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升斗小民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楚国和周朝的搏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8-12-8 12: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永恒的雅典于2008-12-08 10:00发表的  :

  这些都是《史记》的说法,由于系出自正史,因此较难轻易推翻,因此我只是谈谈自己的怀疑:
  “小邦周”推翻“大邦商”,即使在周人看来也是一个意外。而商朝末年其势力也仅仅达到淮河流域——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还在与淮夷作战。周这样一个西陲小国,岂能将其威望扩展到长江流域,让楚成为其附庸(甚至还有楚酋鬻熊乃周文王之师的说法,尤为不伦)?
  西周中期,周昭王、穆王大举南侵讨伐楚国未果,说明当时的楚不仅是一个强国,而且根本不服王法,甚至周昭王还为此淹死在汉水里。因此至此为止,楚不可能是周的封国。我估计楚被周天子加封号是春秋时期的事情。
  南方的楚、吴、越等蛮夷都是子爵,这恐非巧合,也很说明问题:都是周天子地位、中原华夏族受到威胁时,无奈之下胡乱赏赐一个中不溜儿的爵位,以安抚蛮夷而已。
.......

商周时的中国,是由大大小小的农耕城邦国家构成,殷商和西周是这些城邦国家的联盟的共主。
小邦周地处丰歧,大邦商位于中原安阳,二者相距近千里,而周是商名义下的属国。可见殷商影响力之远。

至于淮夷,夷狄都是在诸夏城邦之间的广阔荒野的游牧部落。华北中原江汉之内,夏夷杂居,所以在淮河流域游牧,不服王化,也是正常的。商军和淮夷作战,是城市农耕文明对荒野游牧部落的战争,并不能说明商的势力没有达到淮河流域。

以商周间的1000里为半径,以安阳为中心,则可知商的势力范围。商灭国后,传说箕子流亡朝鲜,很可能当时朝鲜半岛也是殷商影响力所达。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8-12-8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自文王时就从丰镐向汉水上游扩张势力,后来逐渐达到淮水流域。所以有论语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可见文王时的小邦周的势力范围。

武王则向东北经营河洛,会盟诸侯灭商。成王平定管叔之乱,分封亲戚屏护周,立国七十一,其中姬姓之国五十三。见荀子儒效。最南边的聃国位于今湖北荆门。

周成王之时,始封熊繹为諸侯,自此始有羋姓楚国,,《史记》卷47《孔子世家》载楚令尹子西曰:“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国不是宗室,也非灭商平乱的功臣,加上僻处东南,封一个子爵是很合理的。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8-12-8 13: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昭王南征讨伐的那个“楚”不是羋姓楚国

西周中期,周昭王、穆王大举南侵讨伐楚国未果,说明当时的楚不仅是一个强国,而且根本不服王法,甚至周昭王还为此淹死在汉水里。因此至此为止,楚不可能是周的封国。我估计楚被周天子加封号是春秋时期的事情。
本文来自: 启蒙历史网论坛 [url=http://www.qmhistory.cn]http://www.qmhistory.cn [/url] 崇尚自由开放,启蒙国人的历史论坛
-----------------------------------------------------------------------------------------------------------------------
昭王南征,是文王东南扩张政策的延续,讨伐的那个“楚”不是羋姓楚国,而是在史书中多被称为荆蛮的楚蛮。羋姓楚国只是一个封地50里的小国,昭王距成王并不远,实在不值得昭王大动干戈。而楚蛮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部落。所以,羋姓楚国并非因为强大而获得西周出于无奈的封爵。

附:周昭王南征對象考
http://www.qmhistory.cn/read.php?tid=20602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8-12-9 09: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珀尔修斯之弓于2008-12-08 12:50发表的  :
商周时的中国,是由大大小小的农耕城邦国家构成,殷商和西周是这些城邦国家的联盟的共主。
小邦周地处丰歧,大邦商位于中原安阳,二者相距近千里,而周是商名义下的属国。可见殷商影响力之远。

至于淮夷,夷狄都是在诸夏城邦之间的广阔荒野的游牧部落。华北中原江汉之内,夏夷杂居,所以在淮河流域游牧,不服王化,也是正常的。商军和淮夷作战,是城市农耕文明对荒野游牧部落的战争,并不能说明商的势力没有达到淮河流域。

以商周间的1000里为半径,以安阳为中心,则可知商的势力范围。商灭国后,传说箕子流亡朝鲜,很可能当时朝鲜半岛也是殷商影响力所达。
  《诗经·商颂·玄鸟》说:商王朝“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而二十世纪以来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地确实就是方圆千里:河南大部,山西、河北、山东各一部。
  商朝末年纣王对淮夷用兵,势力伸及淮河流域;但是淮夷直到秦吞并六国后才纳入华夏版图。不过阁下说上古时代夏夷杂居,这点我是赞同的。
  周地处黄河流域,鉴于商王朝的强大,不得不臣服;至于长江流域,当时气候暑湿、森林密布,中原人极不能适应;还有遥远的朝鲜半岛是否为商文化影响力所达,我也表示谨慎怀疑。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8-12-9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释三昧于2008-12-09 09:56发表的  :


有学者研究表明
商周时期 江汉一带的气候和现在两广甚至越南差不多 而且森林茂密 湖沼众多
气候和现在完全不同
.......
文王时,从汉水上游开始扩张势力,然后向淮水扩张。并无过江意图。这里的江汉,指的是江北汉水流域。
当时的控制,和现在的全面征服占领不同,只是以定居点的形式建城立国。成王时的聃国,就在汉水中游。

关于商文化影响达于朝鲜,并非指在朝鲜建立政权。而是指和朝鲜进行贸易往来和物产交换。箕子朝鲜虽有传说的成分,但至少证明商末周初,殷商人已经知道了解朝鲜,并有能力从胶东到达朝鲜半岛。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8-12-9 10: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永恒的雅典于2008-12-09 09:18发表的  :

  《诗经·商颂·玄鸟》说:商王朝“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而二十世纪以来的考古材料也证明,商王朝的直接统治之地确实就是方圆千里:河南大部,山西、河北、山东各一部。
  商朝末年纣王对淮夷用兵,势力伸及淮河流域;但是淮夷直到秦吞并六国后才纳入华夏版图。不过阁下说上古时代夏夷杂居,这点我是赞同的。
  周地处黄河流域,鉴于商王朝的强大,不得不臣服;至于长江流域,当时气候暑湿、森林密布,中原人极不能适应;还有遥远的朝鲜半岛是否为商文化影响力所达,我也表示谨慎怀疑。
  

吴国地处江南,为周太王子太伯和仲雍所建。武王灭殷后封侯。吴国可是长江流域,当时气候暑湿、森林密布,中原人极不能适应的姬姓国家了。


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中国古籍全录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彊鸠夷立。彊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8-12-9 10: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珀尔修斯之弓于2008-12-08 13:38发表的  :
周自文王时就从丰镐向汉水上游扩张势力,后来逐渐达到淮水流域。所以有论语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可见文王时的小邦周的势力范围。

武王则向东北经营河洛,会盟诸侯灭商。成王平定管叔之乱,分封亲戚屏护周,立国七十一,其中姬姓之国五十三。见荀子儒效。最南边的聃国位于今湖北
  关于周文王时是否“三分天下有其二”值得商榷。“小邦周”、“大邦商”系周人自己的说法,周的国力其实远逊于商,牧野一战灭商有很大的偶然性:商政治腐朽、主力在外导致国内空虚,等等。周人强烈的信“天命”的思想,就直接来源于对周兴商亡的解释。
  周武王曾两次组军伐商。第一次据说有八百诸侯会师盟津,但是却不战而退。若周真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怎会不敢与商决战?而且第二次伐商时,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说明战斗很激烈、艰苦。我个人认为这是周王朝为显示其政权的合理性,以及后世儒家为了阐述以道德立国的学说,而特意编造了周天下归心的神话。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08-12-9 10: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分天下有其二纯系扯淡,那“二”是哪来的??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08-12-9 1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珀尔修斯之弓于2008-12-09 10:23发表的  :
吴国地处江南,为周太王子太伯和仲雍所建。武王灭殷后封侯。吴国可是长江流域,当时气候暑湿、森林密布,中原人极不能适应的姬姓国家了。


.......
  阁下引用正史记载,当然不易置疑。
  在周代,有不少姬姓戎狄部落,这说明周人与这些戎狄部落原是本家,只是后来分道扬镳,周成为农业民族,而姬姓戎狄部落依旧保持游牧传统。——上古时期一些蛮夷戎狄与华夏的区别主要在文化,而不是血统。
  太伯、仲雍以当时的落后交通,跋涉千山万水,穿越无数敌对国家、部落,从陕西迁徙到江苏,可谓难矣。——我估计(纯属臆测)是吴为了掩盖蛮夷的文化自卑心理,编造出了这段故事。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932
发表于 2008-12-9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永恒的雅典于2008-12-09 10:31发表的  :

  关于周文王时是否“三分天下有其二”值得商榷。“小邦周”、“大邦商”系周人自己的说法,周的国力其实远逊于商,牧野一战灭商有很大的偶然性:商政治腐朽、主力在外导致国内空虚,等等。周人强烈的信“天命”的思想,就直接来源于对周兴商亡的解释。
  周武王曾两次组军伐商。第一次据说有八百诸侯会师盟津,但是却不战而退。若周真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怎会不敢与商决战?而且第二次伐商时,牧野之战血流漂杵,说明战斗很激烈、艰苦。我个人认为这是周王朝为显示其政权的合理性,以及后世儒家为了阐述以道德立国的学说,而特意编造了周天下归心的神话。

这个二应该就是那800诸侯。但诸侯对周室只是联盟式的依附,真正作战主要还是得靠周自己的力量。800诸侯会盟,是为了了解诸侯对商周的态度。
商周据有天下是以联盟共主的形式,并非统一国家,文王三分的其二,得到的也只是诸侯得支持,这些诸侯有很多人口和战斗力都非常弱小。而且没有把军队交给周指挥的义务(周当时只是获得支持而非正式的共主。),所以自然不可能阻止联军和殷商决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8 20:06 , Processed in 0.0312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