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314|回复: 122

“纸上谈兵”乃冤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发表于 2007-10-19 11: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己所不欲    2007-10-19

(首先以此文献给乱剑狂刀兄,正是他原创贴《“纸上谈兵”谁之过》,才让我有了写此文想法。同时本文参考了上文。本文史料引文主要见于《史记》诸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之《赵奢传》部分;《秦本纪》;《赵世家》;《白起王翦列传》。为节省篇幅计,后面引文不再注明出处。)

个人总的观点:纸上谈兵乃冤案;没有足够实际战争证据能够证明赵括就是夸夸其谈,而根本没有战争指挥能力者。
个人论据:
其一:纸上谈兵是赵奢、蔺相如的观点。此二人是一代贤臣名将,他们的标准太高。如果以他们的标准,赵国恐怕没有多少高级军官可存了。因此在未经实践检验之前,即使他们如此认为,也只能作为参考意见,并不能认为他们之言就是真理。别人是不是也这样认为?至少赵王是认为赵括有其才华的。既然各有其评价,那么最终结果只有让实践来评论,无法在事前就肯定何人之论正确。
其二:以正常逻辑而言,赵括在出任长平之战赵军主帅之前,应该已经建立了不少战功,否则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如此重大的存国责任交给一个根本没有当过军官的人,一个没有重大战功的人。当然我这是推理,没有实证。但同样个人认为,这种推理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讨论无法回避此点。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当时的赵王就是这个一个根本没有理智的人。我们可以说赵孝成王是昏君,但没有任何证据说他没有理智,会让一个根本没有带过兵的人突然之间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相反,孝成王是虚心求言的,上党求入赵,他就是听取了多方意见后方才做最后决定。那么我们有足够证据说他是一个没有理智者吗?
其三: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根本不能证明他是纸上谈兵者,反而证明他是临危不乱,指挥得当,具有足够军事才华的将军。
虽然赵括率军追击秦军而中计,但从军事角度而言,追击败敌是正常逻辑与选择。请问赵国哪个人,当时能够在赵军追击秦败退之师时,就可以肯定说,那是埋伏?理论上,赵军的追击有胜利有可能,有无功而还的可能,也有中伏的可能。既然理论上都是可能,我们就不能苛责赵括,最多只能说他不够谨慎,说他贪功而已(事实上,要真如此说他也不公正)。他真要不追击,赵国人也会大有人指责他不乘胜而进的。所以,光就追击本身,不存在可指责之处;那只是二个选择中的一个而已。主帅完全可以选择任意其一,而都可以有其理由。
先秦战争史上,多少追击敌人之例,有许多落入陷井;有许多无功而返;亦有许多大胜而归。我只举成败各一例: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齐伐鲁。鲁用曹刿有庄公之乘,其建“一鼓作气”之策,“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这是追击大获全胜之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之《孙膑传》记载:齐攻魏都大梁而救韩,魏主帅庞涓退攻韩之师而归魏。齐军不战而退,庞涓“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结果中了昔日同门师兄弟的减灶示怯之谋,最终自刭而死。马陵之战。代表着魏由强到衰,也使孙膑报了庞涓昔年膑脚之仇。这是追击而致大败的例子。
因此赵括乘胜追击,完全存在大胜而归的可能;因此就此点难以指责赵括。
事实上,他带了足够的兵力前去追击敌人,并不惧怕敌人的埋伏、反击或侧翼进攻。史书虽然没有明说赵被包围之军有多少,但秦分赵军“为二”;同时赵军可守四十余日;之前反复进行突围作战等等,都说明了赵括不是轻敌冒进,而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自己在可能被截断情况下,拥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反包围。事实上战争进程也是如此。要说只能说白起的谋略太高明,秦军作战力太强。事实上,武安君具体用的什么谋略,史书资料太少,难以具体分析;同时秦军各方面部署兵力多少,也没有明文,可见太史公当时自己也没有足够资料,故存疑不记。
赵军被一刀二断后,根本没有崩溃,而是就地即时组织反击;突围未果,当即原地筑垒防守,休整部队,及准备待援。如此井井有条的作战部署,怎么能够说赵括没有足够的指挥能力呢?纸上谈兵更是何从说起?
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白起已经成为秦军主帅,否则理论上有可能让他知难而退,彻底固守不出。但这是假设;王翦毕竟不是白起。
同时赵军也给了秦军重创。记录长平之战时,太史公没有具体说这个。但后来通过白起之口说了出来:“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由此可见,廉颇与赵括率领下的赵军,给予了秦军以足够打击,亦使秦国力明显受挫。这证明他的作战指挥是具有明显战果的,秦杀敌一千,亦自伤八百矣(此乃形象之说,不是指具体数目。)
再横向对比,武安君征战三十余年,可谓百战百胜。屡征韩、魏、赵、楚诸国,破城百余,杀人百万。那么多战争中,此长平之战,已经算是其遇到最大的困难之一。因为篇幅所限,关于白起战史,具体就不一一列举。这反过来恰恰可以证明赵括具有相当出色的军队指挥能力,及赵军作为四战之国的坚锐战力。
所以,光就这场战争本身的过程来说,说赵括是纸上谈兵,显然不够严谨,难以立论。个人是太替赵括感到冤枉。一个败军之将,中国历史上多如过江之鲫,他却成为最为著名的败将之一。庞涓是名将,不是纸上谈兵,战功赫赫;最终不免死于孙膑之妙计。想想赵括败给千古战神白起,他自己既不必太过自责,后人更没有足够理由指责于他。完全就是因为那句话罢了,因为他父亲马服君赵奢的那句话而已。
兵者,凶器。胜败,兵家之常事。赵一国独抗实力超群之虎狼暴秦,赵括面对隐身战神白起,败何足多责矣!当然技术上,我们可以对赵括主动进攻秦军可以讨论,但如果说马服君就是纸上谈兵,何以服天下人哉?

(自己有些观点及论据,因为篇幅关系,就不一一再叙;以后随讨论展开,而陆续补充发表。)

0

主题

0

回帖

549

积分

游客

积分
549
发表于 2007-10-19 14: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了那篇乱剑狂刀的文章,再看此篇,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为什么司马迁要记录他老爸和蔺相如的话呢?是司马迁认同这二人的话吗?还是自己并不同意,只是作为史料记录下来,让后人自己却说读去研究?

0

主题

0

回帖

170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70
发表于 2007-10-19 14: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打一枪
     关于其一,作者说“纸上谈兵是赵奢、蔺相如的观点。此二人是一代贤臣名将,他们的标准太高。”首先这不仅仅是二人的观点,而且是赵奢和赵括的母亲也同样是的意见,所谓知子莫如父,赵奢的意见最能说明问题。关于此二人乃一代贤臣名将,标准太高的说法我更不敢赞同,率领四十万大军,关系赵国生死的决战,无论用什么样的要求都不过分。
      关于其二,作者完全推论赵括以前参加过作战,既然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推论,就根本不拿上来说。
      关于其三,关于赵括的追击秦军是应当之举。我认为此说完全不合理,首先,赵君轻易打败数年未打败的秦军难道不可疑吗?很显然赵括对秦军实力一无所知。其次,追击而不保卫自己的侧翼,此为上将之举?第三,赵军即便是真的打败了秦军,防卫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为确保战略目标的最终完成,也不必前去追击。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9 15: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知子莫如父”

其一:知子莫如父,个人认为俗语而已。父亲对儿子当然有自己的评价,是否正确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能在赵括带兵前,就说他老爸的判语就是对的。
其二:赵括母亲没有说到军事专业方面,她的话不必考虑。因为说的是赵括置宅,是另外一个话题。所以我正文中不提及,为了大家以免误会计,我把其母亲的话转载一下: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9 15: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置宅买田与军事才能无关

关于置宅买田,王翦曾在率秦军六十万伐楚前,大请良田美池。以此能够否定他的军事才能吗?
后世霍去病也是很少关心下属的,影响他成为名将吗?
孙膑坐在软车上出谋画策,影响他取得多次大捷吗?
无论从逻辑与实证而言,赵括母亲的话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不知道W兄以为如何?

0

主题

0

回帖

170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70
发表于 2007-10-19 15: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对
赵括母亲对赵括的评价不仅仅不可以忽略,而且应该大大的重视,甚至比廉颇和相如评价更重要。的确,母亲并没有正面说儿子作战能力不行,但作为一个女子,又哪懂军事上面的事情,即便是出生将相之家,也不会懂多少。她只知道儿子没有爱戴自己的士兵,没有和士兵同甘共苦,可以说,但从这一点上,赵括就已经输了。母亲知道只是道德,而赵括在这上面的输是人格上的失败,即便有才能,又如何?

0

主题

0

回帖

170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70
发表于 2007-10-19 15: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标准

实际上,赵王的标准是失败了,很明显,他用赵括代廉颇,说明他认为赵括比廉颇更适合与秦作战,实际上,廉颇和赵括谁更有水平,相信不用讨论。
所以赵王的标准失败,说明赵括也确实不怎么样!

0

主题

0

回帖

170

积分

QQ游客

积分
170
发表于 2007-10-19 15: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出一个反论

     赵王用赵括为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王的反间计,是秦国想让赵括为将,从而一举歼灭赵军,并且成功完成了歼灭赵军的任务。那么也就是说,连秦国都认为赵括是没有什么水平,只是夸夸其谈。可见赵括确实是纸上谈兵之流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07-10-19 15: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wenwucwau 的观点,春秋战国的军队和汉代军队没有可比性。当时的民心军心对战争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曹刿论战的发动战争的凭借。
王翦请良田美池,那是基于秦国的军功奖励体制,而不是赵括那样自己搜购牟利。
王翦获得的良田美池可以赠将自己和军队士兵的士气和动力。
而赵括图谋私利,不顾士兵需要,只能造成兵将离心离德。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483
发表于 2007-10-19 15: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再说那个推断

赵括也许带过兵,但肯定没有在大规模战争里独自领兵,最多是作为中层军官或者更大可能性是作为高级将领的幕僚参与军事行动。类似于马谡。
当然这也是推断。
赵王重了秦军反间计,撤了廉颇,无将可用。这是赵括的夸夸其谈兵法战略吸引了赵王,加上认为他是名将之后,所以破格使用。结果导致长平中计战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4-27 02:26 , Processed in 0.0396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