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8|回复: 2

日本古代“抵制唐货”运动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发表于 2008-4-11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货顾名思义是指中国货,在本文中就是指唐朝的大唐制造。在中学课本里我
们都学过日本人倾慕天朝上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的强大,曾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
习当时的先进科学文化,其受中华文化之熏陶自不待言,此类文章不说如烟似海,
也如同牛毛马毛了。然而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中都不约而同的忽略了日本是如何终止
和唐朝交往- “废止遣唐”这一中日历史上对日本文化形成有决定性影响的大事。

  日本和中国的交往以隋唐时期最盛,中国文化全面的东传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的。其实在隋朝时期,日本已经派出遣隋使,第一次遣隋使是在日本圣德太子第一
次征讨新罗中派出的,时当推古天皇八年(公元六OO年)。据《隋书。东夷传》云
:" 开皇二十年,侯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 ,而30
之后630 年,日本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直到最后一批838 年,经过了238 年的漫
长时间,日本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进入独立的本土文
化阶段。唐昭宗乾宁元年,日本宽平六年即公元894 年,新任遣唐使菅原道真引用
在唐学问僧中灌的报告而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陆多阻”为由,建议停
止派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了这一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

  “废止遣唐”可以说是发自上层统治的一场“抵制唐货”运动。九世纪后半期,
中国先后发生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加之各地藩镇割据,唐王朝日薄西山,摇摇
欲坠,即菅原道真报告中所指“大唐凋敝”,然而随着日本政府推行闭关政策,终
止中日一切贸易往来之后。两国民间的关系并未随之中断,不断有日本僧人学者,
他承中国或朝鲜的商船继续来大唐学习,且民间和贵族都十分喜爱“唐物”,可以
说是崇拜,这一点有些像今天中国热喜欢“日货”。所以走私也就应运而生了,以
至于中部、四国及九洲一带的豪族,不少成了走私者的保护神,公开对走私者征税,
称“唐物税”。从两国民间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国内需要来看,似乎终止中日关系
的理由不够充分,但这只是一层表面的原因,更深刻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出于经济
和文化方面的考虑。

  自奈良时代留学生和学问僧大规模的输入大唐文化,日本民族对于大唐的仰慕,
已达极点。不仅文物典章照抄中国,且对于中国生产的物品也非常喜爱,大量唐货
进入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日本一直处于入超的状态。这样大量白银流出,本土经
济得不到发展,面临崩溃。

  而且在输入品中不仅有货物,还有“唐钱”。当时的日本钱币,与唐钱相比有
种种缺憾。不仅在质量上无法相提并论,且流通中也有诸多不便,因此唐钱有着两
方面的优势在日本大受欢迎,这就直接导致了日本货币体制更加混乱,这对本已面
临危机的日本经济和政治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从商品、金融、文化各方面改变日本落后的状态,
但这是短期内无法取得成效的。而从政策上先行杜绝外国政治经济的威胁则不是什
么难事,故宇多天皇下令废止遣唐的理由或在于此。

  废止遣唐虽然是一种政治策略,而文化是政治的一种表征。所以日本文化在平
安时期呈现出了摆脱唐文化的影响,努力确立本民族文化风格的特征,而实际上平
安文化也是日本本土文化真正得以发展的开端。

  首先表现在文字上,日本人采用汉字的一部分省略或仅使用偏旁部首创造出了
假名文字,相当于表音的字母。其中采用正楷汉字偏旁的称作片假名,采用草书偏
旁称作平假名。假名在平安时代很流行,而在此前则是大量的使用汉字,而汉字毕
竟是一种外来文字,在日本精通汉文的往往只限于贵族和僧侣,广大下层民众则很
难学习或无条件来学习汉文,而假名这种表音的文字的出现,则使文化知识得以在
更大范围内传播,从而为日本文化的本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假名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文学开始粉墨登场了。平安前期,汉文学
依然盛行,和歌衰落。例如前文提倡废止遣唐的菅原道真就是一位精通汉文的学者,
他很擅长的是五绝和七绝,“传蹄伤马送,江尾损船迎”、“驿长莫惊时序改,一
荣一落是春秋”放在唐诗中也能称为上品。所以平安前期在日本史学上称为“国风
黑暗时代”。但随着大唐的影响衰弱,假名的盛行,到了平安后期,日本文学逐渐
摆脱了汉文学的影响。出现了完全用假名创作的诗歌,日本文学史上最著名的长篇
小说《源氏物语》也是产生与这一时期。

  与此同时,日本的书法也进入了和风时代并。日本的书法开始于奈良时代,发
展于平安时代。初期是以嵯峨、橘逸、空海“三笔”为代表的唐风时期,以晋、唐
书风为典范。随后以行成、道风、佐理为代表的“三迹”时代,是日本和国时代的
开始,这时的书法由唐风转变为和风,形成了丰满圆润、典雅流利的和体书法,随
着和体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假名书法也逐渐形成。并随着和歌与假名文学的成长,
不久即在艺术上进一步洗练,引来了他的黄金时代。

  此外,奈良时代以来,佛教盛极,日本固有的神道不得不,从属于佛教之下。
但到了平安后期的“国风时代”。日本故有文化开始复活,神道也随之活跃起来。
宝龟六年(775 ),朝廷令诸国国司修理神社,进行祭祀。并下达祭祀时禁止开办
酒宴,表演歌舞的明令。对神的尊敬还连带着表现在建筑和雕塑上。平安时期的寺
院建筑风格上已经确立了简素优美的日本样式,如有的庭园性的寺院前开池,池中
有岛,岛上架桥非常美观。

  这一时期日本的主流绘画和音乐,茶道的特色也都表现出了日本文化独有的气
质。

  可以看出,废止遣唐的政策对日本文化经济的影响是多么的深重。
blesspo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5-18 11: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次侵日战争,因为日本有效的防御措施,船团根本就无法登陆,没有台风蒙古也很难占到便宜

埋怨神风和睡不着觉怨床歪一个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1:59 , Processed in 0.0253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