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6|回复: 5

一九一四年的东线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8903
发表于 2007-10-29 2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战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与沙皇俄国 、塞尔维亚之间有一条“S”形的战线。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翻开大战期间东线的攻防地图,我们发现,大部分战事都集申在沙皇俄国控制和影响 的地域上 。   


  关于俄罗斯特色的战争,托尔斯泰曾经在巨著《城争与和平》中说:战争的胜败往往取决于士兵的集体无意识运动,而非指挥官的意志,相反指挥官在故争中往往懵懂莫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钱的战事,正好应验了托尔斯泰的观点。把整个国家推入战争的沙皇尼古拉不知道,他的皇朝即将终结。俄军的总司令尼古拉大公(另一个尼古拉)也不知道,开战的第二年,他就因为糟糕的战绩被免职;直接指挥作战的俄军总参谋长吉林斯基更不知道,他派到前线的数百万老毛子,实际上是去送死。
         
  在开战的头几个月时间里,俄国军从平时的一百二十万人增至六百万(这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军队的总和还多)。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虽然俄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是俄军普遍缺乏训练,许多士兵只不过刚学会正步,学会了使用步枪就被赶上了战场。八月十七日,准备就绪的三十个步兵师及八个骑兵师(共六十五万人,编成两个集团军)开始了进攻。

  除了士兵缺乏训练外,俄军还有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后勤补给线过于落后,缺乏先进懂得铁路系统。当时,从俄罗斯内地大城市到波兰首府华沙(波兰当时还只是俄罗斯的一个省),只有六条铁路,且支线太少,军事价值极其有限。更为糟糕的是俄国为了防止遭到攻击,早已使边境地带被森林和灌木丛变成成半荒芜地带。道路一下雨就变成一片泥浆。这一切使庞然大物般的俄军运转起来像只笨重迟缓的蜗牛。
  就这样到八月二十日,先期抵达前线的俄第一集团军与德意志第八集团军在一团泥泞中遭遇。
 
  德意志第八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茨,绰号“胖家伙”,是靠给皇帝讲故事和笑话而获此职位的,此人对调兵遣将一窍不通。遭遇战一发生,普里特维茨就命令部队后撤。此时,俄军早已被长途的跋涉和糟糕的后勤补给折磨得疲惫不堪,正准备撤退休整,却意外发现德意志军队竟向后撤退,于是便勉力继续前进。
  普里特维茨打电话报告裙包参谋总长毛奇,说自己想退到维斯瓦河以西。但没有主见的他随即听信作战军官霍夫曼的意见,觉得进攻俄军左侧翼可稳操胜券。遗憾的是,他忘了把这项计划再行上报。正在此时,早就想找机会让他打道回府的毛奇发报解除了他的军职。早已退役的保罗?冯?兴登堡和刚刚崭露头角的瓦尔德希?鲁登道夫被任命为新的司令和参谋长。这就是后来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命运的两大军事巨头。当时正在西线作战的鲁登道夫接到的任命上说:德皇完全信任你。当然,你无须对东线己经发生的情况负责。他立即日夜疾驰,赶到科布伦次觐见德皇,随即乘坐专列开赴东线。这列专车在汉诺威减短暂停留,因为兴登堡在这里。

  整个战争期间,他们两人的表现都很像中国曲艺节目里的“双簧”兴登堡站在前台踌躇满志、指挥千军万马,背地里却是鲁登道夫发号施令、谋划军情。兴登堡荣誉加身,是受到举国上下狂热崇拜的英雄;鲁登道夫则掌捏实权,决定着战争的节奏与胜负。战后一直到元首上台前,兴登堡一直是公认的德意志英雄,他的神话甚至超过了俾斯麦。直到他八十七岁去世后,人们才慢慢发现,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巨大的木偶”。而鲁登道夫虽然被公认为一战中最杰出的战术家,推动了现代战争的发展,他却在战略和政治上严重迟钝,特别是刺激美国参战最终导致德意志战败。

  
坦南堡战役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抵达前线时,俄罗斯军队正缓慢地推进,他们没有对里特维灰临走时,含糊同意的进攻计划出异议。与俄第一集团军正对面的德意志只留下一个骑兵师为诱饵,而霍夫曼指挥大部分德意志军队乘火车快速机动到俄军第二集团军西南方重新集结,威胁到俄军的两翼。俄第二集时军司令萨姆索诺夫得到了侧翼的危险信息,请求暂停攻击,但被吉林斯基制止。八月二十五日,德意志军队发起总攻,这场战斗异常混乱。敌对双方都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一些德意志军队眼睁睁看着艰难逃命的俄军,却无力追击;一些茫然进攻的俄军,被德意志军队指指点点地圈捕起来,根本无力反抗。第二集团军司令萨姆索诺夫逃进森林中开枪自杀。随后,俄第一集团军也闻风溃败,司令连年坎普夫抛弃军队,飞快逃回俄国。统计下来,俄军损失了二十余万人。摄影史上留下了许多坦南堡会战中的照片。其中,有尸横遍野的战场,也有精神萎靡的俄军俘虏。

  坦南堡战役后,兴登堡一夜之间成为了受整个德意志崇拜的人物;而事实上,却什么也没做。战后,策划了整个战斗霍夫曼曾经对慕名来访的客说:“这里是战斗前陆军元帅睡觉的方;这里是战斗期间他睡觉的地方;这是战斗后他睡觉的地方。”



加利西亚故役



  俄军在坦南堡的失败,使它在加利西亚战役中的胜利也黯然失色。加利西亚是奥匈帝国领土,大战一爆发,奥匈帝国参谋长康拉德便气势汹汹杀来的,把十九个师三个集团军的兵力投向塞尔维亚。

  由于塞尔维亚军队,不管从数量还是装备上来说,都比奥军差很多,所以他们只能进行阻滞战斗。不过,塞尔维亚军队里的人几乎都是些久经战火的老兵,战斗力很高,使得奥军损失很大。八月十六日开始,半个月时间里充分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塞尔维亚人,在每一个自己认为适合开战的时间打击奥军,使得奥军在损失四万人后败退回加利西亚。

  康拉德在遭受失败后,将精力转过来对付俄军。这次,他再次犯下轻率冒进的错误。八月二十二日,奥军三十个师组成三个集团军,以身穿彩色制服的轻骑兵为先导向俄军杀来。

  他们渴望着与俄国的哥萨克骑兵血战一场。然而,他们却扑了个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骑兵的时代己经成为历史。相对于一次世界大战中空战、坦克战、化学战的出现,自动机枪、快速火力步枪以及远程大炮的广泛运用,军事技术的全面革新已经使骑兵再也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然而,要使人们改变几千年间养成的骑马打仗的习惯并不容易。欧洲军队自普法战争起就一直未经历过重大的陆地作战。所以,他们头脑中保留着许多更适于十九世纪早期的战争观念。

  这些奥匈骑兵一冲上前线,便骤然发现自己既没有一个明确的使命,也无长久生存的能力,只能徒然打转。而他们要寻找的哥萨克骑兵早已被俄国将军当作诱饵,将奥军引进俄军布置好的纵深阵地。俄军的大纵深迂回战术取得了成效。孤军深人的奥军遭到围歼,损失了十五万人。俄罗斯人乘胜追击,几乎打到匈牙利平原。但他们的进军终于因为后勤补给的老毛病无功而返。
     
  整个一九一四年秋天,敌对双方战火纷扰,胜和败的界线却含糊不清。俄军不断将其装备和弹药储存向前推进,一方面对奥匈帝国造成了严重威胁,另二方面也把自己的将来作为赌注押了上去,最终在十月革命中满盘皆输。而这也使得德意志,不得不将大量人力物力拿出来应付东线的糊涂战局,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西线马思河的失败。

1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4753
发表于 2007-12-11 04: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线的得失对德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12-12 09: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小毛奇在容克地主的压力下,做了错误判断的结果

三个军无目的从西线到东线,结果东线因为指挥官的出色发挥,没用到这三个军,而西线缺少这三个军而失败

1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4753
发表于 2007-12-13 04: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荣誉叫做忠诚于2007-12-12 09:35发表的  :
但小毛奇在容克地主的压力下,做了错误判断的结果

三个军无目的从西线到东线,结果东线因为指挥官的出色发挥,没用到这三个军,而西线缺少这三个军而失败

感觉最严重的还是他让百万大军绕过荷兰,直接攻击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在那里耽误了太多时间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07-12-13 0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乱剑狂刀于2007-12-13 04:11发表的  :


感觉最严重的还是他让百万大军绕过荷兰,直接攻击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在那里耽误了太多时间
这里有一个政治和军事的考量了

施堤芬伯爵,认为即便在政治上破坏了荷兰的中立,给德国造成了政治上的极大被动,那在军事上是否能给德国带来相应的好处?

军事上的得分,是否能弥补政治上的失分?

这是德国参谋本部一直在考量的

而列日要塞只坚持了一两天时间,作用是否明显,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俄·本哈根要塞]

位于运河上的这个要塞才是组织德军前进脚步一个月之久的最大障碍。

1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4753
发表于 2007-12-14 02: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列日要塞只坚持了一两天时间,作用是否明显,不得而知

我看过一篇专门关于马恩河战役的介绍,上面提到列日要塞坚持了4天,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小毛奇还有个重大失误是把右翼的部队转移了一些用于加强左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1:07 , Processed in 0.0293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