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3|回复: 7

瞿秋白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第一人

[复制链接]

主题

0

回帖

1558

积分

游客

积分
1558
发表于 2013-7-31 2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31/28104493_0.shtml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据此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对此,他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和认识。如何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摘自《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作者:王永乐 原题为:试论瞿秋白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探索


1立足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

国情是一定时期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基本情况的总称,认清社会性质则是了解国情的核心。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瞿秋白对近代中国国情进行了认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从而为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1首先重视对国情的分析瞿秋白很早就认识到了解近代中国国情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从在旅俄期间,他早就开始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研究近代中国的国情。他说:“先知道中国是什么?然后说‘怎么样?’。他认为“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1](P.1)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于中国国情,自然要观察中国社会的发展,政治上的统治阶级,经济状况中资本主义的趋势,以及中国革命史上的策略战术问题。”

1923年,瞿秋白在担任《新青年》杂志主编时,也明确指出《新青年》的研究方向:“《新青年》当研究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状况”,“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试解剖中国的政治经济,讨论实际运动。”正是基于这些问题,所以瞿秋白撰写了大量的文章,来探讨、研究中国国情,形成了对中国国情的较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1.2分析国情来确定中国社会的性质瞿秋白认为,分析国情的目的在于确定社会的性质。对于国情和社会性质有了深入了解之后,革命才有了入手点。所以在瞿秋白对近代国情的研究中,他把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确定放在了首要位置。而要明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就必须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

2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探索,实始于瞿秋白,成于毛泽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民主革命以何种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着的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首要问题。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个基本内容。

2.1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思想中国早期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引起了瞿秋白、毛泽东等人的思考和探索。面对异常强的大革命敌人,我党该采取怎样的一种革命方式?多次的工人运动的失败及历次的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使革命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使瞿秋白转向了对武装斗争的探索。从1926年起,瞿秋白已经认识到并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革命战争”为主要形式开始,他撰写了多篇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我党最早全面论述武装斗争的第一篇重要论著,是1926年4月发表于五月份的《新青年》第4号上,瞿秋白的《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一文。瞿秋白在该文中明确指出:“我们以为现在有详细讨论革命斗争的方式(Form)之必要;我们应当指出各种方式的必要和应用,尤其在这一时期,革命战争是主要的方式,其他方式都应当应用,直接的或间接的做革命战争的准备。”“现时革命运动的中心问题已经是实行准备革命战争、求于最短时期间推翻中国现在的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统治军阀制度”。

2.2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的思想在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中,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瞿秋白认为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所蕴含的土地革命思想的赞同和支持,更表现为他把土地革命上升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的地位。

当时,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曾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上刊登了前半部分,未能刊完。瞿秋白对这篇文章非常重视,便将全文交中共中央在武汉办的长江书局,以《湖南农民革命》为书名出版,并为该书写了序言。他在1927年4月写的《〈湖南农民革命〉序》中指出:“农民的生活便是土地。农民没有土地,便是如鱼失水。”“农民要这些政权和土地,他们是要动手,一动手自然便要侵犯神圣的绅士先生和私有财产。他们实在‘无分可过’”

瞿秋白在1927年5月写的《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一文中更进一步指出:“所以要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对于中国的统治和剥削,便必须彻底改变现存的土地制度,为此,亦就更加要彻底扫除封建宗法式的土豪劣绅在农村中的政权。必定要农民得有享用土地的权利”,换句话说,便是中国国民革命应当以土地革命为中枢。中国没有土地革命,便决不能铲除帝国主义军阀之统治和剥削的根基。”瞿秋白深刻地认识到了进行土地革命的极其必要性。而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何在?

瞿秋白认为:“所以农民很明白的提出没收大地主田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反动军阀及蒋介石的经济;只有这样,农民参加革命才有真正的意义。中国无产阶级必定要领导农民去彻底发展这种斗争因为这种斗争方能建筑革命的国民政府之巩固的基础”。瞿秋白上述的这些论述反映出他已深刻认识到了土地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随之,党所确定的土地革命的方针及后来的实践证明,瞿秋白关于土地革命的思想是正确的。瞿秋白早在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就提出关于土地革命的思想,这也是具有理论性的开拓性意义的。

2.3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和依托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在毛泽东明确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前,没有人做过同样的表述,这当然也包括瞿秋白。从他在这个时期文献中也的确找不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字眼,但在他的思想中却已具有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雏形。

1926年4月,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武装斗争问题》一文中指出:“武装暴动在城市里反抗军警比较不能时常进行,必须要等待相当的时机;在乡村里反对土豪军阀,却可以自筑堡垒,以逸待劳。”瞿秋白以其对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实际上从地域方面探索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从对农民政权与土地革命的关系的分析中,也许更能明确说明瞿秋白是确实具有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开拓性理论贡献,是值得我们永久尊敬和怀念的。瞿秋白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拓性探索和认识,对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贡献远不止上述内容。例如,有关的统一战线思想,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认识,民主政治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很多都是始于瞿秋白而成于毛泽东的或是对毛泽东有所启示。

主题

0

回帖

4714

积分

游客

积分
4714
发表于 2013-8-1 0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s:2] 可惜死的也早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541
发表于 2013-8-1 0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乌鸦起飞) 的帖子

这是好事。 [s:2]

0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563
发表于 2013-8-1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向毛泽东收版权税吗?

主题

0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23119
发表于 2013-8-1 1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瞿秋白共运理论素养也不及格。

主题

0

回帖

4714

积分

游客

积分
4714
发表于 2013-8-1 20: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明绍宗朱聿键) 的帖子

[s:2] 好吗?你觉得是他好还是腊肉好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1541
发表于 2013-8-2 00: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乌鸦起飞) 的帖子

攻击腊肉会被左粪集体追杀 [s:2]

0

主题

0

回帖

2538

积分

游客

积分
2538
发表于 2013-8-2 0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科学,也成不了主流。
人家毛选非常明确又肯定地说是赤枭的作品,并有历史根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启蒙历史网

GMT+8, 2024-6-2 18:45 , Processed in 0.03419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