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2|回复: 2

日本战国第一军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066

积分

游客

积分
2066
发表于 2007-10-8 12: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竹中半兵卫生平事迹


竹中半兵卫是美浓国不破郡岩手城城主竹中远江守重元之子。天文十三年(1544),生於不破郡池田乡,原名竹中重治。父亲竹中重元是斋藤道三家臣。在助道三平定美浓时攻下岩手城,因此被封於此,後来重元 又在领内筑菩提山城,半兵卫从小就是在这两座城长大的。  

半兵卫正室是美浓三人众之一的安藤守就的女儿,当时斋藤家的家督斋藤龙兴是一个蠢材。为以行动劝谏龙兴,半兵卫仅率十六人奇袭了龙兴居城稻叶山城,在岳父安藤守就的支援下取得成功,此举震动了天下。正对美浓垂涎的信长立刻派人前来,许诺给半兵卫美浓半国,只要他能加入织田家。被半兵卫拒绝。

竹中半兵卫,名重治,36岁亡,生有一子,名重门,被称为丰臣秀吉四大谋士

******竹中半兵卫重治,美浓国不破郡菩提山城城主竹中重元之子,和当时的武家子弟不同,半兵卫并不热中习练枪法刀术等武技,反而喜爱阅读兵法。

******由於父亲早死,所以半兵卫年纪轻轻便当上菩提山城的城主,并且娶了美浓三人众之一,岩村城主安藤守就的女儿。

******1561年,织田信长进攻稻叶山城,初次上阵的竹中半兵卫巧妙地运用兵书上记载的十面埋伏阵令信长几乎仅以身免,从此"美浓的麒麟儿"响遍尾张织田家。

******为了夺下美浓,织田信长派木下藤吉郎成功地在墨俣筑城,为此安藤守就感到情况不妙但当时斋藤家的家督斋藤龙兴依然夜夜笙歌,浑然不觉威胁逼近。因此身为斋藤家重臣的安藤守就直言进谏,不料龙兴不但听不进诤言更将守就禁锢在北方城,半兵卫为了营救岳父上稻叶山城请求龙兴,但他只得到龙兴的羞辱。

******一段时间后安藤守就顺利回到了岩村城,半兵卫立刻便来相见,并且提出一个惊人的计画---夺取稻叶山城。

******见到龙兴的冥顽不灵,半兵卫决意以行动劝谏龙兴,他让在稻叶山城中作人质的弟弟装病,之后派人以探亲的名义分批假借送医送药送礼品将武器和人马悄悄送入稻叶山城,到了半夜忽然城中警铃大作,半兵卫以十六人营造出大军来犯的假像令城中大乱,连龙兴亦趁乱化妆成妇女逃亡,岳父安藤守就也立即支援他,将军队派入城中牢牢稳守。


******了解到固若金汤的稻叶山城已经易主,对美浓垂涎已久的信长立刻派人前来,要半兵卫能加入织田家,许诺给他美浓半国,被半兵卫拒绝。后来竹中将稻叶山城交还给斋藤龙兴,声明自己是为了进谏龙兴振作而进行这次的行动,随后便隐居於菩提山城。

******这场大风波引起了信长的部将--木下藤吉郎对这个拿下了稻叶山城却又放弃稻叶山城的人有兴趣,面对秀吉的三顾之礼,半兵卫深感其诚於是再度出山作秀吉的军师,从此成为秀吉的首席智囊,以过人的谋略协助秀吉渡过每次难关。

******在半兵卫和秀吉的谋略下,美浓三人众先后投入织田家,织田信长得到控制西美浓的三人众再加上织田家攻下的东美浓,稻叶山城的两翼完全被包夹,很快地斋藤家就被信长所灭了。

******半兵卫不但智谋过人,而且性情温和毫无野心与秀吉的另一参谋黑田官兵卫的傲慢态度与野心勃勃不同,在秀吉仍在织田家担任将领时身边的主要谋士除了半兵卫还有其弟秀长、旧友蜂须贺正胜但两人见到半兵卫时均执师礼,尤其是秀长,秀长原本只是农民之子,在开始担任秀吉的副手后,秀吉拜托军师竹中半兵卫负责秀长的教育工作以让他尽快熟悉武士生涯。

******半兵卫在保卫墨俣城寨的实战中间,著手教秀长领兵打仗的本领∶诸如进退取舍,观察敌情,发号施令,照顾士卒,施展谋略等等一一加以指点。

****** 秀吉被任命为进攻中国地方毛利氏的司令官后,半兵卫作先行部队和黑田官兵卫一同驻守姬路城,表现的相当出色。

******黑田官兵卫出外游说播磨各豪族营造出一面倒向织田家的气氛,而半兵卫则是牢守姬路城令毛利氏的试探攻击连连落空。

****** 天正七年(1579),秀吉率大军前来正式开始展开攻势,可惜在进攻播磨别所长治的三木城时,半兵卫在军阵中病倒,秀吉苦劝半兵卫回京都或有马温泉疗养,但感到生机将绝的半兵卫表示“死於战场是武士的本色”婉拒了秀吉的劝告。

******六月三日,替秀吉前半生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绝代智将眼望著远方的山,英年早逝,享年仅三十六岁。

竹中半兵卫
***** 竹中氏是清和源氏土岐氏流,或说是美浓国名门长江氏 (桓武平氏)之后、兴盛过的岩手氏的支流。岩手氏是室町时代初出现的,以不破郡岩手的漆原为中心,拥有六千贯的领地。

***** 岩手信忠的弟弟重氏首称竹中氏。竹中重氏,即竹中半兵卫重治的祖父,是当时相当出名的一个人物。


*****重氏的子女是重元。据古和书记载,重元是斋藤道三的属下,曾和美浓国不破郡岩手城城主岩手某作战,最终岩手城陷落,遂迁入居住 。还在同国的菩提山上修了一座城,得到六十贯的领地。最后于永禄三年二月去世。

*****西美浓竹中氏的名字最为著名的,当属重元的嫡子重治。重治是以半兵卫的名字为人们所知。

***** 重元死后,半兵卫继任竹中家家督,家臣山田助左卫门被派遣去关原 ,征讨关原领主的九门太郎以扩大版图,其势力一直延伸至不破郡一带。到了江户时代,同郡的石高大约是三万石。


***** 在那之后,因为受近江国六角氏的要求, 坂田郡也出过兵。面对浅井氏的救兵,以竹中远江守的名字接受战功奖赏。半兵卫的生涯中并未用过此个官名,(半兵卫は生涯官名を用いていないが)然而因为碰上这个官衔私称滥用的时代,袭用父亲远江守的官衔也就被众人所认可吧。


竹中半兵卫
竹中半兵卫重治,美浓国不破郡菩提山城城主竹中重元之子。据史实记载,其长相俊秀,性格温和,有「日本第一军师」美誉。
竹中氏是清和源氏土岐氏流。竹中重氏,即竹中半兵卫重治的祖父,是当时相当出名的一个人物。
重氏之子重元是斋藤道三的属下,曾攻得不破郡岩手城并迁入居住。还在同国的菩提山上修了一座城,得到六十贯的领地。种种迹象表明,重元有可能继任竹中家家督。1556年,斋藤道三被养子义龙所弑。道三卒后,重元于1558年领兵攻破不破郡的漆原城。自此以后,重元自称远江守。并从居城菩提山搬出以保护巩固,于二年后去世。
西美浓竹中氏的名字最为著名的,当属重元的嫡子重治。重治是以半兵卫的名字为人们所知。重元死后,半兵卫继任竹中家家督,并娶了美浓三人众之一,岩村城主安藤守就的女儿。家臣山田助左卫门被派遣去关原,征讨关原领主的九门太郎以扩大版图,其势力一直延伸至不破郡一带。到了江户时代,同郡的石高大约是三万石。
半兵卫的生涯中却并未使用过此官名。然而因为碰上这个官衔私称滥用的时代,袭用父亲远江守的官衔是会被众人所认可的。
重治的名字在战国得以闻名,与夺取主家斋藤氏的居城稻叶山城有主要关联吧。当时斋藤氏的当主义龙已死,其子龙兴继位为新一任家督。1561年,织田信长进攻稻叶山城,初次上阵的竹中半兵卫巧妙地运用兵书上记载的十面埋伏阵令信长几乎仅以身免,从此「美浓的麒麟儿」响遍尾张织田家。为了夺下美浓,织田信长派木下藤吉郎成功地在墨俣筑城。为此安藤守就等人皆忧心重重,而昏庸无道的斋藤龙兴仍夜夜笙歌,浑然不觉威胁逼近。身为斋藤家重臣的安藤守就与半兵卫多次进谏,龙兴不但无半点觉悟,更以羞辱回报。为唤醒主公的危机意识,半兵卫决意以行动证明,立刻向安藤守就提出一个惊人的计划——夺取稻叶山城。他让在稻叶山城中作人质的弟弟装病,自己携同身强力壮的家臣化装好,把刀和武具塞进看病用具中,以看病为幌子,在光天化日下进城。到了半夜忽然城中警铃大作,半兵卫以包括自身在内的17人营造出大军来犯的假像,一时之间城中大乱,惊讶不已的龙兴在近臣们的引路下,化妆成妇女,从城的后门逃往揖斐郡。听到了作为信号的钟声,在城外控制局面的安藤守就的军队蜂拥入城,在城下压制住前来护主的斋藤军。
稻叶山城是尾张织田信长久攻未落的城。重治武装政变成功的消息被信长知道,信长便以半个美浓为诱惑,请求竹中出手相助。可是,半兵卫并非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攻打了稻叶山,因而拒绝的信长的请求。后来竹中将稻叶山城交还给斋藤龙兴,声明自己是为了进谏龙兴振作而进行这次的行动,随后便退隐于菩提山城。这场大风波引起了信长的部将——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对这个拿下了稻叶山城却又放弃稻叶山城的人极大兴趣。面对秀吉的三顾之礼,半兵卫深感其诚于是再度出山作秀吉的军师,从此成为秀吉的首席智囊,以过人的谋略协助秀吉渡过每次难关。
在半兵卫和秀吉的谋略下,美浓三人众先后投入织田家,织田信长得到控制西美浓的三人众再加上攻下的东美浓,稻叶山城的两翼完全被包夹,很快斋藤家就被信长所灭了。
1570年,因为浅井长政的叛离织田氏回国,竹中重治随军讨伐越前国朝仓氏。在关原西南的松尾山修筑了一座城以引诱浅井氏出城进攻,并在长亭轩山城调略中立功,获信长赐黄金五十枚、甲胄、鞍和太刀。同年,在姉川合战中,其弟重隆还担任信长的高级近侍。1573年,信长发动了对小谷城的总攻,秀吉献策救下了信长之妹阿市。小谷城落后,秀吉得到了浅井氏的旧领土——共十二万石,其中一千零五十三石供给了新城长滨町。从此以后,秀吉开始发迹。而身为秀吉的军师,半兵卫这个西美浓国智将的名字,开始在全国流传。
半兵卫不但智谋过人,而且性情温和、毫无野心。与秀吉的另一参谋黑田官兵卫的傲慢态度与野心勃勃不同,但二人确是有着深厚的关系(见下文)。在秀吉仍在织田家担任将领时身边的主要谋士除了半兵卫外还有其弟秀长、旧友蜂须贺正胜,但两人见到半兵卫时均执师礼。尤其是秀长,秀长原本只是农民之子,在开始担任秀吉的副手后,秀吉拜托军师竹中半兵卫负责秀长的教育工作以让他尽快熟悉武士生涯,半兵卫在保卫墨俣城寨的实战中间,着手教秀长领兵打仗的本领∶诸如进退取舍,观察敌情,发号施令,照顾士卒,施展谋略等等一一加以指点,并几次三番告戒他要把功劳让与别的家臣,从而为秀吉获得更多人心。
在半兵卫病入膏肓时仍硬撑起身子,对秀长说:「要注意保全自己,兵法的最终目的在这里。」后来当秀长领兵和九州强豪岛津家力战时稳扎稳打、一丝不苟,令善于趁隙攻击,诱敌包抄的九州隼人遇到了一面铜墙铁壁;并在秀吉的家臣团中亦表现内敛、不与人争功,而留下大好人、和事老的印象。
1577年,秀吉被任命为进攻中国地方毛利氏的司令官,正式向播磨国出兵。半兵卫所领的军队势不可挡,攻陷了上月城的支城福原城。在攻打播磨的过程中,与黑田官兵卫相识。之后,半兵卫和官兵卫就成了秀吉的左右臂,变得十分活跃。黑田官兵卫出外游说播磨各豪族营造出一面倒向织田家的气氛,而半兵卫则是牢守姬路城令毛利氏的试探攻击连连落空。
1578年,别所长治扬旗造反,秀吉军包围了其三木城,开始了一场持久战。同时,摄津的荒木村重,固守有岗城,背叛了信长。这时,黑田官兵卫前去说服荒木村重,但是反而被抓住囚禁了起来。家臣的相继背叛使得信长心血来潮,变得疑神疑鬼,命令秀吉杀死官兵卫得到的荒木氏人质松寿丸。此事发生的背景是1579年秀吉率大军展开对推磨国的攻势。
半兵卫信任黑田官兵卫。为保住其性命,半兵卫把松寿丸从长滨城送到岩手城藏了起来。这时,他已身患肺病,到洛北进行疗养。可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藏匿松寿丸的事被信长知晓了。在对黑田性命安危的极度惊惧与对信长的气愤之中,半兵卫的病情迅速恶化。他已经感到了死期的来临,并希望在阵中死去。秀吉劝半兵卫回京都或有马进行温泉疗养,半兵卫以「死于战场乃武士本色」的借口婉拒了秀吉的劝告。6月13日,在三木城外的秀吉本阵——平井村的山中辞世,享年三十六岁。
1582年本愿寺之变后,竹中重隆在镇压领内一揆时丧命。竹中家失去两位有力人物。
为再兴竹中一族,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在1584年小牧山长久手合战中率百人参战,后成为秀吉的家臣并受礼遇。1588年,16岁的重门得从五位下丹后守之位,并于次年受领美浓国不破郡五千石的旧领,居岩手城。在此之后领地不断被增加。丰臣秀吉死后,在1600年的关原合战中,重门以西军将领的身份镇守犬山城。实则早已成为东军内应,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而为德川家康立下战功,保住竹中一族。后两次大阪之阵,皆出兵从征。1626年,伴随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上洛,从此在德川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中奠定了竹中家的大名家地位,直到明治维新。
比起父亲的军事天才,重门所具有的是文学上的才能。其著作《丰鉴》、《土歧斋藤军记》、《美浓诸国旧记》成为现今对战国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提起竹中半兵卫之名,对于日本战国爱好者们简直是如雷贯耳,皓月当空,一连串的显赫名头霎时如群星般在眼前闪闪发光,“战国第一智者”、“绝代军师”、“今孔明”......大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称绝日本,放眼世界之意。

鄙人不才,对日本战国历史了解不多,但对日本人吹死牛不上税的精神略有所知。仅文禄庆长一战,对比中朝史料及第三方考证,再看看日本人自己记录的赫赫战绩,就知道这块猪肉注水有多严重了。

因此,想在此试对这“战国第一军师”的战绩作一分析,看看这位大智者到底有何惊天泣地之能。由于本人才识短浅,疏习日史,有引证不周、见解不到之处,还望各位给予指正。


竹中初阵考


提起竹中半兵卫的第一战,许多人会说是永禄四年的稻叶山城之战。据说面对着刚击垮战国大名今川,正处于上升势头的织田大军,初次上阵的竹中半兵卫丝毫没有任何的胆怯和生疏感,巧妙地运用兵书上记载的十面埋伏阵大败织田军,令信长几乎仅以身免,“美浓之麒麟儿”一战惊天下,走上了通向神坛的第一步。

而奇怪的是,对如此风云际会,震古烁今的一战,查日本各种史书、军记竟无一记录,只在后世的一些小说物语中才可窥见不知根由的一鳞半爪。好在时间、地点俱在,鄙人仅依据织田信长家臣所著的《信长公记》和一些零碎史料,试考证一下永禄四年织田信长对美浓的攻略情况。

永禄四年(1561年)五月十一日,斋藤义龙病死,其幼子龙兴继位。仅仅二天后,得知此事的信长立刻率军进攻美浓,在胜村一带(海津郡平田町)布阵。斋藤方派出大将长井甲斐守、日比野下野守率军进驻森边口(安八町森部),两军十四日在榆俣川(长良川的支流,轮之内町榆俣地区)激战,长井、日比野两将当场战死,以下一百七十余名武士阵亡,世称“森部合战”。信长随后在墨俣砦设立本阵。

稻叶山城方面,斋藤家主力部队从稻叶山出发,在十四条着阵,随即攻击墨俣的前哨基地十九条砦,摆出了主动邀战的态势,欲报森部一箭之仇。信长率军从墨俣砦出阵,援救坚守十九条砦的织田勘解由左卫门信益,在十四条与斋藤军交战。战斗中,织田信清之弟勘解由左卫门信益被斋藤方野野村三十郎斩杀,信长军败退,此为“十四条之战”。

之后,织田军退走轻海,斋藤军乘胜追抵轻海,信长在西轻海重整军势,与之对峙。在其后爆发的夜战中,由于池田恒兴、佐佐成政二人的奋战,讨死了斋藤军的稻葉又右衛門,信长得以击破斋藤军,斋藤军连夜败退。二十四日一早,信长归阵墨俣,称为轻海之战。

至此,信长也无力继续战斗,遂于二十四日清晨,回师清州。

以上是《信长公记》中的记载,按此记录,竹中半兵卫根本没有表演的机会,信长未至城下,织田军也未中伏,何来“十面埋伏阵大败织田”?

而一些杂记中,确实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信长归阵墨俣后,并未撤兵。而是于六月十八日趁胜进逼稻叶山山脚下的井之口,遭遇激烈抵抗,赤母衣众的成员织田越前守于十六日阵亡,信长收兵退回清洲城。

但是,此战又似乎有诸多蹊跷。

美浓攻略,连鲜为人所知的森部、十四条、轻海等战,无论哪方胜败,都能找到双方的兵力,主要参战将领,以及伤亡情况等较详细的资料,而恰恰是竹中军师轰动日本的这一战,为何却记录的马马虎虎?双方兵力不详,具体战况不详,主要出阵将领不详(甚至根本没提到竹中半兵卫的名字),伤亡情况也是糊里糊涂,六月十八日两军才接战,织田越前守却在十六日阵亡?仅用十天就完成美浓出阵及三次战斗的信长,为何在墨俣拖延了二十几天,才“趁胜”进逼稻叶山城?那还有何胜势可趁?

此战唯一可供参考的实证,也只是一段含含糊糊的说法:“现在岐阜市境内还有两处‘织田塚’,传说埋葬了天文十六年(1547)信长之父信秀进攻井之口失败时的牺牲者,可能也长眠着十余年后这一次井之口之战的阵亡者”。这,算是此战唯一留到现代的可能性遗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竹中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所著的《丰鉴》中,对此战同样只字未提。父亲如此煊赫的初阵,敌方(织田信长)在著书时又物故多年,不可能存在避讳或忽略的情况,看来,这场竹中初阵的真实性可以判作为零了。



英雄试比高


竹中半兵卫真正见诸于史料的成功之战,还是永禄七年(1561年)二月的智夺稻叶山城之战,此战可以说是竹中显示其智谋的经典代表之作,亦因此战,令竹中成为真正闻名遐迩的战国风云人物。

但在介绍此战的始末之前,且容鄙人先说说另一件事,此事件发生在早于此200余年前的1351年,中国元朝至正十一年。

那是一个蒙人肆虐横行,汉人不堪凌辱,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的年代。

8月的一天,邳州(今江苏邳县)人赵均用、李二等8人扮作挑河民工来到元朝重镇徐州城(今江苏今市)外,他们分作二组:一组4人进入徐州城,另一组4人留在城外。到半
夜四更时,城里4人燃起火把,呼喊鼓噪,城外4人也点燃火把,大声呼喊响应。城里顿时大乱,在城里的4人夺了守城官兵的军器乱杀乱砍,并打开城门让城外4人进来。徐州守将守兵不知就里,夺门仓惶而逃。就这样,赵均用等8人智取徐州城。到第二天天亮后,他们树起义旗,招募百姓参加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数万人,接连攻占徐州附近和安徽境内的诸多州县,与颍州刘福通的红巾军遥相呼应,称雄一时。

此后,创下绝世战绩的二人不敌元朝太师脱脱,徐州城陷,李二被俘死,赵均用破围而走,投靠起兵濠州的郭子兴,不想郭子兴手下有位更有才干的将领朱元璋,赵均用无
所施展,于是又脱离郭子兴,辗转于江苏、安徽,于1356年(至正十六年)冬攻克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1359年冬,赵均用被来犯的张士诚击败(此人曾于至正十四年在江苏高邮以数千人对太师脱脱四十万大军坚守一月余),北走山东,卷入与另一支起义军毛贵部的互相倾辄中,被毛贵部将续继祖击溃杀死。后续继祖等毛贵余部均败于元军,直到朱元璋肃清江淮,击败盘踞苏州的张士诚,将元朝军队彻底赶回北方草原。

现在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日本战国第一军师的战绩。

永禄七年(1561年),斋藤氏的当主义龙已死,其子龙兴继位为家主。然而龙兴仍是庸庸碌碌。于是竹中半兵卫决心以激烈的方式唤醒愚昧的主君,让他兴办些有利于家族的事情。

关于此事还有另一说法,即竹中和其岳父安藤守就翁婿合谋,起因是安藤失势产生对龙兴的怨恨。“稲葉山城奪取は安藤守就との共同クーデターとして史実であると確認されているが、理由に関しては龍興に対する怨恨であるとする説や、安藤守就の失脚のためとする説などがある”(夺取稻叶山城是他与安藤守就共同策划实施的,这点已经在史实上得到确认。关于其理由,有对龙兴的怨恨说,以及安藤守就失势说等)。

根据宽永年间重修的诸家家谱时修订的《稻叶家家谱》,其中有“良通(稻叶一铁)、氏家常陆介经国(氏家卜全)、伊贺伊贺守范俊(安藤守就)等人因斋藤龙兴不事政务,向其提出谏言,但龙兴拒不采纳。良通等三人遂于右府(信长)相通。”的简单记载。在《武家盛衰录》中,则说这三人屡次向龙兴进言,又龙兴受奸臣挑拨,有害其等之心,三人无奈,只有投靠信长。

据此看来, 美浓三人众和信长暗通已久,那么把竹中夺取稻叶山城看作一次开局成功而结局失败(最后被迫放弃)的行动似乎更符合历史真相。但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此次夺城战的具体情形,是竹中半兵卫先以弟弟久作入稻叶山城为内应。然后,让16个(《竹中杂记》作17人)身强力壮的家臣化装好,以看病为幌子,让他们混入人群中间,在光天化日下(白昼堂々と)进城。把刀和武具塞进看病用具中,以长持的名义核准通过。(看病のための道具を入れたとする長持の名かには、実は、刀と武具がつまって
いた。)然后,久作和随员们一齐出马,在城内袭击了巡值警戒的斋藤飛騨守 。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动了斋藤龙兴,惊讶不已的龙兴在近臣们的引路下,从城的后门逃出,逃到所谓的远方的揖斐郡(遠く揖斐郡)。在听到作为信号的钟声后,在城外埋伏的安藤守就军蜂拥入城,迅速控制局面,并在城下压制住了来护主的斋藤军(城下を制圧した)。

对比两次作战,不难看出,前者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后者。不说人数相差2倍(这个无关紧要),单说具体操作上:前者要混入由异族人防守,戒备森严的要塞;而后者只是在
本家制造一场叛乱,可以事前从容安排,出入自由,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从战果上看,前者仅以8个人攻取重镇,且以此为基地迅速发展壮大;而后者的16人只是作为打开城门的内应,真正夺取此城的是埋伏城外的安藤大军。

但是,产生的影响度却完全颠覆了过来。竹中半兵卫凭此战而轰动日本,加冕“战国第一军师”,可怜的赵均用等却默默无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连个浪花也未掀起,即
归于沉沦。试问国人,有几人知道赵均用、李二其人?倒是刚刚在百度贴吧上专门为竹中开设的竹中半兵卫吧,见几个竹中FANS高谈阔论,畅言竹中胜过诸葛武侯多矣,其主要论据就是:竹中半兵卫以16人之力夺下稻叶山城,诸葛亮可以比吗?说者昂昂,听者喏喏,唯余旁观者,不由一声长叹:

设以赵均用、李二置日本,以二人之智之勇,不知要掀起几度天翻地覆的轩然大波,成就几多令后世顶礼膜拜的光辉伟业;设以竹中半兵卫置中国,面对脱脱、张士诚、朱
元璋等一个个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强中之强,又能有几许成就?但是,造化能人,赵李终究只能埋没于中华皓若星辰大海的济济英才之中,只偶尔在某些讴歌英雄的戏剧中作一龙套
;而竹中却能一步登天,于倭人群矮中称尊称绝,乃至今日竟被愚者与诸葛武侯相提并论!可笑乎,倭人?可悲乎,国人?!


戎马几勋策


在江户时代的军记物语《太阁记》中,有同年八月半兵卫拒绝了信长以美浓半国劝其归降的条件,自己将城还回斋藤龙兴后隐居的记载。但史家一般认为该书大部分内容夸大其词,不足采信。也有说法是城被夺回或者被迫放弃了,但亦无确凿根据。

此后,竹中半兵卫前往近江出仕近江国小谷城城主浅井久政,而不是像一些传说中那样一直在栗原山隐居。在近江,他被授予过东浅井郡草野三千贯的领地,这件事留在了竹中家的记录中。一年后,半兵卫辞去俸禄,回岩手城重过隐居生活(禄を辞して岩手に帰ったというが、半兵衛に対する処遇は伝わっていない)。

永禄十年(1567),竹中半兵卫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真命之主——后来成为日本“天下人”,但当时还只是下级武士的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见面的场景据说很感人,在向来被史学界斥为“伪历史书”的《武功夜话》中,描述了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一般的“三请竹中”场面;《绘本太阁记》中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太阁殿下礼数周全的“七顾栗原山”情节,称作“太阁七顾”;此后顾访的次数随年代而逐渐上涨,鄙人看到的最高纪录是柴田炼三郎的《丰臣秀吉传记》,在书中太阁大人上下奔波栗原山达15次,让人疑心他有晨练的爱好。

但是,在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所著的《丰鉴》中,只是含糊的作了“今孔明”的比方,未涉及具体情节。而经常作为史家考据的《信长公记》等较严谨军记,对此事则选择了完全的忽视,只字未提。

此后,再度出仕的竹中半兵卫并非像一些逸话中描述的那样成为秀吉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他直接作了织田信长的近身直臣,并以此身份参加了元龟元年(1570年)讨伐越前朝仓氏的战斗,主要任务为在后方调略军粮。据其子竹中重门在《丰鉴》中记载,半兵卫在此间曾有使用补给部队的洋枪三段击打退浅井长政军队的战果,但这属于仅有的孤证,包括《武功夜话》等各种演义、物语对此均未提及,考虑到作者与之存在血缘关系,一般对此战绩不予认可。

同年6月,信长与德川家康联手攻略近江,竹中半兵卫说降了近江、美浓之间国境缐上松尾山长亭轩山城城主樋口三郎兵卫,取得长亭轩山城调略之功,获得信长赐与的黄金五十枚、甲胄、马鞍及太刀。(根据《信长公记》记载)

在之后的6月23日姊川会战中,有说法半兵卫领兵先发攻下了长比砦作为信长攻略近江的支点,但《信长公记》中记录这是秀吉说降之力,使长比城的城主崛秀村和长比砦的守将通口直房献城投降,而此时竹中与秀吉尚无从属关系。

6月27日,织田信长击退朝仓、浅井联军,攻取横山城,竹中半兵卫受信长之命以信长与力的身份进入横山城协助羽柴秀吉守城。半兵卫终于和秀吉走到一起,但其使命却是担当军监之职,作为信长耳目监督独自领军在外的羽柴秀吉的行动。

不管如何,两人总算以同僚身份开始搭档。而逸话中传说他作为辅导秀吉之弟秀长的老师生涯也应从这时开始。

由于横山城切断了浅井家的陆路交通,斩断了其经济命脉,浅井长政数次出兵,意图夺回横山。史载,秀吉、竹中首次联手对抗浅井以败北告终,此后秀吉接受了竹中建议,凭借城池防御只守不攻,并利用浅井家的逐渐衰败开始笼络长政手下家臣重将,此举大获成功,先后有宫部继润、阿闭贞盛等大将受到秀吉寝返,严重削弱了浅井势力。由此看出,半兵卫的战略应强于战术,他没有指挥军队百战百胜的能力,却能从大局着眼,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若说从此秀吉就和半兵卫鱼水相得,对竹中言听计从,唯其马首是瞻,那就是小说家们的幻想了。事实上,作战阅历丰富的秀吉对半兵卫的进言只是参考性的接受。转过年(1571年)的五月,秀吉就主动出击,对浅井讨伐军进行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打击。

五月六日,浅井长政率军离开小谷城,进入姊川流域,准备攻击横山城,羽柴秀吉先发制人,引百余骑潜出横山,随即会合了堀秀村、樋口直房等降将部队,总数五、六百人,在箕浦地方对浅井军发动突然攻击,成功迫使浅井长政数倍于己的大军(一说十余倍)退回小谷城,是为“箕浦合战”。显然,此战背离了竹中半兵卫的“不战”策略,却居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元龟三年(1572)一月,信长的第三子信孝元服,羽柴秀吉往赴崎阜祝贺。得到秀吉离开的消息,浅井长政立刻令浅井七郎井规、赤尾新兵卫统兵1000南下攻击横山城。显然浅井认为最大的敌手羽柴秀吉不在,这是一个趁虚而入的绝好机会。而在传奇逸话中早已名扬天下的竹中军师,看来并未被浅井重视(居然只派了1000人)。竹中半兵卫和羽柴秀长等指挥数百城兵在本丸顽强抵抗,终于秀吉引军返回,两面夹击之下将浅井军击退。

天正五年(1577)年八月,越后的上杉谦信为了呼应本愿寺出兵能登。信长命柴田胜家为总大将,以秀吉、丹羽长秀、佐久间盛政、泷川一益、前田利家等,总兵力达二万五千人侵攻加贺。总大将柴田胜家一向看不起新参的秀吉,命他为部队后诘,秀吉对此自然十分不满。借口松永弹正在摄津密谋造反,秀吉要求率军回归本领平叛。而胜家等认为,“这是筑前(指秀吉)的臆断。”秀吉连日的不满爆发,与竹中半兵卫、蜂须贺小六、前野将右卫门及秀长等人商议后擅自引军退回长浜城。这一违反军法的行为引至信长大怒,秀吉被命蛰居。不知当时竹中半兵卫是否对秀吉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作出规劝,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他未能对秀吉施加正确的影响。

同年十月,被再次启用任命为攻略中国总大将的羽柴秀吉携半兵卫等进军播磨。播磨国内三木城的别所氏、赤松一族等纷纷归顺秀吉,其中,包括了姬路城主小寺官兵卫,即后来秀吉的另一位军师黑田孝高。得到播磨后的秀吉在十一月从姬路城出发,攻入但马国,连下岩州、竹田、八木三城,此间,竹中半兵卫一直留守姬路,未获得表现的机会。

随即,由于佐用郡上月城主赤松藏人大辅政范企图联手毛利,秀吉发动了针对赤松政范的上月城合战。竹中半兵卫终于迎来了在战场上表现的机会。

十一月下旬,竹中半兵卫重治、黒田官兵卫孝高率三千余骑的先锋军势攻入佐用郡,首战得胜,攻陷栉田砦,守将栉田左马介景则在石井堤讨死,赤松残部逃入米田城,随即米田城亦陷,城主和田兵助义昭在落城的同时自尽。

月底,竹中、黒田的先头部队直抵佐用郡福原城,击败防守福原城外侧高仓山的福原助就,助就退回福原城。

此时,竹中半兵卫向秀吉献计,避开福原城正面,派遣蜂须贺正胜带领三百骑攻打釜须坂,迫使福原城城主福原则尚也不得不命令弟弟福原范仲率军向釜须坂救援。但援兵还没赶到,釜须坂的别所定道就已战败投降。范仲只得引军退往大抚山麓,被秀吉军队包围战死。城内的则尚原本计划直接偷袭高仓山秀吉本阵,听说范仲战死的消息后万念俱灰,防火烧毁城池,一族五十多人切腹自杀,城破日为十二月一日。

福原城攻略,竹中半兵卫成功调动了敌军,迫使敌军主力脱离城池工事,在野外运动中被歼,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战术。但就整个上月合战而言,这只是一个支系作战。此时,黒田官兵卫、堀尾吉晴、宫田喜八郎等部队正在苦战前来援救赤松的宇喜多直家军,宫田喜八郎战死,堀尾吉晴重伤,直至秀吉的旗本出动,两军反复冲突激战八次,才击退了宇喜多军。

此后,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赤松方多员名将陆续战死,而秀吉方付出的代价远在城兵之上。十二月三日晨,上月城破,秀吉军突入城内,争相割取残兵的首级,城中的妇女、婴儿都被掠走。据《赤松战记》记载:播磨、备后、美作三国的国境内,妇孺几乎无一幸免。

天正六年(1578年)三月四日,秀吉再次出阵播磨。七日,进入加古川城。羽柴秀吉于糟谷氏屋敷召集播磨豪族,要求他们作为进攻毛利氏的先锋,结果引起领有东播磨八郡的别所长治的不满,谈判破裂。以别所氏为首的东播磨豪族发动叛乱,投向了毛利氏。

  别所长治联络东播磨诸豪族,死守三木城。三木城城兵共有7500人左右,东起大塚,西至高木,绵延四公里,利用山岳、峡谷、河川等各种地形构成三木城坚固的防御体系;更另有支城神吉城、志方城、高砂城、野口城、端谷城、衣笠城、渡濑城、淡河城,可以互相支援。

  得知东播磨豪族发动叛乱的秀吉不得不放弃对毛利氏的作战计划,转而引军回播磨平叛。天正六年四月初,前往东播磨的秀吉征伐军在大村坂休息。是夜,秀吉军受到别所方1000余精兵以及其援军(第一阵志方城主櫛桥伊则、二阵野口城主成井四郎左卫门、三阵神吉城主神吉赖定、合战军奉行高砂城主梶原景行)的夜袭。毫无准备的秀吉军前后受敌,大败而回。饱经战阵的羽柴大将和算无遗策的竹中军师一起吃瘪,双双落个灰头土脸。

秀吉重整人马,设本阵于平井山,竹中半兵卫献计“军粮攻”(就是中国古代攻城时几乎必用的绝粮)。五月,信长援军30000人到达平井山,秀吉军势达到37500人。

趁此大兵压境之机,竹中半兵卫说降了本属於宇喜多家的备前八幡山城,获得织田信长赞赏亲赐银子一百两。很快,野口城、神吉城、志方城也被秀吉攻下,三木城遭到重重围困。

为了切断毛利氏向三木城输送粮食的通道,羽柴军出阵攻打要道高砂城。但是,由于毛利援军的夹击,惨败而回。秀吉依仗兵力优势,很快组织了第二次攻击。高砂城主梶原景寡不敌众,将城兵送入三木城,自己于刀田山鹤林寺隐居。被切断送粮通道的毛利军转由兵库港至花隈城,通过丹生山向三木城运送武器和粮食。秀吉再次大军出阵,攻落丹生山砦,连带烧毁佛教传来圣地明要寺。而与此同时,进攻淡河城的秀吉军却中了毛利方淡河弹正定範之计,再次大败。

面对西国智者毛利元就留下的精兵良将和机动灵活的战法,日后名垂日本的“天下人”和“战国一军师”屡战屡败,焦头烂额,只能依赖兵力优势以众凌寡,一步一步慢慢切断三木城与外界的通道,从而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围困战。

天正六年(1578年)十月,在毛利方小早川隆景的计略下,摄津守护荒木村重掀起反旗。黒田官兵卫仗著往昔与荒木村重同为天主教教友的交情,意图亲入有冈城说服荒木村重,但是反被荒木村重囚禁。不久后黒田官兵卫的失踪被流传为他投降了荒木村重,此事传进了织田信长的耳中,疑心生暗鬼的信长下令秀吉诛杀黒田官兵卫送入织田家的人质——其嫡子松寿丸。此时,竹中半兵卫正患肺病,于是趁机以回乡养病为名,将松寿丸从长滨城带回岩手菩提山城加以保护。

可是,半兵卫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松寿丸被藏起来的事被信长知道。半兵卫又惊又气,病情迅速恶化,他已经知道了死期的来临,婉拒了秀吉回京都或有马温泉疗养的劝告,表示“陣中で死ぬこそ武士の本望”(死于战场是武士的本份)。

天正七年(1578年)六月十三日,在秀吉的本阵------平井村的山中,一代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竹中半兵卫的事迹,大部分来自于江户时代的文学创作中,此后又在历代的物语、逸话中不断添加、完善,终于使他成为了今天神一样的传说。在传说中,他算无遗策决胜千里,他淡漠名利义重如山,他忠心耿耿命酬真主,他仪容俊美风度翩翩......但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历史是真实而客观的,在《信长公记》等严肃的纪实军记中关于他的事迹很少,一般认为仅是秀吉幕僚团中的一人而已(秀吉の幕僚グループの一人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る)。而从他短暂一生的军旅战绩也可看出,他的军事才能远非被后人吹嘘的那样神乎其神,不管是独当一面还是作为谋士辅助,他所经历的战阵多数都很平淡,远不如同时代的许多经典战役那样弥足称道,也很少有机谋战术上的灵光闪现。从可以查证到的功劳簿上看,他更像是一个说客——至少两次成功寝返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被记录在《信长公记》中的。
福原攻略诱敌出城的歼灭战,是他戎马征战十余年中战术上的唯一亮点;最后被誉为临终绝唱的“军粮攻”,会让中国历代有过攻城经历的将领笑疼肚子——有哪个白痴不知道围城时要绝粮绝水?而三木城下那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智斗勇,我更愿意把荣誉归于以寡敌众的别所长治和毛利诸将,他们才真正体现了什么是机动灵活的战争艺术。

至于竹中,他也许更适合做一个循循善导的老师,教授木下小一郎、蜂须贺小六等农家子弟成才;也许更适合做一个处事圆滑的家臣,“装傻的半兵卫”至今仍是日语中明知故问的同义词;也许还可以做一个令人信赖的君子,孤傲的黑田如水会永远感激他的信任与庇护;也许,他真正适合的还是做一个传说,在虚无的光环中享受无数后人的歌颂与膜拜吧。
竹中半兵卫真正见诸于史料的成功之战,还是永禄七年(1561年)二月的智夺稻叶山城之战,此战可以说是竹中显示其智谋的经典代表之作,亦因此战,令竹中成为真正闻名遐迩的战国风云人物。

但在介绍此战的始末之前,且容鄙人先说说另一件事,此事件发生在早于此200余年前的1351年,中国元朝至正十一年。

那是一个蒙人肆虐横行,汉人不堪凌辱,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的年代。

8月的一天,邳州(今江苏邳县)人赵均用、李二等8人扮作挑河民工来到元朝重镇徐州城(今江苏今市)外,他们分作二组:一组4人进入徐州城,另一组4人留在城外。到半
夜四更时,城里4人燃起火把,呼喊鼓噪,城外4人也点燃火把,大声呼喊响应。城里顿时大乱,在城里的4人夺了守城官兵的军器乱杀乱砍,并打开城门让城外4人进来。徐州守将守兵不知就里,夺门仓惶而逃。就这样,赵均用等8人智取徐州城。到第二天天亮后,他们树起义旗,招募百姓参加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数万人,接连攻占徐州附近和安徽境内的诸多州县,与颍州刘福通的红巾军遥相呼应,称雄一时。

此后,创下绝世战绩的二人不敌元朝太师脱脱,徐州城陷,李二被俘死,赵均用破围而走,投靠起兵濠州的郭子兴,不想郭子兴手下有位更有才干的将领朱元璋,赵均用无
所施展,于是又脱离郭子兴,辗转于江苏、安徽,于1356年(至正十六年)冬攻克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1359年冬,赵均用被来犯的张士诚击败(此人曾于至正十四年在江苏高邮以数千人对太师脱脱四十万大军坚守一月余),北走山东,卷入与另一支起义军毛贵部的互相倾辄中,被毛贵部将续继祖击溃杀死。后续继祖等毛贵余部均败于元军,直到朱元璋肃清江淮,击败盘踞苏州的张士诚,将元朝军队彻底赶回北方草原。

现在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日本战国第一军师的战绩。

永禄七年(1561年),斋藤氏的当主义龙已死,其子龙兴继位为家主。然而龙兴仍是庸庸碌碌。于是竹中半兵卫决心以激烈的方式唤醒愚昧的主君,让他兴办些有利于家族的事情。

关于此事还有另一说法,即竹中和其岳父安藤守就翁婿合谋,起因是安藤失势产生对龙兴的怨恨。“稲葉山城奪取は安藤守就との共同クーデターとして史実であると確認されているが、理由に関しては龍興に対する怨恨であるとする説や、安藤守就の失脚のためとする説などがある”(夺取稻叶山城是他与安藤守就共同策划实施的,这点已经在史实上得到确认。关于其理由,有对龙兴的怨恨说,以及安藤守就失势说等)。

根据宽永年间重修的诸家家谱时修订的《稻叶家家谱》,其中有“良通(稻叶一铁)、氏家常陆介经国(氏家卜全)、伊贺伊贺守范俊(安藤守就)等人因斋藤龙兴不事政务,向其提出谏言,但龙兴拒不采纳。良通等三人遂于右府(信长)相通。”的简单记载。在《武家盛衰录》中,则说这三人屡次向龙兴进言,又龙兴受奸臣挑拨,有害其等之心,三人无奈,只有投靠信长。

据此看来, 美浓三人众和信长暗通已久,那么把竹中夺取稻叶山城看作一次开局成功而结局失败(最后被迫放弃)的行动似乎更符合历史真相。但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此次夺城战的具体情形,是竹中半兵卫先以弟弟久作入稻叶山城为内应。然后,让16个(《竹中杂记》作17人)身强力壮的家臣化装好,以看病为幌子,让他们混入人群中间,在光天化日下(白昼堂々と)进城。把刀和武具塞进看病用具中,以长持的名义核准通过。(看病のための道具を入れたとする長持の名かには、実は、刀と武具がつまって
いた。)然后,久作和随员们一齐出马,在城内袭击了巡值警戒的斋藤飛騨守 。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动了斋藤龙兴,惊讶不已的龙兴在近臣们的引路下,从城的后门逃出,逃到所谓的远方的揖斐郡(遠く揖斐郡)。在听到作为信号的钟声后,在城外埋伏的安藤守就军蜂拥入城,迅速控制局面,并在城下压制住了来护主的斋藤军(城下を制圧した)。

对比两次作战,不难看出,前者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后者。不说人数相差2倍(这个无关紧要),单说具体操作上:前者要混入由异族人防守,戒备森严的要塞;而后者只是在
本家制造一场叛乱,可以事前从容安排,出入自由,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从战果上看,前者仅以8个人攻取重镇,且以此为基地迅速发展壮大;而后者的16人只是作为打开城门的内应,真正夺取此城的是埋伏城外的安藤大军。

但是,产生的影响度却完全颠覆了过来。竹中半兵卫凭此战而轰动日本,加冕“战国第一军师”,可怜的赵均用等却默默无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连个浪花也未掀起,即
归于沉沦。试问国人,有几人知道赵均用、李二其人?倒是刚刚在百度贴吧上专门为竹中开设的竹中半兵卫吧,见几个竹中FANS高谈阔论,畅言竹中胜过诸葛武侯多矣,其主要论据就是:竹中半兵卫以16人之力夺下稻叶山城,诸葛亮可以比吗?说者昂昂,听者喏喏,唯余旁观者,不由一声长叹:

设以赵均用、李二置日本,以二人之智之勇,不知要掀起几度天翻地覆的轩然大波,成就几多令后世顶礼膜拜的光辉伟业;设以竹中半兵卫置中国,面对脱脱、张士诚、朱
元璋等一个个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强中之强,又能有几许成就?但是,造化能人,赵李终究只能埋没于中华皓若星辰大海的济济英才之中,只偶尔在某些讴歌英雄的戏剧中作一龙套
;而竹中却能一步登天,于倭人群矮中称尊称绝,乃至今日竟被愚者与诸葛武侯相提并论!可笑乎,倭人?可悲乎,国人?!

在江户时代的军记物语《太阁记》中,有同年八月半兵卫拒绝了信长以美浓半国劝其归降的条件,自己将城还回斋藤龙兴后隐居的记载。但史家一般认为该书大部分内容夸大其词,不足采信。也有说法是城被夺回或者被迫放弃了,但亦无确凿根据。

此后,竹中半兵卫前往近江出仕近江国小谷城城主浅井久政,而不是像一些传说中那样一直在栗原山隐居。在近江,他被授予过东浅井郡草野三千贯的领地,这件事留在了竹中家的记录中。一年后,半兵卫辞去俸禄,回岩手城重过隐居生活(禄を辞して岩手に帰ったというが、半兵衛に対する処遇は伝わっていない)。

永禄十年(1567),竹中半兵卫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真命之主——后来成为日本“天下人”,但当时还只是下级武士的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见面的场景据说很感人,在向来被史学界斥为“伪历史书”的《武功夜话》中,描述了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一般的“三请竹中”场面;《绘本太阁记》中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太阁殿下礼数周全的“七顾栗原山”情节,称作“太阁七顾”;此后顾访的次数随年代而逐渐上涨,鄙人看到的最高纪录是柴田炼三郎的《丰臣秀吉传记》,在书中太阁大人上下奔波栗原山达15次,让人疑心他有晨练的爱好。

但是,在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所著的《丰鉴》中,只是含糊的作了“今孔明”的比方,未涉及具体情节。而经常作为史家考据的《信长公记》等较严谨军记,对此事则选择了完全的忽视,只字未提。

此后,再度出仕的竹中半兵卫并非像一些逸话中描述的那样成为秀吉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他直接作了织田信长的近身直臣,并以此身份参加了元龟元年(1570年)讨伐越前朝仓氏的战斗,主要任务为在后方调略军粮。据其子竹中重门在《丰鉴》中记载,半兵卫在此间曾有使用补给部队的洋枪三段击打退浅井长政军队的战果,但这属于仅有的孤证,包括《武功夜话》等各种演义、物语对此均未提及,考虑到作者与之存在血缘关系,一般对此战绩不予认可。

同年6月,信长与德川家康联手攻略近江,竹中半兵卫说降了近江、美浓之间国境缐上松尾山长亭轩山城城主樋口三郎兵卫,取得长亭轩山城调略之功,获得信长赐与的黄金五十枚、甲胄、马鞍及太刀。(根据《信长公记》记载)

在之后的6月23日姊川会战中,有说法半兵卫领兵先发攻下了长比砦作为信长攻略近江的支点,但《信长公记》中记录这是秀吉说降之力,使长比城的城主崛秀村和长比砦的守将通口直房献城投降,而此时竹中与秀吉尚无从属关系。

6月27日,织田信长击退朝仓、浅井联军,攻取横山城,竹中半兵卫受信长之命以信长与力的身份进入横山城协助羽柴秀吉守城。半兵卫终于和秀吉走到一起,但其使命却是担当军监之职,作为信长耳目监督独自领军在外的羽柴秀吉的行动。

不管如何,两人总算以同僚身份开始搭档。而逸话中传说他作为辅导秀吉之弟秀长的老师生涯也应从这时开始。

由于横山城切断了浅井家的陆路交通,斩断了其经济命脉,浅井长政数次出兵,意图夺回横山。史载,秀吉、竹中首次联手对抗浅井以败北告终,此后秀吉接受了竹中建议,凭借城池防御只守不攻,并利用浅井家的逐渐衰败开始笼络长政手下家臣重将,此举大获成功,先后有宫部继润、阿闭贞盛等大将受到秀吉寝返,严重削弱了浅井势力。由此看出,半兵卫的战略应强于战术,他没有指挥军队百战百胜的能力,却能从大局着眼,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若说从此秀吉就和半兵卫鱼水相得,对竹中言听计从,唯其马首是瞻,那就是小说家们的幻想了。事实上,作战阅历丰富的秀吉对半兵卫的进言只是参考性的接受。转过年(1571年)的五月,秀吉就主动出击,对浅井讨伐军进行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打击。

五月六日,浅井长政率军离开小谷城,进入姊川流域,准备攻击横山城,羽柴秀吉先发制人,引百余骑潜出横山,随即会合了堀秀村、樋口直房等降将部队,总数五、六百人,在箕浦地方对浅井军发动突然攻击,成功迫使浅井长政数倍于己的大军(一说十余倍)退回小谷城,是为“箕浦合战”。显然,此战背离了竹中半兵卫的“不战”策略,却居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元龟三年(1572)一月,信长的第三子信孝元服,羽柴秀吉往赴崎阜祝贺。得到秀吉离开的消息,浅井长政立刻令浅井七郎井规、赤尾新兵卫统兵1000南下攻击横山城。显然浅井认为最大的敌手羽柴秀吉不在,这是一个趁虚而入的绝好机会。而在传奇逸话中早已名扬天下的竹中军师,看来并未被浅井重视(居然只派了1000人)。竹中半兵卫和羽柴秀长等指挥数百城兵在本丸顽强抵抗,终于秀吉引军返回,两面夹击之下将浅井军击退。

天正五年(1577)年八月,越后的上杉谦信为了呼应本愿寺出兵能登。信长命柴田胜家为总大将,以秀吉、丹羽长秀、佐久间盛政、泷川一益、前田利家等,总兵力达二万五千人侵攻加贺。总大将柴田胜家一向看不起新参的秀吉,命他为部队后诘,秀吉对此自然十分不满。借口松永弹正在摄津密谋造反,秀吉要求率军回归本领平叛。而胜家等认为,“这是筑前(指秀吉)的臆断。”秀吉连日的不满爆发,与竹中半兵卫、蜂须贺小六、前野将右卫门及秀长等人商议后擅自引军退回长浜城。这一违反军法的行为引至信长大怒,秀吉被命蛰居。不知当时竹中半兵卫是否对秀吉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作出规劝,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他未能对秀吉施加正确的影响。

同年十月,被再次启用任命为攻略中国总大将的羽柴秀吉携半兵卫等进军播磨。播磨国内三木城的别所氏、赤松一族等纷纷归顺秀吉,其中,包括了姬路城主小寺官兵卫,即后来秀吉的另一位军师黑田孝高。得到播磨后的秀吉在十一月从姬路城出发,攻入但马国,连下岩州、竹田、八木三城,此间,竹中半兵卫一直留守姬路,未获得表现的机会。

随即,由于佐用郡上月城主赤松藏人大辅政范企图联手毛利,秀吉发动了针对赤松政范的上月城合战。竹中半兵卫终于迎来了在战场上表现的机会。

十一月下旬,竹中半兵卫重治、黒田官兵卫孝高率三千余骑的先锋军势攻入佐用郡,首战得胜,攻陷栉田砦,守将栉田左马介景则在石井堤讨死,赤松残部逃入米田城,随即米田城亦陷,城主和田兵助义昭在落城的同时自尽。

月底,竹中、黒田的先头部队直抵佐用郡福原城,击败防守福原城外侧高仓山的福原助就,助就退回福原城。

此时,竹中半兵卫向秀吉献计,避开福原城正面,派遣蜂须贺正胜带领三百骑攻打釜须坂,迫使福原城城主福原则尚也不得不命令弟弟福原范仲率军向釜须坂救援。但援兵还没赶到,釜须坂的别所定道就已战败投降。范仲只得引军退往大抚山麓,被秀吉军队包围战死。城内的则尚原本计划直接偷袭高仓山秀吉本阵,听说范仲战死的消息后万念俱灰,防火烧毁城池,一族五十多人切腹自杀,城破日为十二月一日。

福原城攻略,竹中半兵卫成功调动了敌军,迫使敌军主力脱离城池工事,在野外运动中被歼,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战术。但就整个上月合战而言,这只是一个支系作战。此时,黒田官兵卫、堀尾吉晴、宫田喜八郎等部队正在苦战前来援救赤松的宇喜多直家军,宫田喜八郎战死,堀尾吉晴重伤,直至秀吉的旗本出动,两军反复冲突激战八次,才击退了宇喜多军。

此后,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赤松方多员名将陆续战死,而秀吉方付出的代价远在城兵之上。十二月三日晨,上月城破,秀吉军突入城内,争相割取残兵的首级,城中的妇女、婴儿都被掠走。据《赤松战记》记载:播磨、备后、美作三国的国境内,妇孺几乎无一幸免。

天正六年(1578年)三月四日,秀吉再次出阵播磨。七日,进入加古川城。羽柴秀吉于糟谷氏屋敷召集播磨豪族,要求他们作为进攻毛利氏的先锋,结果引起领有东播磨八郡的别所长治的不满,谈判破裂。以别所氏为首的东播磨豪族发动叛乱,投向了毛利氏。

  别所长治联络东播磨诸豪族,死守三木城。三木城城兵共有7500人左右,东起大塚,西至高木,绵延四公里,利用山岳、峡谷、河川等各种地形构成三木城坚固的防御体系;更另有支城神吉城、志方城、高砂城、野口城、端谷城、衣笠城、渡濑城、淡河城,可以互相支援。

  得知东播磨豪族发动叛乱的秀吉不得不放弃对毛利氏的作战计划,转而引军回播磨平叛。天正六年四月初,前往东播磨的秀吉征伐军在大村坂休息。是夜,秀吉军受到别所方1000余精兵以及其援军(第一阵志方城主櫛桥伊则、二阵野口城主成井四郎左卫门、三阵神吉城主神吉赖定、合战军奉行高砂城主梶原景行)的夜袭。毫无准备的秀吉军前后受敌,大败而回。饱经战阵的羽柴大将和算无遗策的竹中军师一起吃瘪,双双落个灰头土脸。

秀吉重整人马,设本阵于平井山,竹中半兵卫献计“军粮攻”(就是中国古代攻城时几乎必用的绝粮)。五月,信长援军30000人到达平井山,秀吉军势达到37500人。

趁此大兵压境之机,竹中半兵卫说降了本属於宇喜多家的备前八幡山城,获得织田信长赞赏亲赐银子一百两。很快,野口城、神吉城、志方城也被秀吉攻下,三木城遭到重重围困。

为了切断毛利氏向三木城输送粮食的通道,羽柴军出阵攻打要道高砂城。但是,由于毛利援军的夹击,惨败而回。秀吉依仗兵力优势,很快组织了第二次攻击。高砂城主梶原景寡不敌众,将城兵送入三木城,自己于刀田山鹤林寺隐居。被切断送粮通道的毛利军转由兵库港至花隈城,通过丹生山向三木城运送武器和粮食。秀吉再次大军出阵,攻落丹生山砦,连带烧毁佛教传来圣地明要寺。而与此同时,进攻淡河城的秀吉军却中了毛利方淡河弹正定範之计,再次大败。

面对西国智者毛利元就留下的精兵良将和机动灵活的战法,日后名垂日本的“天下人”和“战国一军师”屡战屡败,焦头烂额,只能依赖兵力优势以众凌寡,一步一步慢慢切断三木城与外界的通道,从而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围困战。

天正六年(1578年)十月,在毛利方小早川隆景的计略下,摄津守护荒木村重掀起反旗。黒田官兵卫仗著往昔与荒木村重同为天主教教友的交情,意图亲入有冈城说服荒木村重,但是反被荒木村重囚禁。不久后黒田官兵卫的失踪被流传为他投降了荒木村重,此事传进了织田信长的耳中,疑心生暗鬼的信长下令秀吉诛杀黒田官兵卫送入织田家的人质——其嫡子松寿丸。此时,竹中半兵卫正患肺病,于是趁机以回乡养病为名,将松寿丸从长滨城带回岩手菩提山城加以保护。

可是,半兵卫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松寿丸被藏起来的事被信长知道。半兵卫又惊又气,病情迅速恶化,他已经知道了死期的来临,婉拒了秀吉回京都或有马温泉疗养的劝告,表示“陣中で死ぬこそ武士の本望”(死于战场是武士的本份)。

天正七年(1578年)六月十三日,在秀吉的本阵------平井村的山中,一代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试谈竹中半兵卫

竹中半兵卫重治,日本战国时代的传奇人物,传说中举世无双的智者,在创下一连串神奇的战绩后,在壮年时即阖然辞世,仅于身后留下“战国第一军师”、“今楠木”、“今孔明”等无数显赫的称号,令后人膜拜不已。

鄙人不才,仅在此试对这“战国第一军师”的战绩作一分析,看看这位大智者到底有何惊天泣地之能。由于本人才识短浅,疏习日史,有引证不周、见解不到之处,还望各位给予指正。


竹中初阵考


提起竹中半兵卫的第一战,许多人会说是永禄四年的稻叶山城之战。据说面对着刚击垮战国大名今川,正处于上升势头的织田大军,初次上阵的竹中半兵卫丝毫没有任何的胆怯和生疏感,巧妙地运用兵书上记载的十面埋伏阵大败织田军,令信长几乎仅以身免,“美浓之麒麟儿”一战惊天下,走上了通向神坛的第一步。

而奇怪的是,对如此风云际会,震古烁今的一战,查日本各种史书、军记竟无一记录,只在《绘本太阁记》等类似于逸话物语的作品中才可窥见不知根由的一些描述。好在时间、地点俱在,鄙人仅依据织田信长家臣所著的《信长公记》和一些零碎史料,试考证一下永禄四年织田信长对美浓的攻略情况。

永禄四年(1561年)五月十一日,斋藤义龙病死,其幼子龙兴继位。仅仅二天后,得知此事的信长立刻率军进攻美浓,在胜村一带(海津郡平田町)布阵。斋藤方派出大将长井甲斐守、日比野下野守率军进驻森边口(安八町森部),两军十四日在榆俣川(长良川的支流,轮之内町榆俣地区)激战,长井、日比野两将当场战死,以下一百七十余名武士阵亡,世称“森部合战”。信长随后在墨俣砦设立本阵。

稻叶山城方面,斋藤家主力部队从稻叶山出发,在十四条着阵,随即攻击墨俣的前哨基地十九条砦,摆出了主动邀战的态势,欲报森部一箭之仇。信长率军从墨俣砦出阵,援救坚守十九条砦的织田勘解由左卫门信益,在十四条与斋藤军交战。战斗中,织田信清之弟勘解由左卫门信益被斋藤方野野村三十郎斩杀,信长军败退,此为“十四条之战”。

之后,织田军退走轻海,斋藤军乘胜追抵轻海,信长在西轻海重整军势,与之对峙。在其后爆发的夜战中,由于池田恒兴、佐佐成政二人的奋战,讨死了斋藤军的稻葉又右衛門,信长得以击破斋藤军,斋藤军连夜败退。二十四日一早,信长归阵墨俣,称为轻海之战。

至此,信长也无力继续战斗,遂于二十四日清晨,回师清州。

以上是《信长公记》中的记载,按此记录,竹中半兵卫根本没有表演的机会,信长未至城下,织田军也未中伏,何来“十面埋伏阵大败织田”?

而一些杂记中,确实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信长归阵墨俣后,并未撤兵。而是于六月十八日趁胜进逼稻叶山山脚下的井之口,遭遇激烈抵抗,赤母衣众的成员织田越前守于十六日阵亡,信长收兵退回清洲城。

但是,此战又似乎有诸多蹊跷。

美浓攻略,连鲜为人所知的森部、十四条、轻海等战,无论哪方胜败,都能找到双方的兵力,主要参战将领,以及伤亡情况等较详细的资料,而恰恰是竹中军师轰动日本的这一战,为何却记录的马马虎虎?双方兵力不详,具体战况不详,主要出阵将领不详(甚至根本没提到竹中半兵卫的名字),伤亡情况也是糊里糊涂,六月十八日两军才接战,织田越前守却在十六日阵亡?仅用十天就完成美浓出阵及三次战斗的信长,为何在墨俣拖延了二十几天,才“趁胜”进逼稻叶山城?那还有何胜势可趁?

此战唯一可供参考的实证,也只是一段含含糊糊的说法:“现在岐阜市境内还有两处‘织田塚’,传说埋葬了天文十六年(1547)信长之父信秀进攻井之口失败时的牺牲者,可能也长眠着十余年后这一次井之口之战的阵亡者”。这,算是此战唯一留到现代的可能性遗迹。

值得注意的是,在竹中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所著的《丰鉴》中,对此战同样只字未提。父亲如此煊赫的初阵,敌方(织田信长)在著书时又物故多年,不可能存在避讳或忽略的情况。因此,综合前面的分析,鄙人认为这场所谓的竹中初阵是并不存在的。



英雄试比高


竹中半兵卫真正见诸于史料的成功之战,还是永禄七年(1561年)二月的智夺稻叶山城之战,此战可以说是竹中显示其智谋的经典代表之作,亦因此战,令竹中成为真正闻名遐迩的战国风云人物。


永禄七年(1561年),斋藤氏的当主义龙已死,其子龙兴继位为家主。然而龙兴仍是庸庸碌碌,于是据说竹中半兵卫便决心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唤醒愚昧的主君,让他兴办些有利于家族的事情。

关于此事还有另一说法,即竹中和其岳父安藤守就翁婿合谋,起因是安藤失势产生对龙兴的怨恨。“稲葉山城奪取は安藤守就との共同クーデターとして史実であると確認されているが、理由に関しては龍興に対する怨恨であるとする説や、安藤守就の失脚のためとする説などがある”(夺取稻叶山城是他与安藤守就共同策划实施的,这点已经在史实上得到确认。关于其理由,有对龙兴的怨恨说,以及安藤守就失势说等)。

而根据宽永年间重修的诸家家谱时修订的《稻叶家家谱》,其中有“良通(稻叶一铁)、氏家常陆介经国(氏家卜全)、伊贺伊贺守范俊(安藤守就)等人因斋藤龙兴不事政务,向其提出谏言,但龙兴拒不采纳。良通等三人遂于右府(信长)相通。”的简单记载。在《武家盛衰录》中,则说这三人屡次向龙兴进言,又龙兴受奸臣挑拨,有害其等之心,三人无奈,只有投靠信长。

如果采信这种说法, 则说明美浓三人众和信长暗通已久,那么把竹中夺取稻叶山城看作一次开局成功而结局失败(最后被迫放弃)的行动似乎更符合历史真相。但这不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此次夺城战的具体情形,是竹中半兵卫先以弟弟久作入稻叶山城为内应。然后,让16个(《竹中杂记》作17人)身强力壮的家臣化装好,以看病为幌子,让他们混入人群中间,在光天化日下(白昼堂々と)进城。把刀和武具塞进看病用具中,以长持的名义核准通过。(看病のための道具を入れたとする長持の名かには、実は、刀と武具がつまって
いた。)然后,久作和随员们一齐出马,在城内袭击了巡值警戒的斋藤飛騨守 。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动了斋藤龙兴,惊讶不已的龙兴在近臣们的引路下,化妆从城的后门逃出,逃到所谓的远方的揖斐郡(遠く揖斐郡)。在听到作为信号的钟声后,在城外埋伏的安藤守就军蜂拥入城,迅速控制局面,并在城下压制住了来护主的斋藤军(城下を制圧した)。

此战在后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至少在那些fans中是如此),成为竹中半兵卫的标志性战例,在评论竹中的文章中总是必被着重提及,而且经常被赞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不可思议的战争奇迹。


事实上,早在它二百多年前的中国元朝,就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战例。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8月的一天,邳州(今江苏邳县)人赵均用、李二等8人扮作挑河民工来到元朝重镇徐州城(今江苏今市)外。

“是夕,伪为挑河夫,仓皇投徐州城宿,四人在内,四人在外。夜四更,城内火发,城外亦举火应之,夺守门军仗,斩关而入,内外呼噪。民久不见兵革,一时惊惧,皆束手听命。天明,竖大旗,募人为军,从之者十馀万人,四出略地,徐州属县皆下。”(《续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一十 【元纪二十八】》)

就这样,赵均用等8人智取徐州城。到第二天天亮后,他们树起义旗,招募百姓参加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接连攻占徐州附近和安徽境内的诸多州县,与颍州刘福通的红巾军遥相呼应,称雄一时。



对比两次作战,不难看出,后者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前者。不说人数相差2倍(这点人数无关紧要),单说具体操作上:后者要混入由异族人防守,戒备森严的要塞;而前者只是在本家制造一场叛乱,可以事前从容安排,出入自由,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从战果上看,后者仅以8个人攻取重镇,且以此为基地迅速发展壮大;而前者的16人只是作为打开城门的内应,真正夺取此城的是埋伏城外的安藤大军。


  此后据我所知,1980年利比里亚共和国也发生过一次“战役”。一名叫多伊的军士以17人发动政变成了总统,夺取了一个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的国家。

看来,竹中的此战既非空前,也非绝后,而其战果也不足以与古人或后人并列共称,实在没有太过吹嘘的必要。

0

主题

0

回帖

2066

积分

游客

积分
20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12: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戎马几勋策


在《绘本太阁记》中,有同年八月半兵卫拒绝了信长以美浓半国劝其归降的条件,自己将城还回斋藤龙兴后隐居的记载。但史家一般认为该书大部分内容夸大其词,不足采信。也有说法是城被夺回或者被迫放弃了,但亦无确凿根据。

此后,竹中半兵卫前往近江出仕近江国小谷城城主浅井久政,而不是像一些传说中那样一直在栗原山隐居。在近江,他被授予过东浅井郡草野三千贯的领地,这件事留在了竹中家的记录中。一年后,半兵卫辞去俸禄,回岩手城重过隐居生活(禄を辞して岩手に帰ったというが、半兵衛に対する処遇は伝わっていない)。

永禄十年(1567),竹中半兵卫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真命之主——后来成为日本“天下人”,但当时还只是下级武士的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见面的场景据说很感人,在向来被史学界斥为“伪历史书”的《武功夜话》中,描述了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一般的“三请竹中”场面;《绘本太阁记》中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出现了太阁殿下礼数周全的“七顾栗原山”情节,称作“太阁七顾”;此后顾访的次数随年代而逐渐上涨,鄙人看到的最高纪录是柴田炼三郎的《丰臣秀吉传记》,在书中太阁大人上下奔波栗原山达15次之多,让人疑心他有晨练的爱好。

但是,在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所著的《丰鉴》中,只是含糊的作了“今孔明”的比方,未涉及具体情节。而经常作为史家考据的《信长公记》等较严谨军记,对此事则选择了完全的忽视,只字未提。

此后,再度出仕的竹中半兵卫并非像一些逸话中描述的那样成为秀吉忠心耿耿的肱股之臣,他直接作了织田信长的近身直臣,并以此身份参加了元龟元年(1570年)讨伐越前朝仓氏的战斗,主要任务为在后方调略军粮。据其子竹中重门在《丰鉴》中记载,半兵卫在此间曾有使用补给部队的洋枪三段击打退浅井长政军队的战果,但这属于仅有的孤证,包括《武功夜话》等各种演义、物语对此均未提及,考虑到作者与之存在血缘关系,一般对此战绩不予认可。

同年6月,信长与德川家康联手攻略近江,竹中半兵卫说降了近江、美浓之间国境缐上松尾山长亭轩山城城主樋口三郎兵卫,取得长亭轩山城调略之功,获得信长赐与的黄金五十枚、甲胄、马鞍及太刀。(根据《信长公记》记载)

在之后的6月23日姊川会战中,有说法半兵卫领兵先发攻下了长比砦作为信长攻略近江的支点,但《信长公记》中记录这是秀吉说降之力,使长比城的城主崛秀村和长比砦的守将通口直房献城投降,而此时竹中与秀吉尚无从属关系。

6月27日,织田信长击退朝仓、浅井联军,攻取横山城,竹中半兵卫受信长之命以信长与力的身份进入横山城协助羽柴秀吉守城。半兵卫终于和秀吉走到一起,但其使命却是担当军监之职,作为信长耳目监督独自领军在外的羽柴秀吉的行动。

不管如何,两人总算以同僚身份开始搭档。而逸话中传说他作为辅导秀吉之弟秀长的老师生涯也应从这时开始。

由于横山城切断了浅井家的陆路交通,斩断了其经济命脉,浅井长政数次出兵,意图夺回横山。史载,秀吉、竹中首次联手对抗浅井以败北告终,此后秀吉接受了竹中建议,凭借城池防御只守不攻,并利用浅井家的逐渐衰败开始笼络长政手下家臣重将,此举大获成功,先后有宫部继润、阿闭贞盛等大将受到秀吉寝返,严重削弱了浅井势力。由此看出,半兵卫的战略应强于战术,他没有指挥军队百战百胜的能力,却能从大局着眼,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若说从此秀吉就和半兵卫鱼水相得,对竹中言听计从,唯其马首是瞻,那就是小说家们的幻想了。事实上,作战阅历丰富的秀吉对半兵卫的进言只是参考性的接受。转过年(1571年)的五月,秀吉就主动出击,对浅井讨伐军进行了一场先发制人的打击。

五月六日,浅井长政率军离开小谷城,进入姊川流域,准备攻击横山城,羽柴秀吉先发制人,引百余骑潜出横山,随即会合了堀秀村、樋口直房等降将部队,总数五、六百人,在箕浦地方对浅井军发动突然攻击,成功迫使浅井长政数倍于己的大军(一说十余倍)退回小谷城,是为“箕浦合战”。显然,此战背离了竹中半兵卫的“不战”策略,却居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元龟三年(1572)一月,信长的第三子信孝元服,羽柴秀吉往赴崎阜祝贺。得到秀吉离开的消息,浅井长政立刻令浅井七郎井规、赤尾新兵卫统兵1000南下攻击横山城。显然浅井认为最大的敌手羽柴秀吉不在,这是一个趁虚而入的绝好机会。而在传奇逸话中早已名扬天下的竹中军师,看来并未被浅井重视(居然只派了1000人)。竹中半兵卫和羽柴秀长等指挥数百城兵在本丸顽强抵抗,终于秀吉引军返回,两面夹击之下将浅井军击退。

天正五年(1577)年八月,越后的上杉谦信为了呼应本愿寺出兵能登。信长命柴田胜家为总大将,以秀吉、丹羽长秀、佐久间盛政、泷川一益、前田利家等,总兵力达二万五千人侵攻加贺。总大将柴田胜家一向看不起新参的秀吉,命他为部队后诘,秀吉对此自然十分不满。借口松永弹正在摄津密谋造反,秀吉要求率军回归本领平叛。而胜家等认为,“这是筑前(指秀吉)的臆断。”秀吉连日的不满爆发,与竹中半兵卫、蜂须贺小六、前野将右卫门及秀长等人商议后擅自引军退回长浜城。这一违反军法的行为引至信长大怒,秀吉被命蛰居。不知当时竹中半兵卫是否对秀吉这种不理智的行为作出规劝,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他未能对秀吉施加正确的影响。

同年十月,被再次启用任命为攻略中国总大将的羽柴秀吉携半兵卫等进军播磨。播磨国内三木城的别所氏、赤松一族等纷纷归顺秀吉,其中,包括了姬路城主小寺官兵卫,即后来秀吉的另一位军师黑田孝高。得到播磨后的秀吉在十一月从姬路城出发,攻入但马国,连下岩州、竹田、八木三城,此间,竹中半兵卫一直留守姬路,未获得表现的机会。

随即,由于佐用郡上月城主赤松藏人大辅政范企图联手毛利,秀吉发动了针对赤松政范的上月城合战。竹中半兵卫终于迎来了在战场上表现的机会。

十一月下旬,竹中半兵卫重治、黒\田官兵卫孝高率三千余骑的先锋军势攻入佐用郡,首战得胜,攻陷栉田砦,守将栉田左马介景则在石井堤讨死,赤松残部逃入米田城,随即米田城亦陷,城主和田兵助义昭在落城的同时自尽。

月底,竹中、黒\田的先头部队直抵佐用郡福原城,击败防守福原城外侧高仓山的福原助就,助就退回福原城。

此时,竹中半兵卫向秀吉献计,避开福原城正面,派遣蜂须贺正胜带领三百骑攻打釜须坂,迫使福原城城主福原则尚也不得不命令弟弟福原范仲率军向釜须坂救援。但援兵还没赶到,釜须坂的别所定道就已战败投降。范仲只得引军退往大抚山麓,被秀吉军队包围战死。城内的则尚原本计划直接偷袭高仓山秀吉本阵,听说范仲战死的消息后万念俱灰,防火烧毁城池,一族五十多人切腹自杀,城破日为十二月一日。

福原城攻略,竹中半兵卫成功调动了敌军,迫使敌军主力脱离城池工事,在野外运动中被歼,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战术。但就整个上月合战而言,这只是一个支系作战。此时,黒\田官兵卫、堀尾吉晴、宫田喜八郎等部队正在苦战前来援救赤松的宇喜多直家军,宫田喜八郎战死,堀尾吉晴重伤,直至秀吉的旗本出动,两军反复冲突激战八次,才击退了宇喜多军。

此后,惨烈的攻城战开始了。赤松方多员名将陆续战死,而秀吉方付出的代价远在城兵之上。十二月三日晨,上月城破,秀吉军突入城内,争相割取残兵的首级,城中的妇女、婴儿都被掠走。据《赤松战记》记载:播磨、备后、美作三国的国境内,妇孺几乎无一幸免。

天正六年(1578年)三月四日,秀吉再次出阵播磨。七日,进入加古川城。羽柴秀吉于糟谷氏屋敷召集播磨豪族,要求他们作为进攻毛利氏的先锋,结果引起领有东播磨八郡的别所长治的不满,谈判破裂。以别所氏为首的东播磨豪族发动叛乱,投向了毛利氏。

  别所长治联络东播磨诸豪族,死守三木城。三木城城兵共有7500人左右,东起大塚,西至高木,绵延四公里,利用山岳、峡谷、河川等各种地形构成三木城坚固的防御体系;更另有支城神吉城、志方城、高砂城、野口城、端谷城、衣笠城、渡濑城、淡河城,可以互相支援。

  得知东播磨豪族发动叛乱的秀吉不得不放弃对毛利氏的作战计划,转而引军回播磨平叛。天正六年四月初,前往东播磨的秀吉征伐军在大村坂休息。是夜,秀吉军受到别所方1000余精兵以及其援军(第一阵志方城主櫛桥伊则、二阵野口城主成井四郎左卫门、三阵神吉城主神吉赖定、合战军奉行高砂城主梶原景行)的夜袭。毫无准备的秀吉军前后受敌,大败而回。饱经战阵的羽柴大将和算无遗策的竹中军师一起吃瘪,双双落个灰头土脸。

秀吉重整人马,设本阵于平井山,竹中半兵卫献计“军粮攻”(就是中国古代围城时常用的绝粮)。五月,信长援军30000人到达平井山,秀吉军势达到37500人。

趁此大兵压境之机,竹中半兵卫说降了本属於宇喜多家的备前八幡山城,获得织田信长赞赏亲赐银子一百两。很快,野口城、神吉城、志方城也被秀吉攻下,三木城遭到重重围困。

为了切断毛利氏向三木城输送粮食的通道,羽柴军出阵攻打要道高砂城。但是,由于毛利援军的夹击,惨败而回。秀吉依仗兵力优势,很快组织了第二次攻击。高砂城主梶原景寡不敌众,将城兵送入三木城,自己于刀田山鹤林寺隐居。被切断送粮通道的毛利军转由兵库港至花隈城,通过丹生山向三木城运送武器和粮食。秀吉再次大军出阵,攻落丹生山砦,连带烧毁佛教传来圣地明要寺。而与此同时,进攻淡河城的秀吉军却中了毛利方淡河弹正定範之计,再次大败。

面对西国智者毛利元就留下的精兵良将和机动灵活的战法,日后名垂日本的“天下人”和“战国一军师”屡战屡败,焦头烂额,只能依赖兵力优势以众凌寡,一步一步慢慢切断三木城与外界的通道,从而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围困战。

天正六年(1578年)十月,在毛利方小早川隆景的计略下,摄津守护荒木村重掀起反旗。黒\田官兵卫仗著往昔与荒木村重同为天主教教友的交情,意图亲入有冈城说服荒木村重,但是反被荒木村重囚禁。不久后黒\田官兵卫的失踪被流传为他投降了荒木村重,此事传进了织田信长的耳中,疑心生暗鬼的信长下令秀吉诛杀黒\田官兵卫送入织田家的人质——其嫡子松寿丸。此时,竹中半兵卫正患肺病,于是趁机以回乡养病为名,将松寿丸从长滨城带回岩手菩提山城加以保护。

可是,半兵卫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松寿丸被藏起来的事被信长知道。半兵卫又惊又气,病情迅速恶化,他已经知道了死期的来临,婉拒了秀吉回京都或有马温泉疗养的劝告,表示“陣中で死ぬこそ武士の本望”(死于战场是武士的本份)。

天正七年(1578年)六月十三日,在秀吉的本阵------平井村的山中,一代军师竹中半兵卫重治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功业尽评说


竹中半兵卫的事迹,大部分来自于江户时代的文学创作中,此后又在历代的物语、逸话中不断添加、完善,终于使他成为了今天神一样的传说。在传说中,他算无遗策决胜千里,他淡漠名利义重如山,他忠心耿耿命酬真主,他仪容俊美风度翩翩......

但是,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历史是真实而客观的,在《信长公记》等严肃的纪实军记中关于他的事迹很少,一般认为仅是秀吉幕僚团中的一人而已(秀吉の幕僚グループの一人であ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る)。而从他短暂一生的军旅战绩也可看出,他的军事才能远非被后人吹嘘的那样神乎其神,不管是独当一面还是作为谋士辅助,他所经历的战阵多数都很平淡,远不如同时代的许多经典战役那样弥足称道,也很少有机谋战术上的灵光闪现。从可以查证到的功劳簿上看,他更像是一个说客——至少两次成功寝返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被记录在《信长公记》中的。


像福原攻略那样小规模的诱敌歼灭战,居然成了他戎马征战十余年中战术上难见的亮点;最后被誉为临终绝唱的“军粮攻”,也很难被打上他独有的烙印——古今中外的围困战中,这个计策应用的太普遍了;而三木城下那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智斗勇,我更愿意把荣誉归于以寡敌众的别所长治和毛利诸将,他们才真正体现了什么是机动灵活的战争艺术。

至于竹中,他也许更适合做一个循循善导的老师,教授木下小一郎、蜂须贺小六等农家子弟成才;也许更适合做一个处事圆滑的家臣,“装傻的半兵卫”至今仍是日语中明知故问的同义词;也许还可以做一个令人信赖的君子,孤傲的黑田如水会永远感激他的信任与庇护;也许,他真正适合的还是做一个传说,在虚无的光环中享受无数后人的歌颂与膜拜吧。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发表于 2007-10-8 12: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以前没看过,谢谢针眼哥了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19 20:25 , Processed in 0.0406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