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不动明王

日本战国简明史(图文豪华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阁的“野望”
前线连战连捷的喜讯不断传到 名护屋城。 5月12日, 更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汉城 被攻陷了! 已经55岁的 太阁 那张老脸笑得象开了一朵花。 为了趁热打铁, 一鼓作气降伏朝鲜, 进军 大明, 丰臣秀吉 决定学习 廉颇, 马援 等老前辈, 渡海亲征。
按照 太阁 的如意算盘, 朝鲜指日归降是铁板钉钉的了。 “就算是 大明, 以他们连倭寇都打不过的可怜军力, 在自己的百战雄师跟前更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吧。 等到打下 北京城, 推翻了 大明, 下一步又该干什么呢? 嗯, 那就继续远征 印度, 菲律宾 和南洋诸岛国好了。” 丰臣秀吉 的思绪越漂越远。 虽然人还在 日本, 但心已经飞到那诞生了 佛教思想 的神秘国度去了。 “到时候由谁来统治这个辽阔的帝国呢?” 丰臣秀吉 继续着白日梦:“天皇陛下 肯定是要驾临 北京, 做 大明 的皇帝的了。 外甥 丰臣秀次 年青力壮, 也刚好可以当统治 大明 的 关白, 至于日本 关白 的空缺, 可以由 丰臣秀长 或是 宇喜多秀家 接替。 朝鲜的 关白 有 丰臣秀胜, 或者还是 宇喜多秀家。 负责日本和朝鲜之间交通要冲的 九州岛, 则由 小早川秀秋 全权负责。 这些都是 丰臣家 的亲属, 应该问题不大吧。 至于自己么, 就坐镇 宁波, 仍以 太阁 的名义做三国的实际统治者好了。” 5月14日, 丰臣秀吉 把这想法详细地写成家信送给 丰臣秀次, 要其早作准备。
不料, 丰臣秀吉 刚公开自己的计划, 和准备亲征的想法, 就遭到上至 天皇, 下至臣僚的同声反对。 连 太阁殿下 已年届80的老母也认为儿子可能得了失心疯了。 众人不敢说扩张的计划象本幻想小说, 难以实现, 而是以其他的借口希望 太阁 能至少打消亲征的念头。 人们最大的担忧是 丰臣秀吉 年老多病, 已经不再是当年那只精力充沛的“猴子”了。
众人说的也是实情。 早在1585年, 丰臣秀吉 就得了厌食症。 自此他的身体就每下愈况, 而今他已经瘦得眼眶深陷, 颧骨高耸, 头发稀疏, 皮包骨头了。 这样的身体状况别说 廉颇, 连 赵括 也学不了啊! 丰臣秀吉 也知道自己身体不好, 却特意在书信公文中宣称自己感觉比以前好多了, 饭量变大, 人也可以出门稍做活动了。 但人们都知道, 丰臣秀吉 不过在自欺欺人罢了。 硬要扛着去海上和山里颠簸, 恐怕没等朝鲜来降, 太阁 自己就先呜呼哀哉了。
丰臣秀吉 不能擅离日本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是新生的 丰臣政权 不能没有主心骨。 众所周知, 许多在天下统一过程中利益收到损害的大名和豪族对 丰臣政权 仍是旧恨难平。 他们隐忍不发, 还不都慑于 丰臣秀吉 的威名和手段? 如果 丰臣秀吉 真的离开日本, 难保这些心怀不满分子不会趁机发难! 连 天皇陛下 也对亲征的想法不以为然, 亲自写信要求 丰臣秀吉 为社稷百姓重新考虑。 但 丰臣秀吉 仍是不为所动。
无奈, 名护屋 的诸位大名只得祭出了杀手锏, 威胁 丰臣秀吉 说如今是飓风季节, 贸然渡海有可能重蹈元寇的覆辙。 丰臣秀吉 果然被吓倒了, 但他只答应飓风季节过后再渡海。 人们这才稍松了口气。 虽然只是稍微拖延了一些时日, 但至少现在有更多的时间想折说服 太阁殿下 了。
6月初的某一天, 驻扎 名护屋 的几位大名, 包括 前田利家, 德川家康, 蒲生氏乡 和 浅野长晟, 一同面见 丰臣秀吉, 商讨朝鲜事宜。 会中 丰臣秀吉 提出了自己最新想法, 希望 前田利家 和 蒲生氏乡 两人能随同自己出征朝鲜。 众人表面上不敢说什么, 但 浅野长晟 在会后非常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猴子脑袋进水了!”
是啊, 如果作为谱代大名的 前田 和 蒲生 都出兵朝鲜, 那有谁还能制衡那曾经是敌人的 德川家康 呢? 谁知隔墙有耳, 浅野长晟 的话最终还是被传到 丰臣秀吉 的耳朵里。 觉得智慧受到侮辱的 丰臣秀吉 勃然大怒, 召来 浅野长晟, 当场就要亲手砍掉他的脑袋。 幸亏 前田利家 等人死命拉住, 丰臣秀吉 才吩咐让 浅野长晟 暂且回家, 等候发落。
就在众人苦思救 浅野长晟 的方法时, 救星到了, 是 岛津家 的重臣 梅北国兼。
1592年6月15日, 原 岛津家 家臣 梅北国兼 不满因征伐朝鲜而赋加在 九州岛 民众头上的沉重负担, 起兵造反。 许多原来就不满 丰臣秀吉 的 岛津家臣 也参与了进来。 他们纠集了1000多农民, 趁人不备, 攻陷了 加藤清正 所领 肥后藩国 的 佐敷城。 虽然暴乱仅持续了3天就被镇压下去, 梅北国兼 也被斩首示众, 但这也给 丰臣秀吉 猛敲了一记警钟: 日本国内果然还有许多不满分子, 特别是那家桀骜不驯的 岛津家!
岛津家 肯定没有参与暴乱, 不然也不会只有1000多农民的小打小闹了。 但暴乱分子里有众多骨干曾是 岛津家 家臣, 却是没法抵赖的。 由于家督 岛津义弘 已在朝鲜战场, 丰臣秀吉 下令已经隐居的 岛津义久 率兵, 捉拿曾是 梅北国兼 主君的 岛津岁久。 岛津岁久 被逼自杀, 享年56。
岛津岁久 是四兄弟中的老三, 智谋过人。 当年 丰臣秀吉 九州征伐 之际, 四兄弟中只有他有先见之明, 主张与 丰臣家 讲和。 只是后来养子 岛津忠隣 不幸死在 丰臣军 手里, 岛津岁久 才对 丰臣家 产生极强烈的敌意, 甚至派人行刺过 丰臣秀吉。 这次 丰臣秀吉 硬要株连没有参与暴动的 岛津岁久, 大概也有斩草除根的意思吧。
暴乱虽然平息了, 但 丰臣秀吉 这次醒悟到事情的严重性, 并不是天下所有人都已经服从 丰臣家 了啊, 看来真的暂时不能离开日本了。 丰臣秀吉 再次召见 浅野长晟, 向他陪谢。
可是, 没有 丰臣秀吉 亲自率领, 在朝鲜的远征军会努力作战么? 将领间能合作无间吗? 听说 小西行长 和 加藤清正 之间好像很不愉快啊。 太阁 心中虽然暗自担心, 但是他对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就算自己暂时不动身, 凭这八路人马夺下整个朝鲜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吧。
可笑天意弄人。 才过一个星期, 朝鲜前线的最新战报彻底粉碎了 丰臣秀吉 的信心。
  海军出动, 李舜臣 的反击!
虽然日军在陆路进展神速, 但越向北推进, 要走的山路越多, 军需补给就越困难。 唯一的办法, 就是通过水路, 把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沿岸各港口, 再输往内陆。
日军也是这么打算的。 在 九鬼嘉隆 刚刚成军的舰队抵达 釜山 后不久, 日本海军就迫不及待地沿朝鲜海岸线北上, 扫荡水路。 再日本人看来, 朝鲜海军肯定也象陆军一样, 望风而逃吧。 这不, 庆尚道 两路水军不是都不战自沉了么?
可是, 世上的便宜也不能都让日本人占了。 海军将士们正准备北上的时候, 从西方的海平面驶来了一场他们终“文禄·庆长之役”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对手, 一位朝鲜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海军名将 李舜臣。
李舜臣, 字 汝谐, 生于1545年3月, 京畿道 开丰郡 德水 李氏家中。 李父非常崇拜 羲尧舜禹, 便以古代圣贤的名字为儿子起名。 这是三子, 故名 舜臣。 (左图为 李舜臣 官服像)
李舜臣 从小习得一手好枪棒, 尤善骑射。 1576年 李舜臣 武科及第, 随即成为北部前线防备 女真 的一员低级武官。 曾有一次胡骑入寇劫掠, 李舜臣 用疑兵之计大破敌骑而还。 只可惜, 官场黑暗, 之后十几年, 李舜臣 只混了个小小的 井邑县监。 1591年, 丰臣秀吉 侵朝之势风雨欲来, 朝廷主张择才而用, 以抗强敌。 当时官至 左议政 的 柳成龙 推荐 李舜臣 做了 全罗道 水军左使。 虽然这次 李舜臣 靠走关系, 升官快似火箭,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 这是朝鲜人在整场“文禄·庆长之役”中最英明的决断。 (朝中有人好办事。 就算名将也不能免俗。)
1592年4月, 日军登陆 釜山, 并一路势入破竹, 攻陷 东莱, 大邱, 庆州 等地。 庆尚道 两路水军全军覆没。 消息传至 全罗道 左路水军的驻地 丽水, 顿时人心惶惶。 眼见敌人如此凶悍, 朝鲜水陆两军望风披靡, 朝鲜人的惊吓, 不亚于今日地球人遇到外星人入侵, 茫然不知如何抵敌。 人们满脑子只想着一件事: 末日到了, 赶快找地方躲吧!
疾风知劲草。 在这危难时刻, 唯有 李舜臣 显示了名将与众不同的镇静。 得知敌情后, 李舜臣 下达第一个命令就是诫谕部下“勿令妄动, 静重如山!” 主帅的从容稍稍镇定了朝鲜人浮动的军心。 “静重如山”一令深得《孙子兵法》之“不动如山”的要诀。 李舜臣 知道, 友军兵败如山倒, 自己的部下必定心生惧意, 此时如果下令进兵或是后撤都不妥。 驱策已经丧胆的士兵迎敌, 无异于羊入虎口, 而后撤更会变成全线大溃逃, 如此 全罗道左水军 也休矣。 在这重要关头, 唯有先稳住军心, 等待时机。
不久, 庆尚道右水军 元均 的使者赶到 李舜臣 军中, 请求火速增援, 与 元大人 的4艘残存的战舰汇合, 共讨强敌。 李舜臣 却认为时机未到, 无论 元均 派多少人来催, 都是一句“勿令妄动”。 元均 深觉没面子, 由是也埋下了深恨 李舜臣 的种子。
李舜臣 按兵不动另一个原因是希望能与 全罗道右水军 汇合, 组成一只联合舰队, 然后东进。 全罗右水使 李亿祺 虽只30出头, 却也是年青一辈中深通韬略的水军将领, 其属下有 板屋船 级战舰25艘, 加上 李舜臣 的24艘 板屋船, 15艘中型船只: 挟船, 及46只小型快艇 鲍作船, 就可组成一支可观的水上力量。 只可惜, 李舜臣 合兵的要求被朝廷驳回, 改为与几乎已经不存在的 庆尚道右水军 会师。 (右图为朝鲜水军主力战舰 板屋船)
最后, 李舜臣 等来了 元均 送来的 庆尚道 沿海 水文报告。 万事具备, 只欠西风。 5月3日凌晨2时, 李舜臣 终于命令全舰队起锚东进, 离开 丽水港, 启程杀往日军舰队所在的 加德岛。 这一天, 距 釜山城 之战打响已经三个星期了。
5月4日, 李舜臣 舰队抵达 唐浦, 但直到5月5日早晨, 才等到姗姗来迟的 元均 舰队。 由于这一拖延, 根据侦察船的最新情报, 日军一支舰队已经离开 加德岛, 开进 巨济岛 上的 玉浦港 了。
那就让 玉浦 成为日本水军第一个葬身之地吧! 朝鲜舰队一路乘风破浪, 于5月7日正午时分赶到了 玉浦港 外。 而此时, 日军舰队还大大咧咧地全部停在港内, 毫不设防, 真把朝鲜当自家后院了。 只见日舰约有30多艘, 都是运兵船只, 船上没有水手, 想是都到岸上劫掠百姓去了。 李舜臣 随即下令舰队一字排开, 小船在两侧, 大船居中, “静重如山”, 封锁港口, 不让一艘日舰逃脱!
此时海面上烟雾弥漫, 等到岸上日军看到朝鲜水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港口的时候, 大为惊骇, 但已经太迟了。 日军将领根本来不及下令迎敌, 士卒们已经炸开了锅, 一部分跑回船上, 企图冲过朝军舰队, 夺路逃走, 另一部分则往内陆跑去, 到山上林中躲了起来。 可是 李舜臣 哪里容得煮熟的鸭子飞掉? 一声令下, 朝军战舰上的火炮齐声怒吼, 炮弹伴随火矢纷纷飞向日军船只。 顿时港里浓烟滚滚, 数十只日舰同时起火燃烧。
困兽犹斗的日军以铁炮还击。 可是这件王牌火器在陆战时所向披靡, 但到了海上却丝毫不起作用。 铁炮子弹打到以坚实木料打造而成的朝军战舰上, 如同搔痒, 且溅不起丁点火星, 作用还不如火矢。 在朝军猛烈的炮火和火矢攻击下, 入朝以来耀武扬威的日军首次尝到了任人鱼肉的滋味。 眼见己方死伤惨重, 剩下的日军愈加胆寒, 再也顾不得船只和货物, 纷纷跳海, 逃向内陆。
部将请示, 要求上岸追杀残敌, 但被 李舜臣 拒绝了。 开战以来的首场大胜并没有冲昏 李舜臣 的头脑。 他知道, 日军火器犀利, 朝军登陆作战肯定讨不了好, 反给了敌人反败为胜的机会, 得不偿失。 而且, 水军离舰作战, 搞不好会被从其他港口赶来的日军舰队抄了后路。 李舜臣 当即下令, 见好就收, 撤兵! 只留下岸上目瞪口呆的日军士兵, 眼睁睁地看着朝军舰队大胜而去。
是役, 日军30多艘船只被击毁26艘, 物资兵员损失无数, 是日军入朝以来第一场大败! 史无明载这支日军运输舰队是谁的部属。 根猜测, 这次倒霉的最有可能是 藤堂高虎, 但也说不定是 毛利辉元 或是 小早川隆景 统率的 毛利水军。 而朝军全师进退, 没有损失一艘舰船, 一名战士, 仅有3人受伤, 还是被躲在后面的 元均舰队 误伤。 除了完胜, 再没有第二个词形容此战大捷了。
从 玉浦 撤出的 李舜臣 舰队一路北上, 行至 合浦 附近准备做晚饭。 忽报有5艘日舰从附近驶过。 朝军连饭也顾不得吃, 赶紧出动, 把这5艘日舰也送去见了龙王。
第二天下午, 李舜臣 水军又攻击了停泊在 赤珍浦 的日军。 就像 玉浦之战 一样, 日军在毫无预兆的攻击下损失惨重, 13艘船只有2艘逃得生天。 (下为朝鲜半岛南端沿海google地图)
24小时内三战三胜! 虽然这三次对付的都是日军运输船, 但也生动地说明了如果当初 朴泓 和 元均 也在海上放胆拦截 小西行长 的船队, 日军的下场也必定和今日一样悲惨。 只可惜 庆尚道水军 遇人不淑啊。
正当 李舜臣 意气风发, 准备百尺竿头再上一步, 更沉重地打击敌人海上力量, 噩耗传来: 汉城 沦陷, 宣祖皇帝 已经移驾北狩了。 这个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李舜臣 和 元均 两人都不由得抱头痛哭, 都怪自己没有拼死保护好皇上。 鉴于水军士气大受影响, 李 元 二人决定暂时各自回师, 再作打算。
5月9日, 全罗道左水军 全师回到 丽水 修整。 可是, 不要以为 李舜臣 已经准备度假了。 为了再与日军决一死战, 李舜臣 准备请出他训练已久的最后王牌!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战南海
李舜臣 再次从 丽水出击, 已经是5月底了。 此时, 海军三战三胜的捷报已传遍整个半岛, 李舜臣 顿时成了全朝鲜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在他身上, 人们仿佛看到了复国的希望。
而四十多艘运输舰的损失也惊醒了自大的日本人。 原来, 朝鲜水域还是有敌军在活动啊。 虽然据逃回来的士兵说朝军只有20多艘战船, 但这也不能掉以轻心。 日军水军将领 龟井兹矩, 来岛兄弟, 胁坂安治 等都被动员起来, 主动出击寻找朝军舰队, 并予以歼灭。
日舰出击的情报很快被驻守 巨济岛 的 元均舰队 获悉, 并传达给 李舜臣。 据最新情报, 日军舰队已经西进到 泗川 一带, 离 丽水 已经不到半天的路程了。 如果被日军在 丽水 附近登陆, 朝鲜的陆军部队肯定将抵挡不住, 到时候 全罗道左水军 的大本营就危险了。 李舜臣 当机立断, 主动迎敌, 在自己擅长的海上消灭来犯之敌。 同时, 李舜臣 也派出使者要求 全罗道右水军 的 李亿祺 全力支援。
鉴于第一次出战中 挟船 和 鲍作船 作用有限, 李舜臣 决定只带上自己部下的 板屋船 出击。 但同时, 有两艘新的庞然大物也加入了 李舜臣舰队。 由于其外形像是在海上游弋的大乌龟, 人们把这朝鲜水军独有的战舰称为“龟船”。
龟船, 有时也叫 龟甲船, 龟背船, 是一种在甲板之上设有顶棚覆盖的战舰。 在当时的海战条件下, 这个顶棚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火炮火枪的射击, 保护船上水手不受伤害。 顶棚外侧布则满锋利的尖刺, 如一蓬刺猬, 根本无法立足。 这正是针对日军喜欢爬上敌舰肉搏的特性而设计的。 龟船 船身与高大的 板屋船 相若, 长28米, 宽9米, 高6米。 船分两层, 下层设浆20支, 每侧10支, 每支由3名水手划动。 上层则有射击口, 可射出火矢或喷筒。 船头是一龙首, 龙口中伸出一门“天”字号火炮。 同时船尾亦设一门火炮, 这样攻守兼备的战舰, 使得 龟船 俨然成为当时海上坦克! (下图为 龟船 还原模型)
龟船 并不是后人想当然地以为是 李舜臣 所发明。 早在 李 之前200年, 《太宗实录》就有用 龟船 与 倭寇 交战的记录。 只是后来朝鲜军备松懈, 这件海战利器几乎已被人遗忘。 是 李舜臣 和工程师 罗大用 复活了古人的智慧, 并在与日军的交战中使 龟船 大显身手。 凑巧的是, 李舜臣 首次测试 龟船 成功是在1592年4月12日, 正是日军 攻陷 釜山 的前一天。 不能不说是天意特造了这么个玩意和日本人作对了。
令后人争论不休的是, 龟背是否真的象现在朝鲜人宣传的一样, 由铁甲覆盖, 是世界第一艘铁甲舰。 抛开 织田信长 的铁甲船早于此15年不说, 区胜 还是认为木制背甲的可能性较大, 理由有二: 一, 从 李舜臣 和其侄 李芳 留下的笔记来看, 从未有一处提及龟背是用铁甲。 《惩毖录》和《宣祖实录》也没有, 反倒当时参与海战的日本人提到有“铁包的盲船”向自己进攻。 目击证人不太可靠。 二, 铁背甲太贵。 如果铁甲有2~3毫米厚的话, 一条船就须用铁6吨。 朝鲜政府不会也不可能向 李舜臣 提供如此多的生铁。 而以当时 李舜臣 自己能筹措到的物资来看, 6吨无异是个天文数字。 在 李舜臣 日记中曾斤斤计较地提到, 1592年初 李亿祺 向自己借了45斤生铁, 一直没还。 可见其促襟见肘, 根本不能和 织田信长 能调集的资源相提并论。
但, 如果龟船背甲是木制的话, 碰到日军用火攻, 特别是 毛利水军 赖以成名的“焙烙火矢”, 又该怎样抵敌? 由于背甲上都是尖刺, 想上去救火都不可能。 李舜臣 的办法是, 在船背铺满浸湿了海水的草席。 那样任什么火都烧不起来了。 (这一点 织田信长 倒是没有 李舜臣 聪明。)
5月29日, 李舜臣舰队 与 元均舰队 在 露梁海峡 会师, 并一同东进, 迎击日军舰队。 下午, 朝军舰队抵达 泗川, 发现敌人早已严阵以待了。 只见日军13艘 安宅船 全都停靠在 泗川港 内, 绣着红白两色的战旗延绵海岸上3公里。 战旗下铁炮部队挖起战壕, 荷枪实弹, 正等着朝鲜人呢。 看来这次 李舜臣 要对付的已不再是毫无警惕的运输船队, 而是货真价实的日本水军了。
李舜臣 当然不会去干抢滩登陆那种蠢事。 在日军的铁炮轰击下, 朝鲜军的下场大概不会比诺曼底的美军好多少。 而如果只是击毁日军停泊在港内的战船, 日军将士仍是毫发无伤。 他们还是可以继续从陆路攻入 全罗道, 威胁 丽水港。
而今之计, 唯有诱使日军出击, 而在海上歼灭之了。 李舜臣 当即下令, 数艘战船驶近 泗川港, 空放几炮, 便立刻假装不支而走, 把敌人诱入外海。 轻敌的日军果然上当, 都以为朝军银样蜡枪头, 只敢骚扰运输部队, 遇到正规军就便逃之夭夭。 日军水手们纷纷跳上 安宅船, 全军追赶“败逃”的朝军, 以报月初的一箭之仇。
等到日军冲到外海, 四下一看, 才发现朝军主力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了, 不由得暗暗叫苦。 但想往后撤, 已经来不及了。 只见从朝军阵中冲出两只 龟船, 在大将 罗大用 的率领下冲进日军阵中, 把矮小的日军战舰撞得东倒西歪, 狼狈不堪。 同时, 龟船 上火炮火矢齐发, 外围的朝军 板屋船 也一齐向包围圈内开火, 日军 安宅船 纷纷中弹燃烧。 一时间, 海面上浓烟滚滚, 炮声枪声伴随着日军的惨叫声, 不绝于耳。
日军主将 胁坂安治 眼见战局不利, 便奋力抽出战刀, 大声呼喝, 鼓励部下们奋勇迎战。 在他的率领下, 部分日军用头上带钩的绳索搭到 龟船 上, 企图爬上朝军战舰肉搏。 可是龟背上布满尖刺, 日军突击队无法立足, 只能知难而退, 尽量驶离那要命的 龟船。 胁坂安治 也乘着旗舰逃回港内, 终于捡回一条性命。
眼见追击的朝军逼近, 岸上的日军纷纷以铁炮回击。 李舜臣 在船上看见日军阵中竟然有人身着朝军号衣, 帮着日本人开火, 不由得心下大怒。 显然, 这些是已经投降了日军, 为虎作伥的“朝奸”部队了! 侵略者尤可恕, 背叛者却是天理不容! 李舜臣 气得血往上冲, 顾不得日军的密集的弹幕如下雨般地砸向自己的旗舰, 命令船只靠近海岸, 用“天”“地”两门大号火炮轰击日军阵地, 只轰得岸上鬼苦狼嚎。 突然, 一颗子弹射中 李舜臣 的左肩, 将军应声倒在甲板上, 左右大惊。 幸而子弹只是穿透了左肩, 再从身后射出, 并没有造成太大伤害。 (好险! 要是子弹再向右偏一点, 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全军主将, 李舜臣 却为了几个朝奸身犯险境, 把自己“静重如山”的号令也抛诸脑后, 其冲动易怒的性格可见一斑。 这个火爆脾气也为以后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
待得天色渐暗, 海面上的战斗之声也渐渐平息。 是役, 日军13艘 安宅船 全军覆没, 创朝军对日军正规海军部队的首场大胜。
第二天一早, 探马来报, 一部日军舰队在 唐浦 停泊。 二话不说, 李舜臣舰队 立刻开拔, 杀奔 唐浦 而去。
唐浦 驻有日舰21艘, 包括9艘 安宅船。 其中一艘日舰船身高大, 甲板上用红白两色的锦缎四面围起, 每面书着大大的“黄”字。 正是 来岛水军 主将 来岛通之 的旗舰! 眼见朝军来袭, 来岛通之 也不示弱, 站在指挥台上率领部下奋力迎敌, 可是仍然抵达不住朝军的优势火力。 一艘 板屋船 突破日军防线, 冲到 来岛通之 旗舰附近, 一通箭雨齐射向指挥台。 来岛通之 身中数箭, 摔下指挥台, 战死。 残余日军纷纷跳海逃生。
唐浦之战 是第一次有大名级武将丧身的战役。 同时殒命的还有 森村春, 原牛之介, 小森六大夫, 粟田半七 等勇将。 日本水军主力之一的 来岛水军 受到致命的打击, 所辖的21艘战船也全军覆没。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 李舜臣 的部下搜到一把用漆盒珍藏着的扇子。 扇面上写着:“6月8日, 秀吉, 羽柴筑前守”。 右下方还有:“龟井琉球守”的字样。 李舜臣 于是认定, 一个官至 筑前守 的家伙被自己击毙了。 当然, 今天人们都知道 羽柴筑前守 就是 丰臣秀吉 本人, 当时根本不在日本, 怎么可能被 李舜臣 打死? 这把扇子是 丰臣秀吉 赐给 因幡藩国 鹿野城主 龟井兹矩 的, 以此证明 龟井兹矩 “合法”拥有 琉球国 的领地。 后来朝鲜人为了鼓吹战功, 硬把这面扇子作为 龟井兹矩 死于此役的证据。 但实际上, 龟井兹矩 虽然随 来岛通之 出兵被打败, 但终于逃得性命, 并好好地活到1612年。
唐浦大捷 之后3天, 6月5日, 全罗道右水军 25艘 板屋船 在 李亿祺 的率领下与 李舜臣, 元均 会师。 此时, 朝军联合舰队已经有51艘战舰的规模了, 朝军士气大振。 同时, 探马传来消息, 在 唐项浦 一带发现日军踪迹。 李舜臣 等立刻起锚, 寻求决战。
唐项浦 港口海面狭长, 逾10公里, 不适合大规模海战。 李舜臣 让 元均 和他的3艘战舰停泊在出海口, 狙杀溃敌, 自己则同 李亿祺 分左右两路, 齐头并进杀入港内。 港内有日舰26艘, 包括13艘小船, 4艘中型船只和9艘 安宅船。 其中旗舰通体被漆成红蓝白三色, 并以绸缎装饰, 上写“南无妙法莲华经”, 看来是信奉 日莲宗 的部队。 李舜臣 命令部下船只向日舰开火后, 立刻全军退出港口。 日本人果然再次上当, 全军追了出来, 并很快落入 李舜臣 布置好的包围圈中。
虽然日军处于劣势, 但仍然勇悍异常。 据朝方记载, 在战斗即将结束之际, 仍有一名二十四五岁的少年将军带着手下8名家将, 奋勇抵抗登蜂拥上船的朝军, 最后身中十余箭, 才仰天大叫而死。 8名家将也一同战死殉主。 此役, 26艘日舰被全数击沉, 蜂须贺家 重臣 森村春 战死。 而数场大战下来, 朝军竟未损失一艘战船, 实赖 李舜臣 犹如鬼神的天才战术。 捷报传至战时陪都 平壤 , 皇帝龙颜大悦, 升 李舜臣 一品 正宪大夫, 李亿祺 元均 各升二品 嘉善大夫, 诏告天下。
日军总算领教了朝鲜海军的厉害。 看来要对付 李舜臣, 还得从长计议啊。 此人不除, 日军补给船队将无法沿海岸北上, 征服朝鲜只能落得个竹篮打水, 一场空! 为了彻底扫除 全罗道 这个障碍, 日军主力海军开始在 釜山 一带集结。
  临津江之战
一路势如破竹的日本陆军大概体会不到海军遇到的窘境。 虽然粮草好像有点跟不上, 但这并不影响诸路军团向北进军的士气。 如果没有吃的, 直接就找朝鲜百姓抢好了。 《孙子兵法》不也说过“取用于国, 因粮于敌, 故军食可足也。”这样的话吗? 虽然 孙子 指的是敌军, 而日军抢的却是平民。
5月15日, 在夺下 汉城 2个星期后, 小西行长, 加藤清正 和 黑田长政 三路军团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可是出发后没多久, 一条湍急的大江挡在了日军面前。 大江南岸非但没有一艘船只, 江北还整齐地队列着万余名朝军将士, 严阵以待。 三位军团长不禁暗暗叫苦。
原来朝鲜一国不但多山, 由北向南还分别横亘着五条大河: 大同江, 清川江, 临津江, 汉江 和 洛东江。 五条大江如同五座天堑, 阻碍着南北的交通。 350年后, 联合国军 选择 仁川 登陆, 而不是 釜山, 山高水险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小西行长 他们看到的, 正是第三条大河, 现为南北朝鲜分界线的 临津江。
临津江 北岸, 是从 汉江 战场逃出的 都元帅: 金命元 和其新部下, 从 咸镜道 赶来的8000精锐骑兵。 这支骑兵有着和 女真 作战的丰富经验, 实是一支劲旅。 同一阵线的还有率3000 平安道 士兵来援的副元帅, 京城知事 韩应寅。 原镇守天险 竹岭 的老将 刘克良, 常败将军 李镒 也都赶来, 驻防于此。 看来, 朝鲜人终于准备打一场像样的攻防战了。 但奇怪的是, 身为副帅的 韩应寅 仿佛不太听从 金命元 的号令, 凡事自做主张。 上下不相统属, 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 韩应寅 到来之前, 副元帅一职是由勇将 申恪 担任。 申恪 负责防守 临津江 南岸, 但 金命元 抵达后, 认为应该据险守在北岸, 要求 申恪 渡河。 大概由于看不起 金命元 在 汉江 临阵脱逃的行径吧, 申恪 毫不理会 金命元 的命令, 反而率兵南下, 迎击日军。 在 汉城 城郊, 申恪 与一小股出城劫掠的日军偶遇, 一场血战, 斩得日军首级60余具。 规模虽然小, 却是朝军第一次在陆上打赢日军, 意义非凡。
但是, 金命元 状告 申恪 不遵号令的奏疏已经抵达 平壤, 朝廷大怒, 命使臣带着圣旨到 申恪 军中, 将其斩首。 待得 申恪 的捷报也传到 平壤, 朝廷赶紧派第二拨使臣, 欲追回前一道命令时, 已经太迟, 申恪 已经人头落地了。 本来 申恪 不遵号令, 犯了兵家大忌, 斩之以正军法, 无可厚非。 春秋时, 吴起 也曾阵前斩杀擅自行动的勇士。 但是朝鲜政府不是 吴起, 对“错杀”这一勇将后悔莫及, 转而恼恨 金命元 “诬陷”忠良, 于是派了 韩应寅 顶替 申恪, 并特地交代不用尊奉 金命元 号令。 这下好了, 临津江 前线居然有了两位不相统属的指挥官, 不被打败还真是没天理了。
小西行长 等人在 临津江 南岸与朝鲜人对峙了10余天, 等着 金命元 故调重弹, 象在 汉江 时一样被吓跑。 但这次 金命元 因为手下人多了10倍, 信心增强不少, 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 小西行长 等不禁焦躁起来。 在敌国境内作战, 一不小心被人抄了后路可不是好玩的。 为了打乱朝军在北岸的布阵, 日军准备玩一招引蛇出洞, 把朝军诱到南岸决战。 (这一招是 李舜臣 玩剩下的。 虽然土了点, 但只要能达到目的, 就是妙计。)
5月25日清晨, 起床早的朝军将士看着 临津江 南岸, 不禁欢呼了起来: 对岸的日军一夜之间全撤得无影无踪了!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原来日本人也有无法克服困难而放弃的一天啊。 兴奋的朝军将领们聚到一齐, 讨论下一步对策。 几位年青的将领主张追击溃敌, 但老将 刘克良 等人坚决反对。 刘克良 认为日军这次不败而走, 其中必有阴谋, 主张持重, 继续固守北岸, 观察敌情后再作行动。 刘克良 的意见立刻遭到他的上司, 咸镜道北兵使 申硈(申砬 之弟) 的嘲笑和辱骂, 称其胆小怕死。 刘克良 顿时被气得老脸通红, 须发皆张, 叫道:“老夫打一辈子仗, 军旗指到哪里我就杀到哪里, 从不曾退后一步。 不料今日会被你个后生小辈说贪生怕死! 老夫倒是怕你们冒敌轻进, 就要害得大家丧师辱国了!” 但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 刘克良 坚决要求第一个杀向南岸。
数位 咸镜道 身经百战的将领也力劝不可轻进, 但都被主张出击的 韩应寅 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 金命元 虽主张持重, 却也救之不及。 渡河追击的方案就这么定下来。
按着计划, 刘克良 果然一马当先, 申硈 紧随其后, 朝军陆续渡过 临津江。 只见日军大寨散乱, 别说伏兵, 连人影也不见一个。 稍觉宽心的朝军继续向南边的森林探察。 突然, 林中一阵密集的铁炮声响, 走在前面的朝军士兵纷纷应声而倒。 上当了, 日军果然有埋伏! 剩下的朝军连忙抱头就走, 场面乱成一团。 大队日军从树林杀出, 追杀慌不则路的朝军。 部分朝军抢到渡河船只, 没命地向北岸划去。 另一部分则企图游到北岸, 许多人不是溺水淹死, 就是被日军赶上一刀戳死。 危急时刻, 老将 刘克良 拔出战刀大叫:“今日老夫死于此地了!” 便坐在地上, 以弓弩力毙数人后, 壮烈战死。 愣头青 申硈 也死于乱军之中。
临津江 北岸, 留守的朝军看到南岸如“秋风扫落叶(《惩毖录》语)”一样的惨败, 都吓得魂不附体。 一个叫 朴忠侃 的文官爬上战马, 撒丫就跑。 不巧的是, 朴忠侃 那天的衣饰和 金命元 的很象。 一些朝军士兵看走了眼, 以为是 金命元 又做了逃兵, 大叫:“都元帅逃跑了!” 谣言如烈火般蔓延开来, 顿时北岸的朝军也战意尽失, 纷纷抛下武器, 四下溃散。 金命元 等人想拦也拦不住, 只得也跟着逃到 加平郡 避难。
一座天险又丢了, 5月27日, 日军兵不血刃, 攻陷 开城。
虽然还有 大同江 拦路, 但由于离 平壤 太近, 而且处于枯水期, 也变得不足持。 陪都里的皇族和高官们又要考虑往哪里逃了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乞援 大明
5月30日, 临津江 战败, 开城 沦陷的噩耗传到 平壤。 宣祖皇帝 立刻召集群臣, 商议对策。
其时 平壤 城内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为了找人负战败的责任, 领议政 李山海 甫到 平壤 就被罢了官, 由原 左议政 柳成龙 顶替。 可没过几个时辰, 柳成龙 也被罢, 皇帝赦免并启用了 西人党 的 崔兴源, 以讨好快丧尽的民心。 如此剧烈的人事变动, 朝廷在国难当头之际的手足无措可见一斑。
不但是庙堂之上, 平壤城 内的居民也是一日三惊。 日军的侦察兵出现在 大同江 南岸的时候, 军队和民众以为日军已经杀到, 恐慌的情绪达到了最高峰。 幸亏此时 李镒 赶回 平壤。 虽然神色憔悴, 行装古怪, 穿着象征“两班”身份的白袍, 却拖着草鞋, 但 李镒 终于显示了一点老将的本色。 阵斩了几个逃兵后, 李镒 率众击退了日军斥候。
在紧急召开的朝议上, 是否向 大明 求援这个话题引起了大臣间的激烈争论。 实际上, 虽然在日军登陆第一天就有人提议向 大明 求援, 但遭到不少大臣反对。 理由很简单, 如果向 大明 求援, 就要交代朝鲜曾经私自派遣使臣面见 丰臣秀吉 的事了。 作为 大明 的属国, 私下与外国交往, 说轻了是不敬宗主, 说重了就是有不臣之心! 如果 大明朝廷 因此降下雷霆之怒, 朝鲜是绝对受不起的。 这也是为什么 大明 已从 琉球国 的通报得知日本的军事野心, 转而询问朝鲜, 而朝鲜却矢口否认的原因。
当然, 朝鲜政府中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官员深知这是欲盖弥彰, 大明 总有一天是会发现真相的。 左议政 柳成龙 和同僚 尹斗寿 将日本的动向写在一封私信里, 由使臣 金应南 交给 大明朝廷。 因为此事, 尹斗寿 还差点被罢官免职, 发配边疆。 到得后来日军连战皆捷, 朝鲜损兵折将, 大片国土沦陷, 眼看是瞒不下去了, 朝鲜政府才派了个正式使臣向 大明 通报日本入侵的消息, 却没向 大明 要求出兵干预。
朝鲜人心里自然也有盘算。 大明 如果答应出兵, 首先派出的一定是驻守 辽东 的部队。 辽东军 与 女真 作战多年, 过的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 骄兵悍将, 不但对敌人凶狠, 对自己人若是一言不合, 照样刀剑相向。 军队纪律不严连朝鲜人都有耳闻。 如果 辽东军 进入朝鲜, 恐怕百姓们的日子就难过了。 况且, 数万 明军 开到, 他们的粮饷该从哪里出?
可是后来的形势发展再也不得朝鲜人犹豫了。 如果 大明 再不出兵干预, 朝鲜就有亡国灭种之忧。 开城 沦陷之后, 朝鲜政府首次遣使向 大明 请求援兵。 之后派向 北京 的使臣不绝于道。
其实 大明 也非常关注在朝鲜的战事。 第一次接到关于日本人登陆的消息, 大明 还以为只是一股倭寇骚乱。 可是接着传来朝鲜人兵败如山倒, 连首都 汉城 也仅20天就丢了, 大明 不禁疑惧起来。 等到朝鲜人要求 大明 派遣援军, 大明 的狐疑就更甚了。 日本人出兵时的口号是“假途伐明”, 而且挺进得这么快, 如果不是朝鲜人有意让路, 还有别的什么解释吗? 难道朝鲜人真的伙同日本人, 准备入侵天朝? 而要求 大明 出兵朝鲜, 会不会是打击 明军 的一个阴谋? 联想到朝鲜人在战争爆发之前鬼鬼祟祟的通报, 大明 对朝鲜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 一开始是非常怀疑的。
6月1日, 大明 辽东军区的 镇抚 林世禄 抵达 平壤, 探询战况和日军动向。 柳成龙 在 大同馆 接待了 林世禄, 并 向其介绍了朝鲜人这近两个月来的勇战。 在 练光亭, 林世禄 也遥遥望见日军斥候在 大同江 南岸活动。 朝鲜人真的尽力了, 而 平壤 也确是危在旦夕! 林世禄 急忙领了朝鲜政府的咨文, 疾驰而去。
等到 大明 的官员再次进入朝鲜, 就不是文质彬彬, 探察消息的文官, 而是身经百战, 威风八面的武将, 和一支勇悍的军队了。
与此同时, 柳成龙 等人也亲赴各地城镇乡村, 为即将到来的 明军 筹措粮草军需。
“贼”们等着吧! 待“天兵(《惩毖录》语)”一到, 看你们还能猖狂到几时!
   平壤之战
攻陷 开城 之后, 日军三路前锋军团便按原订计划散开, 分头向朝鲜最后的三道进军: 小西行长 攻略 平安道, 加藤清正 扫平 咸镜道, 而 黑田长政 则负责弹压 黄海道。
单说 小西行长 一路, 兵锋直指朝鲜陪都 平壤。 6月9日, 第一军团 主力抵达 大同江 南岸扎寨。
平壤城 内立刻炸开了锅。 此时 宣祖皇帝 虽然仍在城内, 但早就被吓得六神无主, 不知该往哪里逃了。 按 宣祖 原来的意思, 是去 咸镜道 江界城 避难, 但遭到以 柳成龙 为首的一批大臣反对。 柳成龙 认为 江界城 地处荒僻, 气候苦寒, 虽然能给敌人进军带来困难, 但同时自己也被困在一块小地方, 无法积聚兵马, 更无法对全国各地发号施令。 最后, 朝议决定先退往 平安道 的 宁边城, 再至离 大明 边境不远的 义州城, 等待 大明 的援军。
到达 大同江 的同一天, 小西行长 再次向朝鲜政府致书, 要求议和。 这已是第四封信了。 第一次是在 东莱, 第二次在 忠州, 第三次在 临津江, 小西行长 都曾写过议和书, 希望能和朝鲜政府达成投降条件, 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朝鲜人大概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家伙吧, 小西行长 本也没这次有回音抱太大希望。 可是不久就有信使报令人兴奋的消息, 榆木脑袋终于开窍了, 愿意谈判!
6月10日, 朝鲜的谈判使臣 李德馨 乘船来到 大同江 江心, 会见了日方代表, 宗氏 的家臣, 柳川调信 和 景辙玄苏和尚。 李德馨 和这几个日本人是老相识了, 当年 宗义智 出使朝鲜的时候, 就是这位 李德馨 负责接待。 所以这次谈判, 日方特地指定这位他们比较熟悉的朝鲜官吏为对手。
李德馨 首先质问日方大兵压境, 是不是要逼出一个城下之盟? 景辙玄苏 淡淡地道:“非也, 我们这可是为你们着想, 给你们留条后路罢了。 我们劳师动众地北上, 是为了和 大明 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 不料想你们的臣民不分青红皂白, 挡我们的去路, 因此造成许多令人困扰的遗憾事件。 在这里我要再次郑重要求, 让我们过去, 在你们还来得及后悔之前!”
景辙玄苏 软硬兼施, 把朝鲜人当三岁顽童耍。 什么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前两天不是还要“伐”明来着吗? 难道日本人的外交政策变得那么快? 但日本人说的也是实情, 在身经百战, 武装到牙齿的日军面前, 朝鲜人的抵抗只能是螳臂挡车罢了。 如果朝鲜政府真的考虑议和, 不但不用再遭兵祸荼毒之苦, 说不定还能取得象对 大明 一样的附属国地位。
景辙玄苏 大概不知道, 人世间还有“骨气”两字! 日本人一路上杀人如麻, 和朝鲜人早已有不共戴天之仇。 如此轻易的一句议和, 又怎能让以刚硬闻名的朝鲜人屈服? 李德馨 当即回应道:“我国事 大明 如父, 宁愿玉碎, 也不能让你们再前进一步了。 如果你们真的有意议和, 就请撤军回国, 再派使臣从水路前往 浙江 上岸。 我们或可考虑为你们和 大明 调停。”
想不到朝鲜人如此冥顽不灵, 景辙玄苏 气得跳脚, 叫道:“我军字典里没有‘撤退’这个词! 如果你们决意找死, 那就没有什么和谈可言了!” 说罢调转船头就走。
当然, 宣祖皇帝 是不肯玉碎的。 得知谈判破裂以后, 宣祖 立马就想动身北上。 平壤 的民众听说皇帝又要逃, 顿时鼓噪了起来。 之前, 朝鲜把住在 平壤城 和 附近一带的民众召集起来, 要求他们保卫陪都, 保皇家安全。 可是现在朝廷却要弃他们而去了。 不少民众拦道痛哭, 希望皇帝改变主意。 有些性格暴烈的竟然手持武器, 想逼 宣祖 留下, 幸亏被 柳成龙 等人当场抓住三个为首闹事的斩了, 暴民才四散逃开。
6月11日, 宣祖 的车驾离开 平壤, 领议政 崔兴源, 右议政 俞泓, 大臣 郑澈 等随驾。 左议政 尹斗寿, 都元帅 金命元, 巡查使 李元翼 等则留下负责守卫 平壤。 此时在 平壤 的驻军约有1万, 与 小西行长 的军力相当。 但是 平壤城 城池宽阔, 城墙上要防卫的地方很多, 1万人又是远远不够的。
尹斗寿, 金命元 和 李元翼 聚在一起商量, 与其消极死守, 等日军来攻, 不如主动出击, 打 小西行长 一个措手不及, 或能解 平壤 之危。 三人齐称妙计。
6月11日深夜10点, 朝军开始悄悄渡河。 虽然由于指挥不当, 渡河花了大半夜的时间, 但朝军终于顺利摸到了 宗义智 大营外。 宗义智 做梦也想不到朝鲜人竟敢主动出击,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侍大将 木村智清 当场战死, 士卒伤亡数百人, 马也被朝军夺走300匹。 宗部 余众溃散到 小西行长 的大本营中。 朝军随后追杀, 但此时, 天已开始蒙蒙亮了。
定下神来的日军借着晨光看清了敌人的攻势, 奋力反击, 终于击退了装备落后的朝军。 退下来的朝军赶到 大同江 边, 不禁都暗暗叫苦。 原来留在渡船上的艄公看见己军失利, 早就摇着船逃回北岸去了, 只留下南岸的朝军仍和日军奋力血战。 眼见己方伤亡越来越多, 而退路又被切断, 朝军余部只得且战且走, 向 大同江 上游撤退, 并从一个浅滩渡河, 逃回 平壤城。
但如此一来, 日本人 也发现 大同江 多处水浅, 徒步即能渡江了。 这真是天不佑朝鲜啊。 虽然在此之前朝鲜官员纷纷到 檀君庙, 箕子庙 和 东明王庙 求雨。 (檀君, 神话中建立朝鲜的始祖, 相当于中华的 黄帝。 箕子, 殷商 皇族, 传说是 箕子朝鲜 的创始人。 东明王, 高句丽国 开国之主, 即最近热播韩剧《朱蒙》的主角。) 但这三人好像和龙王交情不深, 求了几天, 一滴雨也没下。 最后, 终于被日本人看破。
日军即将渡河来攻, 守是守不住了。 尹斗寿, 金命元 和 李元翼 三人将城里的火炮和武器全部毁掉, 率军撤出了 平壤。 城中的男女百姓早就走得干干净净了, 朝军身后只留下一座空城。 但是, 不知是因为走得匆忙, 还是没有经验, 朝鲜人虽然把武器都毁了, 免其落入日军之手, 却忘了毁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 仓库里总计约7000吨的粮食! 这批粮食, 可够 小西行长 全军吃好几个月的了。 (李舜臣 在海上拼死拼活, 好容易截下来一点日军补给, 但都被这批无能的官吏加倍还回去了。)
14日, 日军渡过 大同江, 来到 平壤城 外。 只见城门大开, 城内别说守军, 连百姓也不见一个。 空城计? 狐疑不定的 小西行长 和 宗义智 爬上 平壤 附近的一座山头, 向城内观望, 才确定了没有伏兵。 日军随即一拥进城。
至此, 朝鲜三大都城: 汉城, 开城 和 平壤 全部沦陷。
却说 宣祖 一行仓惶北遁, 于13日抵达 宁边。 一路上作乱的民众蜂起, 抢掠了皇帝一行的粮草和车仗, 幸得圣躬无恙。 历经艰辛的 宣祖 想死的心都有了, 对臣下说宁愿放弃朝鲜, 渡过鸭绿江, 托庇于 辽东军, 老死在异乡算了, 也不愿受日本人的这般折辱。 柳成龙 等大臣极力反对渡江, 都说一旦渡江, 大家就变成了流亡政府, 在 大明 眼里 宣祖 将不如一条丧家之犬, 此后复国就无望了。 宣祖 这才打消了逃入 大明 的念头。
就在 宣祖 一行彷徨无助的时候, 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大明 的官兵已经于6月21日进驻 义州城 了! 领兵的是 辽东军 参将 戴朝弁, 和 游击 史儒。 皇帝和文武百官大喜过望, 加快速度向北赶, 总算于22日抵达 义州。 终于安全了! 宣祖 等人长舒了一口气。
虽然 戴朝弁 只带来1000多人, 但这标志着 大明 开始插手朝鲜战局。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道国割
就在 小西行长 夺下 平壤城 的当儿, 加藤清正 也马不停蹄地杀入了 咸镜道, 并一路过关斩将, 进展顺利。
就这样, 2个月之内, 朝鲜8道全部被日军侵入。 虽然还没有完全占领, 但以这样的速度, 赶走守军并镇压乱民, 日本对朝鲜的实际统治也为期不远了吧。 驻扎在 汉城 的总司令 宇喜多秀家 早就兴致勃勃地展开“检地”运动了。 据粗略估算, 朝鲜的所有耕地面积换算成日制的“石高”, 总约800万至1200万石左右。
随即, 各路军团被分别配置到八道, 负责当地的治安与生产恢复。 日本人把这次土地分配称为“八道国割”, 也就是完全征服朝鲜后, 有功大名们的大致势力范围。 大概在这些大名的心底也认定, 朝鲜的战事即将结束, 是时候以掠夺来的土地和财物好好犒劳各路将士了。 (下图为各军团被分配到的地理位置。)
在 丰臣秀吉 亲自抵达朝鲜之前, 八道自然以 宇喜多秀家 所在的 京畿道 为首。 丰臣秀吉 还不太放心这个乳臭未干的义子, 特地委派了三名出色的“奉行”: 增田长盛, 石田三成 和 大谷吉继, 随行至 汉城, 辅佐其处理在朝鲜的政事。 军事方面, 则由四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长谷川秀一, 木村重兹, 加藤光泰 和 前野长康, 联合参赞军议。 丰臣秀吉 的安排可说是文武齐备, 用心良苦。
为了保障最北前线的 小西行长, 加藤清正 等人与后方的联络畅通无阻, 从 平壤 到 釜山 之间, 日军派重兵把守着各路要隘。 下表为 小西行长 夺取 平壤 之后, 各重要据点的守将与兵力配置。
据点将领兵力备注开城户田胜隆3900 汉城宇喜多秀家20000大本营 龙仁胁坂安治1500 丑山福岛正则4800 阴城生驹亲正5500 忠州蜂须贺家政7200清州 闻庆长宗我部元亲3000咸昌 尚州稻叶贞通4000 善山宫部长房1000第十军团援军垣屋恒总400第十军团援军 开宁毛利辉元30000 金山立花宗茂2500高桥统增800筑紫广门900小早川秀包1500 仁同木下重坚850第十军团援军南条元清1500第十军团援军 锦山小早川隆景10000 大邱斋村广英800第十军团援军明石则实800第十军团援军 釜山丰臣秀胜8000
如此, 以 釜山 至 平壤 之间的一条大路为主干, 日军各路部队便如开枝散叶般地伸向尚未被征服的城池。 套一句 柳成龙 在《惩毖录》中的话说:“三都守失, 八方瓦解。” 实在一点也不夸张。
  血战黄海
话分两头。 海军惨败的消息很快传到 名护屋, 丰臣秀吉 怒不可遏。 率领千军万马打了一辈子仗的 太阁殿下 当然明白, 没有补给的8个陆上军团想在朝鲜站稳脚跟, 无异痴人说梦。 6月23日, 丰臣秀吉 亲笔致书 胁坂安治, 要求他与 九鬼嘉隆 和 加藤嘉明 会师, 组成一支联合舰队, 务必击溃 李舜臣 水军。
其实, 不用 太阁 吩咐, 这些水军将领们早就开始准备了。 复仇心切的 胁坂安治 等不急 九鬼嘉隆 等人, 径自于7月中旬就率领自己部下水军离开 釜山港, 一路向西, 寻找朝鲜水军决战。
全豁出去了! 胁坂安治 水军本以为海上无事, 便帮着陆军攻城略地, 并得到了守卫 龙仁 要冲的重任。 可是听说日军运输舰艇被 李舜臣 打得落花流水后, 胁坂安治 亲自赶回 釜山, 只在 龙仁 留下数名家臣驻守, 但还是在 泗川 吃了败仗。 留守 龙仁 的家臣们倒是非常得力, 于6月5日击溃了朝鲜将领 李洸 号称5万大军的进攻, 并斩首数千级。 这次 胁坂安治 为了雪 泗川 知耻, 把在 龙仁 立过大功的家臣 胁坂左兵卫 和 渡边七右卫门 都调了来作副将, 并带出73艘战舰, 包括36艘 安宅船, 24艘中型船和13艘快艇, 数量上比 全罗道 的全部水军还要强。 只要小心谨慎, 别中了 李舜臣 的诱敌之计, 就让 胁坂家 重现和 龙仁之战 一样的荣耀吧!
唐项浦海战 大胜后的朝鲜水军也没有松懈。 回到 丽水 稍作修整后, 7月2日, 李舜臣 再次邀集 李亿祺 和他的水军与自己会师, 并联合操演自己新发明的战法:“鹤翼阵”。 鉴于之前的战斗虽然重创敌军舰队, 但许多日军水手仍能跳船逃生, 游回岸上。 “鹤翼阵”的发明就是要补足这一缺陷, 务必将敌人的有生力量全歼于海上。 顾名思义, “鹤翼阵”排开后就像展开双翅的仙鹤, 重型船只居中, 两翼为较轻型战舰, 负责迂回包抄, 将敌舰围入“鹤翼阵”的中心, 并以优势火力击沉之。 在朝鲜舰艇的团团包围下, 幸存的敌军想游回岸上, 也不那么容易了。
7月5日, 全罗道 水军操演阵法完毕, 与 元均舰队 会师于 露梁。 朝军联合舰队的规模和上个月相似, 也仅有55艘战舰, 包括3艘 龟船。 7月6日, 数艘日军的侦察船出现在海平面上, 但很快掉头而去, 显然是向 胁坂安治 报讯去了。 元均 起锚就想追, 但被 李舜臣 制止。 李舜臣 认为, 胁坂安治 的舰队所在水域太浅, 不利大船作战。 更理想的战场, 是在吃水深, 离岸远的 闲山岛 一带。 随即, 李舜臣 派出几艘战船前往 见乃梁, 目的就是诱出 胁坂安治 到 闲山岛 决战。 果不出所料, 胁坂安治 见朝军人少, 决心吃掉这几艘朝军战舰, 为屡战屡败的日本海军冲冲喜, 全军出动, 一路追到了 闲山岛 以北, 结果又中了 李舜臣 的伏击。
虽然操练仅三天, 但朝鲜海军却完美地布出了“鹤翼阵”, 将上当的日舰团团围在垓心。 从四面八方而来的炮火猛烈轰击, 挤成一团的日军舰艇被打得樯顷辑摧, 狼狈不堪。 朝鲜水军将领们各个奋勇争先, 将敌舰击伤后, 纷纷率部下跳上敌舰, 效法日军战法, 与敌人肉搏, 抢夺船只。 两军在 闲山岛 海面激战一整天, 日军终于不支。 胁坂安治 率着部下且战且走, 往 见乃梁 方向撤退, 终于趁着夜幕降临, 逃离战场。 (下为 闲山岛之战 示意图)
此役, 日军损失惨重。 73艘出战舰艇只逃回14艘快船。 朝鲜军捕获日舰12艘, 击沉47艘, 被杀或溺毙日军将士8000余人。 (数字出自 李舜臣 《乱中日记》, 或有夸张, 因为日方记载 胁坂水军 全军才1500多人。) 水军副将 胁坂左兵卫 和 渡边七右卫门 俱战死。 真锅左马允 剖腹自杀。 约200残兵跳水逃生到附近的岛屿上, 但附近都是些无人小岛, 不但没吃的, 连淡水也找不到。 这些可怜的人们只有仰天等死的份了。 身中数箭, 老本赔了精光的 胁坂安治 只能带着剩下不到1000人逃回了 金海湾, 向 九鬼嘉隆 和 加藤嘉明 求援。
败报很快传到 釜山, 九鬼嘉隆 和 加藤嘉明 大吃一惊, 急忙尽起全军共42艘战舰, 包括21艘 安宅船, 前来接应 胁坂安治。 但日军不敢过分西进, 只开到 安骨浦 附近, 便抛锚驻扎。 九鬼嘉隆 决定不再让 李舜臣 挑选战场。 这次, 日军要在自己有利的位置迎击朝军。
7月9日, 李舜臣 得到日军在 安骨浦 扎营的情报, 便与 李亿祺, 元均 一道, 立刻起兵沿 巨济岛 东海岸线北上, 直扑 安骨浦。 7月10日, 朝军舰队抵达 安骨浦 外, 只见港内的日军早已严阵以待了。 由于 安骨浦 附近水面较浅, 不利朝军大船作战, 李舜臣 想故伎重施, 要求 李亿祺 的舰队在港外深水处埋伏, 自己和 元均 则逼近 安骨浦, 挑发日军出港。
可是, 吃足 李舜臣 诱敌之计苦头的日军这回长了记性, 任凭朝军如何挑逗, 也只是远远地发炮回击, 死也不出港。 李舜臣 只得改变策略, 将舰队分成数只小分队, 轮流对港内的日军展开攻击。 按照 李舜臣 的命令, 朝军火力集中指向日军舰队中一艘高达三层, 看样子像是旗舰的 安宅船。 该船正是 丰臣秀吉 为出征朝鲜定做的“日本丸”号, 船身高大华丽, 并装饰着绣有 蓬莱仙岛 图纹的绸缎, 此时正借给 九鬼嘉隆 作旗舰。 在朝军集中攻击下, 这艘豪华的战舰很快着火沉没。
埋伏在外的 李亿祺 闻得港内枪炮声大作, 知道诱敌失败, 也赶忙撤了埋伏, 赴援 李舜臣。 朝军士气随即大振。 只见朝军舰队使出车轮战法, 一支分队退下, 另一支立刻补上, 万炮齐鸣, 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 竟与 上杉谦信 “车悬阵”的奥义不谋而合。
另一面, 日军在 九鬼嘉隆 和 加藤嘉明 的指挥下也抵抗得分外顽强。 与以往的日军不同, 这次 九鬼嘉隆 的部下并没有一遭到攻击就弃船往岸上逃, 而是奋力以舰炮回击。 日军小艇在大船间往来穿梭, 将战死者和伤员运上岸, 但马上又载回来一船援兵, 继续战斗。 惨烈的血战持续了好几个小时, 海面上漂浮的, 不是战船的碎片, 就是断肢和尸体。
虽然日军仗着有利地形奋战, 但由于舰船配置火力远远低于朝军战舰, 终于被朝军渐渐压制。 当夜幕再次降临的时候, 42艘日军战舰除了数艘小艇, 全军覆没。
按着 李舜臣 的意思, 先留着这数艘小艇不打, 免得日军没了战船, 全数退回岸上, 骚扰百姓。 不料当天夜里趁着天黑, 九鬼嘉隆 和 加藤嘉明 竟冒险偷划了小艇出港, 狼狈逃回 釜山。 李舜臣 追之不及。
接连两场大战也耗尽了朝鲜水军的弹药和粮草。 李舜臣 等人决定暂时解散, 回到各自的基地补给休养。 路过 闲山岛 海域的时候, 李舜臣 发现被困在无人岛上的日军竟然还活着, 便交由 元均 看住这些残兵, 以确保饿死这些可恶的入侵者。 可是在 李舜臣 退后, 元均 接到了日军大举来犯的假情报, 吓得赶紧撤离 闲山岛, 终于被这批已是“笼中之鸟”的日军编了木筏, 逃出生天。
闲山岛 和 安骨浦 两场血战, 是整场“文禄之役”的战略转折点。 据被俘到 名护屋 后, 被迫充当翻译文书的朝鲜人回忆, 败报传到, 日军在这两场战役中的伤亡高达9000之众。 丰臣秀吉 怒极攻心, 命令驻守 壹歧岛 的 藤堂高虎水军 立即启程增援 釜山, 并命令日本海军全军从此以后不得与朝鲜海军作正面冲突, 等来年自己亲赴朝鲜, 再与 李舜臣 决一死战!
朝鲜方面, 据 李舜臣 的奏疏, 仅战死19人, 伤114人, 战舰损失:0。 朝廷大喜, 升 李舜臣 “三道水军使”之职, 总帅 忠清, 全罗 和 庆尚 三道水军。 自此, 日本人绝了从海路增援和补给侵朝陆军的念头, 陆军的攻势也应声缓了下来。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肉长城 - 义兵蜂起
国家危亡, 社稷倾覆。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 不单有象 李舜臣 这样的武将在前线为国奋战, 家园饱受蹂躏的朝鲜百姓也纷纷拿起武器, 与侵略者决一生死。 后人把这股自发的民间力量称为“义兵”。
朝鲜民间自古就有反抗侵略的传统。 当年 蒙古 入侵, 朝鲜民间就过兴起 义兵, 与 元军 作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次日军上岸后, 杀人屠城, 无恶不作, 更激起了朝鲜人反抗的怒火。 1592年5月中旬, 就在日军登陆 釜山 后仅1个月, 各地 义兵 燃起的烽火已经烧遍了朝鲜全土, 日军不得不分散兵力, 在多条战线与 义兵 纠缠不休。 各路 义兵 中最有名的, 当属 庆尚道 的 郭再佑, 金沔, 郑仁弘, 全罗道 的 高敬命, 金千镒, 忠清道 的 赵宪 等。
郭再佑, 1552年生于 庆尚道 宜宁 的一个地主家庭, 早年参加过科举考试, 可惜由于太过直言, 惹得考官不快, 不中。 此后 郭再佑 不再参加科举, 而是靠着家里的田产, 过着春夏读书, 秋冬狩猎的写意退休生活, 直至1592年日本大举入侵。 眼见朝鲜官军在日军先进的火器面前溃不成军, 郭再佑 挺身而出, 召集当地百姓, 鼓励他们武装自己, 保卫家园。 很快, 郭再佑 属下就聚集了1000多人。
郭再佑 出战的时候喜着一件大红袍, 故自称“天降红衣大将军”。 据 郭再佑 自称, 这件大红袍是由少女初潮之血染成, 是件充满至阴之气的宝衣, 足以抵挡日军铁炮至阳属性的铅弹。 (虽然对朝鲜的民族英雄有点不敬, 但 区胜 很难想象, 作为朝鲜精英的所谓“两班”阶级, 见识竟然和 义和团 差不多。 只是不知道 郭某 到底从哪里能搞来那么多奇怪的血。)
虽然见识有点迷信, 但 郭再佑 却是当时朝鲜人中难得一见的游击战天才。 小西行长 登陆 釜山 北上后, 郭再佑 便以家乡 宜宁 为基地, 从西侧打击日军的进兵和补给路线, 给日军造成很大困扰。
4月19日, 第六军团的 小早川隆景 抵达朝鲜, 并立即兵分两路, 向自己的防区 全罗道 进军: 小早川隆景 主力先北上至 尚州, 再左转向西, 以 全罗道 北部边境的 锦山 作为南下基地。 部将 安国寺惠琼 则打算从 昌原 出发, 渡过 洛东江, 从东部 杀进 全罗道。 郭再佑 的 宜宁, 正坐落在 安国寺惠琼军团 的西进路线上。
5月中旬, 安国寺惠琼 率部抵达 洛东江 东岸。 他们不知道, 郭再佑 早就掌握了这支日军的动向, 并已经偷偷在河两岸布下伏兵。 渡河前一晚, 安国寺惠琼 遣探子在水浅的地方打下木桩, 准备第二天徒步涉水。 可是趁着半夜, 日军都睡着的当儿, 郭再佑 派人将木桩拔出, 重新打在水深的河段。 第二天, 不明所以的日军果然上当, 被湍急的河水困住动弹不得, 阵势大乱。 郭再佑 趁机纵兵从两岸夹击, 安国寺惠琼 大败, 只得退回 昌宁 再作打算。
洛东江 一战使得 郭再佑 名声大振。 他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法让日军整日里提心吊胆, 以致在军中谣言盛行, 说 郭再佑 通妖术, 能在眨眼之间以奇门遁甲将部队运送到他指定的任何地方。 据说有一次日军和 郭再佑 的部队交战, 郭军 撤走, 留下一只大箱子。 日军以为箱里有什么宝物, 大喜过望, 连忙打开查看。 不料, 箱中一阵嗡嗡作响, 竟然飞出一大群马蜂, 蜇得日军哭爹叫娘。 郭再佑 随即反攻, 日军大败。 不久, 日军再次缴获了 郭再佑 留下的箱子, 但学乖了, 不再打开箱子, 而是直接丢到火里。 可是, 日本人做梦也没想到, 这次箱子里装的却是大量的炸药。 结果可想而知。
当 郭再佑 想尽办法打击侵略者的时候, 却引起了 庆尚道巡查使 金晬 的不满。 这位下令全道各地百姓散入山中, 不要与日军正面冲突的总督认为 郭再佑 冒犯了他的权威, 指责 郭再佑 的义兵实际上是反政府武装。 郭再佑 闻讯大怒, 干脆直接上书流亡的 宣祖 朝廷鸣冤。 幸亏朝廷已经昭告天下, 要求各地招募新兵。 命令抵达 庆尚道, 郭再佑 的抵抗组织才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认。
却说 安国寺惠琼 在 洛东江 吃了个瘪, 没法想, 只得沿 小西行长 等开好的道路继续北上, 寻找其他突破口进入 全罗道。 可是天不遂人意, 安国寺惠琼 没走多远, 就遭到数股 义兵 的打击。 特别是 高灵人 金沔 在 居昌 一战, 诱敌深入山谷之中, 打得 安国寺惠琼 损兵折将。 最后, 安国寺惠琼 彻底放弃东进的计划, 撤回日军控制的安全地区。 小早川隆景 兵分两路攻打 全罗道 的计划宣告破产。
在 全罗道, 各地 义兵 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为抵抗 小早川隆景 的攻略, 前赴后继。 其中最悲壮的, 当属 光州人 高敬命 发动的 第一次锦山之战。
和 郭再佑 一样, 高敬命 也是科举不第的“两班”。 日军入侵的消息传到家乡, 高敬命 不顾已是60高龄的老躯, 亲自游说乡里, 欲组织 义兵 上京勤王。 民众感于这位老人的忠义, 纷纷投效, 不久就聚集了7000人。 消息传到朝廷, 宣祖 大喜, 下旨嘉奖, 并指派了一位叫 郭嵘 的武将带了数百官军, 作 高敬命 的军事顾问。
一切准备就绪, 高敬命 立刻率军北上。 但他们还没走出 全罗道, 就得到消息: 全罗道 最北边境的 锦山 已经被 小早川隆景 占领了。 高敬命 当即决定转攻 锦山。
众所周知, 小早川隆景 是号称“西国第一智将” 毛利元就 的次子, 从小就随父转战日本 中国地区, 创下十几个藩国的家业, 是这次“文禄之役”出战阵容中资格最老的名将。 虽然和 高敬命 同岁, 但 小早川隆景 戎马一生得来的军事经验, 却是这位朝鲜老人无法比肩的。
7月9日, 高敬命 和 郭嵘 抵达 锦山城 外, 并立刻发动进攻。 高敬命 亲自擂鼓助威, 义兵们士气高涨, 部分士卒爬上城墙, 向城内投掷火炬, 烧毁不少建筑。 可是, 在 小早川隆景 坚实的防御阵线面前, 义兵很难再取得什么进展, 只得在天黑后退兵。
第二天, 高敬命 领兵再来, 自己攻南门, 郭嵘 则负责西门。 早在前一天的较量中, 小早川隆景 已经看出官军的士气远不如 义兵, 决定从这里打突破口, 拿官军开刀, 把所有的铁炮手都调到了西门。 不出所料, 官军遭到日军铁炮迎头痛击, 死伤惨重。 郭嵘 见势头不妙, 也不通知 高敬命, 带着剩下的部众仓惶逃离 锦山。
小早川隆景 随即调转枪口, 反攻在南门的 义兵。 高敬命 左等右等, 也不见 郭嵘 来援, 正在焦躁。 忽然有人大叫:“看! 官军逃跑了!” 义兵 阵中一声大哄, 也很快丧失斗志, 纷纷向四面溃散。 小早川隆景 更不给朝鲜人丝毫喘息之机, 催兵猛攻。 眼见败局已定, 左右劝 高敬命 赶快逃走, 但被 高敬命 拒绝了:“败军之将, 唯死而已!” 终于没于阵中。 同时战死的还包括他的小儿子, 高英厚, 部将 柳澎老, 安瑛 等等。 (可惜 高敬命 脑筋不像 郭再佑 那么灵活, 只知道蛮干死拼, 不明白敌进我退, 敌退我打的道理, 结果白白损失数千生力军。)
虽然 高敬命 和他短命的 义兵 失败了, 但他们决死抵抗的决心明显震撼了日本人, 让他们终于明白朝鲜不是人人都像官军那样忪的。 长子 高从厚 命大, 没战死在 锦山, 而是逃了回来。 他组织了更多义兵, 扛着一面“报仇雪耻”的大旗, 继续和日军作战。 想不到民间的抵抗竟会这么激烈, 日本人的头开始有点大了。
趁着战胜 高敬命 的余威, 小早川隆景 第二天就率兵南下, 打算一股作气攻下 全罗道。 扼守在日军南下必经之路 全州 的, 是曾经在 龙仁 败给 胁坂家 的 全罗道巡查使 李洸。 除了自己驻扎在 全州 的主力, 李洸 还派出两路部队, 意图夹击 小早川隆景: 一部 义兵, 以 郑湛 为首, 到 全州 以北的 熊岭 山区布阵, 部将 权慄 则带官军在 梨峙 一带埋伏。
防守 熊山 的 义兵 不幸迎头遭遇了 小早川隆景 亲率的主力。 虽然凭借着山地苦战, 包括 郑湛 在内的数百人战死, 但还是被 小早川隆景 突破了防线。 残存的 义兵 部队不得不趁夜撤回 全州。
日军也并非进展顺利。 在 梨峙 一路, 小早川隆景 的偏师遭到 权慄 伏兵攻击, 损失惨重。 李洸 也在 小早川隆景 必经之路上遍布火炬旗帜, 以为疑兵。 鉴于 李洸 在 全州已有戒备, 另一路日军又被 权慄 击溃, 再加上日军已经连战三日, 人困马乏, 小早川隆景 只得下令撤回 锦山, 再作打算。 撤退之前, 小早川隆景 将在 熊山 战死者的尸体收集起来, 集体埋葬, 并在坟头上立一块木牌:“凭吊朝鲜国之忠肝义胆”, 以表达他对 义兵 血战不屈的最高敬意, 也同时宣布了 第一次锦山会战 结束。
凑巧, 梨峙之战 与 安骨浦大捷 都发生在7月10这天。 朝鲜双喜临门, 真是个该好好庆祝的黄道吉日。 权慄 以此战成名, 其军事天才很快为朝廷发觉, 并将他晋升为高级将领, 成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后期朝鲜陆军为数不多的中流砥柱。
幸得 义兵 的奋战, 朝鲜人面对名将 小早川隆景 竟也打了个2胜2负的战绩。 (2胜: 郭再佑, 金沔 击退 安国寺惠琼, 权慄 梨峙大胜, 2负: 高敬命 败死 和 熊山义兵被击溃。) 这大大拖延了日军攻入 全罗道 的战略进程, 保障了 李舜臣 的后方。 更重要的是, 在 义兵 和像 李舜臣 这样的朝鲜军官的奋战下, 日军始终未能在朝鲜站稳脚跟。 等到 大明 的援军赶到, 终能给整盘“文禄之役”计划以最后的致命一击。
(遗憾的是, 今天的史学界普遍认为 “文禄庆长之役”失败的关键是朝军官兵和义兵的奋战。 至于 大明 的援军则是可有可无。 就算 大明 不支援, 朝鲜一样能击退日本, 取得胜利, 只不过要耗时久一点罢了。 不单是朝鲜的史家, 区胜 采用的主要参考资料作者, Samuel Hawley 和 Stephen Turnbull, 都持这个观点。
区胜 认为, 最终能击败日本, 李舜臣 的水军, 各地的义兵, 和 大明 的援军三者之力皆缺一不可。 李舜臣 保证了在朝作战陆军后勤不继, 义兵让本已人少的日军不得不在各条战线同时作战, 互相不能接应, 从而给 明军 与日军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如果没有 大明 的援军, 日军将能逐步镇压下各地的反抗, 并从陆路夺下 李舜臣 的海军基地, 这样朝鲜就完了。 君不见, 终日本战国乱世, 老百姓造反的所谓“一揆”, 各路大名还对付的少了么? 其实, 义兵运动早在 蒙古 入侵, 和后来的 满清 两次入侵, 以及 甲午战争 期间都曾兴起过。 但由于没有外力支援, 结果统统归于失败!
为当年 大明 官兵的血战确认应得的历史地位, 国内的史学家们任重而道远。)
  僧兵出山 - 光复 清州
百姓们勇赴国难, 出家的和尚们也不甘落后, 纷纷提刀出世, 超度侵略者们前往“极乐世界”。
眼见日军登陆后一路势如破竹, 宣祖 朝廷手足无措, 唯能想到的对策除了向 大明 求援, 只有广募新兵了。 民间虽有义兵, 但好像还是不够。 宣祖 想到了遁隐山林的出家人。
说实话, 朝鲜政府作这样的要求, 心里应该觉得很歉疚。 前面提到, 朝鲜 开国以后大力提倡儒学, 并认为佛教欺世盗名, 施行极力打压政策。 1419年继位的 世宗大王 强行将朝鲜国内诸多佛家派系合并为“教宗”和“禅宗”两系, 以便管理。 朝廷还肆意没收寺庙田产, 奴婢, 并把佛家的学院: 都会所, 赶出了京城。 此后佛教日渐势微, 虽然信者仍众, 但社会地位低下。
日军入侵后, 朝廷为了增加兵员, 打算与佛教妥协。 可是, 历经这么多年压制, 佛家能那么容易就与朝廷一笑泯恩仇吗? 宣祖皇帝想到一位解铃人: 西山大师 休静。
休静和尚 年轻时也是“两班”之一, 因为没有中举而改行做了和尚, 自此广结善缘, 掌管过“教宗”和“禅宗”两家的 都会所, 在平民和僧众之间有很高声望。 1589年, 一批佛教徒聚众造反, 希望能以武力改变他们在社会中低下的地位。 这批起义者借用 休静 的名头, 企图号召更多的民众起来一块闹革命。 暴乱被镇压以后, 当局自然要找 休静 的麻烦。 幸亏 宣祖 看了报告, 认为 休静 与暴乱无涉, 才免了一场宗教灾难。 (左图 休静 像)
休静 虽然一口答应, 但让这位得道高僧最后决定出山的, 不仅仅是还 宣祖 一个人情, 借机改善朝廷打压佛教的政策也是另一项诉求。 受命之后, 休静 在 顺安 法兴寺 募僧兵1500, 大弟子 惟政和尚 在 杵城 乾凤寺 募兵700, 二弟子 处英 在 全罗道 募兵1000, 三弟子 灵圭 在 公州 甲寺 募兵700, 等等, 在全国共募得僧兵8000。 一时间各地寺院闻风而动, 大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气势。 宣祖 听说募兵顺利, 大喜, 下旨册封 休静 为“八道十六宗总都摄”, 统领全国各路僧兵。 (朝鲜八道, 每道设“教”“禅”二宗, 共16宗。 ) 自此朝鲜 义兵 队伍中光头滚滚, 成为另一只不可小视的抗日力量。
僧兵部队第一次大规模参战于光复 清州 之役。 清州 是 忠清道 经济与军事重镇, 并积有大量的囤粮。 1592年4月26日, 第三军团长 黑田长政 在北上之际攻陷此城, 并成为日军重要据点之一。 这时镇守 清州 的, 是 第五军团 的 蜂须贺家政 与其数千部下。
1592年7月, 休静 的三弟子 灵圭 会师 义兵将 赵宪 包围了 清州城, 欲图夺回这战略要地。
说起这位 赵宪, 曾是当年令朝廷之上人人避之不及的刺儿头。 不像其他 义兵将, 赵宪 的身份是朝廷高官, 以耿直诤言闻名。 1588年末, 丰臣秀吉 派遣使者要求“假途伐明”, 朝鲜政府上下为如何对付争吵不休。 铁杆鹰派 赵宪 指控 丰臣秀吉 是个弑主篡位的逆贼, 强烈要求斩使者以绝日本之念。 日本发动侵略之前, 赵宪 就已认定战争不可避免, 要求整兵备武。 可惜朝廷置之不理。 为了让皇帝纳谏, 赵宪 曾在 景福宫 外连磕了3日3夜响头。 战争打响以后, 赵宪 辞官归故里, 散尽家财, 亲募 义兵 抗敌。
齐集 清州城 外的朝军, 共有 赵宪 募得的义兵1100, 灵圭 率领的僧兵700, 和500官军。 而 蜂须贺家政 虽有7200部下, 但由于需要镇守于 清州 和 忠州 之间的各城镇, 兵力分散。 清州城 内, 只有寥寥数百守军。 官军将领见己方人多, 赢面很高, 便要求义兵和僧兵同归自己指挥, 使自己成此大功。 赵宪 拒绝了。 他认为官军纪律松弛, 兵无斗志, 只会拖累自己。 反而 灵圭 的僧兵才是最佳的拍档。
8月1日, 清州之战 打响。 城内的日军见攻城部队尽是写拿着锄头木棍的农民与和尚, 禁不住大有轻敌之心。 一部分铁炮手更放弃城防, 出城杀入朝军阵中。 不料, 这正是 赵宪 的诱敌之计。 只见受到日军直接攻击的中间部队且战且退, 但两翼的友军却渐渐展开, 将这部分日军团团包围起来。 待得日军反应过来上当, 已经太迟了。 义兵和僧兵们一拥而上, 将这股铁炮部队全数歼灭。
胜了一场的朝军士气如虹。 虽然不会使刚刚缴来的铁炮, 但拿来当烧火棍打人也挺趁手的。 朝鲜人呼喝着逼近 清州城 城墙, 正要发起总攻, 忽然天上乌云滚滚, 霎时滂沱大雨劈头盖脸地打下。 赵宪 无奈, 只得暂时撤围。
幸得这场大雨, 蜂须贺家政 和城内的残兵才免遭全军覆灭的命运。 但大雨挡得朝鲜人一时, 却挡不了一世。 第二天一早他们肯定还会再来, 清州城 是守不住了, 趁早溜吧。 当天夜里, 蜂须贺家政 带了手下弃城而逃。 胜利实在来得太快, 连 赵宪 自己都不相信。 当城中一位朝鲜妇女告诉他日军已经逃跑的消息时, 赵宪 还以为她是日军派出诱敌的奸细呢。
清州 是第一座被朝鲜人光复的城市, 意义非凡。 由此战可见, 日本人一路挺进得实在太快, 后方还非常不稳, 最后连 清州 这样的重镇也被2000多朝鲜杂牌军给夺了回去。 “闪电战”落下的后遗症, 该谁来擦屁股?
  第二次锦山之战
清州 一战, 义兵 僧兵 官兵 通力合作, 终于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 本以为三股势力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牢不可破, 但朝鲜人爱内斗的性格却在战后叙功的时候暴露无遗。
官军首先毫不客气地将光复 清州 的荣誉归于自己, 并顺便表扬了一下僧兵。 至于作为战斗主力的义兵么, 对不起, 谁叫你们不听号令来着? 朝廷封赏统统没有义兵的份! 赵宪 闻讯大怒, 牛脾气又开始发作。 他找了朝廷里的旧识, 向皇帝申诉官兵非但懦弱无能, 还谎报战功。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战后不到一个月, 义兵 僧兵 和 官兵 之间已经闹得撕破脸, 谁也不愿搭理谁了。 联盟已形同破裂。 朝鲜人也不想想, 在日军仍在境内耀武扬威之际, 这是闹意气之争的时候吗?
8月中, 借着光复 清州 之势, 朝廷下达了发动 第二次锦山战役 的命令, 要求 义兵 僧兵 和 官军 务必同心协力, 再取光复 锦山 的荣耀。 可是, 朝廷大概万万没想到, 再要这些人合作, 简直比要他们的命还难了。
赵宪 首先抗命。 他拒绝和官兵会师后再进军, 坚持要单凭自己的力量收复 锦山。 灵圭和尚 力劝, 称义兵部队在攻打 清州 时损失也不小, 1100人如今只剩下700。 而 锦山 守将 小早川隆景 早已严阵以待, 并得到了附近的守军如 立花宗茂, 安国寺惠琼 等人的增援, 把一座城池守得固若金汤。 如果 赵宪 执意单独行动, 无异飞蛾扑火。 但要牛脾气低头, 又谈何容易? “君辱臣死,” 赵宪 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攻不下 锦山, 我死在那里便了!”
8月18日, 赵宪 的义兵部队开到 锦山, 并夜宿城外, 准备来日决战。 可惜, 赵宪 再也看不见第二天的太阳。 小早川隆景 早就看出城外这支义兵孤立无援, 便打算乘机歼灭之, 给朝鲜人一个下马威。 当夜, 一股日军悄悄摸出锦山, 绕到义兵宿营地之后。 一切布置妥当, 锦山城 城门大开, 小早川隆景 和 立花宗茂 当先杀出, 与绕到义兵营后的日军两面夹击。 尚在梦中的义兵猝不急防, 阵仗大乱。
败局已定, 但 赵宪 仍率众拼命反抗, 并不停激励部下:“生命只有一次, 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朝鲜人跟着主将奋力反击, 无奈日军是有备而来。 在敌人的优势兵力和装备跟前, 700义兵将士最终全数战死, 无一生还。 (700人都死了, 日军中也没人听得懂朝鲜语, 赵宪 激励部下的言语又是怎样记录下来的?)
第二天, 赵宪 的弟子们赶到战场, 发现师父已经永远地倒毙在“义”字大旗之下。 赵宪 的儿子也死在父亲身旁, 身上却穿着 赵宪 的战袍, 想是希望以自己引开敌军, 给父亲杀出条血路吧。 众人将700义兵的尸骸聚拢, 葬在一起, 就是今天的“七百义冢”(右图)
赵宪 战死的消息很快传开。 灵圭和尚 闻讯, 悲愤莫名。 大概怀着未能支援战友的愧疚之情吧, 灵圭 和他的僧兵 也不等大队官军到来, 径自向 锦山 发动攻击。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天3夜, 但朝鲜官军的援兵始终未曾开到。 不断遭到日军从城墙上居高临下的火力打击, 僧兵部队损失惨重, 最后 灵圭 也在城下壮烈阵亡。
第二次锦山之战 以朝鲜方的再次告负而结束。 纵观此战, 朝鲜人输在不够团结, 各自为战, 结果被 小早川隆景 集中兵力逐一击溃, 教训惨痛!
但令 小早川隆景 意想不到的是, 自己作为进攻 全罗道 桥头堡的 锦山, 如今却变成了被朝鲜人群起围攻的众矢之的。 高敬命, 赵宪, 灵圭和尚 等人发疯似地前赴后继, 忙得有名将之称的 小早川隆景 也只能困坐城中, 动弹不得。 更惶论夺取 全罗道, 消灭 李舜臣 水军了。 从这一点来看, 虽然朝鲜人损失惨重, 但在战略方面却是赢了。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弩之末 - 加藤清正 的 咸镜道 攻略
援兵和物资迟迟不见踪影, 而后方又不停遭到义兵的骚扰, 小西行长 等占领了朝鲜北部的将领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 虽然从 平壤 夺得7000吨粮食, 但只是保证不饿肚子罢了。 日军军备必需的铁炮, 火药, 铅弹, 战刀, 铠甲等等, 却不可能从本已贫瘠的朝鲜内陆筹措得到。 而从 釜山 一路杀来, 战斗部队的减员也一直没得到补充。 此时日军的状态, 已是的的确确的“疲敝之师”了。 叫这样的一支军队继续向 大明 前进, 无异羊入虎口。 许多日军老将们的信心开始渐渐动摇, 甚至祈祷战争早日结束了。 比如 小西行长, 自从占领 平壤 后, 除了向 宣祖 递交几封恐吓信, 要求 朝鲜 投降外, 整整一个月没任何动静。
但就算全世界都对 丰臣秀吉 好高骛远的侵略计划丧失信心, 还是有一个人始终不肯怀疑主君的英明。 他就是以“忠诚”为后人称道的 加藤清正。 虽然后方不靖, 补给不灵, 但 加藤清正 还是坚持要向偏远的 咸镜道 进军, 以实现 丰臣秀吉 先踏平朝鲜, 再直捣 北京 的战略。 (左图 加藤清正 像)
5月27日, 开城 沦陷, 加藤清正 便与 小西行长, 黑田长政 分道扬镳, 率领第二军团直扑 咸镜道。 经过1星期的急行军, 加藤军 就已经攻到 咸镜道 边境, 并一路拔关夺寨, 不曾遇到任何抵抗, 如入无人之境。 原以为 咸镜道 地处极北苦寒之地, 朝鲜人如果借地固守, 日军必定进展困难。 想不到竟是如此顺利, 连 加藤清正 自己也觉得大出意料之外。
原来, 正是由于 咸镜道 地理位置差, 且与蛮族 女真 接壤, 人种混杂, 朝鲜政府向来不把此地和此地的人民当自己“亲生”。 非但赋以苛捐重税, 还把 咸镜道 作为政治犯重犯惯犯的流放之所。 因此当地人民对朝鲜政府也非常不感冒。 闻得日本兵到, 咸镜南道兵使 李浑 抛弃部下士卒, 扭头就往北跑, 结果在半路上被反民抓住, 乱刀砍死。 咸镜道监司 柳永立 则被吓得屁滚尿流, 也想学 李浑 逃跑。 部下将士气不过, 干脆把 柳永立 捆了作见面礼, 向日军投降。 加藤清正 不费一枪一弹, 就活捉了 咸镜道 的最高长官。
接着, 加藤军 就如疾风一般沿着海岸线, 以每日百里的速度横扫了 元山, 咸兴, 北青, 金策 等重镇。 加藤清正 留下部将 锅岛直茂 留守 咸兴, 自己则继续挥师北上。 在 端川, 日军抢到一个银矿, 加藤清正 兴奋地给 丰臣秀吉 写信报喜。 直至离 咸镜道 北部边界不到200公里的 吉州, 加藤清正 才遇到了 咸镜北兵使 韩克诚 稍微像样的抵抗。
韩克诚 的部下都是北方六镇的精兵, 专职对付 女真, 从没想到更为可怕的敌人竟然会从南方打了上来,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话虽如此, 但兵来了将就得出面去挡, 得知 咸镜南道 失陷的 韩克诚 立刻聚齐精兵猛将, 南下迎击 加藤军。 7月16日, 双方在 吉州 附近的粮仓: 海汀仓 狭路相逢。
两军甫一交战, 韩克诚 的部队就显示了入朝以来日军从未见过的勇猛。 不愧是长年与 女真 周旋的精锐, 这支朝军弓马娴熟, 箭矢如下雨般落向日军阵中, 射得日军伤亡很大。 同时, 朝军骑兵凭借地形发起冲锋, 将猝不及防的日军战阵冲得七零八落。 加藤清正 不得不下令退入 海汀仓, 将粮草堆成草垛, 抵挡朝军的弓矢和骑兵。 韩克诚 随即率军将 海汀仓 团团围住, 不停向里面射箭, 并组织突击队准备强攻。 (干吗不用火矢?)
惊魂甫定的日军很快在草垛后面布好了铁炮手。 在密集的弹雨面前, 突击队数次冲锋都被击退。 更由于朝军兵力密集, 日军一颗铁炮子弹射来, 竟轻易贯穿3~4人, 反而损失了不少人马。 韩克诚 只得下令暂时撤退休整, 来日再战。
可惜, 加藤清正 没有给朝鲜人再次进攻的机会。 当天夜里, 日军悄悄从 海汀仓 溜出, 趁着雾气掩护, 将朝军驻地团团包围, 只留下一个直通沼泽地的缺口。 天色将明之际, 睡梦中的朝军忽听营外枪声大作, 四面日军喊杀震天, 不知道有多杀人围了上来, 吓得魂不附体, 仓惶往没有日军攻击的缺口逃去, 希望冲出包围圈, 重组阵势。 不料, 这正中了 加藤清正 之计。 冲出没多远的朝军很快发现自己身陷沼泽地中, 动弹不得。 日军长枪兵和铁炮兵齐上, 杀得朝军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主将 韩克诚 仅以身免。
海汀仓 一战失利, 咸镜道 再也找不到能与日军抗衡的军力。 不久, 加藤清正 占领了已无人防守的 咸镜北军 大本营, 镜城。 接着, 日军马不停蹄地从海岸线转道内陆, 并于7月23日攻陷重镇 会宁。 在这里, 日本人得到了开战以来最大的战利品: 临海君 和 顺和君 两位皇族王子。
原来是无巧不成书。 随着日军不断向北快速挺进, 原本被派往 江源道 的 顺和君, 与被派往 咸镜道 的 临海君 也都被赶鸭子似的一路向北逃亡。 不幸的是, 咸镜道 作为被朝廷遗忘的角落, 人们对这两位如丧家之犬的王子也缺乏热情。 当两人抵达 会宁 时, 县吏 鞠景仁 更起兵造反, 攻占县衙, 并活捉了他们。 很快, 日军杀到 会宁 城下, 鞠景仁 便将城池和两位王子作为礼物, 送给 加藤清正。 不久, 老冤家 韩克诚 也被反民绑送日军大本营。 朝鲜政府在 咸镜道 的军政组织彻底被瓦解。
原本与 临海君 同往 咸镜道 的 漆溪君 由于在半路病倒, 并没有同往 会宁, 侥幸躲过一劫。
虽然 加藤清正 亲自给两个被捆得如粽子一样的王子松绑, 并锦衣玉食款待, 但其他的官员就没这么幸运了。 他们被集中关在一间潮湿阴暗的小房子内。 许多人因受不了折磨而病倒。 柳永立 和 韩克诚 先后从牢狱中逃出。 虽然忠诚可嘉, 但朝鲜政府还是无法原谅他们的过失。 柳永立 遭罢免。 韩克诚 更惨, 被军法从事, 斩首示众。
派了小队人马将两位王子和众俘虏押送回后方, 不知疲倦的 加藤清正 便继续向北进发, 跨越 图门江, 侵入 女真 的领地。 在3000朝鲜伪军的帮助下, 约8000日军很快包围并攻陷一座 女真人 的据点, 并屠杀了城中所有百姓。 可是第二天天还没亮, 接到警讯的 女真 各部落军队就从四面八方围上来, 要为族人报仇。 3000朝军吓得屁滚尿流逃回 图门江 南岸, 只留下 加藤清正 孤军奋战。 所幸日军火器有效的压制了 女真人 的攻击, 并将其击溃。 据 加藤清正 的日记记载, 图门江 一战, 斩首8000级。 但此战也使 加藤清正 认识到 女真人 的难缠, 只得暂时退回 图门江 以南, 再作打算。 (据 区胜 考证, 这支吃了大亏的 女真部落 可能属当时 建州三卫 的一部。 此时满洲内乱频繁, 努尔哈赤 统一 女真 的大业才刚刚起步。)
如果把 建州三卫 看成 大明 属国的话, 加藤清正 是整场“文禄之役”中唯一踏足 大明 领土的日军将领。 虽然只呆了不到一天, 但总算能给 丰臣秀吉 一个交代。 这下 太阁 终于可以大言炎炎地称, “假途伐明”的计划已经实现了! 9月中, 得意洋洋的 加藤清正 回到后方, 并向 丰臣秀吉 报捷: 咸镜道 全土已被平定。 虽然局部地区仍有反乱, 但都是小打小闹, 不足挂齿。
无情的现实很快打碎了 加藤清正 的美梦。 当初甫定 咸镜道, 加藤清正 就派人四处张榜安民, 收买人心。 可是 加藤清正 带来的部队并不全属其直辖。 一些军纪败坏的部队摆出胜利者的架势, 到处烧杀抢掠, 激起普遍民愤。 人们终于发现, 前门赶走的是狼, 后面的日军却是更为凶残的老虎。 各地 义兵 由是纷纷兴起, 甚至一度冲击 锅岛直茂 镇守的大本营 金策城。 不久坏消息传来, 日军最亲密的战友, 大朝奸 鞠景仁 被民众抓住, 活活打死。
民众的反抗也还罢了。 令 加藤清正 大为震惊的是, 在自己远征 女真 的当儿, 大明 的军队已经进入朝鲜, 并向 平壤 发动了第一次攻击。 更为棘手的敌人终于出现了, 小西行长 那个药贩子挡得住吗?
   大明出兵 - 第二次平壤之战
辽东军区 镇抚 林世禄 的报告抵达 北京 已经是6月底的事了。 在此之前, 大明 朝廷之上为了这场战争的性质争吵不休。 到底是小股 倭寇 作乱, 是朝鲜人伙同日本人心怀不轨, 还是真如朝鲜使者所说, 是日本的大规模军事入侵? 最后根据 林世禄 的情报, 大明 终于确信朝鲜国的社稷已经危在旦夕, 到了急需援助的时候了。
6月中旬, 一支1000人的 辽东军 在 参将 戴朝弁, 游击 史儒 的带领下首先进驻 鸭绿江 彼岸的 义州, 保护逃到那里的朝鲜国王 宣祖 一行。 7月初, 辽东军区 副总兵 祖承训 也带骑兵5000入朝。 有了这么多兵力, 明军的战略方针随即从保卫朝鲜王室, 转为主动向日军进攻。
也难怪 祖承训 信心满满。 在这位刚从 宁夏 前线立功凯旋的将军而言, 日本人再猖狂, 也不过是一股规模较大的倭寇作乱罢了, 怎敌得自己得胜之师的铁蹄? 在 宣祖 面前, 祖承训 夸下海口, 在自己的百战军团面前, 日本人就如虫蚁一般不堪一击。 他们还占着 平壤 不肯撤退, 乃是老天赐给他立功的机会! 日军 釜山 登陆以来, 宣祖 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不由得也认为“天兵”一到, 日军将望风披靡, 不战自溃了。 (如此看来, 祖承训 担当市场营销部主任, 比做将军合适。)
分兵3000继续保护 宣祖 后, 祖承训 随即率领剩余兵力杀奔 平壤。 当然, 明军这次出兵完全凭着一股血气之勇。 别说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庙算, 就是在 平壤 城里的敌人他们也没搞清楚是何方神圣啊。 7月16日凌晨, 明军开到 平壤城 北门外。 此前夜里, 平壤 附近下了一场大雨, 道路泥泞难行。 明军官兵冒雨走了一夜, 个个淋得像落汤鸡, 筋疲力尽, 狼狈不堪。
可是, 这场大雨也同样给日军带来不便。 当天早晨由于乌云密布, 天亮得特别暗,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有敌人会在此时发动攻击, 因此防守松懈马虎, 给明军突袭创造了有利条件。 祖承训 也看出这一点, 顾不得士卒疲敝, 下令立刻从 七星门 突入 平壤城! 遭到突袭的日军士兵大骇, 还没来得及关上城门, 已被冲得七零八落。 许多守军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 就丢了脑袋。 负责镇守 七星门 的 松浦镇信 腿上也中了一箭, 幸被部下拼死救出。 松浦家 家臣 日高喜, 松浦源次郎 战死。 城门很快失陷, 3000明军一拥而入。
可日军也不愧是历经战国乱世的老兵, 很快便从起初的慌乱中镇静下来。 眼前的敌人显然不是朝鲜人, 而很可能是 大明 的正规军。 虽然他们偷袭得手, 士气高涨, 但好像只有数千人, 兵力方面处于劣势。 小西行长 决定诱敌深入, 然后在城内围歼之。
明军果然上当。 眼见日军纷纷后撤, 明军官兵更加紧追不舍, 人人争先, 都希望立下复夺 平壤 的大功。 原本人数就不多的明军散开至各条街道, 更显兵力单薄。 等到各自为战的明军发觉有异, 已经来不及了。 从街道两边的房顶上冒出许多日军弓弩手铁炮手, 向骑在马上的明军一通齐射。 明军猝不及防, 被打得人仰马翻。 日军步兵趁机反击, 势单力薄的明军很快被击退, 纷纷向 七星门 方向后撤。
小西行长 哪肯给明军组织反击的机会? 大批日军随后压向 七星门, 把来犯之敌全部赶出了 平壤。 战败的恐慌加上早已疲惫不堪的身体, 明军战意尽失, 刚退出城便仓皇向北逃窜。 可是由于道路泥泞难行, 败兵怎么也摆脱不了日军的追击, 只剩下被屠杀的份。 此战明军败得极惨, 3000人马几乎全部覆没, 尸体塞满了通往北方的道路。 将领 戴朝弁, 史儒, 马世隆, 张世忠 皆战死。 祖承训 仅以身免。 明军一战而下 平壤 的梦想随之破灭。 (下图日军将明军赶出 平壤)
回到 义州 的 祖承训 安慰 宣祖, 保证将会带更多大军帮其平倭。 但一转头, 祖承训 就向 北京 报告, 谎称朝鲜人不够合作, 后援不继, 结果导致铁定能赢的仗也打输了, 把罪责推得一干二净。 幸亏 北京 没有相信 祖承训 的鬼话。
祖承训 的失败也使 大明 明白自己小看了这股‘倭寇’。 时兵部尚书 石星 认为日本入侵朝鲜, 确是向他们自己的口号一样, 假道入明, 野心不小, 力主以大兵团消灭日军于入华之前! 由是朝议决定倾全力助朝抗倭。 9月29日, 万历皇帝 致国书 宣祖, 声称已钦差兵部和户部两位大员前往 辽东 前线, 组织10万精锐健卒, 不日入朝。 同时, 江南诸省水军戒备待命, 准备反攻日本本土。 另外, 万历 还下诏 琉球国王, 要其出兵助战。 (可笑 琉球 这么个小岛, 却让日本和大明都惦记着不放。 难道要逼 琉球人 自己出兵打自己吗?)
按惯例, 大明 在所有敌酋的首级上都安上了一笔丰厚的赏金: 1) 有生擒或杀死 丰臣秀吉 者, 封万户侯, 赏格从优。 2) 有生擒或杀死 丰臣秀次 者, 封万户侯。 3) 有杀死或生擒 小西行长, 宇喜多秀家 及其同级别敌将者, 赏银5000两。 4) 有出谋划策能驱逐敌虏, 恢复朝鲜一国和平者, 赏银1万两, 封伯爵世袭。 (不知道后来 德川家康 有没有领到这一大笔钱?)
  缓兵之计
万历皇帝 牛皮吹破天, 说有10万大军即将援朝。 可是 大明 自己的后院正忙着救火呢, 哪里调得出这么多兵? 更别说派遣水军反攻日本本土了。
就在 釜山之战 打响前两个月, 即1592年2月, 大明‘九边’军事重镇之一的 宁夏镇 发生叛乱。 蒙古族 出身的 都指挥使 哱\拜 因为与当地 巡抚 不和, 举兵2万反, 打得 大明 措手不及。 鉴于 宁夏 和 蒙古 接壤, 而 哱\拜 很可能与 蒙古 勾结, 献出 宁夏。 若如此, 陕西 将不复为 大明 所有。 所以, 扑灭 宁夏 叛乱成了 大明 当时的首要战略目标。
平定 宁夏 叛乱是迟早的事, 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善后。 这就意味着 大明 不可能立刻派出一支大军入朝。 虽然 建州女真 领袖 努尔哈赤 已经致书 大明, 要求带兵入朝, 为那些遭日军毒手的族人报仇, 不过被 大明朝廷 礼貌地拒绝了。 大明 认为 努尔哈赤 出兵朝鲜, 万一被他成功击退日军, 日后怕再也镇不住这支边境的新兴势力了。 (努尔哈赤 对决 丰臣秀吉, 过程和结局又将如何? 令人遐想无限。)
而今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稳住日军的攻势, 直到 大明 能腾出手来的那一天。 最有效的方法自然莫过于以谈判拖延时日了。 但派谁出使最合适呢? 堂堂 大明朝廷 却也找不出一位能说日语, 甚至了解日本的官员啊。
为此, 兵部尚书 石星 特地推荐了他小老婆的同乡, 嘉兴商人 沈惟敬, 接下这趟差事。 这位 沈惟敬 可说是明代下海搞民间对日贸易的先驱之一。 据说其出身乡曲无赖, 为谋生计, 冒险渡海到日本做过几次买卖, 粗通日语, 也了解日本人的风俗民情。 虽然 沈惟敬 有靠走后门升官的嫌疑, 但用他作为谈判使臣却是当时最合适的不二人选。
8月中旬, 沈惟敬 带着 万历 的敕书, 来到 义州 面见 宣祖。 朝鲜政府 见来的不是雷霆大兵, 却是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文官, 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祖承训 不是回 辽东 搬兵去了么? 怎么现在却来了个和日军谈判的使臣? 当 宣祖 小心翼翼地询问援军的下落时, 不料却碰了个钉子。 沈惟敬 摆出一副天朝上使的架子, 教训 宣祖 不谨慎, 不知兵, 并提到上次 祖承训 贸然出兵大败, 就是没有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今后要多多注意。
无缘无故被羞辱一通, 朝鲜政府 上下虽然嘴上没说什么, 但自此再也不相信这位夸夸其谈的‘天使’。
沈惟敬 则继续南行, 奔赴 平壤。 8月28日, 沈惟敬 与 小西行长 会面, 受到隆重接待。 可是, 为什么刚打了胜仗的日本人对败方的使臣如此礼遇呢? 小西行长 当然有自己的算盘。 虽然击败了 祖承训, 但 小西行长 非常明白那只是先头部队, 接踵而来的肯定将是 大明 的主力部队。 而此时的 平壤城 几乎是一座孤城, 周围 义兵 蜂起不算, 望眼欲穿的援兵与物资也久久不见踪影。 如果 大明 全力来攻, 内外交困的 平壤 肯定是守不住的。
为此, 小西行长 于8月6日亲赴 汉城, 面见 宇喜多秀家, 商讨对付危机的办法。 同时与会的还有 黑田长政, 小早川隆景 等几路军团长。 会议决定, 全面收缩战线, 只保证从 釜山 到 平壤 之间的战略要地牢牢掌握在日军手里, 以保证万一北方有事, 小西军 能顺利南撤。 为此, 小早川隆景 放弃‘鸡肋’ 锦山, 转防三都之一的 开城。
希望有朝一日能击溃 李舜臣 水军, 重开海上补给线吧。 为了等到这一天, 就和 沈惟敬 周旋一番又有何妨? 小西行长 也是求之不得啊。 话说回来, 沈惟敬 手无缚鸡之力, 竟也学 关云长 单刀赴会, 孤身一人就敢进入 平壤, 连 小西行长 也不得不对他佩服有加呢。 况且, 沈惟敬 是商人, 小西行长 也是商人, 两人谈国事如同做买卖, 讨价还价, 还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啊。
作 沈惟敬 谈判对手的, 还有 宗家 的外交僧 景辙玄苏。 靠着 沈惟敬 那口洋径浜的日语, 和以汉字手书, 双方交流也还算顺利。 景辙玄苏 首先拿出早前对付朝鲜人的那套, 声称 丰臣秀吉 唯一的愿望就是与 大明 建立稳定良好的外交及贸易关系。 然而朝鲜人从中作梗, 挡在半道不肯让路, 逼使日本不得不动用武力达到目的。 最后, 景辙玄苏 希望通过 沈惟敬 向 大明朝廷 致意, 并要求重开通商之路。
沈惟敬 当然不会不知道 景辙玄苏 在信口雌黄。 一路的所见所闻, 以及朝鲜官员提供的证词, 都指控着日军的累累暴行。 他们所要求的, 绝对不是通商那么简单, 而是彻底的占领和殖民。 可是从 北京 出发之前, 沈惟敬 已经得悉 万历 的悬赏榜文, 凡能使朝鲜恢复和平的, 赏银万两。 如果真能以贸易换取和平, 沈惟敬 不就立下了平乱第一功? 到时候白花花的银子入账, 可抵得几年风里来雨里去, 起早贪黑地跑买卖了。 所谓利令智昏, 沈惟敬 决定妄顾事实, 向 北京 传达日本人希望贸易的假信息, 并努力促使议和达成。
最后, 沈惟敬 与 景辙玄苏 议定休战50日, 使其能有时间回 北京 转达议和条件, 再把 大明 的回复带回 平壤。 消息传出, 朝鲜政府上下一片哗然, 大有被欺骗和背叛了的感觉。 但由于是宗主国的外交决定, 朝鲜人又不得不遵守这个停战协定。 日本人可就得意了。 此时正值收获季节, 日本兵大摇大摆地走出 平壤城 收割稻麦, 根本不用担心朝鲜人突然袭击。 看着自己辛苦种下的庄稼被敌人捡了便宜, 朝鲜人两眼冒火, 肺都要气炸了。 许多朝军将领和士兵鼓噪着要求出击, 但都被朝鲜政府压了下去。
却说 沈惟敬 兴冲冲地回到 北京, 却发现朝廷已经不像当初送他去 平壤 的时候那么热情了。 官员们一个个都冷若冰霜, 爱理不理。 沈惟敬 热脸贴着冷屁股, 一打听, 原来 宁夏之乱 已经在9月中旬被平定了。 朝廷抽调了足够兵马钱粮, 准备以武力解决朝鲜问题, 已经没有兴趣继续与日本人议和了。
不久, 朝廷下达出兵命令, 以 兵部右侍郎 宋应昌 为 经略, 以 宣府总兵 李如松 为 提督, 率 蓟、辽、冀、鲁 四省精兵3万5000, 准备入朝平倭。 李如松 的两位弟弟 李如柏 李如梅 分任副总兵, 随兄一同出征。 62岁高龄的 宋应昌 名为 经略, 节制各路人马, 但由于其出身文官, 不懂军事, 因此实际指挥战斗部队的是43岁的 提督 李如松。 这支‘李家军’的父亲正是因镇守 辽东 而赫赫有名的 李成梁, 戎马世家, 从小就学习军事和武艺, 是当时 大明 少有的一个军官家族。 在平 宁夏之乱 之中, 李如松 立下大功, 因此被钦定为入朝军队的总指挥, 荣光一时无以复加。
仗是打定了, 1万两银子也飞了。 心灰意懒的 沈惟敬 于11月17日回到 平壤, 向 小西行长 宣诏 大明皇帝 的圣意, 要求日军全部退回 釜山, 才有可能再开谈判。 小西行长 等了3个多月, 竟然得到的是这个‘不通人情’的消息, 当然满口拒绝。 但不脱商人本质, 小西行长 又开出条件, 只要 大明 肯重开与日本贸易之门, 退兵之事好商量。 沈惟敬 得到这个许诺, 觉得议和又有望了, 高兴地踏上回 北京 的道路。 当然, 利欲熏心的 沈惟敬 肯定想不到这还是 小西行长 的缓兵之计, 旨在拖延 明军 入朝的日期罢了。 难道 丰臣秀吉 辛辛苦苦凑起30万大军, 耗兵费饷, 就仅仅为了一个贸易协定? 日本人可不像爱做赔本买卖的啊!
所幸, 大明 也对贸易协定没兴趣, 不会上这个当。 12月, 沈惟敬 渡过 鸭绿江 时, 惊奇地发现 宋应昌 李如松 大军早已陈兵岸边了。 万事具备, 大明 已经磨刀霍霍。 只等来年开春, 冰雪融化, 3万5000大军将以雷霆之势攻入朝鲜, 与日本决战!
  1592年底的朝鲜局势 - 庆尚道
大明 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才能出兵。 支撑朝鲜危局的重担就全落到了朝鲜官军和各路义兵的头上。 幸得朝鲜人以死相拼, 才给后来的明军入朝参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最早遭到入侵的 庆尚道, 官军有组织的抵抗早已被瓦解。 但出人意料的是, 八道之中, 竟以此地民间力量抵抗得最为激烈! 包括前面提到的 郭再佑 在内, 庆尚人 以热血和生命证明了自己是个不屈的民族。
首先遭到 庆尚道 义兵反攻的是战略要隘 善山。 善山 位于 尚州城 南面, 保障着通往 金山, 大邱 等地的道路, 由 丰臣秀吉 手下僧将 宫部继润 的儿子 宫部长房 率兵1400镇守。 可惜这个 宫部长房 没有继承半点其父的将略。 7月中旬, 善山 遭义兵围攻, 宫部长房 没守几天, 就把城池丢还给了朝鲜人。 远在 汉城 的 宇喜多秀家 闻讯大急, 赶忙派 细川忠兴 和 长谷川秀一, 木村重兹 共带着1万2000人马南下, 复夺 善山。
细川忠兴 虽然年仅30, 但已是在战阵中摸爬滚打15年的老将了。 他果然不负众望, 很快杀退义兵, 于8月7日重夺 善山。 但这也给日军好一场虚惊。
平静没几天, 8月20日, 尚州城 又遭到义兵攻击。 虽然守将 稻叶贞通 拼死抵抗, 终于等到援军。 但义兵也很快退走, 没有受到多大损害。 相反,百姓纷纷加入这支义兵, 队伍很快扩充到了1万5000人。 9月10日, 义兵将 赵仁弘 再次攻打 尚州, 只因 毛利辉元 的援军赶到, 才没有成功。
郭再佑 也没闲着。 就在 赵仁弘 猛攻 尚州 的同一天, 郭再佑 也领兵攻破 玄风城。 9月11日, 日军败退至 昌宁 重组防线。 但 郭再佑 得势不饶人, 继续猛攻 昌宁, 逼得日军不得不放弃城池, 退守 尚州。
凑巧, 同在9月11日, 义兵将 金沔 的部队攻陷 茂溪, 史称 茂溪大捷。
虽然古时通讯不发达, 但 庆尚道 的各路义兵们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般, 同时向日军发难。 打得日军手忙脚乱好一阵, 辛辛苦苦筑起的 洛东江 防线仿佛一下陷入四面楚歌, 被撕裂了好几道口子。 (朝鲜版9·11)
残存的朝军也一改开战之初懦弱怯战的形象, 屡屡向日军主动发起攻击。 早在7月, 位于 庆尚道 中部的 永川 被一个叫 权应铢 的下级军事教官带着一帮乡勇攻陷, 直接威胁被日军占领的重镇 庆州。 以 永川 为基地, 新任的 庆尚道左兵使 朴晋 发动了收复 庆州 的战役。
8月21日, 朴晋 率1万人马围攻 庆州。 守城日军乃是“贱岳七本枪”之一 福岛正则 的部下。 一开始朝军攻击顺利, 烧了城周围好些房屋。 可惜由于立功心切, 朝军竟然忘了防备后翼。 日军见有机可乘, 派一批精锐士兵溜出北门, 从朝军身后发动突然袭击。 朝军大溃。 朴晋 狼狈逃到 庆州 以北15公里的 安康城, 收拾残兵再图进取。
9月7日, 朴晋 卷土重来。 这次他学乖了, 再也不肯玩命攻城, 而是带来了一件秘密武器。 守城日军正奇怪为何城外的朝军迟迟不发动进攻呢, 突然朝军阵中一声炮响, 一个大铁球飞进城中。 铁球上连着咝咝燃烧的引线, 在地上滴溜溜转个不停。 日军士兵感到好奇, 纷纷聚拢上来看个究竟。 不料此时引信烧完, 大铁球轰地一声爆炸, 藏在球体内的铁蒺藜四下横飞, 周围的日军顿时被炸死炸伤30多人。
原来此物叫“飞击震天雷”, 乃是朝鲜巧匠 李长孙 的最新发明, 据说受了 大明 传来的“霹雳火炮”的启发, 是世界上最早的延时炸弹。 此弹又由一种叫“大碗口”的迫击炮装置发射, 可达500步之遥, 威力非常。 (右图 飞击震天雷)
日军被“飞击震天雷”一炸, 还没缓过神来, 更多的大铁球已经飞过城墙, 四处开花。 城里一片鬼哭狼嚎, 剩下的日军早被吓得战意全失。 朝军趁势攻城, 日军大败, 仓惶逃往 西平浦。 庆州 光复, 同时缴获日军留下的军粮万余石。 这下连 蔚山 釜山 等城也暴露在朝军眼皮底下了。
当然, 早已立功无数的朝鲜水军当然不会让陆军专美。 8月23日, 日军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海上的噩梦 李舜臣 驾临 釜山!
闲山岛, 安骨浦 两场血战后, 李舜臣 带着水军修整了一个多月, 又再次踏上征途。 同行的当然还有老搭档 李亿祺 和 元均 两位主将。 此时 釜山港 里聚集了 九鬼嘉隆, 胁坂安治, 加藤嘉明 三人联合起来的水军残部, 加上新从 壹歧岛 赶来增援的 藤堂高虎, 共470多艘战舰。 而 李舜臣 带来的仅173艘船, 包括92艘体型较小的 挟船。 加上朝军远来疲敝, 而日军却以逸待劳, 李舜臣 难道不惜代价拿下 釜山 吗?
不但战舰数量占优, 日军在海岸线上也筑起了炮垒, 将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朝军火炮搬到 釜山港 外, 以对付 李舜臣。 当朝军舰队驶近 釜山港 之际, 岸上火炮齐发, 碗大的石块如雨点般砸下。 舰载火炮也同时开火, 企图先下手为强。
这下可是大出 李舜臣 意料之外, 不但日军兵力大增, 而且还聚在一齐布成防御阵, 死也不肯出港海战。 无奈, 李舜臣 只得先打掉日军岸上的火力点, 再转头对付日军舰艇。 朝日两军近700艘战舰在 釜山港 外往来冲突, 拼死奋战, 异常壮观。 李舜臣 李亿祺 身先士卒, 胁坂安治 等也不甘落后。 混战当中, 朝军 鹿岛万户, 正四品武将 郑运 中炮战死。 李舜臣 部将 尹思恭 也伤重而死。 但在朝军优势火力的猛烈轰击下, 日军舰队损失惨重, 470艘战舰被当场击沉128艘!
大战一直持续至夜幕降临, 两军方才散开。 第二天, 李舜臣 下令全军后撤。 9月2日, 李舜臣 水军回到 丽水。 日军总算暂时保住了 釜山。 按 李舜臣 向朝廷递交的奏疏, 朝军本是可以夺下 釜山 的。 可是如果作战成功, 败退的日军必将四散, 以当地百姓泄愤。 所以 李舜臣 才决定暂缓攻击 釜山。 按照 李舜臣 向朝廷的建议, 待到某天陆军有能力攻打 釜山 的时候, 再以海军夹击。 如此, 夺下 釜山, 全歼日军将如同探囊取物。 可惜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最后, 李舜臣 向朝廷报告己方战死者仅6人, 受伤25人, 战舰无损失! (如此大战, 歼灭日军海上力量约四分之一, 朝军付出的代价却如此轻微。 如果不是朝鲜全军上下有金刚不坏之身, 就是 李舜臣 有欺君罔上之嫌了。 就算是实弹演习伤亡也不会那么小吧, 更何况是双方杀红了眼的死斗? 朝军有名有姓的高级将领都战死两人, 底下士卒就更不用说了。)
日军以压倒性兵力优势, 也不肯出港决战, 固然是忌惮 李舜臣 了得, 但也可能是因为主将病重。 当时驻守 釜山 的第九军团长 丰臣秀胜 染有重疾。 李舜臣 退后不久, 9月9日, 丰臣秀胜 就死于 巨济岛, 年仅23岁。 这是 丰臣家 为侵略朝鲜而付出的第一笔沉重代价。
在 李舜臣 水军的影响下, 庆尚道 沿海各港口都遭到朝鲜民众自发的袭击。 8月初, 泗川 失守, 守将 龟井兹矩(就是那个丢了宝扇的 琉球守)逃遁至 高城。 8月24日, 昌原 失守, 龟井兹矩 被迫退还 釜山, 随后便被派到 釜山 东面的要冲 机张港 驻防。
可是, 昌原 乃是战略要地。 此地一失, 熊川 和 高城 两地顿成孤城, 并直接危急到 金海 和 釜山 的安全。 为此, 总司令 宇喜多秀家 决定, 以在 善山 立下大功的 细川忠兴 为主将, 长谷川秀一, 木村重兹 为副将, 率兵2万, 重夺 昌原。 计划第二步以 昌原 得胜之兵继续向西前进, 夺下重镇 晋州。 如此, 即可打开进入 全罗道 的东大门, 并从陆路攻击 李舜臣 水军的大本营!
大军压境, 全罗道 的局势再次危若累卵。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晋州之战
9月25日, 细川忠兴 率部从 金海 出发, 直逼 昌原。 守将 庆尚道左兵使 柳崇仁 组织部下和义兵奋力迎敌。 但由于实力悬殊, 朝军被打得大败, 残部逃至 咸安。 日军复夺 昌原 的第一步计划实现。
10月1日, 日军攻入 咸安。 柳崇仁 带着部下逃往 晋州城。
晋州城 是座大城, 城墙高大坚实, 易守难攻。 守将 晋州牧使 金时敏, 字 勉吾, 1578年武科及第。 1592年日军攻入 庆尚道 的时候, 金时敏 担任 晋州判官。 原 晋州牧使 战死后, 金时敏 因收拾混乱世局, 恢复 晋州 治安有功, 被擢升至 晋州牧使。 (左图 金时敏 像)
10月5日, 柳崇仁 败退至 晋州城 外, 命令 金时敏 开城让自己进去。 按理说 柳崇仁 作为 金时敏 的上司, 他的命令当然应该被遵从。 可是 金时敏 担心败军中混有日军奸细, 任 柳崇仁 大叫大骂, 就是拒绝打开城门。 柳崇仁 无奈, 只能返身与日军追兵野战, 最终全军覆没, 自己也战死沙场。 (金时敏 作出正确的决定, 却不得不残忍地看着自己的友军惨遭屠戮。 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 所言非虚啊!)
细川忠兴 带着主力部队很快将 晋州 围个水泄不通, 并随即展开攻城。 一开始, 日军组织了1000名铁炮手向城内开枪, 希望用震天的枪声吓坏守军, 最好让他们不战而降。 这一招是入朝以来日军用惯的, 往往只要一阵铁炮枪响, 守军就被吓得逃匿无踪了, 非常有效。
可是这次好像不太对头。 铁炮烟幕散开后, 晋州城 上朝军的战旗依旧巍然不动, 而且城内鸦雀无声, 也不知道守军在搞什么鬼。 眼看天色已晚, 细川忠兴 下令全军在城外安营扎寨, 只等天亮便发动进攻。
原来 晋州城 虽大, 但 金时敏 部下却仅有3800人, 远不是2万日军的敌手。 为此, 金时敏 把有限的兵力只集中在几个战略要点, 并严令士兵在日军施放铁炮的时候伏地, 不得擅动。 这也是为什么 细川忠兴 看不见城内任何动静的原因了。 当晚, 金时敏 找了个乐手, 跑到城头吹起笛子, 以显示自己军心镇静, 稳若泰山。 (这倒仿佛有 平敦盛 的雅兴。 可惜当年‘韩流’还没盛行, 金时敏 妄图用朝鲜音乐感化外国人, 无异对牛弹琴。)
第二天天亮, 攻防战打响。 日军造了数个十几米高的攻城塔, 从塔顶向城内放枪射箭。 同时, 日军步兵架起以竹子或松树做成的云梯, 蜂拥爬上城墙。 城内朝军也早有完全准备。 滚木擂石自不必说, 还有大量长枪箭矢, 带尖刺的盾牌, 筒装炸药等一切能想得到的防守武器都被堆在城头。 妇女们也被组织起来煮开水, 待日军快爬上城的时候迎头浇下。
战斗干开始之际, 日军斗志高昂, 都以为己方人多势众, 兵锋到处, 所向披靡。 数百武士争先恐后爬上云梯, 都欲夺下‘一番枪’的荣誉。 一位 细川家 的勇士(细川兴元? 细川忠兴之弟)甚至扬言谁跟他抢功他就砍谁的脑袋。 可惜他刚爬上城头, 还没来得及接受底下友军的欢呼, 就被一拥而上的朝军乱枪戳死, 丢到护城河里喂了鱼。 日军为之气夺。
战斗方酣, 忽听城头朝军阵中一阵铁炮枪响。 冲锋在前的日军又被打死了好几十个。 后面的日军大骇! 怎么朝鲜军中有人会使铁炮? 难道有自己人反水? 难怪日本人胆寒。 铁炮可是日军专有的火器, 一路抢关夺寨都是靠这件法宝。 要是朝鲜人也拥有铁炮, 那还得了?
可惜这世上任何发明都有专利权, 唯独军火没有。 开战以来朝鲜人一直吃着铁炮的大亏, 血的教训终于震醒了一批有识之士。 金时敏 就是其中之一。 晋州之战 打响前, 金时敏 专门仿造了170门日式铁炮, 并配置火药150斤, 铅弹数千发。 铁炮射手也通过精挑细选的考核, 并加以训练。 自此, 新式铁炮的应用再也不被日军专美。
虽然吃了点亏, 但数千日军仍是源源不断地爬上云梯, 拼死攻城。 城上朝军的箭矢, 铁炮, 石块, 滚木纷纷砸下。 日军士兵刚爬近城头, 就被打下云梯, 还连带着多米诺骨牌效应, 把后面的日军也拉下去一串。 朝军还用烧红的铁棍, 带刺的盾牌, 滚烫的开水对付日军。 双方喊杀震天, 城上城下很快堆满了尸体。 这时从城中飞出许多捆烧着了的柴草, 落在城外墙角下。 开始日军不以为意, 不料柴捆之中却包有炸药。 不久火烧着引线, 爆炸的威力把几排云梯都给掀翻了。 云梯上的日军非死即伤。 惨烈的攻防战持续了一整天, 但 晋州城 依旧巍然不动。
第二天, 战斗复炽, 还是不分胜负。 第三天, 晋州城 危急的消息已传遍了 庆尚道。 各地官军和义兵纷纷赶赴战场, 以图救援。 10月8日晚, 离 晋州 最近的义兵将 郭再佑 率兵1200抵达。 为了迷惑日军, 郭再佑 命令部下每人背上背5根火炬, 让敌人以为朝军大举来援。 可是日军并未受骗。
10月9日, 另一股义兵2500人在 崔庆会, 任启英 的率领下也来到 晋州城 外。 庆尚北道 的义兵将 郑仁弘 也遣兵500来援。 城中士气大振。 这下 细川忠兴 不得不分兵防备后翼, 但他的主力仍以 晋州城 为主要目标, 大有不夺下城池誓不回军的气概。
10月10日凌晨, 日军兵营灯火通明, 许多士兵忙前忙后地收拾兵器粮草, 作出一副要撤退的样子。 朝鲜人正准备欢呼胜利呢, 忽然, 日军火把统统熄灭, 两路士兵分别奔赴东门和北门, 发动了整场战役最猛烈的进攻。 在铁炮弹幕的掩护下, 日军再次蜂拥爬向城头。 此时城墙早被打得千创百孔, 上面也尽是烟熏火燎, 血肉模糊的痕迹。 晋州城 历经3天的攻防战, 早已弹尽粮绝了, 但城内军民仍在死斗。 危急时刻, 金时敏 亲至北门指挥, 以激励士气。 城头箭矢铅弹乱飞, 一颗流弹忽地正中 金时敏 左额。 将军应声倒地, 昏迷不醒。
攻守双方被这突变惊呆了。 细川忠兴 见机不可失, 下令全军猛攻北门。 本以为朝军士气会因主将受伤而大跌, 想不到却激起了守军更高的斗志。 城内军民同仇敌忾, 奋力反击, 宁死不退。 日军还是不能前进寸步。 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候, 南江 上忽然漂来几十艘帆船, 满载着各种军需物资, 驶入 晋州城 内。 原来时附近的官军来援了, 守军士气随之更加振奋!
细川忠兴 见状, 知道已经破城无望, 自己反而陷入朝鲜人官军义兵的重重包围。 日军打了4天大战, 早已筋疲力尽。 而今只有先撤回 昌原 再作打算了。 趁着当时天降暴雨, 日军总算安全退回 昌原, 而朝军也无力追赶。
晋州之战 是日军主力部队第一次遭遇挫折, 全罗道 也随之转危为安。 虽然 丰臣秀吉 对战果气得暴跳如雷, 但其属下将领都对 金时敏 和他的部下崇敬有加。 据朝鲜文献《日月录》记载, “时一韩崩溃之余, 无一人敢为守城之计。 而 时敏 独守孤城, 内无精兵, 外无蚁援。 贼悉兵来围, 云梯地道, 尽九攻之术。 而应之如神, 只以忠义激励士卒, 历十四昼夜(原文如此, 应为四昼夜), 杀伤无算, 捍蔽湖南, 使贼不得长驱内地, 大败而遁。” 证明 晋州保卫战 意义之重大。
可惜战后不久, 金时敏 便伤重不治, 死后被追赠为 领议政, 谥 忠愍。
  黄海道 - 延安之战
不单 庆尚道 烽烟滚滚, 朝鲜各地民间反抗也是风起云涌。 对此最感到憋气的, 莫过驻守 黄海道 的 黑田长政 了。
作为第三军团司令, 黑田长政 随着 小西行长 和 加藤清正, 一路过关斩将, 毫无阻拦。 后来 小西军 与 加藤军 继续北进, 而 加藤军 则作为留守部队, 驻扎 黄海道, 并以 海州 作为其大本营所在地。 (左图 黑田长政。 他的头盔设计比较特别, 像一张鼓满了风的帆。)
为了支援 小西 和 加藤 的“北伐”, 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后勤供应, 黑田长政 变本加厉压榨 黄海道 的朝鲜人, 终于逼起当地民众的反抗。 一股500多人的义兵队伍在当地文官 李廷馣 的带领下, 聚集 延安城, 拒不纳捐。 另有2000平民陆续赶到此城, 以避日本人的压迫。
延安城 座落于 海州 与 开城 之间, 交通位置极为重要。 为此 黑田长政 决定亲自出兵镇压 延安 的反乱, 同时杀鸡给猴看, 要全 黄海道 的朝鲜人都看看反抗的下场。 在 黑田长政 看来, 自己一路势如破竹, 这区区500人防守的弹丸之地, 还不手到擒来? 8月24日, 信心满满的 黑田长政 兵发 延安。
不出 黑田长政 所料, 日军即将杀到的消息震得 延安城 上下人心惶惶。 大家找到 李廷馣 说己军并非正规部队, 也没有政府正式命令要求守城, 何必死守? 理应暂避锋芒才对。 李廷馣 闻言泣不成声, 回答道自己一身老骨头, 恨不能随侍出逃的皇帝。 如今大军压境, 又怎能一走了之? 更何况那些从外地赶来的百姓哪。 如果撤退逃跑, 那些百姓不就要惨遭荼毒之苦了吗? 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守城的决心, 李廷馣 还把自己一家老小全部搬进城内, 与城池共存亡。 由是军心大振, 都决定随 李廷馣 死守。
大概以为吓唬吓唬朝鲜人就可以让他们全部逃跑了吧, 黑田长政 带来的人并不多。 但大出其意料之外, 日军首轮火攻竟被突变的风向打乱了阵脚, 结果烧着了自己的营盘, 引来朝鲜人一场哄笑。 黑田长政 于是下令全军攻城, 也被从城上飞下的箭矢, 擂木, 开水打得伤亡惨重。 日军无奈暂退。
8月27日, 心有不甘的 黑田长政 再攻 延安。 这次他带来了3000大军, 决心以雪前耻。 第二次 延安之战 由是更为激烈。 战斗之时, 日军将木材堆到城下, 以作攀城的垫脚。 不料此计被 李廷馣 识破, 朝鲜人从城上丢下火把, 木材堆反变成了一堵火墙, 日军根本无法靠近。 但日军还是想法找到了突破口, 大批士兵蚁附攻城。 李廷馣 大急, 命令儿子将自己放到柴火堆上, 声称宁愿自焚也不要做俘虏。 朝鲜人深感这视死如归的老人, 都奋力反击, 将日军撕破的缺口又补了回去。 日军又造箭塔, 企图居高临下向城内发射铁炮, 但却被朝鲜人用火矢烧个干净。 据说战斗最激烈之时, 全城百姓, 不分男女老幼, 皆上城助防。 人人都知道 釜山城 破后, 全城8000多军民的血渍仍未干啊。
在 延安 全城百姓的死战下, 3000 黑田军 竟不能撼动此城分毫。 双方死斗4天, 都伤亡惨重。 黑田长政 终于支持不住, 下令撤退。 更由于打不下 延安 这根钉子, 连 海州 的安全都不能保证了。 黑田长政 干脆退个彻底, 放弃 海州, 退守 白川。 如此一来, 除了从 釜山 到 平壤 之间这条交通要道外, 黄海道 几乎是被放弃了。
  江原道,忠清道,京畿道,咸镜道 - 烽火连三月
江原道 守军是 毛利吉成 率领的第四军团。 日军刚入侵之际, 就遭到 江原道 守军绝壮的抵抗, 守将 元豪, 金悌甲 等先后与城池共存亡。 随后, 义兵反抗的烽火也烧到 江原道。
8月, 江原道 第一次义兵在 铁原 起义, 但被驻守当地的 伊东佑兵 击败。 不久, 平昌 义兵又起, 被 秋月种长 讨平。
10月, 一股 江原道 义兵越境进入 京畿道, 直逼 汉城。 大本营里的 宇喜多秀家 大为震惊。 幸亏 伊东佑兵 及时赶到, 于10月18日凌晨向还在睡梦中的义兵发动突袭, 阵斩了义兵首领。 丰臣秀吉 派在 汉城 监军的 石田三成 闻讯大喜, 重赏了 伊东佑兵, 并要求把义兵首领的脑袋传到 汉城, 以示庆贺。
江原道 日军主力乃是 岛津义弘 岛津忠丰 叔侄率领的1万多 萨摩兵。 10月底, 一股没摸清敌人底细的义兵围攻 岛津忠丰 驻防的 春川。 驻守 龙坪 的 岛津义弘 火速来援, 解了 春川 之围。 但 岛津义弘 退后不久, 义兵复来。 这次年轻气盛的 岛津忠丰 不等叔父援兵来到, 便独自杀出城, 大破义兵。
可是由于义兵前赴后继的抗战, 终1592年, 第四军团所占领的地盘仅限于 原州, 春川, 金化, 龙坪 等几个离 釜山<->平壤 交通线不远的边境城市, 并未能深入 江原道 腹地。
忠清道, 义兵将 金千镒(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有钱人)带人占领了 汉城 附近的 江华岛。 凑巧的是, 江华岛 也是当年 蒙古 入侵 高丽王朝 时, 高丽皇族避难和反抗之地。 金千镒 大概是受了古人的启发而抢先占领该岛的吧。 由于日本人没有海军, 无法出海, 四面环水的 江华岛 竟成了一块绝佳的义兵基地。 依据此岛, 金千镒 展开游击战术打击日军, 严重影响到日本人在 汉城 附近的统治。
10月24日, 金千镒 的义兵猎获了令人振奋的战利品, 日将 中川秀政 的首级。 中川秀政 是 丰臣秀吉 手下大将 中川清秀 的长子。 父亲在 贱岳之战 战死后, 中川秀政 继任家督, 一直受 丰臣秀吉 器重, 并随军征战朝鲜。 这一日 中川秀政 带了少数随从外出猎鹰, 不料中了 金千镒 的埋伏, 死时年仅25岁。 (猎鹰的被人给猎了, 怎一个惨字了得。) 一时间, 闹得 汉城 附近的日军人人自危。
京畿道, 宇喜多秀家 大本营所在地, 被朝军将领 权慄 攻入, 直抵离 汉城 南部不远的 秃山, 虎视耽耽旧都里的日军。 在 梨峙之捷 后, 权慄 再次展现其过人的谋略, 留下了“白米洗马”的传说。 原来 秃山 沦陷后, 宇喜多秀家 为了拔除这根卧榻边的钉子, 大举围攻 秃山。 围城数日, 秃山 开始缺水。 但 权慄 为了让日军错以为己军水源充足, 特地跑到两军阵前, 把白米一筒一筒地倒在马身上。 在阳光照耀下, 白米濯濯发亮, 宛如水珠。 日军远远看去, 还以为朝鲜人水多到用来洗马呢, 渴死敌人的计划落空, 只得撤围而去。 (区胜 以为这个故事可信性不大。)
不管怎样, 权慄 的军队守住了 秃山, 为第二年光复 汉城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领内义兵蜂起, 而 加藤清正 驻防的 咸镜道 又山高路远, 总司令 宇喜多秀家 和诸位老臣参谋商议后, 决定暂时放弃, 以应付 大明 即将入朝的援军。
但此时 加藤清正 想从 咸镜道 脱身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9月7日, 加藤清正 从 建州 回师 咸镜道, 本打算抚境安民, 为未来的大战做准备。 没料到保民官没做上几天, 咸镜道 多路义兵揭竿而起, 加藤清政 和 锅岛直茂 等人又不得不重披战袍, 镇压民众起义。
11月, 一股义兵两次袭击了 锅岛直茂 镇守的首府 咸兴, 但都被日军击溃, 损失惨重。 但 咸镜道 的人民并没有气馁。 同月, 在义兵将 郑文孚 李鹏寿 等的率领下, 5000义兵包围了 咸镜道 北部重镇 吉州城。 吉州城 守军出城应战, 反在 长坪 一带中了伏兵, 被打得大败, 只得退守待援。 吉州 附近 临溟, 双浦 两地日军听说友军被围, 急忙来援, 不料中了 郑文孚 围点打援之计, 中伏溃败。 不久, 端川 的日军也来赴援, 又被 郑文孚 迎头痛击, 败走。
郑文孚 三战三胜, 大大鼓舞了 咸镜道 军民抗战的信心, 史称“北关三大捷”。 第二年1月, 加藤清正 亲自领兵2万来解 吉川之围, 双方大战于 摩天岭, 白塔 一带。 朝军 李鹏寿, 许大成, 李希唐 等高阶将领战死, 日军 加藤清正 部下 山口与三右卫门 战死。 虽然 加藤清正 最终救出 吉州 守军, 并一同向南撤退, 但被朝军随后追击, 一战下来损失极为惨重。 捷报传到 义州, 宣祖 大喜, 特封 郑文孚 吉州牧使 之职。
为纪念这场大捷, 朝鲜政府于1708年竖立了一块“北关大捷碑”。 在后来的 日俄战争 中, 这块碑被日军夺走, 放到了 靖国神社。 2005年11月, 在南北韩政府的通力合作下, 终以外交手段取回了这块碑, 供奉原地。 此乃后话。 (右图, 南韩总统 卢武铉 参观北关大捷碑。 只是碑上全是汉字, 不知道他到底看不看得懂?)
日军从 咸镜道 南撤的过程极为悲惨。 据《朝鲜日记》记载, 时值严冬, 从 西伯利亚 吹来的寒风, 伴着漫天雨雪, 尽情地折磨这支撤退中的队伍。 第二军团大多是 九州兵, 根本无法适应如此苦寒的天气。 大量士兵仅穿着草鞋, 因为手脚冻伤而不得不忍痛切除。 许多人被冻死。 更有甚者, 因为四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导致目不能视, 得了雪盲。 据 锅岛家 的记载, 仅 锅岛直茂 的部下, 撤退途中死亡的高阶武士竟多达十几人, 更不用说普通的小兵了。 等到了目的地, 清点损失, 第二军团人马几乎减半!
综观1592年底的局势, 日军在各路都不得意, 完全丧失了战争刚开始时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由于 李舜臣 水军有力地打击了日军补给线, 造成朝鲜境内所有日军供应短缺。 加上各路义兵蜂起, 骚扰得日军更加疲敝不堪。 从以上几场战例可以看出, 日军战斗力和士气普遍不高。 如 延安之战, 晋州之战, 都是稍遇挫折便即后撤, 根本无法和朝鲜人以死相拼的意志对抗。 因此, 1592年底之际, 日军战线没能继续推进, 战局进入相持阶段, 也就不可避免了。
此时日军的控制范围, 集中在最北至 平安道 平壤城 以北50里, 最南至 釜山 的一条交通要道上。 由于后勤补给供应不及, 小西军 眼睁睁地看着 宣祖 朝廷近在咫尺的 义州, 伸手可及, 却再也无力北上。 咸镜道 和大半 黄海道 已被放弃, 江原道 只控制着寥寥4城, 全罗道 根本没能打进去。 虽然 京畿 忠清 庆尚 三道大半在日军完全掌握之中, 但为了对付星星之火般的义兵, 三道也无法调出兵力增援其他战线。
随着12月底, 柳条边 一声炮响, 迎来了 大明 入朝参战的部队。 命运的天平开始向朝鲜方倾斜。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話說日本战国 4
  明军入朝
驻守在最北线 平壤城 的 小西行长 真是有苦自知。 虽然朝鲜人撤退时留下7000吨粮食, 平时也很勤奋地抢掠了不少, 但严冬已经降临, 而大多日军士兵却没有过冬的衣物。 由于山高水远, 第一军团从后方得到的给养也是最少的。 只怕来年开春也不见得会有棉衣送到, 更惶论刀剑铠甲, 枪支子弹等军需物资了。 更加不幸的是, 因为水土不服, 大量日军士兵病倒。 据《吉野日记》记录, 不知什么时候起军中开始流行起 肺结核。 士兵形容日渐消瘦, 皮肤失去光泽, 状如恶鬼。 许多人都在私下议论, 不知还能不能活着回到 九州。 士气极为低沉。
这种状态下还怎么开战啊? 幸好暂时唬住了 大明 的使臣, 让他们不至于立刻出兵, 能拖一天先算一天罢。 小西行长 暗自嘀咕。
还在打如意算盘的 小西行长 肯定没听过 大明 一句老话:“祸不单行!” 此时此刻, 大明 的军队不但早已在 鸭绿江 边整装待发, 而且为了蒙蔽日军, 提督 李如松 还下令把那个带着议和书赶往 北京 的 沈惟敬 给拦了下来, 扣在军中, 以防他走漏风声。 和谈的希望早已破灭, 明军大兵压境, 而可怜的 小西行长 依然被蒙在鼓里。
按原定计划, 宋应昌 李如松 带兵3万5000入朝。 大概是想多几成胜算吧, 大明 又从 浙江 调了3000多火铳手赴援。 加上已在 义州 待命的3000多明军, 整支入朝部队人数已增至4万3000。 有趣的是 暹罗国王(今 泰国)。 一听说 丰臣秀吉 对自己的领土有野心, 这位国王怒不可遏, 决心出兵帮助 大明。 可惜, 还没等 大明 婉谢, 暹罗 已经先和 缅甸 因边境纠纷打起来, 不然入朝的援军阵容就可能更多几十头大象兵了。 1592年可真是热闹的一年。
前面提到, 总领明军的 经略 是 兵部右侍郎 宋应昌, 另任命 兵部员外郎 刘黄裳, 主事 袁黄 为参谋, 赞画军务。 军队的实际指挥权在 提督 李如松。 按 李如松 的部署, 4万3000大军兵分五路入朝。 总兵 李如柏, 张世爵, 杨元 各统1万人马, 分为前军及左右两翼。 李如松 亲率1万为中军。 3000浙江兵殿后, 有 骆尚志, 吴惟忠, 王必迪 等诸将负责。 这4万3000人马可说是当时 大明 的最精锐部队。 辽东兵 常年与 女真 蒙古 作战, 军事经验丰富, 其中许多老兵还曾在 戚继光 李成梁 等名将麾下听命。 而当年抗倭战争中随 戚继光 屡破倭寇的 浙江兵, 早就是日本人的老对手了。 浙江兵 熟悉日军战法, 更拥有相当数量的火器, 足以与任何一支日军抗衡。 大明 摆出如此坚强阵容, 可见其抗倭援朝的良苦用心。 大队人马雄纠纠气昂昂, 跨过 鸭绿江。 这一天, 是1592年12月25日。 (明军入朝作战图, 左下骑白马者为 李如松。)
宣祖 亲至 鸭绿江 南岸迎接明军, 感谢“天兵下凡”, 拯救朝鲜万民余水火。 柳成龙 在《惩毖录》中提到, 明军旌旗鲜明, 军容整齐, 给担惊受怕了8个月的朝鲜君臣以莫大安慰。 宣祖 以下, 人人以为明军一到, 克复王京是指日可待的了。
欢迎仪式过后, 柳成龙 亲至明军大本营拜访 李如松。 据 柳成龙 回忆, 李如松 体格伟岸, 相貌堂堂, 有大将之风。 宾主寒暄过后, 柳成龙 摊开 平壤 地图, 向 李如松 指点朝日双方的兵力配置。 李如松 凝神倾听, 不时用红毛笔画下可行的进兵路线。 听 柳成龙 提到日军铁炮厉害后, 李如松 胸有成竹地说:“我军火炮发射范围可达五六里地, 足可克之!” 临别, 李如松 在 柳成龙 的扇子上题诗一首, 以为纪念。 诗曰:
提兵星夜渡江干, 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 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 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 梦中尚忆跨征鞍。
(据说此扇至今仍保留在南韩 中孝堂 内)
12月28日, 明军从 义州 出发南下, 在风餐露宿中度过春节, 于1月3日抵达 安州。 同时加入大军队伍的, 还有 顺安 守将 李镒, 金应瑞 等, 及其部下1万人马。 僧兵领袖 休静和尚 闻讯, 也领兵4200来援。 明朝联军总兵力由是增至5万8000。
收复 平壤 的大战一触即发。
  第三次平壤之战
为麻痹 平壤城 内的日军, 李如松 特命副总兵 查大受 派人乔装成使臣, 向 小西行长 通报假消息, 声称 大明 已同意日本的议和条件, 沈惟敬 作为专使, 不日便到 平壤 签署和约。 小西行长 大喜! 景辙玄苏和尚 更是乐不可支, 作诗一首庆贺:
扶桑战息中华服
四海九州一家同
喜气忽消窗外雪
乾坤春早太平花
打油诗虽然作得不错, 但为何 大明 数万官兵几乎兵临城下, 平壤城 内竟会懵然不知? 却原来 小西行长 虽有心派遣探马出城搜集情报, 无奈朝鲜民众恨日本人入骨, 只要见到落单的日军探马便一拥而上将其打死。 眼见派出的侦骑都像肉包子打狗, 一去不回, 后来的士兵都不敢接这死亡任务了。 困守 平壤 的 小西军 其实成了睁眼瞎子。
为了表示对 大明 “和谈”的诚意, 1月4日, 小西行长 特派自己的 马迴众 竹内吉兵卫 带着20几个人到 顺安城 迎接即将‘驾临’的 沈惟敬 一行。 查大受 ‘热情’地尽开地主之谊, 大摆宴席款待日本使臣。 竹内吉兵卫 等人正在酒酣耳热之际, 忽然军帐之后转出数百刀斧手, 见人就砍。 日本使臣团大惊, 急忙拔刀还击, 终因寡不敌众, 又被打个措手不及, 除了三五人逃亡外, 竹中吉兵卫, 翻译 张大膳 等悉数被擒。
可惜, 查大受 的刀斧手手脚不利索, 放走了几条漏网之鱼。 劫后余生的几个随从慌忙逃归 平壤, 向 小西行长 报告敌情。 小西行长 这才明白上当, 和谈原来只是幌子, 自己摆出的缓兵之计反被 大明 利用了! 幸亏在攻下 平壤 后几个月时间拼命加固城防, 就算明军立刻来攻, 己军还是能抵挡一阵的吧。
1月5日清晨, 李如松 率领大军开抵戒备森严的 平壤城 下。 为了展示天恩浩荡, 李如松 并没有急着攻城, 而是在城下竖起一面大白旗, 上书“朝鲜人民自投旗下者免死!”, 以免玉石俱焚。 史书上不曾记载有任何朝鲜人出城投降。 其实可想而知, 在日军武力戒严下, 四门紧闭, 朝鲜人哪里还出得了城?
劝降不果, 明军便开始调兵遣将, 准备武力攻城。 但令人惊讶的是, 李如松 还是没有急着向 平壤城 发动直接攻击, 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城北 牡丹台! 原来 平壤城 座落在一片冲刷平原上, 普通江 和 大同江 分别城池东西两侧, 无险可恃, 易攻难守。 唯一一处高地, 就是城北 牡丹台, 此时正由 松浦镇信 率兵2000驻守。 李如松 心底雪亮, 如果纵兵攻击 平壤城, 则易被 牡丹台 守军袭取后路。 所以, 拔除 牡丹台 这根钉子成了正式攻打 平壤 之前的首要任务。
然而 牡丹台 的防御工事建筑得极为坚固, 垒高五丈, 朱雀 和 玄武 两门把守要隘, 明朝联军如要仰攻, 必然付出极重代价。 为此, 李如松 特命战斗力较高的朝鲜僧兵部队为先锋, 明军 蓟门游击将军 吴惟忠 为后应, 务必攻陷 牡丹台。 不然, 至少也要拖住守军, 使其不能抄攻城军的后路。
随即, 在僧兵首领 休静和尚 的指挥下, 3000僧兵呼喊着向 牡丹台 峰顶发起冲锋, 收复平壤之战的第一枪打响。 日军铁炮手弓弩手躲在坚实的堡垒后面, 居高临下向僧兵射击。 子弹和箭矢如下雨般飞落。 僧兵死伤惨重, 但全军都藉着必死的勇气, 苦战不退, 分别向 朱雀 和 玄武 两门冲击。 城下尸体堆成了山。 就在这最危急关头, 吴惟忠 部下的明军赶到, 并在堡垒西侧搭起云梯, 攀援而上。 松浦镇信 赶紧从早已与僧兵打得难分难舍的部队中抽出一部, 对付西墙的明军。 僧兵的压力顿减。 激烈的战斗从早持续到深夜, 枪炮声喊杀声也未曾稍减。
1月6日, 牡丹台 的战斗尚未结束, 李如松 就下达了全军攻击 平壤城 的命令。 按事前部署, 李如松 亲率兵9000驻扎在城西的一片高地上, 并以此作前线指挥部。 总兵 杨元, 张世爵 领兵1万, 攻打 七星门。 总兵 李如柏, 参将 李芳春 领兵1万1000, 攻 普通门。 总兵 祖承训 领兵1万, 攻城东南 含毬门, 朝军将领 李镒 率自己部下8000, 攻城西南 芦门。 (下图为 第三次平壤之战 各部位置及进军路线。)
为防城内守军作困兽之斗, 李如松 下令不攻城东的 长庆门 和 大同门。 不过别以为是这位总督有好生之德, 其实他早就和 柳成龙 商量好, 在日军退却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伏兵, 务求赶尽杀绝!
随着 李如松 阵中一声炮响, 第三次平壤之战正式打响。 战斗甫一开始即趋白热化。 小西行长 在每个城门布置了2000多守军, 以铁炮向蚁附攀城的明军射击, 滚木擂石纷纷砸下, 而明军的云梯也被日军早已准备好的煤油烧毁不少。 而明军也毫不示弱, 以火铳火矢还击。 城上城下很快一片血肉模糊。 有些明军士兵见伤亡太大, 生出却退之心。 李如松 见己军攻势减弱, 大怒, 亲自策马上前, 阵斩了一名后退的士兵, 并宣布:“有先登城者, 赏银5000两!” 前后都是死, 杀敌反而可能得到厚赏, 明军士卒再次奋勇攻城, 前赴后继, 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城上冲。 据《明史》记载(卷238列传126 李成梁 传), 李如松 在往来驰骋, 指挥攻城之际, 战马忽然中弹倒毙, 但 李如松 仍死战不退。 提督如此, 将士们敢不用命? 明军无不以一当百, 再加上日军人数上的劣势, 城头的防线终于开始松动。
但明军根本不给日军丝毫喘息之机。 千里迢迢, 辛辛苦苦从辽东拉来的数百门火炮终于也在这天派上用场。 明军主力火炮分为攻城炮和野战炮多种, 如 胜字号炮, 虎蹲炮 等等。 此时此刻, 明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推到前线, 朝 平壤城 内轰击。 攻城炮集中攻城门, 而野战炮被用来对付城头的守军。 日军因此损失惨重。 据《惩毖录》记载, 攻城当天, 炮声惊天动地, 连数十里外的山上都感到震动。 火炮火矢纷飞, 城内民居树木全部着火, 黑烟蔽日。 明军善用的火炮与日军擅长的铁炮赤膊上阵, 这是中世纪古代难得一见的火器大展, 是热兵器登陆东亚的第一场豪华演出! (下图依次为 虎蹲炮 与 佛郎机子母铳)
激烈的厮杀持续大半日, 从 牡丹台 传来捷报, 松浦镇信 的防御线终于被明军和僧兵联手突破, 只得率残兵逃回 平壤。 松浦镇信 家臣 松浦源次郎 切腹自尽。 明朝联军士气大振。 小西行长 见机不利, 下令全面退出外城防线, 转到内城继续固守。
之后的战更趋惨烈。 由于城内街道狭窄, 给予日军施放铁炮提供了最有利的地形。 在 宗义智 的指挥下, 数百支铁炮从钻了洞的门板后面伸出, 向外射击。 明军的弓矢对此毫无反击之力, 大量冲锋在前的士兵中枪倒地, 尸体很快塞满了街道, 伤者的哀嚎亦不绝于耳。 惨烈的场景似曾相识。 数月前明军发动的 第二次平壤之战, 不也是因为在巷战中不敌铁炮, 而让日军反败为胜的吗?
此时已日暮西山, 李如松 见损失太大, 只得下令鸣金收兵, 全军在 平壤内城 之外过夜。 残酷的血战暂告一段落。 (下图日军弃守 七星门, 浙江兵随后攻入。)
第一天的战斗双方均损失惨重。 据 宋应昌 向 北京 奏报, 明军杀敌16,407人, 加上城破之时被杀死烧死者约1万人, 共歼敌2万余。 这当然是夸张。 小西行长 从 釜山 登陆时, 全军也才1万8000多人。 如果 宋应昌 的数字属实, 那大半都是死于乱军之中的朝鲜冤魂了。
据 小西行长 向 名护屋 的报告, 日军在 平壤之战 中仅损失1285人。 这肯定也有水份。 资料显示, 此战过后 小西军 清点人数, 只剩下6626名尚有战斗力的将兵。 也就是说, 从 釜山 杀至 平壤 一路上的损失, 加上这半年来死于瘟疫的士兵, 和死伤于 平壤之战 的人数总和为12000多人。 粗略打个对折, 日军在 平壤之战 有约6000多人的损失比较合理。 而明军方面更惨, 由于是攻坚战, 死伤人数肯定倍于日军。
想不到日军小小一支先头部队竟也造成明军偌大损失, 李如松 不禁有些气馁。 据说 小西军 身后还有侵朝日军十余万呢。 照这么打下去, 还没杀到 釜山, 自己这支4万多人的队伍肯定已经消耗殆尽了。 此刻 小西军 占据着内城, 如要硬攻, 明军伤亡将更加惨重! 李如松 可不想在这里就和 小西行长 同归于尽。 为此, 提督大人故伎重试, 连夜写信给 小西行长, 希望能劝降或劝退日军, 然后在半路伏击他们!
“天兵本欲一举荡平尔等倭寇, 但念上天有好生之德, 故本督决定放你们一马。 带着你的残兵败将赶快退出 平壤 去吧! 否则明日一旦攻城, 玉石俱焚, 尔等就全部要做异域之鬼了!” 李如松 一封半劝诱半威胁的书信递到日军大营, 使本已抱必死之心的 小西行长 看到了一丝生机。 他当即回信, 同意撤出 平壤, 只要明军让出一条道来。 李如松 当即下令军队后撤, 让出 大同门 让日军出城。 残存的日军如捡到一根救命稻草般, 争先恐后地踏过结冰的 大同江, 向南撤退。
日军撤退时候极为狼狈。 据《吉野日记》记载, 能丢弃的武器装备军需物资全都丢了, 包括伤重不能行走的伤兵。 许多士卒虽然没有受伤, 但已在一天的战斗中耗尽体力, 走不动, 只有爬行着希望不致掉队。 可想而知这些日军弃卒的下场。 当初他们耀武扬威地进入 平壤, 可曾想到也会有这一天?
李如松 随即占领整座 平壤城, 并未下令追击日军。 在他看来, 小西行长 正走向事先布置好的埋伏圈, 走向自己的坟墓呢。 可是提督大人左等右等, 也不见有人送 小西行长 的首级来。 一打听, 原来伏兵早就自做主张地撤了, 小西行长 已逃出生天。
早在发动 平壤 攻城战之前, 柳成龙 已经布置 黄海道防御使 李时言, 助防将 金敬老 在日军必经之路伏击。 不料由于怯敌, 金敬老 竟然在战役前一日撤下伏兵, 不战而退。 只有 李时言 从后面追击日军, 仅斩首60余级而还。 结果让 小西行长 白白捡回一条性命! 不然的话, 活捉 小西行长, 宗义智, 景辙玄苏 等大员, 将对其他各路日军产生多大震撼啊! 说不定战争就可以早日结束了呢! 柳成龙 气急败坏, 上疏朝鲜政府, 要求斩 金敬老。 幸亏朝廷许多官员力保, 李如松 也给说情。 最后裁定, 金敬老 削职为民, 白衣从军, 将功赎罪!
平壤之战以明朝联军的全胜告捷, 三都之一光复。 等日军再次有机会踏进 平壤, 已是整整300年后的事了!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勇士与懦夫 - 日军大规模南撤
平壤 之南十余里, 凤山城 内。 平壤之战的隆隆炮声隐隐传到这里, 日军守将 大友吉统 (原名 大友义统, 后拜领 丰臣秀吉 一个‘吉’字, 改名 大友吉统。) 早被吓得脸色惨白。
按理说, 平壤城 危急, 作为距离 平壤 最近的 凤山 应当首先派出援兵。 可是 大友吉统 一听说明军十万包围了 平壤, 又惊又怕, 连守 凤山 的心思也没有了, 惶论增援? 大友家 重臣 志贺亲次 看出了主公心思, 也撺掇 大友吉统 弃城南撤。 大友吉统 见有部下支持自己, 便再不多想, 卷起铺盖就走。 本来嘛, 大友军 不到区区6000去救 平壤, 杯水车薪, 又有什么用? 更何况在明军如此猛烈的攻击前, 小西行长 此刻可能已经上天国, 蒙主恩召了吧。
大友吉统 做梦也没想到明朝联军的包围网出现漏洞, 竟被 小西行长 逃了出来。 残兵败将们最大的愿望无非就是尽快得到友军接应。 可是当赶了一天路, 精疲力竭饥肠辘辘的 小西军 终于抵达 凤山 的时候, 诧异地发现 凤山城 早已化作一堆废墟。 大友吉统 早跑得没影了。 许多人见希望变为泡影, 精神支柱顿时崩塌, 倒在雪地里再也没有起来。 剩下的也没法想, 只得在天寒地冻的雪夜露宿, 第二天继续南行。
其实这个 大友吉统 怯懦无能是有前科的。 当年 丰臣秀吉 发动 九州征伐, 与 岛津家 大战于 户次川。 就是这个 大友吉统 一听说前线不利, 立刻撒丫就跑, 导致前军没有接应, 损失惨重。 这次日军把这个懦夫放在接应 平壤 的战略要地, 难道就没有想过这家伙胆小怕死的旧病复发? 果不其然, 最后让 小西军 多吃了不少苦头。
总算 丰臣秀吉 赏罚分明, 再也没有宽恕这个抛弃友军逃走的懦夫。 5月1日, 丰臣秀吉 下令缔夺 大友家 全部领地, 贬 大友吉统 为平民。 那个曾经叱咤 九州岛 400余年的 大友家, 从此寿终正寝。
话归正传。 日军下一个据点是第三军团长 黑田长政 亲自镇守的 白川。 还好 黑田长政 比较有胆量, 一直等到 小西军 到达。 这一天已经是1月11日了, 小西军 已在白雪茫茫中走了4天! 大部分士兵苦于没有御寒衣物, 冻死冻伤无数。
远在 汉城 的大本营也得到快马飞报, 平壤 失守。 鉴于明军来势汹汹, 宇喜多秀家 决定全面后撤, 以避其锋。 同时召集各路军团齐集 汉城, 准备在此地与 大明 决战!
驻扎 白川 的 黑田长政 和 小西行长 奉命‘转进’。 可是明军也即将杀到 白川, 仓惶撤退只会被明军骑兵追杀。 惟今之际只有留下一部殿后, 给主力部队南撤争取时间。 可是这个任务十死无生, 谁愿意干呢?
黑田家 家将 粟山鸟康(?) 勇敢地接下了这个不可能任务。 为了能拖得更久一些, 粟山鸟康 甚至带着部下北上, 在 白川 之北十里的一条小河南岸摆开阵势, 打算于明军半渡之际给予迎击。 可惜明军早已看穿这条雕虫小‘计’, 没有强渡, 而是趁着半夜悄悄渡到南岸。 等 粟山鸟康 一觉醒来, 明军已经在他的大营外磨刀霍霍了!
临战之前, 粟山鸟康 给 黑田长政 写信要求增援:“敌人已经趁夜渡河。 交战在即, 请赶快派援军来!” 刚写完, 粟山鸟康 才发觉自己老糊涂了。 白川 的守军已经撤走, 不可能有援军来了。 于是 粟山鸟康 提笔划去信中最后一句, 改为:“珍重!” 随即率兵冲入明军阵中, 全员战死。
幸得有 粟山鸟康 这样的勇士绊住明军, 给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使全面南撤不至于演变成全面溃逃。 1月18日, 小西行长 和 黑田长政 先后安全抵达 汉城。
宇喜多秀家 的撤退令几乎与明军的劝降信同时抵达第二军团 加藤清正 的大本营, 咸镜道 最南端的 安边城。 为了表示自己与明军誓不两立, 加藤清正 拉出被他掳掠来的一位姑娘。 此女姿容绝美, 号称朝鲜第一美女。 加藤清正 把她绑到树上, 然后当着明使的面一槊将她戳了个透心凉! (如此辣手摧花, 简直天理不容! 难怪朝鲜人到今天还把 加藤清正 称作狗。) 1月29日, 加藤军 也退到 汉城, 还拖着 临海君 和 顺和君 两个俘虏。
白川 之南不远是朝鲜三大都城之一的 开城, 守将第六军团长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隆景 是激烈反对 宇喜多秀家 南撤战略的。 在这位老将看来, 宇喜多秀吉 这个嘴上没毛的小子简直是在瞎指挥。 与明军决战之地应该在 开城, 而不是更南的 汉城。 如此大片土地白白让给明军, 他自己老脸也无光! 小早川隆景 决定就带着自己部下死守 开城, 与城同存亡。 (区胜 猜测, 小早川隆景 如此不忿, 忌妒 宇喜多氏 有今天的权势和地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吧。 早年 宇喜多氏 对 毛利氏 名为同盟, 实为附属。 后来 织田家 发动中国攻略, 宇喜多氏 见风转舵, 投靠 羽柴秀吉, 从此扶摇直上, 地位反超 毛利两川。 如今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身为 小早川隆景 的上司, 在他面前颐指气使, 怎不令人生气?!)
德高望重的老将抗命, 宇喜多秀家 可不敢发作, 只好派 奉行官 大谷吉继 到 开城好言相劝。 也不知道 大谷吉继 怎样翻动如簧之舌, 竟最终说动了 小早川隆景。 小早川军 南撤到 汉城 以北15公里的 碧蹄馆, 就再也不肯走了。 “明军要南下就必须从我得尸体上踏过去! 从渡海那天起, 老夫就没想过活着回日本了!” 小早川隆景 立下了必死的誓言。 (右图 小早川隆景 像)
日军上下15万众, 在得到明军攻陷 平壤 的消息后都惶惶如丧家之犬, 只有这一位60岁的老头敢出阵叫板。 可是如果仅凭血气之勇, 这副老躯又能顶得住气势如虹的明军吗?
  碧蹄馆之战
1月18日, 小早川军 撤出 开城 不到一小时, 明军 李如柏部 即已开到并占领了该城。 三都光复其二, 明朝联军士气更加高昂。
从12月25日跨过 鸭绿江, 至1月18日夺取 开城, 明军在23日内也飞越半个朝鲜, 进军速度竟不输给刚登陆时的日军, 也可算是奇迹吧。 可是, 正由于进军太迅速, 明军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和日军相似的窘境: 军备给养跟不上了! 虽然朝鲜方面 柳成龙 等人殚精竭虑地筹措粮草, 但终因国土本就贫瘠, 加上饱经战乱, 已无法充分供应前线的军需。 更惨的是, 明军大多骑兵, 而日军在撤退之时焚毁大量草料, 导致明军数日之内就丧失马匹逾万! 看来过不了多久, 明军骑兵就都要转职成步兵, 下马和日军步战了。
可是, 一路过关夺旗的明军将士哪里会在意这点? 占领 开城 之后, 连主将 李如松 都有点开始有些飘飘然, 觉得日军如此不堪一击, 把他们像赶鸭子一般赶出 汉城, 逼进海里, 也只是迟早的事了! 大家仿佛都忘了, 当时在朝日军还有10余万, 而这支明朝联军, 人数不过5万, 才是日军一半不到。 形式仍然十分严峻, 还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啊。
沦陷区的朝鲜人民听说天朝大兵开到, 日军望风披靡, 也都欢欣鼓舞。 有些民众甚至打算配合明军的攻势, 在日军后方暴动。 1月23日, 一些 汉城 民众在城内放火, 不幸被日军发觉。 为免‘第五纵队’之患, 1月24日, 宇喜多秀家 下令屠城, 将 汉城 内所有男子全部杀死! 惨绝人寰的屠杀进行了一整天, 多少朝鲜家庭为此失去父亲丈夫儿子, 已无法计数。 仅有少数男人穿着女装, 侥幸逃过一劫。
1月25日, 明军渡过 临津江, 挺进至 坡州城。 李如松 下令扎营, 并派副总兵 查大受, 朝军将领 高伯彦 领兵3000继续南下, 打探前往 汉城 的道路。 (《惩毖录》称这支先锋部队仅数百骑。) 李如松 本意是以3000人马投石问路, 但在信心爆棚的 查大受 看来, 凭自己的人马直接夺取 汉城 也不是问题啊。 不是有些朝鲜难民来报, 日军已经撤出 汉城 了么?
查大受部 没出 坡州 多远, 就遭遇到一小股日军侦察兵。 二话不说, 查大受 挥刀就上, 杀散了这股日军。 据日军报告, 战死60多人, 《惩毖录》记载歼敌一百多人, 但 查大受 为了邀功, 大笔一挥, 在60后面添了个零, 变成杀敌600的大捷! 查大受 并称日军对己毫无还手之力, 看来精锐早就在 平壤 一役丧失殆尽了。 谁都料不到这封胡吹大气的报告, 最后竟成了 碧蹄馆 大战的导火线。 (右图 碧蹄馆之战 纪念碑)
果然, 李如松 听说大捷, 欣喜若狂, 点起家丁亲兵1000多人, 即赶赴前线。 提督轻骑冒进的动机不清楚, 大概是为了分享夺下王京 汉城 的荣耀吧。 可是身为提督之尊, 有什么必要与部下争功呢? 而且在敌我态势未明的情况下, 仅率1000家将即身临险境, 除了说明 李如松 骄傲轻敌, 也没别的什么解释了。 老天爷倒也眷顾 李如松, 拼命想给他点什么暗示。 当 李如松 赶到 惠阴岭 之际, 座下战马突然一声长嘶, 人立而起, 把提督大人摔了个四脚朝天。 可惜, 李如松 不信邪, 揉揉屁股, 翻身上马, 继续带兵南下。
据日方的记载, 坡州城 内共有明朝联军2万。 这一数字也大大低于 平壤之战 时联军投入的总人数。 看来除了在 平壤 损失惨重外, 一路上派兵驻守新光复的城市, 也分兵不少。 而此时日军大部齐聚 汉城, 人数竟高达5万3000, 已非昔日 平壤 之战可比。 双方力量此消彼长, 日军洞若观火, 反而明朝联军方面还不自知。
明军南下的消息报进 汉城, 日军将领们赶紧商议迎敌。 明军士气正盛, 该谁来挡头一阵呢? 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年青的骁将 立花宗茂。 立花宗茂 之生父 高桥绍运, 养父 立花道雪, 是大名鼎鼎的 大友家 之‘双壁’。 虎父无犬子, 立花宗茂 年纪轻轻早已名声在外, 连 丰臣秀吉 也把他和 本多忠胜 相提并论, 称他是‘西国无双的大将’。 后来 立花宗茂 拜 小早川隆景 为义父, 侵略朝鲜时便在其麾下听令。 立花军 的勇猛 小早川隆景 早在 多多良浜之战 的时候便已领教过, 因此也极力推举这个义子为先锋。
当下日军军前会议便决定了迎战明军的战斗序列:
第一队: 立花宗茂 3000人
第二队: 小早川隆景 8000人
第三队: 小早川秀包 5000人
第四队: 吉川广家 4000人
这股部队由 小早川隆景 直接指挥。 另有总司令 宇喜多秀家 亲自领兵2万1000, 以为后应:
第五队: 黑田长政 5000人
第六队: 石田三成 5000人
第七队: 加藤光泰 3000人
第八队: 宇喜多秀家 8000人
汉城 防务由 小西行长, 大友吉统 负责, 驻留兵力1万4000。 这个庞大阵容是日军侵朝以来前所未有的。 不知敌情, 仍在信心满满奋勇挺进的明军危险了。
1月26日凌晨, 寒风凛冽, 大雾漫天。 立花宗茂 与全军一起吃完战饭, 便带队先发, 立花家 50岁的老将 十时连久 率500余人冲锋在前。 早7时, 日军与明军先锋 查大受 部3000人相遇于 砺石岭。 查大受 想不到日军还敢再来, 但也没多作思量, 当下拉开阵势便即与日军展开厮杀, 并打算再次凭借优势兵力吃掉这500人, 为自己的功劳簿锦上添花!
一大早太阳还没升起, 砺石岭 上已是喊杀震天。 十时连久 虽然奋力迎战, 终归寡不敌众。 自他以下, 加上 立花家臣 池边永晟 等300多人一齐战死。 可惜, 查大受 还没来得及松口气, 立花宗茂 亲率2000多人也已杀了上来。 立功心切的 查大受 怎么也没料到之前区区500人竟只是日军大部队先锋的先锋, 后面还紧跟着4万大军! 此时由于和 十时连久 等鏖战多时, 兵士已现疲态, 阵形也开始松动, 怎当得 立花宗茂 这支生力军? 查大受 率军边战边退, 希望能和 李如松 的主力汇合。
上午9时左右, 李如松 率部赶到 砺石岭 下, 看见岭上小队日军人头攒动。 李如松 大喜, 下令兵分两路突击。 可 李如松 刚冲上山头, 赫然发现山的另一头竟排满数万日军, 正满山遍野地追杀苦斗中的 查大受 部! 李如松 赶紧与 查大受 合兵, 一同向 碧蹄馆 方向撤退。 日军在后紧追不放。
10时, 小早川隆景 的主力部队追上 李如松, 双方在 望客砚 展开激战。 此时明军在战场的兵力不过3000多人, 小早川隆景 欺明军人少, 命令部将 粟屋景雄 与 井上景贞 各率兵3000分左右两翼夹击 李如松, 而自己则率重兵, 绕过山后, 突袭明军后路。 强敌环伺, 异常危急之际, 明军士卒无不奋战, 希望能杀开一条血路。 李如松 下令集中兵力攻击日军左翼 粟屋景雄 部。 明军一阵猛攻, 粟屋景雄 抵挡不住, 阵脚大乱, 伤亡惨重。 右翼 井上景贞 见状, 欲急救友军, 被谋士 佐世正胜 阻止, 并建议 井上景贞 暂不进兵, 而是趁明军追击 粟屋景雄 之际, 趁虚从后突击, 必能挽救左翼溃败之势。
佐世正胜 的围魏救赵之计获得成功。 明军没料到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如松 不得不回过头来全力对付 井上景贞。 粟屋景雄 好不容易捡回一条老命, 退至后方 小丸山 上休整。 与此同时, 小早川隆景 下令全军前进, 小早川秀包, 毛利元康, 筑紫广门 率兵5000猛攻 李如松 右翼, 立花宗茂 领部下3000突击左翼, 而 小早川隆景 本部兵马6000则与 井上景贞 汇合, 压逼明军正面。
在日军三面围攻之下, 明军陷入苦战, 情势十分危急。 战场上的兵力比已是2万对3千, 更有 宇喜多秀家 亲率的2万大军正在赶赴战场。 李如松 且战且走, 从 望客砚 一路退到 惠阴岭 下的山谷里。 此地地形更不利明军: 两侧山坡, 而谷底则是一片水田, 骑兵无法冲杀, 长枪大戟发挥不了作用, 只得下马与日军步战。 可惜, 明军随身的短兵刃又不及日军的武士刀锋利, 肉搏上吃亏不小。 而日军铁炮部队更利用地形, 居高临下不断向明军射击, 给苦战中的明军雪上加霜。
李如松 周围的士卒越战越少。 突然, 提督座下战马受惊, 乱蹦乱跳, 再度把主人摔下马来。 明军将士大惊, 以为主帅遭遇不测。 井上贞景 率部正杀到 李如松 附近, 见状, 以为有便宜可乘, 立刻拍马直取 李如松。 千钧一发之际, 李如松 的家将 李有升 冲至提督身前, 拼命敌住 井上景贞。 李如松 急忙爬上战马后退。 李有升 则身陷敌军重围, 苦斗良久, 不幸被日军铁炮击中, 以身殉国。
中午12时, 明军越战越少, 几至绝望境地。 忽然北方传来马蹄隆隆之声。 原来是明军总兵 杨元 听说前线吃紧, 立刻前来支援。 由于仓促之间凑不齐全部兵力, 杨元 只带来了不到5000人, 但总算在 宇喜多秀家 之前赶到战场。 李如松 与援军合兵, 士气复振, 可惜并未能改变战场上的劣势。 援军带来的 虎蹲炮 从右翼轰击日军包围圈, 但日军死战不退, 仍是三面围定明军, 全力攻击。 而明军骑兵身陷泥泞当中, 兵力无法展开, 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据说战况最危急的关头, 明军高阶将领上至 李如松, 下至 李如柏, 李如梅, 李宁, 查大受, 张世爵, 方时辉, 王问 等皆亲自持剑与日兵恶斗。 战况进入白热化。 《明史》记载, 李如松 在阵前督战之际, 日军阵中冲出一员身着金盔金甲的武将, 舞刀直劈 李如松。 幸得 李如梅 眼疾手快, 张弓搭箭, 将这员日将射死马下, 救了兄长一命。 (日方史料证实这员金甲武将是 立花家 猛将 小野成幸。)
明军虽然损失惨重, 但仍奋斗不屈, 给以日军极大杀伤。 据日方史料记载, 立花家 重臣 安东常久, 小串成重 战死; 小早川秀包 帐下包括重臣 横山景义 在内的8员高级武士亦死于此役。 可以想像 碧蹄馆 之战的惨烈。 (下为 碧蹄馆之战 过程简图)
战况胶着之际, 天色忽暗,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由于正值隆冬, 雨水寒冷刺骨, 淋得像落汤鸡的双方士兵都被冻得瑟瑟发抖, 攻守之势顿缓。 李如松 见机不可失, 下令全军脱离战线, 退回 坡州。 小早川隆景 慑于明军勇猛, 亦见其进退有度, 不敢深追, 也随后下令撤军。 自始至终, 宇喜多秀家 的2万人都未能赶到战场, 不然真不知明军命运将会如何。。
战后, 日军吹嘘斩得明军首级6000, 自然是尽夸张之能事。 而朝鲜《宣祖实录》上说明日双方各死伤300, 也肯定是想为‘天兵’的败绩遮羞。 据 柳成龙 在《惩毖录》中记载, 日暮之际 李如松 退返 坡州, 身形沮丧。 半夜, 提督想到白天战死的家丁和部曲, 不由痛哭失声。 明军损失之重, 可见一斑。
碧蹄馆之战 是明军入朝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野战。 由于之前进兵顺利, 明军上下都生出骄敌之心, 以为日军不过如是。 李如松 查大受 等在未探知日军兵力部署前, 即轻敌冒进。 加上 小早川隆景 以优势兵力誓死奋战, 让明军吃了大亏。 结果明军一路破竹般的攻势被日军挡在 碧蹄馆, 丧失了一鼓作气光复朝鲜的气势。 不过就算没有 碧蹄馆 之败, 仅有2万众的明军也无法立刻攻下重兵防守的 汉城 吧。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4: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退守平壤
1月27日, 碧蹄馆 之战后一天。 一大早, 李如松 即下令全军从 坡州 北渡 临津江, 撤到 东坡, 打算与日军隔江对峙。 随军的朝鲜政府大员听说明军要后撤, 皆大惊失色。 领议政 柳成龙, 右议政 俞弘, 都元帅 金命元 一齐跑到 李如松 大帐之下, 询问撤退理由。 李如松 解释道, 昨日力战, 虽杀敌不少, 但自己也损失惨重。 此刻大雨滂沱, 道路泥泞, 不利骑兵。 因此决定暂时撤过江, 休养大军。 柳成龙 等人极力反对 李如松 的决定。 (区胜 认为, 李如松 渡河北撤到 东坡 的决定无可厚非。 明军新败, 士气低沉, 如果日军大举反攻, 在泥泞的战场明军骑兵将如何抵敌? 且背水作战, 退无可退, 明军岂不是有全军覆没之忧? 不若暂时撤过江, 稳住阵脚。 待得天色放晴, 朝鲜人的军粮草料运到前线, 攻打 汉城 的条件才会成熟。 拿 大明 官兵的性命当儿戏, 朝鲜官员果然不是一群普通的书呆子。 )

李如松 再拿出一封奏折草稿征求朝鲜官员的意见。 奏折上称 汉城 有日兵20万, 急切难以攻下。 而今自己旧病复发, 身体不适, 恐难负重任, 希望 大明朝廷 另派贤能顶替提督之职。 柳成龙 大急, 如果这封奏折真的上达 北京 天听, 万历皇帝 被20万这个数字一吓, 可能就撒手不管朝鲜了。 “汉城 倭兵少, 岂有20万那么多?!” 柳成龙 极力抗辩。 李如松 不听, 反而责问 柳成龙 为何兵粮迟迟不到, 贻误军机。 柳成龙 气得无言以对。 (其实 汉城 日军没有20万, 但如果召集朝鲜南部各路军团, 凑个10万是不成问题的。 李如松 区区4万兵, 内无粮草外无援军, 怎可能强攻 汉城? 但是 李如松 上奏称病, 可能是因 碧蹄馆 之败而产生了气馁之意吧。 想 李如松 为将以来, 平 宁夏, 复 平壤, 春风得意, 何曾吃过这种大亏? 看来这位43岁的提督大人也缺乏人生失败的锻炼啊。)

同一日下午, 明军全军渡 临津江 完毕。 第二天, 李如松 下令除副总兵 查大受, 游击 毋承宣 麾下数百人继续驻扎 临津江 前线外, 全军退返 开城。 柳成龙 又赶忙前来劝阻, 称大军北渡, 已让日军气焰大盛。 如再撤回 开城, 定会造成各地惊恐, 届时 临津江 都可能不保了。 柳成龙 的恳求并未打动 李如松。 不过可能觉得这个老学究太让人厌烦了吧, 李如松 耍了个诈, 表面答应留守 临津江。 但一等 柳成龙 告退, 李如松 立刻拔营起寨, 撤回 开城 去也! 柳成龙 只有干瞪眼的份。 (李如松 撤回 临津江 北岸犹可理解, 但撤到 开城 也实在太远了些。 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之后数日, 自己决定留守 临津江 前线的 柳成龙 每天写信给 李如松, 要求进兵, 得到的答复却说等天晴路干了方可出动。 柳成龙 大失所望, 不由得猜测 李如松 大概已丧失继续南下的勇气了。

不几天, 明军阵营盛传谣言, 说 加藤清正 正在 咸兴城 厉兵秣马, 准备经 平安南道 的 阳德, 孟山 等地, 迂回攻击防守薄弱的 平壤, 切断明军后路! 此事非同小可, 李如松 立刻召见 柳成龙 等, 声称 平壤 乃全局枢纽所在, 自己要亲自统兵回防 平壤, 留副将 王必迪 等仍旧驻守 开城。 柳成龙 列出五点反对理由:

一, 朝鲜诸代先王长眠之所为日本人占据, 灵魂不得安息。

二, 汉城 以南朝鲜民众盼望王师, 望眼欲穿。 如果他们得知王师北还, 定会失望已极, 说不定就安心做日本人的顺民了。

三, 收复国土, 就算一草一木又岂能轻言放弃?

四, 朝鲜兵弱, 全赖‘天兵’神勇维持局面。 如果北撤, 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散兵游勇, 义兵僧兵就会士气大跌, 更糟糕的可能还会一哄而散。

五, 若退守 平壤, 假如日军反攻, 临津江 天险守军仅区区500, 又怎么抵挡得住? (基本上还是慷慨激昂的大道理居多, 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战术建言。 右图 柳成龙 像。)

李如松 听后并不答话, 仍是自顾自地向 平壤 方向前进。 2月15日, 李如松 回到 平壤。 后来证实, 加藤清正 根本没有也不敢有奇袭 平壤 的打算, 而是在 碧蹄馆之战 后3天回到了 汉城。

战局仿佛又进入相持阶段。 但 李如松 回镇 平壤 到底是战略性撤退, 还是战术上的欲擒故纵, 当时谁也看不出来。

幸州之战

碧蹄馆 一战日军大胜, 不但保住了 汉城, 还逼得 李如松 撤回 平壤。 一切看起来那么美好, 但实际上日军只是取得暂时性战术上的胜利, 战略上的劣势丝毫没有改变。

虽然明军把防线缩回 临津江 以北, 且只有500人驻防, 但 汉城 周围仍活跃着各路朝鲜人的武装势力。 顶替老将 李镒 巡边使 之职的 李宾(‘宾’加草盖‘艹’) 率兵3000仍驻扎在 临津江 南岸的 坡州。 新任 全罗道 巡察使 权慄(接替 李洸) 率兵2300驻 高阳郡 幸州。 朝将 高彦伯, 李时言 驻 京畿道 杨州郡 蠏踰岭。 连朝鲜军总司令, 都元帅 金命元 此时也在 临津江 南岸坐镇指挥全军。

同时, 汉城 周围还有至少4路僧兵游击部队, 像一群嗡嗡的苍蝇, 搅得日军日夜坐卧不宁。 明军撤退之后, 日本人要做的的第一件事就是剿灭这些杀人不眨眼的‘秃驴’。

2月初, 一支1000人的僧兵与日军在 汉城 以西20公里的 慈城 遭遇。 一场血战下来, 僧兵死伤过半, 但日军也损失很大, 最后不得不退回 汉城。 不久, 休静大师 的大弟子 惟政 率领2000僧兵攻陷 汉城 东北面10公里的 水落山。 同时, 另一支600人的僧兵部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 攻陷 二村驿。

僧兵的奋战令得日本人疲于奔命, 四处救火, 但给 汉城 日军最沉重打击的却是官军将领 权慄 指挥的 幸州之战。

自 秃山防御战 击退日军后, 权慄 也响应明军的攻势, 进军至 汉城 西北15公里的 幸州。 幸州 是一座山城, 滨临 汉江, 三面环水, 一面陡坡, 易守难攻。 更重要的是, 幸州城 俯瞰 碧蹄馆 至 汉城 之间的要隘, 扼守着日军北上或明军南下的咽喉, 战略位置之重要不言而喻。 因此, 汉城 日军决计不惜代价, 拿下 幸州。 一来筑起抵御明军的防线, 二来杀鸡儆猴, 希望能把各路游击队吓跑。

2月12日凌晨, 日军总司令 宇喜多秀家 亲率大军3万, 直逼 幸州。 包括 小西行长, 黑田长政, 小早川隆景 等军团长都随军出征。 浩浩荡荡, 大有不破 幸州 誓不还的气概。 此时 幸州 守军仅2300, 兵微将寡, 但守将 权慄 决定凭险坚守, 以保障日后光复 汉城 所必需的桥头堡。 休静大师 的二弟子 处英 听说 幸州 危急, 赶紧率数百僧兵来援, 终于在 宇喜多秀家 之前赶到 幸州。

太阳隐隐升起之际, 日军大部队即已开到 幸州城 外。 在晨曦的照耀下, 3万日军杀气腾腾, 背上都插着红白相间的战旗, 而大多士兵脸上戴着怪异的鬼面具。 朝军士兵见到这个架势, 大多被吓得胆战心惊, 幸亏在 权慄 的沉着指挥下, 军心才重新稳定下来。 权慄 此时已55岁高龄, 是朝军中少数能与日军一战的将领之一, 曾在 熊峙 和 梨峙 的战斗中击溃 小早川隆景 的偏师, 为保卫 全罗道 立下汗马功劳。 进驻 幸州 后, 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 权慄 的部下, 中军将 赵儆 更精心构筑防御工事, 在本已险峻难攻的城外挖了战壕, 并竖起两道栅栏。 趁着日军布阵之际, 权慄 下令全军饱餐战饭。 因为战斗一旦打响,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下一顿。 (左图 权慄 像)

6时许, 日军开始攻城。 由于只有一面可以入城, 日军大部队无法展开, 只能分成十余队, 轮流攻击。 这下正中了 权慄 的分兵之计。 朝军将一切能找得到的火力聚集到日军攻击的方向, 弓弩火矢, 火箭车, 投石车, ‘地’字号炮 等等齐上阵, 居高临下, 准备给以日军迎头痛击。

日军第一阵是 小西行长 的第一军团。 为雪 平壤 战败之耻, 小西行长 拼命从 宇喜多秀家 处抢来先锋令箭。 本以为朝军都是软柿子, 可 小西军 也是倒霉催的, 遇上的却是 权慄 这块硬骨头。 只听 小西行长 一声令下, 数千日军叫喊着向山上冲锋, 但栅栏后的朝军却毫无动静, 只是张弓搭箭, 静静地等待着。 直到日军大半冲进朝军射程范围, 权慄 亲自击鼓三声。 这是攻击的号令! 霎时间朝军火箭擂石滚木齐下, 没头没脑地砸向日军。 冲到一半的日军猝不及防, 又无处躲闪, 死伤惨重。 更由于日军阵型密集, 朝军闭着眼睛射击也能打中大一片。 小西行长 见损伤太重, 再打下去自己很有变成光杆司令的危险, 只得装着没看见同僚讥嘲的眼光, 下令撤退。

石田三成 作为第二队继续发起冲锋, 可下场也不比 小西行长 好多少, 死伤无数不算, 自己也挂了彩, 最后也灰溜溜地退下。

接下来是 黑田长政 的第三队攻击。 有了 小西 和 石田 两个前车之鉴, 黑田长政 不再盲目地发动冲锋, 而是将铁炮手调至队伍最前面, 为后面的大军打开缺口。 可惜, 面对朝军的木栅, 日军铁炮仿佛老鼠拉龟, 无从下手。 打在木头上的子弹如同瘙痒。 有些铁炮手稍微抬高射击角度, 妄图以弧线把子弹送入朝军阵中。 可这样一来落下的子弹变得毫无威力, 大半干脆飞过朝军头顶, 落到城后的 汉江 里。 黑田军 一通乱射, 毫无斩获, 只得收兵。 (右图 幸州城 鸟瞰)

三路失利, 宇喜多秀家 气得七窍生烟。 数万明军都击败了, 区区2000朝军又怎会让己军无可奈何? 年轻气盛的 宇喜多秀家 决定亲领第四阵, 一定要拿下 幸州 守将的脑袋。 主将出马, 果然一个顶俩, 日军士气复振, 又燃起了拼命的斗志, 前赴后继, 奋力攻城, 竟突破了第一道栅栏, 冲到第二道栅之前。 朝军大骇, 以为日军已经破城。 一些士兵掉头就跑。 正在后面督战的 权慄 大怒, 立斩了几名逃兵。 其余士兵不敢再退, 弓箭火矢再度向日军身上招呼。 这一次 宇喜多秀家 就没那么好运了, 朝军弓矢可不认得什么总司令, 在他身上开了两个洞, 幸喜没有生命危险。 日军急忙护着 宇喜多秀家 退出战线, 在身后又留下数百具尸首。

心有不甘的日军再派出 吉川广家 作第五攻击序列。 两军在第二道栅前短兵相接。 朝鲜人身后就是 幸州城, 城内还有数千妇孺。 已经是退无可退了! 朝军拿出浑身解数与日军血战, 刀枪, 箭矢, 石块, 滚木, 开水, 甚至连让武林中人不屑一顾的石灰也赤膊上阵, 烧坏不少侵略者的眼睛。 战斗最激烈之际, 权慄 丢下鼓槌, 和部下肩并肩血拼。 朝军士气更加高昂。 吉川广家 见攻击不利, 心生一计, 打算以火攻烧死山上的朝军。 可惜 权慄 不是 马谡。 日军还没来得及点火, 就被朝军引 汉江 之水淋了个落汤鸡。 吉川广家 计穷撤退, 自己身上也挂了彩。

第六队主将是在 碧蹄馆 立下大功的 小早川隆景。 可惜尽管这位老将指挥有方, 也只能在第二道栅栏上开个小口。 朝军士兵一拥而上, 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顶住这个缺口, 日军仍是一筹莫展。

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 黄昏时分, 朝军箭矢已尽。 城内的民众闻讯, 纷纷跑到前线支援。 妇女们以围裙当兜, 一次抱来数块大石, 来来回回而裙不破。 这种坚韧耐磨的围裙从此打响知名度。 日后幸州人注册了“幸州裙”品牌, 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深受朝鲜各地妇女欢迎。

可惜, 运上来的石块还是远远不够击退如蚂蚁一般爬上来的日军。 眼看朝军弹尽粮绝, 精疲力竭, 而日军越聚越多, 幸州城 沦陷似乎已不可避免。 突然, 汉江上游漂来数艘战船, 却是 京畿水使 李苹 率军来援了, 并带来了数万支弩箭。 朝军欢声雷动, 箭矢再次如下雨般落向攀城的日军, 杀得日军鬼哭狼嚎, 仓皇后撤。

待得日落黄海, 幸州 守军已击退日军9次攻击, 杀敌近千。 日军主将 宇喜多秀家, 石田三成, 吉川广家, 前野但马 受伤, 偏将 明石与卫门尉, 中屋善四郎, 户崎彦右卫门尉 战死, 负伤者不计其数。 付出如此惨重代价, 幸州城 仍是巍然不动。 宇喜多秀家 沮丧无比, 又见日军损失太大, 只得发出全军退回 汉城 的命令。

日军鸣金收兵, 幸州城 内终于松了口气。 为了泄愤, 权慄 下令出城将日军留下的尸首肢解, 并将首级残肢插在木栅的尖顶上示众! 朝军的残忍令人膛目结舌。 可又是谁把昔日以温文儒雅为荣的朝鲜人逼成今天嗜血好杀的野兽的呢?

一些日军将领目睹如此惨状, 伤心欲绝, 从此把 汉江 称作“地狱之河”。 总结此战, 日军又是输在没有制海权, 眼看血战即将得手的 幸州 轻易地从水路得到军需补充, 煮熟的鸭子白白飞走, 岂不冤枉哀哉?



幸州大捷 无情地击碎了日军欲借 碧蹄馆之战 翻盘反攻的打算, 再次把日军牢牢锁死在 汉城 之内。 因此, 幸州大捷 也与 李舜臣 的 闲山岛大捷, 金时敏 的 第一次晋州大捷 并称“朝鲜三大捷”。

只可惜此战过后, 幸州城 也只剩下一片断垣残壁, 已无法继续防守。 为防日军趁虚再来, 权慄 下令放弃 幸州, 转至 临津江 南岸, 与 都元帅 金命元 会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00:11 , Processed in 0.0519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