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61|回复: 8

关原合战综述——西军为何战败?家康胜得十分侥幸?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2066

积分

游客

积分
2066
发表于 2007-10-7 1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关原合战实录:


关原之战中,全国诸侯分为两大派系,好象又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源平合战”。“关原合战”与1615年的“大坂城保卫战”,这两场大规模的战役,决定了丰臣家灭亡的命运,最终也开始了日本古代持续最长的统治——江户幕府。

  一、关原之战的诱因: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终于统一天下,成为日本史上首次名义上统一局面,各地大名纷纷向丰臣秀吉称臣。丰臣秀吉接着因领地不足以封赏等问题对朝鲜发动文禄—庆长之役。此役不单令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未能如愿,而且更埋下爆发关原之战的远因。丰臣政权的内部中,早已分成以石田三成等人为主的文吏派与福岛正则等人为主的武断派两派。两派之间早已不和,经过文禄—庆长之役,因文吏派的小西行长与武断派的加藤清正之间争功问题引发石田三成偏坦文吏派而加害武断派一事令两派之间势力水火。加上在两派的背后早已获得丰臣秀吉妻妾的支持(正室宁宁“北政所”支持武断派;侧室淀君支持文吏派),丰臣政权的内部形成一个庞大的火药库。

  二、德川家康的阴谋:丰臣秀吉晚年虽然不是没察觉德川家康的野心,但是行将就木的他,已失去昔日一统天下的霸气,加上德川家康在其面前表现恭顺小心, 找不到任何削弱其势力的借口。故此为了巩固丰臣政权,在政治方面,除了早已设立的五奉行负责执行政务外,另以五大老负责商讨决策。同时另立三中老(堀尾吉晴,生驹亲正,中村一氏)负责协调两者之间的角色,共同掌管丰臣政权,维持丰臣氏长久统治及钳制德川家康等野心家。

  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夏,丰臣秀吉一病不起,卧病在床的他,除了要求五奉行与五大老之间交换誓书,拥戴丰臣秀赖之外,更以其子丰臣秀赖与德川家康的孙女(千姬)订婚,欲藉姻亲关系令德川家康为丰臣氏尽忠。八月十八日,太阁丰臣秀吉终于在京都的伏见城逝世,享年 63 岁,由年仅 6岁的儿子丰臣秀赖继承家督一职。一代英雄殒落的最大得益者不是其儿子丰臣秀赖,而是丰臣政权下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终于可以摆脱对丰臣秀吉的屈辱,此刻正是争取成为天下霸者的好时机,不能再像上次与丰臣秀吉争雄时忍受失败者的屈辱,于是他模枋丰臣秀吉篡夺织田氏天下般将天下掌握在自己手中……唯一可阻止他危害丰臣政权的就只有丰臣秀吉的挚友前田利家而已。

  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渐渐专横起来,首先无视丰臣秀吉“诸大名不能私婚”遗命,与诸大名通婚。 另一方面,不满德川家康欲像丰臣秀吉般取代织田信长的天下者大不乏人。五大老与五奉行曾于九月三日发誓拥戴丰臣秀赖,但是德川家康违反\'诸大名不能私婚\'遗命引起其余四大老及五奉行的恐惧与不满。特别是丰臣政权下五奉行之一石田三成,对于德川家康的做法非常不满。而受秀吉临终托孤的前田利家却因为家康曾经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而做了和事老,使得大坂与伏见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扫而空,自然令石田三成等反德川家康势力失望。

  但是上天好像在舍弃丰臣氏似的,在石田三成眼中唯一可阻止德川家康危害丰臣政权的前田利家不久后就随其挚友丰臣秀吉而去,享年 62 岁。前田利家之死使得德川家康扫除障碍,继续其夺取天下的野心。

  之后家康挑拨“武断派”与“文吏派”之间的矛盾,迫使石田三成辞去五奉行之一的官职,并以前田利家之子利长涉嫌策划“幻之家康暗杀计划”而讨伐利长,惊恐的利长向德川家康屈服,浅野长政则被逼在自己领地甲斐的府中隐居,自此“五奉行”已去其二。

  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正月,诸大名到大坂城本丸向丰臣秀赖祝贺,同时亦到西之丸向德川家康祝贺。这情景好比十八年前(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的清洲会议,织田氏诸将向抱着织田氏当主(织田秀信)的丰臣秀吉行君臣之礼一样,德川家康向世人显示自己才是天下的真正主人。十八年前丰臣秀吉拥着故主织田信长的孙子宣示权威,想不到十八年后丰臣秀吉的儿子会被其宿敌德川家康拥着宣示权威,实在很讽刺。

  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家康假借“上衫景胜(“军神”上衫谦信之子)图谋叛乱”之名,打着义旗讨伐会津的上衫景胜,使自己与景胜的私斗变得合理化,秀赖甚至在大坂城西之丸与德川家康会面,赠送黄金二万两(一万枚)及米二万石支持平定上杉景胜。而此时的家康与其说是出征,不如说是游玩来得贴切,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沿途更以鹰狩为乐,完全不像出征的样子。他的目的其实是静待石田三成乘自己不在京时举兵,到时候好有借口除掉石田。

  三、两大阵营的成立:被家康踢出丰臣政权核心的石田三成不甘心丰臣氏天下被德川家康所夺,遂乘家康起兵讨伐会津的上衫景胜这个时机,拉拢到自己的好友,被秀吉称为“有统率一百万大军之能\'”的智将大谷吉继,随后又分别拉拢到三奉行之一的增田长盛(使得其余的两位奉行——前田玄以、长束正家也进入到反德川阵营中)和毛利氏的外交僧侣安国寺惠琼(通过这层关系,石田顺利拉拢到关西最大的大名毛利辉元)。

  七月十二日,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安国寺惠琼及增田长盛四人在佐和山城召开首次会议,商讨打倒德川家康的计划。(自此开始德川家康方称为东军;石田三成方称为西军)会议决定:一、推举毛利辉元为西军总大将;二、派遣石田正澄(石田三成之兄)到近江的爱知川设立关卡,以阻止西国诸将参加会津征伐;三、拉拢美浓的岐阜城主织田秀信(织田信长的长孙)加入,并当丰臣秀赖的后援;四、禁止跟随德川家康出征会津的诸大名妻儿回国,以作为人质。会议结束后安国寺惠琼回去大坂,准备迎请毛利辉元入大坂城。石田正澄在爱知川设下关卡,阻止西国诸将参加征伐会津立即取得成果。锅岛胜茂(锅岛直茂之子),前田茂胜(前田玄以之子),胁坂安元(胁坂安治次子),长宗我部盛亲等因此加入西军。但是另一方面,增田长盛却写信予德川家康家臣永井直胜向其告密石田三成的起兵计划,表面附和石田三成,内里却暗通德川家康。

  石田三成的计划已经初步完成,连身处京都的宇喜多秀家也答应奉毛利辉元为主帅加入西军。七月十七日石田三成透过三奉行前田玄以、增田长盛及长束正家三人联名向诸大名发出对德川家康弹劾的檄文,并列举德川家康十三条罪状的“内府违反条文”,正式举兵并向德川家康宣战。毛利辉元亦同时搬入大坂城西丸,为了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德川家康,更拥载丰臣秀赖为西军主将,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战。(毛利辉元虽然是西军名义上的总大将,但是主导权则落在石田三成手上,说石田三成才是西军实质上的总大将亦不为过)石田三成决意起兵反抗德川家康,终于在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七月十七日爆发了自应仁之乱以来日本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

  四、双方部署:西军发出对德川家康弹劾的檄文后,不少大名到达大坂并加入西军。除了之前的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锅岛胜茂、前田茂胜、胁坂安治父子及长宗我部盛亲之外,还增加立花宗茂、小西行长、秋月种长、伊东佑兵、相良赖房、小早川秀秋、岛津义弘等等,西军总兵力达95000人。虽然如此,但是其内部并不团结。诸大名加入西军的理由不一,有的为了野心,如毛利辉元;有的为了向丰臣氏报恩,如立花宗茂;有的被逼加入西军,如锅岛胜茂;在此之中,以小早川秀秋及岛津义弘加入西军最无奈(两人曾表示加入东军,并要求鸟居元忠开城予他们协助防守伏见城,遭其拒绝,小早川秀秋及岛津义弘只好无奈加入西军)。 起兵翌日(七月十八日)西军即在大坂城召开西军首次的军事会议,定下初步作战计划。首先,攻击东军在近畿的据点,分别是鸟居元忠所守山城的伏见城及细川幽斋(藤孝)丹后的田边城。攻陷伏见后,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毛利辉元的养子)、吉川广家、长束正家、长宗我部盛亲、安国寺惠琼等入侵伊势,攻打属于东军的安浓津城、松坂城等等。石田三成则坐镇佐和山城,而大谷吉继负责压制北陆地区的东军势力,然后向美浓尾张方向进军。同时,毛利辉元与增田长盛在大坂城辅助丰臣秀赖。当德川家康西上时,毛利辉元陪同丰臣秀赖亲临前线指挥全军。石田三成预料德川家康会率兵西上,故初步构思在尾张三河两国的边界设立防御线与东军决战,将东军消灭。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自七月二日进入江户城后,在七月七日召集跟随其东征的诸将到江户城,宣布以德川秀忠为前军,神原康政为先锋,并定下出发征讨会津的日期为同月二十一日。同时命令仙北、秋田、由利诸大名出兵。在最上义光的指挥下由米泽口讨伐上杉景胜。翌日,神原康政以德川氏先锋身份由江户城出发前往会津。七月十九日德川秀忠率领前军共37500人由江户城出发前往会津。同日德川家康收到增田长盛的告密信获悉石田三成起兵一事。

  七月二十日小野木公乡包围细川幽斋的田边城,双方爆发枪战。同时在关东方面,被丰臣秀吉评为“内外不一的墙头草”的智将真田昌幸及其子真田幸村到达下野的犬伏,收到石田三成的密信.翌日(七月廿一日)真田昌幸更收到长束正家等对德川家康弹劾的檄文。真田昌幸正如全国的诸大名一样,为加入那方而烦恼,故召集同在犬伏的长子真田信幸与真田幸村相谈今后去向,他们以其妻子娘家属于那方而支持加入那军。结果真田信幸(其妻小松姬为德川家康家臣本多忠胜之女)加入东军;真田幸村(其妻安岐姬为大谷吉继之女)加入西军。而真田昌幸加入西军的理由是西军能满足其领土扩张之欲,西军答应将信浓的深志、川中岛、小诸以及甲斐一地作为其加入的报酬。即使如此,真田昌幸为了保存真田氏一族,亦不得不与其子兵戎相见。

  踏入八月,东西两军在全国的势力大致确定。在东北方面,以最上义光及伊达政宗为主的东军占优,东北大名多附东军,上杉景胜等西军则被东军势力所包围;在关东地区,由于是东军总大将德川家康的大本营,所以除了佐竹义宣是属于西军之外,其余大名不是中立便是属于东军;在东海道及甲信越地区亦是东军天下,只有真田昌幸是属于西军;在北陆地区表面上以大谷吉继及丹羽长重等西军占优,前田利长等东军虽处劣势,但是以兵力而论东军却比西军强,前田利长亦准备攻击西军的据点;在近畿方面,除了伊贺和丹后两地是属于东军势力及伊势地区双方平分秋色外,其余全是西军天下,西军亦积极侵略东军在近畿的据点;在中国地区,由于是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的大本营,所以除了少数大名是属于东军之外,其余大名不是中立便是属于西军;在四国方面,双方势力相当;在九州地区,诸大名多采中立态度,东西军实力不分高下。

  西军攻陷伏见城后,继续实行其原定计划。在美浓方面,织田秀信在八月一日向刚叛变至西军的远藤胤直发出激励状及送上铁炮三十挺与弹药作为支援,西军在美浓地区取得一定的优势。在东北方面,德川家康转攻为守,令上杉景胜的压力稍为舒缓,八月二日上杉景胜的军队向越后进攻,获当地的上杉氏旧臣响应爆发暴动支持上杉景胜。在北陆方面,大谷吉继于八月四日由越前的敦贺城出发,支援青木一矩对抗南下的前田利长。在伊势方面,八月五日毛利秀元、锅岛胜茂等率兵30000进入伊势。至于石田三成,他于八月五日派遣使者到福岛正则的清洲城要求开城投降,遭清洲城守将大崎玄蕃拒绝,使得他的吞并尾张计划受挫,按照原定计划在尾张三河之间建立防御线将德川家康消灭的机会不大。石田三成知道德川家康是野战能手,但攻城战非其所长,所以石田三成决定在美浓国内建立第二条的防御线。八月九日石田三成离开佐和山城,在翌日说服美浓的大垣城城主伊藤盛正开城,于是石田三成进入大垣城。石田三成决定由大垣城至岐阜城这两座坚城之间建立防御线,以防御东军来犯,由进入伊势的西军从后夹击进攻防御线的东军。

  跟西军积极的军事行动相比,东军方面却采取积极的外交行动。八月二日德川家康在小山的阵地派出密使前往白石城,与伊达政宗互通书信,确保对上杉景胜的牵制。八月四日德川家康更任命德川秀忠为当地的主帅,结城秀康为副帅与德川氏诸将,最上义光及伊达政宗等包围上杉景胜领地,之后离开小山,翌日回到江户城。八月七日德川家康发信予伊达政宗,要求他跟德川秀忠及佐竹义宣共同对抗上杉景胜。八月八日德川家康回信予黑田长政,对吉川广家解释西军起兵与毛利辉元无关表示了解。八月十二日德川家康约定加增但马一国予细川忠兴,肥后及筑后两国予加藤清正。同时,在宇都宫军营的德川秀忠向刚回到北之目城的伊达政宗发出实行共同作战的信。八月十四日德川家康约定以南伊势五郡利诱九鬼守隆加入东军。八月二十日德川家康准许远藤庆隆再度收复美浓郡上郡的旧有领地。八月廿二日德川家康更与伊达政宗约定回复其旧领刈田、伊达及信夫郡,世称\'百万石的承诺\'就是指这封信。德川家康由七月二十五日的小山评定到九月一日从江户出发为止,一共发出129封信;由小山评定到九月十五日的关原之战更发出155封信。其中德川家康与井伊直政、本多忠胜、神原康政等德川氏家臣联络的信件更发出超过二十封。德川家康透过外交行动巩固东军的向心力及分化西军,在某程度上可说是取得一定成果的。

  五、东军的反攻:当德川家康在后方进行外交工作时,以福岛正则、池田辉政等东军先锋于八月十一日到达三河的冈崎城,福岛正则更回到清洲城。翌日到达尾张的那古屋城,八月十三日东军先锋共三万五千人全数到达清洲城。石田三成对于东军行动的迅速感到意外,亦令在尾张三河边境抵御东军的计划宣告破产。八月十四日福岛正则、池田辉政、德永寿昌、浅野幸长等等东军诸将在清洲城集合商讨对策。但是并没有定下任何的具体计划,只派德永寿昌在八月十六日率兵三千攻打丸毛兼利在美浓的福束城,同日攻陷福束城而丸毛兼利兵败逃往大垣城,德永寿昌转而进攻美浓的高须城。三日后攻陷高木一族在美浓的高须、驹野及津屋共三城。驹野城的高木带刀投降;高须城的高木盛兼与津屋城的高木正家则逃往大垣城。在同一日(八月十九日)德川家康使者村越茂助到达清洲城,福岛正则等正等候德川家康的指示。但是村越茂助带来的口讯却要他们显示对东军的忠诚。诸将为表忠诚,于是在八月二十日于清洲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攻打美浓国内岐阜城等属于西军的城。翌日,东军诸将由清洲城出发,福岛正则、细川忠兴、黑田长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及田中吉政等率兵16000经木曾川下游攻打美浓的竹鼻城;池田辉政、浅野幸长、山内一丰、堀尾忠氏(堀尾吉晴次子)及一柳直盛等率兵18000经木曾川上游攻打岐阜城。

  西军对于在清洲城的诸将亦作出部署,实行其大垣到岐阜的防御线。早在八月二十日石田三成派遣岛津义弘防守美浓的墨俣。当东军有所行动后,织田秀信率兵前往美浓的河田阻止东军渡过木曾川,而石田三成获悉东军的行动后于八月廿二日派遣其家臣舞兵库及森九兵库等防守美浓的合渡;命令岛津义弘守墨俣;自己则与小西行长在美浓的佐渡布阵。

  说回东军的攻击,先说福岛正则这路军。福岛正则、细川忠兴、黑田长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及田中吉政等率兵16000成功从美浓的尾越渡过木曾川下游攻打杉浦重胜所守美浓的竹鼻城,并于翌日攻陷竹鼻城,守将杉浦重胜自杀,得胜的福岛正则等人转而支援另一路军攻打岐阜城。另一路军的池田辉政于八月廿二日由美浓的河田渡过木曾川上游,并在美浓的米野打败织田秀信家臣木造具康及百々纲家的军队,在焰魔堂的织田秀信撤退往岐阜城。池田辉政等人尾随织田秀信包围岐阜城,而福岛正则的另一路军亦在当晚到达岐阜城。与超过30000的东军相比,织田秀信的岐阜城只有6500名守军。他打算凭着这个其爷爷织田信长所留下的坚城,边抵挡敌军,一边等待石田三成的救援。可惜他这个如意算盘打不响,岐阜城在池田辉政及福岛正则的猛攻下,终在翌日(八月廿三日)被逼开城投降,石田三成的大垣至岐阜的防御线亦告崩溃。在攻陷岐阜城前夕,黑田长政、田中吉政及藤堂高虎等诸将转而前往合渡并打败舞兵库的守备军队,乘势前往离大垣城西北方四公里的赤坂建立阵地。八月廿四日福岛正则及池田辉政亦率兵到达赤坂,东军先锋在赤坂与大垣城的西军作互相对峙,静待德川家康的到来。

  东军在赤坂建立阵地后,石田三成急召西军诸将协助防守大垣城。八月廿六日石田三成更回到佐和山城增强军备,以防备东军转为进攻石田三成本城。西军诸将亦率兵前往美浓集合,与东军决一胜负。八月廿六日毛利秀元平定伊势的东军势力后,出发前往大垣城西方。九月二日大谷吉继、户田重政等由越前进入美浓,在关原西南方的山中村布阵。九月三日原本围攻伊势长岛城的宇喜多秀家亦率兵进入大垣城。九月七日,由伊势进入美浓的毛利秀元、吉川广家、安国寺惠琼、长束正家及长宗我部盛亲等人到达关原东南方的南宫山附近布阵。

  踏入九月,东西两军在全国的势力有些少变化,主要集中在北陆及近畿方面。在北陆地区,双方经过一轮交战后,前田利长攻陷大圣寺城,东军势力与西军相若;近畿方面,伊势经过西军的入侵及在八月二十五日的安浓津城之战打败东军在伊势的主力后,已大致变为西军的势力范围。美浓正如之前所述,在东军的强攻下,东军在美浓已占有优势。

  东军方面,德川家康为了与西军主力决战,调派德川秀忠西上,八月廿四日德川秀忠由宇都宫出发,经中山道向美浓进发,德川家康改派其二子结城秀康担当包围上杉军总帅一职。八月廿九日德川家康派遣使者由江户出发,命令德川秀忠在岐阜集合。德川家康部署妥当后,于九月一日率兵三万正式由江户城出发,前往美浓与石田三成决一死战。

  德川家康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九月二日到达相模的藤泽,三日到达相模的小田原,西军将领之一的小早川秀秋竟派使者到达德川家康的住所会面,不过德川家康对他并没好感,于是赶了使者回去。四日到达伊豆的三岛,五日到达骏河的兴津,六日到达骏河岛田并去信予福岛正则,预料德川秀忠在九月十日到达岐阜,却不知道德川秀忠在途中遇上重大的阻滞。七日德川家康到达远江的中泉,八日到达远江的白须贺时,小早川秀秋竟再度派遣使者到达德川家康的住所会面,德川家康跟五日前在小田原赶走小早川秀秋使者的时候相比,态度突然作出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欢迎小早川秀秋的使者到访,德川家康此举的目的是乘机拉拢小早川秀秋叛离西军。同时,德川家康命令前田利长向美浓进军。九日德川家康到达其故乡三河的冈崎。十日到达尾张的热田.十一日进入清洲城,十二日召唤在赤坂阵地的藤堂高虎在尾张的一宫会面密谈。十三日进入岐阜城。在德川家康这十三天的旅程中,局势亦起了变化,九月三日京极高次突然脱离西军的北陆征讨军,返回大津城加强防守并叛变至东军,石田三成在九月七日派遣毛利元康与立花宗茂攻打京极高次的大津城。美浓在远藤庆隆及金森可重等的力攻下,岐阜城以东地区全属东军所有。德川秀忠中了真田昌幸的挑衅,延误行军进度,十三日才到达信浓的下诹访。同日细川幽斋在朝廷的斡旋下开城,小野木公乡进入田边城,细川幽斋则逃往丹波的龟山城。至于前田利长在九月十二日再度率兵南下支援德川家康,但是其弟前田利政竟在九月十一日宣布加入西军阵营,据能登一地而守。不过综合而言,主战场局势渐渐对东军有利。

  西军对于德川家康北上亦不是全无对策。九月十二日,石田三成去信予增田长盛,除了表示对其作为东军内应一事的传言提出不满外,更表明以松尾新城作为长期持久战的据点,建立第三条防御线。石田三成打算依照计划要丰臣秀赖及毛利辉元亲临前线,丰臣秀赖坐镇佐和山城,而毛利辉元则率领毛利军团进入松尾新城,诱使德川家康攻击松尾新城,然后在关原消灭东军,故早已派遣伊藤盛正到松尾新城从事大规模的修筑工程。不过由于当时大坂城内盛传增田长盛为东军内应一事,淀君恐怕毛利辉元离开大坂城后增田长盛会在城内举起东军旗帜,故阻止毛利辉元及丰臣秀赖离开大坂城。但更不幸的是,石田三成写给增田长盛的这封信在途中更遭东军截获。九月十三日,德川家康进入岐阜城时得到石田三成这封密信。获悉西军的动向后,德川家康认为丰臣秀赖亲临前线便会大大影响东军的向心力,唯有先发制人,在丰臣秀赖亲临前线前击溃石田三成。所以他不等待德川秀忠的援军,急不及待在翌日出发前往赤坂与石田三成决一死战。九月十四日的中午,代表德川氏金色三叶葵的军旗在东军阵地赤坂飘扬,德川家康到达赤坂,并在附近的冈山布阵。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这对宿敌终于在前线相遇,大战随时一触即发,而小早川秀秋这个关键人物亦在这时赶到美浓的松尾山……

  六、两军的对峙:

  1.拉拢小早川秀秋行动大作战

  正当德川家康到达赤坂之时,在同一天,称病停留在高宫的小早川秀秋经过近江的柏原到达松尾山之松尾新城。小早川秀秋的到达虽代表西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西军主帅石田三成并未因此而欢喜。在石田三成眼中,小早川秀秋是靠不住的,而小早川秀秋的动向亦是石田三成所顾忌的。自攻陷伏见城后,小早川秀秋原应按照计划支援毛利秀元的伊势平定军,但是小早川秀秋在八月十七日才进军到近江的石部,并到八月廿七日才离开石部前往伊势的关地藏。不过途中他突然率兵折返,九月七日到达近江的高宫,距离佐和山城只有一里。他的举动大有突袭石田三成主城佐和山城之势,亦因此令石田三成有所顾忌。石田三成曾去信质问,但是小早川秀秋却称病停留在高宫,九月十三日他离开高宫前往美浓的松尾山。

  小早川秀秋正如之前文章所述,加入西军是无奈的。早在文禄庆长之役时,小早川秀秋因为身为总大将不顾身分冲锋杀敌而被石田三成参了一本。即使击败敌军,也因此被丰臣秀吉减封,故此小早川秀秋本身是颇憎恨石田三成的。石田三成举兵之时,在京都的小早川秀秋原本打算加入东军阵营,甚至出动其父木下家定作为人质,要求鸟居元忠让其进入伏见城协助防御,但被鸟居元忠拒绝,孤立无援的小早川秀秋因此被逼加入西军阵营。之后小早川秀秋积极跟东军的黑田长政联络,甚至两度派遣使者到德川家康住所会见。九月十四日小早川秀秋更进入松尾山之松尾新城,令石田三成闻之色变.松尾新城原定由毛利辉元率领毛利军团进入,不但毛利辉元没有到达前线,而且松尾新城更被小早川秀秋这个有异心的人占据了。小早川秀秋的这种举动,无疑为这场大战增添变数,加上小早川秀秋的15600大军足以影响战局,所以亦成为两军致力拉拢的对象。

  东军方面,小早川秀秋加入东军的话可以说对东军如虎添翼,大大削弱西军实力,故黑田长政早已说服小早川秀秋加入东军。在九月十四日当天,小早川秀秋更送回黑田长政的人质,表明答应叛变到东军旗下。德川家康同时以本多忠胜及井伊直政的名义向小早川秀秋家臣平冈赖胜及稻叶正成发出誓书,表示不追究攻打伏见城一事及送上两国以示谢礼,并对平冈赖胜及稻叶正成的忠义大为赞赏。东军就是以这些条件利诱小早川秀秋叛变。西军方面,小早川秀秋仍旧支持西军的话则可以照原定布署实行第三条防线,甚至依石田三成的计划将东军消灭,故拉拢小早川秀秋回西军阵营不容有失。在同一日,西军以安国寺惠琼、大谷吉继、石田三成、长束正家及小西行长五人连署的誓书去安抚小早川秀秋。西军开出的条件是:在丰臣秀赖十五岁成年之前,关白一职由小早川秀秋担当,同时以播磨一国相赠,希望不要计较之前减封一事,并封赏平冈赖胜及稻叶正成黄金三百枚及代丰臣秀赖管理近江十万石领地,藉此挽留小早川秀秋。小早川秀秋一向在意关白一职,西军特别提出担任关白一职的条件令小早川秀秋大为心动,亦为自己的决定而恼。

  正当小早川秀秋为加入那方而烦恼之时,另边厢的毛利军团内部也产生突变。九月十四日下午,吉川广家派遣密使至黑田长政阵营,传递吉川广家及毛利辉元家臣福原广俊的密信,表明毛利氏不战的立场。黑田长政与福岛正则相商量后,决定带领该密使跟井伊直政及本多忠胜会面,并通知德川家康。最后井伊直政及本多忠胜,黑田长政与福岛正则两面俱联署誓书送交予吉川广家及福原广俊,约定以毛利辉元无罪及毛利氏领地不变为条件,在战事中保持中立。毛利氏不战的立场正好帮了德川家康一个大忙,18000大军由西军转为中立,使东军的形势更为乐观。加上利诱小早川秀秋成功叛变(德川家康当时不知道西军开出一个令小早川秀秋心动的条件挽留他),使东军形势大好。关原之战的前哨战,外有杭濑川之战;内有拉拢小早川秀秋之战,更为关原之战增添色彩。德川家康唯一顾忌是石田三成那封密信,故决定趁丰臣秀赖未被石田三成请到前线之前,将石田三成击倒。所以即使前田利长及德川秀忠的援军未到,德川家康亦决定要尽快扳倒石田三成,所以之后就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2.东西两军会议及转进关原

  九月十四日下午,正当杭濑川之战爆发之时,德川家康召集东军诸将在赤坂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大致分为两个方案:一、力攻石田三成的大垣城;二、不理会大垣城,直接进攻大坂城逼毛利辉元投降。两个方案俱各有支持者,不能有所定夺。至于德川家康本身一来善于野战而拙于攻城战;二来急于速战速决,避免丰臣秀赖或其他西军援兵到达前线以影响东军士气,所以德川家康作了最后定夺。他认为大垣城甚为坚固,加上大垣城有石田三成、岛津义弘等人在城,一时三刻难以攻下。关原一地西军防备较弱,打败他们之后必可直捣大坂城。故此只需派遣一队军队留守作为防备大垣城之外,其余则先进攻石田三成的本城佐和山城,然后再直捣大坂城。东军众将大多憎恨石田三成,恨不得立即杀死他,故此先进攻其主城再直捣大坂城的做法无人感到不满。德川家康在决定东军的战略之后,故意将其消息泄露出去,令西军为了救援大坂城而离开大垣城时将其消灭于野外。德川家康的做法既可在野外速战速决,亦可掌握战事的主导权,玩弄西军于掌中,可谓一举两得。

  在东军开会之时,另一面的西军亦召开作战会议。石田三成召集西军诸将在美浓的大垣城召开作战会议,会议期间亦像东军一样有两种的意见:一、夜袭德川家康,获岛津义弘及宇喜多秀家的支持;二、坚守大垣城,获石田三成及小西行长的支持。岛津义弘及宇喜多秀家认为德川家康军队经过长途的行军后会感觉疲倦,将士亦会因为身处东军阵营而安心解除装备休息,形成防备上的松懈,故此对德川家康本阵先发制人发动夜袭可以打败敌军。石田三成及小西行长却认为这方法太冒险,他们认为应按原订计划等待毛利辉元及丰臣秀赖亲临前线才进行行动。他们一直争论到黄昏,正当两方面都争持不下之时,突然间接获东军进攻佐和山城及大坂城的情报,石田三成恐防主城失去,于是不理会岛津义弘及宇喜多秀家的意见中止会议,决定前往关原布阵以阻止东军进攻,石田三成的举动正中德川家康下怀。

  九月十四日下午七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为了避免让东军发觉,西军由大垣城秘密出发往西方走,经南宫山南方由牧田口进入关原布阵。石田三成首先出发,次之为岛津义弘及岛津丰久,其后是小西行长,最后出发是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在途中更分别访问长束正家、安国寺惠琼及平冈赖胜,约定他们以狼烟为号袭击东军,石田三成并告诫他们小心毛利一族会如传闻所言背叛到东军旗下。

  石田三成军队首先到达关原,当时的时间为九月十五日上午一时。在关原附近山中村布阵的大谷吉继军队亦与主队合流,西军开始在关原布阵。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在上午二时收到西军由大垣城出发前往关原的情报后,立即命令水野胜成(水野忠重之子)等少数人留守赤坂预备进攻大垣城之外,全军追击石田三成……

  3.追击三成的失败与西军布阵

  九月十五日上午二时,德川家康接获西军由大垣城出发前往关原的情报后,命令东军出发前往关原。以二列纵队方式,福岛正则为左翼先锋;黑田长政为右翼先峰,连同随后的加藤嘉明,细川忠兴,藤堂高虎,松平忠吉,井伊直政等部队。同时并进沿东山道(中山道)向西追击石田三成,打算趁石田三成在关原布阵前将其击溃。可惜德川家康这个如意算盘打不响,当他收到这个情报时,已经距离西军离开大垣城足足七小时,而石田三成亦早已到达关原布阵,西军的秘密行军可以说是成功的。再加上夜间行军及受浓雾和雨的影响,虽然追击期间福岛正则部队曾与宇喜多秀家的补给队在浓雾中有所接触,但是这些小接触并未影响到大局。当天上午五时,宇喜多秀家到达南天满山建立阵地,西军的布阵完毕,德川家康追击石田三成的作战可说是以失败告终。

  关原地形:关原位于美浓国的西面,为一马蹄形的盆地,东西长约四公里,南北长约两公里。古时就因为此地是日本三关之一——不破关前面的平原故有关原之称。关原北面为伊吹山脉,东南面为南宫山,西南面为松尾山,西面为山中村及南天满山,西北面为北天满山及笀(竹字下面应为世字而非亡字)尾山。

  西军布阵:按旧陆军参谋本部编的《日本战史关原役》记载(括号内数字为士兵数)。西军的主将石田三成(6000)在笀尾山布阵,他将部队一分为二,前军由其家臣岛左近(1000)及蒲生乡舍(1000)率领在小关布阵;后军由石田三成(4000)亲自率领在笀尾山布阵,并用青竹结成两重的栅栏用作防御。在西军本阵的笀尾山上举起代表石田三成的“大一大万大吉”的军旗。在石田三成的右方是丰臣秀赖的黄母衣众军团(2000),由织田信高、伊藤盛正及岸田忠氏等人率领。

  在笀尾山与北天满山之间有一条北国胁往还(北国街道),由岛津义弘(750)及岛津丰久(750)两叔侄防守北国街道旁边的小池村(在小关对面,只有一路之隔)。以岛津丰久为前军,分开两队布下锋矢之阵;岛津义弘为后军,亦分开两队布下锋矢之阵。笀尾山南面的北天满山由小西行长(4000)分成两段来布阵;南天满山则由宇喜多秀家(17000)分成五段来布阵。在南天满山南方为藤川,藤川的南方则有山中村,山中村的东面则有一座名为藤川台的小山丘,大谷吉继(1500)在此布阵。他将军队分为两队,前军由户田胜成及平冢为广(合共900)率领,后军则由大谷吉继(600)亲自指挥。山中村的南面是中山道,由大谷吉胜(大谷吉继之子)(2500)及木下赖继(大谷吉继之甥)(1000)(合共3500)负责防守。

  在藤川台的东南方,越过东山道就是松尾山的山麓。此地由西向东分别由赤座直保(600)、小川佑忠(2000)、朽木元纲(600)及胁坂安治(1000)(合共4200)负责防御并监视小早川秀秋。在松尾山上的松尾新城有小早川秀秋(15600)驻守。在关原东南方的南宫山方面,南宫山北面山脚以吉川广家(3000)为前线,后面的山上则有毛利秀元(15000)驻守。他们两队之间的东面由安国寺惠琼(1800)负责防御,安国寺惠琼后面亦有长束正家(1500)驻守,在南宫山东面山脚的栗原村则是长宗我部盛亲(6600)营地,西军总共约83200大军形成一个巨大的鹤翼阵。石田三成布下鹤翼阵,正等待德川家康的东军进入关原这个马蹄形的盆地时一举将其消灭……

  4.东军的布阵与井伊直政决心

  东军布阵:德川家康眼看追击石田三成失败,西军早已在关原一地布阵。趁着浓雾西军未能反击时,在九月十五日上午六时,德川家康到达桃配山建立阵地,东军布阵完毕。东军的布阵方面,按旧陆军参谋本部编的《日本战史关原役》(括号内数字为士兵数)。东军的主将德川家康(30000)在桃配山布阵,桃配山为一小山丘,在南宫山西北方,两山紧连在一起。德川家康布下鱼鳞阵,依《关原合战图志》记载,前军以奥平信昌为先,次之一律由左至右为大久保忠佐及牧野成康,再次之为内藤信成、丹羽氏次及高力清长。之后的中央军为水野忠高,松平亲正及松平重胜,之后以本多正纯及西乡家贞为德川家康本军前面,再之后为德川家康本军.左军有酒井忠利,阿部正次及西尾吉次;右军有青山忠成,永井直胜及酒井重忠,跟德川家康本军成一横线。在他们之后的后军则有本多重政、本多康俊、金森长近及远藤庆隆,最后是游击队,有稻垣长重、山本赖重、神谷忠缘、高木正次、松平忠明、安藤长信、本多忠政及酒井家次。

  东军的其余诸将大都进入关原一地布阵,前线沿西军防线布阵。由北面向南开始,黑田长政(5400)在伊吹山脉南面的丸山布阵,与石田三成部队对峙着;细川忠兴(5000)、加藤嘉明(3000)、筒井定次(2850)及田中吉政(3000)与岛津义弘及小西行长部队对峙;福岛正则(6000)则与宇喜多秀家的部队对峙着;在福岛正则后面则有藤堂高虎(2490)及京极高知(3000)与大谷吉继及小川佑忠等部队对峙。在加藤嘉明后面有井伊直政(3600)、松平忠吉(3000)及寺泽广高(2400)三队,黑田长政与井伊直政之间后面则是古田重胜(1200)、织田有乐(450)、金森长近(1140)及生驹一正(1830),在以上的军队后面则是军监本多忠胜(500)。德川家康本军则在本多忠胜的后面,东军一共约74860大军进入关原盆地。同时派遣有马丰氏(900)、山内一丰(2058)、浅野幸长(6510)及池田辉政(4560),合共14028大军驻守德川家康后面的东山道,防备南宫山上面毛利秀元等军队。另外德川家康在南宫山南方的多艺口派遣德永寿昌及市桥长胜等人防守,但兵数不多,且在主战场之外,为不少人所忽略。单以数量计算,骤眼看来西军的83200(通说84000)确比东军的74860(通说75000)来得多。但是若果连驻守东山道的东军也计算进去的话,东军总共有88888人,比西军更多,所以说关原一战西军在数量上比东军有优势这个说法是不对的。虽然如此,但是西军比东军早到达关原布阵,抢先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居高临下,所以西军仍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后来明治维新期间(明治十八年,公元1885年),成为明治政府军事顾问的德国陆军少佐Meckel,KlemensWilhelmJakob单看两军布阵后便断言西军胜利之语。

  东军在早上六时布阵完毕后,大家互相对峙,等待浓雾的散去。上午七时后关原当地的浓雾渐散,虽仍有小雨,不过双方却开始看到敌对的阵容并互相对峙着。此时井伊直政的心中正愤愤不平,井伊直政的部队又名“井伊赤备”,为德川军团中最精锐的部队,故此时常为德川家康的先锋,井伊直政亦因此感到自豪。所以之前的军事会议中极力争取自己成为东军的先锋,但是福岛正则早与石田三成私怨甚深,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故亦争取先锋一职。由于德川家康要借助福岛正则等东军诸大名的力量,故不得不答应福岛正则的要求,亦令井伊直政的希望落空了。福岛正则等深受丰臣氏大恩的东军诸大名自然视此战为消除石田三成之战,但是井伊直政心知德川家康的计划,除了消灭石田三成之外,更视为丰臣氏与德川氏之间成为天下霸者之战。身为德川家康臣下的一份子,自然想为德川家康尽最大努力,所以才自擅先锋一职,可惜未能如愿。正当他不满之时,其女婿——松平忠吉(德川家康四子)跑来告诉他“身为武士的儿子,死在战场上才是正路”(武士の子だ、合战で死んだらそれまだよ)。所谓初生之犊不畏虎,松平忠吉首次上战场自然是血气方刚。身为辅助松平忠吉的井伊直政听罢大受感动,决定不理会德川家康任命福岛正则为先锋的命令,连同松平忠吉,率领其精锐的“井伊赤备”冲向敌军,实践松平忠吉的理想。

  井伊直政从其军中挑选三十位精英骑兵连同松平忠吉往前冲,越过前线的福岛正则阵地时,福岛正则的先头部队队长可儿吉长(才藏)眼见他们的举动曾大声呼叫“今日的先锋是福岛左卫门大夫大人,大人抢先有违军法”(今日の先锋は福岛左卫门大夫でござる、拔驱は御法度でござる),不过井伊直政的回应却是说松平忠吉初次上战场,需要陪同他侦察对手。井伊直政及松平忠吉等三十二人越过福岛正则的阵地后,便前往西军宇喜多秀家的阵营,突然向宇喜多秀家部队发射铁炮。(有一异说是井伊直政及松平忠吉等人向宇喜多秀家部队发射铁炮后,回到福岛正则的阵地右转,再从加藤嘉明及筒井定次两阵营之间穿过,向西军的岛津义弘部队发射火枪。)井伊直政的第一枪除了破坏关原一地的静寂沉重气氛及双方的紧张对峙外,更好比点着了火药库似的,双方战事一触即发,为关原之战掀开了序幕,当时的时间刚好为上午八时……

  七、决战关原:

  1.初期攻防与石田三成的苦战

  井伊直政违反军令向宇喜多秀家部队发射第一枪,已代表关原之战正式爆发。福岛正则听闻井伊直政突袭宇喜多秀家部队后大怒,先锋一职已被井伊直政所抢去,故不甘后人立即向宇喜多秀家进攻。福岛正则亲自率领800人火枪队向宇喜多秀家部队作一齐射击,与此同时,黑田长政的丸山,石田三成的笀尾山及小西行长的北天满山都先后燃点狼烟,战事全面展面。

  上午八时关原之战战事全面展面,黑田长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田中吉政、筒井定次及生驹一正等部队向石田三成部队进攻;福岛正则部队与宇喜多秀家部队交战;藤堂高虎及京极高知的部队由福岛正则部队后面通过,与大谷吉继的支队爆发混战;松平忠吉、井伊直政及本多忠胜的部队则突击岛津义弘部队;织田有乐、古田重胜及金森长近的部队与小西行长部队交战,寺泽广高部队转而支援织田有乐等部队。东军前线除了德川家康外,其余诸将均参其战斗;西军则除了松尾山的部队及南宫山的部队外,亦投入了全部军力.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战事爆发了一小时后,上午九时双方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宇喜多秀家部队挡住福岛正则部队的进攻,宇喜多秀家部队中有多达1000人的火枪队,火枪队在二段射击下,福岛正则部队士兵纷纷中弹。同时,明石全登率领宇喜多秀家部队的前军8000士兵与福岛正则部队交战,明石全登部队使用“枪衾”突击福岛正则部队也获得成功,总算挡住了攻势;大谷吉继部队与藤堂高虎等部队不分胜负,在藤川血战;小西行长部队与织田有乐等部队不分高下,双方爆发激战,但是论战况惨烈的程度则是石田三成那方面。石田三成由于受到东军诸将所憎恨,加上其为西军实际上的领袖,所以东军不少部队都冲往石田三成阵地,期望能杀死石田三成获取头功及消除他们的愤怒。石田三成部队同时面对黑田长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田中吉政、筒井定次及生驹一正等最少六支部队攻击,完全陷入苦战局面。

  岛左近率领石田三成部队的前军与诸队交战,由于对方正面攻击强大,岛左近打算从侧翼入手破坏敌军。他将部队一分为二:一队防守在栅前正面抵挡敌军,他自己率领另一队三、四十人的部队作游击战,绕路突袭黑田长政。同时,黑田长政眼见正面进攻的困难,决定派遣其家臣菅六之助率领火枪队由敌方左面绕路,从侧面射击岛左近部队,与生驹一正及户川逵安(达安)等铁炮队一起射击。也许是岛左近的倒霉,万没料到黑田长政有此举动。岛左近那三、四十人部队纷纷被菅六之助率领的火枪队从侧面射击受伤,更不幸的是岛左近亦因此中枪受伤而被逼撤退。岛左近回到石田三成阵地包扎伤口后又再亲自冲入敌军厮杀,自此失去踪影(一说战死),这是后话。

  岛左近受伤影响到石田三成部队的作战力,蒲生乡舍苦苦支撑着石田三成前军,但仍被东军所突破。黑田长政等部队攻至石田三成本阵时,石田三成使出其秘密武器——大炮,在笀尾山上的五支大炮(一说三支)向入侵石田三成本阵的东军发射。该五支大炮长一米,射程达两公里。黑田长政等部队被突如其来的大炮所袭击,引起恐慌及混乱,加上石田三成的铁炮队使用“钓瓶击”战术作顽强抵抗,令黑田长政等部队不少人受伤,纷纷从石田三成本阵撤退,石田三成部队得到喘息及反而入侵敌阵一百米,黑田长政等部队站稳阵脚后又再向石田三成部队反攻。

  2.义弘的不战与秀秋的大烦恼

  上午十时,总战况仍保持不变,但局部地区战况则起了变化。两方动员兵力方面,东军前线除了德川家康部队没投入战事外,其余均努力作战,兵力约为45000;相对之下,西军除了松尾山的部队及南宫山的部队没投入战事外,连岛津义弘部队也高挂免战牌,西军实际上投入战事的兵力为34000。东军占兵量优势,西军则占地利。宇喜多秀家部队与福岛正则部队由攻防战变为互有攻守,明石全登的枪衾战术成功,逼退福岛正则部队,福岛正则部队曾被逼退近500米。不过在前线指挥的福岛正则激励下,可见才藏等将士用命实行反击,宇喜多秀家部队又被逼回去,双方数度互相攻守并无占到任何优势;小西行长部队与织田有乐等部队交战开始处于守势;井伊直政等原向岛津义弘袭击的部队转而支援跟宇喜多秀家部队交战的福岛正则部队;大谷吉继部队则渐处优势,除了成功逼退藤堂高虎等部队外,其下的户田胜成及平冢为广部队更越过藤川反攻,引起藤堂高虎及京极高知部队混乱,寺泽广高率兵南下支援藤堂高虎及京极高知部队;石田三成部队在黑田长政等部队的围攻下陷于苦战。

  西军的英勇善战在德川家康心中满不是味儿,他没料到东军会陷入苦战之中,所以不经意流露出不满及焦虑的心情,与平常为人所知的沉着冷静个性大相迳庭。德川家康面对这样的环境,甘冒被西军包围的危险,果断地将本阵推前数百米进入关原盆地。他将自己逼进死地,以示其坚决击溃西军的决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鼓舞东军的士气。德川家康将本阵推前数百米的消息果然振奋东军的士气,东军诸将奋勇进攻,终于黑田长政等部队攻破了石田三成的前线部队,蒲生乡舍逃回石田三成本阵作撤底性防守,石田三成部队死守本阵。

  石田三成眼看势色不对,向旁边的岛津义弘求援,不过当时的岛津义弘已经决定不参加战斗。岛津义弘其实对西军死心了,一开始加入西军出于无奈,之后在西军未受重用,之前那天更否于他提出夜袭德川家康部队的主张,令他有满肚子的怨气。除了开战时防御井伊直政等部队的攻击外,之后并没有与东军交战。对石田三成有所不满的岛津义弘,眼见石田三成部队及小西行长部队陷入苦战仍无动于衷及不施以援手。石田三成派遣其家臣八十岛作佐卫门为军使要求支援不果,石田三成更亲自到岛津义弘阵地请求援军,不过却遭岛津丰久冷言相待,石田三成眼见求援无望,被逼折返军中。

  时间已经是上午十一时,战局看似对西军有利。西军能抵挡东军入侵的同时,亦逼使德川家康进入关原盆地,正是发动总攻击一举将被包围的东军消灭好机会。回到本阵的石田三成一方面率领部队坚守本阵抵抗黑田长政等部队入侵,另一方面眼看德川家康已按计划进入关原盆地,于是下令燃点狼烟,催促南宫山上的毛利秀元等部队及松尾山上的小早川秀秋等部队下山夹击东军。狼烟徐徐由笀尾山上升起,同时天满山上亦升起狼烟,石田三成、小西行长及宇喜多秀家催促他们投入战事。

  先说南宫山方面,由于吉川广家早已代表毛利辉元提出不战协定,为确保不战协定的实行,自愿为毛利军团的先锋,因此将毛利军团的行动封杀。毛利秀元不知就里准备攻击时才知道毛利辉元与德川家康之间的不战协定,所以毛利秀元在无奈之下并没理会安国寺惠琼及长束正家催促参战的要求。另一方面,安国寺惠琼、长束正家及长宗我部盛亲眼见毛利秀元没有任何行动,怀疑毛利氏为东军内应这传言是真的,故此亦不敢轻举妄动免遭不测,所以南宫山上的西军部队全部都静观不动。松尾山方面,赤座直保等四队主要负责监视小早川秀秋,所以没有行动。而小早川秀秋亦正为加入那方而烦恼,以双方条件而言,西军的条件较为吸引,关白一职一直是小早川秀秋所梦寐以求的官位。小早川秀秋原名木下秀秋,后过继给丰臣秀吉做养子,但自淀君诞下丰臣秀赖后,又过继给小早川隆景做养子改名为小早川秀秋。小早川秀秋自丰臣秀赖出生后,已失去继任丰臣氏家督一职机会,正失意之时西军竟提出关白一职作利诱,以示自己将可继丰臣秀吉及丰臣秀次后担任关白一职,令小早川秀秋大为心动。但是小早川秀秋一直颇畏惧德川家康,亦对石田三成有所厌恶,以致令小早川秀秋十分烦恼,到现在仍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3.逆转!秀秋倒弋与吉继之死

  开战后四小时,踏入正午时份,原本双方争持不下的战况突然改变。小早川秀秋部队终于由松尾山出发发动进攻,但目标不是德川家康的部队,而是其山下的大谷吉继部队!在石田三成催促小早川秀秋出兵的同时,德川家康亦催促小早川秀秋叛变。德川家康敢于在关原决战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确信小早川秀秋会叛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早川秀秋部队依然没有动静,德川家康的焦虑并不在石田三成之下。开战后已经超过三小时,德川家康终于按耐不住,向拉拢小早川秀秋的黑田长政诘问小早川秀秋会否叛变,但是黑田长政却说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黑田长政的答覆令德川家康更感焦虑,连左手拇指的指甲亦被他咬破,可见其心中的焦虑到达极限,终于德川家康将其焦虑发泄在小早川秀秋身上。

  德川家康命令铁炮队向小早川秀秋阵地作威吓射击,以催促其叛变。德川家康此举除了发泄其焦虑与不满外,同时亦是作一大赌博。小早川秀秋手握15600大军足以影响两军的成败,德川家康的威吓射击逼使小早川秀秋要立即作出决定,成功的话小早川秀秋因此被吓到如约倒戈东军;反之则令小早川秀秋视为宣战而支援西军,可见德川家康的威吓射击实在有一定的风险。同时,以军监身份留在小早川秀秋阵营的黑田长政家臣大久保猪乃助突然用力拿起平冈赖胜的铠甲,另一只手拿起小刀作刺,,逼使小早川秀秋即时叛变。不过事后证明德川家康的果断举动是正确的,小早川秀秋正在烦恼之际,突闻德川家康阵地传过来的枪炮声,令他对德川家康的恐惧远大于对关白一职的暇想。小早川秀秋因此决定叛变至东军,于是他立即指挥军队大喊“目标为左面的大谷吉继阵营!”(目ざすは大谷刑部の阵なるぞ!),指挥大军冲下山突袭大谷吉继部队的侧翼,令原本看似对西军有利的局势一下子逆转过来。

  大谷吉继早已料到小早川秀秋有此一着,所以除了在早前派遣胁坂安治、朽木元纲、小川佑忠及赤座直保四队防备小早川秀秋部队之外,在开战后加派大谷吉胜及木下赖继负责防卫。大谷吉继闻讯后率领600精兵回师防守小早川秀秋部队,并曾将小早川秀秋部队逼退近500米。大谷吉继虽派兵阻挡小早川秀秋部队,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大谷吉继万没料到的是叛变竟然引起连锁反应,产生第二次叛变。防卫小早川秀秋部队的胁坂安治眼见小早川秀秋倒戈相向,亦依之前跟德川家康的约定叛变至东军旗下,受胁坂安治的影响,连没有跟德川家康约定的朽木元纲、小川佑忠及赤座直保这三队亦顺势叛变袭击大谷吉继的部队。赤座直保这四队的叛变令本已疲累不堪的大谷吉继部队大受打击,此时小早川秀秋部队亦重整旗鼓反击,而藤堂高虎、京极高知及寺泽广高三队亦攻向大谷吉继部队。大谷吉继部队同时受到藤堂高虎,京极高知、寺泽广高、小早川秀秋、胁坂安治、朽木元纲、小川佑忠及赤座直保共八支部队的攻击,最终在多方的夹击下崩溃,户田胜成及平冢为广均力战而死,大谷吉继知道大势已去而切腹自杀,享年42岁。首级由其家臣汤浅五助埋入土中,以免被敌军所夺,之后汤浅五助冲入敌军中战死,西军败局已定……

  4.西军崩溃及义弘的冒死撤退

  小早川秀秋及赤座直保等人的叛变为关原之战的转折点,自此西军陷入劣势的局面。下午一时,大谷吉继部队被消灭,西军败局已定。大谷吉继部队被歼连带引起小西行长部队混乱,不论小西行长如何鼓励叱责,也无法平服小西行长部队受大谷吉继部队被歼这消息所动摇及不安。加上消灭大谷吉继的东军部队转而进攻隔壁的小西行长部队,最终在小早川秀秋等部队围攻下小西行长兵败逃往伊吹山。小西行长部队战败亦令宇喜多秀家部队因此混乱及战意全失,宇喜多秀家对于小早川秀秋的背叛行为十分愤怒,欲亲自上阵跟敌军决战,却被明石全登所阻止。在明石全登的力谏下,宇喜多秀家终被说服,尾随小西行长逃往伊吹山。西军的主力相继战败,战场上只余下苦苦支撑的石田三成部队及不战的岛津义弘部队。

  此时已经是下午二时,孤立无援的石田三成部队在东军众将围攻下,最终被加藤嘉明部队所破杀入本阵,西军终告全线崩溃。西军主将石田三成兵败,在数名家臣的陪同下沿伊吹山方向逃去,以待再举之期,属下的勇将岛左近及蒲生乡舍等均战死。南宫山阵地的长宗我部盛亲及长束正家分别撤退逃往伊势及近江。安国寺惠琼则逃入毛利秀元阵地,受毛利秀元庇护。现在战场上只剩下岛津义弘孤军面对东军,岛津义弘仍保持其不战的态度,不但没有支援败走的西军,反而对欲投靠岛津义弘部队的西军将士枪口相向,驱赶他们离去。虽然如此,但是为了向世人显示萨摩武士岛津氏的不屈精神,坚持留守至最后。东军的福岛正则,本多忠胜及小早川秀秋等部队相继进攻岛津义弘部队,岛津义弘部队的兵力只剩下一半。此时六十六岁的岛津义弘打算杀入德川家康本阵壮烈牺牲,但是其侄子岛津丰久却强加阻止,并提出在敌方正面突破撤退这一大胆的主张,岛津义弘决定冒险一试,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岛津的撤退口”。

  岛津义弘率兵突击向牧田口方向冲去。东军的部队怯于岛津义弘部队的气势而让出一条路出来,加上东军多数的将士齐集在德川家康的本阵之内,结果被岛津义弘冲出一条血路出来,逃到牧田口。这时的时间为下午三时,不过真正的战斗才在此时开始。东军闻讯后,福岛正则、本多忠胜、井伊直政、松平忠吉及小早川秀秋等部队相继加入追杀岛津义弘部队行列,尤以井伊直政及松平忠吉两队最为凶狠,希望藉此建立功名,以补回他们之前错过的机会。在东军的追击下,岛津义弘将士相继战死。先是岛津丰久在牧田乌头坂被井伊直政部队所杀,之后岛津义弘家臣阿多盛淳以岛津义弘的影武者(替身)身份而战死,岛津义弘的楯亦被击破。但是在这惨烈的撤退战中显示出岛津氏勇敢善战的一面,岛津氏的舍命战术(舍て奸)除了令岛津丰久及阿多盛淳战死外,亦导致追击军先头部队受创。本多忠胜的战马被击毙,松平忠吉有两将受重伤,自己则被岛津义弘家臣松井三郎兵卫所刺伤,井伊直政更身中三枪,两枪射中铠甲,一枪被岛津氏一位姓松田的武士射中右肩落马,两年后更因此伤而死,这是后话。最终岛津义弘与余下的八十多名士兵突围成功,越过牧田川经伊势街道逃到伊势的北势,适时德川家康亦宣布停止追击。

  关原之战的战斗结束,已是同日下午四时。德川家康的东军在美浓关原打败石田三成的西军,双方的战死者合计高达6000人,东军在关原的胜利正好代表德川氏已经取代丰臣氏成为天下的霸者。下午五时德川家康检视关原之战中战死者的首级,之后的晚上,德川家康在大谷吉继的藤川阵地停留。为了肃清西军势力以防死灰复燃,翌日(九月十六日)东军由关原向石田三成的本城佐和山城进军……

  5.毛利辉元的屈服与石田三成的末日

  德川家康自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后,为了肃清西军势力以防死灰复燃,在战后翌日(九月十六日)由关原出发向石田三成的本城佐和山城进军,当晚移往正宝寺山停留,东军诸将则包围近江的佐和山城。九月十七日德川家康到达近江的永原,议定好攻打佐和山城的策略后,任命小早川秀秋部队为先锋,东军部队开始攻打素有坚城之誉的佐和山城。当时石田三成逃亡后并没逃回佐和山城,故佐和山城由石田三成之兄长石田正澄及其父石田正继所守。但是这座坚城却在九月十八日被东军所攻陷,石田正澄及石田正继一族自尽而亡。

  攻陷佐和山城的东军继续向大坂进逼,九月十八日德川家康到达近江的八蟠山,并以备前一国作为对小早川秀秋倒戈相向的封赏。九月十九日德川家康到达近江的草津,派遣奥平信昌(定昌)取代前田玄以出任京都所司代一职,同时亦派遣福岛正则、池田辉政及浅野幸长负责京都防卫。现在的大坂城由毛利辉元所守,德川家康恐怕力攻大坂城会导致深受丰臣氏大恩的东军诸将因此叛变至西军旗下,故此转而寻求和平方法解决。在同一日,由本多忠胜及井伊直政连署,以维持本领现状作为条件离开大坂城的书信,由黑田长政送交大坂城的毛利辉元手上。

  东军继续马不停蹄向大坂城进发,九月二十日德川家康进入近江的大津城的同时,未能赶及参与关原之战的德川秀忠亦到达草津,并要求在大津会见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对于德川秀忠因受真田昌幸挑衅而未能赶及参与关原之战仍余怒未消,拒绝接见德川秀忠以示对其表现失望。另一方面,毛利辉元亦正为应否离开大坂城而烦恼,单是大坂城就有高达44000的兵力,若加上毛利秀元的15000大军就接近60000之多,若连吉川广家等部队亦计算在内,东西两军的兵力不会有太大的差距,所以毛利秀元极力主张坚守大坂城而战。但是毛利辉元一来没多大野心,二来眼看大局已定,加上又有维持本领现状的书信,自然乐于接受。毛利辉元因此不理会毛利秀元的主张,在九月廿二日答应德川家康离开大坂城,并在两日后撤出。德川家康先在九月廿三日派遣池田辉政、福岛正则、黑田长政、浅野幸长及藤堂高虎五人接收大坂城西之丸,后于九月廿七日与其子德川秀忠一起进入大坂城,并且与丰臣秀赖会面。德川家康父子的举动正好宣示东军的胜利,天下亦因此落入德川氏手中,之后就着手准备战后的赏罚处置。


B、西军战败的原因分析:

关原合战中的西军,是石田三成竭尽才智笼络而成的庞大军事集合,他曾一度拥有二十万的兵力,团结遍布全日本二百家大名,远远超过其本人实际控制的近江一地。然而,如此庞大的势力,在面对德川家及其仆从的挑战中,却一战既溃,土崩瓦解。西军瓦解,影响原因很多,但目前我国国内尚缺乏系统论述。分析西军所面临的矛盾,大略有四:丰臣的忽视了家康的野心;结盟诸大名内部矛盾;军事上进攻退却的矛盾;正统与非正统的矛盾。正是在这三种矛盾的合理作用下,西军在关原的鼓角声中粉身碎骨。



以下着重谈谈正统与非正统的矛盾!

在这场大战中,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讨伐德川家康,名义是德川家康专权独揽图谋不轨,而在一般人看来,德川家康代表中央,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等人只是地方势力,石田三成更是戴罪之人。况且征韩之役刚刚结束,天下想望治平,德川家康获得丰臣家的认可,代行国政,势力空前膨胀。如今石田三成称兵讨伐,这是“大逆不道”的。以东西两军作战立场而言,德川家康讨伐会津,回师上洛,都是为了“讨伐叛徒”,拱卫国家,拯救黎庶,责无旁贷,理所当然,名正言顺。而石田三成此次的举动,名义上就是背叛国家,动摇邦本,称兵作乱,贻害天下,最后,自然很难胜利。当战争未开始,石田三成和西军早已落了下风。
既然德川家康代表中央,那么他就具有许多石田三成所没有的优势,他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击对手。
(1)政治上,德川家康掌握中央大权,居高临下,对各方大名封官许愿,给予政治上的拉拢,收效很大。例如争取小早川秀秋的支持,许诺“加封二国”的待遇。而石田三成许诺的则远为丰厚:一、在秀赖十五岁成年以前,秀秋公可以代理关白的职位。二、恢复原来在筑前的领地,另将播磨一国并入小早川家的领地。但是即便如此,小早川秀秋仍然犹疑不决,最终倒向东军,不得不说是中央的权威性起着作用。而石田三成的各种许诺,合法性就显然差了很多。这样就导致大批初期的西军诸侯,最终又转向了东军。
(2)经济上,德川家康控制的关东平原地域广阔,物产丰饶,并且从10年前就没有再爆发过战乱,因此能够支持德川家康东征西讨长途转战。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支持着战争,关键时候,也能起到拉拢敌人的作用。德川家的军队也因此装备精良,士气高涨。而西军是长期以来受压制的地方大名,丰臣秀吉在位时期对他们百般勒索。尤其是朝鲜之役,令很多西军大名损失惨重,财殚兵穷。这些诸侯的领地,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政府行为的战备几乎无从谈起。这次关原大战,各路诸侯倾巢而出,跋山涉水,云集京坂,企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的军需供应,除少部分自行筹措外,则完全依赖石田三成的供给。而石田三成虽然曾是“天下总代官”的身份,储金数十百万,又有博多商人的支援,但是也难以经受长期战争的消耗。三成的积蓄,在关原合战前夕就已告罄。西军的窘态可想而知。时值深秋,他们饥寒交迫,不得不四处掠夺民家。在这种情况下,西军大名则被收买,普通士卒也丧失了锐气,军心涣散。这也迫使三成不得不背城野战,最终溃败。
可以说,在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的政治经济优势与由此产生的诱惑力,是西军瓦解的外在因素。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发表于 2007-10-7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成的鹤翼阵确实占据优势,但所谓最牢固的战壕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傻傻的猴,竟然养了个白痴侄子...........

0

主题

0

回帖

2066

积分

游客

积分
206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2: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日本最大的合战才20万人,而且家康居然是靠小早川秀秋叛变才获胜的,真是武运不畅。我天朝早在战国时代就有百万大军对决的辉煌战史了,感叹一声!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发表于 2007-10-7 12: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得最惨的还是长筱之战——太惨了,关原之战死的都没有长筱的多

主题

0

回帖

84

积分

游客

积分
84
发表于 2007-11-9 19: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成真是白痴吗?那么他怎么能组织起那么多人来?究竟他为什么失败?

0

主题

0

回帖

689

积分

游客

积分
689
发表于 2007-11-15 15: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决战之前,尤其是两军对峙时候,叛变和用离间计是很平常的事。看来石田三成做的不够,或者说准备工夫(军心凝聚力)不如德川家康。石田三成的另一败因应该是在侵朝战争时得罪了太多丰臣家的武将派例如,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等。

0

主题

0

回帖

844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844
发表于 2007-11-15 19: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0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1432
发表于 2007-11-17 08: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沧海桑田于2007-11-15 15:16发表的  :
决战之前,尤其是两军对峙时候,叛变和用离间计是很平常的事。看来石田三成做的不够,或者说准备工夫(军心凝聚力)不如德川家康。石田三成的另一败因应该是在侵朝战争时得罪了太多丰臣家的武将派例如,福島正則,加藤清正,等等。
此二人不得不得罪,如果秀吉只娶宁宁不娶淀君或许就没有这种事情了,家事国事天下事,秀吉走错了好几步

主题

0

回帖

775

积分

游客

积分
775
发表于 2007-12-7 0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多有個屁用
漢人那麼多
還不是成就了元清兩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21:33 , Processed in 0.0461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