根据文献资料说特洛伊存在。尽管特洛伊城未必不存在,尽管也许永远也发掘不出特洛伊城的遗址,但在没发现合格的考古证据前,就先对其持怀疑的立场,而不是说“证据会有的,考古会有的,你凭什么说它一定不存在?……”,而特洛伊发掘之后,现在已明确它是多个年代累积多层的遗址,最早发掘的并不是特洛伊战争传说的年代的遗址。现在大部分学者是公认该遗址有一层(具体忘了那层)与传说的特洛伊时代相符,城市遗址的规模和发达程度、文物遗迹比较可能是特洛伊城,对特洛伊城的具体位置的质疑依然有力而不是作者所谓“所有人都相信”。而即使它并非特洛伊城,那么它也是一个达到了传说中特洛伊城发达程度的张洛伊、王洛伊。
而现在对夏王朝考古证据不足的质疑,究竟是在于夏时期考古遗址的直接考古证据并无法证明这些文明萌芽的遗址达到了所谓的真正的夏王朝的水平呢,还是在于已经发现了达到传说中的夏王朝水平的遗址、仅仅是没有考古发现的文字证明这个夏时期的文明叫夏王朝而不叫秋王朝东王朝的命名问题呢?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吧,如这种混淆视听、指鹿为马的证明术充斥这篇所谓的信史证明书,实在然后我觉得我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利用每日晚间一两小时做个兼职历史研究员的问题,不知道要是每天炮制一篇这种粗糙的论文,年终我能多拿几毛呢?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30
发表于 2010-2-2 15: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观点。

作为平民都知道,对古代文献记录的东西有所怀疑,只不过是一个正常逻辑思维。

“走出疑古时代”对我们这些平民的理解:就是中国所有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都是历史事实,全部正确。在历史论坛讨论的所有问题都必须用历史文献作为最高标准,不得存疑、不得更改人物定性。这种幼稚可笑的口号可以是恶心倒胃,根本就不是什么学派,有点泼皮耍赖的成份。

反观他们眼中的疑古派,根本就不属于什么学派,而一个历史学者的正常逻辑思维。说到底,“走出疑古时代”就是要控制和统一所有人的正常逻辑思维,这跟纳粹有什么区别。


楼主真有点泼皮耍赖的成份。[s:2]

主题

0

回帖

1256

积分

游客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10-5-28 12: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朝都城遗址与北京城的比较
 
  这是夏朝1个比较大、比较有名的都城,离大禹的都城遗址约40公里,离尧、舜的都城遗址也不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北冥雪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9 23: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10:33 , Processed in 0.0303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