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7|回复: 12

[ZT]1945:中国收复台湾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发表于 2008-12-19 09: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者风 今古传奇·纪实版2006年1期]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台湾。1945年,在倭寇铁蹄下历经50年沧桑的台湾岛,终于被中国收复。半个世纪的岁月,抹不掉宝岛儿女的热血之心,一弯海峡,隔不断华夏子孙的骨肉之情。
  
  抗战胜利了!当中国军民欢呼雀跃的时候,在海峡对岸,绝望的日军却开始了疯狂的破坏
  
  1945年8月10日,在中国的大后方,素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笼罩在滚滚热浪之中。

  傍晚7时许,陪都国民政府大楼的对面,驻渝的美军总部,突然传来一阵喧腾,原来美军在收音机里收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美国人疯狂了,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军官兵手里拿着啤酒瓶,冲上大街游行,把胜利的消息和喜悦传达给路边的中国人。听到这个难以置信的消息,许多围观的中国人也疯狂了,加入到游行的人群之中。

  郁积了八年的苦难、愤懑、忧愁,一下子烟消云散。人们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流泪、呼喊、跳跃、欢乐……

  就是同一个夜晚,台湾岛和台湾海峡漆黑一片。突然,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基隆上空燃起了熊熊的火焰;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炮台上,一门榴弹炮的炮膛被炸裂。火光中,几名赤裸着上身的日本军人又奔向下一门大炮。

  原来,当台湾军管区司令部的一伙日本军人听说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有的号啕大哭,有的怒骂不止,还有的以头抢地、用拳头砸向地面和桌子,甚至把手捶得鲜血淋淋;更有甚者切腹自杀。

  有一名叫岗本的少佐擦去眼泪,狠狠地嚷着:“我们的武器、弹药绝不能留给中国人,要把它统统破坏掉!”

  “对!要把武器统统破坏掉!”

  十几名士兵狂叫着附和。于是在夜幕的掩护下,这些极端分子去了基隆的炮台,他们有的把手榴弹扔进炮筒内,有的把炸药包放在瞄准具上,还有的干脆把炮弹倒过来塞进炮膛,于是巨大的爆炸震撼着夜空。

  从8月10日晚到15日,台湾岛上,从台北到台中、台南,火光冲天,爆炸声不断。各地都有日本军人在破坏武器,有的把粮食、被服、轮胎集中起来,浇上汽油焚烧;有的在弹药库内放火,爆炸之声彻夜不绝;有不少的日本军人砸坏飞机的仪表盘,戳破飞机轮胎;有的炸沉军港内的军舰,拆除轮船上的仪表、设备,使其无法开动;还有的把山炮和野炮推进大海;在海滩上,两辆战车的驾驶员将油门踩到最大限量,然后面对面地相撞在一起;还有的残忍地在军马的草料中掺进大量的水泥……
  
  正在急行军的国民党70军接到命令:收复台湾;70军军长陈孔达和副军长陈颐鼎兴奋地倒上绍兴女儿红,为中国收复台湾干杯
  
  8月下旬,虽然立秋已经十几天了,东南沿海地区酷热难耐。闽东地区崎岖的山路上,行进着一支绵延了十几公里的队伍,官兵们个个挥汗如雨,顶着烈日急行军。

  70军是抗战中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参加过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作战。日本投降以后,该军在福建境内,奉命赶赴浙江温州、丽水、缙云一带,担负对浙东地区日军的受降任务。

  “紧急命令——”

  一名传令兵骑在马上,扬鞭催马,飞奔而来。马蹄铁与山石的相撞,不时迸出点点的火星。传令兵来到副军长陈颐鼎的吉普车前,滚鞍下马。司机将车停在路边,陈颐鼎接过传令兵的电报看后,立即向作战参谋下达命令:部队就地休息,然后向宁波方向前进。随后,陈颐鼎命令司机调转车头,沿原路返回。

  黄昏时分,吉普车终于在一幢架着天线的天主教堂前停下,风尘仆仆的陈颐鼎下了车,这时,军长陈孔达已等候在门前。

  陈颐鼎立正敬礼:“报告军座,属下奉命前来!”

  陈孔达还礼:“辛苦了!”接着他一反稳重老成的常态,像个孩子般调皮地问道:“又新兄,你猜猜,这次上峰给了我部什么任务?”

  “去福州?再不就是去温州?”

  “哈哈——”陈孔达见陈颐鼎猜不着,得意地笑起来,拉着陈颐鼎来到作战室的军用地图前,指着福建东面的台湾和澎湖列岛一字一顿地说:“我部的任务是去收复台湾!你我将成为现代的卫温和郑成功!”

  “这太棒了!”陈颐鼎高兴得大叫,“台湾被小日本霸占了五十年,该我们扬眉吐气了!”

  陈孔达说:“我奉命先期飞台,你率领部队为渡海和登陆做好各种准备!”

  陈颐鼎着急地问:“准备?这么多人,要征集多少船只才能渡海?”

  陈孔达道:“放心,有盟军的登陆舰和飞机,还怕过不去?”

  陈颐鼎笑道:“有此壮举,也不枉虚度此生!”

  陈孔达叫副官拿来绍兴的女儿红酒,分别倒在两只搪瓷缸子里,豪爽地说:“来,让我们为台湾干杯!”这一天晚上,陈孔达和陈颐鼎都喝醉了。

  70军的官兵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后,人人都激动得彻夜未眠。

  10月14日,在宁波经过短期整训,换上美式军服和装备的70军75师、107师和军部直属5个辎重团,先后在北仑港登上几艘美国大型登陆舰,起锚出海,乘风破浪,向台湾方向而去。天空上,还有飞行大队的飞机护航,数十架战机排成一个一个编队,呼啸而过,甚为壮观。

  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白天,无数海鸟追逐着军舰和海浪,欢快地飞翔着。夜晚,军舰上灯火辉煌,海面上,信号灯相互应答,发布信息,灯光闪烁,煞是好看。只有船舱中的70军官兵,苦不堪言。原来该部队是湘军部队,官兵全是一群没有见过海的“旱鸭子”,风浪一大,一个个头晕目眩,呕吐不止;有的人甚至连苦胆水都吐出来了,狼狈不堪。尽管如此,却没有一名士兵叫苦叫累。

  舰队走一段,停一段,当飞机侦察无敌情后,舰队再继续前进。
  
  中国军队登陆台湾岛,令人吃惊的是,二十多个日军将佐在港口恭迎;中国军队顺利接收台湾,当地人民通宵欢庆回归
  
  第四天清晨,海面风平浪静。陈颐鼎登上甲板,在曙光的照耀下,看着湛蓝的大海和天空,深深地吸了一口略带海腥味的新鲜空气。他抬腕看看手表,不免心里有些着急:“先头部队在美舰的护送下,应该到达台湾了吧?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呢?

  上午8时许,一百多架美国战机隆隆飞过台湾海峡,在台湾的上空盘旋,形成强大的威慑。海面上,一艘艘的军舰为大型的登陆舰护航,以最高时速,向台湾前进。

  “台湾!台湾!”瞭望塔上,一名士兵指着正前方,惊喜地大叫起来。

  陈颐鼎急忙拿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仔细搜索着,终于看见了海天极目处有一个小黑点。渐渐成为一抹绿色,“啊,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此时,报话机里传来75师罗哲东师长激动人心的声音:“我们已经在台湾登陆!”

  陈颐鼎抓过话务员手里的话机:“有没有敌人反抗?”

  “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立即巩固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迅速登陆!”

  台北基隆海滩上,一片繁忙的景象:美国大型登陆舰登陆钢板徐徐放下,75师官兵拿着枪,背着子弹带和背包,纷纷跳入水中,奋力向岸边冲去。

  70军所部在基隆登陆,先以一团兵力占领滩头。登陆后,其余向宜兰、台北、淡水各要点推进。

  是日11时许,几艘美国大型登陆舰沿着清除水雷后开辟出来的一条狭长的水道,进入了三面环山的基隆港。

  陈颐鼎走下舷梯,踏上码头时,令他吃惊的是:岸上有二十多名日军将佐在列队恭候,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军”已经失去了骄横之态,向远道而来的胜利者行起军礼。

  陈颐鼎戴着雪白的手套,冷冷地向他们还礼。一名持枪的士兵大声质问:“我们没费一枪一弹就收复了台湾,真他妈的不过瘾,你们为什么不抵抗?!当年你们也是这样登上台湾的吗?”

  中国军队登陆台湾的消息像一阵春风,迅速传遍全岛。从1895年台湾被割让,到1945年回归祖国的怀抱,已经整整50年了。广大台胞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互相庆祝,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通宵欢庆, 几天后,70军预9师和新编入该军的97师也陆续开到基隆。立即向宜兰、苏澳、花莲、新竹等地推进。

  据美国新闻处上海10月18日电:美国第七舰队总部今日宣布:中美水陆军事行动已经完成首次大规模运输,中国国军70军已至台湾之基隆,登陆过程未遭遇任何意外,投降之日军顺利缴械。

  ……

  随后,海军第二舰队司令部及陆战队第四团、宪兵第四团相继登陆台湾,陆续到达指定位置。62军在黄涛军长的指挥下,也于11月18日至26日在高雄等军港登陆完毕,集中于高雄、凤山、台南,向嘉义、台中等地推进。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本马关,与日本人周旋的李鸿章脸颊被刺客子弹击中,血染襟袍;《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割台赔款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丧师!继而中国军队在平壤溃败,渡鸭绿江退回中国境内,日军紧追不舍,穷追猛打。清朝的淮军等部轮番接敌,却接二连三地败下阵来,日军铁蹄恣意践踏着东北这块大清朝的龙兴之地。

  1895年2月,北洋舰队覆没。田庄台、牛庄、营口等战略要地相继失陷,日军挺进至山海关一线,京畿震动。

  朝廷紧急派出全权大臣张荫桓、邵友濂往日本进行议和,被日方以“全权不足”的借口,拒之于国门之外。

  坏消息纷至沓来,中日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作为清廷的决策者还有什么可说?日军兵锋直指京畿,几天的工夫就可以打到北京。光绪帝完全支持不住了,按日方的要求,他把议和大臣换上重量级的李鸿章。

  李鸿章丝毫不敢耽搁,带着儿子李经方等从天津港启程,急如星火,赶往日本马关。3月19日,李鸿章到达马关,日本议和大臣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当即登船,与李鸿章进行礼节性的会面。由于双方都是东亚外交老手,彼此间都很熟悉,免不了寒暄几句外交辞令。

  陆奥宗光用一种关心的外交辞令对李鸿章说:“李中堂,你住船上多有不便,我们已为你预备整洁的公馆,请移寓下榻。”

  李鸿章还端着一副大国使者的架子:“感谢你的关心,老夫旅途劳顿,在船上暂歇息一晚,等明早再移上岸,以便就近议事。”

  伊藤博文用一种调侃的口气说:“你我别来十年,中国丝毫未改成法,而日本则卧薪尝胆,所以这一次你们被我国打败,我深感抱歉。”

  他所说的“十年”,是指1885年朝鲜的“甲申之变”。当时朝鲜王宫内部发生政变,应朝鲜方面的要求,中日两国同时向朝鲜派兵;当时日本的力量不足以与清朝对抗,经过外交折冲,两国军队退出朝鲜。而现在的情景则完全不同了,于是李鸿章感慨地说:“惭愧,惭愧,十年沧桑,贵国早非吴下阿蒙了。”

  伊藤和陆奥有礼貌地鞠躬告辞:“李中堂,明日见!”

  弱国无外交,李鸿章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与地位。他原想利用自己过去的影响和气质与对手周旋,但听了伊藤博文的话,明白此次的马关和谈,绝非易事。夜幕降临,在昏黄的月色下,李鸿章在甲板上思考、徘徊。

  3月20日,中日的议和谈判正式在马关的春帆楼举行,双方代表互阅敕书。老眼昏花的李鸿章挂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仔细研究日本提出的条款。

  伊藤博文只是随便翻了翻敕书,确认了李鸿章的全权身份后,催促说:“李中堂,你们中国人的办事效率不能高一些吗?”

  李鸿章放下手上的文件,说:“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伊藤博文说:“你尽管看,但是我向你透露一个消息:六七日前,我国的兵船已开往台湾地区。等你看完文件,澎湖列岛早成我军的囊中之物了。”

  李鸿章一惊,立即明白日本此次必拿台湾说事,但他表面上若无其事。回到寓所后,他立即把这个惊人的情报电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清廷回过味,为时已晚。

  3月25日,澎湖已落入日军的囊中。

  日军海陆军的顺利进展,使日本外交代表在谈判桌上态度蛮横、恃强逼勒,要割地、要赔款、要特权;并威胁要对中国继续增兵。山海关前线部队频繁调动,摆出一副进攻京、津的架势。伊藤博文说:“如果中方不立刻答应日方的条款,势必重燃烽火。”

  李鸿章战战兢兢,抱着“但能争回一分,即少一分之害,苟有利于国家,何暇更避怨谤”的心理,与之折冲。

  在谈判桌上,双方曾有这样对话:

  伊藤博文傲慢地说:“李中堂,此次的条款,只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不服:“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博文套用外交辞令:“你只管辩论,但我方的条件则一分不能减少。”

  马关议和进行得异常艰苦,几至僵局。可没过几天,转机出现了。这天会议结束后,李鸿章在回宾馆的路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叫小山丰六郎的极端分子,混在路旁围观的人群当中,李鸿章的轿子从他身边经过时,他突然蹿上去,掀开轿帘,手持火枪,对准李鸿章就扣扳机,子弹击中李鸿章的左颧骨,李顿时血流如注,晕厥过去。

  议和大臣李鸿章在日本被刺,对日本来说,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件,日本政府担心此事件会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继而引起西方列强的强硬干涉。

  伊藤博文与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慌忙赶至宾馆,嘘寒问暖,对重伤的李鸿章进行慰问;这件事甚至惊动了日本天皇,亦担心李鸿章的安危,专门派出御医前往诊伤。以此为契机,双方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伊藤博文对头上缠满绷带的李鸿章说:“对阁下的不幸,我代表日本政府表示慰问。发生这样的事件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的。”

  李鸿章叹了口气:“勤劳王事,就是搭上我这条老命也在所不惜,只是希望能早日达成和约。”

  陆奥宗光说:“李中堂不必为此担心,中堂的不幸,倒成为大清举国之大幸。从现在起,议和条款的商办,将较以前容易了,中日战争亦将从此停止。”

  日本终于同意下令停战了。

  李鸿章血染襟袍,而使日本作出了少许的让步,自动将赔款从索取的三亿两减成二亿两。

  4月17日,大清国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国全权大臣伊藤博文等在日本马关议定和约十一款另约三款成。其文曰:

  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的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械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让境内。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三、澎湖列岛,即东经一百十九度起至一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前款所载及粘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

  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
  《马关条约》签订和台湾以及澎湖列岛被割让的消息传到国内,在朝野所引起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大地震,使整个朝廷、乃至整个国家舆论大哗。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之洞为保住台湾,想出将台湾抵押给英美列强的下策;在日本的威逼之下,光绪皇帝流着泪在《马关条约》上盖下鲜红玉玺
  
  阳春三月,江南本应是莺飞草长,桃红柳绿的季节,但乙未年的春天,如同愁人的心情,一连十数日乌云笼罩、连阴不开。

  江宁城烟雨朦胧。钟山龙盘、石城虎踞胜景都隐藏在云雾之中。位于城东的两江总督署西花厅,一汪碧水,无数银珠跳跃飞溅,大涟漪套着小涟漪;雨打芭蕉,滴嗒滴嗒,随着凄凉的风声,一阵一阵越过女儿墙,穿越雕梁画栋,潜入签押房中。堂前,两只颉颃燕子,将新衔来的泥土筑在破损的旧窝上。

  总督张之洞眉头紧锁,心绪不宁,坐在太师椅上。

  “唉,祖宗留下来的社稷,大清的江山,难道就像这危巢么?”张之洞心里一阵哀鸣。

  “以夷制夷?把台湾抵押给列强,躲过一时再说。对,就算饮鸩止渴,这也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张之洞从笔架上取下小楷笔,戴上老花镜,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了一道电奏:

  ……京城不能安,和议不能成,不论远虑,先有近忧。唯有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优与利益,订立密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决不吝惜。无论英、德、俄酬谢若何,去中国较远,总较倭患为轻。因台湾孤危,拟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抵押,冀英保台。若仍不允,或更许以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

  他命令:“速送电报局,加急发给总署。”

  电报发出去了,张之洞的心也跟着去了京城,度日如年,等候盼望着朝廷的回音。两天后,光绪帝旨到,张之洞急忙拆开,上面写着:

  台湾作押借款,借资保卫一节,有无确实办法?著详细电复。

  “看来,皇上还是希望保留台湾的,需要有切实的方案。”

  雨还在不停地下,张之洞遥望长空,几缕微弱的阳光从浓重的乌云中挣扎透出,似乎也带来了一丝希望。他兴冲冲地拟写电报稿,与台湾巡抚唐景崧通声气。

  唐景崧与张之洞同一年考取同治朝的进士。在科举制度下,同榜考中的人称为同年,是一种互相提携、援引的特殊关系,也是一种比较深厚的社会关系。张、唐二人同留在翰林院,彼此谈得来,因此私交很好。张之洞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一职务除办理所属口岸的通商交涉事务、举办工矿、交通等洋务外,还兼督海防、训练南洋海陆军。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与台湾巡抚唐景崧经常交换意见,共筹保台方略。

  唐景崧接到张之洞的电报,也认为这不失为一条抵御日寇并吞台湾的良策,于是立即与英、美、法等列强商洽。

  日本深恐夜长梦多。伊藤博文通知李鸿章:要中国立即交割台湾。李鸿章自知国内舆论汹汹,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央求伊藤博文:“台湾已是日本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呢?”

  伊藤博文回答得更为露骨:“没有咽下去,肚子饿得慌。”

  李鸿章:“难道就不能再缓缓?”

  伊藤博文:“再拖就意味撕毁和约,重新战争,那中国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

  李鸿章自然不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在他的催促和说服下,5月17日,光绪皇帝终于批准马关和约,并在和约上盖下了鲜红的玉玺。从此,遥远的台湾,那里所有的主治权,都已交与日本,人民将不再是大清国的子民。想到这里,年轻的皇帝竟连拿起玉玺的气力都没有了。他泪流满面,一下子瘫倒在龙椅上。

  日本天皇立即委任桦山资纪子爵作为台、澎等处总督,在近日内即将前往台湾履任办事。

  清廷连忙发布上谕:着派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前往台湾,与日本派出大臣商办事件。
  
  丘逢甲等人领导台湾军民,用尽心机,竭力拒日保台
  
  一个年约三十的汉子,身穿一身雪白的长衫,长衫的下摆掖在黑色的束腰带里,站在台北鼓楼上,手执鼓槌,使劲地擂响了报时用的大鼓:“嗵嗵嗵——”他就是台湾爱国士绅丘逢甲。

  牛皮蒙的大鼓面战抖着发出雄壮而有节奏的声响,人们从不寻常的鼓声中,预感有重大的事件发生,于是纷纷从四面八方向鼓楼聚拢而来。

  丘逢甲胳膊酸了、麻了、肿了,全然不顾,任凭泪水、汗水满脸、满身,滂沱而下。只是使尽全身的力气拼命地抡着。无数民众黑压压地聚集在城下,等待着。

  鼓声终于停了,丘逢甲站立城头,嗓音嘶哑地大声宣布:“朝廷将台湾割让给倭寇了!”霎时间一片可怕的沉寂,人们的表情惊异、呆傻,半晌才回过神来。

  “哇——”一个汉子突然咧开大嘴,痛哭起来。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时”。台湾的同胞,从此将成为弃民、沦为亡国奴,华夏子孙谁不悲伤流泪?这哭声像海啸澎湃,像山崩地陷,震撼着台湾的山河,震撼着所有同胞的心灵。民众无不撕心裂肺地号啕大哭起来。

  城头的丘逢甲,使劲将长衫的一角撕下,将自己右手食指咬破,用鲜红的血在白布上写下“抗倭守土”四个大字,举在头顶,众人群情激愤,万众一心,发出了山崩地裂般的誓言:“抗倭守土,保卫台湾!”

  丘逢甲1862年生于台湾苗栗。光绪朝进士,授兵部虞衡司主事。因不乐仕途,返回台湾,致力于教育事业。主讲衡文、罗山书院,并与台湾巡抚唐景崧联结诗社,互相唱酬,台湾诗风大开。

  甲午战败。丘逢甲风闻清政府准备割让台湾,悲愤填膺,怒不可遏,函电交驰,极力反对。他领衔台湾士绅,致电清廷,掷地有声地宣誓:“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后,丘逢甲亲任团练使,组织义勇,准备武装抗倭。与此同时,他认为清廷既然割让台湾,就不可能支持台湾抗战。要与日寇斗争,就必须换一种形式,以一个“独立”国家的形式,获取外援。

  5月15日,丘逢甲与一批士绅集议成立台湾民主国之事。他提议请一位有声望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物出来任总统,登高一呼,才能绅民景从。在座者一致表示同意。丘逢甲当即起草了一篇《告台湾人民书》,其中有“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倘中国豪杰及海外各国能哀怜之,慨然相助,此则全台百万生灵所痛哭待命者也”。表达了誓死抗倭保台的决心。

  丘逢甲还亲自前往巡抚衙门,说服唐景崧出面就任台湾民主国总统。但唐景崧并没有痛快答应。

  5月19日,台湾的海平线上升起了新的希望。一艘法国巡洋舰冒着黑烟出现在台湾附近的海面上,中午时分,法舰终于进入基隆港。

  台湾副将陈季同登上法国巡洋舰的甲板,会晤法国舰长,双方谈得很愉快。法舰长说:“关于护台问题,确有其事,但由于日本的坚决反对,加之法国现在在它处用兵,欲出兵台湾恐怕力有不及。”他见陈季同脸上流露的失望之色,又补充说,“如果台湾自立,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事情或许好办得多。”

  陈季同反应很快:“我们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我马上向巡抚大人禀告,并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陈季同走下船舷时,脸上充溢着笑容,对前来采访的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戴维斯说:“我们很有希望。”

  5月20日,法国舰长上岸,在台湾巡抚衙门礼节性地拜访了唐景崧,双方就台湾问题进行了探讨。

  法国舰长说:“我们为中国争回土地很难,但如果为了台湾而保民,则另当别论。前提是台湾必须自立,有了自立之权,法国就有可能来台订约。”

  唐景崧说:“自立之事我们正在进行中。”

  法国舰长说:“我将赶赴日本长崎,与舰队提督会商,以后的事须等台湾自立后再说。”

  法国军舰象征性的来访,在唐景崧看来,这就是法国准备保护台湾的一个信号。从而倍受鼓舞,勇气大增。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做了两手打算,一方面能被推为总统,如果有列强支持,也可南面称王,独霸一方;另一方面他也想好了退路:电奏清廷,说自己身不由己,被台民挟持,希望割台大员从缓来台。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争取欧美列强的支持,台湾巡抚唐景崧自立“台湾民主国”,丘逢甲设计的“国旗”龙在上虎在下,以示心向大陆,永远臣服于清廷
  
  5月25日是“台湾民主国”成立的日子。清早,天朗气清,万里无云。台北的东方会馆前,人头攒动,几千人聚集在广场上。大约上午8点左右,突然人群骚乱,有人喊着:“闪开,闪开!”
  人们纷纷向两边避让,闪开了一条甬道,丘逢甲在士绅的簇拥下,来到东方会馆的旗杆下,他将双手捧着的一方折叠成四四方方的国旗抖开,挂在旗杆的绳子上,然后慢慢地拉动绳索,把这面所谓的蓝底黄虎国旗升上高高的旗杆顶端。
  在蓝天下,这面“民主国”国旗,格外醒目,在晨风里猎猎飘扬。国旗上绣着一条龙和一只虎。龙在上,虎在下,表示虎卑于龙;龙头张扬,龙身跋扈,虎首内向,尾高首低,表示台湾心向大陆,永远臣服于清廷之意,它与清廷的青龙旗相对应。这面国旗的设计者,就是爱国士绅丘逢甲,这是凝聚了他的心血,深思熟虑而设计成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还有人用期盼的声音说:“好了,这回台湾有希望了!”
  参加开国典礼的各界代表们,在台北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然后到达台北巡抚衙门。
  “总统”唐景崧头戴朝帽,身穿朝服,迈着八字步出了大堂,他胸前代表二品爵位的孔雀补子不见了。这大约就是总统与巡抚的区别。他在香案前恭恭敬敬地焚香,然后撩袍下跪,往北,面朝北京的方向,进行九叩首;然后起身,接过丘逢甲手里捧着的“台湾民主国”大印,百感交集,大放悲声,转身进去。
  “台湾民主国”成立之后,唐景崧召开会议,将巡抚衙门改为总统府,任命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大将军”,统帅军队;任命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统率全台义勇民兵。同时,沿袭清制,设置团练局和筹防局,分由台湾士绅主事,前者负责民军的招募、训练;后者则主要负责筹集防卫资金,购置军械,以充实军资。
  唐景崧就任总统后,颁发了第一号布告,其中说:“唯是台湾疆土,荷大清经营缔造二百余年,今虽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照常严备,不可稍涉疏虞。民间有假立名号,聚众滋事,借端仇杀者,照匪类治罪。从此台湾清内政,结外援,广利源,除陋习,铁路、兵船次第筹办,富强可致,雄峙东南,未当非台民之幸也。特此晓谕全台知之。”
  以此表明心迹,所谓的“建国”,根本不是独立;只不过是对付日本侵略的一种办法,只等抗日胜利,再回归中华。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割台大臣李经方不敢去台,在日本派遣的“台湾总督”桦山威逼下,草草割了台湾
  
  李鸿章得知台湾宣告自立的消息后,以事出意外为由,急电嘱李经方暂毋前往淡水,交地事候旨再说。他又电奏朝廷:“闻台湾已自立为民主之国,布告各国,恐无出而援助者。绅民义愤固无如何,唯不应奉署抚唐景崧为总统,使朝廷号令不行,日本岂不明知?必有责言,虑生他衅。李经方奉命前往交地,兹既无地可交,此外各事无从过问。伊藤乃催赴淡水会齐,原系照约办理。李经方既去,亦不过作壁上观战。断难设法排解。究竟如何处置及经方应否速往。伏乞电旨迅速指示机宜。”

  朝廷则让李鸿章催其子李经方“迅速办理”割台手续。旨曰:“李经方随同李鸿章赴日,派为全权大臣,同订条约,回津后尚未复命,何以遽行回南?昨派令前往台湾商办事件,又复疾病推委,殊堪差异。李鸿章身膺重任,当将此事妥筹结局,岂得置身事外?……现在日使将次到台,仍著李经方迅速前往,毋许畏难辞避。倘因迟延贻误,唯李经方是问,李鸿章亦不能辞其咎也。”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致电清廷:“桦山总督明早晨可抵淡水,本大臣详审料量,深信当此时节,两国特派大员会晤愈早愈妙,此事极早极属紧要。是以本大臣盼望中国特派大员立即启程,不必以所处艰碍过虑。如万一果有不虞,桦山总督自必按照本大臣之电所陈者,出力助护。”

  腐败的朝廷生怕再得罪日本,急忙给李鸿章下旨:“电奏已悉,台民劫制生变,事出意外,无从过问。李经方既经照约派往,若不速行,转令生疑。伊藤电内既有出力助护之说,自应克日前往,相机商办。即使不能排解,彼亦无借口也。”

  与此同时,清廷还电令南洋、广东各地禁止私运军火、勇丁赴台,不准支持台湾方面的行动。

  李经方自然明白前往台湾办理交割决不是一件“美差”,以“忧劳成疾,病势沉重”、“怔忡日剧,神志不清,断难胜此艰巨”作为借口,赖在上海,迟迟不想动身。

  李鸿章体谅儿子的苦衷,向朝廷建议:“(李经方)地方情形太生,恐误大局……唯任大责重,可否添派一人同往到台?或留署藩司顾肇熙、提督杨岐珍在台候交接;并请令科士达偕往襄助?”

  科士达曾任美国驻墨西哥、俄国、西班牙等国公使和国务卿。中日甲午战争时由美国驻华公使田贝推荐,被清政府聘为赴日议和使节的法律与外交顾问。

  朝廷同意派科士达随李经方赴台办理割台手续,对李经方要求留下台湾藩司顾肇熙和提督杨岐珍共同“妥办”之请,则以“台湾文武各员,已有旨饬令内渡,未便再令留台守候”为由,加以拒绝。

  日本方面要求李经方带有全权,先到长崎,再乘日本船赴台,以资保护。李鸿章则复电表示:双方在台湾的淡水会晤,以免周折,保证所携带的文凭即加“全权“字样。

  李经方无奈,只得包了一艘德国船“海晏号”从上海起程,6月1日到达淡水。在日舰护送下,又开赴基隆。

  6月2日上午10时整,李经方与桦山在三雕澳日舰上会晤。

  李经方出具全权证书让桦山过目,说:“我奉命照约来此,将与贵委员商办事件,台湾如何交接,还望事先明告。”

  桦山说:“台湾的事情看来很棘手,交接甚为困难。等我军攻占基隆后,我们一同到台北府,再慢慢进行交接一事。”

  李经方最怕上岛,更怕面对岛上同仇敌忾的抗日军民,急得双手直摇:“《马关条约》已被两国批准,伊藤首相自认中国已将台湾治理事权交与日本。现在台民发生变乱,我怎么能上岸一一点交呢?我写个手续交给你就行了。”

  桦山坚决反对:“不经过上岸清点,我怎么能接收台湾呢?”

  李经方可怜兮兮地央求道:“我自从马关回国以后,卧病已久,一直在上海调治。此次奉旨抱病前来,海上风涛险恶,我连站都站不起来。如果等到贵委员到台北,不知要等到何时。全台地方很大,民变非一日可平,恐怕数年不能交接清楚。如今两国修好,须按照友谊和衷商办,不可强我所难。”

  桦山不肯通融:“虽然这样,但台湾交接事关重大,不能迁就。”

  会晤一直持续到中午一点多,双方代表就上岸清点问题,争执不下。李经方干脆装作头晕,瘫在椅上,嘴里还一个劲地哼哼。

  桦山见会谈无法进行下去,只得说:“你先回船休息,等一会我吃了饭,就去你那儿再作会谈。”

  李经方在几名随从的搀扶下,回到自己的船上。

  下午2点,桦山资纪就赶来见李经方,劈头就说:“《马关和约》的批准,是不是表示两国愿意实心和好的诚意?”

  李经方仍然一副病歪歪的样子,有气无力地说:“那是当然,交接之事究竟如何办理?”

  桦山坚持:“就按上午我说的办!”

  李经方哀求:“贵总督何必这么固执?我们能不能找一条折中的方法?”

  桦山:“我不知道怎样折中,事情就是应该这样办的,没有别的办法。看你病得不轻,若久留于此,万一发生不测,也是麻烦,清单给我。”

  李经方说:“不上岸我从何而开清单?现在民变,衙署文卷从何查考?即使上岸,也还是没有清单。何必多此一举,强我所难?”

  桦山说:“清单就由贵委员来写,不管你怎么写,总是要有此名目,方合款式。”

  李经方说:“我在清单上就这样写:台湾全岛、澎湖全岛之各海口,并各府厅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物件都交给贵总督,行不行?”

  桦山说:“这样太含糊了。”

  李经方说:“你非要我开清单,我只能如此,不然,即请将‘清单’二字删去。”

  桦山表示同意,说:“但你必须写明:台湾至福建之海线,系台湾属公物件,亦须照收。”

  李经方吓了一跳,说:“海线非岸上产业,何能交让?何况海线问题,非两国政府议定,我未奉命商办此事,无此权利;再说,和约内面也没有提到此事。”

  桦山说:“既然如此,你必须写明:关于台湾至福建海线应如何办理之处,俟两国政府随即商定。”

  一直谈到晚上7点多,双方总算定下来了,桦山即命其参赞先将汉文、日文清稿交李经方过目;李经方只要日方同意就行,哪还敢一字一句去斟酌,草草溜上几眼,认为其措词尚合和约,唯恐日方再节外生枝,当即在清单上签字盖印。

  就这样,一纸和约,一纸清单,李鸿章、李经方父子二人,便草草地割让了台湾。

  当天夜里12点,李经方就命令“海晏号”起锚开航,在夜幕的遮掩下,返回上海。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清廷割让台湾,但台湾军民坚决对日本说“不”。数番血战,台北终于沦于敌手,唐景崧和丘逢甲被迫渡海到大陆
  
  “台湾民主国”举行“建国”典礼的当天,日本军舰“高千惠”号和“浪速号”组成侦察编队已经到达台湾海面,这个编队的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曾在甲午海战中出尽风头。

  唐景崧迅速进行部署,调动军队,整修炮台、储备武器与筹措粮饷,防守台北。刘永福的黑旗军秣马厉兵、枕戈待旦,防守台南。

  “台湾民主国”的兵力约百余营,兵员数共有33000人,都是旧式的淮军和广勇。台湾的炮台部署在北部淡水、基隆、狮球岭,南部安平、打狗港和旗后,总共有炮台12座,皆为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构筑完成的。由于长期闲置,部分大炮已朽烂生锈,不堪使用。

  唐景崧、茅延年带了10万两银子去上海,向外国洋行购办枪械,并咨请各省接济枪械、火药。张之洞曾帮助唐景崧采办和运输了一批武器。但清廷电告张之洞云:“台事无从过问,枪械等自不宜再解,免生枝节。”

  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所乘的“横滨丸”号行进在淡水海面时,船长下令放慢船速,从右舷放下铅锤,以测量海底深浅;当铅锤拉起时,带出水底两块岩石。船长将两块石头呈献给桦山总督,说:“这是阁下在新版图赴任之际所得之土,上天将台湾土地赐归日本。”

  桦山大喜:“这是天意!是一个好的兆头。”于是让人在这两块石块上镌刻了“高砂”二字,作为日本占领台湾的纪念。

  桦山急于早日登岸,统治这块新到手的土地。他原计划在淡水登陆,直趋台北。但根据东乡平八郎的报告,得知台北正面防卫严密,遂改从台湾岛北端登陆,再迂回进攻台北。

  台湾北部的门户基隆港附近,有个叫三貂角的渔村,没有森严的防守,而且海岸线多为便于登陆的沙滩。而且这里只有“台湾民主国”守军四百名左右。

  以白川宫能久亲王指挥的日军,在澳底登陆后,首先与守军对阵。这是“台湾民主国”与日军的初次交火。可惜只放了一阵枪炮,守军遗留下4具尸体与若干兵器弹药,就放弃了阵地。

  3天后,日军抵达瑞芳。该地与基隆近在咫尺。当初,瑞芳的“民主国”守军只有一营,但他们没有想到日军借着密林的掩护,会由背后发起进攻。经过数十分钟的枪战,守军放弃了炮台,日军随即攻入村内。“民主国”兵勇利用民房,向日军还击。由于日军山炮的火力太猛烈,迫使兵勇溃散。

  第二天,日军第一旅推进到基隆郊外。下午1点,总攻开始。突然,黑云四合,大雨瓢泼。这场暴雨使在海上的日军各舰也不得不停止射击。战斗仅由日陆军单独进行。日军第一旅团冒雨攻克了基隆的炮台,又攻入市街,守军牺牲不少,阵脚大乱,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基隆遂失陷。紧接着,战场移至狮球岭。在雨中,双方为占领山顶阵地而展开殊死的肉搏战,下午5点钟,日军终于攻下了高地。

  6月5日,台北危在旦夕,“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撑不住劲了。他脱去朝服,换上长衫,携带金钱细软,向海边逃去。在亡命途中,不巧被士兵识破,于是被迫留下5万美元的“买路钱”;在美国税务司的掩护下,乘德国轮船“打鸭”号逃往厦门。

  丘逢甲、林朝栋所率领的义军,也在日军的打击下,各部星散。丘逢甲在梧栖港乘“源发”号船,内渡大陆。临行前挥笔写下《离台诗》六首,感情激越,怀抱哀怨,表达了他无力阻止清廷割让台湾和日本势将统治台湾的愤怒而悲痛的心情。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英雄刘永福带领黑旗军等义军,与敌殊死搏杀,虽使敌付出重大伤亡,最后也难挽败局
  
  在唐景崧、丘逢甲内渡之后,刘永福成为台湾军民抗日的核心。在台南方面,6月25日,日舰两艘进窥台南的安平口,刘永福命令炮台发炮轰击,日舰慌忙逃走;但日军进攻台南的序幕由此拉开。黑旗军会同海防各军日夜巡防各海口,多次击退日军的登陆。

  这一时期的战斗,围绕争夺台中地区而展开。

  日军轻而易举占据台北,台中空虚,台南势成孤立。6月中旬,日军进攻新竹。新竹是台中的入口处,由义军徐骧、姜绍祖和清军分统领杨紫云与吴彭年共同防守。日军收买汉奸,从小路抄袭,杨紫云英勇牺牲,吴彭年率黑旗军援救不及,新竹失守。徐骧指挥义军反击,消息又被汉奸走漏,日军抢先一步,占据新竹城东的十八尖山,义军冒着枪林弹雨攻占了山头,居高临下,发炮轰击新竹城内的日军。义军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关键时刻,部分清军在新竹知县率领下内渡,日军不战而复得新竹县城,义军陷入敌人包围之中。但新竹之战,牵制日军达月余。

  义军统领姜绍祖,新竹北埔人,为抗日保台,他倾尽家资,打造兵器,招集了义军500人,投入保卫新竹战斗,被日寇俘获,他手下有一名战士,自称是“姜绍祖”,使其逃脱。他回到北埔后,再度组织义军,反攻新竹,终因寡不敌众,被俘牺牲,年仅21岁。

  新竹失守,义军退守大甲溪。

  7月22日,日军增援部队第三次由台北出发,纠合了近卫师团全部兵力,配备工兵、炮兵、骑兵等,合计约一万五千人。日军指挥官称“沿路民众良莠不齐,十分残忍,必须一网打尽”。于是任意杀人,连妇女和婴孩也不放过。日军并以火攻战术,彻底摧毁民房。三峡、大溪一带,每天炮声隆隆。在这场惨无人道的扫荡战中,被杀害的无辜百姓就达五千人之多,焚烧民宅七八千处。

  8月初,黑旗军吴彭年联合徐骧等义军,对付日军。黑旗军埋伏于大甲溪旁,乘敌不备,突然猛攻,日军大乱,向后撤退,徐骧率义军从后拦截堵杀。日寇丢盔弃甲,死伤惨重。徐骧,苗栗头人,自幼爱读兵书,喜练武艺,助人为乐,深得乡亲信赖。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他悲愤欲绝,高呼:“清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誓言声震山河,气贯长虹。日军入侵后,他在自己家乡组织义军,自任团长,率军北上,阻击日寇。在新竹,他诱敌深入,大败敌人,俘日寇一百余名;在大甲溪,他趁敌半渡,从中截杀,敌尸浮塞,溪水不流。

  此时,日海军在台南登陆,牵制刘永福,使他不能专顾大甲溪。在紧要关头,后路新楚军大营被汉奸军袭击,统领李惟义逃遁,大营失陷。前敌各军闻警溃退,营官袁锦清死守大甲溪,掩护各军撤退,袁锦清率五十余人冲日军炮兵阵地,全部中炮而亡。

  8月3日,日军增援部队赶至新竹,与驻防该地的部队会合,北部大扫荡终告一段落。

  大甲溪失守以后,刘永福令各军据台中境内彰化的大肚溪扼守。而日军的援军2万人到达台湾,分三路向台中狂扑。

  日军右路在海军“吉野”、“浪速”两舰的炮火掩护之下,于28日顺利攻下彰化。

  刘永福命徐骧所部,退守台湾南部重镇台南。徐骧杀出重围,退守台南后,再募高山族义勇军七百多人与敌继续作战。

  9月,日寇渡过大甲溪,向南推进,连陷彰化、云林、台中地区。随着彰化失陷,台中地区陷入日寇之手,刘永福部将杨泗洪与徐骧、简精华等义军合作,在大莆林夜袭巧攻,大败日军,一度收复云林,日寇伤病交加,已无力南进。

  10月,日寇经过休整和增援,分四路开始向台南地区进攻:陆路向嘉义进攻,海路炮轰安平,还有混成旅从布袋嘴登陆,直逼台南市,又有第二师团在枋寮登陆,向凤山进攻。

  10月10日,嘉义保卫战打响。嘉义守将王德标在城外暗埋地雷,炸死日寇七百多名,敌人无法进城,只得后退。溃退之时,又遇伏兵,日近卫师团长白川宫能久也受重伤,后在台南毙命。

  在抗战的短短四个月中,徐骧率义军参加了数十次战斗,每次战斗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使日寇闻风丧胆。曾文溪失陷,部下劝他内渡,他坚决表示,绝不偷生内渡大陆。

  徐骧的热血终于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保卫祖国的誓言,不愧是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

  由于得不到大陆方面的支援,台南处于饷尽粮绝境地。嘉义陷落,台南危在旦夕。10月,凤山失守,形势愈加不利,日军三面夹攻台南,不少绅士官吏纷纷内渡。

  刘永福终于违背了“誓不走,如万难支,决入内山做草寇,与遗民共存亡”的初衷,10月20日,乘坐英商“滴利士”号轮船离开浴血奋战的这一片热土,回到厦门。

  10月21日,台南失陷,日军乃木部队进入城内。11月1日,台湾最后的抗日根据地恒春沦陷。日本宣布“全台平定”。

  但是台湾各地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发生,各地小股抗日义军和不屈的抗日义民,纷纷自发组织起来,从1895年底至1902年5月的7年中,抗日武装起义和游击战争,遍布台湾南北,小则数十至数百人,多则数千人,更有达万人之众者。他们以深山峡谷为根据地,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给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之如坐针毡,疲于奔命。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伊始,国民政府即申明了收复台湾的决心;1940年对日宣战后,更是公告天下,废止《马关条约》,坚决收复台湾
  
  从台湾被割让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无日不想早日收复台湾。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抗战爆发第二年,即1938年的3月29日至4月1日,在战时陪都武汉东湖边武汉大学的大礼堂里,召开了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约五百多人。大会主席团由蒋介石、汪兆铭、居正、于右任、李宗仁、吴敬恒、冯玉祥、戴传贤、陈果夫、孔祥熙、王宠惠等17人组成,通过了制定抗战建国纲领等议案。

  4月1日,在大会的闭幕式上,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大会发言,申明了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决心:

  ……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地势上说,都是我们中国安危存亡所关的生命线,中国要讲真正的国防,要维护东亚永久的和平,断不能让台湾掌握在日本帝国主义之手。中国几千年来是领袖东亚的国家,保障东亚民族、树立东亚和平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要达成我们国民革命的使命,遏止野心国家扰乱东亚的企图,必须针对着日本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必须使台湾的同胞能够恢复独立和自由,才能够巩固中华民国的国防,奠定东亚和平的基础。……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同时空袭香港、菲律宾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宣布对日宣战。9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这里主要是指中国废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表达了中国收复台湾的决心和意志。以后,蒋介石和外交部长宋子文在多种场合都谈到收复台湾的问题。

  1942年11月1日,宋子文接任外交部长一职。3日,宋子文在重庆国际宣传处记者招待会上亮相,由中央宣传部董显光介绍记者与宋子文相见。有记者问宋外长:“战后之我国,在领土方面是恢复到九一八以前之状态?”宋子文回答:“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朝鲜必须独立。美国方面有一流行口号,即‘日本为日本人之日本’,其意在指日本所侵据之地均应交还原主。”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罗会议上,中国代表艰难交涉,终于使台湾回归的议题在《开罗宣言》中得以确定
  
  进入1943年夏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已成为地平线上的曙光。美、英、苏等大国的首脑们开始考虑与磋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了。

  1943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魁北克会议时,建议:“在战后以中、美、英、苏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此建议得到了英国的同意。9月,美国国务卿赫尔向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出同样建议时,立即被莫洛托夫所拒绝。苏联不愿意将中国列入四强国。赫尔耐心地向苏方解释说:“在日本失败后,中国当然是亚洲的主要强国,邻接着极长国境线的中苏两国,如果立于平等地位,则双方关系必将有所改善。”但是,苏方依然不同意中国加入四强国的行列。

  10月28日,重庆的蒋介石接到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会晤的电报,电文曰:“我极其盼望与阁下及丘吉尔能及早会晤于某处,时间定为11月20日至25日之间。我考虑亚历山大(埃及港口)当为一良好地点……会议日期为三天……并祈极守秘密为盼!”

  11月1日,蒋介石又接到罗斯福的来电:“我盼望与阁下能决定于11月26日约在开罗邻近之处,与丘吉尔及我相晤。”

  11月9日,罗斯福给蒋介石发来第三封电报:“盼阁下能于11月22日抵达开罗。”

  这就是日后被称作在二战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开罗会议。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调整同盟国对日作战之战略;二是日本战败时惩处其侵略行为之明确办法。

  这也是蒋介石第一次作为四强国首脑之一,被邀请去参加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命运的重要会议。蒋介石的心情十分激动,立即复电罗斯福:“决如约前往。”

  11月18日,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等自重庆机场登上“美龄号”专机,飞往遥远的埃及首都开罗。出席开罗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还包括陆军上将商震、海军中将杨宣诚、空军中将周至柔等。

  蒋介石等途经阿格拉留宿一夜,自卡拉奇开始夜间飞行,于21日上午,到达开罗郊外的培因机场,驱车穿过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开罗市区,在大金字塔旁的米纳饭店下榻。该饭店附近新设有高射炮阵地及雷达阵地,并驻有英军一个步兵旅,戒备森严。

  当天下午3时许,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抵达开罗,晚6时半,蒋介石礼节性地前往拜会了丘吉尔。22日上午,罗斯福总统也抵达开罗。

  11月23日晚上7时半,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应邀赴罗斯福总统晚宴。在席间,蒋介石向罗斯福提出中国政治方面提案的重点,双方仅进行了口头讨论,并一致同意下列各点:(一)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二)太平洋上日本所强占之岛屿应永久予以剥夺;(三)日本溃败后,应使朝鲜获得自由与独立。关于战后日本在华公私产业应完全由中国政府接收这一点,罗斯福表示赞成。

  历史性的开罗会议于24日上午11时正式开幕。在会场外鲜花和绿树相间的草坪上,美英中三国首脑及其随行成员一起合影。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身白色西服,黑黑的领结、白皮鞋,腿上还放着白礼帽,笑容可掬,大腹便便地坐在右边;美国总统罗斯福总统身穿藏青色西服,红领带,一脸严肃地坐在中间;蒋介石则一身毛哔叽军装,武装带、风纪扣扣得很整齐,双手紧捏着军帽的帽檐,有些拘谨地坐在罗斯福的右侧,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合影之后,三国首脑举行第一次会谈。

  24日下午4时,美方代表霍布金斯携带公报草案谒见宋美龄后,与王宠惠商谈公报内容,并表示如果有修改意见,可于次日上午会谈时提出。草案中说:“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小笠原等,当然归还中国。凡系日本以武力或强烈野心所征服之土地,一概须使其脱离其掌握。”

  是晚,王宠惠将公报草案内容翻译成中文后,交蒋介石审阅,说明其中小笠原群岛恐系澎湖列岛之误,拟请美方纠正。蒋介石指示:照改后全文可以同意。

  英国是老牌殖民国家,对中国有着侵略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侵占中国的领土香港。英方对中国也存在着歧视政策,在讨论中国收复被日本非法占领的领土问题时,中英之间曾有一番激烈斗争。

  26日下午3时半,美、英、中三方代表讨论公报修改案的要点时,关于草案中“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小笠原等,当然归还中国”,英国外交次长贾德干建议修改为:“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这明显是留下一个悬案。

  中国代表王宠惠当即站起来反对,说:“如此修改,不但中国不赞成,世界其他各国亦将发生怀疑。‘必须由日本放弃,是对的,但日本放弃之后,归属何国?如果不加以说明,转兹疑惑。世界其他人士都知道此次大战,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而起,而我们作战的目的,亦在贯彻反侵略主义,假如如条约所说的如此含糊,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将疑惑不解。所以,中国方面对此修改文字不能接受!”

  英国外交次长贾德干晃着食指,表示不同意中方的意见。他傲慢地说:“本句之上文曾说明‘日本由中国攫去之土地’,则日本放弃后当然归属中国,因此不必再作说明。”

  王宠惠坚持说:“措词如果这样含糊,开罗会议的公报将毫无意义,而且完全丧失其价值。在阁下之意,固然不言而喻应归中国,但外国人士对于东北、台湾等地,尝有各种离奇之言论主张,想必阁下亦有所闻。所以不明言归还中国,则我联合国共同作战,反对侵略之目标不太明显。所以我主张维持原来草案字句。”

  美国驻苏大使哈立曼表示支持中方的意见,说:“我们的措词如果含糊,则世界各国对联合国的原则将不置信。我建议将该段末尾一句‘日本以武力或侵略野心所征服之土地,一概须使其脱离其掌握’,提置在第三段之后,另起一段。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小笠原等,当然归还中国。这段文字按照原草案不动。”

  王宠惠表示同意美方的建议。

  由于美中两国意见一致,英方不得不同意按原草案之提法。

  在讨论朝鲜问题时,原草案关于“使朝鲜成为‘自由独立之国家’一句,英方拟修改为“使朝鲜脱离日本之统治”。王宠惠当即表示反对,说:“朝鲜原由日本侵略吞并,日本的大陆政策即由吞并朝鲜而开始,仅言‘朝鲜脱离日本之统治’而不言其他,则会给将来留一重大之问题,不是一个好办法。应该在此时决定其将来自由独立之地位。公报中关于此点,在中国及远东方面看来,甚为重要。”

  英国代表贾德干则说:“关于朝鲜问题,英内阁此前并未讨论。未经内阁讨论而在此决定是不行的,不如全段删去!”

  美国代表哈立德按照罗斯福的意见,同意维持原草案文字。

  按照各方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后,丘吉尔再次遣人送来新稿,对于中、美两国的意见都包括其中,因此三方表示赞成。但是新稿当中关于“包括满洲与台湾”一句,论述不准确,王宠惠提议改为“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美国代表表示同意中国的意见,英国方面也表示没有异议,开罗会议宣言才最后定稿。

  11月2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及各该国的外交顾问与军事顾问出席会议,最后将修改稿朗读一遍,三国首脑均表示赞成。会议发表公报即《开罗宣言》如下: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婪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罗斯福、蒋介石、丘吉尔(签名)

  《开罗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所有台湾之一切领土主权和驻台日军与物资,自当为中国接受及受降。

  12月20日,蒋介石在重庆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报告开罗会议关于中国领土完整,以及朝鲜、印度、安南(越南)、琉球等问题时说:

  “……琉球、台湾、澎湖问题,当我没有去之前,即向美国说明,琉球原来是我们的,为太平洋重要的军事据点,要美国特别注意。在开罗会议的时候,如果我们硬要,美国也不会同我们争。但是我们要来之后,第一,我们没有海军,就是战后二三十年之内,我们在海上都没有办法;第二,要引起英、美的怀疑,所以我们对于收回琉球,不必过于坚决。不过因为琉球是太平洋的重要军事据点,我们不能不过问,无论如何,不能让日本占领。至于台湾、澎湖,与琉球的情形是不同的。台湾、澎湖,于1895年被日本占去,琉球是1895年以前即被日本占去,所以我们对于琉球可以不收回,而台湾、澎湖是坚决要收回的。”

主题

0

回帖

3582

积分

游客

积分
35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9: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飞行员降落台北,喝令日军司令官安藤利吉降下太阳旗
  
  台湾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日本驻台的战斗序列有第9、12、50、66、71师团,第65、66、100、103、105、120步兵旅团,及其他部队,总数达20多万。

  当时,台湾的日军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和投降,蠢蠢欲动。一伙日本军人,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干着破坏武器、焚烧物资、破坏档案,教唆台湾岛民进行所谓的台湾独立运动,和勾结日本浪人,组织暗杀团,阴谋制造恐怖活动,以达到阻挠和破坏中国政府接收台湾的罪恶目的。

  这一切都被秘密活动在台湾的义勇队队员侦察在目,汇总到台湾义勇队李友邦队长处。李友邦立即电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敌在台策划阴谋:(甲)日台浪人组织暗杀团,准备阻止我赴台接收人员及做种种破坏工作;(乙)目前台湾全部交通已统制为军用;(丙)积极秘密破坏军事设施;(丁)教唆无知台民积极倡导台湾独立运动以作诱惑。已饬设法防止。”

  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中国代表必须尽早抵达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手令:特任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随即又任命葛敬恩为台湾行政公署秘书长。

  9月14日中午,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率5架P-51式驱逐机飞临台北上空。当这条完全陌生的航线被年轻的中国飞行员征服,美丽的宝岛台湾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空军的机翼下时,飞行员们相互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成“V”字状,以示胜利。飞机在台北上空盘旋后,一架一架,陆续降落在台北的松山机场上。

  机场上的日本地勤人员立即为张廷孟准备好了车,在日本宪兵的护送下,张廷孟驱车来到台北市的总督府。正在午睡的安藤利吉在梦中被手下唤醒,听说中国的空军代表已到总督府外,急忙起来,亲自到门口迎接。张廷孟和安藤互致军礼后,指着旗杆上的太阳旗说:“我是中国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奉命接受台湾机场。我代表中国政府命令你,立即降下你们的国旗!”

  安藤利吉见上校军衔的张廷孟,竟然严肃地命令自己,觉得面子上太难堪。但又无可奈何,于是说:“我的明白!请你到总督府稍坐片刻,我立即叫人把它降下来!”

  张廷孟以不容商量的口吻说:“不!我现在就要看着它降下来!”

  安藤利吉脸色惨白,只得命令手下:“还不快把旭日旗弄下来!”

  随着太阳旗在旗杆上缓缓地落下,作为一位中国的军人,张廷孟心里油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民族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扬眉吐气。他转身而去,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安藤利吉晾在一边。

  9月17日,张廷孟驾机飞临沦陷了50年之久的澎湖列岛。当涂有青天白日徽的中国飞机盘旋在珍珠项链般的澎湖列岛上空时,张廷孟和他的战友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据报纸报道:“这是一个空前的创举……飞机降落在机场上的一刹那,早已等候在机场上的同胞报以热烈的掌声与激情的欢呼。美丽的澎湖,风光旖旎,海港的雄壮和岛上七万多同胞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非笔墨所能形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31 03:59 , Processed in 0.0390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