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8|回复: 0

评说金海陵王完颜亮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4984

积分

游客

积分
4984
发表于 2007-11-15 13: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朝是一个别致的朝代。她统治中国北方长达120年,历十帝。其时华夏分为四爿,北有金,南有宋,东有高丽,西有夏。金国为龙头老大,其余三国都向她纳贡。金朝是一个游牧与农耕并存的帝国,愈到后期,农业成分愈大,勇武精神渐淡,卒亡于马背上的武士蒙古人。



金朝立国时,还是奴隶制社会,这种制度易于全国总动员去投入战争。金太祖和开国元勋们均不识字,这并不妨碍他们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金朝的转型,始于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在位15年的他推行了许多政治经济改革,特别是大刀阔斧地改造生产关系,使得金国逐渐摆脱了奴隶制的陋习而迈进封建社会。诚然,在他的治下,金国与宋朝的战争此起彼伏。彼时的金国,政治廉明,国力较强,但要说她的文化与制度比汉人政权先进或相差无几,这是没有根据和理由的。金熙宗是太祖的嫡孙,名分无可挑剔。他有一个叔伯兄弟完颜亮,是殿前重臣。亮父系太祖的长子,却是庶出,所以那一房人与龙袍无缘。按道理完颜亮也是庶出,但亮父之原配无所出,亮母虽为次室,却也是出身渤海的望族,所以,亮当为宝玉而非贾环。

完颜亮自小与宗室弟子一起读书,学四书五经和女真自己的族规与文化,由此可见金朝对汉文化的仰慕和重视。完颜亮汉文程度如何?从下面这首诗可见一斑:
  

蛟龙潜匿隐苍波,
且与虾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头角就,
撼摇霹雳震山河。
  
这大抵和“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咏雪打油诗属一类水平,但想想人家的爷爷还不认字呢,完颜亮的汉文当属不错了。他的这首题壁诗还泄露了自己的心迹,就是对殿堂上那群不识字的三朝元老群臣的蔑视,还有就是篡位的野心。有一次,宗室子弟聚会,酒酣耳热之际,便玩起风雅来,说要学汉人在折扇上题字,座中谁的书法拿得出手?便是完颜亮了。他即兴挥毫:“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金熙宗真是瞎了眼,竟委他以奉国上将军、骠骑上将军、官中京留守、迁光禄大夫之重任,而这年完颜亮才十八岁。以同时代的南宋宰相秦桧所推行的文字狱,完颜亮的“恶攻”罪足够满门抄斩了。但他居然安然无恙,这并非金朝不兴以言治罪,实行宽大无边的文化政策,实系庙堂之上,君臣的汉文水平都“鸦鸦乌”,能把小亮哥的书法认囫囵就不错了,哪能啃出里头的反骨来?说到此处,还有一例,某次金朝上京闹灾变,狂风暴雨施虐京城,闪电击中皇宫,引起大火。金熙宗援引汉人史书上的惯例,开坛祭天,宣读罪己诏。完颜亮乘机在诏书草稿上做手脚,塞入“惟德弗类,上干天戒”,“顾兹寡昧,眇予小子”等私货。这形同江湖巫师的“降头术”,即是给熙宗使坏。皇帝哪看得懂,便要盖玉玺颁布下去了,好在有汉人文官指出:“‘弗类’是大逆不道;‘寡昧’是蠢钝无知;‘眇’是瞎子;‘小子’更是少不更事的童孩。”熙宗大怒,这才将完颜亮逐出京师。瞧瞧,这就是金国君臣汉文教育素质的写照,如果完颜亮是无心之失,亦证明了他的水准也高不到哪里去。故此,任何高估金朝的“汉官礼仪”及其文化水平的说法,都缺乏根据。况且后来熙宗觉得亮兄弟也无大恶,到底把他召回来了。完颜亮的一桩“德政”就是挑唆熙宗处死了宗室成员阿懒和挞懒,这是金朝对南宋主和派的骨干,他们的凋谢,加重了南方汉族人民的灾难。南宋小朝廷固然有许多制度上的癌症病灶,但有一点她比共产党要好得多,就是皇帝多不恋栈,“我欲乘风归去”,徽宗让位给钦宗;而高宗又让位于孝宗。反观金朝,政变与篡位之宫闱闹剧不绝如缕。公元1149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夜,完颜亮果然“摇撼霹雳震山河”了,他串通了熙宗所宠信的驸马爷,夜入皇帝寝宫,手刃当朝圣上,熙宗死时仅31岁。岳飞之案,赵构是这样批示的:“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临刑时,岳飞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然而,要与金朝的宗室与勋臣相比,南宋的冤狱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完颜亮杀人之邪乎,赵构和他根本没法比。亮屠杀太祖的宗亲子孙达70多人,杀重臣更不计其数,其中曹国公宗敏和左丞相宗贤(均为太祖之子)被杀时,连葛王完颜雍(即后来的金世宗)也错愕道:“死于何罪?”这比起韩世忠质问秦桧,恐怕更感唇亡齿寒,因而更感切肤之痛!后人要承认,完颜亮在推动女真民族接受先进制度及文化方面,比熙宗走得更远。而且他破除成规与民族偏见,起用大批汉族人,任人唯才。不幸的是,他也破坏了女真王室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族规,淫乱的程度,超过任何一个汉族皇帝。

  
       完颜亮说过:“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第一愿已告达成,第二愿不易一蹴而就,这第三,却易若探囊取物。关于完颜亮的性事篇,建议大家去读《醒世恒言》的《海陵王纵欲亡身》,这一章既“养眼”,文笔也十分简洁流畅。总之,被他收入深宫而“妻之”的,竟有他的弟媳、小姨子、堂姐妹,更有甚者,连叔母、舅母都不能幸免。公元1161年,完颜亮终于要一遂他的第二志愿了。他亲率百万大军(号称,实为60万)从南京誓师出发,席卷南宋的残山剩水。其实完颜亮之南征,并非得到金朝上下一心的支持,应该说反对者为多(这被后来的政变所证明),反战派包括了受人尊敬的皇太后。反战的主要观点是师出无名(有和约),国家人心思安,金军不习南方作战,又劳师袭远,粮草难济等等。然而完颜亮充耳不闻,还将反战派的重要人士给予斥责和廷杖处罚。在马肥草长的九月,金军车辚辚马萧萧,兵分四路,大举南下。完颜亮还赋诗一首:

万里车书一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
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几行诗已明显比青年时期的“打油之作”有了较大进步。可惜,它只是壮烈雄伟的志向,吴山第一峰可望而不可即。南宋军民殊死抗敌,金军勉强开抵和州,正要围攻庐州,大后方传来噩耗,东京留守完颜雍造反称帝,并传檄天下,公布他的种种罪状。完颜亮大怒,要回师平叛,却被随军右丞相劝止,那意思是目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要无功而还,必众散(溃散)于前,敌乘于后,如此还不如驱兵渡江,以雄师百万投鞭断流之势,先灭了南宋,再回头北伐,到时功盖天下,这不更为名正言顺吗?完颜亮觉得有理,便于11月7日杀黑马祭天,投一羊一猪于江中,以求天佑。次日完颜亮登上龙舟,亲自指挥三军渡江。历史上著名的采石之役就此拉开战幕。金兵战船逼近南岸,宋军以逸待劳,万箭齐发,南人驾舟,进退有度,反是金兵的浩荡船队首尾相抵,运转不灵,结果伤亡惨重,只好退兵。完颜强渡未逞,竟发劝降书给宋军统帅,人们只听过乘胜招降的,哪有打了败仗还硬充老大的。宋军将领李显忠回书一封,表明大宋军民血战到底之决心。完颜亮唯有一条道走到黑,移师淮东,屯军瓜州,准备再次强渡,袭取镇江。

  
       然而,南军的斗志和金朝之易主,都给完颜亮的百万雄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金兵开始成队成群地逃亡,还有亲完颜雍的势力在密谋兵变。正好完颜亮因连战皆北而下令11月乙未日“全军渡江,后退者斩!”兵变策划者(新任浙西路都统制完颜元宜)就在决战前夜放出谣言,说完颜亮决定全军弃马抢渡。此言一出,三军大哗,皆因北人善骑,马是命根子,要他们弃马,实不如抢先一步弃主。于是当夜突发兵变,完颜亮以为宋军偷袭,不料一看,射进帐篷的利箭刻着金国制造的印记,他明白大势已去,本欲困兽犹斗,但连自己的箭囊都未找到,便被乱箭穿身,叛兵蜂拥而入,见他未气绝,又补上一刀……金世宗继位的第二年,他降旨把完颜亮贬为“海陵郡王”谥号“炀”,灵柩安葬于诸王茔城,18年后,有言官上表说,凡属弑君篡逆者,就不应该封王和下葬诸王茔城。金世宗准奏,再下诏将完颜亮降为“海陵庶人”,棺木起出,改葬于平民坟茔。“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一代枭雄完颜亮,当了12年皇帝,终于化为一撮黄土。“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完颜亮之后,金朝的南侵与宋朝的抵抗仍在继续,直到一个更强悍的游牧民族用他们的铁蹄叩响了中国的大地…….然而,血腥的故事还是未曾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3:38 , Processed in 0.0261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