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2|回复: 4

北宋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475
发表于 2007-10-16 2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的货币,金银是不做为货币使用的。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会用一个假设:一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文铜钱。《岳飞新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做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为做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40万贯铜钱,相当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这个假设。
    宋代一贯钱合今天多少人民币?有以下几种算法:
    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在400美圆一盎司左右,一盎司为28.3克。宋制一市斤为640克,一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的一亮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与565美圆,以今天美圆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一两黄金为10两银既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圆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棺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米价基准:宋代一市斤是640克,宋代一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一贯左右,如果按现在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一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做为参照体系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圆,一盎司金价400美圆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做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做为基准比较合理。此外,虽然现代的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大约已经有13亿多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应该很重要的基准。
    因此就取了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一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列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0

主题

0

回帖

94

积分

QQ游客

积分
94
发表于 2007-10-17 07: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粮食亩产动辄过千斤,这在解放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米价基准应该有一个修正,不应该用现代的市场价计算。建国初的米价约0.28万一斤(旧币).所以新人民币应为0.28元/斤,大约0.5元一公斤(非统购统销价格)。现在物价至少为建国初的10倍,所以,米价标准定为5元/公斤是合理的。
因此,一贯钱按米价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应为文章的二倍,300元左右。
另外,宋代金银稀少,1两黄金应该=20两白银=40贯铜钱。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岳家军军饷40万贯,以5000两黄金+10万两白银支付。可为上面比例的有力佐证。
因此,按照金价基准,1两黄金=40贯铜钱。一贯铜钱=125元人民币。之所以比米价还低,就是没考虑到黄金生产技术的提高。白银价格加少那么多,很大原因就是生产技术和旱粮的大幅提高造成的。
所以,使用进行产量修正的米价,更加合乎历史事实。

0

主题

0

回帖

5400

积分

游客

积分
5400
发表于 2007-10-17 09: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差不多吧,北宋时银子购买力很强.
明清不断下降.

0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24
发表于 2007-10-17 1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买一两银子300人民币肯定不够的。宋钱与人民币的汇率原来那么高。

0

主题

0

回帖

94

积分

QQ游客

积分
94
发表于 2007-10-17 1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银价基本上在6美圆一盎司周围波动,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30 20:06 , Processed in 0.0284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