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20|回复: 4

希腊波斯战争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10-6 15: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幸的人们啊,为什么你们还坐在这里?
逃离你们的家,你们那轮形城市的高耸入云的卫城,
跑到大地的尽头去罢。
身躯和头同样都不能安全无恙,
下面的脚,手,以及它们中间的一切也都无济于事,
它们都要毁灭掉。
因为火和凶猛的阿莱司神(战神)飞快地驾着叙利亚的战车,要把这座城市毁掉。
他要把不仅仅是你们的,而是许许多多的城砦毁掉。
他还要把神的许多神殿支付火焰吞食;
它们立在那里吓得流汗,由于害怕而战慄。
从它们的屋顶有黑色的血流下来,预示着他们的无可避免凶事。
因此我要你们离开神殿,拿出勇气来制服你们的不幸遭遇罢。


      上面所述,乃是希腊人中的强者雅典人在薛西斯率领百万大军入侵希腊时,在戴尔波伊的神殿中所取得的第一个神托。迷信,个人力量在命运的洪流面前的渺小,以及人类本能的趋利避害的心理,使人们在危险来到时倾向于求助于神的力量。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了一件注定要失败的事情去流血牺牲,除非迫不得已。历史上著名的统帅借助必胜神托以提高士气的例子,举不胜举。

      或是沦为任人宰割的奴隶,或是继续做自由人。这种忐忑不安非身临其境的人不能体会。松散的希腊城邦,将面临怎样一支大军呢?据说他们的人数有两百万多万之巨,并拥有数不清的战舰,他们在通过赫勒斯滂海峡的浮桥时足足用了七天七夜,他们不仅仅能在一天内消耗内一个城市几个月的精心储蓄的粮秣,而且仅生活所需,就能在一天之内让一些河流断流。

     对方人多势众,如猛兽洪水般来势汹汹;己方则是松散的城邦,幸运的是他们武器精良,战术简单却有效。命运的洪流到底将把希腊人带到何方?

     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推翻了米底人的统治,统一了波斯全境,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几任国王居鲁士,刚比西斯,大流士,相继励精图治,在短短50年间征服了现西亚,中亚的广袤地区以及北非东部和东欧的少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强大帝国。

      拥有如此广袤的国土,并且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的波斯帝国,下一个目标将指向谁呢?显然易见的是,在波斯人眼中所认识的世界来看,如果他们征服了希腊人及其邻近的地区,他们就将会使波斯的领土和苍天相接了,如果波斯人征服了希腊人所占领的地区,把所有的土地并入波斯帝国,则太阳所照到的土地便没有一处是在波斯的疆界以外了,真正达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境界。这将是怎么样一种良好的战略环境呢?一旦希腊人被击败,则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波斯人加到他们身上的奴役了。即使是200多年以后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梦寐以求希望能为他的帝国取得如此良好的一种战略环境。

      大流士在南俄草原讨伐斯基提亚人的战争中失利后,战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波斯人虽然失利,但是却占领了色雷斯和黑海海峡,截断了希腊与黑海的交通,侵犯了希腊人的利益。与此同时,伊奥尼亚的希腊城邦因为长期不满波斯人的统治而趁大流失失利之机揭竿而起,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和优卑亚岛上的爱勒多里亚出兵支援,连撒尔迪斯被攻克并且给雅典人和伊奥尼亚人烧掉,大流士刚一听到消息时并不把伊奥尼亚人放在心上,因为他确信他们不能因叛变行动而免于惩罚,而只是对雅典人恨之入骨,他向神祈求说:“哦,宙斯,容许我向雅典人复仇罢!”自是而后,每到他用饭的时候,他都要他的一个仆人在他的面前说三次:“主公,不要忘掉雅典人啊!”。

          早在波斯人远征南俄草原的斯基提亚人之前,大流士就对希腊地区进行了有计划的军事侦察,只是当时大流士想先解决南俄草原的斯基提亚人,所以暂时没有对希腊人动武。大流士在南俄草原失败后,雅典与波斯矛盾激化,于是远征希腊被提上了日程。只是伊奥尼亚人的叛乱扰乱了大流士的计划,将希波战争延后了近10年,为希腊人赢得了不少时间。大流士花了5年时间完全平息了伊奥尼亚人的起义后,讨伐以雅典为首的希腊人的计划便提上了日程。

            波斯人平定伊奥尼亚的希腊城邦的叛乱后,大流士的女婿,希波战争的主角之一,年轻气盛的玛尔多纽斯率领一支庞大的海陆军来到了沿海地带。当他一来到沿海的希腊城邦的时候,他就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远见,废黜了所有伊奥尼亚的僭主而在他们的城邦中建立起民主政治,很快赢得了伊奥尼亚的民心而稳固了后方,因为伊奥尼亚人是向往民主的,僭主政治正是他们叛乱的关键原因之所在。

            稳固了后方后,玛尔多纽斯就率领大军火速前往赫勒斯滂海峡,渡过海峡向希腊人进发,他们征服沿路的一切以前未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当大军征服了两百多年后攻灭波斯帝国的马其顿人后,幸运再也不眷念波斯人了,当强大的波斯海军航行在阿托斯山附近的时候,遇到了一阵猛烈的、不可抗拒的北风,这一战争中的偶然因素几乎左右了第一次远征希腊的战局,难怪乎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曾夸张的谈到战争是一类似赌博的行为。这阵暴风使波斯海军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许多船舶被吹得撞到阿托斯山上,被惊涛骇浪拍得粉碎,无数士兵溺水而死。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毁坏的船总数达三百艘,失踪的人数高达两万多人,波斯海军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然而灾难还远不止于此。驻扎了马其顿的波斯帝国陆军同样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色雷斯的布律戈依人在夜色的掩护下偷袭了波斯人,杀死了他们许多人,连最高统帅玛尔多纽斯本人也负了伤。愤怒的玛尔多纽斯重整旗鼓,将这些布律戈依人随后征服了。考虑到他的陆军和海军都损失惨重,继续进军希腊恐怕难以取胜,于是他只好率领残部回到亚细亚,第一次远征希腊就这样不光彩的铩羽而归。

        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波斯人在短短两年内就再次重整旗鼓,集结了大军准备向希腊进发。在大军进发之前,大流士又去设法打听希腊人是打算对他作战,还是慑于他的威势打算向他投降。因此他便把使者分别派遣到希腊的各个地方去,命令这些使者为国王要求一份土和水的礼物。同时他又把另一些人分别派到沿海地方向他纳贡的城市去,命令它们修造战船和运送马匹的船只,以为将来大规模的战争做充分的准备。

            果然不出大流士所料,很多希腊城邦献出了他们的土和水,只有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一些强大城邦除外。于是大流士命令他的将军们征服和奴役雅典和爱勒多里亚并把这些奴隶带到他自己的面前来。此次波斯大军的统帅是达提斯以及他本人的侄子,而第一次远征中失败的玛尔多纽斯则被解除了统帅职务。至于大军的人数,希罗多德没有具体提到,但是可以确切知道的是水师拥有600艘三列桨战舰。

            鉴于第一次远征的失败,波斯人不打算经过赫勒斯滂和色雷斯沿着大陆前进,因为他们害怕阿托斯山附近的风暴会再次摧毁他们的舰队。于是波斯大军从萨摩司出发,沿着连接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的西克拉迪岛链行军。他们在占领了爱琴海上几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后修建了后勤补给战,然后舰队挥师北上,先进攻岛国爱勒多里亚。大敌当前,爱勒多里亚人并不齐心协力,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的计划是离开城市而逃到埃乌波亚高地去,但是另一部分人则打算进行背叛的行动,指望使自己从波斯人方面得到好处,在战争中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了。当围城战进行到第七天的时候,由于两个内奸偷偷打开城门,爱勒多里亚很快陷落。波斯军队将城市夷为平地,所有居民被卖为奴。以用来报复他们在伊奥尼亚人的叛乱行动中烧掉了撒尔迪斯的神殿的行为。攻陷了爱勒多里亚后,波斯大军休整了几天,便上船向雅典进发,他们在庇西特拉图的儿子希庇亚斯的指引下,全军在马拉松平原登陆,马拉松平原座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向东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波斯人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战场,是因为相对雅典附近的其它地区来说,这里是便于他们的骑兵发挥战术优势的。当然,即使是在希腊这个难得的平原上,波斯人的骑兵也基本没有发挥他们擅长机动的优势,在希腊这个多山的地区,除了北部的有教为平坦的地区适宜骑兵作战外,其它地方都是不大适宜骑兵机动的。

        当雅典人知道波斯人的动向后,他们便派出了他们除卫戍部队外的全部陆军,总共重装步兵一万人赶到了马拉松平原,同时他们派遣一个名叫披迪披戴斯的雅典长跑能手前往斯巴达去请求支援。他在离开雅典第二天就到了斯巴达人那里,对他们晓以利害:“斯巴达人啊,雅典人请求你们给他们帮助而不要看着希腊的一个最古老的城邦陷到异邦人的奴役之下。因为现在甚至连尤卑亚都已经受到了奴役,而由于失掉一座名城,希腊就变得更加软弱了”,出于保全希腊的考虑,斯巴达人决定帮助雅典人。可惜的是他们并不能立刻这样做,因为他们不愿意打破他们的惯例。原来,那时正是一个月的第九天,而他们说,在第九天月亮还没有圆的时候,他们是不能出征的。战场上时间宝贵,正因为如此,抵抗波斯人的重任只有独自落在雅典人头上。等到马拉松战役结束的时候,斯巴达人才姗姗来迟。

              率领着雅典全军的是十位将领,而其中的第十位就是马拉松战役中力挽狂澜的米提亚德。当时雅典军队是从10个部落征集而来,每一个部落推选一位将军,战场总指挥由10位将军轮流担任,每天一换。另外雅典议会选举军政长官一名主持军务,任期一年。这年的军政长官卡利马什在战前召开会议,要求大家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结果赞成的和反对的各占一半,这就意味着卡利马什的一票将决定雅典的命运。雅典人虽然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是军队数量上显得力不从心;反观波斯人,他们兵强马壮,在人数上拥有巨大优势,而且拥有雅典人难以想像的广袤领土。即使雅典人在这次战斗中取胜,他们也会动员更强大的兵力来攻打雅典,与波斯人为敌,会取得胜利吗?卡利马什顿感身上似乎有千斤重担。正在卡利马什犹豫不决的时候,米提亚德说服卡利马什与波斯人进行决战。

           米提亚德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既是雅典公民,又是色雷斯小国切索尼的王子。米提亚德曾经作为藩属参加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对波斯军队的组织和优劣了如指掌。他深知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大多数是被胁迫参战的藩邦士兵,士气低落,协同作战的能力差,局势危急时往往会丧失斗志,溃不成军。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军队过于依赖轻装步兵,而缺乏有力的重装步兵。正是因为米提亚德如此丰富的军事经验以及过人的智慧与胆识,使他能看清当时的战局,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他对卡利马什说:“卡利马什,今天是在两件事情当中任凭你来选择的日子,或者是你使雅典人都变为奴隶,或者是你使雅典人都获得自由,从而使人们在千秋万世之后永远怀念着你。我们这十位将领的意见是不一致的,有的人主张要我们作战,有的人反对。现在如果我们不战的话,则我担心某种激烈的倾轧将会影响和动摇我们人民的决心直到他们竟会对波斯人妥协;但如果在某些雅典人沾染上不健康的想法之前我们交战的话,只要是上天对我们公正,我们是很可能取得胜利的”。

       “如果在某些雅典人沾染上不健康的想法之前我们交战的话,只要是上天对我们公正,我们是很可能取得胜利的”。面对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的敌人,米提亚德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在此我想谈谈本人对于将领判断战局能力的看法。

      孙子说:“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克劳塞维茨与若米尼也认为,将领判断战局形势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冷兵器、热兵器、热核兵器时代的战争,还是今天的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高技术战争,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无论是广阔还是狭小的战场上空,都始终笼罩着层层“迷雾”。克劳塞维茨对此一言中的:“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是或多或少不确实的”。所以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透彻了解战场的状况,历来是横在指挥员面前的“巨障”。在《李卫公问对》中,李世民谈到很多将领一般都缺乏辨别虚实的能力时,作者李靖把奇正与虚实、示形紧密联系起来阐述,指出“奇正者,所以致敌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但教诸将以奇正,然后虚实自知焉”。可见,辨别虚实的能力对于将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兵法巨匠若米尼在其《战争艺术》一书中如是说:“如果我要考察军官的能力,那么我会将能够把战局中一切判断得清清楚楚的人录取而第一名,而那种只精通战略理论的则录取为次一等”。

      在《战争论》中,还有一处对于战略与战术判断能力的重要性作出了具体的叙述:会战的发展趋势在一开始虽然不怎么明显,但通常就已经确定了。甚至在会战的部署中这种趋势往往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一个统帅看不到这种趋势而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开始了会战,那就表明他是缺乏这种认识能力的,这种趋势即使在会战的部署中和会战开始时没有确定,在会战过程中均势自然而然地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正如我们曾经指出过的那样,这种变化最初是不明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均势在会战过程中的变化,并不象有人根据对战斗的不真实的描写所想象的那样,是时而这样时而那样地变化不定的。尽管均势可能在一个长时间内很少受到破坏,或者一方失利后还能恢复均势,反而使对方失利,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战败的统帅在退却以前早就觉察到了这种变化。如果有人说,个别情况出乎意外地对整个会战的进程发生了强大的影响,那么,这多半是战败者掩饰自己在会战中失利的借口。由此可见一个将领能够看清战局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难怪乎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米提亚德力举进行决战的原因在于他能够清楚判断战局,他通过他的军事经验以及过人的智慧与胆识能判断出雅典人比波斯更有可能在战斗中取胜。(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对于战史的看法,古代的战史出于各种原因(但是主要是战胜者为了夸大自己的功绩),往往喜欢将对手的兵力成倍的夸大,如希罗多德记载薛西斯远征希腊的兵力高达200多万,而希腊的重装步兵不过数万;在高加米拉,亚历山大的4万大军所面临的大流士大军高达百万。如果果真如此,恐怕米提亚德在马拉松会战时说:“如果在某些雅典人沾染上不健康的想法之前我们交战的话,只要是上天对我们公正,我们是很可能取得胜利的”时会缺乏底气;而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会战前说:“你们以为我心里没有想好对策以前,能够安然入睡吗?当大流士实行焦土抗战,坚壁清野之时,我绝望得不知所措;现在他准备同我决战,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天哪,我的祈祷已经得到神的回应!你们都回到各自的岗位去,我马上给你们具体的指令。”也会觉得是自欺欺人。因此,个人以为,高级指挥官在战前对形势的判断,可以作为我们判断两方实力的重要参考,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整个事件,而且他们是高明的统帅,拥有杰出的战略判断能力,尽管他们对形势的判断有一些鼓舞士气的成分,但是和事实应该相差不大的)。

      血战在即。为了让大家对马拉松的血战有更好的认识,也为了便于描写以后发生的战斗,我想在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希腊与波斯双方的兵力组成以及战斗中一般所采用的战术。

      希腊军队最主要的兵种是重装步兵,来自各城邦的有产阶级。重装步兵的基本武器是一支长3米的矛,外加一柄短剑作辅助兵器。他们头戴青铜头盔,上身穿戴整块打造的青铜胸甲,腰带上悬挂有貌似短裙的青铜片甲,两腿穿着胫甲。重装步兵使用的盾牌是一面直径约1米的圆盾,通常挽在左前臂。圆盾是木制结构,呈凸镜形状,外表有一层青铜蒙皮。训练有素而且纪律严明的古希腊的每个士兵——重装步兵,通过体育运动和频繁的作战,练就了健壮的体魄。除此之外,他们还具备独立城邦自由民的优缺点,机灵聪慧,识文认字,因此,颇有点妄自尊大。他们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为8至12排不等。交战时,前面的2至3排甲兵将矛对着敌人,后面各排把矛架在前一排士兵的肩上,形成一道屏障,以抵挡敌人射来的箭。

        希腊人有少量骑兵,但是战斗效能不高。轻装步兵无论在装备和训练上或者纪律养成上一般都比不上甲兵,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许多轻装步兵,特别是配备有特种兵器并有熟练技术的弓箭兵和投石兵均为雇佣军,他们跟不太强大的骑兵共同负责保卫前进中的方阵侧翼,战斗开始时,他们在方阵前面组成一支散兵屏护部队。

       希腊各城邦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因此军队规模都相当小。同时希腊除了斯巴达以外,都是纯粹的公民军队,士兵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和平时期从事各自的行业,闲时就聚集在一起操练。严格的兵役制度使军事训练成为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过硬的军事素质是希腊密集阵的战术基础。强劲的冲击力是希腊密集阵进攻的诀窍。8至12排纵深的密集方阵长矛如林冲刺而来,接敌时动能惊人势不可挡。

       重装步兵方阵间的战斗是残酷而激烈的。这是一场比拼意志的战斗,双方的目的都是想把对方赶出战场。同样使用密集方阵的双方形成了绵长的战线。密集的队列限制了个体活动的空间,个人英雄主义让位于集体行动,个体的较量延伸为群体的对抗。一个站立士兵的铜头盔和胸甲对于那个时代的武器来说几乎是不可刺穿的,于是更多的伤害集中在身体裸露的部分----手臂、腿、盔甲间的空隙。大出血、彼此践踏造成的伤害、伤口感染,这些往往是致命的。
      
       反观波斯人,波斯人的核心部队为精锐步兵1万人,号称“长生军”;另有波斯王亲军骑兵6千人和步兵2千人。其余的波斯军队主要由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的多民族部队组成,战前临时集结,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战斗力也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数是轻步兵,没有盔甲防护,主要使用弓箭,另外佩戴一柄弯刀作为辅助兵器;重装步兵着鳞片甲,装备一支长矛和一面长方形柳条编织的盾牌。波斯骑兵大部分是轻骑兵,身上不被甲,装备弓箭和短剑,主要任务是以弓箭远距离袭击骚扰敌军。波斯重骑兵是精英部队,身披鳞片甲,装备椭圆盾牌、战斧、弓箭、和标枪,必要时可以冲击敌阵。从现有资料来看,波斯军中很少装备金属头盔。

       波斯的混合步兵方阵一般是十行纵深,每一个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队长通常是重装步兵,站在首列,手持一支约两米的长矛,长方形盾牌斜立于前,他身后的九名步兵都是轻装步兵。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使用短兵器冲锋,冲入敌阵近身格斗。

      总体来看,希腊人很强调精兵意识,他们拥有精良的武器与防护装备。作战时注重近身肉博作战,缺乏有力的远程武器,缺乏骑兵部队,适宜在希腊这种多山的地区作战,但是却不适宜在开阔地形上作战,因为他们缺乏远程部队以及骑兵,几百年后卡莱战场上以重装步兵为主力的罗马军团覆没于以轻骑兵和重骑兵为主的帕提亚人即为明证。而波斯人则强调数量上的优势,强调远程武器的使用,不大注重军队的防护,大量使用轻装部队,倾向于多兵种协同作战,这些特点注定了他们适应于广袤的战场上作战。同时,虽然他们倾向于多兵种作战,但是他们的重装步兵显得太为弱小了,从以后的多次战局来看,重装步兵的弱小是他们远征希腊失败的重要因素。

      决定雅典国运的时刻终于来临。在轮到米提亚德掌握全军大权的那一天,他决定率领全军列阵与波斯人进行血战。正当雅典军队准备列阵时,一支援军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这支援军来自希腊小国普拉提亚,多年前雅典曾经帮助他们打退了邻国的侵略,普拉提亚对雅典感恩戴德,这次得知雅典有难,立刻发举国之兵来援。虽然普拉提亚援军只有一千人,但对于全军数量只有一万人的雅典军来说却是不轻的份量。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马拉松平原呈喇叭形,两侧有两条小河穿流入海,因此只有中间地势较高,没有积水,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联军列阵的地点大约有1千5百米宽,为了使雅典的阵线不被波斯骑兵从两翼迂回,米提亚德决定不惜削弱中央方阵的力量,将雅典阵线向两侧延伸,使两边的泥沼地成为天然屏障。这样重新部署以后,雅典的步兵方阵在中央只有四行纵深,而两翼仍然保持八行的厚度。

      与此同时,波斯军队也迅速列阵。据近代西方军事历史学家考证,此战波斯军队大约2万5千人,其中包括2千骑兵。波斯中间阵营全部是重装步兵,两侧是弓箭手和重装步兵组成的混合方阵,骑兵布置在步兵阵线的侧后。此时双方阵线相距大约1千5百米(八斯塔迪昂),而波斯人身后1公里就是海岸。列阵完毕以后,双方对峙了很长时间,谁也不敢主动采取行动。由于马拉松平原越往东去越宽广,雅典军队如果主动进攻波斯阵营,两翼就会失去地形的保护。最后波斯人终于失去耐心,开始向雅典阵地前进。很快达提斯就发现马拉松平原变得越来越狭窄,波斯步兵阵线的两翼已经紧贴两边的沼泽地,骑兵部队被挤到阵线的后面。等到波斯军队前进到距离雅典阵线大约300米的时候,米提亚德立刻下令冲锋,雅典人立刻行动起来,飞也似地向波斯人攻去。

     波斯人看到对方的兵力如此单薄,而且没有骑兵掩护,在他们看来简直就如同一群扑火的飞蛾在自取灭亡,不过这只是波斯人自己的看法而已。波斯人射出的箭雨如飞蝗一波接一波地落在高速奔驰的雅典方阵之上,但是由于其穿透能力不足,不能造成多大的伤害。几轮箭雨之后,雅典步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希腊方阵密集如林的长矛带着巨大的动能猛烈冲击波斯人的盾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金属碰撞声中,两支军队搏杀到一起。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的两翼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波斯方阵的队形比希腊方阵疏松许多,因为需要给轻装步兵足够的空间弯弓射箭。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两侧的步兵防线顿时崩溃,前排的波斯队长们力战以后大部阵亡,而将他们身后的轻装步兵暴露在雅典人的长矛之前。那些轻步兵毫不畏惧地拔出弯刀上前格斗,但是他们显然缺乏必要的盔甲来保护身体,这样波斯步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靠近一步。波斯骑兵被隔离在自己阵线的后面,无法参战,只能徒劳地射箭。

       两军在马拉松战斗了很长的一个时候。波斯军队的中央部分取得了优势,因为进攻这一部分的是波斯人自身和撒卡依人。他们攻破希腊人的防线,把希腊人追到内地去。但是在两翼地方,雅典人和普拉提亚人却得到了胜利。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他们只得让被他们打败的敌人逃走,而把两翼封合起来去对那些突破了中央防线的敌人。

        波斯主帅达提斯看到大势已去,下令撤退。波斯士兵放弃阵地,拼命逃向海边的波斯战舰,雅典士兵在后面紧紧追赶,杀死了很多溃散中的波斯士兵。雅典人追到海边以后并没有停住,他们开始分散开来攻击停泊在岸边的波斯战舰,企图将其付之一炬,最终波斯人在损失七艘战舰以后,大部队得以安全撤退。此役波斯军队共阵亡六千四百人,而雅典方面仅仅阵亡一百九十二人(当然,我比较怀疑这种伤亡对比,因为此战非常惨烈,乃至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以及十位将军中的两位都壮烈牺牲,还有很多雅典知名人士都阵亡了,可以想见普通士兵的伤亡也低不到那里去了)。

        马拉松战役的描写,古典史书上太过简略,近代西方军事历史学家通过考证后也有多种说法,本人是采取的比较可信的一种。波斯人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战场过于狭窄,波斯轻装部队和骑兵没有足够的战术回旋空间,另,其弓箭穿透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因素。如果有足够的战术回旋空间,轻装步兵即使数量不多,也能给以缺乏远程武器掩护的重装步兵为主的部队造成严重的伤亡,我们不妨来看看《长征记》中的描写,《长征记》描写的是一万希腊雇佣军在波斯腹地逃回希腊的事件,他们在途中遇到很多次波斯轻装部队的袭击,为展示有足够的战术回旋空间时轻装部队对重装部队的优势,本人现摘录一处如下:“他们渡过扎帕塔斯河,按照事先商议的阵式,辎重驮兽和随营人员在方阵之内,启程上路。没走多远,弥特拉达特又出现了,带领约二百骑兵并有弓箭手和投石手——人马极为精壮灵活——大约有四百人。他朝着希军前来,好象很友好。但当人马来到近前,突然间骑兵、步兵一起开始射击、投掷。希军后卫伤情严重,却还击无力,因为克利特的弓兵射程较近,而且自己也没有甲胄,被围在重甲步兵队列之内;而希军投枪手打不了那么远,够不着敌军投石兵。于是,色诺芬下令追击波军。他们让保护后卫的重、轻步兵前去追赶,但是在追逐中他们没有能够捉住一个敌人,因为希军无骑兵。在短途中追不上敌军步兵,因为敌人逃跑时已与希军拉了一段很长的距离,他们又不可能离开希军主体走得太远去长途追击,另外,波军骑兵即使在逃跑中也能从马上向后射击。希军在追击中所前进的路程又不得不在战斗中退守。结果,整整一天时间他们走了不过二十五斯塔迪昂”。注意,这里波斯方只有400人,而希腊方则有数万人(重装步兵一万多只是战斗人数)。如果波斯人展开一万轻装部队,后果将是怎样呢?!

      当然,既然要入侵希腊,波斯人就无法选择战场,但是如果他们大量增加他们的重装步兵,并保证他们训练有素的话,也是可以在战术上占优势的,因为他们在希腊作战的失败在于他们的重装步兵不能抵抗希腊人,从而不能让他们的轻装部队有力的发挥他们的火力。

       达提斯撤离马拉松以后指挥船队折向西南,利用舰队的机动优势准备趁雅典军队大胜以后忙于庆祝的机会偷袭兵力空虚的雅典城。米提亚德早有所料,率领军队强行军连夜赶回雅典。当波斯舰队驶进雅典海港时,雅典军队已经严阵以待。达提斯见战机已逝,下令班师回国。他们把俘虏的爱勒多里亚人带回亚细亚,大流士曾对这些爱勒多里亚人非常愤恨,因为他们曾帮助伊奥尼亚人叛乱反对他,但是当他看到这些已屈服的爱勒多里亚人时,显示出了一个帝国君主难得的风度与宽容,他对他们不加伤害,反而把奇西亚领土的一块名叫阿尔代利卡的直辖地送给他们居住。第二次远征希腊,就此结束。

当战败的消息传来时,大流士显得非常震怒,他马上就派使者到一切城市,命令他们做入侵希腊的准备工作,征集远比以前为多的战舰、马匹、粮饷和运输船。正在大流士做这些准备的时候,埃及人叛离了波斯人,因此大流士便决定对这两者都加以讨伐,但是就在埃及叛离的第二年,大流士死了,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王位。薛西斯立马征服了埃及,他本来无意攻打希腊,因为他并不象其父大流士那样仇视雅典人,但是在以玛尔多纽斯为首的波斯贵族以及希腊失势贵族的蛊惑下,他决定远征希腊。

       远征之前,薛西斯召集波斯的第一流人物前来会商,召开这一会议的目的是他想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当薛西斯和玛尔多纽斯宣布他们打算在赫勒斯滂海峡架一座桥,然后率领一支异常庞大的海陆军通过色雷斯到希腊去,以便惩罚曾对波斯人和大流士犯下了罪行的雅典人的时候,无人敢站出来反对,除了大流士的兄弟,薛西斯的叔父阿尔塔巴诺斯。

       阿尔塔巴诺斯从以前波斯失败的战争经验出发,认为远征希腊是不明智的。在此,我想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波斯历史上的几次失败战争,以便续写下文。

       需要回顾的第一个战争,是刚比西斯远征埃塞俄比亚人的战争。

       居鲁士的儿子刚比西斯在征服了埃及之后,他计划了三次征讨,一次是对迦太基人,一次是对阿蒙人,一次是对居住在利比亚海岸之上的埃塞俄比亚人。他派海军攻打迦太基人,派他的一部分陆军去攻打阿蒙人。至于埃塞俄比亚人,他首先是派一些间谍到那里去侦察一下,以便了解一下虚实,埃塞俄比亚的国王在言谈举止间,都表示了对波斯人的轻蔑,当间谍返回并把这一切都告诉刚比西斯后,刚比西斯十分震怒,并立刻命令军队向埃塞俄比亚人进发,他既不下令准备任何粮食,也没有考虑到他在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向一个遥远的国度进发;由于他不是冷静考虑而是处于疯狂的状态,因而在他听了间谍们的话之后,立刻率领全部陆军出发。当他在进军的道路上到达底比斯(不是希腊城邦底比斯)时,他又从他的军队中派出了大约五万人,要他们奴役阿蒙人。他本人则率领其他的大军向埃塞俄比亚继续进发。但是在他的军队还没有走完全程的五分之一的时候,所携带的全部粮食就消耗完了,而在粮定耗完之后,他们就吃驮兽,直到一个也不剩的地步。即使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薛西斯仍然一味猛进。当他的士兵从土地上得不到任何可吃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借着草类为活:可是当他们到达沙漠地带的时候,他们的一部分人却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在每十个人当中抽签选出一个人来拾大家吃掉。刚比西斯听到这样的事之后,害怕他们会变成食人生番,于是便放弃了对埃塞俄比亚人的出征而返回底比斯,不过他已经损失了许多军队。至于他所派出去攻打阿蒙人的那部分军队,则据说全军在沙漠中为黄砂所吞噬。

       需要回顾的第二个战争,则是大流士远征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提亚人的战争。
       大流士打算出征南俄草原的时候,上文所提到的阿尔塔巴诺斯同样劝大流士不要冒作战的危险而去同如此强悍的敌人作战,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大流士一意孤行。大流士把一切准备停妥之后,便率领大军离开了苏撒。全军的人数,根据希罗多德记载,除去海军不算在内之外,军队的总数加上骑兵是七十万人,集合起来的战船则是六百艘。

       大流士渡海进入欧洲后一路北上,征服沿路那些不曾臣服于他的民族,一直到达欧洲第一大河伊斯特河(多瑙河),伊奥尼亚人早已在河上架桥等候大流士的主力,波斯主力过河之后,大流士便命令伊奥尼亚人把舟桥毁掉,而和水师一道随着他在大陆上进军。正当伊奥尼亚人依照大流士的命令准备把桥毁掉的时候,一位将军劝柬大流士说:“哦,国王!既然你要进攻的国土是一个既无耕地,又无有人居住的市邑的国土,那末请你还是把这个桥留在原来的地方,要修造这座桥的那些人来看守它罢。这样的话,如果我们遇到了斯基提亚人并且达到了我们的愿望,我们便会有一条回来的道路;而甚至如果我们遇不到他们,至少我们的退路还是安全的:因为我个人所担心的决不是我们会被斯基提亚人所打败,而是担心我们遇不到他们,而在仿徨迷路的时候遭受损失”。大流士十分嘉许他的意见,他便命令伊奥尼亚守卫伊斯特河上的桥梁60天,如果60天过后大流士的大军还没有回来,这些伊奥尼亚人便可以乘船回国。

      斯基提亚人的国土,总体上来看是方形的,它有两面在内地,两面是沿海的,基本构成一个四面相等的正方形,而每一边的长度则大概为四千斯塔迪昂(约合800公里)。这些斯基提亚人,他们自料在公开的战斗中无法独立击退波斯人,于是他们派遣使者向他们的邻人求援。斯基提亚人一再强调波斯人所指向的目标是他们沿路所遇到的一切民族,而非仅仅是斯基提亚人,一旦斯基提亚被消灭,那么唇亡齿寒,这些邻国也难逃被波斯人奴役的命运,以此来号召它的邻人齐心协力,共同对付波斯人。斯基提亚人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后,八个邻国中有三个表示愿意支持斯基提亚,但是有五个邻国不愿意支持他们,鉴于此,斯基提亚人决定暗中撤退并赶走他们的牲畜,填塞他们撤退道路上的水井和泉水并把地上的草连根掘掉。至于他们的军队和他们邻国的军队,则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军队,如果波斯人向他们进攻的话,这支军队便在他们面前沿着密俄提斯湖方向退却,如果波斯人向回走的话,那他们就进击和追踪他们。第二部分军队,他们同其他人一样地暗地里撤退,他们要在敌人前面保持一天的路程,避免与敌人相会并且按他们所决定的办法去做。但首先他们必须一直撤退到拒艳和他们联盟的国家里去,以便使这些国家也会被迫战斗。在这之后,军队便返回自己的国土,而在商议之后觉得于己有利的时候,便向敌人发动进攻。

       斯基提亚人如期执行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利用广袤的战略纵深,自身强大的机动能力,无尽无休领着波斯人在其国土及其邻国的国土上做集体武装大游行。他们并不缺乏补给,因为他们以牲畜为食,而牲畜是可以很容易的跟随他们行动的;他们并不担心什么要地被攻克,并不需要保护任何地方,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因此,无论在兵力还是物质方面,他们基本无法遭到什么损失;反观他们的对手,波斯大军70万之众在南俄草原上找不到可以攻击的目标,却在做着不间歇的行军,他们的补给日益缺乏,因为斯基提亚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不能从当地获取多少补给,这让他们越来越疲弱;他们的士气日益降低,因为他们总是遭到对方不间断的袭击,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而波斯人对这种袭击也无可奈何。因为对方拥有优越的战术机动能力,一旦波斯人集结好步兵准备好反击的时候,斯基提亚人已经跑远了。总之,长期对峙下来,斯基提亚人未见有什么损失,波斯人则显得疲乏不堪,其中波斯人补给的缺乏则是最致命的。

       当斯基提亚人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派军队到守卫伊斯特河上的桥梁伊奥尼亚人那里去,希望他们背叛大流士而把桥梁毁掉,出于幸运,伊奥尼亚人没有背叛大流士。同时,斯基提亚便把步兵和骑兵拉出来和波斯人对阵了,当大流士认识到斯基提亚人如此强大而且如此不把他们自己放在眼里的时候,他认为当前如何能安全的返回自己的国土乃是第一要务,于是他把那些困难之极的和即使被杀死对他也无大妨碍的士兵留在营地,自己则率领在长期的行军与袭击中仍然精锐那一部分士兵弃营南逃,出于侥幸,大流士逃出了斯基提亚,但是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斯基提亚人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而波斯人则在对方不间断的袭击中受到了损失,在长期行军与后勤补给缺乏中形成了不少非战斗减员,在逃跑时丢弃了大量士兵。

        要对以上战例作出合理的分析,则首先必先了解古代的后勤制度。也许有些读者认为了解这些与本文主题相去甚远,但是实际上,若要对第三次远征做出透彻的分析,则非了解古代的后勤制度不可,因为历来后勤都是远距离作战的第一要务。对于古典战争时代的后勤描写,本人见过的描写的最详细与透彻的莫过美国当代军事历史学家阿彻·琼斯的巨著《西方战争艺术》,现将专门描写后勤的一章摘录整理如下:

       无论是民兵军队还是职业军队,只要集中起来,就会带来食物供给的问题。一支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战役的军队,就相当于一个城市:人口密集,又不生产自己所用的粮食。但是,军队又不同于城市,既没有原已存在的运输网,也没有任何已有的在当地供给各种需要的模式。  

     一支军队在特定地区获得食物供给的能力,部分地依赖于一年中的季节。如果一个地区在食物上能够自给自足,可以通过购买或强迫的方法从当地储存的食物中获得供给。收获刚结束,军队就拥有当年收成的使用权;如果处在即将收获之前,军队就会发现粮仓都是空的;而在冬季,处于两次收获之间,粮仓内将只有6个月的供给。  

     军队规模与其集中地域人口的比例也影响对军队的供养能力。假定士兵剥夺居民的所有东西,如果士兵与居民的比例是1:1,那么士兵能够生存一个居民能生存的时间。如果士兵与居民的比例达到10:1,那么士兵们的生存时间只能是居民生存时间的1/10。例如,如果军队在收获之前180天到达一个地区,而其数量是当地居民的10倍,假定它找到了所有的食物,并且一点不给当地居民,在其离开之后让当地居民毫无生存的依赖,那么它也只能在当地驻扎18天就必须离开。当然,军队可以在一个较大的地域展开,从而有效地降低士兵与居民的比例,这样它就能在当地驻扎较长的时间。  

     一支强大的军队要在一地驻扎较长的时间,就必须拥有水路运输通道。在罗马帝国时代,航船通常很小,船的长度达到180英尺就是非常不一般了;其宽度是全长的1/4到1/3;较大的船上设有覆盖着甲板的深船舱。由于这些船采取短粗设计,并且只用单个桅杆,所以航速非常慢。原始的帆具使其不能顶风航行,而导航用具的缺少,则意味着水手更喜欢在能看到岸边的水域航行,而且晚上还要在岸边找一个掩蔽之所过夜。同时,哪怕是一只小船,也能运载60000磅食物,是20000人一天的消耗量。水路运输的替代办法是陆路运输,这就意味着要么使用平均每小时只能走2英里的速度缓慢的牛车,要么使用只能驮载100磅的毛驴。缺乏合适道路也限制了牛车的使用,甚至在经过修整的交通干线上,最好的陆路运输工具的费用也至少是水路运输的30倍。

      因此,军队发现,要从其直接集中地将补给品拉来,无论距离远近,都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一支强大的军队要在一地停留较长的时间,通常必须有水路运输通道。一支与驻地居民和资源之比很大的军队,除非拥有方便的水上运输,并有可供船运的丰富补给,否则只能经常向新的地区机动。这种因后勤需求而实施的机动,可能正好适应抵抗或进攻敌人的需要。  

      骑兵带来了另一个主要的补给难题,在战斗中,一匹马一天的消耗限额是20磅。如果军队马匹数量与集中地马匹数量的比例,与士兵与当地居民的比例相同的话,那么当地供养马匹的时间与供养士兵的时间相同。但是,如果军队马匹的比例较大,那么饲料的数量将决定军队在一地能停留多长时间。一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军队,比一支仅由步兵组成的军队所进行的机动要更加经常得多。如果军队的集结地区距离敌人较远,那么它可以疏散军队,从更大的地区筹集给养。如果有骑兵,可以将他们疏开得更远,因为骑兵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在相同的疏开程度下,骑兵可以比步兵更快地再次集中起来。这样,依靠骑兵较强的机动能力来满足对饲料的需求,才不致迫使步兵在消耗完当地的食物资源之前离开该地。  

        了解了古代的后勤体系后,就不难分析以上两个战例了,刚比西斯远征埃塞俄比亚人的战争的失败在于,一者,他们很少从当地得到补给,因为他们行军所经过的地区是缺乏粮草的,二者,他们不能从后方得到补给,因为在战前没有准备,而实际上即使准备了也似乎不大可能,因为远征的地区过于遥远,而他们又不能依靠水运。

        大流士远征南俄草原上的斯基提亚人的战争看起来与第一个战争不大相同,其实也是因为后勤这个软肋导致的失败。希罗多德如此胜赞斯基提亚人:“如果他们不想被人发现的时候,也就没有人能捉住他们。原来他们并不修筑固定的城市或要塞,他们的家宅随人迁移,而他们又是精干骑射之术的。他们不以农耕为生,而是以畜牧为生的。他们的家就在草上,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是所向无敌和难于与之交手呢?”大流士带领着他的70万大军在南俄草原上做集体武装大游行,但是他们却因为斯基提亚人的焦土政策而几乎无法从当地获取补给,当然,如果斯基提亚人拥有固定的城市或要塞,波斯人是很有可能打败斯基提亚人的,但是事实上却是波斯人根本找不对手来作战,于是波斯人只好在斯基提亚人的国土和它邻国的国土上做永不休止的武装大游行,直到波斯人在缺乏补给和对手不断小规模袭击中变得羸弱不堪为止。

         现在我们再把思绪带回到第三次远征,阿尔塔巴诺斯认为此次远征凶多吉少,他认为世界上最重大的两件东西是敌视薛西斯的,薛西斯则不服气的认为,他的海陆大军非常的强大,足够横扫希腊,如果阿尔塔巴诺斯认为他的海陆大军还有什么不够的地方,那么他将征集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队。阿尔塔巴诺斯回答他说:“国王啊,任何一个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都不能发现这支陆军或船数有什么不够的地方。而如果你纠集更多军队的话,则我所提到的那两件东西也便更加敌视你了。这两件东西就是土地和海洋。因为,我认为,如果起了狂风暴雨的话,海上任何地方都没有一个海港大到可以保证容纳下你的水师并搭救你的船只。而且即使有这样的海港,则单是一个地方有也不行,而是要在你所经过的大陆沿岸都要有这样的海港。既然看到没有海港可以容纳你的水师,那末就要记着,人不能控制事故,而是要受到事故的摆布。现在这两件东西我已经告诉了你一件,我再告诉你另外一件。我要说明为什么土地是你的敌人。如果在你的进军途中没有任何东西阻挡你的话,则你在前方茫茫一无所知的土地上向前行进得越远,土地也就越发表现出是你的敌人,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充分满足于他所得到的成功的。因此,我说,如果没有任何人抵抗你的话,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扩大的领土也会产生饥馑的。在决策的时候由于考虑到他会遭遇到的一切而胆怯,但是在行动上十分果敢,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最有智慧的人了”。

        阿尔塔巴诺斯说土地是薛西斯的敌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扩大的领土也会产生饥馑的。其实,从本质上说,就是讲的后勤问题。随着远征军的前进,军队将离后方补给地越来越远,那么通过陆地运输的方式从后方得到补给几乎不可能;希腊是个多山地区,农业非常不发达,因此波斯大军从当地得到的补给也相当有限;于是,波斯大军最可能的补给来源则是海路运输,而实际也的确如此,参见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其著名兵书《间接路线战略》的考证:“他调用的军队实在过于浩大,以至于不可能从海上进行输送,因此被迫从陆地进军。由于这一原因,波斯军队的补给储备无法获得解决,只得调用海军予以支援协助。这样一来,波斯的陆军只能沿着海岸地区前进,而海军舰队必须紧靠陆军进行活动”。因此,波斯陆军的生命线得由海军来维持,可是,假如,波斯的海军被击败了呢?那么庞大的波斯陆军将会在贫瘠的希腊缺衣少食,不用作战,则已经处于失败的地位。萨拉米海战一结束,波斯海军被击败,波斯王薛西斯就马上率领大部分军队班师回到了亚洲,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当然,波斯的海军也是非常强大的,它计有战舰上千艘,运输船则高达3000之巨,可是,正如阿尔塔巴诺斯所言,如果起了狂风暴雨的话,海上任何地方都没有一个海港大到可以保证容纳下波斯人的水师并搭救其船只。而且即使有这样的海港,则单是一个地方有也不行,而是要在波斯大军所经过的大陆沿岸都要有这样的海港。而历史事实也与阿尔塔巴诺斯所判断的相差不大,波斯海军有几乎一半毁于海上的风暴。既然波斯人的陆军依赖着海军,而海军则容易受到海上风暴的影响,而且希腊有着强大的海军势力,那么,波斯人的远征,会成功吗?在决策的时候由于考虑到他会遭遇到的一切而胆怯,但是在行动上十分果敢,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最有智慧的人了。难道不是金玉良言吗?

        但是薛西斯并不是如阿尔塔巴诺斯般的智谋之人,百万大军,蓄势待发,历史的车轮,将会走向何方?鉴于第一次远征希腊时波斯海军在阿托斯山遭遇的覆舟之祸,薛西斯动员大量的人力在阿托斯附近的地峡处挖掘一条从海到海的,宽度足够两艘三列桨船相并划行而过的壕沟,把阿托斯山上的城市变成岛屿上的城市,而非大陆上的城市。这一工程大约耗时三年之久,希罗多德认为薛西斯是出于傲慢的心情才下令进行这次挖掘的,因为他想显示他的威力并且想给后世留下足以想见他丰功伟绩的东西。因为把船只拖过地峡是一伴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薛西斯所做的第二项准备工作则是针对远征军的后勤。他在调查了各个地点的形势之后,下令腓尼基人和埃及人把粮草贮备在最适当的场所,而从亚细亚的一切地方用货物船和运输船把粮草运到这样的一些地方去。他们把粮草的大部分运到色雷斯的所谓“白岬”之地,其余的则分别运到佩林托斯人的国土上的推罗狄萨,或是运到多略司克斯,或是运到斯特律蒙河上的伊翁,或是运到马其顿去。

             至于薛西斯所做的第三个准备工作,则是在赫勒斯滂海峡上架设能够将其大军渡到欧洲去的桥梁。架设桥梁的过程并不顺利,当腓尼基和埃及人刚刚用白麻索和纸草共假设起两座桥梁的时候,立刻便刮来了一阵强烈的暴风,把工程全部摧毁粉碎了。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来一次,为了能够保持绳索的紧张程度,他们在黑海这一面的桥下把三百六十只五十桨船和三列桨船连结起来,而在另一面的桥下则把三百一十四只五十桨船和三列桨船连结起来。把船只这样连结起来之后,他们便投下了非常巨大的锚;有的锚是从靠近彭托斯的船只投下去的,为的是顶住从那个海上面吹过来的风,而另一头向着西方和爱琴海方面的,则所投下的锚是为了抵御西风和南风。此外,他们还在一排五十桨船和三列桨船之间留出一个通路,为的是任何人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乘着轻便的船只出入彭托斯。做完这以后,他们便从陆地上把绳索引了过来,用木辘辘把它们拉紧。他们不是象先前那样地把两种材料分开使用,而是每座桥上用两根白麻索和四根纸草索。当海峡上的桥这样架起来以后,他们便把木材锯成和索桥的宽度相同的长度并把它们依次摆在拉紧的绳索上,依次摆好之后,他们便把它们系紧在上面了。而在做完这一步之后,他们就把树枝铺到桥面上,在这一切做完之后,再把土铺在上面压结实了。然后,他们在桥的两旁安设栅栏,为的是驮畜和马匹在过桥时不致因为看到下面的海而受惊。在当时的技术条件,能架设如此大跨度的桥梁,已属不易。
  
        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率领他的大军从撒尔迪斯出发,向赫勒斯滂海峡进军。到达赫勒斯滂后,薛西斯检阅了他的全军,据史料记载,他的军队是如此军容鼎盛,以至他的水师遮没了整个赫勒斯滂海峡,而海滨以及阿比多斯的平原则挤满了他的队伍。检阅全军后,他的全军就开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上的桥梁,全部步兵和骑兵是从靠近彭托斯方面的桥渡过去的,而驮畜和杂役人等则是从靠近多岛海方面的桥渡过去的。在前面引路的是一万名波斯人,他们的头上都戴着冠;在他们后面,刚是由所有各民族混成的大军。在那一天,就是这些人渡过去了。第二天首先是骑兵,他们是枪尖向下地带着枪的;他们也是戴冠的。在他们之后是圣马和神圣战车,再后面是薛西斯本人和枪兵以及一千名骑兵,再后面就是其余的军队了。就在这时,水师也启程驶向对岸了。七天七夜之后,大军才全部由亚洲渡到了欧罗巴。据希罗多德记载,当时波斯的大军,全部陆军的总数看来是一百七十万人之巨。近代学者对此说法不一,毛莱斯爵士估计这一次征兵的总数为150,500人,而孟罗则认为战斗人员共有180,000人,比起希罗多德的记载,则是很渺小的。由于人数太多,所以绝对无法用船只来运输,而采取了陆上进攻的路线。在这支庞大的部队当中,有头戴软帽,身着束腰衣甲,使用短矛,柳条盾牌和复合弓的波斯人,米底人,西卡尼亚人;有头戴青铜头盔,手持长矛,盾牌,短刀和狼牙棒的亚述人;有以弓箭和短矛见长的大夏人,帕提亚人,克兰斯米亚人;有头戴高尖角帽,擅使战斧的斯基泰人;有身穿棉布长袍,装备铁箭镞弓箭的印度人,此外,这支波斯大军还有来自46个臣服国,100多个民族的士兵。在陆军之中,骑兵大约有八万人,此外还有少量的战车和骆驼骑兵。海军的数量,《历史》所载则是高达1200多艘的战舰,至于各种运输舰,则是高达3000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早在公元前481年,薛西斯还在撒尔迪斯的时候,他首先派遣使者到希腊去要求土和水,他派人到所有其他的地方去要求土,就是不派人到雅典和斯巴达去。因为当初大流士派人向他们提出同样要求的时候,一个城市把要求者投到地坑里去,另一个城市则把要求者投到井里去,他们命令要求者从这里取得土和水带给国王。就因为这个原因,薛西斯才不派人去作这样的要求。他第二次派人索取土和水的原因是这样:凡是先前在大流士派使者去索取土和水的时候而不给的人们,他相信他们这次一定会由于害怕而不得不献出来。当薛西斯的大军开到马其顿附近的时候,被派往希腊去要求土的使者们回来了,他们有的是空着手回来的,有的是带着土和水回来的。献出了土和水的人是:帖撒利亚人、多罗普斯人、埃尼涅斯人、佩里比人、罗克里斯人、马格尼西亚人、马里司人、弗提亚的阿凯亚人、底比斯人以及除普拉提耶人和铁司佩亚人之外的所有其他的彼奥提亚人。

       薛西斯虽然扬言进攻雅典,但是他实际的目标则是整个希腊。那些曾向波斯人献出了土和水的人们认为波斯人不会加害于他们;但是那些拒绝献纳土和水的人们却是十分害怕,因为在希腊并无足够的船只可以抗击侵略军,所以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不想作战,而是急于想站到波斯人那边去。所幸的是雅典人是要坚决与波斯人抗争的。因为如果没有雅典强大的海军的话,那么希腊舰队将不能击败波斯海军(在前文的军事分析中,我们知道若能击败掩护波斯大军交通线的海军,波斯全军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那么波斯人的大军在有海军掩护其补给线的情况下将充分发挥其兵力优势,所有的希腊城邦都将被攻陷,无一幸免。      
      
     为了抵抗波斯人的入侵,很多没有献出水和土的希腊城邦于是派代表聚集到一起商议如何抵抗波斯人。他们首先互相保证了信谊,结束他们之间的一切战争,不管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接下来,他们派遣间谍去侦察波斯人的行动;最后,他们派出使者四处去联络盟友(分别是阿尔哥斯,西西里,柯尔库拉,克里特),他们希望全体有希腊血统的人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薛西斯。

      但是结盟的事情进展并不顺利,阿尔哥斯人或者出于同斯巴达人的怨恨,因为他们最近一次与斯巴达人的战斗中被杀死了6000人;或者由于他们想出卖希腊而与波斯交好,而没有加入抵抗薛西斯的行列。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叙拉古斯,则受到与薛西斯结盟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的威胁而无法脱身;柯尔库拉人则一方面畏惧波斯人,一方面他们又想推卸不参与抵抗波斯的行动,于是他们派出了一部分部队,但是只是作壁上观。当希腊人责备他们不把援军派来的时候,他们说他们已经装备了六十只三列桨船,但由于季风的风力而不能绕过玛列亚,因此他们才不能来到萨拉米斯,而决不是由于怯懦才没有赶上海战的。这样,假如波斯人胜利了,他们就可以对薛西斯说:“国王啊,当希腊人要我们站在他们的一面参加战争的时候,虽然我们的兵力并不比任何人少,而且我们又拥有数量仅次于雅典的极多的战船,但是我们却不愿意抵抗你,也不愿做使你感到不高兴的事情。”以在薛西斯那里赢得比一般人要有利的地位;至于克里特人,则根本没有援助希腊人的打算。

      当希腊各城市的代表们在科林斯地峡商议如何抵抗波斯人的大军的时候,帖撒利亚人的使者来了,他们请求希腊联盟派兵力去支援他们守卫欧林波斯通路,否则的话,他们就要投靠波斯人了,因为他们认为要他们单独来防守希腊的前哨地带并为了整个希腊而亡国,这是不合理的事情。而且帖撒利亚是一块容易被征服和迅速被攻陷的国土,因为只需用河堤堵住峡谷并使佩涅欧司河离开当前的河道,而把河水引到帖撒利亚,这样全部帖撒利亚,除去山以外,就都要浸没在水下面了。于是希腊联盟由海路派了一支总数为一万名重装步兵的部队前往支援他们,但是大军没驻扎几天就离开了,因为他们从不甘心屈服于波斯人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并非后世的亚历山大大帝)那里得到情报,了解到了波斯的水陆大军是如何的庞大,而且他们还听说,除这条通路之外,在上马其顿方面另有一条通路可以进入帖撒利亚,而后来波斯军队中的一支也的确是从这条通道进入帖撒利亚的。这样,他们在此防守就无多大意义了。于是他们登船返回了科林斯地峡,而帖撒利亚则投靠了波斯人。

        回到科林斯地峡的希腊人根据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提供的情报再次商议如何抵抗波斯的大军,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他们决定派遣一部分陆军前往温泉关,因为他们认为这条通路比通向帖撒利亚的那条通路要狭窄的多,同时离他们的本土也比较近。当然,他们在把军队开望温泉关之前并不知道在那个附近除了这一通道外还有另一可迂回的叫阿诺披亚的小道。温泉关地形非常险要,在这个隘口最狭窄的前方和后方,都狭窄得只能容有一辆马车通行。 它的南方是一座险不可攀的高山,而北面则是沼泽和海洋。弗奇斯人曾为阻挡帖撒利亚人而在这个通道上修筑城墙,由于年代久远城墙已多为废墟,现在希腊人为了抵抗波斯人而重新修复了这个城墙。在通道旁有一个乡村,可以为军队提供得粮秣。同时,他们的水师则出航到阿提米西坞去。这两个地方彼此相距不远,可以互相声援。当波斯军在陆上受阻于隘口时,即可以引诱他们使用舰队,以来迂回这个阵地,这样就可以在阿提米西坞中作一次海战了。在这种窄海中,波斯军的数量优势是会大打折扣的。

         关于驻守温泉关的希腊军队人数,近代军事历史学大家富勒在其巨著《西洋世界军事史》中提到:“ 另外有一支陆军,在斯巴达王,李奥尼达斯指挥之下,前往温泉关。后者约有七八千人,除正规步兵以外还有轻型步兵,其中并包括着三百个斯巴达的御林军在内” 。可见温泉关的希腊军队人数着实不少,可惜的是他没有给出任何考证,《历史》中对于希腊军队数量是如下记载的:斯巴达的重武装兵三百名;提吉亚人和孟提尼亚人一千名,双方各占一半;从阿卡底亚的奥科美诺斯来一百二十人,从阿卡底亚的其余的地方来一千人;除去这些阿卡底亚人之外,从科林斯来四百人,从弗留斯来二百人,从迈锡尼来八十人。以上都是从伯罗奔尼撒来的人。从彼奥提亚来的则是帖斯皮人七百名,底比斯人四百名。在这些人之外,又召来了奥蓬提亚的罗克里斯人的全军和一千名弗奇斯人。不计算罗克里斯人的全军,现有的希腊人军队数量已达5200人。同为古典史学家的狄奥多洛斯的记载则与希罗多德的记载略有不同,他认为跟随李奥尼达斯除了300“国王卫队”外,还有1000名有子嗣的斯巴达人。除此之外,他认为还有一千名马里斯人来援。如果按照狄奥多洛斯的说法,希腊军队当有7200之数,如果算上罗克里斯人的全军,与富勒所说的七八千人则颇为相符。
         这些驻守温泉关的军队只是各城邦的先锋部队,因为希腊诸城邦认为波斯人不会如此迅速的兵临温泉关。但是当波斯人的大军逼近隘口的时候,驻守温泉关的希腊部队马上开始慌乱起来,很多伯罗奔尼撒都主张返回科林斯地峡,幸运的是伯罗奔尼撒人中的强者斯巴达人坚决主张监守阵地,他命令全军作好战斗准备,并派使者前往各城邦求援,血战温泉关,即将上演。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5: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西斯率领大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大军一路南下,显然他对他的庞大军力仍不满足,沿途不断强迫那些臣服于他的城市提供船只和兵员。阿尔塔巴诺斯曾提醒薛西斯说他的海陆大军过于庞大,过于庞大的陆军将产生饥谨,而过于庞大的海军则无任何海港可以容纳他的舰队,到时候“人不能控制事故,而是要受到事故的摆布”。虽言犹在耳,然不幸则已接踵而至。当波斯陆军从提尔马向南行军的第十二天时,波斯的主力舰队和腓尼基支队也开始出海。当时波斯舰队沿着马格尼西亚半岛的东岸向下行驶,在尚未达到阿费台的碇泊所之前,他们在卡司培纳伊亚市和赛披亚斯岬之间的海岸停泊,先来的船停舶在岸旁,后面的船就在外面投锚了。这一带的海滨并不宽,这些船就船头朝着海,排成八列。当夜无事,但是到天明的时候,明净而晴朗的天气变了,大海开始沸腾起来。他们突然遇到一阵东南狂风——号称Hellespontias风。庞大的波斯海军中,凡是那些预见到暴风的来势、以及所处的位置使他们能够这样做的人们,都把船拖到岸上,以此保全了自己和船舶。可是在海上遇上了暴风的船舶,则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这场风暴一直持续了三天之久,在这次灾难中,损失的战舰高达400艘,至于其它的小型船只与辎重,则是难以计数。

               尽管损失异常惨重,然而这丝毫不能动摇薛西斯的勃勃野心。公元前480年8月,波斯大军到达温泉关关口,他首先派遣一名侦察骑兵来打探虚实。当他到达关口的时候,正好看到斯巴达人,他看到有些斯巴达人在做操,有些斯巴达人在安静的梳头,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让他感到颇为惊讶,当他把这一切报告给薛西斯的时候,薛西斯也不能明白,于是他向以前做过斯巴达王的德马拉图询问这件事情,方知这是斯巴达人在做死战到底的准备,薛西斯对此一笑置之,因为他认为他们的人数是如此之少,怎么能抵抗自己的大军呢?
               
               薛西斯兵临温泉关关口后,一直在那里等待了四天,因为他认为希腊人会为他庞大的兵力所震慑而逃跑的,可是直到第五天,希腊人仍然没有逃跑的迹象,薛西斯不由十分愤怒,于是他派遣米底人和奇西亚人前去攻打希腊人,希腊人按照队别和族别编好队伍,各自轮流出战,给予波斯军队很大杀伤,波斯人伤亡惨重,虽前赴后继也不能前进半步。于是薛西斯把米底人和奇西亚人撤了下来,而把波斯军中的精锐万人不死军派了上去,他满以为万人不死军会让希腊人见识到波斯人才是真正的战士,可是不死军的战斗打的和米底人和奇西亚人一样糟糕,据说眺望到这一切的国王由于替自己的军队担忧,曾三次从王座上跳下来。显然当他看到他最精锐的部队也不能同希腊人匹敌的时候,是万分愤怒的。第一天的战斗情况就是如此,第二天的战斗与第一天的战斗并无二致,波斯人看到与希腊人在温泉关口这么战斗下去是没有取胜希望的,于是他们撤退了。在温泉关口,波斯人无法发挥其数量优势与多兵种协同优势,只能在狭窄的地域和希腊人进行对方十分擅长而自己却很薄弱的近距离肉搏作战,他们不能使用他们精锐的骑兵,他们也不能大量使用他们擅长的弓箭的火力,而在肉搏作战中,一者他们这方面的作战训练和作战经验都比较少,二者他们的武器和装备同希腊人比起来,是明显不适合肉搏作战的。

              正当薛西斯在为目前的战局发愁的时候,幸运眷顾了波斯人,一个名叫埃皮尔特的马里斯人为了从薛西斯那里取得重赏,将能通到温泉关后方的间道告诉了薛西斯,薛西斯大喜过望,马上派遣万人不死队出发迂回这条间道,对于阿诺披亚间道的驻守,可能是因为希腊人兵力不足的缘故,这里只有弗奇斯的一千重装步兵在此防守,这些弗奇斯一者因为兵力较少,二者因为在波斯人擅长的开阔地带作战,所以很快就被万人不死队毫不费力的赶上了山顶。波斯人并不追击,而是直接向驻守在温泉关的希腊人后方进发。破晓时分,希腊侦察兵报告了波斯人的迂回。以后的发展就很模糊不清。格仑地在“大波斯战争史”中所假定的说法,是李奥尼达斯把他的全军分为两部分。留下斯巴达,底比斯,帖斯皮的部队,仍然扼守温泉关,而把其余的兵力派往后方去占守森林中的小径,阻止波军的跃出,这样就可以使他的交通线仍然还不至于被切断。真正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则是不可考。或者是这一部分兵力到达得太迟,没有来得及阻止波军的前进;不然就是在恐惧中溃散了,不管到底是怎样,李奥尼达斯不久即腹背受敌。

             留在温泉关驻守的希腊人自知必死,他们决定与其被波斯人前后夹攻而死,不如赶在后方的万人不死队来到之前与正面的波斯人痛痛快快的大战一番,于是他们在较为开阔的地方列阵与波斯人作战。李奥尼达斯冷漠的眼神唯有义无返顾,将旗一挥,顿时希军与波军的武器碰撞到了一起,战斗极端惨烈,希腊人尽平生之勇,作困兽之斗,他们要让波斯人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战士!波斯军队里的军官都拉着皮鞭,驱使军队作战,波斯军队中战死者甚多,至于被践踏而死伤的人则更是难以计算。希腊人的长矛折断了,便用短剑来作战,战斗是如此激烈,以至双方都有不少著名人物阵亡,波斯方面连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都为希腊人所杀。

              激烈的混战进行了很长时间,当万人不死队到达希腊人的后方的时候,形势顿时对希腊人极为不利。希腊人退守到壁垒里面去,但是波斯人四面八方的进攻很快就让希腊军队遭受了覆没。几乎所有的斯巴达人和帖斯皮都阵亡了。至于底比斯人,他们本来是受到强制不得已站在希腊人的一方面来对国王的军队作战的,当他们看到万人不死队已经到达了希腊军队后方后,就趁着希腊人退到壁垒的时候投向了波斯人。

              为了纪念温泉关的战斗,那里有纪念希腊人的铭文如下: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另有一处铭文如下:过客啊,请去告诉斯巴达人,说我们忠于他们的嘱咐,在这里牺牲。由铭文的内容来看,温泉关的伯罗奔尼撒人有4000人,但是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斯巴达的重武装兵三百名;提吉亚人和孟提尼亚人一千名,双方各占一半;从阿卡底亚的奥科美诺斯来一百二十人,从阿卡底亚的其余的地方来一千人;除去这些阿卡底亚人之外,从科林斯来四百人,从弗留斯来二百人,从迈锡尼来八十人。以上都是从伯罗奔尼撒来的人。”按照这个记载伯罗奔尼撒人只有3100人,那么如此看来,古典史学家狄奥多洛斯的记载中说“跟随李奥尼达斯除了300“国王卫队”外,还有1000名有子嗣的斯巴达人。”是较为接近事实的,这样则能刚好算出4100名伯罗奔尼撒人。也就是说,参加温泉关战斗的斯巴达有可能是1300人而非300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与温泉关同步进行的则是在阿提米西坞的连续三天的海战。希腊海军集结在阿提米西坞的战舰,除了少量五十桨战舰外,计有三列桨战舰二百七十一艘。当希腊联盟海军发现波斯人的海军如此庞大的时候,他们不禁想逃回希腊内地去。可是这样显然违背了优卑亚人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家小细软都没有迁出该地。当他们不能说服联盟海军统帅斯巴达人欧律比亚德时,于是他们就贿赂了雅典海军统领泰米斯托克利,这个泰米斯托克利,可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为希腊罗马的五十位著名人物作传,这个泰米斯托克利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就野心勃勃,对功名利禄无比渴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小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将来不会默默无闻,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遗臭万年。” 虽然他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在复杂的局势前往往表现出卓越的分析和决断能力。收了优卑亚人贿赂的泰米斯托克利想出一个计策,拿出优卑亚人贿赂他的一部分钱财把所有反对他的人争取了过来,这样联盟海军便留了下来。

          在尚未叙述以后的发展之前,应首先把这个时期中,波斯人的海军,希腊人的海军,以及双方所采取的海军战术,略加介绍如下。

          这个时候各国海军主要装备三列桨战舰。这种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一艘战舰通常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主要任务是防止敌军登舷作战。海战的主要战术是冲撞敌舰,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速拦腰撞击,金属包裹的冲角往往能够将敌舰撞成两段;另一种是收起自己的舷桨出其不意地从敌舰旁边划过,这样能够将敌舰一侧的船桨折断,使其丧失行动能力。一艘战舰的桨手非常关键,海战战术主要依靠桨手来实施,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往往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败。因此,当时的主流战术决定了战舰设计应以轻巧善机动取胜,这也是希腊战舰的设计理念,而波斯人的战舰多注重防护,除此之外,薛西斯在每艘战舰上多配置了30名波斯人,米底人,撒卡依人,使战舰更为笨重。除了冲撞战术外,登上敌船近身格斗也是一种应用得比较多的战术,按此前的惯例,一艘战舰上的士兵都是弓箭手和标枪手,纯粹用于防御敌人登船。而泰米斯托克利设计的海军编制,一艘战舰上只有4名弓箭手,其他14人都是重装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登上敌船近身格斗。这个新编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被证明是非常实用的。

          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塞普路斯,埃及以及诸多小亚城邦以后,将他们庞大的舰队编成波斯海军,组建了强大的波斯海军。再看雅典,雅典在以前并不是海上强国,因为一者战舰过于昂贵,二者在希腊这块土地上作战,决定性兵种一直是重装步兵。雅典成为海上强国,可以说是各种因素的机缘巧合,首先,雅典与当时海军实力颇为强大的爱吉拉之间的战争,让雅典人认识到战舰的威力;大流士打算第三次远征希腊的时候,埃及发生了叛乱,而且在他未把埃及的叛乱平定之前,他就死了,由他儿子薛西斯继位,这一切为希腊人争取了颇为重要的整整十年的战略缓和时间,虽然这十年在历史长河里不过一瞬,但是对于整个希腊世界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雅典扩充海军也不过是从公元前公元前487年开始的事情。最后一点,在马罗尼亚的矿区中,发现了丰富的银矿,最先大家主张把这些财富平分给雅典每一个公民,最后泰米斯托克利却终于说服了人民大会,把它用来建造三列桨战船,但是这些费用仍不够建造强大的海军 。当时在雅典有大批政治地位低下,依靠个人奋斗发迹的富商巨贾,他们一直苦于无法登堂入室,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为了解决海军军费的难题,泰米斯托克利不失时机的首创了“船主制度”,船主出人出钱打造战舰,国家给予船主一定的政治地位,以换取战舰的使用权。这样才彻底解决了战舰经费问题。

          让我们把思绪转回阿提米西坞。当波斯海军看到希腊海军的数量绝不是他们对手的时候,他们便想把希腊人一网打尽,而非仅仅击败他们。于是他们派出200艘战舰的分谴队,迂回到欧里帕斯海峡以包围对手。然而在古典时代的海战中,运气往往能成为双方战局天平上的不轻的砝码,希腊人不仅从波斯投诚者那里得到了对手的计划,从而采取了应付的对策,而且迂回欧里帕斯海峡的波斯分谴队的200艘战舰也于当晚在外海毁于一阵猛烈的风暴。在第三天的时候,波斯将领因为害怕薛西斯发怒,主动把战舰开出来与希腊战斗,而希腊人也因为最近看到波斯战舰大量的毁于风暴,也有勇气与波斯人较量一番,两军战斗了一天,胜负难分,但是希腊若是与波斯海军拼消耗显然是落于下风的,这让希腊人产生撤退到希腊内地的想法,当温泉关失守的消息的传来的时候,这种想法便更坚定了,于是他们毫不犹豫的撤退了。

          在撤退之前,泰米斯托克利为了把伊奥尼亚人和卡里亚人从波斯海军中分裂出来,他派遣一些战舰到有饮用水的地方去(因为波斯海军是肯定会来这些地方补充淡水的),在那些地方的岩石上刻了一些文句,文句的内容是这样的:“伊奥尼亚人啊,你们进攻自己祖先的国土,给希腊带来奴役,这乃是不义的行为。如果做得到的话,你们最好是投到我们这一面来,但如果你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末就请你们不要参加战争,并且请卡里亚人也象你们一样地做。如果你们二者都不可能做到,而是被无法抗拒的力量紧紧地束缚住的时候,则我们仍请求你们在作战的那一天里不要把全力使用出来。请注意,你们是我们的子孙,而我们和波斯人的争端起初正是由于你们才引起来的”。泰米斯托克利认为,这样一来,如果薛西斯没有看到刻在岩石上的这些话,伊奥尼亚就有可能投到希腊人的这一面来,如果这些话被报告给薛西斯,那么薛西斯对有可能对伊奥尼亚人产生戒心了。

         攻取了温泉关并击退了阿提米西坞希腊海军后,波斯大军得以迅速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占领所有未向他们屈服的城邦,直至雅典。雅典人自度无法在陆地上阻挡波斯人,于是把他们的家小细软都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而联盟海军则应他们的请求,驻扎在萨拉米斯。萨拉米斯岛夹在希腊半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集结在萨拉米海峡的战舰,除去少量五十桨战舰外,共有三列桨战舰三百七十八艘,而其中提供了最多最好战舰的,则是雅典人,他们独立提供了战舰一百八十艘。

         当波斯大军近在眼前的时候,希腊联盟内部又产生了分歧。大部分来自伯罗奔尼撒的将领认为他们应当退到科林斯地峡去,在那里为保卫伯罗奔尼撒而进行海战,因为如果他们在萨拉米斯的战斗中被打败,他们就会给包围在岛上。但如果在地峡附近进行海战,那么他们即使战败,也可以逃到陆上。这种决策显然是违背雅典人利益的,泰米斯托克利为了把联盟海军留在萨拉米斯,从几个方面对联盟海军将领晓以利害,他首先从战术上分析,如果联盟海军在科林斯地峡附近的海面上与波斯人作战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是会被击败的,因为波斯海军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一旦联盟海军被击败,不管科林斯地峡的防御工事多么坚固,都是挡不住波斯数量庞大的陆军的,从而全希腊都会有被波斯人奴役的危险。而如果他们在萨拉米斯海峡这种狭窄的海面上作战,是很有可能击败波斯海军的,因为他们在战术勇气上具备优势。一旦他们在萨拉米斯击败了波斯海军,那么他们不仅可以保卫雅典,而且可以保卫伯罗奔尼撒。因为无海军提供补给,薛西斯是无法供给他数量庞大的陆军的,这样他只有仓皇撤退。

          当然,这些并不能让其余的希腊将领战胜可能被包围在萨拉米斯海峡的恐惧,于是泰米斯托克利又拿出了一张王牌,他对不赞同他的希腊将领说,如果不同意他的意见的话,雅典人将带领他们的家小航往意大利的赛里斯去了。这顿时让所有的将领都感到恐慌,因为如果没有雅典人的180艘战舰,联盟海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抗波斯的海军的。于是联盟海军统帅斯巴达人欧律比亚德终于暂时同意在萨拉米斯与波斯海军决一死战了。

         侵入雅典的波斯海军的具体数量,是难以说清的,只能做个大概的推断,在波斯大军刚出发的时候,集结的战舰是1200艘,在两次风暴中损毁的战舰是600艘,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具体数字,可是,在薛西斯进入欧洲后,他又从新近加入他的城邦中大量征发了战舰加入了他的海军,这个数字是难以具体知道的。不论如何,波斯人的海军对比希腊人的三百七十八艘战舰是有很大的数量优势的。

        所有的波斯战舰都集结在法勒伦港,薛西斯来到水师,打算听取水师将领们对未来战局的意见。他来到之后,就坐到王位上去,应他之召从各船前来的诸民族的将领也按照国王颁赐给他们每人的位阶入坐,首先是西顿王,其次是推罗王,其他的人依次入坐。在他们依次人坐之后,薛西斯便派玛尔多纽斯向他们每个人进行征询,问波斯的水师是否应进行海战。玛尔多纽斯从西顿人起开始巡行询问,所有其他的人一致认为应当进行海战,但是只有来自哈利卡纳索斯的女王阿提米西亚讲了下面的话:“玛尔多纽斯,我请你转告国王,讲这话的人在优卑亚附近的海战当中决不是最卑怯的人,在战勋方面也决不是最差的人。主公,但我认为我应当但白地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也就是说,说出我认为对你最有益处的意见来。我要讲的话是这样。留着你的战舰,下要进行海战。因为敌人在海上的力量比你要强,就象男子的力量比女子要强一样。你何必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而冒险进行海战呢,你不是已经占领了你出征的目的地雅典和希腊的其它地方了吗?没有一个人挡得住你。而那些敢于和你抗衡的人们都已经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下场。现在我要告诉你,我如何估计你的敌人的今后行动。如果你不急于进行海战,而是把你的船只留在这里靠近陆地,或甚至一直向伯罗奔尼撒进击的话,那末,我的主公,你是会很容易地达到你这次前来的目的的,因为希腊人是不能和你长期相持的,然而你可以驱散他们,而他们便会各自逃回自己的城邦了。根据我打听来的消息,他们在这个岛上没有粮秣,如果你一旦率领陆军进攻伯罗奔尼撒的话,则我想从那里来的人是不大可能坚持不动的,他们将无意为雅典进行海战。相反的,如果你立刻进行海战的话,我害怕你的水师会遭受到损失,而你的陆军也会连带遭殃的”。

        虽然薛西斯对阿提米西亚的意见表示赞同,但是他还是采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而打算进行海战。阿提米西亚的意见可以说是非常精到的,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里如下写到:“可是诚如格仑地所指明出来的:假使波斯人居然不管留在萨拉米的希腊海军,而直接驶向科林斯地峡,则情况即可能会危险到了极点。所以如何引诱波斯人来攻击他所选择的地点,就变成了泰米斯托克利心中的主要问题。”利德尔·哈特在其《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也表示了对阿提米西亚的肯定,他如下写道:“在波斯阵营里,只有一个人反对薛西斯关于立即发起战役的决定。这就来自哈利卡纳索斯的阿提米西亚。她建议放弃这次战役,而采取另外一个计划,使波斯舰队与陆军部队协同作战去进攻伯罗奔尼撒。她预料这样可以迫使伯罗奔尼撒联军的舰队面临威胁而逃回自己的港口,从而瓦解整个希腊舰队。她的建议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这一点也正是泰米斯托克利所担心的”。如果薛西斯采取了阿提米西亚的策略,那么整个希腊世界将会十分危险了,战争的胜负有时候就在一线之间,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尽管联盟海军统帅斯巴达人欧律比亚德已经决定在萨拉米斯决战,可是反对这个决定的人还是太多了,于是在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又举行一次战争会议。泰米斯托克利害怕伯罗奔尼撒诸国的将领压倒他的意见,就秘密的从会议中溜了出来,向某一个人吩咐了一番,即命令他搭上一艘商船开往波斯舰队中去。以下即为这个使者向薛西斯所说的话:“雅典军的指挥官秘密的派我来见你,其他的希腊人都完全不知道这件事。他是一向对于大王具有好感的,他宁愿希望大王成功,而不愿见他本国人胜利。他要我来告诉大王,希腊人是已经恐慌到了极点,正准备匆匆逃走。假使你现在能够阻止他们逃走,那么你就可以大获全胜。他们之间已经意见分歧,所以现在是已经不会作任何的抵抗。甚至于你可以看到他们之间即将发生内哄。”薛西斯轻易的相信了这条信息,因为他对于希腊人内部的动乱早有所闻。于是他在夜幕的掩护下,秘密的部署了他的舰队,埃及人派遣的二百艘船只,受命绕过萨拉米斯,去封锁西端水道,而其余的波斯舰队,则排成一道三层船的阵线,准备与萨拉米斯海峡内的希腊海军决战。萨拉米斯与大陆中间的普西塔利亚岛也由波斯军来加以占领,以便于他们救援在海战中落水的人。这样,希腊舰队就如铁桶般被包围了起来。

       第二天破晓时分,当希腊诸将领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波斯舰队已包围他们的消息,除了决一死战,他们现在别无选择。联盟海军首先派遣科林斯支队去据守西面海峡,以防御埃及人。在正面,其战斗序列如下:右翼,欧律比亚德率领着十六艘船只;左翼则是雅典舰队,船只占总数一半以上;中央则是其余联军的战舰。波斯方面,与雅典人正对的是腓尼基,与斯巴达人正对的则是伊奥尼亚人,他们因为现在还很害怕薛西斯,所以他们中间只有少数人,象泰米斯托克利指令他们那样,在战斗中表现出敷衍的样子,可是他们大多数却不是如此。具体的战斗过程由于古典史料介绍的不甚详细,已不可考,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是如下描述这场战斗的:“决定性战斗是在希腊左翼方面打的。在那一方面的雅典人和爱吉拉人,沿着海岸向前划行,就在薛西斯的面前经过(他本人正站在皮拉斯河北的一个山丘上面,想在那里展望希腊舰队的投降)。然后转到腓尼基舰队的右面,把他们向波斯阵线的中央压迫,但希腊的右翼已经进展得太快,在那里看来好像腓尼基人已经受到了侧面的攻击。等到雅典人和爱吉拉人对于波斯中央部分的迂回,已经使波斯左翼又受到后方攻击的威胁时,胜利的波浪才逐渐向希腊的左翼传到右翼方面。于是伊奥尼亚人开始撤退,而他的撤退遂使这个已经苦斗了七八个小时的战斗告一结束。” 双方损失并无可靠的记载。依照狄奥多洛斯的记载,希腊方面损失四十艘船只,波斯方面则为二百艘,被俘的还不算在内。当薛西斯看到希腊海军逐渐开始占到上风时,他不禁后悔了,因为早就有人劝说过他希腊人是不好对付的,本来不可一世的他顿时将心悬到了半空,当他发现战局越来越对波斯人不利的时候,他变得象个虔诚的教徒,以祈求上帝让这个战局逆转。当希腊人胜利的呼声响彻云霄的时候,薛西斯早已失魂落魄。波斯海军的失败,意味着供应波斯庞大陆军的补给纵队的丧失,波斯人将不能在希腊维持其陆军主力的正常作战,如果波斯陆军主力不尽快撤出希腊,将有断粮的危险;同时,希腊舰队则可以机动到波斯人的后方去切断其退路。数月之前还雄心勃勃的想着征服天下的薛西斯,现在则只想着如何才能保全性命了,他想到如果现在占据着优势的希腊海军出发前往赫勒斯滂海峡并将他的浮桥摧毁的话,那么他就会被切断退路而困在欧洲了。

             然而,此前力主远征希腊的波斯权贵玛尔多纽斯并不甘心战争的失败,他请求薛西斯任他选择一部分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有30万人之巨,这个数字显然是夸大了的。后世史学家根据波斯营地的规模推测战斗部队有10万人,后勤部队3万人,兵力比希腊联军只占有微弱优势)留在希腊继续作战,而薛西斯则带领军队主力回国。因为即使是没有海军提供的大量补给,波斯人所占领的欧洲地区也是能够供给玛尔多纽斯所留下来的军队的。经过反复权衡后,薛西斯同意了玛尔多纽斯的意见。玛尔多纽斯选择了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帖撒利亚过冬,准备来年再战,而薛西斯则率领陆军主力回国,波斯残余海军,大概有300战艘,则跟随陆军主力北撤,次年春集结在萨摩司以监视伊奥尼亚人,防止他们叛变。至于希腊人,则对波斯人庞大兵力仍有所惮忌而没有追击波斯人。

             薛西斯率领陆军主力撤退到赫勒斯滂共用了45天时间,在这45天时间里,他们饱受了缺粮的痛苦,他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多,而他们所能得到的粮秣则是如此之少,希罗多德记载:“薛西斯把玛尔多纽斯留在帖撒利亚,他自己则火速地向赫勒斯滂方面赶路,在四十五天里来到了渡口,但是带回来的军队可以说是几乎等于零了。 在行军途中,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民族,他们对这些人的谷物都一概加以掠夺而作为食粮。而在他们找不到任何谷物的时候,他们便吞食地上生长的草,剥树皮,摘树叶,不管它们是人们栽培的还是野生的,一概不留。他们就饿得干这样的事情。此外,在行军途中,他们中间又发生了瘟疫和赤痢,结果使他们丧失了性命”。 大流士的兄弟,薛西斯的叔父阿尔塔巴诺斯在战前就指出土地(过深的战略纵深产生后勤问题)与海洋(海上无常的风暴会摧毁没有海港可供躲避的战舰)是过于庞大的海军与陆军的敌人,现在已一一验证。能够指出危险却不能阻止危险,到底是阿尔塔巴诺斯的幸还不不幸?  

             冬去春来,战端再起。玛尔多纽斯试图分化瓦解希腊盟邦,因为象希腊这种由许多城邦所组成的地区,他们在生死存亡的时刻能团结一致,但是当威胁过去之后,他们又容易成为一盘散砂。他把目光投向了有强大海上力量的雅典人,为此他开出了丰厚的条件,然而雅典人即使在生死存亡的一刻也不想屈服于波斯人,何况现在已占据优势了呢?他们回答说,只要太阳还按着与它目前的轨道相同的轨道运行,他们就不会和薛西斯缔结协定的。在雅典人看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有那样多的黄金,有那样美好肥沃的土地足以买动他们的欢心来站到波斯人一边去。既然谈判不成,那就只有用武力解决问题了,波斯大军从帖撒利亚出发,南下雅典,占领了雅典空城,因为雅典人自度仅仅依靠自己的陆军力量是不能与波斯陆军抗衡的,同时以斯巴达人为代表的伯罗奔尼撒援军迟迟不来援助,于是他们再次转移到了撒拉米斯岛。这个时候,玛尔多纽斯又看到了分化瓦解希腊联盟的机会,于是他并没有破坏雅典人的土地,而是向撒拉米斯岛派遣了使者。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以斯巴达为代表的伯罗奔尼撒人因为他们横穿科林斯地峡的壁垒差不多已接近完工,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力量阻挡波斯人,而不想为了雅典人的土地而流血牺牲了。

             然而波斯人的愿望再次落空了,希腊与波斯的战争本来就是因为雅典而起,试问,雅典又怎么会去与波斯人缔结和约呢?在送走了玛尔多纽斯的使者后,雅典人派遣使者到斯巴达人那里去,以谴责他们迟迟不派遣军队与雅典人协力抵抗波斯人,同时他们又预先警告斯巴达人说。如果斯巴达人不派援军前来的话,他们是会想出自己的避难对策来的。斯巴达人接见了雅典人的使者后,整整考虑了十天,在这十天里,全体伯罗奔尼撒人尽一切的努力来修筑地峡上的工事,而他们几乎把它完工了。经过反复权衡后,斯巴达人认为没有雅典人的力量,尤其是雅典人的海上力量,他们是无法击败波斯人的,于是他们同意出兵与雅典人协力对抗波斯人。

             当玛尔多纽斯看到雅典人与斯巴达人准备协力来与他对抗的时候,他便焚烧了雅典城,然后就撤退到底比斯去,因为他想在一个接近友方的城市并适于骑兵作战的地点展开战斗,而他目前的位置显然是不合适骑兵作战的,而且如果他在在目前的地区战败了话,那么除了一条少数人便可截击的狭窄通路之外,没有任何可以撤退的道路。波斯大军一路北上,越过希泰隆山来到普拉提亚平原,在阿索浦河北岸筑大营一座,这个营垒每一面大约十斯塔迪昂(大约2000米),为了修筑这个营垒,玛尔多纽斯削平了底比斯土地之上的树木。然后他将全军展开沿河列阵,在有利地势上等待希腊联军。

             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希腊联盟军队跟随波斯军队达到希泰隆山,并在希泰隆山山麓地带列阵。在这里列阵不仅可以借助地利掩护全军,而且可以掩护希腊军队自己的后勤补给线。此时两军相隔大约10公里。希腊人陆续集结,其总兵力接近11万人。其中斯巴达及其盟友拉科尼亚人各出重装步兵5000,雅典出重装步兵7000人,科林斯人出重装步兵5000人,还有很多来自其它盟邦的重装步兵,重装步兵总数达到3万8千7百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轻装步兵,其中每一个斯巴达人有七名武装的希洛奴隶军,这样就有轻装部队3万5千人,至于期于希腊人配属的轻装部队人数,则是每一个重装兵配置一个轻步兵,这样他们就配属了3万4千5百轻装兵,则轻装兵总数为6万9千5百人,其中雅典人所带来的轻装部队中有相当数量的弓弩手。希腊联军统帅则是斯巴达将领保萨尼埃。

             至于波斯军队的规模,希罗多德说“波斯军共有三十万人,至于和玛尔多纽斯联盟的希腊人的人数,却没有人知道。如果可以推测一下的话,则我以为他纠合了大概有五万人。”这个数字显然是过于夸大了,波斯军队到底有多少人,已不可考,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波斯人拥有占绝对优势的骑兵(据后世史学家估计,大约有1万骑兵)。

             玛尔多纽斯沿阿索浦河北岸布阵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军队占据有利地势,可是现在希腊人并不主动进攻,于是玛尔多纽斯只好派出他的全部骑兵进攻对方,以促使希腊人在遭受无穷的箭雨攻击后会寻求决战。波斯人的骑兵给希腊人很多损害,因为希腊人轻步兵使用的远程武器的射程普遍不如波斯骑兵,除了雅典人中的弓弩手外,但是这些数量稀少的弓弩手怎么能掩护希腊联军漫长的战线呢?当然,虽然波斯骑兵漫天箭雨投向了希腊人的阵地,但是他们的威胁也是有限的。显而易见的是,希腊人在希泰隆山山麓展开,有利的地势掩护了他们的两翼和后方;他们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波斯骑兵的数量,这些希腊人盾牌靠着盾牌,彼此掩护着自己身边的人,这就使全军联系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波斯人因为对方一者有地利掩护侧翼和后方,二者有较长而完整的战线,根本不可能对希腊人进行多方位的进攻,而只能进攻其强大的正面。同时,因为希腊人有比较安全稳定的后方可以为他们提供粮秣,因此他们可以长时间在自己阵地上固守,而不需要主动出击去追击对手,也避免了被波斯骑兵利用强大机动能力分割包围的可能。最后一点,希腊人固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弓箭对他们一般只能形成创伤,而难以造成致命的打击,希腊人可以不断替换并抢救伤员,而波斯骑兵则并不敢靠近希腊人中的伤者并杀死他们,这样,他们进攻的效果就更是大打折扣了。因此,波斯骑兵的进攻虽然猛烈,但是给希腊所造成的麻烦却是有限的。

            波斯骑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进攻后,发现美伽拉人所驻守的阵地是最为适宜进攻的地区,于是他们集中其主力进攻美伽拉人的阵地。美伽拉人面对波斯骑兵的集中攻击感到束手无策,幸运的是及时前来增援的雅典弓弩手射倒了波斯骑兵统帅玛西司提欧斯的战马,更为不幸的是,倒地的玛西司提欧斯被一拥而上的希腊重步兵杀死,这样波斯骑兵顿时群龙无首,双方为了争夺尸体发生了惨烈的战斗,最后以波斯人的撤退而告终。此番较量波斯人的失利,到底是应该归于希腊人的幸运还是波斯人战术的失利?在我看来,战术的失利有一些,希腊人的幸运也有一些。如果波斯人继续在整个希腊战线上打击希腊人,那么希腊人手中唯一可以克制他们的雅典弓弩手(这个参见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彻·琼斯写的《西方战争艺术》一书,关于步兵弓弩手在防御中对骑兵弓弩手的优势有详细的论述)将在漫长的战线上疲于奔命,因为一旦波斯骑兵发现弓弩手后,他们可以迅速离去而去打击希腊战线的其它部分。波斯骑兵集中攻击美伽拉人的阵地,则提供了一个雅典弓弩手与波斯骑兵面对面较量的机会,这让雅典弓弩手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火力,从而使波斯骑兵处于战术上的劣势。至于所说到的希腊人的幸运,则是玛西司提欧斯的阵亡了。

          玛西司提欧斯的阵亡大大打击了波斯人的士气,因为他在全军中是地位仅次于玛尔多纽斯的人物,他们剃掉了自己的头发,剃掉了他们的马匹和驮畜的毛发,并且长时间不停地痛哭。与此相对的,则是希腊人士气的高涨,他们认为应该采取更大胆的行动而非原地固守了。为了取得更好的水源以及取得一个能够进攻波斯军队右翼的良好的出发阵地(若右翼进攻得手,则可以切断波斯军与其后方基地的联系),希腊人离开希泰隆山山麓地带良好的防御阵地,利用山地的掩护,前进到普拉提亚与阿索浦河之间的普拉提亚平原,在格尔格费亚泉以及英雄安多罗竞拉铁斯的圣域附近的一些不高的小丘间和一块平原上列阵。至于他们列阵的秩序,则是斯巴达占据右翼阵地,雅典人占据左翼阵地,其余的希腊人,共19国的部队,列阵于两者之间。

          当玛尔多纽斯发现希腊军队这一战术调整后,他也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调遣他的全军在阿索浦河北岸摆了一个平行的阵列,以正对着希腊人的阵线。至于具体的军队部署,则是最强的波斯人对着希腊方最强的斯巴达人,亚洲诸国的兵力部署在中央对着希腊19国的部队,马其顿人和帖撒利亚则对着雅典人。玛尔多纽斯的这一部署迅速瓦解了希腊人攻击其右翼以迂回到其后方的企图,因此希腊人又回到了防御的状态,至于此前比较有进攻意识的波斯人,则因为玛西司提欧斯的阵亡而心有余悸,也不敢贸然出击。

          两军就这样整整对峙了八天之久,在第九天的时候,一个名叫提马吉尼达斯的底比斯人向玛尔多纽斯进言,要他派军队进攻希泰隆山的山道,因为据他判断,希腊人的增援部队和补给就是从这里进来的。果然不出提马吉尼达斯所料,波斯骑兵在当天晚上就截获了从伯罗奔尼撒运送粮食的五百头驮畜,还有跟搬运车在一起的人员。他们毫不留情地连人带牲畜都加以残杀。当这些骑兵杀够了的时候,便把剩下的人畜包回起来,把他们赶到波斯营地。
         
         虽然波斯人取得了这么一个不小的战术胜利,但是形势已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希腊人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而波斯人的粮秣则是日益短缺。于是玛尔多纽斯便与另一位在军中地位尊贵的人物阿尔塔巴左斯商议应该如何应付目前的局势,注意,这个阿尔塔巴左斯与上文提到的阿尔塔巴诺斯并不是同一个人,两者的中译名非常相似。阿尔塔巴诺斯是大流士的弟弟,波斯东部省份巴克特里亚的总督,薛西斯的叔父。阿尔塔巴左斯其父帕尔那凯斯是波斯王室的远亲,大流士的宫廷侍卫长,掌握帝国财政,权倾朝野。阿尔塔巴左斯主张波斯全军应该退到底比斯去,因为他们在那里有充足的补给;同时,他建议玛尔多纽斯贿赂希腊各地的知名人物,以分化瓦解希腊联盟。除了阿尔塔巴左斯外,很多底比斯的知名人士也主张玛尔多纽斯这样做。但是玛尔多纽斯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建议,他认为自己的军队要比希腊人强得多,他不应该继续等下去了,因为希腊人每天都在增加,而应该尽快挑起战争。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便悄悄离开了波斯人的营垒,来到希腊人中间,向希腊将领们通报了玛尔多纽斯的计划,希腊人认为大战已不可避免,于是他们在破晓的时候调整了他们全军的部署,将斯巴达人与雅典人互换了阵地,因为他们认为斯巴达人对付彼奥提亚人和帖撒利亚人是比较有利的,而雅典人对波斯人作战也是有经验的。当玛尔多纽斯发现了希腊人的这次调动后,立即试图也进行类似的调动,当希腊人发觉玛尔多纽斯的这个企图,便把斯巴达人和雅典再次交换了阵地,都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玛尔多纽斯虽然急于与希腊人决战,但是他还是没有卤莽到贸然失去自己的地利的地步。于是他派遣他的骑兵向希腊人进攻,并捣毁和堵塞作为希腊全军水源的格尔格费亚泉;这样,希腊全军变彻底失去了饮水供应,因为希腊人只能从阿索浦河和格尔格费亚泉取得饮水,而阿索浦河的河水早已被波斯人的远程武器所控制。由于饮水和军粮都已用尽,而且他们还遭受波斯骑兵无穷无尽的箭雨的攻击,在波斯人进攻的第二天上午,希腊人召开了一个战争会议,决定在黑夜里退到一个叫作“岛屿”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在普拉提亚废墟东面约一里处,在格尔格费亚泉的南面。此外他们还决定,当他们到达那个叫作“岛屿”的位置时,他们要在当夜把一半军队派到希泰隆山去,救援他们运军粮的仆从,这些仆从在前段时间已被波斯人切断。

          近代军事历史学巨擎富勒认为,希腊人真正的计划是全军撤退到希泰隆山去,因为希腊军队撤退到希泰隆山后,可以有效掩护自己的后勤补给线。希腊军队先撤退到那个叫作“岛屿”的位置上是为了在希腊军队击败希泰隆山隘口的波斯军队前有一个安全的防御阵地。毕竟在一夜之间希腊军队无法完成所有的战术行动,而一旦白天来临,如果缺乏一个安全的阵地,那么分散而且没有阵地掩护的希腊军队将受到波斯人可怕的打击。笔者是十分认同这种猜测的。当夜二更时分,希腊全军开始有计划的撤退。撤退的序列是首先是中央部分的希腊小国联盟,接着是右翼的斯巴达军团(其中有部分铁该亚人),最后是左翼的雅典军团。中央部分的希腊联盟撤退得很顺利,轮到斯巴达军团撤退的时候,却遇上了不小的麻烦,斯巴达的一个军团将领阿蒙费里塔斯非常顽固,认为在敌人面前是斯巴达人的耻辱,他断然违抗保萨尼埃的命令而不进行撤退,于是整夜斯巴达人都处于争吵之中,当天色泛白的时候,保萨尼埃才决定以大局为重,丢下阿蒙费里塔斯的军团而进行撤退。

        当阿蒙费里塔斯发现保萨尼埃真的丢下他的军团而进行撤退的时候,他不由得害怕了,因为他的军团如果孤立呆在原地,是会很容易被波斯人歼灭的,于是他开始追赶走在前面的军队主力。走在前面的斯巴达主力部队也不忍心彻底丢下阿蒙费里塔斯军团,当他们走了一段距离后(大约2000米),开始停下来等待阿蒙费里塔斯军团。幸运的是阿蒙费里塔斯军团赶上了斯巴达主力,不幸的是波斯骑兵已如影随形般杀到,他们很快将整个斯巴达人包围并用箭雨使他们动弹不得。骑兵只是攻击的前奏,在骑兵拖住了斯巴达人后,玛尔多纽斯率领波斯步兵马上就跟了上来,至于亚洲各地的部队,看到波斯人出击后,也立即开始了追击,但是这些被波斯人胁迫来参加战斗的亚洲人并不特别关心波斯人的胜负,他们在追击的时候秩序大乱,好像他们是去争夺战利品,而不是去进行血腥而残酷的战斗似的。

        当斯巴达人看到波斯人主力向他们靠近时,他们便去向在他们后面撤退的雅典人请求援助,但是雅典人早已被玛尔多纽斯派去的他全军的右翼希腊扈从部队困住,完全不能脱身。波斯步兵用他们的藤盾连成了一道壁垒,顷刻间箭如雨下,缺乏远程武器的斯巴达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如果雅典人始终不能摆脱希腊扈从部队,而在目前斯巴达人对抗波斯人的战局中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波斯人是会取得胜利的。但是,幸运再次光顾了希腊人,而波斯人则再次暴露了他们缺乏重装步兵的弱点,在这个决定性的阶段,《西洋世界军事史》大致如下写道:“现在玛尔多纽斯却开始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结果使他丧失了这次会战。他本来应在弓手的后方,保留着相当大的空间,以便他们可以进退自如,保持着一个有弹性的战术正面。可是他却把它的亚洲部队,集中的塞在他们的后方,于是使弓手的正面被冻结住了。战争的转机如是来到了,当保萨尼埃看到亚洲部队靠拢的时候,他就认清了决定性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立即发动反击。希腊重步兵冲破了盾墙,把弓弩手们逼在亚洲部队的身上”。

    战斗顿时由波斯方当方面的火力覆盖杀伤转变为希腊重步兵与波斯轻步兵之间的肉搏作战,这显然是不利于波斯人的,因为轻步兵无论是防护的装备,还是近身作战的技巧都是大大不如重步兵的。尽管如此,波斯军队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仍然能顽强的守住他们的阵地,可是这个时候,玛尔多纽斯在混战中阵亡了,失去统帅的波斯军队顿时如退潮之水般崩溃了,他们逃到了阿索浦河北岸的壁垒之中。那些跟随波斯人前来追击斯巴达人的亚洲来的士兵,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本来就是无心为波斯人卖命作战的,当他们看到波斯人撤退的时候,也随即放弃了他们的阵地而溃散。至于与雅典人交战的希腊扈从部队,在那些忠于波斯人的少部分人阵亡之后,也大部溃散了。

      在斯巴达和雅典人开始追击波斯全军的时候,处于“岛屿”地区的希腊中央部分的19国同盟军队一直没有与对方交过手,当他们发现波斯人已经全线溃败的时候,于是组成了两个纵队追击波斯人,可是他们是如此大意,以至他们的队列非常混乱,当他们在平原上追击的时候,掩护全军撤退的一部分波斯骑兵发现,波斯骑兵马上将他们从四面八方包围,并将对手笼罩在箭雨之下,缺乏远程武器的希腊人难以还击,而且没有地形的掩护,波斯骑兵杀死了他们当中六百人,受伤的更多,一直把他们赶到了希泰隆山。

       然而这种小规模的战术又怎么能阻挡希腊人前进的脚步呢?希腊人追击波斯溃军到了阿索浦河北岸的壁垒后,波斯人重整勇气,依托壁垒与希腊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较量,最后,希腊人在壁垒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希腊人顿时如洪流般涌入,大肆屠杀波斯人。普拉提亚会战的失败,宣告着波斯人在此次战争中彻底的失败,波斯人在欧罗巴的势力,基本清除。至于希腊方在此战中的损失,个人认为希罗多德的记载不可信,比较认同普鲁塔克的说法,他在其著作中估计希腊方面全部战死人数为一三六○人。胜利后的第十天,希腊人开始围攻底比斯,到了围城后的第二十天,底比斯人作了有条件的投降。

      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在小亚的米卡尔海角在伊奥尼亚人的帮助下击败了监视伊奥尼亚人的波斯海陆军,并焚毁了大量波斯战舰。连续的战败让波斯人的威望江河日下,许多在波斯统治下的岛屿纷纷加入希腊同盟。希腊海军在击败了米卡尔海角的波斯人后,他们驶向了赫勒斯滂海峡,打算攻占波斯人在欧洲最后的据点西斯塔斯,由于斯巴达人进行围城战,因此担任此次进攻的主要是雅典人,雅典人用了整个冬天通过饥荒而非强攻拿下了这座坚固的要塞,彻底清除了波斯人在欧洲的势力。公元前478年,雅典和爱琴海各岛及小亚希腊各城邦为了共同对付波斯人,组成同盟,由雅典领导,史称提洛同盟。他们数次大败波斯海军。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双方签订和约,波斯人承认小亚希腊城邦独立,放弃对爱琴海和黑海一带的统治。

       亚欧两洲之间的第一次大决斗就这样结束了。强大的波斯军队为相对弱小的希腊人所击败,其间的种种原因是很值的后世者总结的。波斯人拥有广袤的国土,它能征集庞大的陆军与战船来进行战争,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但是兵多将广并不一定能赢得战争,因为假如百万大军无法发挥赫赫神威,那么与没有无异。波斯人拥有庞大的海陆军,庞大的陆军造成了补给的困难,庞大的海军则需要大量的港口,这样,数量庞大的军队自己就给自己造成了一个软肋,如果对方掐断其陆军补给线的话,那么这个效果会比直接同它的陆军交战有效得多。希腊人能击败波斯人,关键在于希腊人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击败了波斯人的海军,夺取了制海权,使波斯人几乎无法通过船只来为其陆军提供补给,而船只提供的补给正是波斯陆军补给的主要来源。再者,波斯人虽然征集了大量陆军与战舰,但是其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波斯人从亚洲与欧洲各地强制征集而来的部队,他们为波斯人的威势所慑,不得不前来作战,但是他们几乎不可能卖力作战,完全视波斯人的胜败为转移,一旦波斯人失败,他们就准备着逃跑。

       从战术上看,波斯人虽然人多势众,但是除了少数精锐外普遍装备低劣,训练不足,在战争中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反而增加了后勤补给的困难。从兵种组成上看,波斯人拥有占绝对优势的骑兵,这一优势曾经给希腊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希腊的地形阻止了其战斗力的发挥。波斯人的弱点在于拥有过多的轻步兵,而重步兵严重缺乏,轻装步兵在开阔地形上对重装步兵拥有优势,可是在希腊这种多山狭窄的地区却难以展开,重步兵的缺乏让波斯人难以阻挡希腊人的重步兵冲锋,这是马拉松会战和普拉提亚会战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在战略与战术上波斯人有种种不足,但是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力量对比着实不容乐观,回顾三次远征的所有战斗,我们发现波斯人取胜的机会是很多的,而希腊人很多时候可以说是险胜。在萨拉米斯海战前夕,假使波斯人不管留在萨拉米斯的希腊海军,而直接驶向科林斯地峡,那么希腊人就非常危险了;在普拉提亚会战之际,如果玛尔多纽斯听从阿尔塔巴左斯与底比斯人的建议,率领波斯全军退到有充足的补给的底比斯去,同时贿赂希腊各地的知名人物,以分化瓦解希腊联盟,那么波斯人与希腊人的胜负恐怕也会是未知之数。克劳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如此论述:“我们说过,战争中一切行动追求的都只是可能的结果,而不是肯定的结果。那些不能肯定得到的东西,就只好依靠命运或者幸运(不管把它叫做什么)去取得”。希腊人在战争中不为强敌所吓倒,尽其智勇,努力避免危险,不屈不扰的追求胜利的最大可能性,而且幸运也屡次光顾他们,这是他们能取胜的关键;与之相反,波斯人数次犯错,使自己本来具备优势的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把胜利拱手让给了希腊人。

       “过客啊,请去告诉斯巴达人,说我们忠于他们的嘱咐,在这里牺牲。”希腊人告诉了全世界人类一个不朽的真理:在面对强敌侵犯时,勇气是多么的重要!

0

主题

0

回帖

140

积分

游客

积分
140
发表于 2007-10-6 15: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腊打败了波斯侵略,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最后却是被波斯国王勒令停战。。。。

0

主题

0

回帖

1168

积分

游客

积分
1168
发表于 2007-10-8 17: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是人数上的不对称战争

0

主题

0

回帖

2534

积分

游客

积分
2534
发表于 2007-10-17 18: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再一次证明,人海战术纯属扯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5-7 05:23 , Processed in 0.0457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