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74|回复: 2

《决定三国鼎立之事件与人物榜》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0766
发表于 2008-4-4 09: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决定三国鼎立之事件与人物榜》
马拉多纳刀锋  2008-4-1

决定三国鼎立历史事实的首先是战略行动,其次才是战略构想——题记

赤壁之战
这个好象已经不必多说,无可争议地排在决定三国鼎立之事件榜首位。个人认为,曹公此战如果大胜,则毕其不世之功于一役,天下将一统矣。至于以后中央政权是汉是魏,皇帝姓刘姓曹都不重要,重要的天下黎民百姓将不再受到此后连绵数十年战争的苦难。
没有孙刘联军抗曹的胜利,一般论者皆以为,先主与孙权,除了投降就是远遁——能够跑到哪里?或许如田横那样,来到海岛上面吧?

先主入川
这是仅次于赤壁之战的事件。包括先主接受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率军队进入益州;刘璋的本意是想让先主率军进攻对益州造成严重威胁的汉中张鲁政权。同时包括先主与刘璋其后发生的战争,最后先主取得胜利,刘璋降而迁于荆州。蜀易守难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矣。先主自己自己大概做梦都想不到能够如此轻松入川,而取川之战的结果,本在许多人意料之中。

借荆州
借荆州者,借东吴从曹魏处所夺之江陵也(本为荆州之地)。这在军事意义上本不大,蜀军守之,或吴军守之——难道有什么重大区别吗?关键是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这代表孙刘联盟的正式建立(赤壁之战之时,不过是两个弱者的临时结盟,以抗强者泰山压顶之势而已;观公瑾与鲁肃在此战后,对刘备集团完全不同的战略思想即可知之)。
没有这个联盟,或许孙刘二家将互相攻击;谁又能够取胜?曹公坐山观虎斗?即使暂时相安无事,也是貌合神离而已。那么先主入川和取得益州的可能性将又有多大?

先主取汉中
汉中是蜀魏战略缓冲地带。曹公亲征本已降下张鲁,而法正、黄权等建言先主取汉中。最终成功。有此汉中,则益州更安。后来若非邓艾奇兵出天险,魏军连汉中这一关都是正面过不了的。


周瑜
我一直在公瑾与孙权之间犹豫,很难下决心决定,谁是对三国鼎立最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人物。最后自己还是选择了周公瑾。孙权自己是没有如曹公那样的军事才能的,他只有依靠周公瑾这样的优秀军事将领。这也是自己最后选择周公瑾为决定三国鼎足第一人物的原因。毕竟孙权虽然是吴主,但没有周公瑾作为吴军主帅的指挥取胜,历史或将改写。孙刘联军,东吴军队是主体,而公瑾是主帅。尽管周郎没有出来韩信井陉之战那样空前绝后的军事战术——但战争最高的标准,就是成败论英雄(当然败者未必无能,但胜者永远是英雄);而他成功了,无论此战的运气是如此之大。
自己另外一个选择原因就是公瑾之死。公瑾是主张除掉先主的,而他的英年早卒,最终使孙权的战略倒向了鲁肃的联刘一派。公瑾若健在,先主能否在荆州顺利立足?东吴会不会借江陵给先主(这就是俗称的“借荆州”)?先主敢不敢入川?入川时其所占荆州诸郡的安全如何?关羽、张飞、赵云与诸葛亮等能否抵挡周公瑾可能发动的进攻(看看这个留守荆州之部属榜,可见先主对曹魏及东吴防备之深,先要保存根据地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完全值得讨论的。

孙权
没有孙权的雄心壮志,就没有他的最后下决心,以弱抗强;就没有赤壁之战。没有仲谋最终下决心联刘,就没有借荆州(尽管他后来将责任主要推到鲁肃头上),让先主从容入川取益州。

刘备
没有先主之前二十年的征战与雄心,刘璋自然不会认为他可以对抗汉中之张鲁政权;自然不会邀请他入川以求进攻张鲁。没有先主自己的军事才能,及知人(文臣武将谋士)之智、用人之明,就是轻松入川,也很可能取不下益州。

鲁肃
东吴联刘派主将。没有鲁子敬的强烈联刘战略,孙刘二家之间是盟是和是战,尚未可知也;自然更难出现借江陵之事。子敬在世时,孙刘主要还是结盟盟为主(尽管东吴也曾大兵压境,要求先主归还江陵)。这个很重要,否则早早的自相残杀,先主就要更早的二面受敌。而蜀断然没有二面作战能力。关羽、稳主先后惨败于吴。诸葛亮专蜀政时,则是几乎无条件地与东吴结盟,以换取自己东线无战事,哪怕孙权进王称帝,当了第二个篡汉曹魏也是如此(因为蜀以汉的继承国自居)。

刘璋
没有这个暗弱之君,很难想象当时历史舞台竟然会出现如此重大的主动引狼入室的事件与人物。张松、法正思得贤主,欲建立丰功伟业——而自己至今无法想象,这位益州牧怎么会相信刘备这个枭雄会替自己火中取栗,对抗张鲁这个强敌呢?(尽管他也出一些军队(归刘备指挥)出粮食出物资等)中国历史上不可解之事太多,此亦千古之谜一矣。刘牧君大多数属下强烈反对请先主入川,乃至有倒悬城门以谏者;然季玉终不改之。最后张松事发,悔之晚矣。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此之谓欤?!

张松法正
益州的二个家贼。他们的出现,证明了诸葛亮《隆中对》中所言“(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所言非虚。不过以这二人为代表的内贼派为何不投奔更为强大的曹公,而选择了先主呢?这是因为曹公不待见张松:“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刘二牧传》)“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於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法正传》)
张松虽死于刘璋之手,没有看到之后双方发生的战争,及如其希望和预料的那样,先主最终取胜之结果;但他无可争议地是先主得以顺利入川的首功之臣;因为是他首先提出请先主入川的,而他最终说服了刘璋(其三寸之舌大概可比苏、张吧)。天上掉下个金元宝,天上又掉下个林妹妹——这种好事都能够让先主碰到,大概天不绝先主,天欲成三分天下吧。
至于法正,从张松之谋,迎先主入川,是为次功;而取益州及汉中,有大功。

先主入川诸谋士武将文臣;益州投降派
这指的是先主从荆州率军进入四川时的诸多属下,包括后期从荆州支援的部属。谋士,以庞统居首;武将,以黄忠居首。文臣者,先主当时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诸葛亮,而他是后期入蜀。题外话:先主五名将(尽管自己认为赵云者,难列其中),关羽守荆州,始终没有参加取川战争;马超是先主已经包围成都情况下,投奔先主的;而成都不战而降,实际上孟起没有参加实战。只有张飞、赵云在战争后期入川,取得了分战场的胜利。黄忠功第一。
益州投降派人数众多,以李严、许靖等居首。李严是率蜀军抵抗刘军时投降,而许靖更搞笑——成都被围,“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见于《法正传》;《许靖传》讳之未录)这样的部属,确实让人无话可说。好在先主从法正之谏,以之为宾友,对团结益州本土派起到了一定作用。

诸葛亮
最后一个人物是诸葛亮,而在绝大多数论者眼里,他是排在决定(影响)三国鼎立人物榜第一位的。只是在自己看来,孔明只是提出了战略构想或者是希望,而在此历史事实形成过程上贡献并不是特别大,本不必单独列出。诸葛亮在双方战争后期,与武将一同进入益州:“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诸葛亮传》)
我们现在看一下,没有《隆中对》,三国鼎立的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会有什么明显改变吗?个人认为,不会有明显改变。
自己其实很不想列诸葛亮单独进入此人物榜的(最多也就是列入“先主入川诸谋士武将文臣”此榜之中)。不过出于某些不足为大家一哂的原因,最终还是单独列出。自己还是不能免俗啊。惟有自嘲而已。

主题

0

回帖

1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积分
11
发表于 2008-4-24 16: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势也,时也!

主题

0

回帖

49

积分

审核员

积分
49
发表于 2008-5-2 20: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蔡瑁,估计荆州就名正言顺的成了刘备的地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20 04:38 , Processed in 0.02446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