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己所不欲

“纸上谈兵”乃冤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23: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看我上楼的补充说明

关于赵军突围:赵军被秦军一分为二,当时赵军的作战难道不是突围是什么?不是突围,难道是为了就地筑垒防守?难道非得史书写出"突围"二字,才叫突围吗?
大刀会,你能够否认我的这个说法吗?请问在你眼里,当时赵军被被围时的作战性质是什么?
(很抱歉,一心二用.68楼改了一些.)

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30
发表于 2007-10-21 0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错,这不是突围,这只是秦军在包围赵军时的作战方法。
秦军五千骑兵用驽箭冲击、穿插赵军的战术,致使赵军被一分为二。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0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刀会,赵军那不是突围是什么?

你上楼说是的秦军的战术.我说的是赵军迎战,难道不是突围?请你说一下,赵军当时与秦军战,不是突围是什么?难道是还想攻入秦壁去?其目的和性质都是突围,这还需要讨论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太明显了,你还是承认结论吧.这又不是大问题哦,我们可以继续讨论其它大方面,比如廉颇之固守论是否优于赵括,赵王之速战论等大方面,你以为呢?

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30
发表于 2007-10-21 09: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

我们来分析下赵军的前后经过,不当处请斧正。
1:秦军佯败,诱赵军追击
2:赵军中计,追击秦军
3:赵军至营壁,攻而不得破
4:这时赵军发现后翼、侧翼有秦军活动
5:赵军知中计,撤军
6:秦军五千轻骑驽击之,将赵军一分为二,在这过程中赵军战不利
7:赵军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8:秦军完成合围
9:秦军援军不断增加
10:赵军断粮四十六日,无奈突围
11:赵军全军覆没

不知此战经过是否如上?在秦军还没有包围成功,而赵军发现中计时,撤军也叫主动出击,出动突围吗?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0: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完全同意大刀会的战争过程分析

但具体对赵军作战性质的判断,看来无法达成统一了。就让你我二者观点及论据俱存,待论坛诸公共观之,评价之。
我关于主动出击说,请详见60楼的分析。其它处亦有,但60楼是主要分析。
我关于突围说,请参见在68,70,72楼之言。
这里不想重复了。因为主要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如果大刀会在这方面没有新的论据,我以后也不对此进行回应了。请谅解。
我只想最后再说一次:当赵军在野外无敌军可战,你叫赵军主动进攻空气吗?当秦出伏军时,难道赵军的作战不是突围吗?
你的观点是,秦军伏师进攻赵军时,赵军不是主动进攻,这确实如此;这叫应战——请注意,根据你的逻辑:秦军不出来,那么赵军就永远不是主动出击了,因为赵军不可能与空气作战。而秦军一出来,你就说是被动挨打,不是主动出击。
这样的逻辑,我无话可说。能够给赵军洗清这冤名的,我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秦军告诉赵军,我伏兵在这里——你主动进攻,来打啊!要不然我们和后人就都会说你不是主动进攻了,因为你们不能主动进攻空气啊,这是天大罪名。同时我们进攻你时,记住,只能说是被动挨打,不能说是反击,不能说是突围——总之,战争过程虽然还是那样,但你们赵军就是挨打的,不是应战的,不是突围。你们一开始就是想原地筑守,不想进攻的。
好了,关于此点欢迎大刀会继续提出自己的分析。我自己的就言尽于此,不再回复大刀会的关于此点的贴子,除非这方面他有新的论据及观点出来。我以后准备主要谈一谈个人对固守论及速战论利弊的看法,请斧正。

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30
发表于 2007-10-21 10: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一点

或许我上面没说清,现更正己所不欲兄对我原意的误解处。
其一:我说的主动出击,是指赵军在被围后积极主动寻求突围,并非指主动与秦军野战。
其二:秦军出伏兵,是赵军在撤兵时被秦军攻击,这不是赵军突围。
突围的词意如下:
突围(突圍)
--------------------------------------------------------------------------------
【ZDIC.NET 汉 典 网】
突破包围。《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辽 復还突围,拔出餘众。” 唐 元稹 《智度师》诗:“三陷 思明 三突围,铁衣抛尽纳禪衣。”《明史·陈友谅传》:“ 友谅 得书忿恚,不报。久之乏食,突围出 湖口 。”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他们胜利突围以后,于天黑时分,又在约会地点-- 雒家庄 会合起来了。”

当时秦军尚没有合围成功,还处在合围战术的运用操作过程,是不存在“当秦出伏军时,难道赵军的作战不是突围吗?”一说的。

感谢己所不欲兄认真回贴答复,对历史问题的看法本身就是求同存异的,在与你的答辩过程中,也增加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

期待你的固守论及速战论利弊文章,或许我们还会再辩论一番。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1: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刀会果然有新观点出来了

其一,大刀会重新解释了主动出击问题,就是应该持续每天突围的意思。这个我前面说过了(68楼)。就是每天进行突围战,与固守待援之战略,到底是谁更好的问题。
其二:这是大刀会的新观点:“秦军出伏兵,是赵军在撤兵时被秦军攻击,这不是赵军突围。”你的观点,我可以理解为是赵军主动,是先撤退;然后秦军伏兵攻之。可以这样理解吗?
请看以下关于长平之战的基本史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觽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食。————《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从以上史料我们可知,秦军伏兵击赵军,赵军战不利(就是当即突围未果),于是筑垒固守。请问何处来赵军先撤军后被秦军攻击之说?也就是说,事实是秦军攻击在先,赵军战(是突围,也是撤退)不利在后。请大刀会明言,赵军先自己主动撤退,而后被秦军攻击的史料根据。
关于突围的含义,我不想具体说了。因为你说的合围是什么意思?是二支军队,还是十支,或是五十支军队进攻赵军,才是包围。我的理解是,秦军一分赵军为二,赵括之军难道已经不是被包围了吗?难道只有象围城一样,四面八方都围的严严的,才叫包围。野战断其赵军后路, 不让它退回原垒或上党,不是包围?
其三:大刀会说:“当时秦军没有合围成功”,你首先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此点。再看我的分析。野战中,秦军害怕赵军往西面等方向跑吗?那不是秦国方向吗?那不是秦军后备部队之所在吗?难道西面留着口子(事实上我们也不知道此口子是不是开着;姑且如此认为,以支持大刀会的观点),就不是包围?
当时秦军战略不是很明显吗?只要断赵军后路就是包围,因为其它方向赵军根本没有后援,没有根据地。就是留着若干口子,又有什么可害怕呢?
难道实战秦军的军队部署, 不是包围成功?赵军战不利,不是已经证明秦军的包围之成功了吗?你又从何处知道,秦军没有包围成功呢?
再请问大刀会,你认为当时秦军如何做,才算是包围成功?你又是如何知道,当时秦军就没有如你希望的那样做呢?你有什么史料来证明吗?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5886
发表于 2007-10-21 13: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召中教授才是纸上谈兵的典型

战争往往同体育比赛一样,存在颇大的偶然、意外、运气成份,是一种博弈,赵括再傻也会想到追击秦军可能中埋伏,可他更不能放弃乘胜追击的机会,兵法讲究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因此他只能博一把,遗憾的是他输了。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7-10-21 13: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张召中教授才是纸上谈兵的典型

引用第77楼谁没肮脏历史于2007-10-21 13:24发表的 张召中教授才是纸上谈兵的典型 :
战争往往同体育比赛一样,存在颇大的偶然、意外、运气成份,是一种博弈,赵括再傻也会想到追击秦军可能中埋伏,可他更不能放弃乘胜追击的机会,兵法讲究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因此他只能博一把,遗憾的是他输了。

  张召中(忠?)哪里还算得上纸上谈兵,分明就是痴人说梦!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国固守战略之利弊论

(择其主要言之;主要从军事角度考虑;主要从逻辑、理论而言)
因为影响赵国主战派及主守派的战略选择之出发点,就是赵军固守论与速战论的利弊判断问题;因此我虽于军事素无研究,亦不揣浅陋,说说自己关于此二论的想法。

赵军固守,其利和选择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保存军队实力,以待战机。
其二:待诸侯救至。
其三:名将廉颇野战屡屡大败,已经证明固守为上。

其弊有以下几点:
其一:可能会被认为示怯不战,士气受到打击。于秦于赵于诸侯皆如此。
其二:影响诸侯战略判断。诸侯会认为赵国自己尚且不努力作战,而希望盟军为赵火中取栗;乃自私之举。这将影响诸侯救赵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判断。
其三:固守亦可能难以持久,不战自溃。

预测可能最终结果:
其一:诸侯兵不至,或至后迅速战而大败,退兵回国。最终赵仍然坚守孤垒。坚守之下,可能形成旷日持久的相持。最终还是得由秦赵的综合国力说了算。双方粮食、物资的生产、运输、保护能力是至关重要因素。同时双方可以提供的后续兵力及战力,亦是同样重要。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赵一国抗秦。到底赵胜算几何,请诸君明断。(此是建立在诸侯大败后不再相助基础这上。从战国合纵抗秦的历次战争来看,这是正常逻辑与事实。)
其二:诸侯兵至,或至而不战;或战而大体战绩持平。双方相持,即相当长平此战之前及之后所经常出现的那种情况,诸侯以同战或共守等方式联合抗秦。持久战之下,双方的前途又会如何?请诸君参考诸侯合纵抗秦之战史。我这里可以先说个大致结果,那就是多数情况下都是大败而归。至于其原因及具体战果之分析,不在本文之列,故不多述。象后来那样邯郸之战中,诸侯盟军胜出的太少太少。
其三:诸侯救至,一战或数战迅速取得胜利。秦退兵。赵取上党。诸侯退兵。赵以割地或其它方式酬谢诸侯盟友。

个人认为,固守战略下最为可能出现的前景,主要就是上述三种。至于第一种情况下,赵军最后不想或无力坚守,欲与秦军一战,或想退回上党或赵国去,这可以列入到速战论的利弊论里去分析,故不多述;只说其永远相持下去的可能性。
另外决定诸侯救至的因素很多,秦、赵及诸侯的战略考虑都必须加进去。这主要是政治考虑,不在此文之列。这里只说诸侯盟军来或不来,战或不战,胜或不胜等情况下的长平之战的可能前景。不分析诸侯来不来,战不战的政治或军事原因等等。
另外因为一时草就,考虑不周;特请诸君再行补充一下,固守战略的其它利弊之处;及有较大可能性的战争前景预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8 07:38 , Processed in 0.0305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