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72|回复: 8

(原创)光与暗的中继点——评《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发表于 2007-9-24 17: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光与暗的中继点——评《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万恶之源
  今天是二月一日,刚考完试,但大明王朝却已经结束两天了。老实说,在四十六集结束的那一瞬间我并没有什么激动或感动的情绪在里面,大明王朝的真正高潮是在嘉靖读完海瑞的奏疏后大吼“反了”的那一刻。所以,对于像我这样知道海瑞生平的人来说,后面那几集则是一个让我充分去享受高潮余韵的温床。或许,这正是黎叔(导演张黎)的功夫所在:既让1566的高潮实现了软着陆,又给1578的续集埋下了伏笔——最后两集里,海瑞与嘉靖、隆庆、万历的“江山说”,冯保与张居正哄万历玩的默契,高翰文六三一的分配政策与徐阶万亩良田的矛盾,李妃对内弟的责骂......这一条条断了藕的细线,便似那神鸟涅盘后的余烬——只要遇火,凤凰必会重生!

  当然,花开两朵还得各表一只,只是为了抒发一下看完本剧后的感慨而写的结局观后感不巧却成了文章的开头,好吧,算我卑鄙的用剧透的方式来吊大家胃口,而接下来我会尽量清晰的将大明王朝用我的方式展现给大家,希望我拙劣的笔法能把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历史剧的线条勾勒出来,伏惟上飨。

明朝那些事儿
前人蔡东藩曾经很戏说的评价过唐宋明三朝,说是“唐乌龟、宋鼻涕、明窝囊”——唐朝做扒灰老爹的皇帝很多,乌龟皇帝自然也少不了;宋朝更不用说,赵光义北伐幽州之后整个宋朝的领导班子就开始集体邋遢,身边的敌国换的比帝国大厦上的广告牌子还勤,可胜仗愣是不想打一回。要不是有金庸yy出来的郭靖杨过等等一干帅哥美女撑撑场面,可能连现在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教学人员都不好意思跟祖国的花朵讲这一朝的破事儿。

      可明朝是怎样窝囊起来的呢?

    明朝开国皇帝的出身便有些窝囊 ,做乞丐和尚还不爽,当了皇帝竟然连丞相也给TF了,朋友兄弟杀了一大把,姓刘的姓李的姓胡的抽了一大票,搞得替皇帝实心办事的人没几个,太监们倒成了当差的,窝囊;当明朝的差,工资低福利差不说,贪个六十两就得剥皮,够惨,可就这样,明朝后期贪官污吏那个活跃呀,就跟不贪污朝廷非得剥你皮似的,建国初期治贪的力度与后期贪污的结果一比,就更显得窝囊了;大凡在盛世当皇帝的,不是坐享荣华就是雄才大略,可明朝的皇帝们就不想这样,更有明英宗这样的实干家跟太监扎堆打仗,末了人太监回来了,皇帝倒成了人质,窝囊;还是皇帝的问题,哪朝哪代的皇帝最后要么寿终正寝,要么就是被那些大江南北一片怨声载道的平头老百姓蹬下宝座,可明朝的皇帝放着这样的康庄大道不走,崇祯非得只穿一只鞋去万岁山上吊,他的曾曾祖父——《大明王朝》的主角嘉靖还跟宫女过不去,非得喝处女月经与人参汁调成的龌龊东西,差点被那些勤劳勇敢的宫女同志们给勒死(壬寅宫变)。朝朝代代,代代朝朝,一人窝囊,终身窝囊,堂堂明朝就这样窝窝囊囊了三百来年,终被邋遢的清朝所灭。

      而《大明王朝》便是在这窝囊朝代开国的第一百九十三年拉开了帷幕。

    1561年,故事选取了“改稻为桑”这一虚构的国策作为主要矛盾,向历史开始了大明朝五年的博弈,向观众展现了大明朝五年的波折。以嘉靖国策反映土地兼并,以捉放倭寇反映内忧外患,以贪墨大案反映官场腐败,以催要丝绸反映国库空虚。其间,从改稻为桑到徐阶并田,从严党倒台到隆庆登极,嘉靖、海瑞、徐阶、张居正、戚继光、李时珍、冯保这些或青史留名,或遗臭万年的人物尽显其颜,向观众舞出了这段虽不十分接近历史,但却万分真实的绝壮之史诗。(是海瑞嘉靖fan的接着看文章,但像高翰文芸娘这类由编剧刘和平主观yy出来的人物的fans请自行去Baidu建高翰文芸娘的贴吧,本人概不受理上诉事宜。)

    很惊奇于一向标榜历史性的黎叔竟会自己yy了一个主题去推动情节发展,现在才知道对于主创人员来说,以“改稻为桑”继往开来虽有些不得不为的意思,但从整体上讲,这招确是黎叔神来之笔——那些批评《大明王朝》用改稻为桑作为开头“有失历史独有的厚重感”的同志们有没有仔细想一想,1561年明朝发生的那些大事有哪件既能挑起这部四十六集电视剧的大梁,又得把当年明朝发生的代表性事件穿起来?没有。历史上的明朝在1561年的确发生了许多大事,但可惜的是没有一件事能肩负起故事开头的重任。

    而改稻为桑却恰恰能。虽然它子虚乌有,但它子虚乌有的恰到好处——由改稻为桑的提出,牵出以公为私的严党;国策施行遭到抵制,既反映出朝廷的低劣公信与土地兼并的不良后果,又为后面郑泌昌何茂才毁堤淹田制造理由;改稻为桑的断难实行与毁堤淹田造成的死伤又引出高翰文与海瑞的登场,其中民众的不幸不仅符合本剧民贵君轻的主题,又成为海瑞怒骂嘉靖的动因......种种此类,便是非改稻为桑莫属。不仅如此,本剧故事之连环,情节之紧凑,矛盾之复杂,皆是承载于改稻为桑这条龙骨之上。而本剧这种以土地兼并(改稻为桑)为开始背景到多种矛盾并存,再到以土地兼并(徐阶取田)为结束背景的“简——繁——简”式叙事方式与之前的《康熙大帝》、《汉武大帝》流水账式的讲故事法相比更具艺术性。故,单从大的故事架构上来说,“史上最强历史剧”这个名号放在《大明王朝》身上确是名副其实,童叟无欺。
功夫
功夫,功夫,为啥这篇的副标是功夫捏?要说字面意义上的功夫本剧也有,那就是朱七押东楼兄进严府时怒发冲冠抽飞严世藩座轿的那一段,真是如砍瓜切菜般干净利落,观众看了也拍着大腿叫好。这段武戏确是大陆历史剧中精彩的奇葩,但相对于这场功夫,黎叔与和平兄对剧中各种各样的细节的关注那才叫真正的功夫。

  1:还记得本剧最初的主线吧,对,是改稻为桑,尽管这是和平兄yy出的国策,但剧中沈一石、杨金水等人对改稻为桑与西洋人贸易的丝绸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计算已经被编剧安排到了细致的惊人的程度:丝绸多少钱一匹,地又是多少石粮食一亩,沈一石的丝绸行每天的产量又是多少,刨去沈一石的产量,“以改兼赈、两难自解”实行后能不能完成五十万匹丝绸交易.......不错,改稻为桑这个主线虽然虚构,但编剧对它这些细致入微的设定足以使这个虚构的主线比当时任何一个真实的事件更有凝聚力!

  2:海瑞是哪儿人?不错,海南人。他最后几集又在哪儿?对,beijing——前三十几集海瑞都呆在祖国南方,看看他住的地方:典型的、带着南方安静、含蓄风格的民居,墙上挂的是遮雨用的斗笠和竹丝编的背篓,地面的砖瓦缝里长着那些可爱的、潮湿的青苔,南方酷热,为散暑,地上被泼了井水......是的,无需多言,这些分散开不易被人察觉的细节被主创人员所聚合,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氛围,从而让这部电视剧不用角色、不用旁白,用它本身的这种贴近真实的氛围去被观众感知——到了北京,住在四合院里的海瑞仍习惯的去泼地,而海母身上的蓝麻布汗衣已换成棉夹袄了。

      当然,祖国南北的气候差异不仅体现在这些外围环境上——看,刚过了年,不习北方水土的海瑞不就得风寒了么?

  3:本作跨时五年,季节变化更是明显——说到季节变化,某些电视剧对它的处理可谓简单至极:夏天后期时加两声知了叫,演员对词时再摇两下扇子,条件允许了旁边再摆上一西瓜。冬天更简单,缠上棉袄跺跺脚哆嗦两下完事儿。有的剧,特别是现代剧作的更绝,一年春夏秋冬裙子都不带换的,第一集两个人穿裤衩背心分的手,这离大结局也就两三集的事儿,写着“n+1(n>0)年过去了”字样的字幕都打了好几回了,俩人分了聚聚了分,衣服除了款式更新之外,该是夏装(冬装)的还是夏装(冬装),连个冬装(夏装)的影儿也不见——电视剧就是怕季节转换,一转换,啥帮也穿了。

      《大明王朝》倒是不怕,夏时比雨,冬时比雪。看那鄢懋卿巡盐回来时的那场雪,配着画外音的诉说,还真就有瑞雪的那层意思;嘉靖崇道服丹砂,夏天更是热的受不了,南边的杨金水也热,于是,冰块这种只有贵族才有福消受的东西便蹦出来了。再看看拿毛巾敷脸的嘉靖,再看看让小太监按脉扇风的杨金水,再看看往地上泼水降暑的海瑞——明朝各色人等的消暑方法都使出来了,图的就是让您看着是这么个意思。

  4:还记得嘉靖、徐阶、严嵩三人一起看供词的那段戏吧,那只嘉靖、徐阶、严嵩外加吕芳都用过的眼镜引起了我的注意——明朝玻璃制品的稀有情况除了那只严府的放大镜,便数这只眼镜最能说明问题了。而对于明朝的远洋贸易与整个欧洲的发展,这只眼镜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5:还记得严世藩给高翰文讲的那段关于文房四宝的古色古香的缘由吗?还记得徐阶对张居正说的那句“侬进来”吗?还记得沈一石孝敬给宫里的那壶黎明前采下的龙井吗?还记得吕芳拿给严阁老的那坛花雕酒吗?还记得海瑞对六必居的那些解释吗?还记得剧中占很大戏份儿的做工精细的公文、勘合、诏命专用纸吗?还记得剧中给过多次特写的官服吗?......《大明王朝》里的细节与秘密实在太多,它真的值得你去再次甚至三次的回味。不为别的,就是为剧中的那份古韵,那些真实。

    黎叔之前曾不止一次的说过本剧的重播率很高,看来,这次黎叔又说对了。
(to be continued......)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9-26 1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一部好剧需要太多的细节,细节经不起推敲的剧目不是好剧

作者能观察到这些东西实属不易

0

主题

0

回帖

3553

积分

游客

积分
3553
发表于 2007-9-26 19: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这部历史剧是带给我们的是思考,而不是让我们感谢皇恩。

0

主题

0

回帖

7025

积分

游客

积分
7025
发表于 2007-9-27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大陆,拍历史剧,世界无出其右者。这不是幸事,而是大陆的大不幸。因为古今相通,因为官场文化的根深蒂固。
我希望拍电影、电视剧的不是官方公司,不管什么题材,不管歌颂还是批判。真希望大陆多拍些能够得普利策奖的东西;就算不能够公开在大陆播放,至少也给大陆保存一份真实的历史。
机遇在眼前吗?胡总提出四个坚持,让我看到一线希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大陆的民众太苦了,能够少受一天苦就是一天,十四亿民众啊!什么概念,让人难以想象。
皇帝靠得住吗?大陆会出叶利钦吗?会出李登辉吗?由上而下者,势如破竹,确实事倍功半,让大陆少付出代价,甚至血的代价。大陆能够实现民主,我愿意提出大赦,为了和平之历史进步

0

主题

0

回帖

64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64
发表于 2007-9-30 15: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从技术性来分析该剧的,更期待深层次的评论。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9-30 17: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在一周年时写下一篇

0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56693
发表于 2008-9-1 22: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年到了 [s:2]
大明论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9-1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7 15:16 , Processed in 0.0274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